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七十九
古迹志
长沙府:
长沙县。
戴氏堂在城内府治东,谯国戴简筑唐柳宗,元有记八景台在驿歩门外。宋嘉佑中,筑宋迪作《八景图》,陈傅良建亭于侧,一曰潇湘夜雨,二曰洞庭秋月,三曰逺浦归帆,四曰平沙落雁,五曰烟寺晚钟,六曰渔村、夕照,七曰山市晴岚,八曰江天、暮雪。
定王台,在县东北一里。《九域志》,长沙定王发既之国,筑台以望母。元许有壬诗,荒台蔓草凝晴露,犹似思亲泪未乾。
后乐亭在城内府治后,明知府呉道行建三芝亭,在城内府治后。明嘉靖辛帽,有园桑产芝三本,知府潘镒建亭以纪瑞。
㑹春园在城内,马氏建《五代史楚世家》。天福四年,马希范作㑹春园嘉宴堂,其费钜万。
文昌塔,在湘江三乂矶。
善化县。
九龙殿在徳润门外,马氏建《通鉴纪事》:五代天福四年,马希范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寳,长十馀丈,抱柱相向,希范居其中,自为一龙,其幞头脚长丈馀,以象龙角。
贾谊宅在徳润门内,今为贾屈祠。《水经注》:郡廨西陶侃庙,旧是贾谊宅,地中有井,是谊所凿,极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似壶,旁有石脚床,才容一人坐形,流俗相承,云是谊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树,亦云谊所植也。熊湘阁在城内,即李忠烈祠。明李东阳有记。
敬简堂在城内旧府治后,宋张浚建两壁书,学庸中屏镌颜渊问仁章,朱子题曰「敬简」。
四絶堂在岳麓山道林寺侧,方舆胜览》保大中马氏建,谓沈傅师、裴休笔札,宋之问杜甫,篇章为四絶。治平间蒋頴叔作记以遗欧阳询,而录裴休置韩愈而取宋之问为未然。乃诠次髙下,以沈书一、欧书二,杜诗三,韩诗四,谓之四絶。
谕苖台在岳麓书院,右朱子化谕苖人于此道,乡台在岳麓山岳麓,志宋邹浩为谏官,谪衡,经此守臣,温益下逐客,令旅邸不敢容,风雨,夜渡湘江寺,僧列炬迎之,张栻为筑台,朱熹刻石曰「道乡」。
赫曦台,在岳麓山朱子,名麓山之顶,曰赫曦,射蟒台在抱黄洞侧。岳麓志,晋时,徳润门外白鹤观有髙楼与抱黄洞对,洞有妖蟒,能吐舌为桥,每七月望夜飞瞰楼上,羽流被惑以为导引升仙,岁以一人斋沐,俟其徒,拜而送之。陶侃镇长沙,引弓矢射之,即时碎灭,次日,迹之蟒,毙于洞,剖其腹人骨羽冠斗许,郡人因建台颂功。
湘江亭在湘江濵,唐郑谷《湘江亭诗》:湘水似伊水,湘人非故人,登临独无语,风柳自摇春。
风雩亭,《岳麓志》在书院南,宋刘珙建,为门人游息之所。
吹香亭在苍筤谷,《岳麓志》,宋仙巢、锺尚书建。理宗亲书「仙巢吹香亭」五字。
碧湘门即今府南门马氏建山斋,在岳麓山下。宋刘珙建张栻《山斋诗》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懐哉千古心」,俯仰数椽竹。
杉庵,在岳麓山,晋陶侃种杉结庵。后庵废杉,存古鬛可爱。
百泉轩在岳麓书院右,宋朱子、张栻《建元吴澄记略》:岳麓书院,固为山水絶佳之处。书院之右,有泉不一,如雪如汞如练如鹤,自西而来,趋而北,折而东还,绕而南渚为清池。四时澄澄,无毫髪滓,万古涓涓,无须臾息屋于其间,名「百泉轩」。
《神禹碑》在岳麓山石壁上,其字为蝌蚪,文不可别识。明杨慎译其文曰:「承帝曰:咨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岱,泰衡宗䟽事,「裒劳馀伸禋,郁塞昏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共七十七字。
《李邕碑》在岳麓书院右,世以邕撰文并书,及江夏黄仙鹤刻号三絶碑。宋米芾题碑阴十馀字,云:「襄阳米黻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
《禹迹蹊岳麓志》:「蹊在山口,距江五里,大禹䟽凿开山之径,上有施船凹。
宋钟在城外太乙寺。宋淳熈十二年九月,造上䥴南岳化成禅寺及施造诸姓名,今存。
铁械在徳润门外,河边重数百筋,相传许逊逐蛟,以此镇之。
湘潭县
古戌城,在县南二十里。
花石城,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唐书地理志》长沙郡有花石戌」。唐杜甫诗:「午辞空灵岑,夕得花石戌」。清风阁在县治后,宋张栻题额。
石鼓在悬石山。
石钟在空洲旁。
铁牛在县南二十里,下摄江中。石黧黒如铁,似牛形,水涸则见。
