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类说卷二十 宋 曾慥 编传灯录。
学非非想。
释迦佛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涌金莲花,自然捧双足,分手指天地作狮子吼声,即周昭王二十四年也。年十九,欲出家,夜有天人名净,居于窗牖中。义手白太子,言出家时至,乃于檀特山中修道鬰头蓝弗处学,非非想。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成佛,号「天人师」,时年三十。于鹿野苑中为桥门陈如等转四谛法轮论,道果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将金缕僧迦黎衣传法与摩诃迦叶说,无常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诸弟子以香薪茶毗之,烬后金棺如故,髙七多罗树,往反空中,化火三昧,得舍利八斛四斗。世尊灭后一千十七年,永平中教至中夏。
四谛法轮。
金棺髙七多罗树并见上
,至双树悲泣。
第一祖迦叶世尊,入般涅盘迦叶,至双林树间,悲恋号泣。佛于金棺内现双足。
寳盖折柄。
第二祖阿难梵语阿难陀,此云:欢喜如来,多闻博达,智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受持法,藏如水传器,阿难念身危脆,犹如聚沫辞。阿阇王门者曰:王寝不可以闻,王梦寳盖严饰,风雨,折柄坠地,既寤,即至毗舍离城,见阿难于常河中,流将入寂灭雪山五百,仙人飞空而至,阿难为说法,须㬰五百,罗汉为诸仙人出家受具,阿难踊身虚空,作十八变,分身四分:一奉娑竭罗龙宫,一奉毗舍离龙王,一奉阿阇王,各造塔供养。
身:十七性十七。
第三祖商那和修者,化縁既乆,得优婆,毱多为给侍,因问曰:「汝年㡬也?」荅曰:「十七」。师曰:「汝身十七耶?性十七耶?」荅曰:「师发已白为发,白耶心白耶?」师曰:「我但发白,非心白耳」。毱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和修知是法器,遂为落发,偈曰:「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三尸化华鬘。
第四祖优婆毱,多随方行,化魔宫,震动波,旬竭力以害正法,宻持璎珞,伺尊者入,定縻之于颈,尊者取人狗蛇三尸,化为华鬘以酬波,旬大喜,引颈受之,即变三种臭,尸波旬尽,其魔力不能移,动乃升六,欲天告诸天王及梵王求解,王曰:若因他倒还,因他起,离他求起,终无其理。波旬即礼,尊者哀露,懴悔,毱多曰:汝可自唱,归于三寳魔。王合掌三唱华鬘,悉除四祖化导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筹置石室,纵十八寻,广二十寻,充满其间,后得提多迦,乃付大法眼,藏寳山者身。
五祖提多迦初生,梦寳山泉涌,日从窟出,照耀天地。四祖曰:「寳山者,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窟出者,入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知慧超越也,从自心来。
六祖弥遮迦至,比天竺国,有一人持酒问曰:「师何方而来?欲往何所?」师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曰:「识我手中物否?」师曰:「此是触器」。曰:「师识我否?」师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
义胜
七祖婆须蜜者,忽一智者,自称「难提」。日与师论义师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疑论义终,非义论难,提知师义」。胜即曰:「我愿求道沾甘露味」。言与心亲,行与道合。
八祖难提者,至毗舍罗家一子名伏䭾蜜多礼拜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为」最道者?尊者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
处胎六十岁。
九祖伏䭾蜜多有长者,携一子来,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号难生,今令出家师」。说偈曰:「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
胁尊者
十祖初侍伏䭾,尊者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因号胁尊者。
锯,义木义。
十一祖富那夜奢,有马鸣,大士问曰:「我欲识佛」。师曰:「不识者是」。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师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曰:「此是锯」义。师曰:「彼是木义复」。问「锯义者何?」曰:「与师正出」。又问:「木义者何?」曰:「汝被我解马鸣」。遂悟汝化。性海得否?」
十二祖马鸣,大士忽见女子,说偈曰:「稽首长老尊,当受如来记,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义。师曰:「将有魔来,吾当除之」。即现一金龙震动山,岳师俨然如坐魔,遂灭复本形,曰我名迦毗摩罗化巨海为小㮀师,曰汝化性海,得否?曰我未尝知师。曰山河大地皆依法建三昧,六神通由兹法。现迦毗遂发信心,与徒众三千,俱来剃度,师乃付法。
蟒住石窟。
十三祖迦毗摩罗入山,逢大蟒盘绕师,身师授三皈依,蟒化为素服。老人曰:「我昔为比丘有初学,数来请益我烦,为应荅起嗔。恨想命终,堕为蟒身,住是窟中千载,适闻戒法,故来谢耳」。又曰:「北有大树,䕃覆五百丈,其树王名龙树」。
除我慢》
十四祖龙树尊者,至南印,国人多信福业,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观之?尊者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人曰:「佛性大小」。荅曰:「非小非大,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
一针投水。
十五祖迦那提婆谒龙树大士及门龙树,先遣人以满钵水示之祖,以一针投水,欣然契会,身心俱定。
