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一百五

(明)曹学佺 撰。

○画苑记第一

成都周公礼殿《圣贤图》,考云殿在子城内南门之东,前汉文翁学宫故址,后汉献帝兴平元年甲戌,太守高眹重立旧号周公礼殿殿制甚古,低屋方柱,柱上狭下,广与今异。制殿有板龛,护先圣像。邱文播画山水。龛后有板壁,黄筌画湖滩,邱画今亡,独黄画存殿之壁高下三方,悉图画上古以来君臣及七十二弟子像。世传晋太康中太守张收之笔,即铭剑阁张载父也。宋嘉佑中,王素命摹写为七卷,凡一百五十五人,为《成都礼殿圣贤图》。绍兴中,席益又摹写于石经堂,凡一百六十八人。案《续记》,可辨识姓名者一百七十三人,今貌像宛然者一百四十九人,仅存仿髴者三十二人,姓名存者六十五人。今仍纪续记姓名于左。

盘古。 伏羲。 神农 苍颉 沮诵 黄帝 少昊。 高阳 祝融。 高辛 尧 舜 禹 咎繇 稷 契 伯夷 夔 汤 伊尹。 高宗 傅说 太王 王季 太伯 文王 武王 太颠 闳夭。 散宜生 南宫括 太公 周公 召公: 宣王 仲山甫 管仲。 子产。 《老子》: 蘧瑗 孔子 颜回 闵损 《冉耕》《家语》作冉有。 冉雍 冉求 端木赐。 卜商。 乐咳 仲由 有若 宓不齐。 原宪 商泽 曽参 《南宫韬韬《史记》作「括」。 公冶长。 言偃 《公西箴》箴《家语》作减」。 颜高《高家语》作刻。 公西赤。 樊须 宰予 高柴。 任不齐。 漆雕开。 颜哙 冉孺 漆雕徒父家语,无「父」字 荣旗旗家语》作「祈」。 《奚容箴》家语,无容字。 澹台灭明 琴牢 廉瑀 施之常。 公伯寮。 秦商 秦非。 「后处后家语作「石」。 石作蜀作家语作「子。 邽巽巽《家语》作「选」。 《巫马施施家语》作「期廉洁」。 梁鳝 燕伋 孔忠 商瞿上家语无「上」字 郑国 曹恤 公晰哀晰《家语》作西。 壤西赤《家语》作「穰驷赤」 颛孙师。 原元籍家语无「元」字 公肩定家语无「定」字。 漆,雕哆哆」,《家语》作「侈」。 曽点点史记作「箴」。 公祖勾兹《家语》无「勾」字 步叔乘。 左人郢家语》无「人」字 颜无由【由《家语》作繇】 司马耕。 颜祖祖《家语作「相」。 申傥傥家语》作绩 秦祖 伯虔 颜幸 邬单《家语》作「悬亶」。 叔仲会 公孙龙。 冉季。 秦冉。 公良孺 狄黑 李冰 萧何 张良 叔孙通。 陆贾 汉文帝 贾谊 文翁 汉武帝 董仲舒 公孙宏。 倪寛 司马相如。 王吉 萧奋 戴胜 匡衡 王尊 李强 庄君平 刘向 扬雄 汉光武 邓禹 张堪 张湛 桓温 刘平 锺兴 第五伦。 廉范 班固 黄昌 种皓 马融 李膺 高眹。 陈寔 服虔 陈纪 郑玄 诸葛亮 龎统 董和 费诗 谯周 锺繇 王肃 羊祜 张华 杜预 王浚 夏侯湛。 乔智明 范广 王尊 谢安 桓石虔

已上元费著《成都志》所载。其曰《续纪》者,宋王刚中《续成都古今记》也。今学宫惟存孔子及七十二子像,又摹宋本而重刻云。

《益州学馆记》云:「献帝兴平元年,陈留高眹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东别创一石室,为周公礼殿。其壁上所画上古盘古、李、老等神,及厯代帝王之像,梁上画仲尼七十二弟子及三皇以来名臣耆旧,云是西晋太康中,益州刺史张收笔古有《益州学堂图》,今已别重妆,无旧迹矣。齐永明十年,成都刺史刘悛再修玉堂礼殿,灵宇严肃。悛弟瑱,善画,性自天真时推妙手于殿,画仲尼四科十哲像,并车服礼器。

张彦逺《名画记》云:《益州学堂图,昔画古圣帝贤臣七十子,后代又増汉晋帝王名臣及蜀之贤相牧守,似东晋时物。

王羲之《与周益州书》,知有汉时讲堂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否?信具告」。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汉文翁学堂在益州,昔经颓废。后汉高眹复缮立,并画古人圣贤之像及瑞物于壁。

靖康初,资县令卢法初建惠逺堂,摹礼殿人物,图绘堂中。绍兴中,黔江学筑东西序亦绘七十子像,子壁俱本。志威逺志云:县西十里伏羲洞石壁上,镌有伏羲、神农等像,旁有碑,亦苔蚀,不知何代物。

