丛沓藏书

卷二百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巻二百五十三

宋 李焘 撰。

神宗

熈宁七年五月戊戌朔,曲赦熈河路,杂犯死罪,降从流,流以下释之。本路马步军并今年二月以后运粮草材木修筑堡寨等厢军、义勇、弓箭手、蕃兵、寨户、强人,及自京至本路急脚马递铺兵士,诸路差在熈河,今年二月以后,尝经战兵,并与特支钱,军士因战重伤不任征役者,且给全分衣粮。 河北都转运使、祠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刘瑾为天章阁待制、知瀛州。初,王安石既罢李师中瀛州之命,因荐章敦可用,陈升之亦欲用敦,上曰:「敦但能作吏文耳」。安石曰:「敦,吏文粗踈,然有机略,胜王韶」。时韩缜犹未出使,上欲复令缜还任,安石曰:「敦,非缜所及也」。蔡挺言:「缜在瀛州,非理惨虐」。安石因请用敦,吴充言:「不知契丹事与南江孰大?」安石曰:「臣知敦可以为帅,非为其了南江事未了南江事,臣已知敦可以为帅,若待试,其当得契丹然后用,即韩信何由倔起?为大将当项羽?」上乃许。安石候敦囬,自南江用之,已而用敦帅泾原,代王广渊,命既下,亟寝之。此据御集四月四日事。及安石去位,复除敦为髙阳闗路安抚使,此亦据御集四月二十九日事。又寝之。瑾先尝摄州事,于是加职为真。御集五月十七日催瑾疾速赴任,不知瑾几时却罢权瀛州归转运司,当考。 诏募河北饥民修瀛州城。 荆湖北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直昭文馆孙桷为太常少卿、直龙图阁、知辰州、宫苑使石鉴为皇城使、忠州刺史。秘书丞、转运判官沈叔通,通判辰州石禹勤,各减磨勘三年。章敦、乞赏桷等馈军之劳也。 左司郎中、天章阁待制李师中言:「臣闻应天以实者,见于行事,动民以行者,不以空言。天生愚臣,盖为圣世文武之道,识其大者,简易之理,求诸天地,陛下早用臣说,则太平之事,略已施行,成康、文景,未足企慕。朝廷阙失,岂待人言而后知之?天难忱斯,帝命可畏,旱既太甚,民将失所,今日之事,非有动民之行,应天之实,臣恐不足以塞天变,一切利害,曽何足数!伏望陛下诏求方正有道之士,召诣公车对䇿,如司马光、苏轼、苏辙辈,复置左右,以辅圣德,如此而后,庶几有敢言者,臣泣血雨泪而拜封章,陛下闻臣此言,忍不感悟,臣未尝有一言及钱榖甲兵者,盖知事君以道,直欲以伊尹致君之事为师,不敢以近世有为之君待陛下及得罪去国,安于报効,并心一意,以望太平五年于兹,而未免陛下焦心劳思,不有人患,谁兴厉阶。熈宁三年十月,师中落待制,知舒州,七年二月复待制、知瀛州,寻罢之,盖罢瀛州不罢待制也臣欲杀身,无益于事。长叹大恸,昊天不闻。陛下承祖宗之基,求治如此,臣愚不肖,亦未忘旧学,陛下欲为富国强兵之事,则有禁暴丰财之务,欲为代工熈载之事,则有利用厚生之道。有臣如是,陛下其舍诸?」上批:「师中敢肆诞慢,輙求大用,朋邪罔上,愚弄朕躬,职其奸欺,所宜显黜。可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和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王安石甚恶师中,尝欲夺其待制,上未许,及是,吕惠卿请出师中所上䟽付外,因摘其语激上怒,遂废斥之。元丰元年四月,师中卒。

