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类说卷五十九 宋 曾慥 编文房四谱
良田锄耒
蔡洪赴洛中,人问:「吴中籍姓何为?」答曰:「吴中诸君」以纸为良田。以笔为锄耒墨,为稼穑义理为丰年右军笔。
宣州诸葛氏能作笔柳公权,求之,先与二管语,其子曰:「柳学士如能书,当留此笔,不尔退还」。即以常笔与之,未几,柳以不入,用退还别求,遂以常笔与之,先与者二笔,非右军不能用也。
半面笑半面啼。
贾弼梦易其头,明日,人见,皆惊,遂能半面笑半面,啼笔仙。
石晋末,汝州高士每夜作笔十管,至晓卖之,后徙居不知所诣,数十年,人复见颜色如故,谓之「笔仙四时令。
崔寔《四时令》正月,砚冻开,命童㓜入小学。十一月,砚水冰,命读《论语》。
写华严经
永徽中,定州僧欲写《华严经》,先以沉香、水种、楮树取以造纸。
绛罗笺。
张仲舒在广久,雨造绛罗笺甚多,鹊坠方寸纸。
大中中,孔温裕贬雷州司马,有鹊坠下方寸纸二,有「补阙」字,未几果拜。
悲古,藤文。
舒元舆作《悲剡溪古藤文,其略云:「剡溪多古藤树,方春且死。溪上人有言:溪中多纸工,斩伐无时。今士人自言能文者,其数与木竹相多,孰非书剡藤者耶?虽举天下为溪犹不给,况一溪耶?予谓今昔为文者,皆夭乎剡藤者也。
砚谱
李后主
李后主留意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圭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之冠。
右军风字砚。
会稽有老叟云:「右军之后,持一风字砚大尺,馀色正赤,用之不减。端石云:「右军所用者石汤,休以钱二万得之」。
红丝石。
青州红丝石外有皮表,磨砻即其理,红黄相参理,黄者,其丝红理红者,其丝黄须饮以水使足乃可用。不然,渇燥唐彦猷甚竒此砚,以为发墨,不减端石。蔡君谟又言端石莹润,惟有铓者尤发墨歙石多铓惟腻,理者佳盖,物之竒者必异其类也。
鳯,咮石。
蘓子瞻云:「仆好鳯咮石少得真者」。唐彦猷以青州红丝石为甲,或惟「堪」作骰盆」。
端砚
蘓公易简云:柳公权,论青石为第一,绛州者次之,殊不言端石。世传:端溪中有草蒙茸可爱,匠琢石成砚,用草囊之故,自岭表迄中夏而无损。或云:水中石,其色青,山半石,其色紫山,絶顶者尤润,如猪,肝色者佳。其贮水处,有白色黄赤㸃者,谓之鸲鹆,眼脉理黄者谓之金线纹,其山号斧柯。昔人采石为砚,必羊牢祭之,不尔,雷电失石所在。
鸲鹆眼。
端石有眼者最贵,谓之鸲鹆石。文精美,如木有节,今不知者,乃以为石病,吁可痛哉!石有上下岩,西坑后悉其下也。惟上岩有眼之美者,青绿黄三色相重,多者自外至心凡九重,其大者尤为希有。或布列砚中,如北斗、心房之形。土人以眼多少为价重轻,其生于墨池之外者,谓之高眼。生于内者,底眼高眼尤可,尚以不为墨渍,常可睹也。或云取石,祭以中牢,故老云无之。有云石有金,线为美,正偏病也。
子石。
端石以子石为上,在大石中生,盖精石也。流俗讹为紫石,又以贮水不耗为佳。有贵眼石,病也。官司岁以为贡,在他砚上,然十无一二。发墨者,但充玩好而已。端溪。
端溪有斧柯茶园将军地,同是端溪,惟斧柯出者,大不过三四指,一两呵津,污滴沥真难得之物,茶园次之,将军又次。
活眼,死眼。
