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曹学佺 撰。
○神仙记第二
川西道二
《玄都律》云:治者,性命魂之所属也。张天师《二十四治图序》曰: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中时,下二十四治,上八、中八、下八,应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付天师奉行布化天师讳。道陵,字辅汉,禀性严直,经明行修,学道有方。先是,永平二年,拜巴郡江州县令。元和元年三月辛丑,拜司空,封食冀县侯,以芝草图经、厯神仙为事任。汉安元年丁丑,有诏书迁改不拜,遂解官入益部,栖蜀郡临卭县渠亭山赤石城中静思精,至五月一日夜半时,有千乘万骑来,下至赤石城前,金车羽盖部从龙虎鬼兵不可称,数有五人,其一云是周柱下史也。一、新出太上老君也。一、太上高皇帝中黄真君也。一、汉师张良子房也,一佐汉子渊,即天师外祖也。各言子骨法合道,又承老君忠臣之后,合授子瑰号,传世子孙为国师,抚民无期,于是道陵亲受太上寳敕,步纲蹑纪,统承三天,佐国扶命,养育群生,整理鬼气,传为国师,依度数,开立二十四治,十九静庐,复授正一明威之道,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盟。
第一阳平山,治在蜀郡彭州九陇县,去成都百八十里。道由罗江水两岐山口入水路四十里。治道东有龙门拒守,神木二栢生其上。西南有大泉,决水归东,贵人发之,治王始终正治居第八上品应第一角宿上治无极虚,无无形。主辰生人属金。按阳平治山中。又有主簿、嗣师、系师、三治、嗣师、天师子也。讳衡,字灵真,志节高亮,隐习仙业。孝灵帝徵为郎中,不就。以光和二年正月十五日己巳,于阳平山升仙,立双碑,在治门,名嗣师治主簿,是天师门下系师乃嗣师之子,讳鲁得尸解于此山,故皆立治焉。
第二鹿堂山治在汉州绵竹县界北乡,去成都三百里。上有仙室仙台,古人度世之处。桓帝永寿元年,太上老君将天师至此治,与四镇太岁、大将军川庙百鬼共折石为要,皆从正一,明威之道。山有松栢、五龙仙穴通船渡,持火入穴,行三日不尽,号长发之。治王八十年,正治居第七上品应第二。亢宿上治无极虚,无自然主辰生人属金。
第三鹤鸣神山,治山与青城、天国山相连,去成都二百里,在蜀郡临卭县界,径道三百里,世人不知之。马底子何丹阳得道处,治前三水共成一带,神龙居之有四金钉二石子,金银蚕三斛,亦言尹喜主之。《神仙传》云:天师遇中国纷乱,乃入蜀鹄鸣山,即此贱人发之。治王六十年正治居,第六上品应第三。氐宿上治无极,玄元无为主,辰生人属木。
第四,漓沅山,治在彭州九陇县界,与鹿堂山相连。其间八十里,去成都二百五十里。有栗松神草服之升仙。又有四龙起骑之门,范蠡主之,庶人发之。治王二十年正治居。第五上品应第四。房宿上治虚白,主卯生人属土。
第五葛璝山,治在九陇县界,与漓、沅山相连,去成都二百三十里,去阳平治水口四十八里。昔贤于此得道,上有松栗山,高六百丈,道人发之,治王九十年正治居,第四上品应第五。心宿,上治洞白,主帽生人属火。
第六庚除山,治山,去平地三百九十丈,在广汉郡绵竹县西五里,去成都二百八十里,山上常有仙人来往,可以度厄。养性昔张力得道之处。山有二石,室三龙头,雒水绕之,当道士发之,治王始终正治居。第三上品应第六。尾宿上治三一主,寅生人属火。
第七,秦中治,在广汉郡德阳县东五里,去成都二百里。其山浮,昔韩众于此得仙,前有大水,东有道,径于汉、洛。治面有大石铜为志,癫人发之,治王始终。正治居二,上品应第七。箕宿上治三元,主寅生人属水。
