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七十八
古迹志寺观
武昌府:
江夏县。
长春寺,在大观山前,本黄龙诲机禅师道场,明初封建为府,特创寺易之。
黄龙寺在黄鹄山北,吕仙见紫云成,葢访道于此。宁湖寺在平湖门内湖,有水怪,唐广徳中建寺镇之寺,以唐「紫衣道」者著。
铁佛寺在县文昌门内。梁天监中,邵陵王舍宅建唐,天寳中,铸铁佛三,更今额。明敕修置僧纲司于内,后毁。
国朝顺治中,少保祖泽逺复捐修鼎。建康熈九年,中丞刘兆麒复捐造藏经阁。
头陀寺,在黄鹄矶,即今观音阁一名竹林寺。齐王●有记,明末毁。
国朝顺治初,邑人陈应魁重修弥陀寺,在忠孝门外,孟宗读书,处鹦鹉寺,在鹦鹉洲畔,即黄祖杀祢衡处。寳通寺在洪山下,内有寳通塔,唐寳厯中,善信禅师开山,宋制置使孟珙、都统张顺重修明楚昭王,益扩旧制。
国朝康熈十五年,巡抚张朝珍、左布政使司徐惺同捐资倡修。
清净寺在城南,唐创。明初有御制百字圣号碑记。岩头寺在鹦鹉寺南,唐全太岁禅师,驻锡处龙华寺,在宾阳门内。明成化十年赐额。正觉寺在县城东崇府山,明荆惠王建。灵山寺,在城内,一在城南七十里狮子桥闗龙寺,在县东胭脂山。
雷祖寺,在县东三里。
修静寺。唐李邕宅,又云宋丁固宅小塔寺在洪山,即晋安寺。有无影塔,塔下有井,名浪花井,其脉通江。
西庵在洪山,别名无初堂,无念尝居此。东岩寺在洪山,唐大观中建,又额曰正心书院。鄂国公尉迟读书,处山后石刻,有几处稻梁、喧鸟雀数声,钟磬起渔樵句。
法藏寺。 南溪寺。 现华寺。 嗣昌寺俱在梅亭山下。
东罗汉寺,在长岭山。
九峰寺,在县东六十里。髙僧无念开山,明楚昭王供之。太祖召入京,赐金钵盂、千佛衣、诗章,后遣人赐松花并诗,葬本寺塔下。
灵泉寺,在县东六十里,俗呼龙泉寺、鹿泉寺。 金鸡寺。 龙兴寺。俱在县南六十里六老山。
横山寺,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八分。山寺在县东南四十里。慈云寺在八分山顶。
乐禅寺在八分山下。
云隠寺,在县西南,一名青林寺锺华寺。 南岩寺俱在县南大觉山前。兴唐寺在双峰山阴寺,有钟,唐天佑二年铸大乘寺,大觉山北。
回峰寺在金口,有逹摩亭,初祖折芦渡江即此处。仙人寺在县南湘东里仙人山之阴,有仙迹,因名石壁寺,在九峰西北三十里。
延福寺,在宾阳门内。
意珠寺,在平湖门外。铁牛厂左。武当宫在黄鹄山麓,置道纪司于内。长春观在东门外,宋真人丘处,机结庵处。玉虚观在县东二里。明洪武中,道士简志和修炼处。白鹤观在白鹤山麓,明知府洪天濯。重修内有放生池。
清真观在文昌门内,相传真武像,铁龟蛇从井中掘出井,在殿右。
真武观在九峰第一峰下,明楚昭王世子巴陵王卒𦵏此山,掘坎未及三尺,雷雨大作,从坎中得石,刻真武二将,緑苔斑剥,王异之,命建为观。
武昌县。
寒溪寺陶侃得文殊铜像于海上,初送寒溪,即此西山寺在县西。晋太元中,逺公祖师建。
妙喜寺,宋太始间,五祖演禅师,建明重修。无相寺在樊山梁建。
报恩寺在县东,唐广徳中,建置僧㑹司于内。寜国寺在金牛镇,唐大厯四年,刺史旦直节建。新喜寺在神山乡,唐建。
华容寺,在华容镇,唐建。
斗山寺,在县西百二十里。唐建后毁。明成化二年重建。
懐恩寺。在神山乡,唐建。
华山寺,在县包山深谷中。清凉寺在县南五里墩,顺治十一年建灵山院,在县南百五十里,唐建。
报恩院,在县南百七十里。景徳间,铸钟犹存,即此山寺。
永寿院,在县南百五十里。唐建仙云观在县东,置道㑹司于内。灵溪观在灵溪山。
嘉鱼县。
白湖寺在西安里,唐建。
法华寺,在县西南一里。宋建隆三年创,明洪武元年重建,置僧㑹司于内。
静寳寺在县东北六十里,宋建明正统三年重建。中有石塔,云僧绍忠,邑人披剃本寺,持戒精严,以医药救济。尝乘白马无辔,有一黑犬,每随出入,必导马前,后师端坐而逝,号「懒狗祖。师至今,肉形尚存,其犬亦埋塔,前上生牡丹一,丛土人每年以花开稀盛,占岁丰歉,若移植则不花。
熟湖寺在县东,宋创。
太平寺在县西。
蜀山寺。在蜀山头。
夏田寺。在上箅州。
万寿寺。在丰义里。
观音寺,在石塘里。
秦钟寺,在邵陵里。
石相寺,在左湖里。
紫霞观在白云山顶。
真武观,在鳯凰山,一在北门外。大岩观在县西南四十里蒲圻县。
竹山寺在西泉山,普安祖师卓锡于此。延寿寺在县西叠秀山,唐创,明初,置僧㑹司于内。慧林寺在西门外。寺左有无邉塔。
鳯凰寺在鳯凰山下。唐建明初,重修上方寺,在荆港玉崖山。唐创明万厯中,邑人御史谢师启重修。
