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晋灵公派大夫詹嘉驻扎在瑕城镇守桃林要塞,以防秦兵。桃林在弘农华阴县东潼关。
《左传》: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
《杜注》:詹嘉,晋大夫,赐其瑕邑,令帅众守桃林以备秦。桃林在弘农华阴县东潼关。
晋国人担心秦国任用士会,夏季,六卿在诸浮相见。
赵盾说:“士会在秦国,贾季在狄人那里,祸患每天都可能发生,怎么办?”
荀林父说:“请让贾季回来,他了解外界的事情,而且因为有过去的功劳。”
郤缺说:“贾季喜欢作乱,而且罪过大,不如让士会回来。士会能够做到卑贱而知道耻辱,柔弱而不受侵犯,他的智谋足以使用,而且没有罪过。”
于是晋国就让魏寿馀假装率领魏地的人叛乱,以引诱士会。把魏寿馀的妻子儿女抓在晋国,让他夜里逃走。魏寿馀请求把魏地归入秦国,秦康公答应了。
魏寿馀在朝廷上踩一下士会的脚,示意士会与他一起回晋国。
秦康公驻军在河西,魏地人在河东。魏寿馀说:“请派一位东边人而能够跟魏地几位官员说话的,我跟他一起先去。”
于是秦康公派遣士会。士会辞谢说:“晋国人,是老虎豺狼。如果违背原来的话不让下臣回来,下臣死,妻子儿女也将被诛戮,这对君王没有好处,而且后悔不及。”
秦康公说:“如果晋国违背原来的话不让你回来,我若不送还你的妻子儿女,有河神作证!”
这样士会才同意去。绕朝把马鞭送给士会,说:“您别说秦国没有人才,我的计谋正好不被采用罢了。”
渡过黄河以后,魏地人因得到士会而欢呼,熙熙嚷嚷地回去了。
秦国人送还了士会的妻子儿女。士会留在秦国的家人都改姓为刘氏。
《左传》: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於诸浮……
五月,陈共公朔卒。
《春秋》:五月,壬午,陈侯朔卒。
邾文公为了迁都到绎地而占了卦问吉凶。
史官说:“对百姓有利而对国不利。”
邾文公说:“如果对百姓有利,也就是我的利益。上天生育了百姓而为他们设置君主,就是用来给他们利益的。百姓得到利益,我就必然也在其中了。”
左右随从说:“生命是可以延长的,君王为什么不这样做?”
邾文公说:“活着就是为了抚养百姓。而死的或早或晚,那是由于偶然因素的缘故。百姓如果有利,迁都就是了,没有比这再吉利的了。”
于是就迁都到绎地。
五月,邾文公死了。
君子说:“邾文公真正懂得天命。”
邾文公的正妻是齐姜,他的儿子玃且被立为国君,是为邾定公。
邾文公的二妃晋姬,生捷菑,见定公即位,于是出奔晋国,请求晋国帮助自己夺位。
几个月后邾文公下葬,鲁文公派使者吊唁,但言辞不敬,引起了邾国君臣不满。
《春秋》:邾子蘧蒢卒。
《正义》:蘧蒢,邾子琐之子也。庄二十九年即位,僖元年与鲁盟于荦。
《左传》: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左传·文公十四年》:邾文公元妃齐姜,生定公;二妃晋姬,生捷菑。文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晋。
《左传·文公十四年》:邾文公之卒也,公使吊焉,不敬。
《左传·文公十四年》:齐出玃且长。
鲁国从正月到七月一直无雨。秋季,七月,太庙正屋屋顶有损坏。
《春秋》: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大室屋坏。
七月,郑穆公因为陈国的缘故再次朝晋。
《左传·文公十七年》:(郑穆公)十四年七月,我君又向贵国君主朝见,以完成关于陈国的事情。。
冬季,鲁文公到晋国朝见,同时重温过去的友好关系。卫成公在沓地会见文公,请求和晋国讲和。文公回国时,郑穆公在棐地会见文公,也请求和晋国讲和。
《春秋》:冬,公如晋,卫侯会公于沓。
狄人侵入卫国。
《春秋》:狄侵卫。
十一月十一日,鲁文公与晋灵公会盟。鲁文公帮助卫成公、郑穆公与晋国达成和议。
《春秋》: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
《杜注》:十二月无己丑,己丑,十一月十一日。
之后,郑穆公和鲁文公在棐地举行宴会,公子归生(字子家)赋了《鸿雁》这首诗。
季孙行父说:“寡君也不能免于这种处境。”就赋了《四月》这首诗。
公子归生又赋了《载驰》这首诗的第四章,季孙行父赋了《采薇》这首诗的第四章。
郑穆公拜谢,鲁文公答拜。
此年正月,鲁文公回到鲁国。
《春秋》:公还自晋。郑伯会公于棐。
《春秋·文公十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晋。
<!–
八 东周(春秋)- 8.7.5.3 邾文公(公元前614年)
《春秋》:“邾子蘧蒢卒。”
杜预注曰:未同盟而赴以名。
