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三十六

(明)曹学佺 撰。

○边防记第六

下川南道。

叙马泸道开府马湖綂,辖叙、泸二卫,乌蒙、乌撒、东川、镇雄、永宁等府司叅将一员。驻札永宁游击一员驻札建武,寔左右之。但永宁者,兼贵州迤西等处地方,故称川贵叅将云。汉书西南夷传》,唐蒙至夜郎夜郎旁小邑,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聴蒙约。还报,以为犍为郡治道,自僰道至牂牁,水经若水,又东北至犍为朱提县西,泸江水。郦道元曰:朱提,山名也。应劭曰:在县西南,以氏焉犍为属国也,在郡南千八百许里。建安二十年,立朱提郡,郡治县故城,郡西南二百里得所绾堂琅县西北,行上髙山,羊肠绳屈八十馀里,或攀木而升,或绳索相牵而上,缘陟者若将阶天,又有牛叩头马、抟颊阪,其艰险如此也。

旧志:唐置晏、髙、筠、定、连、蕯、巩等十四州,隶戎州都督府。唐末,废四州,存十州。宋神宗时,十州夷内附,隶泸川郡,前晏、髙等州皆在焉。元置戎、髙、巩、筠、连四州,隶叙州宣抚司。至元十三年,宣抚使昝顺招谕酋长得兰、纽得、贡卧等率众归附,因设大坝总管府,得兰纽,授都总管,得贡卧充同知。其罗星长官,以黎川同知李奇为之,上下罗计二千户,俱得姓者为之。

舆地志曰:叙州三路蛮:西北曰董蛮,正西曰石门部,东南曰南广蛮,董蛮在马湖,江右僰侯国也。其酋董氏南广蛮在庆符县石门蕃部,与监洮土羌接。唐兴、播、等、卞二州之地,其人精悍,善战斗,自马湖、南广诸族皆畏之,葢古浪稽、鲁望诸部也。志云:宋大观中,夷酋罗永顺、杨光荣、李世恭等各以地内属,诏建、滋、纯、祥三州,在庆符县。《公元史:四十六囤蛮夷所领豕蛾夷地,在庆符南,唐定州之支江县也。其长官司在髙县西三十里落骚乡。文献通考云:獠蛮不辨姓氏,所生男女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谟阿」,改妇人阿夷阿等之类,今稍从汉俗易为罗、杨等姓,依树积土以居其上,名曰杆栏,杆栏大小,随其家之口数。杆栏,即夷之榔盘也。制略如楼门,由侧辟构梯以上,即为祭所,馀则以寝焉。又云:夷有姓氏男,织班布纒头,衣裳俱如华制,行纒,以班布为之,女绾发为髻纒,以班带簪纒,用银两耳,各穿两孔,上贯𫓔,下贯环,富者迭贯之,衣尚左袵,下著桶裙,间以组彩长覆膝下。初娶不论物采,惟通媒妁、杀牛豕以为礼,即引归,惟老死后,方大索,婚价饮食,喜啖蝌蚪。又云:僰有姓氏,用白练纒头,衣尚青碧,背领袂缘,俱刺文绣裳裤,覆滕,亦织班带,以为行纒,尝佩双刀,善使劲弩,女绾髪,撮髻饰以簪压衫之前后,左右文绣㶷烂长裙,细褶,膝以下亦刺,文绣行纒,杂以青紫,出则著单履,性淫婚则论财,丧则戚邻咸聚,挝鼓作乐,至夜,男女杂沓,自有畨书卜日,不同于中国。

李京《云南志》云:白人者,汉武帝开僰道,通西南夷道戎州旧县是也,今转为白人矣。白人语著衣,曰衣衣吃饭,曰烟羹茹樵棌,曰折薪帛、曰幂酒、曰尊鞍䩞,曰悼泥墙,曰砖垣。男女首戴次,工制如中原渔人蒲笠,差大编竹为之,覆以黑毡。亲旧虽乆,别无拜跪,唯取工以为次。男女披毡椎髻,妇人不施脂粉酥泽,其髪以青纱分,编绕首盘,系裹以攅顶,黑巾,耳金环,象牙纒臂,衣绣方幅以半身细毡为上服处子。孀妇出入无禁,居屋多为回檐,如殿制。食贵生如猪羊鸡鱼,皆生盐之和,以蒜泥而食。每岁以腊月二十四日祀祖,如中州上冢之礼。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髙竿縳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火,相烧为戏,谓之「驱禳」。