仙人足迹:在县南二十里,长一尺五寸,最髙峰塔在县南山上,明邑令包鸿逵建湘阴县。
罗县故城在县东六十里,即春秋时罗子国,《左传》鲁桓公十二年楚屈瑕伐罗」是也。《汉书地理志》长沙国注,应劭曰:楚文王徙罗子,自枝江居此。通典湘阴。本罗子国,秦为罗县,故城在今县东北。
仰髙亭,旧名肃清,在儒学。后宋淳佑间筑。明嘉靖中,邑令张灯重建。
杜公亭在县东,唐杜甫尝泊舟江浒,宋绍兴间,邑令李诰作亭,扁曰「清风」。
读书坪在县二十二都,宋毕田读书于此。神鼎湖在县东。
悬钟在龙山上,扣之有声,清和动听,断碑在黄陵庙,断裂剥落,文不可考。《水经注》:湘水江流迳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荆州牧刘表刋石立碑,树之于庙,以旌不朽之传矣。
《黄陵庙碑》在黄陵庙,唐元和十四年,韩愈黜刺潮州,过庙而祷之,是冬,移袁州。明年,拜国子祭酒,遂新其庙,立碑,篆其事,碑词载艺文。
湘乡县
鳯音亭在韶山。明一统志: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鳯鸟衘天书至女,皆仙去,因作此亭。
褚公碑在县北洗笔池上,宋咸淳间,邑令赵必稷于池中得断石上,刻公诗,因建亭详山川。
《圣教序碑》在县北。唐永徽四年癸丑十五日癸巳,禇遂良临刻石于湘。
醴陵县。
御书阁在县东,王乔山登真观内。唐开元时赐御书,宋太宗又赐「飞白」字,建阁以藏之。
雨花台在县西南,鳯山上高二百馀丈。魁星楼旧名梯云阁,在儒学。后宋时建攸县。
司空仙,迹在司空山上,有阳升观,南齐张岊升仙处。唐天寳七年,即其旧居肇建祠宇。政和二年,诏漕臣程元佐相视弊陋,革而新之。
益阳县
鲁肃城在县治西。儒学。后呉鲁肃屯兵时筑。《三国志鲁肃传》,照烈遣关公争三郡,肃住益阳,与公相拒。裴公亭在白鹿山,唐裴休读书处。
夜月亭在县南一里,吴甘宁屯兵于此。小庐精舍在小庐山。宋张栻《读书处天问遗迹在鳯凰山,世传,「屈」原作「天问处浏阳县」。
隠相台在猿啼山,唐裴休,隠此。元欧阳𤣥诗:旧是东南隠相台縁溪一径绕苍苔」。
归鸿楼即飞鷃阁在城内,宋县令杨时建取目送归。鸿义自为图记之后,县令张才邵重葺,张栻记宁乡县。
《易》尚书》宅在大沩山之南。宋易祓故居有识山楼。读书堂在县南七十里。宋隠士谢英读书处安化县。
藏书阁在儒学,内宋县令蔡漴建熊悰为《记》。瑞莲堂在县治内,宋县令赵崇模将代去。后圃池莲一茎双葩,筑堂表之。
茶陵州
茶王城,在州东五十里。汉茶陵节侯建《汉书诸侯王表》,茶陵节侯欣,长沙定王子。武帝元朔四年三月乙丑,封马王城,在州东八十里。五代马氏据湖南时筑。
鄂王城在二十五都,宋岳飞屯兵时筑。
南浦犀亭在州城南,宋县令刘子迈因江水荡决,南城铸铁犀重数千筋,置岸侧杀之,而建亭其地。赤松坛在云阳山,世传赤松子修炼处,宋时封灵虗真君,遗趾犹存。
衡州府:
衡阳县。
酃县故城在府东十二里。按酃县为湘东郡,治无在湘西之理,此故城非酃县也
锺武故城,在府西八十里。《宋书州郡志》:重安,前汉曰锺武,后汉顺帝永建三年更名,属零陵。《水经注》:重安县,汉长沙顷王子䖍邑也,故零陵之锺武县。
临烝故城在府西北七十里。《唐书地理志》,衡阳郡县。衡阳,本临烝,武徳四年置,七年省重安新城入焉,开元二十年更名。按此临烝故城,是唐所改置之。临烝,非汉县也。
新城废。县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孔明宅在府北石鼓山。按三国蜀志诸葛亮传云:先主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零陵先贤传云:亮住临烝,或曽居石鼔山也。
桓伊故居在府西伊山寺,晋桓伊读书于此,宋向子忞尝居焉。
龎居士庵,在府治南,居士名藴,唐襄阳人。侍父任衡州,因家焉。今能仁寺,即其故居。
清流阁在府城东,宋郑华之故居也。思政堂在府治后,有浮香,堂左有坐啸堂,右有珠玉堂,又有濯清緑,阴与春三堂,皆宋时所建。
尊乐堂。在府治朱陵道院。中宋建。
碧云堂在府城碧云峰下。
合江亭在府北石鼓山,唐刺史齐映建。有韩愈合《江亭诗碑》,宋张栻书。
望岳亭在府治西南,唐采访使韦虚舟建,即今雁峰亭。练光亭在府治西南,宋建。
思杜亭在府城南十五里花光山,宋郡守刘清之筑即地立杜甫祠,以黄庭坚配。
《铜柱碑目》云:铜柱在衡阳县城北百二十里,吴黄武二年,都督程普与蜀关羽分界,共立铜柱为誓,即此衡山县。
李泌故居在衡山烟霞峰下。唐书李泌传:泌愿隠衡山,有诏给三品禄,赐隠士服为治室庐」。
胡安国故居在衡山西南。《宋史胡安国传》:安国访医衢梁,留宿丰城者半岁,乃渡江,休于衡岳之下,为终焉计。