国朝顺治十年再建。
龙兴寺,在县北,唐建明修碧潭。寺在县西,唐建。
莲花寺在石珠山唐建。明万厯中,邑人侍郎魏说重修有记。
洪山寺,在天门山。宋建明,万厯邑人,副使何思登重修。
白龙寺,在鳯凰山明建。
胜水寺,在感山。明𢎞治中,御史黄玹建香山寺,在香炉山。明嘉靖中,邑人知府马练建善庆寺,在福缘山。明嘉靖中,副使魏翼如建香石寺,在轿子山。明嘉靖中,邑人侍郎谢存儒重建。青龙寺,在青龙山下,明建。
西林寺。在县北龙盘山。
黄沙寺在白云山,明懐宗四年,知县林増志重修金台观,在金台冈下,明建。
五岳观在金叠山,宋建置道㑹司于内云台观在来山铺,宋建。
崇山观。在河东。明建,上。有葛洪丹井、仙云观在河东山顶。明嘉靖中,邑人,中允廖道南建。元明观,在县东五十里。独山。下。
观山道院。在道观山。宋建咸宁县。
潜山寺冯京读书处。
资福寺在县西。宋建明正统中,都御史呉廷举重修,置僧㑹司于内。
国朝康熈四年,知县何廷韬修葺青龙寺,在十二都寓仙洞前。明建西河寺,在县西半里。
三峰寺在龙溪山。
禅台寺在县西南。
金塘寺,在县东。明建
小水寺在九都嘉鱼,尚书呉廷举建。白沙寺在十二都莲蓬山。
黄山寺,在县西二十里。明建石门寺在十二都明建。
崇阳县。
灌溪寺,在县西北二十里。唐建金界寺,在茱萸山,唐建。
昌国寺,在县西北。唐建。
寿宁寺。宋绍兴间建。
寿安寺。宋绍兴间建。
观音寺在县西,明成化间建,置僧㑹司于内西禅寺在县西,前有白龙池供祷雨。
东流寺。 石岘寺俱在县东南。石马寺在县西南。
胜果寺,在县西北二里。
净利院,在灌溪山下。唐建。普慧院,在县东三十里。
栖真院,在县西七十里。
龙泉院,在县东三里。
广徳观,附郭唐故址桃花溪口,宋绍兴赐额。文昌观在县西,宋咸淳间,耿令宜中建置道㑹司于此。
通城县。
隆平寺,在县西五里,唐建。宋熈宁五年,升镇为县,迁县治西。明正统八年重修,置僧㑹司于内。
真如寺,在县西南十里。
白云寺,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寿隆寺在县南十里。
金轮寺在石门洞前。
石壁寺。在石壁潭。
金仙寺,在县东十五里。
鳯山寺,在县南五里。
回龙寺。 昭圣寺。 百华寺。俱县东南五里,东岳观在南门外。
东华观,在县南四十里。
白石观,在县西二十里。
兴国州。
真如寺,在州南二十五里,山名深泉,即唐三藏院。福圣寺,在州西一里,唐建。
石池寺,在州西北二十里。寺后有大石池,广十丈许,唐建。
银山寺,在州北十五里,寺前有石壁苏东坡,访李仲览游憩于此,大书「铁笔」二字。
长兴寺,在州西七十里。宋建永寿寺,在州西六十里。明建香岩寺,在真如寺侧。
净教寺。在州西。
景徳寺。在千秋乡。
罗汉寺。在州东富池镇。
双泉寺,在州东南六十里。北台寺在上,双迁里。
白云观。州北八十里。隋建。宋赐额灵仙观,在州西南十里。陈天佑二年创,宋隆兴元年复建。
颜真观,在州南三十五里。宋建锺城观,在州南十里。置道正司于内通真观,在州北一里。
香岩观在州东北。
天乙宫在州南二百里,宋建大冶县。
广法寺,在县东北四十里。四祖道信禅,师开山,明初重建。
吉祥寺在县东四十里。宋建𢎞化寺,在县北东方山智印禅师道场。唐建明修鳯凰寺,在鳯凰山。有古井,唐建。
隆济寺,在县西南四十里。唐建明重修栖隠寺,唐建。
沼山寺,宋初建。
天台寺。在县西,宋建。
普济寺,在县西一里。明初置僧㑹司于内灵鹫寺,在白雉山。
华藏寺,在县北三十里平等山。明建龙窟寺,在西塞山下。
陈泉寺,在陈九仙洞。明建﨑●寺,在回山之坳,飞云洞在焉。报恩寺在西塞山。
流洪寺在果城里,明建。
五卦寺在五卦山。
寒山寺,在县西南四十里。明建元真观,在西塞山谷,张志和住处。崇虚观,在县西南,宋建。
兴道观,在县北一里。明建置道㑹司于内。迎仙观,在县北四十五里。
通山县。
多寳寺,在县西白鹤山下,置僧㑹司于内。龙岩寺在县西五十里。
灵觉寺,在县西六十里。
灵泉寺。 翠屏寺俱在县西雨霖寺,去县十五里。
万杉寺。去县四十五里。
安平寺,去县七十里。
崇福寺。去县四十里。
云梯寺。去县四十五里。
东溪寺,去县四十五里。
永济寺,在县南五里。
洞渊观在县西,置道㑹司于内。瑞庆宫,在县东九宫山,宋建元修学士。欧阳𤣥记,汉阳府。
汉阳县
太平兴国寺在城北,唐建置僧㑹司于内。褒忠寺在城西南六十里,唐建。
归元寺,在城西二里。
国朝顺治中建。
鳯栖寺,在城西五里,宋建国。朝顺治中重修。
镇国寺。在蔡店镇明建。