又云:土獠蛮在叙川南乌蒙北,皆是男子及十四五,则左右击去两齿,然后婚娶猪牛同室而居,无匕箸手,抟饭而食之,踏髙橇上,下山阪如奔鹿,妇人跣足髙髻,桦皮为冠,耳坠大双环,衣黑布衣项带,鑞牌以为饰,出入林麓望之,宛如猿猱,人死则以棺木盛之,置于千仞巅崖之上,以先堕者为吉山,田薄少刀,耕火种,所收稻榖,悬于草棚之下,日旋捣而食,多以采荔枝贩茶为业云。

《唐书》,戎州都督府羁縻州九十有二。宋初见《寰宇记》者,合叙、泸只载四十馀州而已,他不可考。乐子正曰:「羁縻诸州,除没落、云南蛮界一十五州,其馀虽有名额,元无城邑,散在山峒,不常其居。抚之难驯,扰之易动。其为刺史,父子相继无子,即以其党有可者公举之。或因春秋有军设,则追集赴州,著夏人衣服,却归山峒,椎髻跣足,或披毡,或衣皮,从蛮夷风俗,无税赋以供官。每年使司,须有优赏,不拘文法,今并存之,要知古迹而已。

悦州在戎州南二百十七里。管县六:甘泉,青宾,临川,悦木,夷口。胡璠。

移州,在州西南五百八十七里。管县三:移当、领河、汤陵。

扶徳州,唐开元十八年七月割入,在东南四百五十七里。领县三:扶徳,宋水牱。

阴筠州在四百一十七里。管县八:盐水,筠山,罗馀,临居,澄澜,临昆,唐川,寻源。连州,在州西南四百馀里。筠州析出。管县六:当为,都宁,逻游,罗龙,加平,清坎。

巩州仪鳯二年开山洞置,天寳元年改为因忠郡,乾元元年复为巩州,在南三百十里。领县五:哆楼、比邱、都善、播郎、婆婆。按即珙县地。巩州者,今之罗星渡。哆楼者,今在城之髙楼坊。婆婆,今江安县界之婆婆村。比邱,今之九塞。播郎,今贵州界之安静长官司都善一名。都坛,今名梅得,此本志所载也。

宋州领县四,户六十九。牱龙、牱支、宋水、卢吾输纳半税。按髙县西五十里有宋水。

南州。在州西五百三十五里。盈州析出。管县三。播政、百荣、洪、泸。

徳州,在州南五百六十四里。管县二:罗连、万崖。

为州在南四百九十里。管县二:扶僧,罗。

洛州在南四百二十七里。管县四:临津,宾夷,葱药,曾口。

志州在西四百五十六里。管县四:浮萍鸡,惟夷宾,河西。

盈州在南五百六十七里。管县四:盈州,涂赛,播陵,施燕。

献州在南六百六里。管县七。名阙。

武昌州。在南一千二百一十七里。管县七:洪武,罗虹,琅林,夷郎,来宾,罗新绮婆婆。

景州在南三百九十六里。管县七:名,阙。

播狼州在南二百八十七里。管县三:播、胜,从颜、顺化。右十七州,唐时隶戎州。南广溪洞獠。

协州,在州西南八百里。天宝中,因云南离叛被破,今移置。在西南四百九十三里。管县二,名缺。

靖州在西南五百一十里。管县二:靖川分。

协曲州在西南九百里。天宝中,因云南破,移在开边县界,去县一百二十七里。管县二:朱提,唐兴。

播陵州在南五百七十七里。管县二,名:缺。

钳州在西南四百五十七里。元无县,从开边县析出。

哥灵州,在西南一千四百里。管县三名,缺切。骑州在西南一千一百里。管县四:柳池、奏禄、縻托、通识。

品州在西南二千三百九十五里。管县三:八秤、松花、牧口。

从州在西南二千六百四十二里。管县六:茫化、昆池、武安、罗林、梯山、南宁。

碾卫州在西南九百九十七里。管县三,名:缺。

涪州:牱违州,俱归马湖。右十二州,管县三十七。唐时在石门路,并无税赋,供输相承,在《图经》上标名额耳。石门,今叙州之庆符县也。

长宁州,领县四,户三十八:婆员婆居青卢罗门。

淯州乆视元年置。领县二,户一十五。新定固城。

髙州领县三,户二十一:牱巴、移甫徙西。按长宁、涓州,俱长宁地。髙州,今之髙县也。

晏州仪鳯三年开生獠置。天宝元年,改为罗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晏州。领县七,户七十七:思峨、牱阴,新宾,扶来、哆岗,罗阳,思晏。按兴文县。有晏峰,即思晏县也。七县今为砦矣。