开云楼在县北南岳庙前,唐韩愈谒南岳庙诗,潜心黙祷若有应,宋苏轼云「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是也。
金简,玉字碑在县北金简峰。《吴越春秋》,禹按黄帝中经见圣人所记,曰「在于九疑山东南。天柱号曰「委宛。赤帝左阙其岩之巅,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琢其文。禹乃东巡,登衡山,血白马以祭之,仰天而啸,忽然而卧,梦见赤绣文衣。男子称𤣥夷苍水使者,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清斋于黄帝之岩岳岩之下」。禹退,又斋三月,以季之日登委宛山,发石取书,得通水之理,遂周行天下,使益䟽记之,名《山海经》也。
《神禹碑》、《舆地胜览》在岣嵝峰,又传在云密峰。宋嘉定中,蜀士因樵者引至其所,以纸打碑,凡七十七字。刻之夔门峡中,一摹刻于长沙岳麓书院,皆蝌蚪文。七十二峰碑在县西北。旧有碑刻《七十二峰图》,久裂草莽中。吉水邓淮取而弥完之,置祝融之巅,覆以亭轩。辕弥明诗碑在衡岳,唐端平二年立字今磨灭不可读,以句弥明。隠南岳水帘洞为道士善诗,与刘师服、侯喜、石鼎聨句诗见《昌黎集》。
飞坛曲,水坛俱在衡岳。徐灵期南岳记:南岳山上有飞坛,悬水激石,飞湍百仭,即孙温伯所葬身处也。又有曲水坛,水行石上,成沟渎,如世人临河坛也。三月三日,时来逍遥。
玛瑙瓮在衡岳。《拾遗记》:髙辛时,丹丘国献玛瑙瓮,以盛甘露,舜迁瓮于衡山之上,故南岳有寳露坛,舜于坛下起月馆以望夕月,舜南巡至衡山,百辟皆得寳露之赐,时有云气生于坛。
玉砂石刻在衡岳金简峰,《衡岳志》:石髙阔数丈而中断之,下有水声,泠泠欲㵼崖间,刻字云:「玉砂之水,如乳甘香,人得一啜,地久天长」。然人迹罕到,未有见之者。
耒阳县。
桂阳郡城在县境。《水经注》,耒阳东傍耒水水,东肥南有郡故城。
耒阴故城,在县东南鷔山口,今为市。《隋书地理志》:衡山郡县洡阴。注旧曰耒阳,平陈改名焉。《唐书地理志:耒阳本耒阴,武徳四年更名。
金州故城在县北八十里。蔡伦宅在县西南。《水经注》:蔡洲之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伦,汉黄门郎,顺帝之世𢷬,故鱼网为纸。用代简素,自其始也。
《武侯石碑》在县东五里,「岁久」字不可辨。石柱在县西五十里,髙五六尺,上有字磨灭可识者,天寳十一年」五字。
安仁县。
安仁旧治在县西南三十里宜阳乡,乾徳二年,升安仁场为县,治此。
酃县
巢驻在县南七十里。唐鉴云:僖宗乾符六年十月,黄巢自桂编大桴,乘暴水沿湘,下永衡破潭州,尝驻于此,土人间于其地得钱物焉。
擂鼓砻在县南,下有潭,似鼓鸣,轻重有节。相传宋岳飞讨曹成馀党,山灵感飞,忠义为助,兵威至今庙犹存。
桂阳州
平阳故城,《宋史》《地理志》,桂阳军县。平阳注》隋县,晋废。天禧三年置。府《志》明洪武八年改桂阳路为州。省平阳。
晋宁废,县在州北三十里。《宋书州郡志》:晋宁令,汉顺帝永和元年立,曰汉宁,吴改曰阳安,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曰晋宁。府《志》,陈武帝永定二年废晋宁。
宫市废。县在州北九十里。
玉液楼在州南门外,明嘉靖间,有甘露之瑞楼,因以名。
寳峰阁,在州西之西池。
甘露堂在州治东,宋元丰中,甘露降,故名张舜民有记。
拂云亭在州治,宋郡守陈傅良建石林亭,在州治西南,宋黄照邻,读书处。仰髙亭在州治东,宋建。
飞来钟,在州北四十里,地名古社,有钟系古树上,至今存焉。
临武县。
韩张亭在县治后,官山唐张署令。临武时,韩愈期宿处,宋绍兴间,佥判范寅作亭旧名欹眠馆,以韩集「枕臂欹眠」句取,名刘尧诲有记。
宋飞白字碑在县学宫,宋仁宗飞白书「龙鳯千岁」四大字。
蓝山县
南平故城在县东五里南平乡。《宋书州郡志》:南平,汉旧县。
蓝山故城在县北十五里。唐书地理志》,桂阳郡县蓝山,注本南平,咸亨二年置,天寳元年更名。
玉磬在县西,舜岩石窟中,悬石如磬,击之,声闻数里。永州府。
零陵县
吕䝉城在县北二里。《明一綂志,吴吕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惟零陵太守郝普城不下,蒙因筑城以守之。泉陵城在县北二里,汉旧县。
息壤在城南龙兴寺,唐柳宗元记所谓夷之而又髙」者也。
秦驰道,在县东八十里。《汉书贾山传》云:「秦为驰道于天下,南极吴、楚」是也」。
丹崖翁宅,在县南百里。唐永泰间,陇水令唐节所居,互详山川人物。
