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卷二十四
《军政志》
楚军之分,左右广详,于《左氏传》后世更番法实祖之。汉楼船下瀬习水师,教战阵。在楚制胜之兵,有独用其长者焉。我
朝设营哨塘汛,俾将弁行伍大小各有专寄,臂指相使,首尾相应,而荆州统军董率八旗,常徳阃帅,控制全楚,扼黔、蜀、巩、襄、樊,从古节制之师,莫能过也。其南北水师七营。
皇上特命闽中熟练水性兵丁,赴楚教习,又复量能授职,袵席之安,永绵亿载矣。
歴代兵制
周
《周礼》小司徒:「㑹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以其馀为羡,惟田与追胥竭作。《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按楚为子男之国,止一军。
楚
《左传》庄公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僖公二十八年,晋、楚战于城濮,子玉请战,王怒,少与之师,惟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文公十年,厥貉之会,宋逆楚子,以田孟诸有左盂、右盂、两甄之制。
宣公十二年,晋、楚战于邲,三军以为正军,二广以为亲军。广有一卒卒偏之两,于陈则分左右二,拒调卒之法。农工商贾不败其业,而卒乘辑睦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
《战国䇿》:苏秦说楚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六千馀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
秦
《史记始皇本纪》:秦初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注《汉书百官表》曰:「秦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群书备考。秦并六国,置材官于外郡,南郡车徒则材官领之。
汉
《汉官仪》:高祖命天下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肄课试,各有员数。平地用车骑,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楼船。
《汉书刑法志》: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文献通考》汉调兵之制,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二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陈,年六十五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
武帝本纪》:「元鼎五年,南粤相国吕嘉反,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归义,粤侯严尤为戈船将军,出零陵,江淮以南楼船十万人讨之」。
《后汉书光武纪》,「建武七年,诏罢天下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及军假吏,悉还民伍,惟践更如故。
《后汉书列传》:「灵帝时,阳璇为零陵太守,制马车数十乘以破贼。
《文献通考》:昭烈初置五军,其将校略如东汉,而兵有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之别。
三国
《魏志文帝甘露四年夏六月,分荆州置二郡都督。晋
《文献通考》:晋武帝以伐吴,遂分左右各一将军,又有左、右、前、后四军,四䕶军领之,凡二卫,左、右、前、后骁骑七军,皆以中军将军羊佑领之。 太康元年,既平吴,诏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置南蛮校尉于襄阳。元康中,改为荆州刺史。
元帝南渡,有大将军、都督、四镇、四征、四平之号,以荆、江为重镇,甲兵所聚尽在焉,常使大将居之。
安帝于襄阳置宁蛮校尉。
南北朝
宋孝武分荆、湘、江、豫州三郡置郢州,治江夏,罢南蛮校尉,迁其营于建康。
唐
《唐书》《兵志》,唐立府兵之制,颇有足称。盖古者兵法起于井田,至于府兵,始一寓之于农,其居处、教养、畜材、待事、动作、休息,皆有节目,虽不能尽合古法,盖得其大意焉。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唐兴因之。
高祖武德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析关中为十二道,皆置府。三年,更以道为军,军置将、副各一人,以车骑府统之。六年,以天下既定,遂废十二军,改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
太宗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
睿宗先天二年,诏曰:「往者分建府卫,计户充兵,裁足周事,二十一入幕,六十一出军,多惮劳,以规避匿。今宜取年二十五以上,五十而免,屡征镇者」。十年免之」。𤣥宗开元六年,诏折冲府兵,每六岁一简。自高宗、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 十三年,始以彍骑分𨽻十二卫,又择材勇者为番头,颇习弩射。
代宗广德二年,于鄂、岳、沔置三州防御使。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巳,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絶祸乱之萌也。
宋
宋史兵志: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所在防守,则曰乡兵。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建隆元年,诏殿前、侍卫二司各阅所掌兵,拣其骁勇升为上军,老弱怯懦置剩员以处之,诏诸州长吏选所部兵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様,分送诸道。其后代以木梃为高下之等,散给诸州,委长吏、都监等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