蘓易简作《文房四谱谱》,言四寳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与终身俱者,惟砚而已。谱中载四十馀品,以青州红丝石第一斧柯山第二,龙尾石第三,馀皆在中下,虽铜雀台石瓦砚列于下品,特存古物耳。端所产有四岩石为甲,石屋次之,西坑又次之。后歴为劣岩,与西坑相去二十里,去后歴七里,而所产迥然不同,犹为安产茶北苑壑,源去沙溪十数里,而优劣差殊,岩石又分上下,又有活眼、死眼之别,圆晕相重,黄黒相间,黧精在内,晶莹可爱,谓之「活眼」。四旁浸渍不甚鲜明,谓之「泪眼」。形体略具,内外皆同,殊无光彩,谓之「死眼活眼胜,泪眼泪眼胜死眼死,眼胜无眼龙尾溪」。
歙石出于龙尾溪,以金星为贵予,少时得金坑矿石,坚而发,墨端溪以北岩为上龙尾,以深为上,龙尾逺于端溪,上于端石以后出见贵尔。
李贺诗
永叔以端溪后出,不然,李贺有端溪青花石砚云:「暗洒苌𢎞飡血痕,则谓鸲鹆眼,知端石为砚久矣诸州砚。
淄州金雀石色绀青,声如金玉,又有青金石,叩之无声。发墨。青州紫金石,状类端州西坑石发墨过之。吉州永福县紫石亦类西坑。登州驰墓岛,石上有罗纹金星,绛州角石色如白牛角。归州大沱石,江中水石也。上用于川峡入宿州,出乐石,润腻发墨,但无石脉。万州有悬金崖石,又有磁洞石。洮河出绿石,性㬉起墨,不耐久磨。牢山丹石滑泽坚腻,古瓦砚,出相州。魏铜雀台里人因掘土往往得之。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今人罕用。泽州道人吕翁作澄泥砚,坚重如石,手触辄生晕,上着吕字青滩州石永砚」,皆砙砚也。柳公权以为第一,当是未见歙石以为上品耳。砚赋。
傅𤣥《砚赋》云:「木贵其能,软石美其润坚」。道友以浮查为砚,知古亦有水砚。
铜砚蜯砚。
刘聪谓晋怀帝曰:「顷赠朕柘木铜砚,袁彖赠庾翼蜯砚」。
水晶砚。
丁恕有水晶砚,大才四寸许,为风字,様用墨即不出光发,墨如歙石。
玉砚
镇潼留后李充伯得玉材,琢为圆砚发墨,可爱碧玉砚。
许汉阳笔,以白玉为管砚,乃碧玊,以玻璃为匣、铁砚。
青州以熟铁为砚,甚发墨,有柄可执。晋桑维翰铸生铁砚。
漆砚。
《晋仪注》:太子纳妃,有漆、砚、竹、砚。
《异物志》云:广南以竹为砚,涤砚。
凡砚须日一涤之,纵未能亦须日易其水,洗宜用小毡片,或纸若久用石色,为之渎污,即以麸炭磨洗复如新矣。苦寒不宜用佳砚,石理既冻墨,亦少光帝鸿氏之砚。
黄帝得玉甚细,治为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又太公金匮砚书》曰:「石墨相着,邪心谗言,无得汗白。是知砚,其来尚矣。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孔子砚。
伍纬之《从征记》云:鲁国孔子庙中石砚一枚,甚古朴,孔子平时物也,及颜路所请者,车亦存砚溪。
《永嘉郡记》云:砚溪一岭多石砚。《述异记》云:洞庭湖一坡有范蠡、石床、石砚。
一箧磨穴砚。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数年,自以艺成告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可附于某处,及山之下,絶无所付人」。封题亦甚,不」宻乃启之,皆磨穴者砚数十枚,方知师夙所用者,乃返山服,膺至皓首,方毕其艺,补百碎砚。