西亭在城内髙山,法华寺侧旁有听泉亭,又有南亭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新堂在府治内,唐刺史韦宙建柳宗元记,万石亭在府治后,唐刺史崔能建柳宗元记,三亭在城内东山,唐邑令薛存义建,一曰读书林亭,二曰相秀亭,三曰俯清亭柳宗元记。
南楼在城东,下临东湖,上有红蕖堂,唐永泰中,刺史李衢建。
芙蓉馆在东湖上。唐刺史李衢建,宋范纯仁尝游此旁,有思范堂、张栻书额。
懐素塔在城东二里,唐僧懐素结庵,于此名緑天庵,种蕉学书,聚退笔为冢后,人甃以石,旁有墨池。朱砂坑在城东八十里,明一綂志,歴代采砂之迹具存。故老云:「忽有人掘地得砂,一块大如数石瓮」。自是砂遂絶。
太平穴在城西一百里,明一綂志穴中平野,可以游乐,故名。
拙堂宋零陵丞曾迪建以周敦颐倅是邦,尝作拙赋,故名。
三省堂在城内,宋张浚居永时,建咏归亭在府学,内张浚建。
清源堂在府治内,宋郡守胡寅建双鳯亭,在府学前。宋郡守彭合建、张栻记稽古阁在府学内,宋汪藻有记。
玩鸥亭在城西,宋汪藻建自为记花。月楼在城西门内,白玉蟾尝登此有诗。思贤堂在府学内,宋建绘、周敦颐、范纯仁、范祖禹、邹浩、张浚像共为一堂,额曰「思贤」。
九岩亭在府治内,岩出池中者凡九,跨池为桥,而建亭于池上,先贤题识甚多,亭后有鉴亭。
潇湘楼在城西,潇、湘二水合流于前。丹霞馆在城西,前临湘水。
镇永楼,在县东北城上。
谯楼在城内,有元御史巴延九成书,「芝城」二字。愚溪草亭在城西一里,明宣徳初,县令陈浩建迎春亭,在城东。雍正五年,知府姜邵湘因旧重建蕉叶石,在城东,懐素墨池,旁石形,宛肖蕉叶,文致天然。
祁阳县
故祁阳城在县东九十里。宋书州郡志》,零陵,内史,领县祁阳,吴立。《隋书地理志》,零陵郡县,零陵注:「平陈,废祁阳县入焉」。
废永昌县,在县西八十里。宋书州郡志:零陵内史领县。永昌,吴立。隋书地理志,零陵县注废永昌县入焉。漫郎宅在县南浯溪上。浯溪考:漫郎故宅在浯溪东,上元中,元结罢道州归,爱其山水家焉。曹辅诗峿台倚溪云●亭枕溪石小石竞竒丽,中有漫郎宅磨崖碑,在县南。浯溪上集古目录、大唐中兴颂,元结撰颜真卿书,字尤竒伟,而文词古雅碑在永州。宣和书谱》:颜真卿,忠贯白日,识髙天下,千变万化,各具一体,若中兴颂之闳伟,笔力迥异广川书跋中兴颂刻永州浯溪上断崖石刻之刺史元结撰,结以能文卓然,振起衰陋,故颂国之中兴颂成,乞书颜太师,太师以书名于时,而此尤瑰伟,故世贵之。今数百年,藓封莓锢,逺望云烟,其亦天下之伟观者耶?
雷坛,在县七里,即雷泽洞。昔李洞阳建观于此。白鹤观钟在县东北三十里,广舆记祁阳白鹤观,有钟重数百筋,一夕雷雨,钟忽吼,跃入江中。后有客夜宿昭潭,梦一道流曰:「吾祁阳白鹤观」。道士幸附后,载客诺之。迟明解缆,忽有钟卧水次,有文曰「祁阳白鹤观」,钟客悟,乃载以归。
东安县。
诸葛冈在县南三里,世传孔明屯兵处,垒迹尚存,有石刻汉营,古迹四大」字。
阴陂石塔在县东北三里,唐㡌、象鼻两山之间,宋嘉定十三年建。
兵书匣在县沉香崖下,不可攀跻。有庵名半天台,町田废学,在县西三十里。宋、元时有学,后废五峰,石刻在县西北髙山,突出五峰,宋刻尚存道州。
有鼻墟在州北。《水经注》「有鼻墟,言象所封也。山下有象庙,言甚有灵,能兴云雨,余所闻也。圣人之神曰灵,贤人之精气为鬼象。生不惠死,灵何寄乎?𩔖苑、道州、永州之间,有地名鼻亭,穷崖絶徼,非人迹可。历去两州各二百馀里。
鼻亭祠,故址在州北,唐刺史薛伯髙毁柳宗。元有《斥鼻亭神记》。
营道城,在州西四十里营山下,汉旧县,唐废。唐书地理志》,营州。武徳四年,以零陵郡之营道、永阳置。十七年,废入永州。
濓溪宅在州西濓溪上,宋周敦颐故居。元延佑间,州人唐道举重修欧阳圭斋记。
莱公楼在州治西北,宋㓂凖贬道州司马,既去,人思慕之,为之建楼,后有燕堂。
妙观阁,在州城内紫极宫。平易堂在州治内,通判㕔又有楚富堂,皆宋时建宁逺县。
舜宫在县大阳溪中。
春陵城在县北五十里。《水经注》:舂陵县,本泠道县之舂陵乡,汉长沙定王分以为县。武帝元朔五年,封王中子买为舂陵节侯。县故城东又有一城,东西相对,各方百步。古老相传,言汉家旧城,汉称犹存,知是节侯故邑也。城东角,文字缺落,不可复识。东南三十里尚有节侯庙。《隋书》《地理志》,营道县注平陈,省舂陵县入焉。
废泠道县,在县东四十里,汉置。隋省。《汉书》、《地理志》零陵郡县泠道」。《隋书地理志》「省泠道县入焉」。
荡㓂将军垒在县东六十里。南齐时,以李道辨为南道开拓南蛮大使,筑城于此。
麓床三级,在县南九疑山箫韶峰东北。《九疑志》,宋乾道间,汪、秦二道人修炼于此。第一麓床有石长一尺六寸,人迹仿髴第二有二石。鉴寒光清莹,第三有巨石在路旁,号述术石龟。
