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前701年桓十九年

左传注

去年闰十二月四日癸丑冬至,此年仍建丑。

周桓王十九年

鲁桓公十一年

齐僖公三十年

卫宣公十八年

郑庄公四十三年

宋庄公九年

楚武王四十年

春天,齐、卫、郑、宋在恶曹会盟。

出处

《春秋》: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
《左传》:十一年春,齐、卫、郑、宋盟于恶曹。
《杨注》:杜《注》以为「地阙」(不知何地)。沈钦韩疑为乌巢之异文,则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南。

楚国的莫敖屈瑕打算和贰、轸今湖北孝感应城市两国结盟。郧国人的军队驻扎在蒲骚,准备和随、绞、州今湖北省荆州洪湖市、蓼今河南南阳唐河县西南四国一起进攻楚国军队。屈瑕对这件事有些担心。

莫敖是此时楚国最高官职,相当于大司马,后来楚国又设置大司马、右司马、左司马,莫敖列在左司马之下。

斗廉说:「郧国的军队驻扎在他们的郊区,一定缺乏警戒,并且天天盼望四国军队的来到。您驻在郊郢来抵御这四个国家,我们用精锐部队夜里进攻郧国。郧国一心盼望四国军队,而且又依仗城郭坚固,没有人再有战斗意志。如果打败郧军,四国一定离散。」

屈瑕说:「何不向君王请求增兵?」

斗廉回答说:「军队能够获胜,在于团结一致,不在于人多。商朝敌不过周朝,这是您所知道的。整顿军队而出兵,又增什么兵呢?」

屈瑕说:「那我们占卜一下吧。」

斗廉回答说:「占卜是为了决断疑惑,没有疑惑,为什么占卜?」

最终楚国全面出击,在蒲骚打败郧军,终于和贰、轸两国订立了盟约回国。

出处

《左传》: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
《杨注》:贰、轸两国名,《春秋传说汇纂》以为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轸在今应城县西。两国其后皆为楚灭。
《杨注》:郧音云,国名,杜注谓「在江夏云杜县东南」,则当在今湖北省京山县西北,然据括地志及元和郡县志则当在今安陆县,恐今安陆县一带皆古郧国。 程大中在山堂集有郧子国考。 蒲骚,郧国地名,在今湖北省应城县西北三十五里。 绞,国名,在今湖北省郧阳地区郧县西北。……州,国名,即今湖北省监利县东之州陵城,蓼,音了,国名,亦作「廖」,古为飂国,详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稍西八十里。
《杨注》:郊郢,当即今湖北省钟祥县郢州故城。今钟祥市有郊郢路

夏五月初七,郑庄公卒。七月下葬,诸侯五月而葬,郑庄公三月即葬。

出处

《春秋》: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秋七月,葬郑庄公。
《杨注》:隐元年《传》谓诸侯五月而葬,此则三月即葬。诸侯三月而葬者甚多。

当初,祭地封人仲足受到郑庄公的宠信,庄公任命他做卿。祭仲为庄公娶了邓曼,生了昭公。所以祭仲立他为国君。宋国的雍氏把女儿嫁给郑庄公,名叫雍姞,生了厉公。雍氏为人所尊重,受到宋庄公的宠爱。

所以这年九月,宋国诱骗祭仲而把他抓起来,说:“不立突为国君,就处死你。”雍氏还抓了厉公索取财货。祭仲和宋国人结盟,让厉公归国而立他为国君。

九月十三日,郑昭公逃亡到卫国。二十五日,郑厉公立为国君。

出处

《春秋》:九月,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
《杨注》:祭仲即祭足,亦称祭仲足,盖祭是氏,仲是行第,足是名。杜《注》以为仲是名,足是字,误。古人称谓不以名冠字上。若名、字连言,先字后名。
《左传》: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 秋九月丁亥,昭公奔卫。己亥,厉公立。
《杨注》:祭,郑地,当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北。隐元年说在中牟县

鲁国大夫柔会见宋公、陈侯、蔡叔,并在折这个地方盟会。

出处

《春秋》: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
《杨注》:柔,鲁大夫。此内卿会盟诸侯之始。蔡叔,杜《注》以为蔡大夫,名叔。张应昌《春秋属辞辨例编》云:「桓十一年蔡叔,桓十七年蔡季,叔、季,弟之称也,蔡叔、许叔、蔡季、纪季是也。」则蔡叔是蔡桓侯母弟。前人多主是说。 折,不知今何地。

鲁桓公在夫钟会见宋庄公。

出处

《春秋》:公会宋公于夫钟。
《杨注》:夫音扶。「锺」,《公羊传》作「童」,童、锺两字可通假。据沈钦韩《左传地名补注》,今山东省汶上县治东北有夫锺里,当即古夫锺地。据文十一年《传》,夫钟为郕邑。

十二月,鲁桓公、宋庄公再次会面,地点在在鲁国的阚邑今山东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

出处

《春秋》:冬十月有二月,公会宋公于阚。
《杨注》:阚音瞰,鲁地。据江永《考实》,汶上县西有阚亭,在今南旺湖中。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