仁宗天圣至寳元间,增募诸军,荆湖归远总百馀营。康定初,荆湖路各募宣毅、大州二营,小州一营,凡二百八十人。 皇佑五年,荆湖置教阅忠节,州一营,大州五百人,小州三百人,而荆湖益募雄略。 嘉佑四年,乃诏荆南募就粮军,号威果,各营于本州。神宗熙宁三年,枢宻使文彦博上军数,帝参以治平中兵数而讨论焉,湖北万二千人,湖南八千三百人。元丰四年,又团结东南诸军,荆湖北路为第七,南路潭州为第八,全、邵、永州应援广西为第九。哲宗元符元年,湖北各增置,有马雄略。徽宗崇宁元年,荆湖北路增置禁军,以靖安名,又枢宻院乞增荆湖南路雄略。
孝宗乾道末,各州有都统司领兵,鄂州四万九千,荆南二万。
熙宁以后,荆湖路骑军之额,自骑射而下,三歩军之额,自左衙而下二十,并改号曰宣节,凡四十四指挥,一万一千三百人,歩骑荆门
、水军潭
、船坊潭鼎
、渡船都潭
、清务、船坊、铁作、潭
、骑射、江陵、潭、鄂、岳、安、澧、复、鼎、永、道、郴、邵、桂阳
、威边安
、衙队峡
、左衙安
、水军、江陵、潭、衡、永、郴、邵、鄂、岳、复、安、澧、峡、鼎、归、汉阳、桂阳
、宁远复
、壮城潭、岳、安复
、静江江陵、潭、岳、鼎、衡、永、郴、全
,三略鼎
、宁、淮澧
、崇宁岳
、澄江辰
、宣节南路诸州、军监,北路岳、澧、鼎、荆门诸监。熙宁七年九月,沅置一。大观元年,靖置一
歩㨗全
、威棹江陵归峡
、保节鄂
、崇节潭
、威勇安
、牢城诸州军
、中军将潭、汀
、拣中澧
、拣中宣节潭、澧、鼎
,鼓角将荆门
、高宗、建炎厢兵宣节中兴在寳庆潭、永武冈、郴、衡、全、桂阳、靖道、沅
、靖安中兴立潭、永、常德
、澄海中兴、武冈、全
。
建炎后,屯驻大军、鄂州都统司、水军、黄州、雄关、飞虎军、荆湖路义军、土丁、弩手,不见创置之始,北路辰、澧二州,南路全、邵、道、永四州皆置。盖溪洞诸蛮,保据岩险,叛服不常,其控制须土人,故置是军。皆选自户籍,蠲免徭赋,番戍砦栅,大率安其风土,则罕撄瘴毒,知其区落,则可制狡狯。其校长则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军头、头首、采斫招安头首、十将、节级,皆叙功迁补,使相综领。施之西南,实代王师,有御侮之备,而无馈饷之劳。其后荆南、归、峡、鼎、郴、衡、桂阳亦置。
仁宗庆厯二年,北路总一万九千四百人,南路总五千一百五十人,番戍诸砦。
神宗熙宁元年,籍荆湖南、北义军凡一万五千人,军政如旧制。
哲宗元佑七年,选差邵州邵阳、武冈、新化等县中等以下户充土丁、弩手,与免科役,七年一替。 绍圣二年,枢宻院言:「荆湖南路安抚、转运、提刑常平司奏请,邵州营下缘边保砦置弩手一千四百人,乞依元丰六年诏,于五等户轮差,并半年一替」。
徽宗宣和四年,靖州通道县有边警,诏添置弓弩手二千人。
光宗绍熙五年,知潭州、湖南安抚朱熹奏请飞虎军𨽻本州节制。从之。
元
《元史兵志》:「考国之初,典兵之官,视兵数多寡为爵秩崇卑,长万夫者为万户,千夫者为千户,百夫者为百户。
世祖时,颇修官制,内五卫以总宿卫,外则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总把,百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宻院以总之,遇方面有警,则置行枢宻院事,巳则废,而移都镇抚司属行省。 至元二十一年四月,诏潭州䝉古军依扬州例,留一千人,馀悉放还诸鄂罗 二十五年,调扬州,省军赴鄂州,代镇戍士卒,又调德安屯田万户府军士一千四百六十七名,分置衡州之清化,永州之乌符、武冈之白仓,置屯田。 二十七年,复以扬州行省四万户䝉古军,更戍潭州。 中统二十年,荆湖行省所辖湖南宣慰司三道。
泰定二年,湖广等行中书省所辖,总计二百三十七处。
《元史帝纪》:成宗元贞三年,调扬州翼邓新万户府全翼军马,分屯蕲、黄。 大德三年三月,沅州贼人啸聚,命以毗阳万户府镇守,辰州、镇巢万户府镇守沅州、靖州、上均州万户府,镇守常德、澧州。
明。
前明世法录:太祖起兵之初,亲阅将士,使分队习战,曰兵不贵多而贵精近,募兵多滥,吾特为试之,庶得精锐可用也。
洪武二十八年,申调兵捕贼之例,凡所在冦发三四十人,则调军一二百人,冦数百人则调军数千人为之,期日必得官,不躬率或调兵失律者罪之。
永乐四年征安南,敕湖广军俱往广西听征。 十一年,敕贵州总兵官顾成调兵一万,即选于武当、辰、沅五关九卫听征。
《续文献通考》:洪武元年,定卫所官军将帅将兵之法,自京师达于郡县之险要者,皆立卫所。凡都指挥使十六处而为行都司者四,又于湖广添一行,都司为五,其所设军士,皆有定数。大率五千六百名为一卫,一千一百十二名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名为一百户。所卫分军数,或有多寡,而千百户所统则一。每一百户内总旗二名,小旗十名,管领钤束,以成队伍。有事征伐,则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官军各还本卫,大将军单身还第,总兵官不敢擅调。
宣宗宣德元年,遣御史分行天下郡县,清理军伍。英宗正统十四年,景帝命各处召募民壮,就令本地官司率领操练,遇警调用民壮,盖兆于此。
巡抚湖广兼理军务都御史一员,驻省城。景泰间,设提督军务抚治郧阳都御史一员,驻郧阳府。成化间设。
总督川、贵,湖北都御史一员。嘉靖二十九年,麻阳苗叛,命都御史张岳讨平之。寻镇其地,驻沅州。四十二年议革,后以巡抚、贵州都御史兼领湖北一道清军。副使一员,驻省城。
屯田副使一员,驻省城。
分巡武昌兼兵备佥事一员,驻省城,分守上荆南道兼施,归兵备参政一员,驻澧州,分守上荆南道兼施归兵备副使一员,驻荆州。施州兵备佥事一员,驻夷陵州,后裁。以荆南分巡兼领,分巡上荆南道兼郧阳兵备副使一员,驻襄阳府,分巡上湖南道兼郴、桂兵备副使一员,驻衡州府。辰沅兵备副使一员驻沅州。
蕲黄兵备副使一员,驻黄州府。分巡荆西兼兵备佥事一员,驻沔阳州。下江防兵备佥事一员,驻蕲州。
上江防兵备佥事一员,驻岳府。镇守湖广,挂平蛮将军印。总兵官一员,驻省城。镇筸参将一员。 守备一员。
清浪参将一员。 守备一员。靖州参将一员。 守备一员,兴都留守司正、留守一员。 副留守一员。 佥书一员。 领卫三 守御所二。
湖广都指挥使司。军政,掌印一员。 佥书二员。 领卫二十有四。