《舆地纪胜》云:「兰登山洞中有严君平刻像,此山在南部县西四十里,三面峻拔,俯瞰西河。严君平常隐此后于谷母岩上仙,去「曽有朝游蓬汉暮宿兰登」之句。

桓谭《新论》曰:「蜀人掦子云因众儒之说,天以为葢常左旋,日月星辰,随而东西,乃图画形体行度,参以四时厯数,昏明昼夜,欲为世人立纪律以垂法后嗣。

张华《博物志》云:「蜀郡太守刘褒,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褒汉桓帝时人。

刘泾王稚子石阙记》:石阙上下有衣冠、鸟兽等像,仅可辨。气韵精简,过于顾、陆」。

汉王稚子阙两角有斗,又作重屋四壁,刻神像、人物、牛马之类,今已漫灭。出《新都县志》。

王涣墓二石,阙高各丈馀,望之,俨一方柱,但有觚棱与■〈厂外者,内〉㢝,覆顶耳,毎面阔不及二尺,上层人物下层,牛马有人控驭之盘,旋绕柱宛,若游龙,皆凸款也,右阙漫灭殆尽,左阙对墓,一面正北存人物,衣冠生动如天人者三,其馀人马花卉,犹隐隐可辨。

忠州临江县巴王庙,前有丁房,双阙对峙,庙庭高可二尺,上为层观,飞檐裴𧙪,四旁多刻车马人物,左阙上为双扉,其一扉㣲启,有美人出,半面而立,皆极巧妙刻,虽漫灭有汉丁、房等字可认也。出舆地碑目。

《吴书》曰:刘先主前后见张松法正,因问蜀中阔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诸要害道里逺近,松等具言之,又画地图山川处所,由是尽知益州虚实也。

《华阳国志》:诸葛亮为南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葢巡行安恤,又画牵牛、负酒,赍金寳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毎刺史校尉至,赍以呈诣,葢南夷之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也。

《蜀志》:亮子瞻,字思逺,善书画,为侍中仆射、军师将军陆务观跋《汉栢图》云:此图予家旧藏,予居成都七年,屡至汉昭烈惠陵,此栢在陵旁,庙中忠武侯室之南,所谓「先主、武侯同閟宫」者,与此略无少异,则画工亦当时名手也。淳熈六年己亥识。

益州中兴寺内墨池院有前汉扬子云、庄君平、李仲元三贤画像,宋张俞赞出《成都文类》。

宋祁知益州,占学宫之西,作文翁祠肖像于宁。又绘相如、王褒扬雄于东西壁,绘高眹、蒋堂于宧漏以配之。见《文翁祠记》。

东坡梦作司马相如《求画赞》,其叙曰:「夜梦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合席而坐」。子云曰:「长卿久欲求公作画赞》,馀辞以罪戾之馀久废。笔砚子云:「恳祈不获已为之」。既成,子云戏余曰:三赋果足以重赵乎?」馀曰:「三赋足以重赵,则子之太玄果足以重赵乎?」为之一笑而散。赞曰:长卿有意慕蔺之勇,言还故乡,闾里是耸,景星鳯凰,以见为宠,煌煌三赋,可使赵重。

绵州志:州西七里鳯岭下仙云观,葢扬雄别墅也。壁刻子云真像,乃宋王助笔。

汉隐士段翳故宅有画段隐君、李真人二像出《金堂志》,不知何代物。

《益州耆旧传》:汉嘉州孝女叔先雄自沉于江郡县,表上为图像祠之。

《碑目云:云阳县有汉处士金《广延母子碑》,但刻人物,初无文字。

《益部耆旧传》曰:益州刺史董荣,图画谯周,像于州,学命从事李通颂之曰:「抑抑谯侯,好古述儒,寳道怀真,览世盈虚,雅名美迹,终始是书。我后钦贤,无言不誉,攀诸前哲,丹青是图,嗟尔来叶,鉴兹显谟」。

河南宪幕何震得许旌,阳传令工仿其事迹图画于德阳县祠堂壁间祠,亦何君所建也。出虞集《本祠记》。

《括异志》:成都画师许姓者,善传神,偶有弊衣憔悴人来求者,许笑曰:「容状如此而求写耶?」其人解布囊,出黄道,服鹿皮冠,白玉簪,顶冠易衣危坐,以手摩面,则童颜矣,已引其须应手而黑,乃一美丈夫也。许惊拜曰:「不知神仙降临!」道士曰:「君传吾象,肆中有求售,止取千钱」。后有识者曰:「此灵泉朱真人也」。求者辐辏,许贪,毎画取二千,夜梦道士曰:「汝福有限,忽吾言妄取,将促而寿也」。因批其颊,既寤,头遂偏,时人号曰「许偏头」。

