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前702年桓十八年

杨注

冬至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戊申,此年仍建丑,且有闰月。

周桓王十八年

鲁桓公十年

齐僖公二十九年

卫宣公十七年

曹桓公五十五年

秦出子二年

楚武王三十九年

春季周历正月初六,曹桓公终生逝世。五月完成下葬。

出处

《春秋》: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夏五月,葬曹桓公。

王卿士虢仲在天子面前陷害他的属大夫詹父,詹父占理,凭借王师讨伐虢国,夏天,虢公出奔虞。

出处

《左传》: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詹父有辞,以王师伐虢。夏,虢公出奔虞。
《杨注》:虞,姬姓国,僖公五年为晋所灭。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鲁桓公与卫宣公相约在桃丘会面,秋天,鲁隐公如约到达桃丘。

然而卫国却爽约没有赴会。

原来近些年,北戎多次骚扰齐国,四年前,诸侯救援齐国。齐国人给诸侯的军队馈送食物,让鲁国确定馈送的次序。鲁国按周室封爵的次序把郑国排在后面。郑公子忽非常不满,于是密谋与齐国伐鲁。卫国接受了齐国的邀请,加入了齐、郑联军。

出处

《春秋》: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
《杨注》:桃丘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安平镇东八十里。鲁公本与卫侯相约于桃丘会晤,然卫既接受齐国之请,以军队助齐、郑伐鲁,卫侯乃背约而不来,因而不遇。不遇而《经》言「公会卫侯」者,公本以会礼往也。成公十六年,鲁公往参加沙随之会,晋侯不见鲁公,《经》亦书云「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不见公」,与此同一例,但此用「弗」字。《春秋经》文只此一处用「弗」字。

秋天,秦把芮伯万送回芮国。六年前,秦围魏,俘虏了芮伯万。

出处

《左传》:秋,秦人纳芮伯万于芮。

当初,虞公的兄弟虞叔藏有宝玉,虞公向他索求玉。虞叔没有进献,不久又后悔这件事,说:「周朝的谚语说:『百姓没有罪,怀藏玉璧就有了罪。』我哪用得着美玉,难道要用它买来祸害?」于是就把玉璧献给了虞公。

虞公又向虞叔索求宝剑。虞叔说:「这是没有满足了。满足不了,祸害会连累到我身上。」于是就攻打虞公,所以虞公逃亡到共池虞国地名,今山西平陆县内某处

出处

《左传》: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十二月二十七,齐僖公、卫宣公、郑庄公率领三国联军入侵鲁国,双方战于郎邑。

出处

《春秋》: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
《左传》:冬,齐、卫、郑来战于郎,我有辞也。 初,北戎病齐,诸侯救之。郑公子忽有功焉。齐人饩诸侯,使鲁次之。鲁以周班后郑。郑人怒,请师于齐。齐人以卫师助之。故不称侵伐。先书齐、卫,王爵也。
《杨注》:鲁有两郎,一爲隐元年「费伯帅师城郎」之郎,离曲阜约二百里。一为鲁近郊之郎,隐九年「夏城郎」,即此郎。《公羊传》云:「郎者何?吾近邑也。」则三国之师已至曲阜近郊。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