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一百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二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宋纪:一百二十二起阏逢涒滩十月,尽著雍困,敦九月,凡四年。孝宗绍统同道冠徳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隆兴二年冬十月丁帽,知枢密院事贺允中致仕。 庚午,诏曰:「朕每聴朝议政,顷刻之际,意有未尽。自今执政大臣或有奏陈,宜于申未间入对便殿,庶可坐论得尽所闻」。 庚戌,蠲京西、湖北运粮所经州县秋税之半。辛巳,金兵分道渡淮。初,汤思退以帝悔悟,恐事不成,阴遣孙造谕敌以重兵胁和,金布萨、忠义等遂议渡淮。始,魏把行次盱眙,忠义遣赵房长问杞所以来之意,求观国书,把曰:「书御封也,见主当廷授」。房长驰白忠义,疑国书不如式,又求割商秦之地及归正人,且欲岁币二十万,杞以闻,帝命尽依初式,许割四州岁币,亦如其数,再易国书,忠义犹以未如所欲,至是,与赫舍哩志宁分兵自清河口以犯楚州,时知州魏胜奉诏专一措置清河口,金人乘间以舟载器甲糗粮,自清河出,欲侵边,胜觇知之,帅忠义士拒于河口。金兵诈称欲运粮往泗州,由清河口入淮,胜欲御之,都统制刘宝戒以方议和,不可。至是,宝遂弃城遁。 十一月乙酉,金兵轶境,魏胜率众拒战于淮阳,自帽至申,胜负未决,金图克坦克宁帅生兵至,胜与力战,矢尽,依土阜为阵,谓士卒曰:「我当死此,得脱者归报天子」。乃令步卒居前,骑兵为殿,至淮阴东十八里,中矢坠马死,楚州遂陷,金人又陷濠州,王彦弃昭闗遁,滁州亦陷。 戊子,以金人侵扰,诏郊祀改用明年,汤思退罢都督,召陈康伯。 己丑,金封皇子永功为郑王。 庚寅,命杨存中都督江淮军马。时诸军各守分地,不相统一,存中集诸将调䕶之,于是始更相为援。朝议欲舍淮保江,存中持不可,乃已。 辛帽,尚书左仆射、平章事汤思退罢。言者复论其急于和好之成,自坏边备,罢筑寿春城,散万弩营兵,辍修海船,毁折水柜,不推军功赏典,及撤海、泗、唐、邓之戍。诏落职、永州居住。 汤思退既罢,周葵实行相事,闻诸生欲相率伏阙者,奏以黄榜禁之,略曰:「靖康军兴,有不逞之徒,鼓倡诸生,伏阙上书,几至生变,若蹈前辙为首者,重置典宪,馀人编配」。甲午榜出,物论哗然,于是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汤思退及王之望、尹穑奸邪误国、钩致敌人之罪,乞斩三人以谢天下,并窜其党洪适、晁公武,而用陈康伯、胡铨、陈良翰、王十朋、金安节、虞允文、王大寳、陈俊卿、黄中、龚茂良、张栻、刘夙、查龠,以济大计。思退行至信州,闻之忧悸,而卒思退,与张浚同相,始终不合,浚以雪耻复雠为志,思退每借保境息民为口实,更胜迭负思退之计讫行,然终以不免。 丙申,遣国信所大通事王忭持周葵书,如金帅府,请正皇帝号,为叔侄之国,易岁贡,为岁币减十万,割商秦地,归被俘人,唯叛亡者不与,誓目大略与绍兴同。 丁酉,诏择日视师。 戊申,以陈康伯复为尚书左仆射、平章事兼枢密使。 庚子,赠魏胜寜国军节度使,谥忠壮。 辛丑,兵部尚书钱端礼赐出身,签书枢密院事。 金尚书省火。 壬寅,以显谟阁学士虞允文同签书枢密院事。 诏侍从、两省官日一至都堂议事,有闗台谏者,亦聴㑹议。 己酉,刘宝落节钺,为武泰军承宣使,王彦落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陈康伯力疾诣阙。闰月甲寅,入见。诏康伯间月一朝,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 丙辰,参知政事周葵罢。 