石晋时,闗右有李处士,能画驷狸,复能补端砚百碎者,赍归旬日即复旧,如新琢成,略无瑕颣,世莫得其法。
后主青石砚。
李后主得青石砚,墨池中有黄石如弹丸,水常满终日,用之不耗,每以自随,后归朝,陶谷见而异之,砚大不可持,乃取石弹丸去,后主拽其手,振臂就马,后主请以寳玩为谢,陶不许,后主曰:「惟此砚,能生水,他砚皆不可用」。陶试数十砚,皆不生,后主索之,良苦不能,奈曰:「要当碎之」。石破中有小鱼跳地上即死,自是砚无复泽润。
真材本性。
砚当用石,镜当用铜,此真材本性也,以瓦为砚,如以铁为镜耳」。
谢砚铜笔格启
庾肩吾《谢砚铜笔格启》云:「烟磨青石,已践孔氏之坛,管插铜龙,还咲王生之壁」。
《石砚赋》:
黎蓬《石砚赋》曰:「琢而磨之,其滑如砥,欲研精而染翰,在虚中而测水,水随晕而还周,墨浮光而黛起,明而未融,是以为用。入而不渝,故以为美。成器尚古,征阙里于素王。近法增今参会,稽之内史」。又云:「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又云:「对此大匠,厕诸洪笔。见珍于杀青之晨,为用于草𤣥之日」。
《砚诗》
僧贯《休砚诗》云:「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石虚中传」。
文嵩石虚中传》云:石虚中字居黙,器度方圆,中心坦然,若汪、汪万顷之量,封即墨侯,与宣城毛元锐、燕人易𤣥光、华阴楮知白,皆同出处。
香谱
龙脑香。
龙脑香出婆律国树,形似松枝作杉木,气干脂曰龙脑香,清脂曰婆律。膏子絶妙者为梅花。龙脑奉香草作婆律。
香,皮纸。
岭表栈香树,身似巨桑,叶似橘皮,堪作纸,名香,皮纸灰白色。
䧏真香
仙传曰:「䧏真香,烧之,引鹤来,龙鳞香」。
叶子香即栈香之薄者。又曰「龙鳞、香、燕尾、香」。
兰叶尖长有花,红白色,俗呼为燕尾香,煮水浴,疗风马蹄香。
马蹄香,杜衡也。叶似葵,形如马蹄。道家服,令人身香龙涎香。
龙涎香出文石国,国人候岛林上有异禽翔集下,有群鱼游泳,则有伏龙吐涎浮水上。舟人或探得之,则为巨富,其涎如胶。
异国香
辟寒香、辟邪香、金鳯香,皆异国所献神香。
汉武帝时,月支国贡神香,烧之宫中,病疫者皆瘥。长安百里内闻其香,积九月不歇。
九和香
三洞珠囊,曰「天人玉女、持罗天香,按玉炉烧九和之香。
如厕过香炉上。
襄阳刘季和性爱香,常如厕,辄过香炉上。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虚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三日香,为我如何?」坦曰:「丑妇效颦,见者必走,公欲我遁走耶?」
香篆。
近世作香篆,其文惟十二辰分百刻,凡然一书,夜已蕊香。
用𤣥参半斤银器,中煮干,再炒。令㣲烟出甘松四两,白檀二钱,生麝香、乳香各二钱,研入蜜炼丸如鸡头大。
入窨。
凡香须入窨,贵燥湿得宜也。合和讫,轧器收蜡纸,封埋屋地下半月馀。
熏衣香。
凡熏衣,以汤一、小桶放熏笼,上以衣覆之,令润则香入衣也。
香后谱》
《书》称「至治馨香,明德惟馨」,反是则曰「腥闻在上」,传以芝兰之室,鲍鱼之肆为善恶之辨。《离骚》「以兰蕙、杜衡为君子粪壤」,萧艾为小人君子,澡雪其躬,重之以道,义有无穷之闻。予之谱香,亦是意也。
被草负芨
宋景公烧异香于台上,有野人被草负芨,扣门而进,是为子韦世司天部。
柏香