巳亥,诏:「近诸路奏强刼十人以上已十数发,可令提㸃官司严加督捕,毋致结成羣党」。上批:「市易务遣人往诸路贩易,可问何年月日指挥,许令如此」。执政进呈不行。此段朱史签贴云:一时取问,无行遣前去。今复存之。御集云:进呈讫,按进呈讫,即是无行遣也,此必因四月十七日曽布言:湖南贩茶,陜西贩盐,两浙贩纱,故有此问,卒无行遣,应是吕惠卿为吕嘉问蔽匿其事耳。西南蕃乌蛮罗氏鬼主仆夜为银青光禄大夫、知羇縻姚州。甫望个恕为银青光禄大夫、知羇縻归徕州,沙取、禄路、乞弟并为把截西南蕃部廵检,从经制夷事,熊本请也。乌蛮有两首领,常入省地鬻马,晏子𨽻淯井监,甫望、个恕𨽻纳溪寨,皆仆夜诸部也。晏子距省地絶近,犹有淯井之阻,甫望个恕近纳溪寨,舟下泸州,不过半日,而二首领常赋晏州山外六姓及纳溪二十四姓生夷,本遣勾当公事邓轸招以爵赏,仆夜、晏子甫、望个恕皆纳贡,愿受王命,本言不羇属此两蛮,则诸蛮未易服也,故命之。晏子,未及命而死。沙取禄路者,晏子之子也。乞弟甫望,个恕之子也。六年四月二十二日乙未,已载仆夜等名。庚子,知熈州、资政殿学士、左谏议大夫王韶为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仍兼端明殿、龙图阁学士,赐绢三千。授其子廓大理评事,赐进士出身。次子厚大理评事、秦鳯路副都总管、内园使燕达为西上閤门使、英州刺史、熈河路照管军马事宜、入内东头供奉官李宪寄昭宣使、嘉州防御使,赏降摩正之功也。 诏:「近赐钱五十万缗与河北常平司,仍令本司更以五十万缗于縁边州军籴粮,可令两路常平司各具见在钱榖数以闻。辛丑,太子中允、集贤殿修撰张琥同知谏院。 广西安抚司奏请邕州左、右江五寨镇峒民所纳夏税钱布麻皮、马价钱等,如愿折纳米者,听其便。从之。 遣熈河路走马承受长孙良臣往熈州为踏白城阵亡将士作浮屠道场七昼夜,命河州收瘗暴骸。

壬寅,雨雹。

癸卯,又雨雹。 中书言:「闻灾伤路分,募人工役,多不预示夫数,饥民骤集,或无可兴作。乞下司农寺,令诸路依所计工数晓谕入役,免致饥民失所」。从之。 权河北西路转运使、司封郎中刘航,提举崇福宫。先是,航应诏论时政五事,请削役钱之令,复募法为差法,罢斥程昉,勿以为水官,尽复废县,置令尉、禁保甲,藏兵于家,追市易所遣官,勿使贩粟塞下,蠲除不以去官赦降原减之制,以通天下,改过自新之路,复议请减法,以明贵贱之分,䟽奏不报,又言:「人君不可轻失,天下之心,宜乗时有所改为,则人心恱而天意得矣」。语尤切至,因力奏求罢职,故有是命。 文思副使李祥为供备库使,供备库副使刘普,龙骑第一下名都虞候彭孙本河州羣盗并为文思副使。祥、普以河州守城,孙以章敦言讨蛮贼有功故也。敦又请令孙管押龙猛获级伤中得力兵员入见,许之,仍令军头司候引呈飞骑,蕃落毕,取㫖,懿洽州归明人田宗广为内殿崇班。 王安石乞以经义检讨官余中等往江宁府吏人给食钱外,依例与大将驿料,从之。 诏观文殿学士王韶特赠二代,其母封永嘉郡太夫人,召入禁中,子妇从入者,皆赐命服。