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曰: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西去山别,详其逺近,发迹东基,转上未半,作紫石如坚云者五六丈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蜿蟮如龙,因抱峰直顿而上,下作积冈,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复一峰。是石东邻向者峙峭峰,西连西向之丹崕,下据绝磵,画丹崕临涧上,当使赫巘隆崇,尽险绝之迹,天师坐其上,合所坐石及荫其磵中,桃傍生石间,画天师瘦形而神气逺据磵指桃回面,谓弟子弟子中有二人临下倒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荅问而超升,神爽精诣,俯盻桃树,又别作王赵趋一人,隐西壁倾岩,馀见衣裾一人,全见室中,使轻妙泠然,凡画人坐时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鲜微,此正葢山高而人逺耳,中段东面丹砂绝㟧及荫,当使嵃㟞高岩孤松,植其上,对天师所壁以成磵磵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双壁之内,凄怆澄清,神明之居,必有与立焉,可于次峰头作一紫石亭,立以象左阙之夹高岩绝㟧,西通云台,以表路路。左阙峰以岩为根,根下空绝,并诸石重势岩,相承以合临东磵,其西石泉又见,乃因绝际作通冈,伏流潜降,小复东出下磵为石濑,输没于渊,所以一西一东而下者,欲使自欲为图云台西北二面可一图冈绕之,上为双碣石象,左右阙石,上作孤游生鳯,当婆娑体仪,羽秀而翔轩尾翼,以眺绝涧,后一段,赤圻当使释弁如裂电,对云台西鳯所临壁以成磵磵,下有流清,其侧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饮水,复为降势而绝,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甚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磵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居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按此记自古相传脱误处,不得善本校之,出魏晋名流画赞云:台在今苍溪县界。

范蜀公跋《醉僧图》云:此本《醉僧图》,阎立本加冠巾者黄,往道谓是顾凯之《醉客图》。或疑蜀公得之,传记往道,以世所传,便谓然。今考于《画记》等书,长康惟一《西园图世》犹有传摹,得者与此异甚。刘餗又谓阎令别作《醉道图》,而《醉僧图》亦自见于世之二说者,非也。然衣服、冠栉、尊器皆是晋、隋间所尚,疑亦当时人所为。自是极致至于放浪沈湎,遁于真逸,似是竹林人亦尝求于礼法,不能约束而全纵荡者耶?此非真到醉乡得酒中三昧,亦不应知此。其论笔力简古、得形神全者,皆知画糟粕尔,不可谓真知画趣者也。出董逌《画跋》。

龙门《续志》葛稚川像在苍溪县云台岩,本志亦云书岩在云台山之东,葛稚川读书处有稚川像在焉」。

《嘉州志》:楚狂接舆像古绘于歌鳯台,中台在三峨馆,今废。又云:州治郭景纯所定,今凌云岩上镌绘璞像者二所。

图画闻见志》,李雄有《舞钟馗图》,不知为谁。

莹碧池在金堂县石城山清修寺傍,梁张僧繇故居也。僧繇毎画涤砚于池,至今水色犹黑,挹之则清出,《蜀志》补罅。

南史僧繇,梁时为吴兴太守,值昭明太子偶患风恙,医不能效,僧繇乃画二狮子密悬于青宫禁门之上。其夕,太子即有起色。

费著《名画记》,唐滕王元婴,高祖子也。善画蝶。武德年出镇蜀中,故王建宫词有「内中数日无呼唤,拓得滕王蛱蝶图」之句。《酉阳杂爼》曰:「滕王画蛱蝶,有数名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里来菜花子」。《唐艺文志》有《滕王蛱蝶图》二卷。又有嗣滕王湛然画蜂蝶燕雀,态巧之外,曲尽情理,见《唐名画录》。陈后山赋宗室画诗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酉阳杂爼》云:唐李卫公画得峡中异蝶翅,阔四寸馀,深褐色,毎翅上,有二金眼。按德裕于太和中为西川节度使,渡峡有见而作。

卢照邻相乐夫人檀龛讃,并序相乐。夫人韦氏者,益州都督长史胡公之继亲也。夫人寓迹兰闺,栖情香岫,琢磨六行,与三明而并驱,驰骛四禅,将十训而齐驾。粤以乾封,纪岁流火,司辰敬造,灵龛奉图,真相青莲,皓月争华,蚊睫之端,寳树天倡,竞爽鸿毛之际,纳须弥于纎芥。尝谓徒言置由,旬于方丈,今过其实,重宣此义,敢为讃云,猗欤实相,显允神工,规模鹿苑,图写龙宫,分身谛听,列坐谈空,群天飒纚,众寳玲珑,雕窗引月,镂网揺风,一窥妙境,高谢尘蒙。