郧阳行都指挥使司,掌印一员。 佥书二员。 领卫五 守御所八。
三江守备一员。
永定守备一员。
洞庭守备一员。
郧阳守备一员。
永道守备一员。
郴、桂守备一员。
荆瞿守备一员。
各卫掌印指挥一员。 佐贰二员。 管操一员。 清军一员。 管屯一员。 巡捕一员。 随操者无定员。其属镇抚一员。 五所,千百户,掌印一员。 佐贰各二员。 随操者无定员。
武昌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镇抚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六百六十二名。
武昌左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镇抚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六千六百二十四名。
显陵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七百三十六名。
安陆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三千五十六名。
襄阳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四千三百二十二名。均州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五十六名。
郧阳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前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三千四百二十七名。竹山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百七十名房县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二十名。
德安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六十四名。
随州百户所百户二员。 兵二百零二名:黄州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四千四百三十五名。蕲州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七百四十名。荆州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八千三百零四名。荆州右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二千四百四十一名。
夷陵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镇抚 兵一千四百一十一名。
枝江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二名:远安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六十名。
长宁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一十名。
施州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四千六百七十九名。岳州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一百七十四名。
永定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六百名。
大庸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六十四名。澧州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四十七名。
九溪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四千六百三十三名。安福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二十名。添平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二十名。麻寮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二十名。长沙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六百名。
茶陵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戸。 百户。 兵一万六百九十名。寳庆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四百一十七名武冈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三百五十七名。城歩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三十九名。衡州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三千四百九十二名。桂阳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五百二十四名。常宁中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名。
宁溪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零三名。