甲辰,都提举市易司吕嘉问升一任,以在京都商税课増羡也。 将作监请修大通门外透水槽为钓槽,从之。初,议擢透槽使,髙三班借差,时习,言当用土功十馀万,又自顺天门至牧养监,擡展五桥,劳费甚大,乞造软槽,遇船往来钓起,而水都监以为便利,故用习言。 诏熈河路嵗计用钱,令秦鳯等路转运司、熈河路经略司,用具无事时,各一年收支数,申中书。自开建熈河,嵗费四百万缗,七年以来,财用出入稍可㑹,嵗常费三百六十万缗。此据赵思忠𫝊朱史削去。签贴云:河湟故地,方二千里,新造之邦,费用固不为多,至于今日,已不烦朝廷供亿,前史官意以广费为非,故妄书此,又云自合于裁减边费处相照修入,然讫不曽修入,今撰取附见。「具无事时一年收支数」下。卲伯温见闻録云:自开熈河以来,陜西民口困,朝廷财用益耗,独岷州白石大潭,秦州属县有赋税,馀无斗粟尺布,惟仰陜西州郡及朝廷帑藏供给耳。此事当考。 荆湖北路转运使、太常少卿、直龙图阁孙桷为集贤殿修撰,令乆任。权通判辰州、著作佐郎谢麟迁太常博士,换西上閤门副使、知沅州、兼縁边溪洞都廵检使,以章敦言桷赏薄,及乞换麟官,且迁擢之。麟,建州人也。 诏河东路阙雨州军长吏访名山灵祠精祷。 诏权南劒州判官、国子监勾当公事陈格为秘书丞,漳浦县主簿方希觉为奉礼郎,和州团练副使程嗣直叙大理评事,馀减磨勘年有差。以章敦、上格等招田元猛功状,故赏之。希觉欺冒,见八年十月十三日。 陈州司法参军、律学士王白为中书礼房习学公事。呉县尉曽𪰋、新成都府户曹参军刘泾为提举修撰经义所检讨白开封。𪰋,漳州人。泾,孝孙子也。𪰋,八年八月十六日罢,六月十七日可考。 礼賔使、文州刺史王中正领嘉州团练使。中正于麟、府、丰州尝招弓箭手千四百人及熈河,又招千三百六十人,故赏之。 赠皇城使、果州刺史王存忠州团练使,引进副使、带御器械王宁,果州团练使。入内供奉官、寄崇仪使李元凯,英州团练使。供备库使魏竒,嘉州刺史。文思副使林信,丹州刺史。内殿承制王令安、髙知方并文思副使。供奉官李懐素、马恩并皇城副使。侍禁、赵间文思副使、殿直陈俊、刘文秀、张恭,并供备库副使,以河州之役死事也。 真定府路安抚司言:真定灾伤,欲以常平及省仓陈榖五万石减价出粜,候丰熟偿足。从之。

乙巳,给事中致仕郭申锡卒。

己酉,太常丞、权监察御史里行蔡确直集贤院、权发遣开封府界提㸃诸县镇公事。 知熈州王韶言:「熈河、岷州刍粮可支一嵗,而转运司以银绢钱物贷商人,乗急邀利,价日益髙,费官本日益多,并边物日益贵,今边屯无甚警急,兵戍减撤,欲乞已贷者令纳外,自馀米麦皆可罢籴」。上批:「依所奏,前期晓谕商人,截日往籴」。 法寺奏断深州百姓陈膺等,听诸葛公权计。癸丑嵗,国家主有兵兴变,共谋为乱,公权亡不获,诏陈膺、朱川皆斩,史亮、李信杖死,馀党并杖脊,分配编管。告事人王通释罪,授西头供奉官,勿与亲民差遣,任满就移,毋得赴阙。庚戍,上批:「闻熈州、通逺军,自熈宁六年二月以后,借见钱、盐钞、金银紬绢、度僧牒等与人,略计十七万缗,今一年馀才纳七千缗,或失元借主名,勒保人均纳,可令经略、转运司具析以闻」。皆言无之,遂已。 诏入内供奉官衞端之追两官,免勒停,弓弩院工匠俞宗等十人,黥面,配京东西本城。端之被差看騐弓弩不堪修者,折剥,乃以病色弓三十五万馀张赴折剥所,内角面十二万,司修计费钱七千馀缗,犯在踈决前,上曰:「是可以弗惩乎?」特黜之。端之先以造弓弩弦省工,减磨勘四年,至是,坐枉费得罪。吕惠卿家传:惠卿判军器监时,禁中亦置造作所,中官卫端之编排弓枪库,杂色弓七十馀万张,其当毁者四十九万张,已毁十七矣。惠卿遣属官李稷等诣库覆视之,得其以良为恶而未毁者十馀万,请复存之。案端之得罪时,惠卿已执政矣,或是惠卿先发端之罪,及执政乃行罚也。家𫝊又以端之得罪,系遣郝质诣军器监前,郝质诣监,已附正月十二日,更须详考之。 上批:「昨熈河围闭日乆,是时在城正兵极少,闻全得民丁相兼防守,未知本路尝如何存䘏?令经略司以闻」。

