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前691年鲁庄三年

杨注

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乙巳冬至,建丑,有闰。

周庄王六年

鲁庄公三年

齐襄公七年

宋闵公元年

郑子婴三年

正月,公子溺私自与齐联合伐卫。

出处

《春秋》: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
《左传》:疾之也。
《杨注》:隐四年传云:「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疾之者,嫌恶公子翚专命而行也。此亦当同。 《谷梁》:溺者何也?公子溺也。其不称公子何也?恶其会仇雠而伐同姓,故贬而名之也。

五月,改葬周桓王。

出处

《今本》:六年五月,葬桓王。
《春秋》:五月,葬桓王。
《左传》:缓也。 《杜注》:以桓十五年三月崩,七年乃葬,故曰缓。 《杨注》:章炳麟左传读则云:「缓至七年始葬,情理所无。公羊传云『改葬也』。盖缓本借为爰,僖十五年『爰田』,服注:『爰,易也。』小尔雅广诂同。书般庚『既爰宅于兹』,义亦同。『海鸟爰居』,能避风而他适,是亦易居之义也。然则爰者,即爰土易居之训,正谓改葬也。」说虽辩,恐非左氏义。

秋天,纪侯的弟弟纪季带着纪国的酅音携邑投靠齐国,齐襄公仍然让纪季奉纪国祭祀,于是纪国一分为二。

出处

《春秋》:秋,纪季以酅入于齐。
《杨注》:纪季,纪侯弟。史例,诸侯之弟类以仲、叔、季称,共仲、许叔、蔡季是也。秦始皇本纪赞云「纪季以酅,春秋不名」,则「季」非名可知。酅音携,纪国邑名,当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与寿光县相近。
《左传》:纪于是乎始判。
《杨注》:判,分也。纪分为二,纪侯居纪,纪季以酅入齐而为附庸。庄十二年经云:「纪叔姬归于酅。」则知纪季入齐,犹奉纪祀。国语齐语述齐桓公初年正其封疆云「地南至于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是也。

冬天,鲁庄公亲到郑国滑地公羊、谷梁传作郎,希望会见郑君子仪,试图救纪国。而子仪此时还在担心占据栎邑的公子突,不敢分心得罪齐国,因此拒绝了。

出处

《春秋》:冬,公次于滑。
《杨注》:「滑」,公羊、穀梁皆作「郎」。滑,郑国地名,当在今河南省睢县西北。同时另有滑国,则当今之河南省偃师县之缑氏镇。东西相距甚远,鲁庄公无由到此,毛奇龄春秋传混而一之,误。
《左传》:将会郑伯,谋纪故也。郑伯辞以难。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杨注》:齐之欲灭纪,盖纪国处于齐都临淄之东南,相距不过百余里,齐欲扩张,非并纪不可。纪之不能保存,其情势然也。纪侯虽多次向鲁求助,鲁亦多方为之谋,十余年间,经、传屡书。今则纪岌岌可危,鲁求助于郑伯。郑伯,即子仪。郑伯辞以难,盖厉公居栎,虎视眈眈,谋欲入郑,子仪自顾不暇,不能与齐大国为敌也。难,去声,国有祸难。此从释文读,义固如此。
《公羊》:其言次于郎何?刺欲救纪而后不能也。
《谷梁》:次止也,有畏也。欲救纪而不能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