壬戌,兵部侍郎胡铨、右谏议大夫尹穑并罢。铨、穑受诏分往浙东西措置海道,时金兵号八十万,濠、滁皆陷,唯髙邮守臣陈敏拒敌射阳湖,而李宝预求密诏为自安计,拥兵不救,铨劾奏之曰:「臣受诏令范荣备淮,李宝备江,缓急相援。今宝视敏弗救,若射阳失守,大事去矣!」宝惧,始出师犄角,㑹大雪,河冰皆合,铨先持铁锤锤冰,士皆用命,金人乃退,铨、穑皆挈家以行,为言者所劾,遂与祠。乙亥,参知政事王之望罢。先是,金人至扬州,或请击之,杨存中不敢渡江固垒以自守,之望与汤思退表里,专以割地啖敌为得计。至是,帝以金人且退,诏督府择利击之,时之望视师江上,下令诸将不得妄进,朝廷趣行,之望言王拚既还,不可冒小利,害大计,言者论之,遂罢。 丙子,以王拚为奉使大金通问国信所参议官,持陈康伯报书以行。丁丑,金遣张恭愈来迓使者。 十二月戊子,魏把始自镇江渡淮。 诏郊祀大礼遵至道典故,改用来年正月一日上幸。 辛帽,以钱端礼参知政事,虞允文同知枢密院事,礼部尚书王刚中签书枢密院事。 丙申,制曰:「比遣王拚逺抵颍滨,得其要约,寻澶渊盟誓之信,仿大辽书题之仪,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岁币减十万之数,地界如绍兴之时,怜彼此之无辜,约叛亡之不遣,可使归正之士,咸起宁居之心。重念数州之民,罹此一时之难,老稚有荡析之灾,丁壮有系累之苦,宜推荡涤之宥,少慰凋残之情。除逃遁官吏不赦外,杂犯死罪情轻者减等,馀并放遣」洪适所草也。论者谓前日之所贬损,四方盖未闻知,今著之赦文,殊失国体。 遣洪适等贺金主生辰。 乙亥,雨雹。 己酉,朝献景灵宫。庚戌,朝飨太庙。 是岁,金大有年,断死罪十有七人。

乾道元年春正月辛亥朔,合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丁巳,淮西安抚使韩璡勒停、贺州编管,以部将孔福顿遇弃城逃避故也。福伏诛,遇刺配吉阳军牢城。 辛酉,召杨存中还。 通问使魏杞赍国书至金书,不称「大」,称「侄宋皇帝」,称名再拜,奉书于叔大金皇帝,岁币二十万,金主受其书,诏中外,命元帅府诸新旧军以六万人留戌,馀并放还,以岁币徧赏诸军。 丁帽,以王拚使金有劳,进五官。 庚午,西北方有白气。 诏馆职更迭补外。 癸酉,蠲㳂边残破州军官赋一年。 甲戌,贬刘宝琼州安置。 乙亥,罢两淮招抚司及陜西、河东宣抚招讨司。 召提举太平兴国宫。陈俊卿入对,帝劳抚之,因极论朋党之弊,且论人才当以气节为主,气节者少,有过差当容之邪佞者甚有才当察之。帝然其言。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 二月庚辰朔,朝徳寿宫,从太上皇、太上皇后如四圣观。帝躬扶上皇上马,都人欢呼,以为所未尝见。 庚寅,雨雹。 壬寅,金罢纳粟补官令。 丁未,尚书左仆射、平章事陈康伯卒。康伯以经济自任,临事明断,帝礼遇优渥,但呼丞相而不名。尝谓辅臣曰:「康伯有器,量其从容不迫,可比」。晋谢安」。至是奏事,出殿门,疾作,舆至第不起。赠太师,谥文恭,御书「旌忠显徳」之碑,表其墓。庆元初,配飨孝宗庙庭,改谥文正。 三月甲寅,太白昼见。 庚申,以虞允文参知政事,王刚中同知枢密院事。 命淮西、湖北、荆襄帅臣措置屯田,复置𣙜场。癸亥,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卒,谥庄定。 戊辰,白气亘天。 壬申,金群臣上尊号曰应天兴祚仁徳圣孝皇帝。 乙亥,太白经天。 夏四月庚子,金报问使完颜仲等入见,始称上为宋皇帝。 癸帽,金西京留守寿王京以谋反安置岚州。京本名呼噜妻,公寿,尝召日者孙邦荣推京禄命,邦荣言留守官至太师,爵封王,京问:「此上更无否?