辛亥,中书门下言:「䇿试制举,并以经术时务。今进士已罢辞赋,所试事业即与制举无异。至于时政阙失,即士庶各许上封言事,其贤良方正等科目,欲乞并行停罢」。从之。先是,中书条例所乞罢制举,冯京曰:「汉、唐以来,豪杰多自此出,行之已乆,不须停废」。上曰:「天下事可罢而未及,如此者甚衆,此恐未遑改革」。吕惠卿曰:「制科止于记诵,非义理之学,一应此科,或为终身为学之累,朝廷事有可更者更之,则积小治可至大治,不须更有所待」。至是乃罢。惠卿云云,墨本在四月二十五日,今从朱本,并入此。壬子,赠礼賔副使包约为忠州刺史。约,蕃官也,初从景思立河州战没,或诬为降贼,走马承受张佑等言约实中箭死。诏王韶考实,如佑等言,故有是命。 诏京东、河北置简中、崇胜、奉化厢军十指挥,懐、衞、濮州各二,徳、博、齐州各一,总五千人,将修完河北州军城故也。 诏开封府白马县界旱及十分,其芟滩地租草与倚阁。癸丑,翰林学士承㫖、兼侍读学士韩维为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知河阳。维自以言不用,数求去,㑹兄綘入相,又援故事乞补外,遂出。綘入相,维实草其制,时人荣之。 刑部员外郎、集贤殿修撰熊本,太子中允、直集贤院、检正中书户房公事张谔,并同判司农寺。 龙图阁待制、枢宻都丞㫖:「曽孝寛言修赏功格,㸃检条例,曽旼、王白,近凖朝㫖罢,乞依前㸃检合用条例,仍许据合检文字,就史院抄録」。从之。 诏河北路转运提举司,灾伤户第四等以下放税及五分以上,今年夏税、免役钱一面体量放免以闻。

甲寅,上批:「河东谍知北界㸃集军甚急,可令雄定州并河北縁边安抚司、经略安抚司,厚以钱物体问敌中动静以闻」。 皇城使、文州刺史韩存寳为熈河路都监,从王韶之请也。

乙卯,工部郎中苏颂勾当三班院,颂补外三嵗,今乃归朝。 诏:「司农寺主簿、勾当公事官,自今非有朝㫖,毋得差出,仍减四员,令本司具合存减员数以闻」。 淮南东路转运司言,察访司劾楚州诸县失催青苗钱官吏,楚州方旱灾,二麦未收,若劾官吏,必有追扰。诏勿劾。丙辰,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吕升卿、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沈季长,并为崇政殿说书,季长仍改太子中允。先是,上每以外事问王安石,安石曰:「陛下从谁得之?」上曰:「卿何必问所从来?」安石曰:「陛下与他人为密,而独隠于臣,岂君臣推心之道乎?」上曰:「得之李评」。安石由是恶评,竟挤而逐之。他日,安石复以密事质于上,上问于谁得之,安石不肯对,上曰:「朕无隠于卿,卿乃隠于朕乎?」安石不得已,曰:「朱明之为臣言之」。上由是恶明之。明之,安石妹夫也。安石既出,吕惠卿欲引安石亲昵置之,左右荐明之为侍讲,上不许,曰:「安石更有妹夫为谁?」惠卿以季长对,上即召季长与惠卿弟升卿同为侍讲。升卿素无学术,每进讲,多舍经而谈财榖、利害、营缮等事,上时问以经义,升卿不能对,輙目季长从旁代对,上问难甚苦,季长辞屡屈,上问:从谁受此义,对曰:「受之王安石」。上笑曰:「然则且尔」。季长虽党附安石,而常非王雱、王安礼及吕惠卿所为,以谓必累安石,雱等深恶之,故甚不得进用。此据司马光记闻。升卿无学术,不能对上所问,不知诗序何以即全用升卿所解,当考。 诏提㸃淮南东路刑狱、都官员外郎晁端彦,徙两浙路,殿中丞、权发遣两浙路提㸃刑狱卢秉,徙淮南东路,权发遣淮南东路转运副使张靓徙两浙路。先是,中书言:「闻两浙近年盐课増羡,惟刑狱繁多,今据虞太宁奏,以申举官司行盐法差误,卢秉挟恨捃拾,审如所奏,即多罪及无辜,刑禁之繁,恐由此起,兼闻多积压盐数,故有是命。靓且使体量改正,仍具违法事及相度宜如何,使不致亏嵗课,可省刑禁」。又诏三司具卢秉已増课利保明以闻。六月十五日辛巳宁,九月癸亥二十八日,张靓体量奏至,虞太不知时任何官,当检附。戊午,皇第四子生,翌日不育。后名伸。 太常丞、集贤殿修撰、同知谏院张琥兼侍御史知杂事。 诏熈宁以来朝廷创改法度属枢宻院者,令中书取索,一就编类进呈。四月二十五日,中书先被诏,八年五月二十一日,范镗、练亨甫修熈宁政録当即编类,此后乃名政録尔。又诏参知政事吕惠卿五日一赴经筵。 大理寺丞、知永兴军鄠县薛固勒停,县吏韩仲戡等五人并配五百里。固坐枷锢青苗户,及用木夹升民户等致吏受赇,㑹降,特黜之。