常德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戸: 兵五千六百三十六名。辰州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六千二百七十二名。沅州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一百八十三名。平溪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六百一十四名。永州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八百零,一名宁远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三百七十名枇杷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二十五名。
桃川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二十名。
锦田镇前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三百六十二名。
江华守御右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四十三名。
宁远守御左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四十名。
东安守镇百户所,百戸。 兵九十七名靖州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万四千七百八十九名。
天柱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一十二名。
汶溪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零八名郴州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九百名广安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三十一名。宜章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八百三十七名清浪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六千二百四十四名。偏桥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六百名。
镇远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五千六百名。
铜鼔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中左中右中前中后左左右右千户所千户、百户。 兵一万八千三十六名。
伍开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中、左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三万二千二百六十名。
大田军民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三千一百二十七名。
瞿塘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左右中前后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八千三百六十二名。忠州守御千户所千户: 百户。 兵一千一百二十二名。
《皇清》。
总督湖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部院一员,驻节武昌府城。
督标巾,左右三营。副将一员。 游击二员。 改设中军都司一员。 守备二员。 千总六员。 把总一十二员。 马歩兵丁一千四百零三名,内拨防八吉堡兵三十名,又于雍正九年为钦奉。
上谕事案内调拨赴陜西凉州兵二百一十名,实存伍兵一千一百六十三名。
巡抚湖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都院一员,驻节武昌府城。
抚标左右二营,改设中军叅将一员。 游击一员,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马歩战守兵丁九百五十五名,内拨防八吉堡兵二十名,又于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一百二十名,实存伍兵八百一十五名。
镇守荆州等处地方都统将军一员,驻节荆州府城,副都统二员。 满洲固山大八员。 䝉古固山大兼佐领二员。 佐领四十六员。 防御五十六员。骁骑校五十六员。 笔帖式四员。 满洲䝉古甲兵四千名。 弓铁匠一百六十八名。 歩甲七百名,炮手八十名。
提督湖广全省军务总辖官兵、军卫、土司、控制苗夷、节制各镇左都督一员,驻节常徳府城。
提标中、左、右、前、后五营,叅将一员。 游击四员。 守备五员。 千总十员。 把总二十员。 马歩战守兵丁原额二千九百二十六名。雍正七年,为宻陈改土归流事案内,拨兵一百二十五名赴永顺恊,今实在兵丁二千八百一名。
镇守夷陵等处总兵官一员,驻札夷陵州城镇,标中、左、右、前、后五营,游击五员。 守备五员。 千总十员。 把总二十员。 马歩战守兵丁原额二千九百九十八名。雍正九年,为宻陈改土归流事案内,拨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兵丁一百五十名,赴永顺,恊止守备四员,把总一十八员,兵丁二千八百四十八名,又于雍正八年内募补兵丁七十名,共战守兵丁二千九百一十八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二百三十名,实存伍兵二千六百八十八名。 经制沙襄五板,战刷船七十只。 堪修薄板小●民船一十一只,除驻札州城,并分防州属之普溪、黄陵庙等水陆六十六汛,共兵一千一百一十名外。
驻防兴山县城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三员。 马歩战守兵丁五百一十名。 并分防县属之竹溪、平驿口等三十三塘汛。
驻防长阳县城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马歩战守兵丁二百一十名。 并分防县属之白石桥等二十六塘汛。