栖贤寺,在汉口南岸崇信坊。明建文山寺,在县西南四十里。明万厯初,萧逵重建祭酒。良有叅政良誉、布政、鸣甲,俱尝读书其中。
普照寺,在汉口大智坊。
回龙寺有二:一汉口、大智坊、一蔡店。柏泉寺在县西北六十里。寺前有古井,世传大禹治水时植柏大别山,其根盘屈直至井底,因名。
奓山寺,在奓山上。
寳葢寺,在县西五十里。
嵩阳寺,在县西百里。
三清观。在蔡店镇,隋建。
国朝顺治初重建。
𤣥妙观在西门外,明永乐中建,置道纪司于内。紫霞观,在县西十里。
寳峰观。在县西五十里。
道徳观。在县蔡店。
东岳观有二,一汉口,一九真山。前九仙观,在九真山下。
崇仁院在土茧山下。
承天院。在九真山。
汉川县
皇恩寺,在县南大赤乡,明建明觉寺。 鸡鸣寺。 神灵台寺俱在县南鸡鸣乡。泰安寺在县南六十里。明建。
国朝康熈二年重修。
云水寺。 迎龙寺。俱在县南张池口大安寺。 妙兴寺。 观音泉寺。 长春寺,俱在县西南梅城乡。
沙台寺,在县西小里潭。明建西峰寺,在县西周陂乡。明建国朝,顺治十二年间重修。百祥寺。在县北一里,新开河北龙象寺,在县北二十里。
阳台寺,在阳台山上。明置僧㑹司于内朝天观、集仙观,俱在周陂乡。
圎通观在刘家隔。
黄陂县。
木兰寺在县西。唐建明重修,置僧㑹司于内滠口寺。在县南四十五里。
东山寺,在县东一里,为迎春之所上古寺。 下古寺俱在城东北六十里木兰山上,甘露寺在县东十里,明初重建,内祀二程夫子并四方讲学者。
禅定寺在县南四十里滠口渡。寳塔寺,在城西南三里。
观音寺,在县西南四十里。老虎澥□山。寺在县西北九十里。
柏叶寺,在县北九十里。
响水寺,在县北六十里。
白龙寺。在县龙山。
紫霄宫在木兰山。
孝感县。
仁王寺。在县东。
广化寺,在县东南一里。宋建明,置僧㑹司于内,又东一里许有万福禅林。
石塔寺,在县东南三十里。三山寺在三山下。
大雄寺,在双山下。
圎明寺在九嵕山下。
松山寺。在县北松山下。
黄湖寺。 观山寺俱在县北百二十里。大山寺,在县北百九十里。
葢顶寺 逹源寺。 上庵寺俱在白云乡。天台寺在县东北九十里。
黄龙寺,在黄岩山下。
双峰寺,在县东北一百里。白云寺在白云山下。
㑹真观在县东隅,置道㑹司于内鳯凰观,在鳯凰冈下。
洞庭观,在县河西岸。
黄州府:
黄冈县。
报恩寺在县南。唐贞观中建。明洪武八年重修,置僧纲司于内。
安国寺,在县东南,唐显庆中建。苏轼有记乾明寺,在县东定惠院内。
永兴寺在县南。宋王禹偁有记。定香寺在东弦乡,距县三十里,宋碑尚存。御风寺在永宁乡,距城百二十里。元建武节寺,在县城安国寺右。
承天寺,在县城大云寺前,板塔寺在县城内。
悟空寺,在永宁乡。京省通衢,宦辙萃止能仁寺,在大﨑山,距县百一十里。明重建铁炉寺,在中和乡,明楚府建。
太平寺。在梅家湖,距县三十里。禅寂寺,在县北五十里。
万寿寺,在县北六十里五云山,相传梁寳志入定之所,今塔碑灵骨犹存,明成化中修。
化乐寺,在县北百馀里。明初重建方广寺,在金铺山北金鼎山下,前后二塔,明楚府建,都御史方任读书于此。
紫霞寺。在道观河北。
𤣥妙观,在清源门。唐建。明置道纪司于内。真武观,在县北六十里
蕲水县
天然寺在青狮山,三祖僧璨得法,后住静于此。清泉寺在县东北二里,唐贞元中,建明𢎞治中,重修鳯城寺,在县西四十里。唐开元间,马祖建明初,重修昭化寺,在县东。唐咸通间,五祖𢎞忍禅师建,明洪武中重修,置僧㑹司于内。
斗方寺,在县东五十里。唐同光元年建佛印,了元禅师曾住此。
永乐寺,在县西北七十里,寺有碑,镌天福三年造白荆寺,在白荆山。
大岘寺。 三角寺俱在县东。穆悲寺在县东五十里太平寨。莲台寺在县西北二十里。玉镜寺,在县西十五里。
龙兴寺,在县西北六里桃花潭。松山寺在县西北五十里。华桂寺在县北八十里华桂山上。万寿寺在巴河镇。
玉泉观,在县东玉泉山。唐建神光观,在县东。明置道㑹司于内仙灵观,在兰溪镇。
鳯城观在巴河镇。
罗田县。
塔山寺在县东。唐建明修置僧㑹司于内。集仙寺在县东七十里,元建明重修万寿寺,在县内。
十王寺,在县东六十里。
五泉寺,在县西二十里。
光山观,在县东六十里。
麻城县
青龙寺,在县东三十里,有百子塔,唐虚应禅师建。能仁寺在县东八十里龟。 寺之北唐建。
兴福寺,在县南三十里,唐建明初,修柏水寺,在县东南百里。唐髙峰禅师,建钟山寺,在县东五十里,相传至元间,掘地得一钟,因立寺后寺,废钟由鳯陂逹于河,至大江溯流而上,抵江夏铁佛寺,僧感梦迎得之。
东禅寺,在县东。明建。
万寿寺,在县内南街。
绣佛寺,在县内北街。明梅司马女澹然舍宅。栖真寺在县东三十里。
法眼寺,即黄蘖山寺僧无念道场。汁子河寺在县汁子山。