第八真多治山,在怀安军金堂县,去成都一百五十里,有芝草神药,得而服之。寿千亿山,高二百八十丈,前有池水,水中神鱼五头。昔王方平于此与太上老君相见,女人发之。治王七十年,正治居第。上品应第八斗宿,上治三五主,丑生人属金。
右上皇元年七月七日无上大道,老君所立上品八治上,治即正治也。内治大治是其别名。
第一,昌利治在怀安军金堂县东四十里,去成都百五十里。昔蜀郡李八百初,学道处八百,常旦出戏成都市,暮还宿于青城山,几数百里,故号八百也。山南石室容八十人,前有三龙门为志,狂惑人发之。治王五百年,正治居第八,中品应第九。牛宿上治九天主,丑生人属土。
第二隶,上治季主、先生、学道、飞仙之所,在德阳县东二十里山有二石,室一神井,白鹿鹤鸠,时来饮之。有石在治前,与绵竹相连。西有赤石溪,溪上三松为志山,去平地二千九百丈。昔中山卫叔卿于此得道,贫贱人发之。治王百年,正治居。第七中品应第十女宿,上治五城,主丑生人属火。
第三涌泉,治昔广汉马明生学道得仙,太上老君化形住此,在遂宁郡小溪县界。山上有泉水,已病,野人发之,治世传为祝水。治王三十年正治居第六。中品应第十一虚宿,上治元神主,子生人属木。
第四稠稉,治在犍为郡新津县,去成都百一十里。汶山,江水经焉。山高去平地千七百丈。轩辕学道之处,治左右连冈相续,西北即味江水。有芝草、仙药可养性,命贵人发之。治王五十年,正治居。第五、中品应第十二危宿,上治丹田。主子、生人属火。
第五,北平治在眉州彭山县,一名𥐿山治,去成都百四十里。上有池,纵横二百步,产神芝药草食之,与天相久。昔越人王子乔得仙处,道师发之。治王四十年,正治居。第四。中品应第十三室宿上治常,先主亥生人,属金。
第六本竹治,在蜀州新津县,去成都百二十五里,高千三百丈,上有白水。松香林在治陌北,有龙穴,地道通峨眉山,郭子声得道之处。后有林竹,西十五里,通鹤鸣山。治前水中。常有神龙游戏,号龙门,吏人发之。治王五百年,正治居。第三。中品应第十三。壁宿上治金梁,主亥,生人属木。
第七蒙秦治山,在越嶲郡台登县西,去城隔河二十里,去成都千四百二十里。前有小山,后有大山,高千丈。昔伊尹于此学道,上产芝英金液,草服之得度世。汉中赵升得道处,凡人发之,治王九十年,正治居。第二中品应第十五。奎宿,上治六府,主戌生人属火。
第八平葢治在蜀州新津县,去成都八十里。前山下有玉人,长一丈三尺。昔呉郡崔孝通,于此学道得飞仙。山西有大江,南有长山,北有平川,中有龙门,阴人发之。治王千年正治居第一。中品应第十六。娄宿上治太一,君主戌,生人属土。
右无极元年十月十五日真正无极,太上立中八品治。又云玄老治之。
第一云:台治在巴西郡阆州苍溪县东二十里,直上十八里方得山足,去成都千三百七十里。天师将弟子三百七十人住治,上教化二年,白日升天。后一年,夫人雍复升天。后三十年,赵升王长,复白日升。天治前有巴西大水,山有一树桃,三年花,五年实高七十丈,下临无底之谷,治有人形,师人发之。治王五十年,正治居第八,下品应第十七。胃宿上治五龙,主戌,生人属木。
第二濜口治山,在汉中郡江阳县,去成都二千九百二十里。陈安世于此学道得仙安,世京兆人也。汉中水过其前山,一名平元山。西有长山,东有流海,帝王所住。有青龙门,治应昴宿,俗人发之。治王五百年,正治居。第七下品应第十八。昴宿上治随天主酉生人属木。
第三后城治山在汉州什邡县。昔■〈日上爱下〉子然,于此学仙得道。左有大水,后有重山,上产神芝服之寿,千岁一名黄陵。山南有长山,北有青龙,东有松栢为志,凡人发之,治王八十年,正治居第六。下品应第十九,毕宿上治六丁,主酉生人属土。
第四公慕治,在汉州什邡县,去后城治百里。昔苏子玉于此学道得仙,又名北蓬山。南有石坎,北有悬流,病人发之。治王七十年,正治居第五,下品应第二十。觜宿上治十二辰,主申生人,属金。