定州,领县二,户一十六。支江,扶徳。按筠连。有定川溪,旧州治在溪南。

萨州仪鳯二年,招生獠置。天宝元年,改为黄池郡。乾元元年,复为萨州。领县三:枝江、黄池。按珙县图》有萨州,即上、下罗计纳州仪鳯二年间山洞置。天宝元年,改为都宁郡。乾元元年,复为纳州。领县七,户百六十八。罗围,播罗,施阳,罗当,罗蓝,都、宁罗。掌边徼溪洞输纳半税。按珙县有都宁驿,与建武相近。

奉州仪鳯二年置。领县三,户三十九。牱里,牱巴,蓬罗。按《宋史》,奉州乃泸州部西南边夷。

思峨州天授元年置。领县二,户三十七。多溪洛溪。按泸州宪纲,有思峨洞已上供输涓井。盐,紫竹也。

蓝州仪鳯二年置。领县一:胡茂。

顺州载初二年置。领县四,户五十九。曲水、顺山、灵岩、来猿以上输纳半税能州大定元年置。领县二:曲水,丼泉。

浙州仪鳯二年置,领县四:浙源、越宾、洛川。鳞山。以上连接黔府,生蛮承前不输税。右十三州,唐时隶泸州。

建武千户所。

春秋僰侯故地,汉为西南夷部,叛服不常,诸葛武侯征抚之,置铜鼔、埋镇诸山,稍就帖然。唐、仪鳯间,开拓夷徼,于本部置晏州罗阳郡,领七县。宋熙宁间,晏州仪夷、献地隶泸州郡。政和间,夷卜笼谋叛,据五斗坝,后据九丝天险,号九丝山都掌。元至正间,本部归附,升为戎州,綂辖水都四乡,山都六乡。本朝改州为县,隶叙州府。水都则阳顺阴,逆山都则猖獗日甚。先后凡十有二徵,俱弗克。万厯元年剿平之,用兵九阅月告成事始,改戎县为兴文。水都震惧,悉归编户于山都六乡适中处,建武宁城,拓地五百馀里。东至永宁宣抚太平长官司八十里,西至珙县百五十里,南至镇雄府安静长官司八十里,北至叙府长定县百五十里。设镇守总兵、安边同知坐营守备及建武守御千户所,环四山而翠连、云、贵、襟三水,而清派叙、泸,招集流移,建学育才,夷风丕变矣。万厯丙申、丁酉间,虏酋火落赤率其部入寇,松潘乃移总戎之西,改设游击,于建武兵亦移入松,而所存无几焉。

武宁蛮好著芒心接离,名曰「苎绥」。尝以《稻记》,年月葬时,以笄向天,谓之「刺北斗」。相传盘瓠初死,置于树,以笄刺之,下其后为象临。本志云:平蛮城即九丝城,壁立万仭,周围三十馀里,上有九岗,四水极广,可以播种,仅通一径。鸟道,真天险也,去镇一十五里为左榜山,今立头腰尾三堡墩矣。

大坝总管府:元至元十三年,蛮夷宣抚使昝顺遣官招谕戎州酋长得兰纽得贡卧,率敛蛮民归附。十七年朝见,遂设大坝总管府,得兰纽,授都总管,得贡卧充,同知其罗星长官,以黎州同知李奇为之。上罗计夷酋得赖阿当以至元十三年归顺,授上罗计蛮夷千户,下罗计夷酋得颜个以至元十三年归顺,授下罗计蛮夷千户。

马湖府:

《寰宇记》:戎州都督更有羁縻州,五按即今之马湖属也。其在唐或隶戎州,或隶石门路。

驯州。在戎州西北七百三十三里。管县五:驯禄、天池、方陀、罗藏、播骋。

骋州在西一千三十三里。领县二:斛木罗相。

浪州在西一千三百四十三里。贞元十三年五月十七日,西川节度使韦皋奏置。管县五名,缺右三州,在马湖江。

滈州在南九百一十二里。管县三:拱平,扫空,罗空。

牱违州,在南九百三里。管县三:牱、连、罗名。新戍右二州在石门路。

《土夷考》云:马湖即牂牁地也。旧有驯浪、骋、滈、牱、违五州属焉。髙州在府东南百里外,属叙州府,犹有故址可寻,而驯浪骋之,在西南者计三千里外,与建昌卭部相连,漫无所考。牱、违州亦府西界,总之昔为羁縻而已。国初,安济归附,授土知府。《五传至安鳌而叛,改流官为弘治九年。详《靖边录》中,仍以泥溪、沐川、平夷、蛮夷四长司隶之。泥溪、平夷皆王姓,蛮夷文姓。沐川,悦姓也,环而星列于外,万厯十七年始设屏山县附郭焉。东界叙府百一十里,西界建昌千二百里,南界乌蒙百四十里,北界犍为二百里。

《水经注》曰:「鄨县,故犍为郡治也。县有犍山。晋建兴元年置平夷郡。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东与温水合。温水一曰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鄨水。鄨亦出符县南,与温水会。阚駰谓之阚水,俱南入鄨邑。鄨水于其县,而东注于延水。延水又与汉水合,出犍为。汉阳道,王莽之新通也。按鄨县半属,平夷地矣。

《土夷考》云:泥溪傍府而居,其东西北三面连接乌蒙,与猡𤞑杂处,所受田赋与华民一体奉徵调,可得夷兵三百人,受宁戎巡检司约束。

平夷地土最狭,错于泥溪蛮夷之中,相去各四十里,东去泥溪三十里。有书楼峰。我朝薛文清公瑄父为平夷司吏目,随任读书于此。

蛮夷司民少夷多,故以名司。其夷种有四山:龙源、青冈、黄郎、磨坡等处,与建昌、乌、蒙、沙骂接。运有徵调,可得夷兵千设。有桧溪、烟溪三堡,及龙源巡检司防守。去司治二十里。有水海,旧有龙生于水中。马湖得名,本此。

沐川司,东界宜宾,北界犍为、南界泥、平蛮三司,西抵建昌、越巂、卭部、安边厅守备司,皆其辖内地,故最广田。土亦饶而民狡好讼,离府可三百里。过此自西迄北大凉山以外,尽皆夷地,文法所不能尽拘耳。

安边厅在新乡镇,即赖因乡也。东接犍为,南接本府各二百里,西接建昌千三百里,北接大凉山五百里。十六年,马湖改流于此,建城垣,设安边同知一员,驻札其间。又于烟草峰设守备司,以资弹压。北有水池为后营,南有大河坝为前营,中有两河为中营。三营官兵约千四百四十馀人,以成犄角之势,葢于诸夷所出没处,扼其吭而守之也。其水池一带则界老莺山大河坝,一带则界大凉山、雷坡、黄郎等处,则界分水岭,庶几西陲一雄镇云。

泸州卫:

洪武初,调陜西长安卫军,征云南回使,驻守滤州。成化初,以都掌之乱迁于宋。江渡按在州南百里,城周三百丈,去卫南一舍有洞归堡两舍。有定逺堡三舍有太平堡。东南百里有水峡堡,北五十里有江门堡,百三十里有太州堡,西北百六十里有三层堡,又二十里有渠坝堡,其地东连罗罗、羿子,北抵九支挫州,西通长戎、九姓、马湖、建昌,南接东川、芒部、乌蒙、乌撒,葢西南夷要害之防也。本志东抵永宁卫,西至九姓长官司各十里,南至太平长官司五十里,北至纳溪县界四十里。辖左、右、中、前四千户所。

