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曺学佺 撰。
○著作记第七
集部
《蜀国文英》八卷
王蜀嘉州司马刘赞编。见《宋经籍志》。
《成都文类》五十卷
宋庆元中制置使建安袁说友编。其自序曰:「天地之秘,蔵发而为名山大川山川之秀灵,敛而为文章华藻,二者相为颉颃而光明焉者也。《两京三都》之赋,摹写天地,绘绣山川,绚道徳掞,天庭润金,石谐《韶》《濩》,与乾坤造化,周流盛大于宇宙之间,千百世而下知有两京、三都者,以此文也。然则天地山川而可无此文哉,而可以不传此文哉,益故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竒观绝景,仙游神迹,一草一木,一邱一壑,名公才士,骚人墨客,窥竒吐芳,声流文畅,散落人间,何可一二数也。凡此者,予来三年,亦既略睹矣。或曰两京三都,以赋而传,使无传焉,斯文泯矣。然则繇汉以来,其文以益而作者,今独无传,可乎有益,都斯有此文,此文传益都亦传矣。爰属寮士,摭诸方策,裒诸碑识流传之所脍炙,友生之所见闻,大篇雄章英词,绮语折法,度极炫耀,其以益而文者,悉登载而汇辑焉。断自汉以下,迄于淳熙,其文篇凡一千有竒类为十一目,厘为五十卷,益之文于兹备矣。嗟乎!后世之士,岂无浮沅、湘由巴、蜀,作《史记,如司马子长者乎?岂无上瞿唐过夔梓赋雪锦如杜少陵者乎?又岂无自西蜀历荆楚,栖迟山水间,如田游岩者乎?傥复得如二三公者,而访斯益掔斯文焉。则知清寜阖辟至大至广之内,而有所谓蜀蜀六十州亘五千里之内,而有所谓益益,都无量江、汉炳灵之内而有所谓文者,其不在此书乎?是书也,而有传焉,庶几乎无负于益矣。
《固陵集》二十卷
宋广都费士戣达可著。嘉定中,为夔守编集管内山川,建置碑文记颂为二十卷。多半夔门之书,在旁县者十之二三。
成都《古今诗集》六卷
章楶编人。代未详出《宋史经籍志》。
嘉定诗》
王象之《舆地碑目》云:岑参为嘉州时编。
汉《司马相如集》二卷。
后人取其《上林赋》、《难蜀父老文》及《封禅颂》诸作,编辑为上下卷。今刻在《汉魏丛书》。
文心雕龙》曰:「相如含笔而腐,毫上林繁,类以成艳」。又云:「相如之难,蜀父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又云:「相如封禅,蔚为倡首」。尔其表权舆序,帝王炳玄,符镜鸿业。駈前古于当今之下,腾休明于列圣之上,歌之以祯瑞,赞之以《介邱,绝笔兹文,固维新之作也。
《王子渊集》。
王褒,字子渊,资中人。《汉书》:益州刺史王襄使褒作《中和乐职诗》以宣风化,因荐之于朝,诏徵褒献《圣主,得贤臣颂》。宣帝嘉之,令待诏备歌颂,数従行幸,受赐为多。褒尝作《洞箫颂》,元帝为太子时,令后宫贵人皆诵读之。又微时客湔上,戏为《僮约》一篇。刘勰云:王褒《髯奴》卷之楷也。
《杨子云集》五卷,《别传》一卷
晁氏曰:古无雄集。宋谭愈好雄文,患其散在篇籍,离而不属,因缀绎之,得四十馀篇。又云:従父詹事公以道杂取诸书所载雄逸事为一编,系之以赞。《文心雕龙》曰:子云属意,辞人最深,观其涯度幽逺,搜选瑰丽,而竭才以钻思,故能理赡而辞坚矣」。
《反离骚》一章
《汉书》雄毎作赋,尝拟司马相如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㟭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懐沙》一卷,名曰《畔牢》《愁畔牢。《愁》《广骚》。文多不载,独载《反离骚》。
《二十四箴》一卷
《雕龙》云:「子云稽,古始范、《虞箴》。晁氏曰:今广徳所刊本,校集中无《司空》、《尚书》、《博士》、《太常》四箴,集中所有,皆据《古文苑》。而此四箴或云崔駰,或云崔瑗,疑不能明。
《演连珠》一卷
《雕龙》云:扬雄覃思文阔,业深综述,碎文璅语,肇为连珠,其事虽小而明润矣。
汉何汶集。
汶,郫县人,何英之孙也。集有《世务》三十篇。
《李伯仁集》二卷
李尤,字伯仁,广汉雒人也。少以文章显。汉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相如扬雄之风。召诣东观,受诏作赋,拜兰台令史。安帝时,稍迁为諌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同撰《汉记》。后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尤上书谏争。顺帝立,迁乐安相。年八十三卒。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尤同郡李胜亦有文才,为东观郎,著诗诔颂论数十篇。
文章流别云:李尤自山河都邑,至于刀笔笇契,莫不有铭。
李密述《理论》十篇
《晋书》: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治《春秋左氏传》,博览多所通,渉皇甫、士安雅善之。
《玄鸟赋》
密长子赐,少能属文,作《玄鸟赋》,举秀才,为汶山太守。
龚壮迈徳论》
《晋书》壮,字子伟,巴西人。洁已自守,与乡人谯秀齐名,以父叔为李特所害,终身不至成都。惟研考经典,覃思文章,每叹中夏多经学,而巴蜀鄙陋,兼遭李氏之难,无复学徒,乃著《迈徳论》,文多不载。
《何妥文集》十卷
《隋书》:「妥」字栖鳯,郫县人。传称又著《孝经义疏》二卷。
《陈子昻文集》十卷
