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洛竭,岐山崩。伯阳父说:「周将亡矣!」 泾水、渭水、洛水流域都发生了地震。
伯阳父说:「周朝要灭亡了。天地之气,不能错失自己的次序,如果错乱,民众就会大乱。阳气滞留在内不能出来,阴气受到压制不能散发,于是便会发生地震。现在三条河流都发生了地震,就是阳气不在自己的位置而压制了阴气。阳气失位而处于阴气的位置,河流的源头一定会阻塞,水源被堵塞,国家必定灭亡。水流畅通、土地湿润才能生长万物为民取用。水流不畅、土地干枯,百姓就缺乏财用,国家怎能不灭亡?过去伊水、洛水枯竭而夏朝灭亡,黄河枯竭而商朝灭亡。现在周的国运如同夏、商二代的末世,河川源头有堵塞,水流一定会枯竭。立国一定要依靠山川,山崩水竭,是败亡的征兆。河流枯竭,山岭一定会崩塌。这样的国家不超过十年便会灭亡,这是数的极限。凡是被上天厌弃的,是不会超过这个极限的。」
这一年,泾水、洛水、渭水枯竭,岐山发生地震而崩塌。九年后西周灭亡。
《今本》:泾、渭、洛竭,岐山崩。
《国语·周语·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全文。《史记·周本纪》亦引用
初增赋。
《今本》:初增赋。
晋文侯同王子友联合伐郐,克之。王子友居郑父之丘,是为郑桓公。或在前779/770年
《今本》:晋文侯同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是为郑桓公。
《古本》:晋文侯二年,周宣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曰桓公。
<!– 《疏证》:《水经·洧水注》引《纪年》:「晋文侯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为桓公」说见《古本纪年辑校》。 沓注:这一段历史有两个争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