驻防归州城游击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战守兵丁三百十八名。 五板战船一十五只。 刷船二只。 民船三只。 并分防州属之香溪、观音阁等水陆一十一塘汛,及贴防巴东之红砂堡等塘汛驻防巴东县城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战守兵丁三百一十七名。 五板,战船一十四只,刷船三只。 并分防县属之三尖、观南、木园等水陆二十塘汛。
镇守襄阳等处总兵官一员,驻札谷城县。城镇标中、左、右、前四营,游击四员。 守备四员。 千总八员。 把总十六员。 马歩战守兵丁原额二千三十二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二百五十三名,实存伍兵一千七百七十九名。 船七只,除驻札县城,并分防县属之回流湾、涧口等水陆二十七塘汛,共兵五百八名外。
驻防襄阳府城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五百八名。 船二只。 并分防府属之泰山庙、白家湾等水陆三十三塘汛。
驻防襄阳府城前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五百八名。 船二只。 并分防光化县城及王家河、薛家集等水陆二十一塘汛。
驻防南漳县城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五百八名。 船一只。 并分防县属之天门寨等三十六塘汛黄州恊副将一员。 改设都司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原额七百二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七十一名,实存伍兵六百三十一名,驻札黄州府城。 并分防黄冈、黄陂、蕲水、罗田、麻城、黄安六县,及县属之滠口、阳逻等水,陆驿逓四十四塘汛。
郧阳恊副将一员。 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马歩战守兵丁原额八百七十八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一百二名,实存伍兵七百七十六名,驻札郧阳府城。 并分防郧县,保康、郧西三县,及县属之观音堂、上津堡等水陆四十五塘汛。
武昌府城守营叅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六百三十七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六十名,实存伍兵五百七十七名,驻札武昌府城。 并分防江夏、武昌、嘉鱼、蒲圻、咸宁、崇阳、通城七县,及各水陆要隘塘汛。
兴国营叅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马歩战守兵丁四百六十八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六十名,实存伍兵四百八名,驻札兴国州城。 巡江船三只。 并分防大冶、通山二县,及上巢湖、龙港镇等水陆一十八塘汛。
德安营叅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马歩战守兵丁四百五十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五十五名,实存伍兵三百九十五名,驻札德安府城。 并分防应山、随州、应城、孝感、云梦五州县及各属之广水店等水陆驿逓三十四塘汛,荆州城守营叅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五百六十三名。雍正九年,调拨陜西凉州兵六十三名,实存伍兵五百名,驻札荆州府城。 马船六只。 巡江船七只。 并分防江陵、公安、石首、监利四县,及各属之芦席湾、十里铺等水陆驿逓四十五塘汛。
均房营叅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原额马歩战守兵丁九百六十名,除拨赴永顺、保靖二百一十名外,存兵七百五十名,又于雍正八年内,募补兵丁一百名,共战守兵丁八百五十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一百二十三名,实存伍兵七百二十七名,驻札均州城。 并分防房县及二属之远河滩、房山庙等水陆五十九塘汛。
荆门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六百七十五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六十四名,实存伍兵六百一十一名,驻札荆门州城。 并分防沔阳、潜江、天门三州县及各属之王家铺、沙阳等水陆六十九塘汛,其守备一员,带领兵丁一百八名,驻防沔阳之新堤,并分防䨇、柳树等八塘汛。
远安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四百九十七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六十名,实存伍兵四百三十七名,驻札远安县城。 并分防县属之洋坪、清溪,当阳县之运坪,河溶等水陆三十九塘汛。
竹山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五百二十二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六十名,实存伍兵四百六十二名,驻札恩施县城。 并分防大田支、罗戎角各隘口,及陆路莲、花池等三十八塘汛。
襄阳府城守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六百七十五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七十三名,实存伍兵六百二名,驻札襄阳府城。 船四只。 并分防襄阳、枣阳、宜城三县,及各属之潼口站等水陆驿逓五十二塘汛。
汉阳府城守营,改设都司佥书一员。 把总一员,马歩战守兵丁二百八十一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四十名,实存伍兵二百四十一名,驻札汉阳府城。 船三只。 并分防汉川县及二属之汉口镇等水陆二十七塘汛。
