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四十八

(明)曹学佺 撰。

○宦游记第二

川南道属:

三国

邓方,南郡人。以荆州从事随先王入蜀,为犍为属国都尉。章武三年卒。史臣赞曰:扬威才干,欷歔文武。当官理任,衎衎办举。图殖财施,有义有叙。

陈震,南阳人。昭烈时,拜犍为郡。建兴中,迁尚书令,奉命使呉。孔明与兄瑾书曰:「孝起忠纯之志,老而弥笃,及其赞述,东西欢乐和洽有足贵者,入呉,与权歃盟定好」。还封城阳亭侯。

周楚,字符孙,庐江浔阳人。起家参征西军事。从父抚入蜀,拜鹰扬将军、犍为太守。父卒,以楚监梁益二州军、假节,袭封建城县公。世在梁、益,甚得物情。时梁州刺史司马勋作逆,楚与朱序讨平之。广汉妖赋,李宏与大寇李金银为乱,伪称李势子当王。又陇西人李高亦诈李雄子,破涪城,梁州刺史杨亮失守,楚遣其子讨平之。是岁,卒。子琼嗣。劲烈有将略,历数郡,代杨亮为梁州刺史、建武将军。初,氐人窦冲求降,朝廷以为东羌校尉。后冲反,欲入汉川,以安定人皇钊、京兆人周勋等谋纳冲琼。密知收钊、勋等斩之而难熄。琼亦寻卒。子虓嗣。

六朝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玄武县与之邻,有人以㹀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馀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乃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縳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故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发蒙,谓其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乃叩头服罪,玄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归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妇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曽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县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在」。如言果得。

冯元常,相州安阳人。高宗时,累迁监察御史,为剑南道巡察使,兴利除害,蜀土赖焉。俄而天下岳牧集乾陵会葬,则天不欲元常赴陵所,中途改授眉州刺史。剑南先时,光火,贼夜掠居人,昼潜山谷,元常至,喻以恩信,许其首露,仍切加捕逐,贼徒舍器杖,面縳自陈者相继。

韦仁寿,万年人。高祖入闗,遣使定巴蜀,使者承制拜仁寿巂州都督府长史。时南宁州内附,朝廷毎遣使安抚,类皆受贿,边人患之,或有叛者。高祖以仁寿素有能名,令检南宁州都督,寄听政于越巂,使毎岁一至其地以慰抚之。仁寿将兵五百人至西洱河,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为牧宰,法令清肃,人怀欢悦,及将还,酋长号泣曰:「天子遣公鎭抚南宁,何得便去?」仁寿以城池未立为辞,诸酋长乃相与筑城,立廨舍,旬日而就,仁寿又曰:「吾奉诏但令巡抚,不敢擅住」。及将归,蛮夷父老挥涕相送,因遣子弟随之入朝,贡方物,高祖大悦,仁寿复请徙居南宁,以兵鎭守,有诏特听以便宜从事,令益州给兵送之,刺史窦轨害其功,托以蜀中山獠反叛,未遑逺略,不时发遣,经岁馀,仁寿病卒。