邦荣曰:「止于此」。京曰:「然则所官何为?」邦荣察其意,乃诈为图䜟,作诗中有「鹘鲁为」之语,以献于京,京曰:「后诚如此乎?」遂受其诗,再使卜之,邦荣称所得卦有独权之兆,京复使邦荣推世宗当生年月,家人孙实格妄作謡言诳惑,京如邦荣指,京信之,公寿具知其事,至是,邦荣上变,诏刑部侍郎高徳基、户部貟外郎完颜乌库楚往鞫之,京等皆款伏,狱成,还奏,金主曰:「海陵无道,使光英在,朕亦保全之,况京等哉?」于是,京夫妇特免死,枚一百除名,岚州楼烦县安置,以奴婢百口自随,官给土田,诏谕京曰:「朕与汝皆太祖之孙,海陵失道,剪灭宗支,朕念兄弟无几,于汝尤为亲密,汝亦自知之,何为而懐此心?朕念骨肉不忍尽法,汝若尚不思过,朕虽不加诛,天地岂能容汝也?」 吴璘入见。五月庚戌,以璘为太傅,封新安郡王,寻改判兴安府。 丙辰,诏有司治皇后家庙。 丙子,遣李若川等使金贺上尊号。 宜章县盗李金等复作乱,朝廷忧之,以刘珙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入境,声言发郡县兵讨击,而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曰:「擅兵之罪,吾自当之」。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钦与宝连战破贼,追至莽山。贼党曹彦、黄珙执李金以降,支党窜匿者尚众。珙谕钦等却兵,聴其自降。贼相率纳兵,给据归田里第,上诸将功状有差。帝赐玺书曰:「近世书生,但务清谈,经纶实才盖未之见,朕以是每有东晋之忧。今卿既诛群盗,而功状详实,诸将优劣,破贼先后,歴歴可观,宜益勉副朕意」。 六月癸未,同知枢密院事王刚中卒,谥恭简」。刚中在成都时,以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郷田,岁久淤淀,因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州人指曰:「此王公之甘棠也」。建炎初,诏阶、成、岷、凤四州㓨壮丁为兵,刚中奏罢之,免符下,民欢呼,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由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退以读书、著文为乐。 丙戌,以翰林学士洪适佥书枢密院事。帝谓钱端礼、虞允文曰:「三省事可与洪适共议」。自是东西府始同班奏事。 辛帽,以武经郎令徳为安定郡王。 壬辰,淮南转运判官姚岳言境内飞蝗自死,仍封死蝗以进。帝曰:「岳敢以为嘉祥,更欲録付史馆,可降一官放罢,为中外佞邪之戒」。 甲辰,罢湖北、京西制置司。 丙午,金中都地震,雨毛。秋七月戊申朔,中都地复震。 金罢陜西都统府,徙陜西元帅府于河中。 庚戌,知池州鲁察奏境内竹生穗实如米,饥民采食之,仍图其状以献。臣僚言:「民采竹实而食迫切甚矣。察顾以为异事,不谓之奸谀不可也。其罪与姚岳同科,望赐罢黜」从之。 辛亥,诏知州年七十以上者,与宫观。 癸丑,辅臣晚对选徳殿御坐后,有大屏,记注诸路监司郡守姓名,因令都堂视此书之。 己未,铸当二钱。 己巳,蠲闗外四州民今年租税及湖南贼蹂郡县夏税。 八月己帽,金主宿州防御使乌凌噶喇萨坐与宋李世辅交通,伏诛。 乙酉,立邓王愭为皇太子,大赦。丁亥,参知政事虞允文罢。金使完颜仲来有所议,偃蹇不敬,允文请斩之。廷有异论,不果。㑹钱端礼受李宏玉带,事连允文,为御史章服所论,奉祠西归。 己丑,以洪适参知政事,吏部侍郎叶顒佥书枢密院事。 癸巳,参知政事钱端礼罢。时久不置相,端礼以首参窥之甚急。