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前716年桓四年

左传注

去年十二月十八日甲午冬至,建丑,有闰。

周桓王四年

鲁隐公七年

齐僖公十五年

晋哀侯二年

卫宣公三年

蔡宣公三十四年

郑庄公二十八年

曹桓公四十一年

陈桓公二十九年

杞武公三十五年

宋殇公四年

秦文公五十年

楚武王二十五年

三月,叔姬嫁到纪国。公元前721年冬十月,伯姬嫁到纪国,叔姬作为陪嫁,因为年幼没有同行,到今年终于前往纪国。

出处

《春秋》: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滕侯卒。

出处

《春秋》:滕侯卒。
《杨注》:今山东省滕县西南十四里有古滕城,即滕国也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南

夏天,鲁国加修中丘城。这里并不是边塞要地,修城又耽误农时。因此这个行动不合时宜。

出处

《春秋》:夏,城中丘。
《杨注》:中丘故城,当在今山东省临沂县东北。

齐僖公派遣同母弟公子年出使鲁国,为巩固艾之盟前717年五月而与鲁联姻。公子年,排行为仲,谥夷,因此又被称为夷仲年。

出处

《左传》:齐侯使夷仲年来聘,结艾之盟也。
《左传·庄公八年》: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
《杨注·庄公八年》:夷是其字或谥,仲是其行第,年其名。

秋天,宋与郑讲和。七月十七日,两国在宿地会盟。宿并不在宋郑之间,且距离郑国很远,怀疑鲁国也参与了这次会盟。

鲁隐公因与宋已有隙,于是为宋讨伐邾国,前718年邾国联郑伐宋,如今却成了郑宋鲁三国联盟的投名状。

出处

《春秋》:秋,公伐邾。
《左传》: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为宋讨也。
《杨注》: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约二十里之地。

冬天,周王派遣凡伯到鲁国聘问。凡为畿内诸侯,周公之后。戎人却在楚丘袭击了返程中的凡伯队伍,并俘获了凡伯。

这缘于戎人与凡伯的个人恩怨,早些年戎人朝见周天子的时候,向公卿送礼,公卿会回礼。但凡伯没有回礼,因此结怨。

出处

《春秋》: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杨注》:楚丘当为戎州己氏之邑,地界曹国与宋国之间。据一统志,楚丘城在今山东省成武县西南,曹县东南三十里。杜注以为卫地,误,详《春秋大师表》。

经过去年郑伐陈的大胜之后,陈郑也终于讲和。十二月初二,陈桓公的弟弟公子佗到郑国结盟。歃血的时候,公子佗心不在焉,甚至忘记盟辞。郑国大夫洩驾说:「五父一定无法避免灾祸,不利于结盟。」十年后的鲁桓公六年,公子佗在陈国内乱中被杀。

出处

《左传》: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赖盟矣。」

郑庄公派遣良佐到陈国结盟,十二月十一到达并与陈桓公结盟。通过陈国的情况,良佐也感觉到陈国将要发生动乱。

出处

《左传》:郑良佐如陈莅盟,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

前720年,郑国公子忽到周王城做人质,陈桓公请求嫁女给公子忽,郑庄公同意了,于是到周王城接回公子忽准备完婚。

出处

《左传》: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