定惠寺。在天井山麓。
鸡笼寺。明无念,禅师建。
芝佛寺在龙湖北岸。初建寺,掘地得三芝𩔖佛像,因名。
奉道观。在县西五十里。
黄安县
雨山寺在县西滠源,宋像犹存。琉璃寺,在县西百里。
羊角寺。在滠源西大村。
蕲州
正觉寺在鳯凰山麓,隋大业间,四祖道信禅师,始卓锡于此,后徙黄梅。明初重建,置僧㑹司于内。
存金寺在州北。唐贞观间,马祖师建萝安禅,师修真惠寺,在州东二十里碧云峰下,五祖𢎞、忍禅师卓锡于此。
国朝顺治十五年重修。
盘石寺。在州东北八十里。唐建寳林寺,唐建明修。
成真寺,在州北一百五十里。唐建渔田寺。在州永福乡。有贾岛,诗刻石地。藏寺在州东十里,唐建。
资教寺在三角山,后梁创宋仁宗赐额。龙屈寺。在州永福,上乡,宋建。
髙溪寺,在州北一百二十里,宋建清溪寺,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宋建明修𢎞慧寺,在州东北八十里。宋建明修龙矶寺,在龙眼矶上。原祀顺济龙王,宋熈宁间,诏封之。
石鼓寺,在州南三里。羊子㙩宋建明、天顺间,楚承奉阮祜重修。
大泉寺,在州东十里。
菩提寺。在州东三十里。
灵泉寺。在州东八十里。
松山寺,在州东百二十里,碧云峰下。金山寺,在马下山西。
长流寺,在州西三十里。
昭化寺,在州北五里。
龙峰寺,在州北八里。
广教寺。在州北五十里。
灵虬寺,在州北七十里。
天竺寺,在州北百三十里。三峰寺,在州北二百里。
朗山寺。在州北。
古佛寺,在州东北一百八十里。灵山寺,在州永福乡灵山之巅。铁佛寺在北门内,明建。
永佛寺,在州北三十里。明建金鹅寺,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明建乾明寺,即观音阁明建。
天长观,在州东北,晋建。
𤣥妙观在麟山之麓。宋建明,修置道正司于内,后移建东门外一里。
溪山观。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宋建天正观,在州北,元建。
广济县。
南山寺。在县东。唐建明置僧㑹司于内。头陀寺,在县东三十里,唐建。
双泉寺,在县西南五十里。唐建大藏寺,在县东二十里。寺有藏经。成相寺,在县东四十里。
幽居寺,在县南三十里。
黄芽寺。在县南。
龙山寺。在马口湖。
石门寺。在四望山。
禅居寺,在大东乡。
善潭观,在县西五里观山之麓黄梅县。
广福寺,在县北十里。魏大统中建。明初,重建蔡山寺,在县西南,江畔,古名江山寺山石镌李白夜宿江心寺诗》。
髙塔寺在县东南隅,寺肇于唐,宋造塔十二级,髙百七十丈。明重修,今毁新构,小殿一重。
五祖寺,在县东北二十里大满禅师驻锡之所,唐建灵泉寺,在县东二十里卓壁山,五祖初结庵处,东禅寺在县西南一里,六祖受衣钵处,置僧㑹司于此。
妙髙山寺,在考田山静琐禅师肉身道场,永福寺有二:一在刘镇,一在县东二里,意生寺在县西十五里,相传周氏生五祖于黄逹埠立。
四祖寺,在县西三十里,大医禅师驻锡之所。古佛寺,在县西六十里。
白马寺在考田山。
灵峰寺。 寳相寺俱在鼓角山。秦源观在县东北。晋建明,置道㑹司于内。真君观,在县内。
紫虚观,在县独山。
鳯台观。在县东北。
安陆府。
锺祥县
报恩寺,在县东二里,宋开寳二年建。明洪武五年重修,置僧纲司于内。
吉祥寺,在县东三里。明正统初赐额。龙泉寺,在县东三十里。明建。
水陆寺有二,一在县东百里黄仙洞侧,一在县东五十里蒿河龙鳯山麓。
松林寺,在县东北一百六十里。白鹿寺,在县东六十里。
普门寺,在县北六十里。明建,赐额。太阳寺在县东太阳山。
广济寺,在县东北五十里。唐山寺在县西北百里。
𤣥佑宫,在县南里许。明嘉靖间,建𤣥妙观,在𤣥佑宫东。明建,置道纪司于内。白鹤观在县东二里。明建。
国朝顺治间重修。
京山县
穴河寺,在县西南百三十里,相传晋羊祜亭遗址,明重建。
兴阳寺在兴阳山,肇于唐明重建。蒲骚寺,在县西九十里。唐建与蒲骚相望,故名太阳寺,在太阳山南,唐建明重修。
多寳寺在县东应徳门外。宋建明,修置僧㑹司于内。赵横寺在县南四十里,宋建。
大迹寺在大迹山。 真如寺有宋时钟。 纂峰寺竟脱,禅师卓锡出泉处,俱宋建。
归徳寺,在县东南六十里,宋建明重修永康寺。有泰定时钟。 黄慈寺俱县南四十里,明重建。
如意寺,在县西南三十里,明重建。盘石寺,在县东六十里灵泉山北。芭蕉寺在县北六十里蕉山,潼泉寺,在潼泉山明建。
白鹤观,在县东二里。
永嘉观,在县东南二里。
潜江县。
