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前694年庄三年

杨注

冬至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庚寅,今年仍建丑。

周庄王三年

鲁桓公十八年

齐襄公四年

晋侯缗十一年

曲沃武公二十二年

卫惠公六年/卫君黔牟二年

蔡哀侯献舞元年

郑厉公七年/郑君子亹元年

曹庄公八年

陈庄公六年

杞靖公十年

宋庄公十六年

秦武公四年

楚武王四十七年

许穆公四年

正月,桓公在泺地与齐侯会面。桓公准备由夫人姜氏陪同一起到齐国参加盟会,申繻劝阻说:「女人有夫家,男人有妻室,不可以互相轻慢,这就叫有礼。违反这一点必然坏事。」

桓公不听,携夫人文姜到了齐国泺地,和齐襄公会面。齐襄公与文姜早有暧昧,此次见面文姜更是公然留宿在齐襄公宫中。桓公责怪文姜,文姜把这件事告诉了齐襄公。

出处

《春秋》: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
《杨注》:泺音洛,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北之洛口。
《春秋》: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
《杨注》:管子大匡篇述此事云:「遂以文姜会齐侯于泺。」则泺之会,文姜亦同行,唯未参与会礼。公羊公字下无「与」字,唐石经、穀梁亦无「与」字。段玉裁谓左氏经之「与」字疑俗人增之,春秋书「及」、书「暨」,未有书「与」者。
《左传》: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
《杨注》:繻音须,又音儒。申繻,鲁大夫。管子大匡篇作“申俞”。俞、繻古音同在侯部。列女传孽嬖传仍作“申繻”。
《左传》: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

四月初十日,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宴后齐襄公派公子彭生帮助桓公登车,桓公死在车中。五月初一,桓公身亡的消息由齐国的使者传达给鲁国朝堂。

鲁国大夫们说:「我们国君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苟安,来到贵国重修旧好,礼仪完成后却没有回国。我国不知道该归罪于谁,在诸侯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请求用彭生来清除这种影响。」

于是齐襄公处死了公子彭生。

十二月二十七日,鲁国安葬了鲁桓公。诸侯五月而葬,鲁国因为桓公身死于异国,九月才下葬。

出处

《春秋》: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 丁酉,公之丧至自齐。
《春秋》:秋七月,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杨注》:九月乃葬,杜注以为缓。阮芝生杜注拾遗则谓「桓公见戕邻国,往返逾时,嗣子幼弱,国家多故,安得复拘此例五月而葬?盖有不得已者」。
《左传》: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左传》: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齐人杀彭生。

秋季,齐襄公率领军队驻扎在首止。郑君子亹前去会见,并安排高渠弥作为首席随员、祭仲也一起随行,然而祭仲事先预料到情况,假称有病而没有去。

七月初三,齐襄公杀死了子亹,并把高渠弥五马分尸。有人说:「祭仲由于有先见之明,所以才免祸。」

祭仲说:「是这样的。」并到陈国迎接郑庄公的儿子公子仪并立他为国君。

出处

《左传》:秋,齐侯师于首止;子亹会之,高渠弥相。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祭仲逆郑子于陈而立之。是行也,祭仲知之,故称疾不往。人曰:「祭仲以知免。」仲曰:「信也。」
《杨注》:首止,卫地,近于郑。当在今河南省睢县东南。

周公黑肩打算杀死周天子而立王子克。辛伯报告庄王,并帮助庄王杀了周公黑肩。王子克逃亡到燕国。当初,王子克受到桓王的宠信,桓王把他嘱托给周公。辛伯曾劝谏周公说:「妾媵并同于王后,庶子相等于嫡子,权臣和卿士互争权力,大城和国都一样,这都是祸乱的根本。」周公不听,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出处

《左传》:周公欲弑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与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奔燕。 初,子仪有宠于桓王,桓王属诸周公。辛伯谏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周公弗从,故及。
《杨注》:王子克,庄王弟子仪。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