《左传•文公》:“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杜预注曰:左右以一人之命为言,文公以百姓之命为主。一人之命各有短长,不可如何。百姓之命乃传世无穷,故徙之。正义曰:史明卜筮,知国迁君必死,不知君命自当卒也。左右之意,谓不迁命可长。左右劝君勿迁,以一人之命为言也。文公之意,人君之命在於养民,迁则民利,志在必迁,以百姓之命为主也。一人之命各有短长,长短先定,不迁亦死,是不可如何。百姓之命利在水土,迁就善居,则民安乐,乃传世无穷也。晋迁新田,十世之利,卫迁帝丘,卜曰三百年,是传世也。)!”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绎”,邾邑,今山东济宁市邹城市东南部峄山镇境,北枕峄山,南依廓山,地势开阔,地貌呈南北高亢、中部略低,源于峄山的金水河自东向西穿过故城,汇入白马河。峄、绎字通。据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邹县(邹城市的前身)文物管理所实地考查:邾国故城遗址周长九千二百多米,城墙或土筑,或石砌,现残存部分总长七千二百余米,一般高三至四米,最高达七米多,夯基层次至今清晰可辨。故城内的皇台、金水溪、凫燕坡、跑马场、演兵场、点将台、斗鸡台仍有遗迹。故城遗址上到处可见古建筑的砖瓦碎片,更有大量带有古文字的陶片。这里出土了众多珍贵的文物,纪王城三村的人们经常挖掘出西周至汉代的兵器、装饰品、器具、硬币等,有的陈列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有的陈列于山东省博物馆。这处邾国故城不知为何在唐代以后又俗名纪王城。
(邾文公为了迁都到绎地而占了卦问吉凶。史官说:“对百姓有利而对国不利。”邾文公说:“如果对百姓有利,也就是我的利益。上天生育了百姓而为他们设置君主,就是用来给他们利益的。百姓得到利益,我就必然也在其中了。”左右随从说:“生命是可以延长的,君王为什么不这样做?”邾文公说:“活着就是为了抚养百姓。而死的或早或晚,那是由于偶然因素的缘故。百姓如果有利,迁都就是了,没有比这再吉利的了。”于是就迁都到绎地。五月,邾文公死了。君子说:“邾文公真正懂得天命。”)
邾文公,曹姓,名籧篨,是邾国比较有作为的国君之一,以德政著称,前665年-前614年在位时间长达52年之久,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
邾文公年表:
公元前666年,夏四月丁未(二十三),邾子琐(邾宪公)卒。
公元前660年,秋八月辛丑(二十四),(鲁)共仲(姬庆父)使卜齮贼公(鲁闵公)于武闱。成季以僖公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以赂求共仲于莒,莒人归之。及密,使公子鱼请,不许。哭而往,共仲曰:“奚斯之声也。”乃缢。闵公,哀姜(夫人姜氏)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齐人立之。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闵公之死也,哀姜与知之,故孙于邾(山东省邹县东南)。齐人取而杀之于夷(山东省即墨县西),以其尸归,僖公请而葬之。
公元前659年,九月,鲁僖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
公元前653年,夏,小邾子来朝。
公元前642年,齐人将立孝公,不胜,四公子(?武孟;惠公;昭公;懿公,公子雍)之徒遂与宋人战。王正月,宋襄公、曹共公、卫人、邾人伐齐。夏,师救齐。五月戊寅(十四),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狄救齐。
公元前641年,夏六月,宋襄公、曹共公、邾文公盟于曹南。鄫子会盟于邾。己酉(二十一),邾人执郐子,宋襄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
公元前639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若封须句,是崇皞、济而修祀,纾祸也。”冬,鲁僖公伐邾。
公元前638年,春,鲁僖公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邾人以须句故出师。鲁僖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秋八月丁未(初八),及邾人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
公元前632年,冬,鲁僖公会晋文公、齐昭公、宋成公、蔡庄侯、郑文公、陈共公、莒兹丕公、邾文公、秦人于温。讨不服也。天王狩于河阳。
公元前627年,鲁僖公伐邾,取訾娄,以报升陉之役。邾人不设备。秋,公子遂帅师伐邾。
公元前620年,春,鲁文公伐邾。间晋难也。三月甲戌(十七),取须句。置文公子焉,非礼也。
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