清河寺,在县南五十里。唐建莲花寺,在县南二十里。宋建常乐寺。 广化寺,俱县西南六十里,宋建白鹤寺,在县西北八十里,宋建。
龙巢寺,在县西六十里,宋建大佛寺,在县城外西北。元建明重修,置僧㑹司于内。大安寺在县北二十里,元建。
普贤寺,在县西四十里。元建新洲寺,在县西十五里。明建二圣寺,在县西八十里。
通明观在县东南数百步,元建置道㑹司于内。蓬莱观在县境旧名玉泉。
𤣥真观,在县南二里。明建沔阳州。
广福寺在州黄蓬山唐马祖道一禅,师建报恩寺,州东隅兵毁。
国朝康熈甲辰重修。
永固寺在永兴村。
响应寺,在仙桃镇。
花坟寺在新堤。
灵福观。在黄蓬村宋建。
仙真观,在永兴村宋建。
𤣥妙观,在州城东南
天门县。
广惠寺。在县西北,晋建。
观音寺,在县东南十八湾。唐建白云寺,在县东。唐建。
竹林寺,在县便河东,明重修。白竹寺,在县西北十五里,明天启,丁卯,邑人谭元春发解例,赐金建坊,因捐为阁资。母𡨕福。
龙葢寺在西湖洲上。
东禅寺在县东二里,置僧㑹司于内。乾明寺在县东湖中。
圣台寺,在县南三十里。
泗洲寺。在华严湖。
普济寺。在县西青山。
云杜寺。在观澥村。
莲台寺。在县东南。
燃灯寺在县东南。
圣水寺,在县东北湖。
东林寺。在县东北。
丹台观,在县西南隅,置道㑹司于内。八卦观在县东南十五里。
白鹤观,在县南门外。
荆门州
唐安寺,在州西南一里,䝉山东麓。唐建明洪武中,置僧正司于内。
紫云寺,在州东南,唐建。
仙居寺,在州北百二十里仙居山上。唐建偏角寺。在州北七十里,唐建。
羊角寺,在州西南九十里。羊角,哀故祠,明建灵鹫寺。在州北二十五里。
广福寺,在州东七十里马良村。庆寿寺在州东一里。
𤣥妙观,在州城东。明初重建,置道正司于内三元观。在州南百三十里聚仙山、明建三清观。在州南诸里村。
青龙观,在州东北一里。
马仙观,在州东南百五十里当阳县。
龙泉寺,在县北十五里,隋建淯溪寺,在县北四十里,碑云晋逺,法师倡道之所。玉泉寺在县西三十里,隋建。
慈化寺,在县东南三十里,唐黄龙祖师建。紫葢寺在县南六十里,唐建。
庆门寺,在大通禅师塔前,有石碑一,张说文、卢藏用八分书,明邑人重建。
祥云寺,在县北四十里。元建郝母寺在县东四十里。元建报恩寺,在县南一里。明建置僧㑹司于内。大通寺,在县东七里。
三星寺,在县东六十里,寺前有三井,故名永兴观。在县东街,唐建。
玉阳观,在县西玉阳山。
徳安府:
安陆县。
报恩寺,在府治东南,梁天监中建。明置僧纲司于内。白兆寺在县西三十里白兆山,唐李白《读书处。石佛寺在县西八十里,唐建。
竹坞寺。在县北。宋建。
华严寺,在县北五里。元建金泉寺,在县西南三里。元建圆觉寺,在县东里许。元建。古昱寺,在县东三十里。明初建大佛寺,在县东八里。
药师寺,在县东南半里
龙角寺,在县南一里。
云山寺,在县南聚石冈。
经藏寺。在县南二十里。
回龙寺,在县西南十里。
通慧寺,在县西三十里白兆山下。大安寺在县西南四十里。
吉祥寺。在县西北十里。
景林寺,在县西北二十里。龙泉寺在县西北五十里。观音寺在县西北八十里。白莲寺在县北。
水西寺。在县北一里。
䕶国寺,在县北槎山下。
圎通寺,在县东北四十里大鹤山。兴教寺在大安山下。
石门寺。在石门山下。
东岳观,在县东三里。
白鹤观,在县东南隅。
𤣥真观在县北,置道纪司于内云梦县。
百法寺,在县城内西南隅。胜受寺在县东。
白云寺,在县东南。
泗洲寺,在县南五十里。
金龙寺,在利塘镇北。
伍洛寺。旧为兴安镇。
紫星观,在县东。
应城县。
上方寺在县西。明建置僧㑹司于内柏林寺,在伍家山。
能仁寺。在县东二十里。
古城寺,即蒲骚城,号妙髙台,明觉寺。 万寿寺俱在县西南四十里。时丰乡汤池寺在县西。
铁佛寺,在县西北四十里太平乡。妙髙寺在县北一里,即古城寺。金藏寺在县东南。
青龙观,在县西二十五里。至道观,在县西。
随州
报恩寺,在州城内,置僧正司。水南寺在水南山。
普济寺,在栲栳山。
华严寺。 长庆寺俱在岁丰乡,万寿寺在大洪山。
现光寺,在溳川乡。
白云寺在玉钟山。
金灯寺。在上名乡。
寳徳寺在州西。
神农观,在州东百里棋盘山。世传炎帝诞生,处应山县。
报恩寺在县西隅,梁建,置僧㑹司于内。乾明寺在大龟山上,唐建。
跳石寺,在武胜闗下,唐建龙泉寺,在寿山宋建。
黑山寺在四望山上。
正觉寺在石龙山下。
龙兴寺,在天井涧。
经台寺,在吉阳山。
嵩山寺在秀峰山下。
圎通寺在平靖闗。
割髻寺在割髻山。
云台观,在马鞍山上。
荆州府。
江陵县。
章台寺,在沙市北,世传章台故址白马寺,汉建武中建。
金枝寺。汉建武中建。