苏頲《净信变相讃》云:道之元尊,洞照前劫,身也净信,终成后业。后业伊何,畅我玄风,玄风伊何,俾我韦公。顷发皇揆,镇于蜀国,竭心为政,盈耳颂德。哿矣夫人,缋兹群真,函迁副相,欻夭如宾,府署因修,庭除改制,既丹既颢,或转或翳,公则斯念,馀其载觌,幕齐舍堂,追鲁坏壁,金海珠树,清都碧虚,魂归自此,像设如初,禽鸟不入,文翁是务,神灵所扶,文考是赋,粤幽讃者,老焉释焉。其信受者,式护式传。归以恋兮来以益,现即前兮过为昔,玉江流兮锦城辟,岁永永兮绵奕奕。

益州长史胡树礼为亡女造画,卢照邻为之赞曰:「夫熔金逞妙,徒罄中人之产,架寳崇奢,未阶大乘之化,岂若图徽纨素,巻舒方丈之筵,表里丹青,藻绘多林之色,独为先觉,其在兹乎?益州长史公,道洽中孚,履黄裳以贞吉,寄隆分陜,苴白茅而渉川,犹为龟组相辉,不离泡幻之域,熊车结辙,尚迷苦爱之津,爰舍净财,幸求多福,为亡女宇,文氏敬造,画像等轴,征竒绡于水府,采妙色于霞庄,月面澄华,疑金云之夜敞,莲毫吐照,状珠浦之晨开,花寳参差,眺鹤林其非逺,仙云肹蠁,登鹫岩其可望,穷形尽相,陋燕壁之含丹,写妙分容,嗤吴屏之坠笔,式扬显福,俾讃幽魂。其词曰:「正教东渐,遗像西至,化格三天,功超十地,伟欤大士,弘兹逺致,追恸幽途,载营檀施,皎洁霜纨,照影丹素,果发金口,莲生玉步,地寳天花,星罗云布,惠炬长设,迷津永渡」。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云:「佛堂东壁画二圣僧,丹青未毕,大启神,光邻玉麈之崇辉,发金龛之实,相王勃之文也」。画葢唐初名笔。

保宁志云:利州城西北渡江二里告成寺,有唐高宗,则天后真容,倚岩为楼,俗传为阿武婆婆梳洗楼。

《九域志》:武士获为利州都督,生则天于官」。今州西皇泽寺有武后真容殿。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唐薛稷天后朝,仕至太子少保。文章学术,名冠当时,而好图画画品录云:「秘书省有薛少保《画鹤》,时称一绝。又闻蜀郡多有公画,卢求《成都记》云:府衙院西厅少保,画鹤与青牛,并少保自眉州司马迁移文记,今改旧制,无画踪矣。

杜甫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诗》:「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佳此志气逺,岂惟粉墨新!高堂未倾覆,幸得慰嘉宾」,曝露墙壁外,终嗟风雨频」。

《益州画录》云:先是蜀人未尝得见生鹤,皆以薛少保所画为竒物。

薛稷在普慧寺壁画西方变相,又自书寺额故少陵诗云:「少保有古风,得之陜郊篇。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屈椽」,「惨淡壁飞动,到今色未填」屈一作屋」碑,目云「在通泉寿圣寺」,葢宋改名。

胡氏亭画记》:捡挍尚书司空、员外郎、赐绯鱼袋郭圆撰。艺游而至者,则神传焉。神传者国寳矣,墨妙之于艺,又加贵焉,浮图焰炽,今国力不能迨也。故艺之至者,虽鸿德巨儒亦伍于工徒矣。唐故宰相薛公稷画入神品以名之重,时加贵之成都。静德精舍,有壁二堵,杂绘鸟兽人物,态状生动,乃一时之尤者也。吾后、帝宇之五年污叛帖夷,万方无事,于是大去蛊人之疾,以浮图氏为最。诏走御史监,毁域内之祠,凡云构山峙之宇,一时而坏,百工之名迹随去焉。胡氏璩文而好古,惜少保之迹不存于乡,乃掺斤挟党力剟于颓坌之际,得人三十七头,马八足。又于福胜祠获展氏子虔天乐二十五身及乡之名工李氏感天乐十二色,皆神传异迹,嵌于茅亭之壁,于是长者之车益满门矣。任愚子若缺时寓蜀,壮君好事之心亡其压覆,于是染醉毫纪,其事于石。会昌五年五月三日记今画旧迹已没,唯存石记在三学山廨院东北。此院是胡璩故宅。

吴道玄者,天赋劲毫,幼抱神奥,往往于佛寺画壁,纵以怪石崩滩,若可扪酌。明皇令其往嘉陵观山水,回奏云:「臣无粉本,乃记在心」。命图之,一日而成。是时李将军思训亦善山川,帝亦令貌。数月方毕,帝曰:「思训数月之功,道玄一日之迹,并皆妙也」。出厯代画断。

朱景真《名画录》云:明皇天寳中,忽思蜀道嘉陵江山水,遂假吴道子驿使,令往写貌。及回,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宣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馀里山水,一日而毕。

