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注
此年仍建丑,冬至在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庚子。
齐僖公想要调和宋、卫的关系,约定四月会盟。宋殇公想先和卫侯碰面,于是献上布帛礼物,卫宣公答应了,春天,两人在犬丘会面。
《春秋》: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
《左传》:八年春,齐侯将平宋、卫,有会期。宋公以币请于卫,请先相见,卫侯许之,故遇于犬丘。
《杨注》:垂,卫地,即今山东省曹县北之句阳店。或以为在今鄄城县东南十五里。
《杨注》:犬丘即垂,一地两名。
郑国开国之君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同母弟弟,被赐予祊音崩
田,当天子到泰山祭祀的时候,为天子提供汤沐之邑。周成王营建成周时,把许田赐给周公,作为鲁国朝觐周天子时的留宿之所。
如今天子权势衰落,祊田作为汤沐邑久已废弃,而祊田距离郑国远,许田距离郑国近,于是郑庄公想用祊田交换许田。
三月,郑庄公派遣大夫宛到鲁国归还祊田。三月二十一,鲁国官员进入祊田。但并没有完全交接,直到鲁桓公元年,才最终完成。
《春秋》: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
《左传》: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
《杨注》:祊,郑祀泰山之邑,当今山东省费县东约三十七里处。
《杨注》:许田据太平寰宇记,今河南省许昌市南有鲁城,即此许田。
夏天,虢公忌父正式被任命为周王右卿士,郑庄公为左卿士,虢公忌父的地位一下跃居郑庄公之上。
《左传》: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四月初六,郑国公子忽从周王城回郑后到陈国迎娶夫人。四月十三,就启程返回,十六日,队伍回到新郑。陈国大夫陈鍼子送亲。
公子忽与夫人先同房,之后才回国告祭祖庙。陈鍼子认为:「名义上还不是夫妇。如果承认就是欺瞒祖先,这不合礼仪,子孙又怎么能在郑国得以安宁呢?」
《左传》: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甲寅,入于郑。陈鍼子送女。先配而后祖。鍼子曰:「是不为夫妇。诬其祖矣,非礼也,何以能育?」
六月初二,蔡宣公考父史记作措父
卒。八月就举办了葬礼。
《春秋》: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八月,葬蔡宣公。
六月十四,宿国国君去世。
《春秋》:辛亥,宿男卒。
七月初三,宋殇公、齐僖公、卫宣公在瓦屋会盟。齐僖公与郑庄公亲近,可代表郑庄公与宋、卫会盟,让宋、卫不必再以东门之役为念,郑国不会再追究。
《春秋》: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左传》:齐人卒平宋、卫于郑。秋,会于温,盟于瓦屋,以释东门之役,礼也。
《杨注》:瓦屋,杜注云「周地」,依传文,可知在今温县西北。或以今河南省洧音韦
川废治南瓦屋里当之,则是郑地,误。又或以今清丰县东三十五里之瓦屋头集当之,尤非。
八月,郑庄公为主,与齐僖公一起朝见了周王。
《左传》:八月丙戌,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
九月二十五,鲁隐公与莒国大夫在浮来或作包来
会盟。表现了对纪国的友好。
《春秋》:九月辛卯,公及莒入盟于浮来。
《左传》: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
《杨注》:浮来,今山东省莒县西有浮来山,山半有莒子陵,则浮来为莒邑。杜预注则云纪邑。
秋,鲁国发生螟灾。
《春秋》:螟。
冬天,齐僖公派遣使者到鲁国,通知宋、卫、郑三国已经和好。鲁隐公让众仲接待,对使者说:「君侯使三国舍弃仇怨,安定他们的百姓,这都是君王的恩惠。寡君听到了,岂敢不承受君侯的高尚德行。」
《左传》:冬,齐侯使来告成三国。公使众仲对曰:「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寡君闻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
十二月,鲁国司空无骇去世。公子翚为他请求谥号和族氏。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族氏的事。众仲回答说:「天子建立有德之人以做诸侯,根据他的生地而赐姓,分封土地而又赐给他族氏。诸侯以字作为谥号,他的后人又以这作为族氏。先代做官而世代有功绩,就可以用官名作为族氏。也有以封邑为族氏的。」
于是隐公命令以无骇祖父的字作为族氏,就是展氏。
《春秋》: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左传》: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