李百药,唐贞观中为夹江令,有文学。士子化之,尝撰《北齐书》五十卷。

岑参,南阳邓州人。天寳间进士。杜甫荐之,迁侍御史,出拜嘉州。敏于政事,有嘉州诗集》。

刘赞,蜀王衍时仕为嘉州司户。时衍学士韩昭等为狎客,陪宴后宫,宫女杂坐,为燕歌谑浪鄙亵赞。献陈后主三阁图,并作歌以咏衍,虽不罪,不能用也。

柳玭,京兆人。龙纪三年,自渝州刺史徙泸州。操行廉直,绰有家风。

薛能,汾州人。咸通中,以监郡摄嘉州事。为政严察,杜绝私谒。有《江山集》行于世。

袁继忠,并州人。乾德中征蜀,隶大将刘廷让麾下。既克蜀,除嘉州监军。死之日,家无馀财,缙绅称之。

张宗诲,齐贤之次子。天圣间,为富顺监守,有治行赤崖,蛮感其德化,纳地请降。

罗拯,祥符人,知荣州。时州介二江,毎水涨,辄犯城郭,拯作东西二堤以除其患。后历转运使,所至有惠政。

张逸,天禧中知青神县,多异政。县有松栢滩,岁恒溺死,人逸祷神,不逾月徙数里,自是无溺者。

吕由圣,河南人。知雅州八年,去之日倾,城人拥马攀留,皆垂涕不忍释。弟由诚继知州事,亦称精敏,有惠政。

燕肃,字穆之,青州人。第进士,知临卭县。削木为牍,民讼有连逮者,书其姓名,使自召之,皆如期。至判尚书刑部,建言州郡疑狱及情可悯者,皆得覆奏。

石介,鲁人,为嘉州判官。乐善恶恶,遇事敢为,州人立祠祀之。魏了翁作记。

段思恭,晋城人。蜀平,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乾,不许。

张及知临卭时,太守遣吏于县决堰,値农事方兴,及曰:「涸民田,引水以事嬉游,可乎?令可去,水不可导!」守敛容谢之。

张价,淳熈间知荣州,崇尚风教,清介卓立,有兴学讲道之功,诸生塑其像于学宫。

曹友闻,字允叔,栗亭人,彬十二世孙也。积官眉州防御使、左骁卫大将军、利州驻札。弟万,差知同庆府董仙驻札,友闻引兵扼仙人闗,谍闻元兵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军五十馀万大至,友闻语万曰:「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众寡不敌,惟当乘高据险,出竒匿伏以待之」。元兵攻武休闗,败都统李显忠军,遂入兴元,欲冲大安,制置使赵彦呐檄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在此,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又有曹万、王宣首尾应援,可保必捷,大安平旷,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彦呐不以为然,一日,持小红牌来速者,七友闻议,以为寡击众,非乘夜出竒,内外夹击不可,乃遣万及仲弟友谅引兵上鸡冠隘,多张旗帜,示敌坚守,友闻选精鋭万人夜渡江,密往流溪设伏,约曰:「敌至,内以鸣鼓举火为应」。元兵至,万出逆战,矢石如雨,万身被数创,令诸军举烽,友闻遣诸将分击前后队,友闻亲帅精兵三千人,疾驰至隘下,先遣保捷军綂领刘虎帅敢死士五百人冲前军,前军不动,虎众衔枚突战,会大风雨,诸将请俟少霁,友闻斥曰:「缓必失机」。遂拥兵齐进,友闻入龙尾头,万闻之,五鼓出隘口,与友闻会,内外两军皆殊死战,血流二十里,黎明,元兵益増,乃以铁骑四面围绕,友闻叹曰:「此殆天乎!吾有死而已!」于是杀所乘马以示必死,血战愈厉,与弟万俱死,军尽没,元兵遂长驱入蜀。先是,绍定中,有陈寅知西和州,元兵围州城,援不至,城陷,寅顾其妻杜氏曰:「若速自为计」。杜厉声曰:「安有生同君禄死不共王事者?」即登高堡自饮药,二子及妇俱死母傍,寅敛而焚之,乃朝服登战楼,望阙焚香,泣曰:「臣始谋守此城,为蜀藩篱,城之不存,臣死分也,臣不负国,臣不负国!」再拜伏剑而死。宾客二十八人俱死,一子后至,亦欲自裁,军士抱持之曰:「不可,使忠臣无后」。与俱缒城,亦折足死。时推官贾子坤,潼川人,摄通判,协力城守。城陷,子坤朝服与其家十二口死之。子仲武、仲武,子昌、忠纯,孝纯,孝至朝散郎。厓山师败,抱二女偕妻牟同蹈海死。

俞兴理宗时守嘉州,元兵围城五旬,兴夜开闗力战而围解,诏俞兴一十六人各官五转,寻以兴为四川制置副使、知嘉定府事兼成都安抚副使,理宗曰:「俞兴嘉定城下之捷,尤为竒伟」。赐金带有差。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