修真四坛,在麓床三级之上,明一綂志。第一坛有茜草,长尺馀,如虎须。古人炼丹铛釡,犹存第二。有齐永明中所铸铁磬十三枚。第三有石床,筀竹围,大者几二尺。第四有石盆,水出不竭,好事者挹之,辄盈永明县。
旧县城在县南。
废谢沐县,在县下墟。《宋书州郡志》:「谢沐,汉旧县。《隋书地理志》,零陵郡县,永阳注。梁置永阳郡。平陈,郡废,并谢沐县入焉」。
月波亭,在县西三十里,古刻尚存。江华县。
冯乘城在县西南三十里,粤西富川县界,寒亭在县南,隔江,唐瞿令问开栈道入洞穴,作亭石上,元结当大暑,登之觉寒,因名
新田县
大歴,旧县在县北十五里,唐置,宋省。唐书地理志:道州,江华郡,大歴二年析延,唐置大厯县。宋史地理志:乾徳三年,废大歴县入宁逺。
寳庆府。
邵阳县
白公城在县境,楚大夫白善所筑。建兴废,县在县境。《宋书州郡志》:「建兴,晋武帝分邵陵立」。《唐书地理志》邵阳郡注:「武徳七年省建兴县入武冈」。
息民楼在城内,宋建。
昼锦楼,宋时郡人李杰建,今县治,即其故址。清逺楼在大安门上。
横翠楼在子城上。
云汉阁在府学,宋徽宗御书「云汉为章之阁」。清风阁在子城上」,即谯楼也。
思政堂,在府治宋建。
议道堂。在府学宋建。
丰年堂在城内宋建。
风月台在府治,旧通判㕔,以周子胸中洒落如光风,□月命名,志企仰焉。
法华台,在县东三里,东山絶顶,下瞰长江。今为太平兴国寺。
望楚亭,在府治,旧通判㕔。宋建六亭,在城内六亭山,山以亭名,宋理宗建。有御书烟雨竒观江山一览」八字。
望仙亭在城南冈阜上。元欧阳识诗资水西来兼邵水,龙山横骛际梅山。
双清亭在县东五里,江心石上。宋建资、邵二水汇,其下翠微亭在金华山。
爱莲池在城内,宋周敦颐在邵观莲处,有爱莲说桃花洞在城南七里。《文献通考》邵阳有《桃花源寰宇记》,武陵地实在斯郡。《郡国志》云:此源有夫人祠在焉。明一綂志,洞旁多桃花,洞口髙丈馀,直入过小溪,有石岩如屋,内有石床,石灶上有圆窍,通明。
吐秀岩在石人江上,最称幽胜,明御史何大谦读书其中。
吕仙遗迹在城内太平寺。《明一綂志》:宋贾宗奭倅郡,有古镜,甚寳之,闻回处士善磨召见,风骨轩昻,乃取药堆镜上处,士曰:「药少,须归取去,不复来」。遣人询其处,见寺门上题云:「手内青蛇凌,白日,洞中仙果艶,长春须知物外烟霞客不是城中磨镜人诗后题回道人」。宗奭惊叹其镜上药巳化,惟所堆处一㸃,表里莹彻。
新化县
髙平废。县在县南百里永宁乡。《宋书州郡志》,邵陵太守领髙平吴立。
旧县在县北八十里。白溪,宋绍圣初迁治于此。遗址尚存。
水晶阁,在县治南,亦名南楼。劝稼亭在县治北,明正统十年重建。梅山亭在梅山上,宋建元毁明重修。文仙石榻在文斤山,上有石床髙丈馀,竹树䕃覆半。山有石室,去地五丈,丹灶存焉。
石舟在县南六十里。
城歩县
诸葛城在县南,旧址犹存。仙人掌迹。在县治北。
武冈州
都梁城,在州东五里,汉县𨽻零陵郡。汉元朔五年,都梁敬侯定封。此长沙定王子也。
夫夷城,在州东南二百四十里。汉旧县。零陵郡所统长沙定王子义封。此为夫夷敬侯。
武冈废,县在州西南。《宋书州郡志》,武冈晋武分都,梁立」。明一綂志。洪武九年省入州。
临冈废县。《宋史地理志》武冈军注,元丰八年建临口砦,崇宁五年,改砦为临冈县,𨽻武冈军。南渡后,废临冈,増新宁。
宣风楼在州治东宋建。
虚逺楼在州后圃,宋建。
奎文阁在州学,宋景定间,知军杨㢲建㑹心堂,在州治宋建。
申申堂在州治宋建,取唐柳宗、元武冈铭「文儒申申」句为名。
读书堂在紫阳山,宋谏议周仪》,读书处,其堂在千寻石室,陈与义,谓为雷霆鬼神之所为,非人力所能就者。
渔父亭在州东五十里沧浪水,相传屈原,与渔夫相见处。
九曲亭在州东,有流泉,昔人作亭,其上鳯凰台在鳯凰山上。
新宁县。
新宁旧址在县东二里金城村,赤木在县东五十里,巨石千寻壁立。江浒半崖横架一木于石上,长丈许,髙不可攀。
岳州府:
巴陵县
麇子国在县境。岳阳。《风土记》,「麇有东西二城,春秋》楚昭王城麇」即此。
刘偹城,在县北六十里。《岳阳风土记》:三国吴、蜀分荆州偹城、乌沙镇,俗呼为金门昭烈城、鲁肃城、巴丘,今府城,即其遗址。
陶侃城在县东八里。晋咸和中,侃破苏峻后,楚人归附,故城之。
郊天坛在县南。《唐书萧铣传》:「众数万趋巴陵,筑坛城南柴上帝,自称梁王。有异鸟至,改元为鳯鸣」。
轩辕台在君山。
紫荆台在㴩湖岸,一名紫溪台,有石髙四尺,曰紫溪石,即江叟吹笛处。