第五平冈治在蜀州新津县,去成都百里。昔蜀郡李阿于此学道,白日升天道士发之,治王二十年,北有三重。曹溪南有特山为志正,治居第四。下品应第二十一,参宿上治还身主申生人属水。
第六主簿,治在卭州蒲江县界,去成都百五十里。蜀郡王兴,于此学道得仙,一名长秋。山南有石室玉堂,松栢生其前,彻人发之,治王八十年,正治居。第三下品应二十二井,宿上治拘。神主未生人属金。
第七,玉局治在成都南门内。汉永寿元年正月七日,太上老君乘白鹿,张天师乘白鹤,至此坐玉局脚床,因名玉局,治千丈,大人发之,治王三世,正治居第二,下品应二十三鬼宿,上治无形,非人所生属水,又云主未生人。
第八,北邙治在东都洛阳县,梁水在其左,务成子于此得道。大黄出其东穴,有水南流,仙圣发之,治王六十年,正治居第一,下品应第二十四。柳宿上治聚,元主未生人属土。
右无上。二年正月七日,无为大道玄真立,下八品治,又云太上治之。
第一冈氐治,在兰武山应第二十五星宿上治别形。主午生,人属水。
第二白石治在玄极山应第二十六。张宿上治保气,主午生人属金。
第三锺茂治在元东山应第二十七。翼宿上治五玉主已生人属水。
第四具,山治在饭阳山,应第二十八轸宿上治金堂,主已生人属土。
右汉安元年七月七日,天师立四治付嗣师,以备二十八宿之数。《地图》云:四治在京师东北。
天师又立配治八所。 平公治,属水,配涌泉。 公慕治属,土配稠稉。 天台治属土,配本竹。 濑乡治属金配昌利。 樽领治属金配云台。 代元治,属金配云台。 和里治属火,配隶上。 漓沅治,属金。配昌利。
系师以太元二年正月七日立游,治八所。 峨眉治。 青城治。 黄金治俱在蜀郡界。 太华治,在京兆郡界。 慈母治,在城市山界。 河逢治,在上党郡界。 平都治在巴郡界。 吉阳治在蜀郡界。 按玄都《职治律》云:「代元平都,是巡游治也,乃知峨眉等亦是游治太元,当是上天之号。
附录各化事迹
什邡公慕化开山记》,乃成都名士王汝霖笔也。略云:山川英灵清淑之气,其磅礴郁积,发而为人,诘其所由,各有攸主。予尝观道迹灵化廿有四:其在蜀、汉者,甘有三,在伊、雒者一,葢天有三:元以生人,人有三部,部各八景,景三八,凢二十有四上。应天之二十四气,下应地之二十四。治蜀于天地间,在西南终养之方,道家所谓人门者也。人生虽受气于天,而实受形于地。故山川孕秀,上应天象,下应人身,而灵迹所在,为仙灵之奥区,列宿之别府,以人门之故,在蜀化多宜,无足怪而雒为天地之中,锺而为人,亦因其所也。凡灵治在广汉者九,而公慕之在什邡,迭巘崇崖,耸秀特立,高不可穷其际。自苏子玉飞升之后,观依仙趾,立厥下方,宫宇頺坏,其来已久。通直郎、知绵竹县事魏良忠为杨村茶官日,命道士李淳然住持此山,铢集寸累,鸠材修工。至于十有三年,剏为九皇殿一,斋厨,廊庑重楼复阁约三百馀间,手植松栢,望之郁然,过者増敬,其有功于斯化,亦甚大矣。予观二十四化节候所厯,及星宿所系,人命所属,著之记载,差云不同。虽杜广成一手之书亦有差谬,予因而考正,别为一书,谓之旁通记焉。杜广成记公慕气应小雪,星属觜,而别为《岳渎记》,乃云气应小雪星属心尾,□人命所属。杜广成记属午中,而岳渎记》止属壬□□□中,至丙中无所属,戊中又属鹿堂。五岳名山图亦□立午中,此其抵牾之大概也。予既为记其事,并以二十四化旁通记》与之,俾归而藏诸山中,以备往来。士夫观览云:庆元六年闰六月十七日,朝议大夫、直秘阁、知汉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事李嘉谋书。
《亡籖》云:鹤鸣化在大邑西北三十里鹤鸣山,山形如覆甃,有石如鹄,故名。又云二十四洞应二十四气,毎过一气,则一洞之窍开山顶,上清宫天师时所建,临卭墁工,谢贞赁作其中,竭彼诚敬,感一道人,身逾九尺,神彩异常,自门入观,谓贞曰:「山中难值修葺,愧劳用工」。末由见报,以手画地为符,曰:「可记此画」。用救疾病,衣食自充,忽然不见,贞试以治人应手而验,大获丰给焉。贞知道人为天师化身,遍访本山及陵州井中塑像,俱非所见,后至青城山,遇峡中贾客修斋,展一小幅,供养与授符者同。
