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注
冬至在去年闰十二月十二日壬午,此年又建丑。
齐国正月初一朝见的时候,乡长们汇报工作。
桓公亲自询问他们,说:「在你的乡里,发现平日好学、孝敬父母、聪明仁惠、名闻乡里的人,就应该报告,否则叫埋没贤明,要判五刑之罪。」主管这方面事务的官员报告后退下。
桓公又对乡长们说:「在你的乡里,发现勇敢强健、力气出众的人,就应向上级报告,否则叫埋没贤能,要判五刑之罪。」主管这方面事务的官员报告后退下。
桓公继续对乡长们说:「在你的乡里,发现不孝敬父母、不友爱兄弟、骄横暴戾、不服从君长命令的人,就应向上级报告。否则叫包庇坏人,要判五刑之罪。”主管这方面事务的官员报告后退下。
所以,乡长们回去以后,都修养品德,推荐贤才,桓公亲自接见被推荐的人,授他们以官职。
桓公命令官长每年纪录有功之臣,上报备案,从中遴选出贤能的官员提拔任用。推荐时说:「我这里有这样的官员,他功劳卓著,品德高尚,谨慎正派,处事不失时机,劝勉百姓,制止流言,足以替换不称职的官员。」之后桓公就召见被推荐的人,考量他的素质,确实可提拔的就委以重任。桓公还以国家可能遇到的困难诘问他,再问乡里的问题,以观察他的能力,如没有大毛病,就晋升他做上卿的助手。
这种乡长推荐,官长选拔,国君面试的过程,叫做三选。 国子、高子回去后整治乡政, 乡长回去后整治连政, 连长回去后整治里政, 里有司回去后整治轨, 轨长回去后整治伍政, 伍政回去后整治家政。所以百姓中凡有好的,可得到推举,百姓中凡有坏的,要受到诛罚。
政令定下以后,乡里不逾越长幼的次序,朝中不逾越爵位的等级,没有德行的男人不能入伍,没有德行的女人不能外嫁。这样,百姓因此都努力向善。与其在乡里做好事,不如回到里中做好事;与其在里中做好事,不如回到家中做好事。所以大家都不敢只图一时的便宜,都有一年的计划;都不敢满足于一年的计划,都有终身立功的打算。
桓公问管仲:「伍鄙怎样治理?」
管仲回答说:「按照土地的肥瘠逐级降低赋税的标准,那么百姓就不会迁徙;为政不抛弃先君故旧,百姓就不会苟且从事;山林河泽依照时令开放或封禁,百姓就不会随意出入砍柴捕猎;陆地、土山、井田等分配均平,百姓就不会怨恨;不侵夺农时贻误农事,百姓就能富足;祭祀用的牲畜不过度屠杀,牛羊就能繁殖增加。」
桓公问:「怎样划定百姓的居处?」
管仲回答说:「建立郊野之政。规定郊野三十家为一邑,邑有主管的人;十邑为一卒,由卒帅领导;十卒为一乡,由乡帅领导;三乡为一县,由县帅领导;十县为一属,由大夫领导。全国共分五属,所以共设五位大夫,让他们各自治理一属的政事;另外再设五位政长,让他们各自监察一属的政事。所以五位政长的职责就是监察五位大夫的治理情况,五位大夫的职责就是监察县帅的治理情况,县帅的职责就是监察乡帅的治理情况。」
桓公说:「各自治理好所管辖的地方,不要有人放荡怠慢而不服从治理!」
《国语·齐语·管仲佐桓公为政》全文。
当月,齐国挥师伐鲁,鲁庄公被迫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获得大胜。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春秋》: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国语·鲁语上·曹刿问战》全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月,鲁庄公率军侵入宋国,三月,宋人迁走了宿地的百姓。
《春秋》:二月,公侵宋。 三月,宋人迁宿。
六月,齐国和宋国的军队驻扎在郎地。
鲁庄公率军抵御,公子偃说:「宋军的军容不整齐,可以打败他。宋军败了,齐军必然回国。请您攻击宋军。」
鲁庄公不同意,但公子偃从雩门私自出击,把马蒙上老虎皮先攻宋军,庄公领兵跟着进击,以遄孙为车右,在乘丘把宋军打得大败。鲁庄公以金仆姑箭射南宫长万,遄孙生擒了南宫长万。
齐军也就回国了。
《春秋》: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
《左传》: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请击之。」公弗许。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公从之。大败宋师于乘丘。齐师乃还。
《左传·庄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之金仆姑射南宫长万,公右遄孙生搏之。
九月,楚国在莘地击败蔡军,俘虏了蔡侯献舞回国。
蔡哀侯在陈国娶妻,息侯也在陈国娶妻。息妫出嫁时路过蔡国。蔡侯说:「她是我妻子的姊妹。」留下来见面,但不很礼貌。
息侯听到这件事大怒,派人对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您就可以攻打它。」楚文王同意。
九月,楚国在莘地击败蔡军,俘虏了蔡侯献舞回国。
《春秋》: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左传》: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齐侯逃亡在外的时候,经过谭国,谭国人对他很不礼貌。等到他回国,诸侯都去祝贺,谭国又没有人去。十月,齐国灭掉谭国。谭子逃到了莒国。
《春秋》: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
《左传》: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谭子奔莒,同盟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