汉武作柏梁台,以柏香闻,数十里,日磾自合香。
金日磾入侍,欲衣服香洁,变其旧俗,自合一香。武帝果恱之。
魏武禁熏香
魏武令云:「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熏香宗超香」。
宗超尝露坛行道奁中香尽自然满溢炉中,无火烟自出。
五方香床。
隋炀帝观文殿前两厢为堂各十二间,于十二间堂中,每间十二寳。厨前设五方香床,缀贴金玉珠翠。每驾至,则宫人擎香炉在辇前行。
沉香堂
杨素宅内造沉香堂失博山香炉。
会稽卢氏失博山香炉,吴泰筮之曰:「此物质,虽为金,其寳象山有树非林,有孔非泉,阖闾兴阙
见发青烟,此香炉也」。
香中忌麝。
香中尤忌麝。唐郑注赴河中,姬妾百馀骑,香气数里,逆于人鼻。是岁,自京兆至河中,所过𤓰尽,一蒂不获,屑沉泥壁。
唐宗楚客造新第,沉香红粉,以泥壁开门,则香气蓬勃。又唐敬宗时,波斯进沉香亭子材,拾遗李汉谏曰:「沉香为亭,何异瑶台琼室」。
香缨
香缨,以五彩为之。妇参舅姑,先持香缨咨之,赐龙脑。
元宗夜宴,以琉璃器、盛龙脑数斤赐群臣,冯谧曰:「请效陈平为宰」。自丞相以下皆跪授,尚馀其半,乃捧拜曰:「敕赐录事冯谧」。元宗笑许之。
三清台。
闽国王昶起三清台三层,以黄金铸像,日焚龙脑、重陆诸香数斤。
五色香囊。
蜀文澹,生五岁,谓母曰:「有五色香囊于杏林上,幸取得之,乃澹前生五岁失足落井,今再生也。地上邪气」。
地上魔邪之气,直上冲天四十里,人烧青木,重陆安息,胶于寝室,披浊臭之气,却邪秽之雾,故天人玉女太一帝皇随香气而来下。
三班吃香。
三班院所领使臣八千馀人,莅事于外,罢而在院者常数百人。每岁干元节醵钱饭,僧进香合以祝圣寿,谓之香钱。京师语云:「三班吃香」。
威香
威香,一名威𬎼,王者礼备则生于殿前。又曰:「王者爱人命则生」。
千步香
南海贡千步香佩之。闻千步,今海隅有千步草,是其种也。
水麝。
天寳中,虞人获水,麝脐香,皆水也,每取以针刺之,香气倍于肉麝。
文石。
卞山在湖州山下,有无价香,有老母拾得一文石,光彩可玩,偶坠火中,异香,闻于逺近,收而寳之,每投火中,异香如初。
蔷薇水:
周显德五年,昆明国献蔷薇水十五瓶,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衣敝而香不灭」。
《返魂香》。
西天主簿徐肇遇蘓氏子德歌者,自言善合返魂,香手持香炉,怀中取一贴,如白檀香末,撮于炉中,烟气袅袅直上,甚于龙脑德,歌㣲吟曰:「东海徐肇,欲见先灵,愿此香烟。用为引导,尽见其父母高曾德歌曰:「但使经八十年已上,则不可返矣」。
熏炉铭。
汉刘向《熏炉铭》云:蘓合氤氲非烟若,云时秾更薄乍聚。还分火㣲难尽风长易闻孰云道力慈,悲所熏麝疗蛇毒」。
《本草》云:「麝形似獐,尝食柏叶,又喜啖蛇,五月得香,往往有蛇皮骨故麝疗蛇毒。
沉笺香。
《谈苑》云:一树出香三等:曰沉、曰笺、曰黄熟倦游杂录云:沉香木,岭南濒海诸州尤多,大者合抱山,民或以为屋桷,梁为饭甑,有香者百无一二,盖木得水方结,多在折披枯干,中或为笺及为黄熟自枯死者,谓之水盘香」。高、廉等州产生结香,盖山,民见香木曲干斜枝,必以刀斫成坎,经年得雨水渍,遂结香,复锯取之,刮去白木,其香结为斑㸃,亦名鹧鸪。斑沉之良者在琼、崖等州,俗谓角沉乃生水中,取者宜用熏●,黄沉乃枯,木中得者宜用药黄蜡,沉光难得。按《南史云:置水中则沉,故名沉香。次浮者,笺香也。