别传曰:子昻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従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风骨。年二十一,以进士对策髙第,文明初上书,帝览而异之,敕曰:「梓州人陈子昻《地籍英灵文》,称伟晔可麟台正字」。时洛中传写其书,市肆闾巷,吟讽相属,乃至转相货鬻,飞驰逺迩。拜右拾遗,卒,年四十二。其文章散落,多得之于人口,今所存者十卷。尝著《江上丈人论》,将磅礴化机而与造物者逰,遭家难亡之。故人范阳卢蔵用集其遗文,为序传识。
柳宗元撰《杨评事文集》后序略云: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著述者,流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髙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蔵于简册也。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謡诵也。兹二者,考其旨义,乖离不合,故秉笔之士,恒偏胜独得而罕有兼者焉。厥有能而专美,命之曰艺成」,虽古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作者,其梓州陈拾遗乎?
闾邱均集
均,成都人。唐初,与杜审言齐名,为安乐公主所荐。起家太常博士。公主被诛,均坐贬循州司户,卒。其孙闾邱师与杜甫通家,来往。
《李义府集》三十卷
《唐书》:义府本瀛州饶阳人,其祖为射洪县丞,因家于永泰。今之盐亭也,尝献《承华箴》见《文部》。
《李翰林集》二十卷一云《草堂集》
晁氏曰:李白集旧十卷,唐李阳冰序,咸平中,乐史别得白歌诗十卷,凡七百七十六篇,又纂杂著为《别集》十卷。宋次道治平中得王文献及唐魏万所纂白诗。又裒唐类诗洎石刻所传者,通阳冰乐、史集》,共一千一篇,杂著六十五篇。曽子固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云:「白,蜀人。天寳初至长安,明皇召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安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迫致璘败,坐系浔阳狱。崔涣、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释白囚,使谋其军。乾元元年,终以璘事长流夜郎,遇赦得释,过当,涂以卒。始终更渉如此。此白之诗所自序可考者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白在宣城谒见永王璘,遂辟为従事。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序,盖史误耳。予按杜甫诗亦以白为山东人,而苏子瞻尝恨白集为庸俗所乱,则白之自序亦未可尽信,而遂以为史误。近蜀本又附入左绵邑人所裒白隐处少年所作诗六十篇,尤为浅俗。白天才英丽,其辞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非常人所及,读者自可别其真伪也。
唐宣州当涂令李阳冰序云,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梁武昭、王皓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攴,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耀,亦可叹焉。神龙初,始逃归于蜀之彰明,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夣,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喻,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歩,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鳯,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而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天寳中,明皇下诏,徵就金马降辇歩迎,如见绮皓坐之七寳床,御手调羹以饮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縦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山东人,与贺知章、崔宗之等号为八仙,时又称公为谪仙朝,列赋谪仙之词,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陈留采访使彦允请北海髙天师,授道籙于齐州紫极宫,将东归蓬莱,访羽人,驾丹邱耳。