十六祖罗睺罗多见僧迦难提入定方起尊者曰:「汝身定耶?」「心定耶?」曰:「身心俱定」。尊者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曰:「虽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金体常寂,铃鸣风鸣」。
十七祖僧迦难提见山舍,一童子持圆鉴曰:「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似」。即出家受戒,名「迦邪舍」,多时闻风吹殿铜铃声。尊者问师曰:「铃鸣耶?风鸣耶?」师曰:「非风非铃,我心鸣耳」。曰:「心复谁乎?」曰:「俱寂静」。
答无者谁?
十八祖迦邪舍多至月氐国一婆罗门舍,自扣其门,舍主罗多曰:「此舍无人尊者」。曰:「荅无者谁罗多,遽开闗延接投诚出家!」
善恶之报。
十九祖鸠摩罗多曰:善恶之报,有三时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亡,因果不知,影响相随,毫厘靡忒,百千万劫,亦不磨灭。
心无所希,名之曰道。
二十,祖阇黎多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䡖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废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曰「道梦吞二珠」。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其母初梦吞明暗,二珠有孕,有一罗汉,曰「汝当生二子,一即祖师,一即刍尼。昔如来在雪山,修道刍尼,巢于顶上。佛既成,道刍尼受报为那提国王佛记云:「汝后与圣同胞,今无爽矣」。刍尼野鹊子。
林间已经九白
二十二祖摩拿罗曰:我在林间已经九白印度,以一年为一。白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圣子
二十三祖鹤勒七岁,㳺行聚落,睹民间淫祀入庙,叱曰:「汝妄兴祸福,幻惑于人,岁费牲牢,伤害斯甚!」言讫,庙貌忽壊乡党,谓之圣子。
开手奉珠。
二十四祖师子比丘有长者,引一子见师,曰:「此子当生,便拳左手。今既长矣,终未能舒,愿闻宿。因师即手接曰:「还我!」珠来,童子遽开手奉珠,师曰:「吾前为僧,有童子婆舍吾赴西海斋,受衬珠付之,今见还矣」。遂为法嗣。
当为佛事。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中印国王,太子求出家,祖曰:「汝欲出家,当为何事?」曰:「不为别事」。祖曰:「不为何事?」曰:「不为俗事」。祖曰:「当为何事?」曰:「当为佛事」。
璎珞,童子。
二十六祖不为蜜,多有婆罗门子,不知名氏。或自言璎珞,人谓之璎珞。童子尊者曰:「此童子即大势至菩萨也」。
无价寳珠。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南印,王施无价寳珠。王子曰:此是世寳于诸寳中法寳为上,此是世光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于诸明中心,明为上立六宗。
二十八祖达磨天竺国,有佛大胜,多立六宗,一有相宗,二无相宗,三定慧宗,四戒行宗,五、无得宗六寂静,宗师叹其分裂,一一化服,六宗之人,皆归其教,又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徧现,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师泛海至广州,梁武帝迎请至金陵,曰:朕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徳师曰:并无功徳,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领,悟潜回洛阳,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观婆罗门,有僧神光自维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淹泥,投崖饷虎,古尚如此,我又何人?其夜大雪,竖立不动,师曰:汝求何事?光曰: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生自断左臂置前师,与易名,慧可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师将西归,命门人各言所得,道副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师曰:汝得吾皮毛。总持曰:我今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一法可得。师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又曰: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汝当阐扬物理,使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时魏氏禅隽如林律师流支三藏,僧中鸾鳯也,与师论议,是非锋起,竞加毒药,师端居而逝,后三岁,人遇师于葱岭,手携只履,翩翩独逝,问师何往?曰:西天去。明帝令唘圹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壁观一念,回机只履,并见上。
顶骨如五峰秀出。
二十九祖,慧可大师宴,坐香山八载,见一神人,曰:「将欲受果,何滞此也?」翊日头痛如刺,其师欲治之,空中曰:「此乃换骨,非常痛也!师睹其顶骨,如五峰秀出矣!」后有居士来问曰:「弟子身纒风恙,请和尚懴罪」。师曰:「将罪,来与汝懴。居士曰:觅罪不可得」。师曰:「我与汝懴罪,竟宜依佛法」。僧住曰:「和尚是僧,何名佛?法师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无二。僧寳亦然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解脱法门。
三十祖僧璨大师,有沙弥乞解脱法门师,曰:「谁缚汝?」曰:「无人缚」。师曰:「何更求解脱乎?」
姓空。