乳香。
《笔谈》云:乳香本名董陆,以其滴下如乳头者谓之乳头香,熔榻在地者谓之「榻香」,次曰栋香,其下曰「饼香」,多夹杂成大块,如歴青之状。
鸡舌香。
《日华子》云鸡舌香,治口气。所以三省郎官含香奏事五香。
杂修养方云:「正月一日取五木煮汤浴,令人至老鬓髪黑。徐锴注云:道家以青木香为五香,亦名五木都梁香。
都梁香形如藿香,古诗云「博香炉中百和香,郁金蘓合及都梁」。
和香。
贾天锡作意和清丽,闲逺自然有富贵气,觉诸人家香殊寒气也。
意可香。
意可香,初名宜爱。或云:此江南宫中香有美人字曰宜甚爱。此香故名宜爱。山谷曰香殊不凡,而名乃有脂粉气,易名曰意可。
笑兰
吴僧罄宜作笑兰香,予曰:岂非韩魏公所谓浓梅山谷所谓藏春者耶?其法以沉为君,鸡舌为臣。北苑之尘,秬鬯十二叶之英,铅华之粉柏,麝之脐为佐,以百花之液为使一炷如指,许油然欝然,若嗅九畹之兰,而挹百畆之蕙也。
清真香。
丁晋公清真香歌》云:「四两松麝香,半分蜜和同,丸如弹子,金炉爇,还似,花心,喷晓风。予顷见沈立之《香谱》,惜其不完,思广而正之。因作后谱,拆为《五部酒谱》。
酒谱
《说文》曰:酴,酒母也。醴,一宿酒也。醪,滓汁酒也。酎,二重酒也。醨,薄酒也。醉,莤酒也。
酒名欢伯》。
酒为欢伯,其义见《易》。材无贵贱,贤不肖,夷夏共甘而乐之。
●酒
皮日休诗云:「明朝有物充君信,●酒三瓶寄夜航,●酒江外酒名。
酒旗
《韩非子》云:「宋人沽酒,悬帜甚高。酒市有旗,始见于此,或谓之帘」。
刘白堕
江东人刘白堕善酿六月,以罂盛酒于日中经旬,味不动而愈香。美使人久醉,朝士千里相馈,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
醉圣
李白每醉为文,未尝差人,因名酒圣白乐天,自称「醉尹皮日休」,自称醉士。
祖台州书。
晋祖台州与王荆州书》,古人以为酒戒,愿君屏爵,弃卮,焚罍毁,榼殛仪狄于羽山,放杜康于三危昆仑觞。
魏贾将有奴,善别水,尝乘舟于黄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七八升经宿,色如绛,以酿酒名「昆仑觞,芳味絶妙。
般若汤。
北僧谓酒为般若汤」,盖廋词以避法,禁卧黍穰。
凡人醉卧黍穰中,必成癞,醉而饮茶,必发膀胱,气食醎多成消中。
瘿木杯。
松陵唱和有《瘿木杯》,诗盖用木节为之竹根。
《老杜诗》云:「醉倒终同卧竹根」,盖以竹根为饮器也。莲子杯!」
唐人尤尚莲子,杯白公诗》中称之。周穆王时,有杯名常满。
安石榴
顿孙国有安石榴,取汁停盆中,数日成。美酒酒令。
《酒令》云:「孟尝门下三千客,大有同人湟水渡头,十万羊,未济小畜」。又云:「锄麑触槐,死作木边之鬼,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又云:「夏禹见雨,下使李牧送木履与萧何、萧何道,何消田单定垦田,使贡禹送禹贡与李德。李德云:得理」。又云:「寺里喂牛僧茹草,观中煮菜,道供柴」。又曰:「上山采黄苓,下山逢着《老翁吟》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上山采交藤,下山逢着醉。胡僧云:「何年饮着声闻酒,直到,如今醉不醒」。
类说卷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