庚申,永兴军、秦鳯路察访旬请蕃官质买汉户地者,亦出免役钱。诏司农寺免役钱特放,蕃官质买汉户地,常约束之。

辛酉,判军器监、知制诰章敦兼直学士院、右正言、集贤校理、直舍人院许将,太常丞、集贤校理、直舍人院邓润甫,并免试为知制诰。润甫仍改右正言。 赐故太子中允、馆阁校勘、检详枢宻院兵房文字黎侁家绢百匹。诏:诸路公人,依縁边弓箭手例,给田募人,其招弓箭手、寨户地,不用此令,凡系官逃絶、监牧等田,不许射买请佃,委本县置籍,估所得租合值价钱,以一年雇钱为凖,仍量加优润,以役钱据数拨还转运司,王荆公当国,以徭役害农,而㳺手无所事,故率农人出钱募㳺手给役,则农役异业,两不相妨,行之数年,荆公出判金陵,荐吕惠卿参知政事,惠卿用弟温卿之言,使役钱依旧,而拨诸路闲田募役,既而闲田少,役人多,不能均齐,天下方患其法之不可行,而中丞邓绾又言:「惠卿意在甲毁乙,故壊新法」。于是不行温卿之言,依旧给钱募役,此据魏泰东轩录,当考详删附。按:日录则给田募役,乃李承之建议,八年四月十二日罢此。苏轼元佑元年四月六日奏议,王岩叟等二年三月末驳奏,当并考。 中书户房比对市易务,及曽布根究市易违法事,诏章敦、曽孝寛就军器监置司根究以闻,吕惠卿又令户房㑹计治平、熈宁财赋収支之数,与布所陈皆不同,上令布分析所以不同因依具奏。后八日,布对于延和殿,言户房所以不同之故,上以布言为然,布因言市易已置狱,朝夕窜黜,自尔必无繇,复望清光,上曰:「卿为三司案,所部违法有何罪?」布曰:「陛下以为无罪,不知中书之意如何?况臣尝自言与章敦有隙,今乃以敦治狱,其意可见」。上曰:「有曽孝寛在,事既付狱,未必不直」。布曰:「臣与惠卿争论职事,今惠卿已秉政,势倾中外,虽使臣为狱官,亦未必敢以臣为直,以惠卿为曲。然臣为翰林学士、三司使,地亲职重莫如臣所陈之事,皎如日月,然而不得伸于朝廷,孤逺之士,何所望于陛下?都邑之下,人情詾詾,怨嗟沸腾,达于圣听,然而不得伸于朝廷,海隅苍生,何所望于陛下?臣得罪窜谪,何所敢辞?至于去就,亦不系朝廷轻重,但恐中外之士,以臣为戒,自此议论,无敢与执政不同者尔」。上慰劳之曰:「卿不须如此。自尔不复请对」。后八十馀日乃贬。布贬在八月十七日。壬戌,国子监言:「太学生员多而斋舍少,先以朝集院为律学,外屋尚百馀间,乞尽充学舍」。从之。初,太学地甚狭,其东为锡庆院,又其东为朝集院,庆厯中,始许以锡,庆稍益之,未几复罢。后胡瑗至,乃得锡庆后堂及二庑容诸生,仍以斋筵更衣位,置录行堂,遇乾元节,赐斋筵,尚权以录行堂更衣,至是,并朝集院赐之,以广二学,为屋百楹,学者以千计。 诏河北东、西路转运司疾速契勘辖下未得雨州军入急递以闻。