承天寺在县西北,晋永和中建。明洪武中,置僧㑹司于内。
葛陂寺在城西,相传葛洪炼丹于此,丹井尚存,䕶国寺在县东草市,梁天监中,建张僧繇尝于柏堂内圗孔圣十哲像,明帝怪问:「释寺何为冩孔圣之容,僧繇曰:「后当赖此」。及后周废浮屠法,独此寺有孔圣像,得不毁明,洪武初复修。
纪山寺,在纪山上。隋开皇间建白渎寺,唐开元间建。
玉壶寺。唐开元间建。
菩提寺。唐大中间建。
资福寺,在县东南化港庄。唐大中间建。普陀寺,在县东十五里。唐建。明修报恩寺。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唐建明修头陀寺。 普䕶寺。俱在县东南百二十里。唐建太师寺,宋咸淳间建。
东布金寺。宋开寳间建。
灵祈寺。宋雍熈间建。
寿圣寺,在府城丙庄,宋绍兴间建宜阳寺,宋淳熈间建。
霸城寺。宋淳熈间建。
金台寺。宋淳熈间建。
多福寺。 寳梵寺。俱宋嘉定间建。西布金寺,宋嘉熈间建。
五屯寺,宋寳佑间建。
方乐寺。宋咸淳间建。
黄屯寺,在县东四十里。宋建永安寺,宋咸熈间建。
铁佛寺,在县西南七里。宋建。铁轮寺,在县东六十里。宋建明修海㑹。寺在县西,宋建。
寿圣寺百丈禅师道场,一名三鸦寺。乾明寺在县东二里,旧名天皇寺。地藏寺在县东草市。
陟屺寺,在县东北三十里。观音寺在沙市。 天王寺,在县西南三里。华严寺在县东成河口。
琉璃寺,在县二里。
资圣寺。在日字庄。
𤣥妙观,在县西北。唐建明重建,置道纪司于内。景明观在东门外。唐建明修。
开元观在东门内。唐建明修析真观在石马头。唐建明修三清观,在县南十五里。宋建明修许仙观在郝穴。宋建,晋许逊修炼,于此遗迹犹存。御镇观在县东南九十里,宋建。
江渎观在县城,又有宫在沙津。宋嘉定中建内祀屈原。
太晖观,在龙山门外,明建公安县。
二圣寺,旧县东北二里,东晋道、安慧逺二法师,建明初,置僧㑹司于内。
双田寺唐建。 龙溪寺。宋建,明𢎞治中修。 天崇寺,法华寺。 净居寺。俱在刀环里,宋建。
大光寺。在大光里。
清化寺,在江陵界上,灌洋村神台寺。宋淳熈中,僧福逺建谷升寺,在谷升村宋建。
齐居寺,在旧孱陵城,宋建惠果寺。 报慈寺俱在特邱村,宋建普光寺。 观音寺俱在茅穗里。宋建大车寺,宋宣和中建。
章田寺,宋建。 龙门寺。 义堂寺。俱在长安村,宋建诸天寺,宋景定中建。
南禅寺。宋绍兴中傅霞建。太阳寺,在县南五十里。宋建牛头寺,在牛头里。
青莲寺在堤湖西南。
生生寺在长安村。
太平观在县北,宋建明修置道㑹司于内。白鹤观在县西十里,宋建。
洞真观在𤓰渚村宋建。
广徳,观。在百子冈,宋建。
刻木观宋建。
南岳观在斗堤面柳浪湖,明建石首县。
髙陵寺,在县西南二十里。梁建长堤寺,在县南二十里。梁建玉田寺,在县西楚望山,唐建明重修,置僧㑹司于内。太平寺,在县西三十里,唐建。
修正观在县南。宋建明修,置道㑹司于内灵台观,在县西三十里。明建。
监利县。
罗汉寺在县城内,明重建置僧㑹司于内。银杏寺在县东。
皇功寺。在县东。
紫㣲寺。明末重修。
北洲寺,在县西七十里化邱湖上。清观在县西一里,明重建,置道㑹司于内。荆台观,在县北百里。
松滋县:
开利寺,在县东三里,唐建明重建,置僧㑹司于内。苦竹寺,在县南九十里,宋建明修。
竺园寺,在县东三十里。宋建明,修飞仙观,在县南九十里
东岳观。在县内,即今沙道观枝江县。
圣寿寺在县东,澌洋洲,宋元佑中建。大通寺,在县北金鸡山下。宋建明,修置僧㑹司于内。净居寺在县东十里,宋建明修。
黄龙寺,在县东七十里。宋建万安寺,在县东九十里。
广积寺在县东。
清修寺。在县东七十里。
爱敬寺,在县南六十里。
金龙寺。在县董市。
金沙寺。在县三都。
明月寺在南苑,去县三十里。佛华寺,在县北九十里。
清溪寺,在县北六十里。
三清观,在小东门内。元建明修夷陵州。
报恩寺,在州北二里,唐建明重建,置僧㑹司于内兴龙寺,去州六里唐建。
髙龙寺,在州西北百五十里。唐建明修山建寺,在州北十里,元建明修。
普济寺,在州东北八十里。双泉寺,在州西四十里。
香烟寺,在州东北五十里。龟山寺,在州东北八十里。兴福寺,在州北七十里。
铁佛寺,在州北百里。
铁寳寺,在州西北百里。
弥罗观,在州东北隅。元建明,修置道正司于内宜都县。
金钟寺宋建。
法涌寺,在县东三十里。元建明初,重建贤福寺,在县北二里明修。
厚坪寺,在县西北三十里。明修。安福寺在县西三十里。明,重修。𫝊庆寺在县东十里。明,建广济寺,在南城外。明万厯中创建。资福寺在县北六里。明建。
佑圣观。在县西,明初建。