邓王愭夫人,端礼女也,侍御史唐尧封论端礼帝姻,不可任执政,坐迁太常少卿,馆阁士相与上疏排端礼者皆被斥,端礼遣人密告陈俊卿,言已即相,当引共政,俊卿叱之。翌日,进读寳训,因言:「本朝家法,戚属不预政,最有深意,陛下所冝谨守」。帝纳其言,端礼憾之,出俊卿知建寜。及王立为太子,端礼不得已,引嫌奉祠。 戊戌,吏部侍郎章服以论虞允文阿附,谪汀州居住。 九月,立广国夫人钱氏为皇太子妃。 丁帽,升鼎州为常徳府。 甲戌,以端明殿学士汪澈知枢密院事。 冬十月丁丑朔,金地震。 戊子,归正人右通直郎刘藴古坐以军器法式送北境,伏诛。 十一月辛亥,招收两淮流散忠义人。 丙寅,白气亘天。 癸酉,金中都大雾,昼晦。十二月戊寅,以洪适为尚书右仆射、平章事兼枢密使,汪澈为枢密使。 庚寅,以叶顒参知政事。近习梁俊彦,请税江淮沙田、芦场,以助军饷。帝以问顒,顒对曰「芦场臣未之详,沙田者乃江、濵出没之地,水激于东则沙涨于西,水激于西则沙复涨于东,其田未可以为常也。辛巳兵兴,两淮之田租并复,至今未征,况沙田乎」帝大悟,即诏罢之。顒退至中书,召俊彦切责之曰「汝言利求进,万一淮民怨咨,为国生事,虽斩汝万段,岂足以塞责」俊彦惶恐,免冠谢,始释之。

二年春正月辛酉,省六合戌兵,以所垦田给还复业之民。 庚午,金敇有司宫中张设,毋以涂金为饰。 二月丁丑,罢盱眙屯田。 丁亥,金左丞相、沂国公布萨忠义卒,金主亲临,哭之恸,辍朝奠祭,命参知政事唐古安礼䕶其丧事,葬祭俱从优厚,官为给之,谥武庄。忠义,谦以接下。敬儒重士,与人交,侃侃如也。善驭将,卒能得其死力。为宰辅数年,知无不言,故由外戚兼任将相能以功名终。 三月戊午,诏:「县令非两任,毋除监察御史,非任守臣,毋除郎官。著为令」。 丁卯,赐礼部进士萧国梁以下四百九十三人及第、出身。榜首本赵汝愚,以故事降居第二。 辛未,尚书右仆射、平章事洪适罢。适以文学闻望,遭时遇主,自中书舍人半岁四迁至右相,然无大建明以究其所学。㑹霖雨,适引咎乞罢,帝从之。 癸酉,以给事中、权吏部尚书魏杞同知枢密院事。 夏四月庚辰,诏两浙漕臣王炎开平江、湖、秀围田。甲申,太白昼见。 乙未,枢密使汪澈罢。澈在政府,帝密访人材,澈荐百有十八人,尝奏言:「臣起寒逺,所以报国,无私不欺耳。其自奉清约,贱贵弗渝」。 五月戊申,金主如华严寺,观故辽诸主铜像,诏主僧谨视之。 庚戍,参知政事叶顒罢,以魏杞参知政事,右谏议大夫林安宅同知枢密院事,中书舍人蒋芾佥书枢密院事。 癸丑,禁浙西修筑围田。罢修建康行宫。太白昼见,经天。 六月甲戌,罢两浙路提举市舶司。 戊寅,诏制科权罢注疏出题,守臣、监司亦许解送。 庚辰,封皇孙挺为荣国公。 知秀州孙大雅代还,言:「州有柘湖、淀山湖、陈湖支港相贯,西北可入于江,东南可逹于海。傍海农家作坝以却咸潮,虽利及一方,而水患实害邻郡,设疏导之,则又害及傍海之田。若于诸港浦置闸启闭,不惟可以泄水,而旱亦获利。然工力稍大,欲率大姓出钱丁户出力,于农隙修治之」。于是命两浙转运副使姜诜与守臣视之。诜寻与秀州、常州、平江府、江阴军条上利便。诏:「秀州华亭县张泾闸并淀山东北通陂塘港浅处,俟今年十一月兴修。常州、江阴军、蔡泾闸及申港明年春兴修利港,俟休役一年兴修。平江府姑缓之」。 八月丙戌,同知枢密院事林安宅罢。初,安宅为御史,请两淮行铁钱叶,顒力言不可,安宅忿然。既入枢府,乃劾顒子受宣州富人钱百万,御史王伯庠亦论之。顒乞下吏辩明。及顒罢,参枢帝下其事于临安府,命临安尹王炎亲鞫,置对无迹。帝以安宅、伯庠风闻失实,并免官,仍贬安宅、筠州安置,召顒赴阙,劳之曰:「卿之清德,自是愈光矣。 丁亥,温州大水。 丙申,升宣州为宁国府。 九月甲辰,上元知县李允升犯赃,杖脊、刺面,配惠州牢城,籍其赀。建康守臣王佐坐纵允升,贬建昌军居住,其荐举及失按者并夺官。 辛亥,遣官按视温州水灾,赈被灾贫民。 