蕲州营,改设都司佥书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马歩战守兵丁二百八十一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四十八名,实存伍兵二百三十三名,驻札蕲州城。 并分防黄梅、广济二县及三属之菩提坝等陆路八塘汛。
安陆营改设都司佥书一员。 把总一员。 马歩战守兵丁二百八十一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四十八名,实存伍兵二百三十三名,驻札安陆府城。 并分防京山县及二属水陆三十六塘,泛宜都营,改设都司佥书一员。 把总二员。 原额马歩战守兵丁三百名,除拨赴保靖营一百名外,存兵二百名,又于雍正八年内,募补兵丁七十五名,共战守兵丁二百七十五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四十名,实存伍兵二百三十五名,驻札宜都县城,并分防松滋、枝江二县及三属之傅靳溪、红花套等水陆二十八塘汛。
道士洑营,改设都司佥书一员。 把总一员。 马歩战守兵丁二百六十三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四十八名,实存伍兵二百一十五名。 巡江船三只。 并分防土脑嘴等处及广济县属之武穴等水陆二十九塘汛。
八吉堡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马歩战守兵丁六十名。 沙船二只,查系雍正六年为酌议添设官兵等事案。内因八吉堡沿江地方匪贼丛多,于督、抚二标、武昌水师六营内,均拨按季轮流贴防。
督标武昌府水师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战守兵丁二百八十一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二十名,实存伍兵二百六十一名,驻札武昌府城。 战船一十一只。 虎战船一十四只,沙船一十只。 并分防新堤、三江口等处,及贴防汉口镇各水汛。
荆州府水师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战守兵丁二百八十一名。雍正九年,调拨赴陜西凉州兵二十名,实存伍兵二百六十一名,驻札城外筲箕洼地方。 沙船十只。 战船二十只。 并分防侯家脑等处及贴防新堤各水汛。
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都院驻节长沙府城。
抚标左右两营,改设中军叅将一员。 游击一员,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马歩战守兵丁一千一百四十一名。
镇筸镇总镇一员。 统领标下设中、左、右、前四营,驻札五寨司、苗边等处并黔、麻二县城汛。 游击四员,守备四员。 千总八员。 把总一十六员。 马歩战守兵丁三千名,查五寨原系镇筸恊副将驻札,于康熙三十九年内,为欲防苗、抚民等事案内,将沅州镇标官兵移驻,改镇筸副将移驻沅州。
永州镇总镇一员。 统领标下设中、左、右三营,游击三员。 守备三员。 千总六员。 把总一十二员,原额马歩战守兵丁一千五百五十六名。 分防永州府属之零陵、东安、新田、江华、永明、道州、宁远、祁阳八州县,并各要泛,又于雍正八年内为恳恩遵㫖添兵等事案内。 题请添兵三百名,共一千八百五十六名,奉文分防道州,右营游击一员。 千总一员,外委把总一员。 战守兵丁九十二名。
分防江华县左营游击一员。 千总一员。 外委把总一员。 战守兵丁一百三十二名。
分防宁远县右营守备一员。 外委千总一员。 战守兵丁七十九名。
分防永明县左营守备一员。 外委千总一员。 战守兵丁五十名。
长沙恊副将一员。 都司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马歩战守兵丁一千一十二名,驻札长沙府城。 并分防长沙、善化、湘阴、浏阳、醴陵、湘潭、宁乡、安化、茶陵、攸县等一十二州县城汛。衡州恊副将一员。 都司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六百八十三名,驻札衡州府城。 并分防桂阳州、衡阳、衡山、常宁、安仁、耒阳、●县等七州县城汛。
寳庆恊副将一员。 改设都司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六百四十六名,驻札寳庆府城。 并分防邵阳、新宁、新化三县城泛。
龙阳恊副将一员。 改设都司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战守兵丁七百七名,驻防龙阳县城,并分防洞庭、湖中、东西三路水路湖汛。
九溪恊副将一员。 改设都司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原额马歩战守兵丁七百四十四名,除拨赴保靖营五十名外,存兵丁六百九十四名,又于雍正八年内奉。
㫖准募补兵丁一百五十名,共战守兵丁八百四十四名,其副将一员,带领千、把总三员,兵丁五百四十四名,驻札九溪卫、慈利县并新设之白果坪抵容美土司边界守备一员,带领千、把总三员,兵丁三百名,于雍正七年内为宻陈改土归流事案内移驻新辟之桑植县,并分县属各塘要隘。
辰州恊副将一员。 都司一员。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原额马歩战守兵丁一千四名,除拨赴永顺恊兵一百九十五名外,存兵丁八百九名,又于雍正八年内奉。
㫖准募补兵丁一百二十名,共兵丁九百二十九名,驻札辰州府城。 并分防辰溪、溆浦、泸溪三县,并各驿路市镇要隘塘泛。
沅州恊副将一员。 都司一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六员。 马歩战守兵丁六百九十名,驻札沅州城,并分防各驿路水早塘汛,查该营原系沅州镇,于康熙三十九年内,为欲防苗、抚民等事案,内将沅镇官兵移驻镇筸,改镇筸恊副将为沅州副将,移驻州城,又原额尚有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移驻清浪、平溪二卫。于雍正四年内,将二卫拨归黔省管辖,其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带原防兵二百三十七名,拨赴新设绥宁营,又将把总一员,拨归武冈营。