盐亭志。县有圣像碑》、吴道子笔、赵子昂赞。

《蜀萟文志》:唐吴道子画圣像、小影,尚佐均有记。

东坡四菩萨阁记》: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如齐,言笑有时,顾尝嗜画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故虽为布衣,而致画与公卿等。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帝所建其门四达八版,皆吴道子,画阳为菩萨,阴为天王,凡十有六躯。广明之乱,为贼所焚,有僧忘其名于兵火中,取其四版以逃。既重不可负,又迫于贼,恐不能皆全,遂窍其两版以受荷,西奔于岐,而寄托于鸟牙之僧舍版,留于是百八十年矣。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而取之,以献诸先君。先君之所嗜,百有馀品,一旦以是四版为甲。治平四年,先君没于京师,轼自汴入淮,溯于江,载是四版以归。既免丧,所尝与往来浮屠人,惟简诵其师之言教。轼为先君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轼用其说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故遂以与之,且告之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予乎?予观天下之蓄此者多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始求之,若不及,既得,惟恐失之,而其子孙不以易衣食者鲜矣。予惟自度,不能长守此也,是以与子子,将何以守之?简曰:吾以身守之,吾眼可矐,吾足可斫,吾画不可夺,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足以终子之世而已。简曰:吾又盟于佛,而以鬼守之,凡取是者与凡以是予人者,其罪如律。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世有无佛而蔑鬼者,然则何以守之?曰: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欤?其谁忍取之?若其闻是而不悛,不惟一观而已,将必取之,然后为快,则其人之贤愚,与广明之焚此者一也。全其子孙多矣,而况能久有此乎?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乎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加焉?既以予简简,以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像其上,轼助钱二十之一,期以明年冬阁成。

《铭心绝品》云:遂宁客馆镇张衍知县家,有吴道子三教图,蜀僧智永房有《道子慈氏菩萨图》。

顺庆志:府东三十里龙门寺。宋嘉定中建。上有鱼蓝观,音像,临唐吴道。子笔今存。

大足志县郭外北山沿崕里许皆刻佛像。一,维摩居士,大类吴道子笔法。

李廌《画评》云:李用及能画鬼神,其体格雄赡,筋力魁壮,既无所羁束,又不专诡怪,凡为鬼神者,多以面拟金刚身拟善神用。及则不然,独宗呉生之笔曽同画相国寺壁,至今称之。

元宗幸蜀,姜皎以藩邸旧臣扈驾至绵州,画角鹰于督邮亭,壁甚精妙,一刺史模石竖州堂后,当时鹰隼不敢入城。后守模换去,载至城南,舟坏,没于潭,乃叹曰:「无功矣!」后人遂名其滩曰:「无功出本志」。

按:皎,玄宗时太常卿,善画,封楚国公,寓绵州,有所画角鹰,知名于时。杜少陵诗:「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尚未抟扶上九天」。陆务观《剑南诗稿》云:「姜公角鹰,在绵州录参厅」。

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逺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东坡诗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竒,出《丹铅录》。

《益州名画录》:唐韦偃,京兆人。寓止蜀川,善画马,韩干之亚也。杜甫歌云:「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一匹齕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置此与人同生亦同死。蜀中寺观亦无笔迹,唯好古者收得《画录》,定为妙品。

又云:「偃画山水竹树人物等,思高格逸居闲。尝以越笔点簇,鞍马人物,山水云烟,千变万态。其为马,或腾或倚,或齕或饮,或惊或止,或走或起,或翘或跂。其小者,或头一点,或尾一抹山,以墨斡水,以手擦曲尽其妙,宛然如真。其高僧松石鞍马,人物可居,妙上品山水人物等居,能品偃画松,好作交枝,屈铁之势,古劲无伦。杜少陵作偃双松图诗,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君放笔为直干」。葢戏之也。

董逌跋:李太白画像,秋水为神,春冰为质,神锋太俊,逸气震放。葢玉在璞而流光,金藏𨥥而著美,凝脂点漆,岂非神仙中人,琼枝瑶树,自是风尘外物。此葢造化之元,精含于浑沦而不得藏者,且将见有而示人,吾何足以明之!

夔府卧龙寺有诸葛孔明画像,宋张震立祠时物也。诗史堂有《杜子美画像、王十朋诗》,何人作堂画遗像,收拾光芒榜诗史》。

成都草堂有少陵像,是夔府别驾何宇度所刻。

《陆务观集》云:予以摄事汉嘉画岑公参像于州壁。

《成都古今记》草堂寺有浣花,夫人绘像。按夫人姓任,西川节度使崔旴妾也,大厯时人,封冀国。

《新都志》云:「冀国任夫人真像有灵在法圆寺。后唐光启中,寺废为荷泽院。

董逌跋资州今《蜀道图》云:「顾长康《爱嵇叔夜诗,因为之图,而「垂纶长川,目送归鸿」等语,灼灼在人耳目,画之不可已也。如此。此图,云势岫色,林谷明蔼,皆有逸趣,非尝厯蜀道。而知少陵诗,意者未易迨此。大观四年二月日,书蜀山水有图,杜少陵《题严郑公厅诗「日临公馆静画列地图雄剑阁星桥北,松州雪岭东华,夷山不断,呉蜀水相通。兴与烟霞会,清尊幸不空」。