金泽州刺史刘德裕等以盗用官钱伏诛。 癸丑,金右丞相宗宪卒。 乙卯,诏改造大厯。 辛酉,追封皇子恪为郡王,谥悼肃。魏把上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帝纪太上皇圣政。 冬十月甲申,金免雄、莫等州今年租。 辛帽,雨雹。 十一月,以陈俊卿为吏部尚书。时,上未能屏鞠戏,又将游猎白石,俊卿上疏力谏,至引汉桓灵、唐敬穆及司马相如之言为戒。帝喜曰「备见忠谠,朕决意用卿矣」 丙午,太师致仕杨存中卒,追封和王,谥武恭。存中天资忠孝敢勇太小二百馀战,身被五十馀创,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帝以为上皇旧臣,尤礼异之,常呼郡王而不名,祖宗闵父震及母张皆死难,存中既显,请于朝,宗闵谥忠介,震谥忠毅,赐庙曰显忠报忠,又以家庙祭器为请,遂许祭五世前所无也。祖母刘流落蜀陇存中曰:夜祷祠,访问间闗数千里,卒迎以归,御军寛而有纪,所用将士专以材勇选,不私部曲之旧。李显忠以罪斥,存中奏为统制官,后为名将,存中须髯如㦸,人以其善逢迎,无丈夫气,号曰髯阉,又尝运怪石,置之太平楼,酒肆,营居凤山,十年而就,世颇以为讥。 金主谓宰臣曰「朝官当慎选其人,庶可激励其馀,若不当,则起觊觎之心。卿等必知人才优劣,举实才用之」 壬子,诏修祥曦殿记注。 甲子,大阅。 戊辰,筑郢州城。 是月,诏汰冗兵,从步军帅陈敏言也。 十二月庚午朔,白气亘天。 甲戌,金诏有司,每月朔望及上七日,母奏刑名。 己帽,以资政殿学士叶顒知枢密院事。 辛巳,诏免进呈钦宗曰厯,送国史院修纂实録。 甲申,以叶顒为尚书左仆射,魏杞为右仆射,并平章事兼枢密使,蒋芾参知政事,吏部尚书陈俊卿同知枢密院事。顒首荐汪应辰、王十朋、陈良翰、周操、陈之茂、芮煜、林光朝等可备执政、侍从、台谏,帝嘉纳之。又言「自古明君用人,使贤使愚,使奸使盗,惟去泰甚」上曰「固然,虞有禹、皋,亦有共、驩。周有旦、奭,亦有管、蔡,在用不用」顒曰「诚如圣谕,但今日在朝,虽未见有共、驩、管、蔡,然有窃弄威福者,臣不敢隠」帝问为谁,顒以龙大渊对。时,大渊与曾觌怙旧,恩窃威福,士大夫多出其门,俊卿与大渊等公见外不交一语,大渊等纳谒,亦谢不接。庚寅,诏置制国用司,以宰相领之。议者言「近以宰相兼枢密使,盖欲使知兵也,而不知财榖出入之源可乎?且唐制宰相兼领三司使,于是诏自今宰相带制国用使,参知政事带同知。癸巳,诏监司、守臣举廉吏。 甲午,金、泰州民和卓谋反,伏诛。 是岁,裁定内外军额。

三年春正月甲辰,诏廷尉、大理官毋以狱情白宰执,探刺㫖意为轻重。 壬子,金主御大安殿,受尊号册宝礼。癸丑,大赦。 二月癸酉,出龙大渊为江东总管、曽觌为淮西副总管,大渊、觌有宠,刘度、张震、张焘、周必大皆以论列两人去位,侍御史周操章十五上,不报。自是两人势张甚,朝士寡耻者潜附丽之。时又有内侍押班梁珂者,与大渊、觌表里用事,及珂以罪出,右正言龚茂良入对,言:「两人害政,甚珂百倍,陛下罢行一政事,进退一人才,必掠美自归,谓为己力,或时有少过,昌言于外,谓尝争之而不见,聴群臣章疏留中未出间,得窥见,出以语人,有司条陈利害,示以副封,公然可否,若夫交通贿赂,干求差遣,特其小者耳,愿特出威断,并行罢去」。帝谕茂良,以两人皆潜邸旧人,非近习,比且俱有文学,敢谏诤,杜门不出,未尝与外事。翼日,茂良再疏言:「唐徳宗谓李泌人言卢把奸邪,朕独不知,何耶?泌曰:此其所以为奸邪也。今大渊、觌所为,行道之人能言之,而陛下更称其贤,此臣所以深忧」。疏入,不报。茂良出知建宁府。一日,起居舍人洪迈过陈俊卿曰:「闻郑闻将除右史,迈当迁西掖,信乎?」俊卿曰:「何自得之?」迈以两人告,俊卿即以语叶顒、魏杞而已,独奏之,且以迈语质于帝前,曰:「臣不知平日此等除目,两人实与闻乎?