靖州恊副将一员。 都司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四百八十五名,驻札靖州城,并分防靖属要隘及会同、通道二县查原额尚有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分防五开、铜鼓二卫,幷绥宁县属四汛,因五开、铜鼓二卫,拨归黔省管辖,于雍正六年内,为苗猺肆虐等事案内,拨千总二员、把总三员,带原防兵二百九十五名,另设新添绥宁营,又将把总一员,拨归武冈营防守横岭汛地。
永顺恊新,设副将一员。 改设都司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北南各标镇恊营,抽拨战守兵丁八百名驻札。新设永顺府。 并分防龙山县及各要隘塘泛查,系雍正七年内为宻陈,改土归流事案内添置」。
岳州营叅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马歩战守兵丁五百六十三名,驻札岳州府城。 并分防巴陵、平江、临湘、华容四县城泛。
澧州营叅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六百五名,驻札澧州城。 并分防安乡、石门二县,顺林、清化二驿路塘汛。
临武营叅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六百四十九名,驻札临武县,并分防蓝山、嘉禾各城汛。
宜章营叅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六百四十九名,驻札宜章县,并分防郴州、永兴各州县城汛。
桂阳营叅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五百四十六名,驻札桂阳县,并分防桂东、兴宁各城汛。
常德城守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马歩战守兵丁四百六十八名,驻札常德府城。 并分防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四县城汛,武冈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四百六十八名,驻札武冈州城。 并分防城歩县及新寨、横岭要汛。
绥宁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歩战守兵丁五百四十二名,驻札黄桑坪,并分防绥宁县属各塘隘,查系雍正六年内为苖猺肆虐等事。案内,拨湖北宜都营游击一员,沅州恊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靖州恊千总二员、把总三员,带领原防。五开、铜鼔、清浪、平溪四卫兵丁移驻,添置保靖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马歩战守兵丁四百名,驻札新置保靖县,并分防县属各要隘,查系雍正七年内为宻陈改土归流事案内,拨原驻永定营游击一员,湖北宜都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抽拨各营兵丁四百名,移驻添置。
永定营,改设都司佥书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原额马歩战守兵丁五百二十名,除拨永保兵丁二百七十名外,存兵二百五十名,又于雍正八年内奉。
㫖准募补兵一百三十名、现共兵丁三百八十名,驻札永定卫,查原设游击一员,于雍正七年为宻陈,改土归流事案内,改赴保靖营驻防。
岳州水师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战守兵丁二百八十一名,驻札岳州府城。 并分防洞庭东西二路。湖汛系康熙二十八年内为陆营布置等事案,内分辰水师官兵移置。
常德水师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战守兵丁二百八十一名,驻札常德府城。 并分防府属上下塘汛,系康熙二十八年内为陆营布置等事案内,抽拨提标兵,添设新置吉多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马歩战守兵丁一千二百名,驻札新辟六里吉多坪并安设各要隘险汛,系雍正八年内为遵。
㫖议奏事,案内安设。
卫所附
湖北各卫所除施州大田新改置恩施县外,现在卫九所一。
武昌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武昌左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黄州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蕲州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沔阳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德安守御所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
荆州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荆州左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荆州右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襄阳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湖南各卫所除清浪、平溪、五开铜鼓,拨归黔省九溪、永定、安福,归并新置之。安福县永顺司改永顺府。保靖司改保靖县,桑植司改桑植县。其长衡、永寳、武冈、常、辰、澧、郴、靖等处屯卫所俱归并各府州属外,现存卫一。
岳州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
湖广通志巻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