癸亥,中书言:「京朝官、选人未满两考及非见任者,虽无举主,许试刑法。试中,京朝官减磨勘一年,选人得堂除,并候成两考及举主应格日推恩」。从之。 赐鳯翔百姓赵懐懿钱三百千。懐懿有女嫁何氏女,归言夫之弟巨源谋反,懐懿以其事告官,巨源论法当斩,懐懿乞行赏,有司以何氏告其夫弟之罪,法告有服亲,不当赏懐,懿诉于登闻检院,下刑部,刑部言:「五服许相容隠,虽谋逆许告,于法无赏」。特赐之。

甲子,分命辅臣祈雨。 工部员外郎、集英殿修撰、检正中书五房公事李承之兼权判军器监。 屯田员外郎、直集贤院范百禄同知谏院。 中书刑房覆考,试中刑法,第一等选人除详断官,第二等循两资,第三等京朝官减二年磨勘,选人循一资。第四等京朝官减一年磨勘,选人堂除一次。第五等京朝官先指射优便差遣,选人免试注官。从之。 命太子中允、检正中书户房公事俞充察访荆湖路常平等事,以章敦言向两奉使,皆専措置溪洞事,不假㸃检廵歴,乞再遣官故也。已而充亦不行。充次职任,在七月十八日。 诏:「诸造入阵弓箭,度材料上、中、下军分三等:上等弓四尺八寸五分,箭二尺八寸五分。中等、下等弓第减一寸五分,箭第减一寸。其拍射教閲射、亲马射弓箭,自依旧制」。 录成都布衣郭大亨为试将作监主簿,不理选限。大亨尝应诏进,访求书籍、秘阁看详及五百巻,故录之。

乙丑,上批:「令东京路常平司,具今嵗所粜粮及见在数以闻」。 又诏:「已得雨,令司农寺指挥诸路相度,如饥民及流移户不致阙食,未须官中赈济,即且权停所兴工役」。 是月,复宪州,从知太原府刘庠请也。庠又请修筑惠宁、肃定、神木三堡,募民子弟技击剽锐者,籍为勇敢,以待陷坚走敌流罪以下情可贳者,免杖,徙实河外。从之。数事不必皆是月,今依本传附见。陈师道铭魏涛墓云:涛为河东从事,佐刘庠,契丹与河东争界,而廷议欲割畀之,遣使临议,庠以属涛,使不能屈,则临以威,涛不为动。于是复宪州,筑惠宁、肃定、神木三堡,声势益振,契丹亦不敢竞,庠由是益知涛,谓可当大事。涛,彭城人也。史载复宪州事极不详,故増注此,以待考详。初,契丹遣萧禧来议河东疆事,谍者谓敌必称兵,契丹𫝊云:五月,河东谍言北界声言聚兵入冦。诏以问刘庠,庠对敌必不敢称兵,代州、岢岚军求济,师皆不应,时敌主植牙云中,遣数骑渉吾地,边吏执之,敌檄纷争不已,或疑庠启衅,庠奏:「敌意在画疆耳,臣刺知敌重兵皆不在行,料应艰食,愿朝廷缓答而峻拒之。方盛夏,敌未必至,惟以有备,待非常乃得计,愿遣刘忱等至境上,姑以理谕,臣俾将佐饬兵观衅而动,此事机也」。朝廷以敌使言顺礼恭,及持敦睦和好之说,乃录敌主书付庠,谕以地界且通商论,庠复奏曰:「臣窃疑北人此举非本心,盖见朝廷近年克复河湟,北界不为唇齿之计,故以此尝我尔。今欲争辨积年已定之疆界,曲固不在中国而在彼,则泛使之来,礼宜偃蹇而反恭顺,辞宜髙抗而反卑逊,臣窃恐奸意别有所在也。北人无厌,朝得寸,暮求尺,必又有侥幸之请,宜峻拒之,或与其不当得之地,既堕其奸,未必不疑中国有谋,用此以饵之者,若妄意于我背盟伺隙,恐非嵗月可解也」。后竟以鸿和尔山分水岭地与之,庠时已去位,每以为恨,士大夫为国逺虑者,亦莫不惜之。 置岷州荔川、和尔川、闾川三寨,改河州南山堡为南川寨。时政记十九日丙辰,置荔川寨于岷州,即穆楞川也。二十六日癸亥,改河州南山堡为南川寨。今依实录,并书之。 移彭州导江县于永康寨,以旧县为镇。此据实録。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