岳阳楼风上记城西门楼也,莫详创始。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除守是州,毎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宋郡守滕宗谅取古今诗赋,刻石其上,并求范仲淹撰记,楼名益重天下。吕岩游庐山,遇异人得道,多游湘、潭、鄂、岳间,尝留题云:「朝游北海暮,苍梧,袖有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燕公楼在岳阳楼北,唐刺史张说封燕国公,因以名楼。
八仙楼在县北七里山。
西阁在城内。
后乐堂在城内,宋建取范仲淹《先忧后乐》之义。五贤堂在府学内,宋建祀周濓溪、程明道、程伊川、张南轩、朱晦翁。
去思堂,在城南乾明寺,宋郡人,为郡守。范宗建四望亭,在城内,宋郡守滕宗谅建。
吕仙亭在城西。
过松亭在城南三里,一名过仙亭。《岳阳风土记》:吕洞宾过岳阳,日憩城南古松阴,有人自木杪而下,吕与丹一粒赠诗云:「独自往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后枯松复茂」,人以为丹之力云。
夕波亭在三江口,一名合江亭。宋建酒香亭,在酒香山。
屈原宅在城南。《岳阳风土记》:屈原尝宅此。后改为太平寺。
洞庭南馆,在城南。
慈氏寺塔在城西南,髙七级,晋沙门妙吉祥造。宋制,使孟珙修《岳阳风土记》,日出之初,影射重。湖镇洞庭水孽。
哑女,塔在艑山。岳阳风土记》旧有商人女病祟至此,忽能言,指其上,可塔其家建之。
铁械在城西南,《岳阳风土记》:江岸沙碛,中有冶铁数枚,各重逾千筋,长一丈,厚二尺,四端平分燕尾若两玦相向,中各有巨窍,径尺许,不知何用也。或云以御风波。
七寳钟在君山寺七寳所,铸髙六尺,广二尺五寸。蜀孟昶为马希范寿,希范以此赐寺中。
铜鼓在永庆寺。《岳阳风土记》:元丰中,永庆庄耕者得之,圎口方耳下有趺,皆古篆,云雷色,正青緑,形制精巧。太守李观访之耆旧,云陆贾使南越尝以铜鼓献罗娘庙,岁久失之,疑即此。
临湘县
陆城在县东南三十里,三国、吴陆逊屯兵于此。今板桥里土城是其遗趾。
古彭城,在县南四十五里城陵矶上。水经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
如山故城,在县东北八里江濵,左传「楚子城,州屈以居如人」。《水经》:江水自彭城矶东迳如山北。
鱼梁亭在鱼梁山。
省堂在县南十里。元代为行省治所。黙堂在县南,宋李黻读书处。
斗鸭栏在县东北十五里。按旧志引吴建昌侯孙虑作斗鸭栏,事应在今武昌县,此傅㑹也。
石屋在大云山,莫详创,始故老相传神所造也。其制下柱上覆,皆用石,有殿、有㕔、有廊、有门、有望江楼,皆巨石琢成,制亦髙广,岁久势将倾欹,土人恐,环之以棘,以阻行者,一夕,大风雨,忽端整如故,又有石臼、石鼓之属,其上有石,通判祠。
引路古松、云溪、长安二驿路皆有之。《岳阳风土记》,宋岳飞行军时所植也。
飞来钟二在大云山,相传自洞庭湖飞来,不击自鸣江天清啸,亭在鸭栏矶上,明嘉靖中,御史朱篪、建、知府陆垹有赞,今圯。
平江县。
罗子国,在县境。《水经注》,汨水又西迳罗县北,本罗子国也,故在襄阳宜城县西。楚文王移之于此。
九君、子堂在儒学左。元建祀宋邑人李儒用、吴雄、毛友诚、方暹、许炳、鲁仕、能藟、镇方輗、邹輗九人。
上公亭在县治西,宋王旦由大理评事出宰是邑,邑人建亭祀之。
秀野亭。在县北昼锦桥。宋吏部郎中罗孝芬建华容县。
岳城在县西北四十里,宋岳飞筑城凡三,各相距四十里,今人呼为「岳城」「穆城」、「湖城」云。
赤城亭在县西南,三面阻水,极为险要。《风土记》:梁湘东王遣胡僧佑、陆法和诛侯景,将任约于此为亭,因名焉。
食成台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宋岳飞筑以望杨么军者,食顷便成,故名。
东山草堂在县东二十里,刘大夏为户部侍郎,乞休时栖此。
常徳府。
武陵县。
司马错城在县西五十里,秦使错伐楚,错于黔中筑此城,以扼五溪咽喉,后汉马援征五溪,复修之,唐刘禹锡登司马错古城,诗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登临真萧辰,周览壮前躅,堑平陈叶满墉,髙秋蔓緑,废井抽寒,菜毁台生,鲁谷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遗镞,楚塞郁重叠蛮溪,分诘曲,留此数仞,基几人生逺目自注秦昭王命,错征五溪蛮城,在武陵沅江南。
南城在县东南善徳山上,宋宣抚使韩宣筑城于此,以为常徳城之犄角,至今名为望城坡。