乌蒙军民府。

古为窦地甸,汉为牂牁郡地。唐时,乌蛮仲牟由之裔曰阿綂者,始迁于此。地甸至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号乌蒙部。宋时,封阿杓为乌蒙王,元初归附。至元间,置乌蒙路,隶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其时李京、景山为宣慰副使兼管军万户,即著云南志略者。元末彼土有阿普者,仕为总管。洪武初,招集邻酋效顺,于是改宣慰司为军民府,用阿普为土知府,设流官通判、经厯、照磨各一员,隶四川布政司,属川南道,编户一里而已。其人有罗罗夷人,土獠三种,错杂而居。男子年十四五,则击去左右两齿乃娶,出入佩刀相见,以去帽为礼,架木为棚,以居东西广五百一十五里,南北袤七百六十里,东至乌撒府界二十五里,西至建昌卫界四百九十里,南至东川府界百三十里,北至叙州府界六百三十里,至成都千三百里。

志云:「铁炉山在治东三里,以形似名。凉山在西百里,髙广千寻,绝顶平旷,蛮人避暑之地也。雪山有积雪,春夏方消,在府西百三十里。其西南有撒由河,源出净山,北流与龙洞河合。龙洞河在司东北,一舍源出石洞中以为洞者。有龙金沙江在西南二百里外,源出吐蕃流入府界,与马湖江合。

《志》又云:「夷语以五为我,以横为未,东二十里即我未山,有五峰横列,故名」。

以平坦为朴窝,东南一舍有朴窝,葢四望平坦也。

以相对为博特,东南十五里有博特山,以与府山相对也。

以陡峻为撒途,东北八十里一山峻绝,故曰撒途山。

东川军民府。

古东川甸乌蛮仲牟由之裔骂弹得之,改曰那札那夷,属南诏。蒙世隆置东川郡。后乌蛮閟畔强盛,自号畔部。元初,置万户府。至元中,改为閟畔部军官,后改为东川府,隶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洪武初,仲牟由之裔禄氏设姑归附,仍授为东川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十六年,改为东川军民府添流官,通判、经厯、照磨各一员。立营长六、头目九,管摄其间,隶四川布政司。属川南道。编户一里。

元志云:东川有乌蛮、白蛮、僰人、罗罗四种。乌蛮富而强白,蛮贫而弱,居多版屋。俗尚战争,类土蕃之风,僰罗通诏之夷人,而罗即爨也,性劲而悍,摘须束髪于顶,覆以白布尖巾,衣以毡,履以革。僰人椎髻披毡,戴毡笠,用毡,裹其胫,蹑皮履,以贸易为业。

东西广四百二十里,南北袤三百七十里,东至乌撒界百二十里,西至会川界三百里,南至云南寻甸府界二百二十里,北至乌蒙界百五十里至成都千四十里。志云:府治在万额山下,山形上阔,下鋭如猪。治内有大石如牛卧,叩之有声,夷人以为石鼓也。治南有白婆山,山顶有四时泉,西五十里纳雄山,夜静时闻人声以为神也。岁五榖熟,必于此告成焉。

东川大王祠,蒙氏所建,绛云弄山之神也。山髙峻可。百里,上。有十二峰下临

金沙江在府西南二百里,一名乌龙山。金沙江一名纳夷,又名黑水,源出云南武定府,下流入济虑郡。夷人凿木为槽,以渡此水。牛栏江在治东南,三舍,源出寻甸军民府,下流合金沙江。江阔水急,夷人用藤索横江,贯以木筒,过者縳身筒上游索以济。

土夷考云:嘉靖中,土官禄信长子天恩死,天恩妻阿福自掌府事,季子天宠以弟当继袭,有妻设豸与目把私通弑天宠,而与阿福争印妯娌,自相攻杀,颇称多事焉。盖府虽隶于蜀川,而城郭衙舍设在滇、黔之中,道路险巇,兵马素强,以是为𪀾鷔云。

乌撒军民府。

旧名巴凡兀姑,后名的巴甸,唐时乌蛮之裔孙曰乌些者居此。至阿蒙始得巴的甸。其东西又有芒部、阿晟二部,皆他酋所据。宋时,乌蒙之后曰折怒者,始并其地,号乌撒部。元至元中,始内附,置乌撒路招讨司,寻改为军民总管府,又改军民宣抚司,后改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元末,四川分省,右丞那者以其地来归,于是乌撒军民府以那者知府事,隶云南布政司。十六年,改隶四川,设官与乌蒙、东川同。今土官安氏,其裔也。