三十一祖道信大师,逢一小儿。师曰:汝何姓?曰:是佛。姓、师曰:「汝无姓耶?曰:姓空」。
本来无一物。
三十二,祖𢎞忍大师,有居士卢慧能,来谒师曰:「汝自何来?」曰:「岭南师」。曰:「欲何事?」曰:「求作佛。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何得?」佛曰:「人有南北佛性,岂然有僧神秀于廊壁书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有尘埃,能宻于偈侧,写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大师乃传衣,付法于能。
形为影本,声是响根向。居士致书二祖曰:「影因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懒融」。
金陵牛头山法融禅师,少通经史,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投师落发入牛头山,有百鸟衔花之异。贞观中,四祖亲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云:「山中有一懒融,莫是道人」。遂入山见师,绕庵有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师,乃稽首请真。要祖曰:「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徳,总在心源,一切业障烦恼,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萨可求,汝但任心自在,触目遇縁,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安心偈
慧忠禅师有安心偈曰:「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真心真,实菩提道场」。
色声鸩毒
锺山昙璀禅师,初谒牛头融师曰:「色声为无生之鸩毒,受想乃至人之坑阱」。
逢径即止。
径山道钦禅师为𤣥素,禅师弟子师曰:「汝乘流而行,逢径即止」。师遂南行,至径山乃住,锡焉。有僧问:「如何是?」道师曰:「山上有鲤鱼,水底有蓬尘」。
鹊、巢、和,尚布毛侍者。
杭州道林禅师,初至秦,望山见长松,枝叶蟠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时谓之鸟窠禅师」,复有鹊巢其侧,人目为鹊,巢和尚有侍者会通,欲辞去师,曰:「何往?」曰:「往诸方学佛法」。师曰:「若是佛法,此中亦有少」。许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遂悟,时谓布毛侍者。元和中,太守白居易入山,曰:「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见性成佛。
天台云居智禅师有僧问见性成佛,其义云「何」,师曰:清净之性。本来湛然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即佛佛即性,故云「见性成佛」。
舍父逃走。
北京神秀禅师有偈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如人饮水。
蒙山道明禅师曰:「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元歌》。
洛京仁俭禅师,唐天后诏入殿前仰视,后曰:「会么?」后曰:「不会。师曰:老僧持不语戒」。翌日,进《短歌》十九首,并敷演真理,唯《了元歌》盛行于世。
破灶堕。
和尚隠嵩山有庙甚灵,一灶不辍烹杀物,命师以杖三敲,云:「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灶乃倾破堕落,俄有一人青衣峨冠,拜曰:「我本灶神乆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法吾得生天中。特来致谢安国师,号为破灶堕,尝叹曰:「此子会尽物,我一如朗,月处空,无不见者」。
岳神受戒
元圭禅师,有异人峨冠而至,曰:「我,岳神也,能生死于人!」师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生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壊空与汝乎?茍能壊吾,则不生不灭也。汝不能又焉,能生死吾耶?」神稽首乞戒师曰:「付汝五戒,能不淫乎?」曰:「亦娶也」。师曰:「谓无罗欲也?」曰:「能」。师曰:「能」「不盗乎?」曰:「何乏我也!师曰:「谓享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曰:能。师曰:「能不杀乎?」曰:「我实司其柄」。师曰:「谓有滥,误疑混也」。曰:「能」。师曰:「能不妄乎?曰:我正直。师曰:「谓先后不合天心也。曰:能。师曰:「汝不遭酒败乎?」曰:「能」。师曰:「如上」。是为佛戒。
风动幡动
慧能大师寓止法性寺,暮夜风扬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师曰:「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念法华经三千部」。
洪州法达禅师七岁出家诵《法华经》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师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礼本折幔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縁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乆不明,义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师曰:「经说三车、大牛车与白牛车,如何区别?」祖曰:「佛为凡夫说此理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师喜曰:「经诵三千部,曽无一句亡未明出?世㫖:宁歇累年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折幔幢,门外觅,三车并见上
,坐禅岂得成佛?