抑密伺圣意而播之于外,以窃弄威福之权也?帝曰:朕何尝谋及此辈,必窃聴而得之。卿言甚忠,当为卿斥逐」。俊卿归,未及门,已有㫖,出两人于外,中外快之。寻改大渊浙东、觌、福建。 辛巳,以端明殿学士虞允文知枢密院事。 癸未,雨雹。 甲申,为知陈州陈亨祖立庙于光州,赐名愍忠。寻改亨祖曰愍节。 戊戌,直秘阁、前广东提刑石敦义犯赃,刺配柳州,籍其家。 三月壬戌,皇伯母秀王夫人张氏卒。夏四月癸酉,帝为成服于后苑。 丁丑,合利州东、西路为一。五月,叶顒等上《三祖下仙源积庆图》及《太宗、真宗玉牒》、《哲宗宝训》。 丙午,金大兴府奏狱空,诏赐钱三百贯为宴乐之用以劳之。 甲寅,太傅、新安郡王吴璘卒,赠太师,追封信王,谥武顺。璘刚勇喜大节,略苛细,读史晓大义,代兄玠守蜀逾二十年,隠然为方面之重,威名亚于玠。上皇尝问胜敌之术,璘曰:「弱者出战,强者继之」。上皇曰:「此孙膑三驷之法,一败而二胜也」。尝著兵法二篇,大略谓:「金人有四长,我有四短,当反我之短,制彼之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吾集蕃汉所长,兼収而并用之,以分队制其骑兵,以畨休迭战,制其坚忍,制其重甲,则劲弓强弩,制其弓矢,则以逺克近,以强制弱。布阵之法,则步军为阵心左右翼,以马军为左右肋,拒马布两肋之间,至帖拨增损之,不同,则存乎临机知兵者取焉。璘选诸将,率以功有荐才者,璘曰:「兵官非尝试,难知其才,以小善进之,则侥幸者获志,而边人宿将之心怠矣」。及病笃,呼幕客草遗表,命直书其事,曰:「愿陛下毋弃四川,毋轻出兵」。不及家事,人称其忠。 壬戌,大减三衙官属。 六月辛酉,复分利州为东、西路。 癸酉,金命地衣用龙文者罢之。 甲戌,以虞允文为资政殿大学士、四川宣抚使。时,呉璘卒议择代,帝以命允文,曰「呉璘既卒,汪应辰恐不习事,无以易卿。凡事不宜效张浚迂阔军前事,卿一一亲临之」。 乙亥,金遣使来取被俘人。诏实俘在民间者还之,军中人及叛亡者不预。戊寅,复以虞允文知枢密院事,充四川宣抚使,帝亲书九事戒之。 辛帽,皇后夏氏崩,谥安恭。 泉州水灾。秋七月乙巳,皇太子愭卒,谥庄文东宫医官杜楫除名、昭州编管,寻改琼州。 戊申,金禁服用金线,其织卖者皆抵罪。 闰月戊辰,金进封越王永中为许王,郑王永功为随王,封皇子永成为渖王。 癸酉,权攒安恭皇后于修吉寺。 丁亥,镇江都统制戚方落节钺、信州居住。八月丁酉,内侍陈瑜、李宗回坐交给戚,方受赂,瑜决杖黥面,配循州,宗回除名,筠州编管,责方潭州安置,籍所盗库金犒军。 丁巳,蠲光、濠、庐三州、寿春府赋一年。九月己巳,金诏赃吏虽㑹赦,非特㫖不叙。 庚辰,金地震。戊子,太白昼见。 冬十月乙未朔,金主谓侍臣曰:「近闻朕所幸郡邑,曽宴寝堂宇,后皆避之,此甚无谓,可宣谕令仍旧居止」。 戊戌,修真州城。 丁巳,金主谓宰臣曰「近闻蠡州同知伊喇延寿在官污滥,问其出身,乃正隆时鹰房子,如鹰房㕑人之类,可典城牧民耶?自今如此局分,勿授临民职任」 辛酉,金主敕有司于东宫凉楼前增建殿位,参知政事孟浩谏曰:「皇太子虽为储贰,宜示以俭徳,不当与至尊宫室相侔」。乃罢之。 乙丑朔,金主谓宰臣曰:「闻县令多非其人,其令吏部考察善恶,明加黜陟」。 十一月丙寅,合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戊辰,雷。 癸酉,尚书左仆射、平章事叶顒以帝亲郊而雷,引汉故事上印绶,罢相奉祠。右仆射、平章事魏杞亦罢。 是日,以陈俊卿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刘珙同知枢密院事。时四明献银矿,将召冶工,即禁中鍜之,俊卿言:「陛下不务帝王之大,而屑屑有司之细,恐为有识所窥,况彼惧其言之不副,则凿山愈深,役民愈众,而百姓将有受其害者」。