经略志云:乌撒府编户二里耳,而富盛甲于诸夷,积累日深,有可虑者,其产有刺竹及猿山崖险,厄襟带,二湖羊肠小道十倍,蜀道也。

图经云乌撒之地,东西广四百四十里,南北袤三百五里。东至播州宣慰司界。二百五十里,西至乌蒙府界百九十里,南至云南沾益州界九十五里,北至芒部府界二百一十里至成都千二百五十里。

《志》云:七星闗在府东南百七十里,元冯福可诗:「点苍,何苍苍,环如西洱河,百年雨露恩,讵敢烦天戈?辕门振乌撒,衣带逾牂牁,巨险久已夷,故关尚坡陀,云胡七星名,亦复垂不磨。

又云:东门之外石驼闗,有石如槖,驼立闗下,又云有老鸦闗、善欲闗,俱在府东三百里,贵州毕节,卫人戍之。

《志》又云:「东南三里有大隐山,东北百四十里有乌门山,两崖相对如门,然东二百里有翠屏山,元何弘佐翠屏山诗》云:「俗山如俗人,过眼不相揖。踞鞍无好诗,羁愁拍胸臆。行行见翠屏,景意两相适。烟萝幂青黛,崖嶂铲苍壁。云霞油然生,杉桧森以立。鸣禽递清响,飞泉散珠吸。我疑有幽人,岩居喜深宻。朝餐紫霞英,暮啖香松实」。

又云:东南百七十里有石洞,洞容百馀人,穷处又得石窦游者以炬,不知逺近而出。

盘江在治西百五十里,流入叙州。养马川在治东百四十里,夷人牧马之处,一名墅马川治西一舍有七渡河,南三舍有可渡河。西南百十里有九十九渡水。

镇雄军民府。

《通志云:「古为屈流大雄甸,昔乌蛮之裔阿綂与其子芒布居此池」。其后昌盛因祖名,号芒布部。宋置西南番部都大巡检司。元至元中,置芒布路,隶乌撒乌蒙宣慰司入木朝,改为芒部府。初隶云南。洪武中,升为芒部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属川南道。

弘治间,土官陇慰先娶水西女,冲中生子曰庆,与寿,继娶乌撒女,冲叔生奸子陇政既而雠杀,水西则为陇寿之助,乌撒则为陇政之党。嘉靖三年慰死,嫡子寿继职,庶子政谋寿杀之。都御史王轨奏调官兵擒政及其嫂支禄,系狱死,奏改流镇雄府,设经厯、照磨、教授各一人,立懐徳长官司于却佐威信长官司于母响归化长官司于夷良,安静长官司于落角,以重庆府通判程洸为试知府。明年,洸方募民占种夷田,于是水西乘机勾引陇寿之党沙保为乱。沙保者,故水西媵奴也,与寿部下阿得狮子吼等破府城,逐洸,劫其印川,贵会奏动三省官兵剿之,沙保诈称已死,主者弗察,误以捷闻,各升赏有差。七年,沙保等复聚寇掠,奏闻,会议土官、土舍,或争袭,或雠杀兴师问罪,甫定之后,建议者即欲改设流官,及流官再设,而土夷随叛,杀人夺地,比昔尤甚,葢作恶者不过一二人,今乃以一二人之恶而遂致改易一府一州,拂其本心,违其约,信所谓犯众怒也。是以屡剿屡乱,而兵革卒无宁日合无,凡有土官恶逆被显戮者,通拘所部头目,令其自保,应立力足以制服夷众之人,或土官之子孙弟侄族人俱为众所推服者,于是议以陇胜为知府,为聘永宁宣抚,奢爵女奢氏为妻,更名陇安,授女官知府,安擒献沙保地方颇。宁安死,子陇清袭,清生子来鳯早卒,次子来龙尚幼,生母奢氏,更名陇髙护印抚子,而陇清妻者氏,与之争自把各私所好仇杀。二年,委官勘处,令二妇同掌,兵戈始息,及后者氏耄而来,龙妻禄氏再赘水西,安尧臣盘据其地,印为携去陇不绝如线。万厯戊申年,以永宁之役,尧臣发兵助恶,始驱之去,而蜀中欲立阿克黔中,欲立普徳,相持良乆者,氏恐一旦填沟壑,乃两废之,差官会勘,以夷汉目把所共愿立者为主,于是始易阿破为土知府,而尧臣不敢复垂涎矣。