大梁观,在县西四十里大梁山顶逺安县。
庆寿寺,在县西十里。宋建。明修。鹿苑寺,在县西北十五里鹿溪山下。宋建寳华寺,在县西三十里甘露洞旁。宋建寿隆寺,在县东北三十里。鳯凰山,元建明修。青溪寺在县西南六十里云梦山。
白鹤观,在县北一里什家坪。回龙观在县北四十里。
襄阳府:
襄阳县
檀溪寺,在县西,晋建。
鹿门寺,在县东南五十里,西晋建大承恩寺,在县西八十里。隋建隆庆寺,在县城内。唐建明重修,置僧㑹司于内。铁佛寺在县西一里,唐建。
国朝顺治间复修。
广徳寺在县城内隆中书院旁。唐时,楚书院祀诸葛亮,以寺僧主之。明成化间修。
仁皇寺,在樊城,宋建明重修。长兴寺在县东北。元建
华严寺,在县蔡家坑。
兴隆寺,在县东南隅。
愆恩寺,在县南三里。
国朝顺治间修。
鳯林寺。在县南。
谷隠寺,在县南习家池,右释道安住处。龎居寺在县南五十里,龎居洞右。黄龙寺在县南四十里。
兴国寺,在县南五十五里。元建法龙寺,在县南八十里。
卧佛寺,在县西南五里。
岘山寺,在县西南八里。
甘泉寺,在县西六里。
乐善寺,在县西六十里。明建梅林寺。 万安寺俱在县北七十里。白莲寺。去县城八十里。
华严寺,在县北九十里。
宏庆宫在县城内,明建置道纪司于内㑹仙观,在县东。
宇宁观,在县南车厢脑。
火星观在樊城西。明初建真武观,在县北六十里双沟镇宜城县。
嘉山寺。在县东。
龙潭寺,在县东二十五里。明月寺,在县东三十里。
菖蒲寺,在县东五十里。
华严寺,在县东六十里。
云台寺,在县东八十里。
灵济寺,在县东南三十里。清汉寺,在县东南六十里。龙兴寺,在县南四十里。
白云寺,在县南五十里。
东连寺,在县南七十里。
𫝊灯寺,在县西南五十里。报恩寺在县西门内,明建置僧㑹司于内重焕寺。 杜平寺俱在县西二十里。含珠寺在县西二十五里。
竹林寺,在县西三十里。
万寿寺,在县西四十里。
圎觉寺,在县西五十里。
下峰寺,在县北二十里。
黄观寺在县北百里。
紫阳观,在县西。
南漳县:
灵泉寺,在县南五十里,晋建。明修。普济寺在县东。宋建明修,置僧㑹司于内。古老寺,在县东南六十里。元建明修石门寺,在县北四十里。明建。
一山寺。距县六里。
定慧寺。距县八里。
圣定寺。距县二十里。
冰壶寺。距县二十五里。
双池寺。距县三十里。
清凉寺距县五十里。
洪山寺。 法华寺俱距县六十里。闗山,寺距县十里。
明教寺,在县东北七十里阳觉寺。距县百里。
惠济寺。距县百五十里。
福胜寺距县二百里。
灵溪寺距县三十里。
真静观,在县西南。宋治平中建。刻木观,在县西北。丁兰,旧居白云观,距县百里。
枣阳县
兴国寺,在县东南十五里。宋建报恩寺,在县东北一里。宋建,置僧㑹司于内椒山寺,在县东北七十里,宋建。
瀴源寺,在县西北七十里。元至正初建。甘泉寺,在县东北八十里甘泉山。元建。明修。资山寺,在县东南七十里。明初建。
寳林寺,在县东六十里。明建竹林寺,在县东十里。
净山寺,在县东南五十里。大过寺在县东南八十里。白水寺在县南四十里。
清凉寺有二,一在县南四十里,一在县北四十里。华严寺,一在县南八十里。一在县西十里,一在县北八十里。
崇兴寺有二,一在县东五十里,一在县西五十里。卢陂寺,在县西七十里。
茅冈寺。距县三十五里。
泉水寺,在县北五十里。
吉祥寺。在县北五十里。
通真观,在县东南三十里。洞阳观在县西南隅。明重修置道㑹司于内泰山观,在县东北二十里。
榖城县
不二寺在县南七十里,梁建明修。唐徳寺在县东九十里,隋大业中建。弥陀寺,在县西北三十里。唐建洞山寺在县西二十五里,唐建。崇宁寺在县东南半里,宋建明,修置僧㑹司于内。金牛寺在县东南八十里,宋建明修。
古乐寺。 古灵寺俱在县东南五十里。古领寺在县西南三十里。
崇兴寺,在县西八里。
龙池寺,在县西百里。
玉林寺,在县西北五里。
福山寺,在县西北三十里。卧佛寺在县西北六十里。髙山寺在县北八里,元建后有谷伯冢。圣母观在县南八十里薤山上。宋建祜圣观,距县二里。元建明重修,置道㑹司于内迎恩观,在县西八里过山之麓,明建。
真武观有二,一在县东四十里白虎山。角一在县西三十里古山巅。
光化县。
寳林寺。在县南,宋建。
月灯,寺在县东北三十里。元建龙泉寺,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明建福严寺,在县东,置僧㑹司于内。观音寺,在县西明建。
登云寺,在县乌窟山,顶明建万山。寺在县尖角山。
𤣥妙观,在县西南半里,置道㑹司于内太极观,在县泥河洲。
均州
龙泉寺,在州北二十五里。报恩寺,在州东北一里,置僧正司于内观。音寺有二:一在城南五里,一在沧浪亭,龙兴宫在州南。