《灵验记》:唐昭宗时,成都张合妻死三年,忽还家,下语曰:昔圣驾幸蜀时,西川进军兴平定国寨以讨黄巢,其时邻家冯老父子二人,差赴军前,去时留寄物直三十千在某处,冯父子殁,阵不回物,已被破用,却于冥中论理,追某魂魄对会,经今六年矣!近奉天曹断下云:自是殁阵不归,非闗巨蠧,令陪三百贯,即得解免。缘腊月二十五已后百司交替,又须停住经年,其钱须是二十五日已前,就玉局化北帝天曹库子送纳,一张纸作一贯,其馀门司库子本案,一一别送,与人间无异。其家闻之,以光化三年腊月二十三日就北帝院奏前件钱讫,是夕妻梦中告谢而去。又成都县押司录事姓冯死十馀年,其侄为冥司,误追到县,冯怒所追吏,放其侄,自县后门仓院路而还,见路两畔,有舍六十馀间,云是天曹库收贮玉局化所奏钱币处。
《先天传》云:九陇县人张守圭,家甚富,有茶园在阳平化仙居山上,召采茶人力百馀,男女错杂,有一少年赁为摘茶,甚了慧勤愿,守圭怜之,以为义儿。又一女子可二十馀,亦无亲族,愿为义儿之妇,孝义端恪,守圭甚喜之,一旦山水泛溢,市井路绝,盐酪既阙,守圭以为忧,新妇曰:「此可买耳」。取钱出门十数步,置钱树下,以杖叩树,得盐酪而归,后或有所需,但令叩树取之,无不得者,其夫术亦如此。他日出,遇邻妇十数,于堋口市买酒,一碗与饮,众妇皆醉,而碗中酒不竭,逺近传说,人皆异之,守圭请问其术受于何人,少年曰:我阳平洞仙人耳!因有小过,谪人间不久当去」。守圭曰:「洞府人间亦相类否?荅曰:二十四化,各有一大洞,或方千里、五百里、三百里,其中皆有日月飞精,谓之伏神之根,下照洞中,与世间无异,亦有仙王、仙官、仙卿、辅相如世之职,司有得道之人,及积功迁神反生之者,皆居其中,以为民庶,毎年三元大节,诸天上真,下游洞天,以观其所理,善恶人世,死生兴废,水旱风雨,预闗于洞中焉,其龙神祠庙血食之司,皆为洞府所统也。二十四化之外,青城、峨眉、益登、慈母、繁阳、嶓冡,亦各有洞天,不在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之数,洞之仙曹,如人间郡县聚落耳,不可一一详记之也,旬日间忽然,夫妇俱去,不知所之。
《灵验记》云:「南康王太尉、中书令韦公皋,乃成都尹、相国张公之爱婿也。韦量深器大,举止简傲,不狎于俗。张以奕世相承,德望清贵,其族皆轻侮之,韦亦未觉。一夕,忽梦二神人曰:天下诸化,领世人名籍。吾子名系葛璝,禄食全蜀,富贵将及,何自滞耶?勉哉行矣!异日富贵,无以葛璝为忘也!由是韦始有干禄之志,谋于其室室,以妆奁数十万资之。行既达秦川,属岁饥久雨,因知友所聘,得署陇州军事判官,俄而驾出奉天,郡守奔难行在韦率土客甲士,挽军储以申扈卫,就拜防御使,复请赴觐,德宗望而器之,既平寇难,大驾还京,以功晋检校右仆射、鳯翔节度使,恳让乞改西川,乃授西川节度,与张公交代焉,拥师赴任,张假道归阙,以避其锋,既而累年,蜀境大穰,金帛丰积,南诏内附,乞为臣妾,威名益重,而贡赋不亏,朝廷倚注,戎蛮慑伏,由是请许南诏,置习读院,入质子学生,习诗书,礼乐,自公始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南诏得其手笔,辄刻石以荣其国,而葛璝之事,久已忘矣。又梦前神人曰:富贵而忘所因,其何甚耶!公梦觉流汗,惊骇久之,乃躬诣云林,炷香祷福,遂命工度木,揆日修崇,作南宫飞阁四十间,巨殿修廊,重门邃宇,范金刻石,知无不为,支九陇租赋于山下,列屯输贮,糗粮山积,匠石云趋,自制碑刻于洞门之侧,上构层楼,召僰僮七十人以供洒扫良田五百畆,以赡斋储。在镇二十馀年,胙土南康公本命丁帽,属葛璝化也。