《图经云:「芒布部广袤二百七十里,东南俱抵乌撒,不及三十年以阿赫关为界,西至乌蒙界二百四十里,北至珙县二百二十里,以乐安山为界,至成都可千里。司北百八十里勿食料溪,源出乐安山也。司南二十里外苴斗河,源出六丈箐,经七星闗,其山川险厄,地势﨑岖,左峙绰忸,右绕硌砌,其风俗劲而愚,朴而野,男业耕稼,妇绝粉黛,崇信巫鬼,其土产有石瓜,树生蓏坚如石,能已心痛。志云:芒部司西南有鼠街,其俗夷人,毎遇子日,则交易于此。

又云:夷语以「首」为「乌」,以立为通司,北五里乌通山如人翘首而立,故名。

以清气为绰忸司。东二十绰忸山,有爽气也。

以松为托,以沙石为诺司。西南二百里外托诺河,岸侧多松栢沙石,故名。

又有硌砌雄山,见通释》。

永宁宣抚司。

通志云:晋置永宁县,属云南郡。宋及周、隋因之。唐改置蔺州,属益州。宋初,州废,为江安、合江二县之境。后设永宁路,迁至马口崖渔漕溪侧,元因之,领筠连州腾川县,隶四川行省,寻改军民宣抚司。明玉珍改设永宁镇边都元帅府,仍设宣抚司。国朝洪武中,宣抚使禄照归附,改为永寜长官司,割筠连属叙州,后仍升宣抚司,属川南道司治旧在马口崖,即宋乾徳所改也。开熈间,迁于界首。国初,土官禄照因蛮夷千户所旧址迁焉,环城皆山,迭翠如屏。红崖镇北渔溪、横南亦山水之汇也。

《唐书》:「天宝载伐南诏,由西路进起泸州,溯永宁走赤水达。曲靖,古味县也,设邮传。自元始志云:普市驿在司东五十里。摩尼驿在南九十里为赤水驿,又四十里为阿永驿。赤水有卫普市,摩尼有千户所,皆属黔。

《土夷考》云:卫西至纳溪县,南至镇雄府各四百里,北至合江县百六十里,东至播州界二百五十里。职官宣抚仍旧。加设土官同知一人。流官、经厯、教授、税课局递运所大使各一人,并九姓、太平二长官司编户七里」。其风俗刻木为信,巢居箐寨,不事啇贾,惟务农业垂髻跣足、悬带弓弩。巴蜀耆旧志云:「永宁即古宁州,极西南有闽、濮鸠獠僄越裸身毒之民。土地沃腴,黄金、光珠、琥珀、翡翠、孔雀、犀、象、蠺桑绵绢彩帛文绣。又有貊兽食鐡猩猩。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有大竹名「濮竹节」,相去一丈,受一斛许。

《志》云:「赤水河源出芒部水脑涧,流经司东南,绕赤水卫卫东二十里有雪山,穷冬积雪,夏至方消」。

沽溪在司南半舍,源出蛮界,流入渔漕溪。溪在九姓司东马口崖下司,北有海漫山,延袤八十馀里,起伏不绝,如海之汗漫,故名。西北两舍,有髙瀑,自山顶飞来,如疋练也。西南一山,圆莹如珠,曰西珠山。有仙婆墓,在西山乌降山下铜鼓、溪崖相传有女子名,满者有道,行及笄不字,能前知吉凶,卒葬于此。

九姓长官司,唐、宋以前俱蛮地。元立夷民、罗党九人为总把。至元初,称为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国初,改九姓长官司,编户五里。

初,宣抚奢效忠名其妻曰世綂,妾曰世续而无子,取亲枝崇礼者抚之。万厯十九年,世续鸩崇礼,据印自官。又养水西安强臣妻弟阿利为子。世綂争之,兵连祸结,且二十馀年。后以崇礼之弟崇明嗣其官,追印畀之,而印实为安尧臣,携之镇雄矣。三十五年,都司佥书张神武质世续于庭,而印不可得,遂拘系之。恶目阎宗传等请兵水西来,袭永宁。城中有备不得志,而移祸于摩尼普市,二所焚劫殆尽。摩普乃属黔省怨蜀甚。而大中丞乔公恶尧臣之党恶也,动大兵以驱之,详见镇、雄下蔺局亦从此结矣。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