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我弃,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藳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令为序,论《关雎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词,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八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时寳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前进士魏颢序云:「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昻、李白,皆五百年矣。白本陇西□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之英秀也。伏羲造书契后,文章滥觞者,六经糟粕,离骚糠秕。建安七子七子至白中有兰芳情理,宛约词句研丽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瞪若乎后耳。白久居峨眉,与丹邱子因持盈法。师逹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大鹏赋诗,家蔵一本,故宾客贺公竒白风骨,呼为谪仙子。由是朝士作歌数百篇。上皇豫游召白时,为贵门邀饮,比至半醉,令制出师,诏不草而而成。许中书舍人以张垍谗,逐游海岱间,年五十馀,尚无禄位,禄位拘常人,横海鹍负天鹏,岂池笼荣之。颢始名万,次名炎,万之日不逺命,驾江东,访白游天台还广陵见之。眸子烱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藉,曽授道籙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少任侠,手刃数人与友。自荆徂扬路,亡权■〈穴上之下〉,回棹方暑,亡友糜溃,白收其骨,江路而舟,又长揖韩荆州,延饮白误,拜韩让之白曰:酒以成礼。荆州大悦。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门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骏马美妾所适。二千石郊迎饮数斗醉,则奴丹砂抚青,海波满堂,不乐白宰酒则乐。颢平生自负人,或为狂白相见,泯合有赠之作,谓馀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因尽出其文,命颢为集,颢今登第,岂符言耶?解携明年四海大盗,宗室有某者,白陷焉,谪居夜郎,罪不至此,屡经昭洗,朝廷忍白,久为长沙、汨罗之俦,路逺不存,否极则泰白,宜自寛吾,观白之文义,有济代命。然千钧之弩,魏王大瓠,用之有时议者,柰何以白有叔夜之短?傥黄祖过祢,晋帝罪阮古无其贤,所谓仲尼不假盖于子夏也。经乱离白,章句荡尽,上元末,颢于健偶然得之,沉吟累年,一字不下,今日懐旧,援笔成序,首以赠颢,作颢酬白诗,不忘故人也。次以大鹏赋、古乐府诸篇积薪而録文有差,互者两举之,白未绝笔,吾其再刊付男平津子,掌其它事迹存于后序。
李太白槁书跋》云:槁书世传李太白遗文。或谓谢氏子弟诳武功,苏才元所书,更不复详考所出,而推与过重,便谓不减鲁公。然此书虽少绳墨,不可考以法度,要是轩前轾后,度越陵突,令人想见酒酣赋诗时也。王僧虔《论书》,或以其人可想,或以其法可存。世人爱李太白名,至伪书一卷,亦声价増重,岂以其人可想故耶?
朱巨川集
唐朱湾,字巨川,西蜀人。贞元、元和间为府従事。髙仲武《间气集》云:朱君率履贞素放情江湖,郡国交征,潜耀不起。有唐髙人也,诗体清逸,兴用宏深,因词寓意,放咏尤工。
《符载集》十卷
唐符载,字厚之,岐襄人。幼有宏达之志,隐居庐山,聚书万卷,不为章句学。贞元中,李巽江西观察荐其才,授奉礼郎,为南昌军副使。继辟西川韦皋掌书记,历监察御史。元和中卒。叚文昌为墓志附于后。集皆杂文,末篇数诗而已。集前有崔群、王湘《送符处士归觐序》,皆云载蜀人,以比司马、王、扬云。
《雍陶集》十卷
陶字国钧,成都人。太和中进士,为简州刺史。有诗名,见《诗话》。
《李逺集》一卷
唐建州刺史云阳李逺求古撰。太和五年进士,终御史中丞,有《集传》。
《唐求集》一卷
唐嘉州处士唐求与顾非熊齐名,详见《诗话》。
孙光宪《巩湖编玩》三卷,《荆台集》四十卷,《笔佣集》十卷
光宪,字孟文,陵州人。王衍降唐,避地荆南,髙従诲辟掌书记,三世皆在幕府。归宋,授黄州刺史,在郡有声干,徳中卒。光宪博通经史,聚书数千卷,或自抄写,孜孜雠校,老而不废。好著撰,自号葆光子。所著《荆台集》、《巩湖编》、《玩笔佣集》、《橘斋集》、《北夣琐言》、《蚕书》,又撰《续通历》,纪事颇失实。太平兴国初,诏毁之。
皂江渔翁集
后唐张立著立,新津人。少博学,尤长诗什。隐居山谷中,孟、蜀、明徳间,诏赴阙立,诈病不就。先是,知详入蜀,中外骚动,明宗颇以蜀人为疑,凡有势力,赀产之族,悉遣入洛。立尝为诗讽曰:「朝廷不用忧,巴蜀称霸,何曽是蜀人?」宰相李昊闻而重之,复荐于昶,亦托病不就。有诗数百篇,号《皂江渔翁集》。行世后徙居双流。唐英、商英皆其孙也。
《梓潼集》二十卷
五代李尧夫著详见《诗话》。
《玉垒集》十卷
唐僧可朋著,丹棱人。
《烟花集》五卷
蜀后主王衍集艳诗二百篇,且为之序。
《三家宫词》三卷
唐王建、蜀花蕊夫人宋丞相王圭三人所著。
《花蕊夫人诗》一卷
青城费氏女,详见《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