从官梁克家、莫济俱求外补,俊卿奏二人皆贤,其去可惜。劾洪迈奸险谗佞,不宜在左右。罢之。减福建钞盐,罢江西和籴、广西折米盐钱,蠲诸道宿逋以巨万计,于是政事稍归中书矣。珙初为翰林学士,言于帝曰:「世儒多病汉髙帝不悦学,轻儒生,臣以为髙帝所以不悦者,特腐儒俗学耳。使当时有以二帝三王之学告之,知其必敬信,功烈不止此」。因陈圣王之学所以明理正心,为万事之纲。帝称善。至是,荐张栻、汪应辰、陈良翰学行才能,且言栻晓畅军务,愿亟召用。帝可其奏。丁丑,以雷发非时,诏台谏、侍从、两省官指陈阙失。十二月戊戌,金布萨通为殿前右卫将军。金主恶其人,出为肇州防御使。临发,赐金带,谕之曰:「卿虽有才,然用心多诈。朕左右须忠实人,故命卿补外。赐卿金带者,答卿服劳之乆也」。因顾谓左宣徽使敬嗣晖曰:「如卿不可,谓无才,所欠者纯实耳。 是岁,两浙水,江东西、湖南北路蝗。四川旱,振之。

四年春正月乙丑,金主谓宰臣曰:「朕治天下,方与卿等共之,事有不可,各当面陈,以辅朕之不逮,慎毋阿顺取容。卿等致位公相,正行道扬名之时,茍或偷安自便,虽为今日之幸,后世以为何如?」群臣皆称万岁。 戊辰,籍荆南义勇民兵,増给衣甲,遇农隙、日畨教。 辛未,金主谓秘书监伊喇子敬等曰:「昔唐、虞之时,未有华饰,汉惟孝文,务为纯俭,朕于宫室惟恐过度,其或兴修,即损宫人岁费以充之,今亦不复营建矣。如宴饮之事,近惟太子生日及岁元饮酒,亦未尝至醉,至于佛法,尤所未信。梁武帝为同泰寺奴,辽道宗以民户赐寺僧,复加以三公之官,其惑深矣。 壬午,夺秦埙、秦堪郊恩䕃补。 癸未,雨雹。 壬辰,提举太平兴国宫叶顒卒,谥正简。顒为人简易清介,与物若无忤,至处大事,毅然不可夺。自初仕歴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旧。 二月甲午朔,金制,子为改嫁母服丧三年。 己亥,以参知政事蒋芾为尚书右仆射、平章事兼枢密使、制国用使。庚子,诏芾常朝,赞拜不名,芾辞,许之。 乙巳,赐王炎出身佥书枢密院事。 癸丑,五星皆见。 乙帽雪,雨雹。 三月戊寅,诏赠果州团练使韩崇岳立庙,赐名忠勇。宣州观察使朱勇立庙,赐名忠节。 己丑,四方雾下若尘。 夏四月己酉,追封韩世忠为蕲王。 甲寅,蒋芾等上钦宗帝纪实録。 丙辰,礼部员外郎李焘上所著续通鉴长编,自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闰三月,凡一百八卷。 丁巳,诏太史局参用新、旧厯。 戊午,诏贩牛过淮者,论如与贩军须之罪。 崇安县饥,值浦城盗发,人情大震。朱熹请于府,贷粟六百斛,籍户口散给之,民藉以生。及冬有年,民愿偿粟于官,知府王淮俾留里中,而上其籍于官。社仓之法始此。 五月甲子,金北望淀大震风,雨雹,广十里,长六十里,诏户、工两部,自今宫中之饰,并勿用黄金,太白昼见。 以卭州安仁县荒旱,失于蠲放,致饥民扰乱,守、贰、县令䧏罢,追停有差。甲申,谥赵鼎曰忠简。 丙戊,行乾道《新》厯。帝以近世厯学失传,士大夫无习之者,新厯比旧,特彼善于此,乃不别制名,只以乾道」命名。 是月,夏国相、楚王任得敬遣问使至四川宣抚司约发兵攻西番,虞允文报以蜡书。考异:宋史夏国传以为乾道三年五月事。按虞允文以三年五月始除四川宣抚使,恐未能即以是月赴任,传误,今并従。孝宗纪得「敬纪作敬徳」,今从夏国传及陈桱通鉴续编。 六月辛帽朔,太白昼见,经天。 辛丑,五星皆见,浙东总管龙大渊死,曾觌尚在福建,帝怜之,因召觌。觌至,帝欲留之,刘珙谏曰:「此曹奴𨽻耳,厚赐之可也,引以自近,使得预闻政事,进退人材,惧非所以增圣徳,整朝纲也」。陈俊卿亦曰:「自二人出,天下大快,今复留之,恐失众望」。帝乃止。 丁巳,召兴化军布衣林彖赴阙,不至,授迪功郎、本军教授。 