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注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戊戌冬至,此年建丑。
春天,齐桓公以安定宋国的名义首次召集诸侯在齐国的北杏会盟,宋、陈、蔡、邾赴会。然而最终宋国却背弃了北杏会盟的盟约。
《春秋》:十有三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
《左传》: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宋人背北杏之会。
《今本竹书纪年》:元年庚子春,齐桓公会诸侯于北杏,以平宋乱。
《杨注》:北杏,齐地,当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境。
遂国虽被齐国邀请,却没有赴会,六月,齐桓公挥师灭遂。
《春秋》:夏六月,齐人灭遂。
《左传》:夏,齐人灭遂而戍之。
《齐世家》: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
《杨注》:据昭三年及八年传,遂为虞舜之后,世本亦云「遂,妫姓」。其地当在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与肥城县接界。传世器有遂□諆鼎。
冬天,齐鲁在柯地会盟,鲁将曹沫劫持齐桓公,要求返还被侵占的土地,齐桓公同意曹沫劫桓公事历来有争议
,两国终于恢复盟好。
《春秋》:冬,公会齐侯盟于柯。
《杨注》:柯,齐邑。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五十里有阿城镇,当是故城所在。
《左传》:冬,盟于柯,始及齐平也。
《杨注》:庄十年败齐师于长勺;齐、宋联军,又败宋师于乘丘,此时方与齐言和。柯之盟及曹刿事,公羊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与齐世家所述,与左传不同。
《齐世家》: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于是遂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
《杨注》:左传此年既无齐伐鲁之事,且长勺之役,鲁胜齐败,更无曹刿之三败。然史记所述,颇流行于战国。战国策屡言曹沫劫桓公,齐策六载鲁仲连遗燕将书且举此事以劝燕将;荀子王制篇又云「桓公劫于鲁庄」,复与管子大匡篇及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述相合。然而诸书所言,无不有破绽可寻。遂为齐所灭,则史记所言「献遂邑以平」者误也。春秋无关内侯之称,则管子及吕氏春秋所言「鲁请比关内侯」者误也。汶阳之田至成十年鞌之战齐始归鲁,不但载之春秋经与左传,史记亦载之于年表与世家,则公羊传诸书所言「请汶阳之田」者误也。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十曰:「是时东迁未百年,人材虽陋,未至便为刺客。」卢文弨钟山札记谓曹沫劫桓公事出于战国之人所撰造,但以耳目所见,施之上世,而不知其有不合,诚哉是言也。司马迁不取左传曹刿论战,而取其劫齐桓,已载之年表与齐世家、鲁世家,复为之作刺客列传,盖亦好奇之过。汉武梁祠画像因有曹沫劫桓公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