卢楞伽者,京兆人也。善画明皇。驻跸之日,自汴入蜀,名播蜀川,当代名流,咸伏其妙。至德二载,起大圣慈寺。乾元初,于殿东西廊下画行道高僧数堵颜真卿题赞,时称二绝。至乾宁元年,王蜀先主于寺东廊起三学院,不敢损之,移一堵于院门南,一堵于门北,一堵于观音堂后。此三堵六身,画经二百五十馀年,宛如也。西廊下一堵马鸣提、婆像二躯,虽遭粉饰,犹未损其笔踪。馀者重妆,皆昧前迹,出益州名画录。

又云:三学院旧名东厨,院门两畔画东北二方天王两堵,蜀王建修寺后,移在院内北廊下,亡失姓名,按此《楞伽》之笔。

古寺名笔云:成都西林院佛殿壁后弥陀佛及二菩萨、弥勒罗、汉极乐院,殿内十六罗汉,俱卢楞伽笔。

又:云成都保福院佛殿内罗汉一堂,亦《卢楞伽笔》,《旧记中不载,葢自昭觉改神霄徙来之物。

《成都记》:极乐院有卢楞伽画迹,苏文忠同颍濵来观,题壁而去。

范至能《峨眉行记》,牛心寺有唐人画罗汉一版,笔迹超妙,眉目津津,欲与人语。蜀寺画胡僧推、卢楞伽为第一,今见此板,乃知《楞伽》源流所自。国初牛心后寺此壁犹存,但漫灭耳。予得之万年僧惟净云。

《铭心绝品》云:汉州何耕道夫类元家有楞伽小本十六罗汉图》。

辛澄者,不知何许人也。建中元年,大圣慈寺南畔,创立僧伽和尚堂,请澄画焉。才欲援笔遇一胡人云:「仆有泗州真本,一见甚竒?遂依様描写。及诸变相未毕,蜀城士女瞻仰如云,供养无虚日,今已重妆损矣。普贤阁下五如来同坐一莲花,及邻壁小佛九身阁里,如意轮菩萨,并澄笔见存出益州画录》。

《画品》云:成都大慈普贤阁外南壁画佛会,一堵五如来一堵八菩萨,释迦佛一堵,并阁后壁,文殊普贤,北畔五髻,文殊弥勒,下生北方天王,并堂内四柱、上四天王,并辛澄笔。

朱景元《画录》:王宰家于西蜀,贞元中,韦令公以客礼待之,画山水树石,出于象外,杜员外赠歌云:「十日画一松,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景元曽于故席夔舍人厅见一图幛画临江双树,一松一栢,古藤萦绕,上盘空下,著水千枝,万叶交植,曲屈分布,不杂或枯,或荣或蔓,或亚或植,或倚叶迭千重,枝分四面,达士所珍,凡目难辨。又于兴善寺见画,四时屏风,若移造化,风候云物,八节四时,于一座内妙之至极也。

唐符载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写真讃序云:戊辰岁,尚书韦公授钺之四年也。初,尚书以汧、陇殊勋拜执金吾,天子犹以为功重而报轻,俾作镇于蜀,得自开幕府,延纳贤隽焉。韦公虚中下礼,爱敬士大夫,故四方文行忠信豪迈倜傥之士奔走接武,麇至幕下,缙绅峨峨,皆一时伟人,时符子客于成都,叹其盛美,又咸得众君子之欢,而尝思欲讃颂之事,无由缘,殆似行佞藴,蓄浩思,殊欝欝不快也。适会有沙门义全者,善丹青,尤攻写真,诸公博雅好事,皆使图画之,山客由是得书曩意,因述写真讃十三章,使士林才彦不独仰大府得贤之盛,抑亦欲属词比迹,各明其为人也。

李洪度者,蜀人也。元和中,府主、相国武公元衡请于大圣慈寺东廊下,维摩诘堂内画,帝释梵王,两堵笙竽鼓吹,天人姿态,笔踪妍丽,时之妙手,莫能偕焉。会昌前诸寺图画多除毁,惟馀此一处见《益州画录》。

又云:《浣花龙兴寺《成都记》谓本正觉寺也。中堂有前益州长史、临淮武公元衡,并从事五人,绘像俱朝服,为淳化五年兵火残毁。

《南部志:裴迪,唐丞相晋公之后。宋初为新政令,因家焉。藏有晋公遗像,自撰《真赞》。

《名画记》左全,蜀人。本儒家子,工画佛道人物,多仿吴生之笔。今大慈寺多寳塔地狱,变相是也。

白乐天在忠州作《荔枝图》以寄朝士,自序云:「荔枝生巴、蜀间,树团团如帷葢,叶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殻,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洁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左全者,蜀人也,本自名家,世传画迹寳厯中,于大圣慈寺中殿画维摩诘变相狮子、国王菩萨变相三学院,门上三乘,渐次修行,及降魔变相文殊阁东畔水月观音、千手眼大悲变相极乐院门,两边金刚经验及金光明经变相前,寺南廊下行道二十八祖北廊下,行道罗汉六十馀躯,又于多寳塔下仿长安景公寺、吴道元地狱变相葢,当时吴生画此地,狱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两市屠沽,经月不售,云全塔画至王蜀,时令杂手,重妆已损,惟存大体。大中初,又于圣寿寺大殿画维摩诘变相一堵,楼阁树石花雀,人物冠冕,畨汉异服,皆得其妙,今见存。