戊午,尚书右仆射、平章事蒋芾以母丧去位。 是月,金河决李固渡,水入曹州。 秋七月壬戌,召建宁处士魏掞之赴阙。掞之师,胡宪与朱熹游,诸司荐其学行被召,辞不获,以布衣入见。帝曰「治道以何为要掞之奏「治道以分臣下邪正为要」因极陈当世之务,劝帝以修徳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帝嘉纳之,赐掞之同进士出身,除太学録。时将释奠孔子,掞之请黜安石父子勿祀,而追爵程颢兄弟使从食,不聴。又言「太学之教宜以徳行为先,其次犹当使之通习世务。今一以空言浮说取之,何禆实用?其诸政事有系安危治乱之机,而宰相不能止,台谏、侍从不敢言者,无不抗章尽言至三四,皆不见省,遂求去,罢为台州教授。癸亥,徽州大水。 甲子,金制,盗群牧马者死,告者给钱三百贯。 戊辰,金主谓平章政事完颜思敬等曰:「朕思得贤士,寤寐不忘,自今朝臣出外,即令醴访廉能之吏及草莱之士可以助治者,具姓名以闻」。 辛未,衢州大水。先是,知州王悦视民如子,方春乏食,悦发廪劝分,百姓不知失所。自中夏缺雨,悦竭诚祈祷,絶不茹荤,早晚一粥,凡月馀日,题壁间云:「乞为三日之霖,愿减十年之寿」。竟以是致疾卒。百姓巷哭,即为立祠于徐偃王庙,其丧出城,号恸振野。事闻,赠悦直龙图阁。 是月,任得敬复遣间使至四川宣抚使夏人获其帛书,传至金人。八月己亥,五星皆见。 殿前指挥使王琪被㫖按视两淮城壁,还荐和州教授刘甄夫,得召陈俊卿,言琪荐兵官乃其职,教官有才,何预其事?会扬州奏琪传㫖増筑城已讫,而帝实未尝有是命,俊卿曰:「诈传上㫖非小故,因奏人主万㡬,岂能尽防,闲所恃者纪纲、号令、赏罚耳,不诛琪,将何所不为?」丁未,降琪三官放罢。先是,禁中密㫖直下诸军,宰相多不预闻,内官张方事觉,俊卿奏:自今百司承御笔处分事,须奏审方行。从之,既而以内诸司不乐,收前命,俊卿奏言:「张方、王琪事圣断以明忽谕臣曰:禁中取一饮一食,必待申审,岂不留滞?臣所虑者,命令之大,如三衙发兵,户部取财,岂为宫禁细微事?臣等出纳陛下命令耳!凡奏审,皆取决陛下,非臣等敢专之,况此时申严旧制,非创立新条,而已行复收,中外惶惑,恐小人以疑似激圣怒,翌日面对,帝色甚温,曰:朕岂以小人之言疑卿等耶? 庚戌,同知枢密院事刘珙罢。珙与陈俊卿奏罢,琪争辩激切,忤㫖,既退,手诏除珙端明殿学士,奉外祠,俊卿即藏去,密具奏曰:「前日奏札,臣实草定,以为有罪则臣当先罢,若幸寛之,则珙之除,臣未敢奉诏」。明日,复前申请,且曰:「陛下即位以来,容纳谏诤,体貌大臣,皆盛徳事,今珙乃以小事忤㫖而获罪,臣恐自此大臣皆以阿䛕顺㫖为持禄固位之计,非国之福也」。帝色悔久之,又奏言:「珙正直有才略,肯任怨,臣所不及,愿且留之」。帝曰:「业已行之,不欲改也」。俊卿曰:「珙无罪而去,当与大藩以全进退之礼」。帝然之,乃以珙为江西安抚使。俊卿退,又自劾草奏,抵突被命稽留之罪,帝手札留之,俊卿请益坚,上不许,且曰:「卿虽百请,朕必不从」。珙入辞,犹以六事为献,帝曰:「卿虽去国,不忘忠言,材美非他人所及,行召卿矣」。 九月辛酉,金主谕右丞相琚、参知政事孟浩曰:「闻蔚州采地蕈,役夫数百千人,朕所用㡬何,而扰动如此。自今差役凡称御前者,皆须禀奏,仍令附册」。 庚午,限品官子孙名田。 癸酉,金主谕宰臣曰「卿等举用人才,凡己所知识,必使他人举奏,朕甚不喜。如其果贤,何必以亲疏为避忌也」 辛巳,金主谓御史大夫李石曰:「台宪固在分别邪正,然内外百司,岂谓无人?惟见卿等劾人之罪,不闻举善。自今宜令监察御史分路刺举善恶以闻」。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二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