净乐宫,在州东北隅。
太和宫,在州太和山天柱峰铜殿、金饰。琼台宫在大顶东。
清㣲行宫,在州绞口。东南王母宫在大顶南。
清㣲宫,在大顶西南。
青龙行宫有二:一在城,一在茅阜峰,置道正司于内朝天宫,在大顶天门下。
五龙宫,在太和山西北。
玉虚宫,在太和山紫霄展旗峰。北紫霄宫,在展旗峰北。
南岩宫,在天柱峰北。
迎恩宫,在州石板滩。
紫虚宫。 紫极宫。 延长宫俱在太和山,遇真宫,在玉虚宫北八里,仙闗之外,元和观在回龙观下。
复真观,去太和宫五里许回,龙观在元和观上。
龙泉观,去复真观三里许、太上观。 三茅观俱在太岩上,云霞观在歘火岩右。
玉仙观 紫霞观俱在太和山仙桃观,在玉虚左五里许,修真观在遇真宫东。
威烈观,在紫霄峰通㑹桥东。明真观在太上岩东南。
祜圣观在大顶东南五十里。仁威观在青龙宫北。
太常观在展旗峰北。
真常观。在太和山北。
八仙观,在大顶东北。
自然庵在五龙宫左。
清水庵,在州东九十里江口,郧阳府。
郧县
兴福寺在城内,明建置僧㑹司于内。观音寺,在县东二里。
法华寺,在县东五里。
清禅寺,在县东九十里。
普安寺,在县南二里。
圎通寺,在县南四十里。
石佛寺。在县西十里。
白鹤寺,在县西十五里。
青龙寺,在县西二十里。
松林寺,在县西五十里。
武阳寺,在县西北二十里。龙潭寺在县东北百四十里。迎恩寺在府治山后。明成化中建,置道纪司于内。三元观,在县东一里。
玉皇观,在县东北百四十里房县。
龙门寺,在县东五里。
大悲寺在县东南百五十里。仙宫寺在县西南四十里。秀池寺在县西南百里。懒读祖师修禅处。惠感寺在县西一里,明建置僧纲司于内。佛圗寺,在县西六十里。
千佛寺,在县西七十里。
观音寺,在县西八十里。
马岩寺,在县西百里马祖道场,碑尚存。皇庆寺在县西北一十里。
中峰寺,在县西北二十里。志公岩寺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志公禅师碑存。龙兴寺在县西北百里。
圣水寺,在县西北百五十里。白云寺在县西北百八十里。净土寺在县北。
石门寺,在县北十五里。
龙泉寺,在县东北百里。
望仙观,在县西四十里。有费长房遗迹。药水观,在县西北十五里。
文昌观。在县北十五里。
竹山县
大梵寺,在县东百里。
盘龙寺,在县南五里。
白云寺,在县南五十里。
洪福寺在县南五十五里。寳泉寺在县西百五十里。寳林寺在县秦家沟。
𤣥妙观有二,一在县西,一在县南。重兴观,在县西九十里。
真庆观,在县北一里。
狮子观,在县北四十里。
竹溪县。
丰登寺在县东,置僧㑹司于内。白崖寺在县东十五里云崖下。莲花寺在县西四十里。
独松寺,在县北三十五里。尖山观,在县南九十里。
元和观,在县西南三里,置道㑹司于内。云峰观,在县西南三十里。
青华观,在县西七十里。
雪山观,在县西七十五里郧西县。
永庆寺。在县东。
兴胜寺,在县西南八十里。万寿寺在县西北四十里。乾兴寺在县北五里广顺山下,置僧㑹司于内。普佛寺,在县北二十里。
青龙寺,在县北五十里。
悬鼓观,在县悬鼓崖下。
弥罗在县北门外。
清明寺在旧上津县东一里,唐建明,修置僧㑹司于内。
弥陀寺,在旧上津县西北八十里保康县。
幽静寺在县隅,河置僧㑹司于内。明兴寺在县东门外。
普光寺,在县东百里。
北峰寺,在县南百五十里。楞严寺在县。
禅裕寺,在县。
祜圣观在县
迎仙观在县境内。
白云观,在县。
直●归州。
朝天寺在城内。
灵泉寺,在州南十里,山腰有井,水消长与江水同候,故名有记。
铜佛寺。在州南四十里。
万寿寺。在州南六十里。
法华寺,在猴儿坡下。
广志寺,在沙镇溪内,去州三十五里。和睦寺在和睦溪内,去州七十里。灵台观在州署后。
圣天观。在州南百里。
白阳观。在州南四十里。
回龙观。在州西三十里。
龙潭观。在州北三十里。
流来观,在沙镇溪口。
玉虚观在香溪上。
长阳县。
龙潭寺,在县西二十里。元建明重修青龙寺,在东门外。
青严寺,去县八十里。明修松柏寺,在堡子里。
白鹤观,在县西三里。唐建明修石柱观,在县东。
兴山县
广利寺,在县东隅。明修。
广济寺,在县西一里。
水月寺。 下元寺。俱县北八十里。回龙观,在县北四十四里。
巴东县
洪山寺,在县西一里,唐开元中建。观音寺。在县右四十里。宋建明重修。寿寜寺,在县西一里。
北山寺。在县西。明永乐中,修白鹿观,在县西南一里。
湖广通志巻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