南岳懐让禅师有沙门道一坐禅,师问曰:「大徳坐禅图,什么?」曰:「图作佛师,取一砖于石上磨,一曰「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坐禅岂得成佛耶?师入室,弟子有六人,师各印可,云一人得吾眉善威仪,一人得吾眼,善顾盼一人得吾耳。善听理,一人得吾鼻,善知气。一人得吾舌,善谈说,一人得吾心,善古今」。
一宿觉。
永嘉𤣥觉禅师,初谒六祖,问荅相失,便欲辞去。祖留一宿时,谓一宿觉。
即心是佛。
司空山本、净禅师杨光庭问佛道之义,师曰:「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会道,无心是道」。
两宗。
唐天寳四年,定两宗,南能顿宗,即六祖慧能、卢行者居慧溪北。秀渐教即神秀亦师五祖,悟解无及,旁出法嗣。
卧轮偈。
卧轮禅师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月长」。六祖曰:「此偈未明心地」。因作偈曰:「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怎么长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大珠、慧海禅师。或问和「尚:修道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曰:「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虎似什么?
彬山智坚禅师与归宗南泉行脚从虎邉过,问归宗云:「虎似什么?宗云:「似个猫儿」。师曰:「似个狗子」。泉云:「我见是个大虫」。
枯木偈。
大梅山法常禅师有偈云:「摧残枯木倚寒林,㡬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大空小空二虎。
潭州华林善觉禅师。一日,观察使裴休访之,问「有侍者否?」师曰:「有两个乃唤,大空小空」。时二虎自庵后出,师曰:「有客且去」,二虎咆哮而去。休问作何行业,感得如斯。师曰:「山僧常念观音」。
凌行婆
浮杯和尚有凌行婆来礼拜,问荅有僧举似南泉泉,曰:「苦哉,浮杯被,老婆摧折」。
一口吸尽西江水。
襄州居士龎藴,初谒石头和,尚复与丹霞禅师为友,石头问:日用事作么生」,对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絶㸃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后参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顿悟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一女名灵照,常随制竹,漉篱鬻之,以供朝夕,百丈竿头进一步。
招贤大师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又曰:「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身」。
贫无卓锥之地。
仰山慧寂禅师,问香严「见处如何?」严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无卓锥之地,今年锥也」。无师曰:「汝只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
撃竹作声。
香严智闲,禅师因山中芟除草人以瓦砾击竹作声,廓然省悟。
一念修,无漏道。
楚南禅师曰:「诸子设使解,得三世佛教如瓶注,水吸得百千,三昧不如一念,修无漏道,免被人天」。因果繋绊。
师唱《谁家曲》,
首山省念禅师有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少室。岩前亲掌视」,僧曰:「更请洪音和」。一声师曰:「如今也,要大家知」。
谁将生死与汝!
