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前680年鲁庄十四年

杨注

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癸卯冬至,此年建丑,有闰月。

周釐王二年

齐桓公六年

蔡哀侯十五年

郑厉公二十一年/郑君子仪十四年

曹庄公二十二年

陈宣公十三年

宋桓公二年

春天,因宋国背弃北杏之盟,齐国联合陈、曹伐宋。同时,齐桓公请求周天子派军队一同伐宋。

夏天,单伯奉命与诸侯联军会和。

最终诸侯联军与宋国订立盟约而退兵。

出处

《春秋》: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夏,单伯会伐宋。
《左传》: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夏,单伯会之,取成于宋而还。

郑厉公自公元前697年秋占据栎邑,一直伺机反攻,这年,郑厉公带兵突袭新政,到达大陵,俘获了傅瑕。傅瑕说:「如果放了我,我可以使君王回国再登君位。」郑厉公和他盟誓,便把他释放了。

六月二十日,傅瑕杀死郑子子仪和他的两个儿子,接纳厉公回国。

出处

《左传》: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我,吾请纳君。」与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而纳厉公。
《杨注》:大陵当在自密县至新郑(郑国都城)之间。旧以今临颍县东北三十五里之巨陵亭当之,非道路所经,恐不确。

郑厉公回国,就杀死了傅瑕。并派人对原繁说:「傅瑕对国君有二心,周朝定有惩处这类奸臣的刑罚,现在傅瑕已经得到惩处了。帮助我回国而没有二心的人,我都答应给他上大夫的职位,我愿意跟伯父一起商量。而且我离开国家在外,伯父没有告诉我国内的情况。回国以后,又并不亲附我,我对此感到遗憾。」

原繁回答说:「先君桓公命令我的先人管理宗庙列祖列宗的主位,国家有君主而自己的心却在国外,还有比这更大的二心吗?如果主持国家,国内的百姓,又谁不是他的臣下呢?臣下不应该有二心,这是上天的规定。子仪居于君位,十四年了,现在策划召请君王回国的,难道不是二心吗?庄公的儿子还有八个人,如果都用官爵做贿赂以劝说别人三心二意而又可能成功,君王又怎么办?下臣知道君王的意思了。」

原繁说完,就自缢死了。

左传

厉公入,遂杀傅瑕。使谓原繁曰:「傅瑕贰,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吾愿与伯父图之。且寡人出,伯父无里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对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贰如之?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臣无二心,天之制也。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二乎。庄公之子犹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君其若之何?臣闻命矣。」乃缢而死。

之后,郑厉公又追究参与雍纠之乱的人,在九月杀了公子阏,对强鉏实施刖刑,共叔段之孙、公孙滑之子公父定叔出奔卫国。

出处

《左传·庄公十六年》:郑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子阏,刖强鉏。公父定叔出奔卫。三年而复之,曰……

当初,在郑国国都的南门下面,一条在门里的蛇和一条在门外的蛇相斗,门里的蛇被咬死。过了六年而郑厉公回国。鲁庄公听说这件事,向申繻询问说:「郑公子突的回国难道与妖蛇有关系吗?」

申繻回答说:「一个人是否会遇到他所顾忌的事,是由于他自己的气焰所招致的。妖孽是由于人才起来的。、人没有毛病,妖孽自己不能起来。人丢弃正道,妖孽就自己来了,所以才有妖孽。」

出处

《左传》: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于申繻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杨注》:据水经注,郑南门名时门。

蔡哀侯由于莘地战役被俘,在楚文王面前赞美息妫。楚文王到息国,设宴招待息侯而加以袭杀,就灭亡了息国。他把息妫带回楚国,生了堵敖和成王。息妫没有主动说过话,楚文王问她,她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说什么?」楚文王由于蔡侯的缘故才灭亡了息国,于是再进攻蔡国。秋季,七月,楚军进入蔡国。

君子说:「《商书》所说的『恶的蔓延,如同大火在草原上燃烧,不可以接近,难道还可以扑灭?』恐怕就像蔡哀侯吧!」

出处

《春秋》:秋七月,荆入蔡。
《左传》: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冬季,单伯和齐桓公、宋桓公、卫惠公、郑厉公在鄄地会见,这是由于宋国顺服的缘故。

出处

《春秋》: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
《左传》:冬,会于鄄,宋服故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