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前703年桓十七年

杨注

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壬寅冬至,仍建丑。

周桓王十七年

鲁桓公九年

曹桓公五十四年

楚武王三十八年

春天,祭公护送纪国的新王后季姜到达京师洛邑。

出处

《春秋》: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左传》: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

巴子派遣韩服向楚国报告,请求和邓国结好。楚武王派遣道朔带领巴国的使者到邓国聘问。邓国南部边境的鄾地人攻击他们,并掠夺财礼,杀死了道朔和巴国的使者。楚武王派遣薳章责备邓国,邓国人拒不接受。

夏季,楚国派遣斗廉率领楚军和巴军包围鄾地。邓国的养甥、聃甥率领邓军救援鄾地。邓军三次向巴军发起冲锋,不能得胜。斗廉率军在巴军之中列为横阵,当与邓军交战时,假装败逃。邓军追逐楚军,巴军就处于他们背后。楚、巴两军夹攻邓军,邓军大败。鄾地人黄昏后就溃散了。

出处

《左传》:巴子使韩服告于楚,请与邓为好。楚子使道朔将巴客以聘于邓。邓南鄙郁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楚子使薳章让于邓,邓人弗受。
夏,楚使斗廉帅师及巴师围郁。邓养甥、聃甥帅师郁救。三逐巴师,不克。斗廉衡陈其师于巴师之中,以战,而北。邓人逐之,背巴师而夹攻之。邓师大败,郁人宵溃。


《杨注》:巴,国名,据昭十三年《传》「楚共王与巴姬埋璧」之文,则姬姓。旧说四川省重庆市有江州故城,即古巴国。然以《传》文考之,巴必与邓相近。庄十八年《传》又云「巴人叛楚,而伐那处」,文十六年《传》又云「秦人、巴人从楚师,遂灭庸」,是巴国当在楚之西北。春秋之世,巴国可能在今湖北省襄樊市附近,迁入夔门,则战国时事。说参童书业《古巴国考》、顾颉刚《史林杂识牧誓八国》。
《杨注》:鄾音忧,顾栋高《大事表》以为国名。据《方舆纪要》,鄾城在今湖北省襄阳旧城东北十二里。哀十八年《传》「巴人伐楚围鄾」之鄾,即此鄾,其时邓早为楚所灭,故鄾亦入于楚。
《杨注》:邓人不知楚之诈,以为楚真败而追之,巴师乃在其后。楚师回军攻其前,巴师前进攻其后。《路史国名纪戊注》引《竹书纪年》云:「桓王十七年,楚及巴伐邓。」载年与《传》合。

秋季,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共同出兵讨伐曲沃。

出处

《左传》: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
《杨注》:芮已见桓三年、四年《传》。梁,国名。僖十七年《传》云:「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嬴孕,过期。」则梁为嬴姓。今陝西省韩城县南二十二里有少梁城,当即古梁国。僖十九年,即秦穆公十九年,秦灭之。《秦本纪》谓穆公二十年灭梁、芮。雷学淇《竹书义证》调停其说,谓「亡在十九年冬,而取在二十年」,亦苦于用心矣。文十年地入于晋。《传》世器有梁伯戈、梁其钟、梁其鼎、梁邑币等。 荀,姬姓国,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二十五里有临汾故城,即古荀国。《汉书地理志注》引《汲郡古文》云:「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 贾,姬姓国,《元和姓纂》三十五马韵谓周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于此。当在今山西省襄汾县东。顾栋高《大事表》本《通志》,以今陝西省蒲城县西南之贾城当之,恐不确。贾亦为晋所灭,赐狐射姑为邑。

曹桓公年岁已高,又有疾病,因此派遣太子射姑朝见鲁桓公。鲁国用本国上卿之礼接待他,这是合于礼的。

设享礼献酒奏乐的时候,曹太子闻音叹气。鲁桓公的弟弟公子尾说:「曹太子恐怕有什么忧心事吧,这可不是叹气的地方。」公子尾,字施父,后代以施为氏。

出处

《春秋》: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左传》:冬,曹大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享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施父曰:「曹大子其有忧乎?非叹所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