石头希迁禅,师有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盘曰:「谁将生死与汝?」
五禅
禅有五:有凡夫禅,有外道禅,有小乘禅,有大乘禅,有最上乘禅。
一、指头。禅
俱眠和尚初住庵,遇天龙和尚竖一指示之,师大悟,临寂示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选佛场」。
丹霞天然禅师初,习儒将应举,道遇一禅,客问:「仁者何往?曰:「选官去禅」。客曰:「选官何如?」选佛曰:「选佛当往何所?」曰:「江西马大师出世。此选佛场也。师往见马祖,乃令参南岳石头。
云在青天,水在瓶。
药山惟俨禅师朗州刺史李翱问如何是,道师曰:「云在天水在瓶」。翱作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话,云在青天,水在瓶翱?问如何是,戒定慧师曰:太守欲保任此事,须向髙髙山顶,坐深深海底,行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师一夜登山,大笑翱,赠诗曰:「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日遗十饼。
龙潭崇信禅师卖饼家子也,悟和尚居皇天寺师,日以十饼遗之,悟尝留一饼,曰:「吾惠汝以䕃子孙」。师自念曰:「饼是我持去,何反遗我?」遂问之,悟曰:「是汝持来,复汝何咎?」师晓𤣥㫖,遂请出家,一日,问心要,悟曰:「任性逍遥,随縁放旷,但尽凡心,无别胜解切忌道着」。
道吾山圆智禅师药山,问何处来曰:「㳺山来」药山曰:「速」。将道来曰:「山上鸟儿白如雪,涧底㳺鱼忙似辙」。药山曰:「智不到处,切忌道着」。师见云岩不安,曰:「离此殻漏子,于甚处相见」。岩曰:「不生不灭处相见」。师曰:「何不道非不生,不灭处所,不求相见」。
船子和、尚。
华亭船子和尚,于华亭吴江泛小舟,时号船子和。尚有把茅盖头。
徳山宣鉴禅师沩山,问众:「还识这阿师也无?」众曰:「不识」。沩曰:「是伊将来!」有把茅盖头,骂佛骂祖,去辨愚痴斋一中。
良价禅师,既坐,化其徒号恸,师复开目曰:「劳生息死,于悲何有!」召主事僧令辨愚痴,斋一中责其恋情,延至七日,食具方毕,端坐长逝。
学人本分事。
白马遁,儒禅师,或问如何是学人本分事?」师曰:「昨夜三更日正曙。问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
枯木龙吟
僧问香:「严如何是?」道严曰:「枯木龙吟」。僧曰:「学人不会」。严曰:「髑髅里眼睛」。
路逢猛虎。
云居禅师有僧问路逢猛虎时如何,师曰:「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问:「孤峰独宿如何?」曰:「闲者十间僧堂阿谁教,汝孤峰独宿」。
三十年,得拄杖力。
道希禅师拄杖,云「三十年在山得此气力。有僧问得他什么气力师曰:「过溪过岭东,拄西拄末后一句」。
守清禅师,有僧问末后一句师曰:「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明,如何是和尚家风?曰:「一瓶兼一钵,到处是生涯」。问佛法大意,曰:「扰扰匆匆」。晨鸡暮钟,竹箸瓦碗。
西明院琛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竹箸瓦碗」。
如何是古佛心?」
华严慧达禅师,僧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山河大地」。问如何是?华严境师?曰:「满目无形影」。
东家人死,西家助哀。
天台拾得者丰干禅师山中,行至赤城,见一人携至寺中,名为拾得,一日扫地,寺主问:「汝毕竟姓个什么在何处住拾得!」放下扫帚,义手而立,寺主罔测寒山,捶胸曰:「苍天苍天拾。得」问:「汝作什么?」曰:「岂不见道东家人死?西家助哀二人作舞,大笑而出,如何是布袋下事?
布袋和尚,形材猥矮,蹙额皤腹,以杖荷一布囊,供身之具,尽贮囊中。入市见物求乞,或酰醢,鱼葅不接,入口分少,许投囊中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便放下布袋」。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事?」师负之而去。临刑偈。
僧肇法师遭秦主难,《临刑偈》曰:「大元初无主,五藴本来空,将头临,白刄,犹似斩春风」。
无去无来。
李翱见老宿独坐,问曰:「端居丈室当何所务?」曰:「法身凝寂,无去无来」。
此心能有㡬人知?」
《禅月诗》云:「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㡬人知」。
《类说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