赵公佑者,长安人也,寳厯中,寓蜀工画人物,尤善佛像,天王神鬼,赞皇公镇蜀,宾礼之,自寳厯至开成,于诸寺画佛像甚多。会昌中,一例除毁,唯存大圣慈寺文殊阁下天王三堵,阁内东方天王一堵,药师院师,堂内四天王并十二神,前寺、石经院天王部属等迹。公佑天资神用,笔夺化权,应变无涯,罔象莫测,名高当代,时无等伦,数仞之墙,用笔最尚,风神骨气,唯公佑得之,六法全矣。已上二则,益州画录。

名笔记:中寺文殊阁画阿弥陀佛大悲毗卢十大弟子四堵阁,外壁大悲三十七尊,法华经验大悲菩萨四堵,东南方天王、西方天王及药师院殿文殊、普贤、维摩无量寿,西方天王十二神共九堵,皆待诏赵公佑笔也。

《名画记》:赵公佑,成都人。工画佛道、鬼神、大慈、圣兴两寺,皆有画壁。子温竒亦善画成都寺观,多见其迹。有孙德齐,后亦知名。

温竒幼而颖秀,长有父风。父殁之后,于大圣慈寺文殊阁内继父之踪,画北方天王及梵王,帝释大轮部属、天将堂、天将部属并梵王帝释普贤阁下、南方天王华严阁上东西二方天王梵王,帝释中兴寺大殿文殊、普贤及天王部众,并其笔见。存出《益州画录》。

古寺名笔,载大轮堂画大轮部属两堵,金刚二十四尊,堂在保福院也。待诏赵温竒笔。

又云:保福院门屋画天王二堵,赵德齐笔。

《成都古今记》云:府衙西北有画前益州五,长史真李太尉赞皇公记云:「益州草堂寺列画前长史一十四人,代称绝迹,馀尝于数公子孙之家,获见图状,乃知草堂缋事,靡不造真,昔岩野旁求,徒闻审像,嵇山高谢,唯上熔金,孰若托之丹青,妙画神照?然楚国祠庙,鲁王宫室,暨此邦文翁旧馆皆图厯代卿相,粲然可观,唯有慕于前良,曽莫究乎形似,与夫年代既逺,遗像犹存,入虚室而烟霞暂披,拂浮埃而瑶林斯睹,馀以精庐甚古,画壁将倾,乃选其功徳尤著者五人。模于郡之厅所,追惟二汉台阁,皆有画写黄霸于定国,虽宰相名臣,不得在画像之列,卓子师德行君子而居功臣之右,今之所取,其在兹乎?采色既新,光灵可想,俨若神对,吾将与归,因叙其事,以贻来哲。太和四年闰二月十八日,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兼成都尹、御史大夫、赞皇县开国伯李德裕记。 按:唐节度使不带尹则带长史衔,非宾佐比也。

古寺名笔,载成都华严阁上节度使杜悰像,乃张逢画,亦知名者。

陈皓、彭坚,不知何许人也。开成中,与范琼寓蜀,大中年,府主杜相公悰起净众等寺门屋,知三人中。范琼年齿虽低,手笔称冠矣。因请陈、彭各画天王一堵,各令一客将伴之,以幔幕遮蔽,不令相见。画毕,相国与诸府寮撤其帏幕南畔,仗剑振威者,彭笔北畔,持弓奋赫者陈笔二人,笔力相似,观者莫能升降。大约皆宗吴道元,而傅采拂澹过之。画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采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傅彩,模写是也。斯六法者,名軰少该,唯此三人,俱尽其美。