《感遇传》云:于满川者,成都乐官也。其所居逺水,有一老叟,常担水以供数家。一岁上已满,川于学射山通真观看蚕市,见卖水老人,云居在侧近,引满川蚕市,看讫,仍邀过其家。入桤竹径,厯渠壍,可十里许,即见门宇殿阁,人物喧阗,有像设图绘若宫观焉。引至大厨中,人亦甚众。失老叟所在,问人乃葛璝化厨中,且云:来日蚕市方营设大斋,顷刻之间已三日矣。老叟自此亦不复卖水」。又云:太和六年壬子,节度使赞皇李公德裕差军将蔡举等就青城山修斋,便令访寻草药。至六时,岩下忽有劲风自谷中出,仰见二神人,行虚空中一人在前,长丈馀,著大袖衣,平冠一人居后,著青衣大袖捧一帙书。举等惊悸。问是何鬼神前,一人荅曰:「我是竹枝老」。又指其后人曰:「此是璝之璪,我有密语两纸,可一一记之。录与尚书今年西蜀合有水灾,以修斋故,我回后山一峰堰水,使东去矣」。仍授密语,多李公吉凶未兆之事,举等一一记之。归至常道观,取笔录于纸上,果得两纸。书写既毕,封呈李公。是年八月,东川水深数丈,西蜀无害,李公始异之。厯问官寮及道流,皆不能解。忽悟曰:「竹枝老者丈人也,当是丈人真君璝之璪者,本命属葛璝化,或是化中灵,官示现耳」。
《方舆胜览》云:庚除山在绵竹县,上有石室,三国时有霁云子者,入洞中,见楼台金碧,门者呵止之曰:「子凡骨,可亟去,不然及祸」。霁云子回。后再入访,遂迷故道。
《灵验记》云:蜀州新津县平,葢化神仙崔孝通得道之所,真像存焉。化有玉人长一丈,见则天下太平殿左有玉女泉,水深三四尺,饮之愈疾,化之上当山之半,有榑木树,径六七尺,居人常闻其下有考楚,号叫之声,莫知所以。昭宗大顺元年丁未,山下居人何陆者,性凶悍,不惧罪福,时值干戈,化中无道流栖止,乃拆殿宇伐林木为樵薪以货之。一旦病狂,走诣山前僧舍中求水浆,僧闻声哀切,出门视之,见其仰面反手,如被拘缚,喉吻喘急,流涕于口,自言为毁平葢化。今被黄衣,使者追捉系缚,将往榑木树下地狱中考问,去渴甚,乞少水相救耳。僧与之水良久,径去,死于榑树之下。又泉侧古迹,雕塑二玉女,亦被人盗,取近化居人梦擒盗者生魂入化中。已而其人遂患疯疾。
又:云:金堂县昌利化玄元观南院玄元殿前有九井在平陆上,或方或圆,大者围五六尺,小者三二尺,泉脉相通,而水色各异,气味甘香,葢醴泉也,无水旱増减之变,常涵岸不溢,蜀王讨东川、岐陇之师赴援,乘鋭深入,来届金堂江侧,江水泛涨,雷雨异常,遂不克济,师惊而遁,时方盛暑,探骑十馀人入化中,见井而喜,系马解衣,将赴泉以浴,忽有马绊蛇腾涌而出,首如白虎,大若车轴,嘘气喷毒,势欲噬人,骑卒奔迸而去,又毎岁三月三日,蚕市逺近之人,祈乞嗣息,必于井中探得石者,为男瓦砾为女,效验不爽。又云什邡县铁像天尊,高丈有二三,俗谓之乌金像,元在金堂峡中,崖壁之下,大水石摧,像仍露现,或浮于水上,出五六尺,其侧即中品昌利化也。道众焚香备幡花,迎引,沉隐不见稍晴,又泛泛而出,昌利三迎之,皆不可致。明年夏,大水泛滥,乃溯流至什邡兴道,观后,水脉甚小,不知其所来,由邑人迎引上岸,初只百人引拽,已及平地,欲置于大殿,数百人挽之,反不能动,因立讲堂于其处,频经乱离,虽堂宇尽焚,此像不损。
《录异记》云:吉阳治在涪州南,溯黔江三十里得之,有像设古碑犹在,物业甚多,人莫敢犯。涪州禆将蔺庭雍之妹,因过化中,盗取常住物,因即迷路,数日之内,身变为虎,前足之上,银纒金钏,宛然犹存,毎见乡人辄隔树与语云:「我盗化中物,变身如此,欲见我母,幸为言之」。母闻,畏而不敢往,虎来往郭外,经年始去。
右已上系天师灵化事迹,采摘成篇,而多属□□,故编为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