范琼,不知何许人。唐开成中,与陈皓、彭坚同时寓蜀,皆善人物,佛像,三人同手,于诸寺图画甚多。会昌年皆除毁,惟大圣慈者得存。洎宣宗再兴佛寺三人于圣寿、圣兴、净众、中兴等寺,自大中至乾符,笔无暂释,图画墙壁二百馀间,若天王佛像、高僧经验及诸变相名目虽同,形状各别。自淳化五年及咸平三年兵火之馀,得存三寺笔迹于后。 大圣慈寺南廊下药叉,大将和修吉龙王。鬼子母。天女五堵,谓之十七护神北廊下石经院门。两金刚,东西方天王。 中寺大悲院门上阿弥陀佛及四菩萨院门两畔观音药师石经板上七佛四仙人大悲变相天将堂两畔南北二方天王,文殊阁下。北方天王及天王变相。 圣寿寺大殿释伽像行道北方天王,西方变相殿上小壁水月观音,浴室院旁西方天王大悲院八。明王西方变相,皆大中年画也。 圣兴寺大殿,东北二方天王药师十二神,释迦十弟子弥勒像大,悲变相并,咸通年画也。其中西方一堵甚著,竒工极其精妙,乌刍瑟磨两堵设色未半,笔踪严然,后之妙手终莫能继。而圣寿、圣兴两寺,纯是范笔,右二则益州名画录,成都古今记,药师院连寺廊、八门两壁画千眼大悲及北方天王、大悲、释迦变相四堵,天将院壁画罗汉二躯、北方天王及天将部属并帝释梵王共六堵。中寺文殊阁、弥勒释迦、西方变相、北方天王变相极乐院门外壁、散花天女,俱范琼笔。

张腾者,不知何许人也。武宗末年,寓蜀,于诸寺壁图画亦多,会昌年除毁皆尽。大中初,佛寺再兴于圣寿寺大殿,画文殊、普贤、弥勒下生,共三堵浴室院,北对范琼旧壁,画持弓。北方天王一堵大圣慈寺,文殊阁下,报身如来,一堵见存。

常粲者,雍京人也。咸通年,路侍中岩牧、蜀粲自京师至,路公礼待之。善传神杂画有七贤像、六逸像、女娲伏羲神农像,立《释伽像、五天胡僧像、孔子西周问礼像、名医下蛊像》、《樗蒲图》、《龙树验丹图》,至今好事者收之为后学师范。又玉局化壁画道门,尊像甚多,王蜀时修改亦颓损矣。今大圣慈寺悟达国,师真乃粲笔见存。

常重允者,粲之子也。僖宗幸蜀回銮之日,蜀民请留御容于大圣慈寺。时随驾待诏,尽皆操笔,不体天颜。府主陈太师敬瑄遂表进重,允一写而成。内外官属无不叹骇,谓为僧繇后身。复宣令于中和院壁写随驾臣寮真列爵名于左。西川节度副大制置指挥诸道兵马兼供军使、太师、中书令、成都尹、颖川郡王陈敬瑄、义成军节度使、中书令王铎、门下侍中韦昭度,检校司徒、守太子太保郑畋、检校司徒郑延林,翰林学士承旨、守兵部尚书乐朋龟,翰林学士守礼部尚书杜让能,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崔凝,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沈仁伟,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侯䎖,尚书左仆射裴璩,礼部尚书兼太常礼仪使牛丛,左散骑常侍杨堪,右散骑常侍柳渉,右散骑郑琐,左谏议大夫李绍鳅,右谏议大夫萧说,尚书左丞、知中朝御史中丞卢泽,给事中李辉,给事中宋旦,中书舍人郑欣,比部郎中、知制诰苏循,尚书右丞、判户部张褘,尚书吏部侍郎张读,尚书刑部侍郎、充集贤殿学士李燠,尚书礼部侍郎、知贡举归仁泽,行在十军司马、工部侍郎、判度支秦韬玉已上二十七人写在殿上御容。前左神策军观军容使、护军中尉田令孜,右神策护军中尉观军容使西门思恭,内飞龙使、知内侍省杨复恭、内枢密使田匡礼,内枢密使李顺融,宣徽南院使刘景宣,宣徽北院使田献铢、左卫大将军石守悰,左金吾大将军刘巨容,行在诸军马步都虞候赵某及诸司使副一百馀员已上,俱写在御容后。寻授驾前翰林待诏、赐绯鱼袋,驾归韦相国、昭度为西川节制。而陈太师与监护田军容拒命据城。王蜀先主时为行军司马,攻围三年,乃以城降。既克下,王先主至寺拜僖宗御容观绘壁,唯不见。陈田真因问寺僧,对云:「拒捍王师。近方涂抹。先主曰:「某岂与丹青为参商?」遽命重写重允,乃挼皂荚水洗去,而风姿宛然,先主嘉赐之。常公自言:「我画梁烂摧之外,雨淋水洗,终无剥落者」。葢其设色与人殊也。伪通王宗裕性多猜忌,惑一媵嬖,欲为写貌,而恶人久视,谓常曰:「颇不熟视,审可乎?」曰:「可」。顷之,夫人至,拜立,斯须而退。翌日,貌其姿容短长无遗,毫发敏妙,皆此类也。又于玉局化写王蜀先主为使相日真容,后移在神兴观之寿昌殿矣。今大圣慈寺、兴善院、泗州和尚及华亭张居士、真寳厯寺请塔天王、宁蜀寺都官土地,并其笔见存右。三则益州画录。 按《外史梼杌》「孟主往大慈寺观明皇僖宗御容,宴群臣于华严阁下」,即此物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