旧汉寿县在县东北六十里,今名空笼城。《后汉书郡国志》:汉寿故索阳嘉,三年更名。《宋书州郡志》:吴曰吴寿,晋武帝复旧。《隋书地理志》并临沅、沅南、汉寿三县置武陵县。《府志》今为汉寿乡。按今龙阳为汉寿地,有汉寿乡,盖汉县地,广故城在武陵,其地统辖龙阳也。春申君宅即今府治。
招屈亭在县东门外,濵江有屈原庙,庙前有招屈亭,毎岁五月五日,郡人竞渡亭下浮角黍招之,唐刘禹锡诗:「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一辞,御苑青门路,不见蛮江白芷生。
清陵馆在县治南,《广舆记》:汉李陵为临沅令,邑人思之,为立清陵馆。
乐令园在县署后,广舆记乐。蔼仕南齐为武陵令,治园植桃李。去后百姓爱之,不忍剪伐,因名乐令园。沈约台在县西南光福寺刘禹锡诗沈约台榭,故李衡墟落存。
教子堂在县治内,宋唐介作尉时建、韩琦记,蔡襄书,朱子书,刻在府学明伦堂。东宋乾道间,朱子书《易系辞》、《说卦》凡八碑。明正统间,知府周鼎重刋,教授刘庆䟦。
楚望亭 临睨亭。 仰止亭俱在县东南善徳山南,薰楼在府学南。
寓贤阁,在县二圣寺之左。明王守仁谪龙场驿时,过武陵讲学,后人因创阁扁曰「寓贤」。
潮音阁在寓贤阁之右,王守仁潮音阁诗:髙阁慿虚敞十寻卷帘踈雨动微吟,江天云鸟自来去,楚泽风烟无古今,山色渐疑衡岳近花源欲问武陵深,新春尚阻东归楫,落日谁堪话此心?
崔婆井在府西武山下崔婆宅,明一綂志:宋张虚白举进士不第,辟谷游武陵,崔婆尝饮以醇酒,虚白仙去,指舍傍隙地,掘井得泉,甘冽如酒,人争市之,后郡人余安遇虚白于扬州,因寄诗曰:「武陵溪畔崔婆酒,天上应无地,下有南来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今井犹存,而泉非昔矣!」
桃源县
采菱城在县东二十五里,城傍白马湖产菱,甚美。楚平王筑城,又有采菱亭。刘禹锡。采菱行、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尚,时转兰桡破轻浪。长鬟弱,袂披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緑岸,扣船归,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携觞荐菱,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漳江阁在县东。
蟠桃巷,在县治西,明一綂志。宋大中祥符间,邑人开地见玉龛,祥光照耀,得大果九枚。识者引《汉武内传》及《博物志》以为「蟠桃。
川上亭在县学,南有石柜,筑亭其上。仙迳亭在县南三十五里,相传为神仙游憩之所。摩顶松在县南三十五里,瀹鼎池左,瞿童飞升于此。空心杉在桃川宫南,围三丈馀,中空可容数十人。皮青枝茂传植,不知年所。
炼丹台在桃川宫北唐瞿柏庭,炼丹于此,桃花溪在桃川宫北,唐张旭桃花溪,诗隠隠飞尘隔野烟,石矶西畔问鱼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米井在县北九十里,明阙士琦《米井记》,略距灵岩数里,溪傍有米井,井中石子,随水觱沸、栗粟如米,春秋不减不増。
汤泉在县北一百里,汤泉出溪数步,岩屋覆其上,才如釜,上气蒸湿人面,顷则炮灼不可留手,宋苏轼所谓其源殆可熟物」也。
龙阳县。
连理木在县东大溪口,水经注沅水又东合寿溪,内通大溪口,有木连理根各一㟁,而凌空交合。
张旭墨池在县西净照寺,唐张旭善草书,毎醉,以手濡墨作书池水尽黒。又有墨池亭图志》云:宋绍定间,敛山刘子澄檄所部过龙阳香积寺访墨池,见池亭俱废,重辟之,立石记其事,今亭碑俱无矣。明万历间,刘之龙重建额曰「云烟深处登其亭者,东望洞庭,西望阳山,金牛居南,芷江居北,形势壮丽,仙迹宛然。清斯亭在县治北。
泛洲古栢在县西北。《义兴寺府志》华州回道人。过此题诗二句,于古栢上云:「勒马问船牛,鼻渡钓鱼望月橘林洲」。好事者锯之。片片皆字。今所存枯枿,亦复逾抱。
沅江县。
刘公城,在县西三里。明一綂志。汉昭烈帝尝徇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因立城于此。
故关州在县东南六十里,相传汉将关羽屯军处,卧龙墨池在县西乌龙寺内,相传蜀汉诸葛亮尝涤砚于此。
楚贡亭在县治东南。元王儒真《楚贡亭记略》:「宋祥符中,封祀泰山。按《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包匦菁茅,遣使遍求至邑,耆民王皓,年逾八十,能辨其茅,一茎三脊,芬芳殊甚。奉敕赐王皓双帛,擢授岳州助教,其茅遂成额赋,亭曰楚贡。每岁于内拜献,春祀、秋尝,备供王祭焉」。
辰州府:
沅陵县。
酉阳城在城西」。《汉书地理志》:「武陵郡县酉阳」。应劭曰:「酉水所出」。
黔中故城,《后汉书南蛮传注》,黔中故城,在今辰州沅陵县西。
红字碑在县西北明溪口崖石上,刻宋。神宗命章敦经制蛮事,诏并布衣张翘姓名。
白雾驿在县东南五十里,宋陶弼诗一曲,《青溪》一曲山鸟飞鱼跃白云闲,溪山岂要行人到,自是行人到此间」。
拱辰楼在城内东隅。
尊美堂。 折冲堂。 学爱堂俱在城内,元廉访使张继建。
泸溪县
旧县治在洗溪口,俗犹呼「县场坪。崇山卫在乾州镇溪所苖寨,中崇山下元置,以控诸苖。明洪武中,改置崇山守御千户所,后废。
辰溪县。
巫阳城在县北。「巫」当「无」字之讹。《汉书地理志》武陵郡县无阳,注无水首受故且兰南入沅」。
刘尚城在县东南五里。汉建武中,尚讨武陵蛮,筑城屯此。
藏书室在钟鼓洞中,明一綂志传是穆天子藏书处。正綂中有樵者,入室见书白县。今取之书,随风飘去。洗砂桥在大酉洞前,为张果洗砂处。
丹池在大酉山,张果炼丹于此瞿童井明一綂志:在县南六十里瞿家寨,井深数百仭,瞿栢庭㓜时戏跃入井,后自大酉山华妙洞出依善巻祠修道,久之仙去。
溆浦县。
义陵旧县。址在东南二里龙堆陇下。《汉书地理志》,武陵郡有义陵县」。《水经注》:「序水出义陵县鄜梁山,治序溪。其城,刘备之秭归焉。出五溪绥抚蛮夷,亮率诸蛮所筑也」。
诸葛城在县南龙潭司后,昔孔明驻兵于此,旧址尚存。
沅州
奬州城在平便溪口。唐书地理志,奬州龙溪郡,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
卢阳旧县,在州东。《文献通考》熈宁七年,以潭阳县地置卢阳县。
渭溪城,在州西南一百八十里。唐书地理志,奬州有渭溪县。
峨山城在州西二百五十里。《唐书地理志》,奬州有峨山县。
龙标城,在州南五十里。《唐书地理志》叙州潭阳郡有龙标县。
唐明皇御像在元妙观中。旧传:天寳中,范铜为之,赐各州观内,此则赐奬州者,宋熈宁中移置,今观黔阳县。
朗溪城在县东。唐书地理志、叙州潭阳郡有朗溪县。诸葛武侯营有四,一在渡口,一在原神乡,一在安江,一在圫口,皆孔明抚绥溪峒诸蛮驻兵之所,遗址尚存。
诸葛古城在卧龙岩,居民旧于此避㓂。有石灶,传为武侯所置。
麻阳县
锦州在县西四里。唐书地理志》锦州卢阳郡埀拱二年,以辰州麻阳县地及开山洞置。
龙门旧县,在县西三十里。唐埀拱中置,寻省入麻阳,招谕旧县,在县东九十里。《文献通考》,熈宁八年,并锦州砦人户及废招谕入麻阳县。
富州在髙村,《宋史西南诸蛮传》:至道二年,上亲祀南郊,富州刺史向通汉上言:「圣人郊祀,恩浃天壤,惟臣州自昔至今,为辰州墙壁,障䕶五邑,王民安居,臣虽僻处遐荒,洗心事上,伏望陛下察臣勤王之诚,因兹郊礼,特加真命」。诏加通汉检校司徒,进封河内郡侯。黄陵城在县西四十里。
永顺府:
永顺县。
飞霞阁,在县治旧猛洞东。颗砂在旧猛洞北,形圆色赤,如一颗、丹砂、保靖县。
㑹溪城在县治旧茅坪东。《宋史》诸蛮传:彭氏世有溪州,熈宁三年,彭师晏纳誓表于朝归喏溪地。五年,复以马皮、白峒地来献,诏进为下溪州刺史,㑹湖北提㸃刑狱李平、招纳峒蛮张景谓等,各以其地归版籍,师晏遂降,诏修筑下溪州城,并置砦于茶滩南岸,赐城名㑹溪砦,名黔安戍,以兵𨽻辰州,出租赋如汉民,铜柱在旧茅坪东。《五代史楚世家》:溪州刺史彭士然率锦奬诸蛮攻澧州,马希范遣刘勍等击之,士然大败。勍等攻溪州,士然遣其子师皓率诸蛮降于勍,希范乃立铜柱为表,命学士李皋铭之。《宋史诸蛮传》:太平兴国七年,诏辰州不得移部内马氏所铸铜柱、直𨽻澧州。
澧州
聚萤台在州东三十里,其地一名萤渚。晋车武子囊萤读书处。
马援城,在州东五十里,汉新息侯马援所筑。竹城在州城南仙眠洲。明一綂志,宋建炎、绍兴之扰州,尝寄治仙眠洲之东岸,以竹为城,今犹呼竹城。申鸣城在州南六十里。
宋玉城,在州西南六十里。长乐乡有宋玉庙。读书台在州西北三十八里,有土台。旧传「李群五读书之地。五代周朴诗:群玉才名冠」。李唐没诗,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知何处,空有幽兰隔岸香」。
安乡县。
毛长官井,在县治内仪门右。宋绍兴初,邑令毛晃所凿,民名之,以系去思。
石家山在县东一里,旧云岳武穆讨杨么,驻兵于此,垒土而成,环山皆濠堑。
系马台在县东十五里长寿村。昔传马伏波征五溪蛮,经此系马,故名。
读书台在县治北鹳港旁,范希文读书处,希文㓜孤归,朱軏、朱宰安乡与俱来。今其地清旷爽垲,夏无蛙声,旁有朱池、墨沼。
思贤亭在读书台前,宋邑令李元举为范文正公,建断碑剥落,犹可彷佛。
石门县
三爱铭石在县南朝真观,中明、正徳间,有道人掘地得石,上䥴三爱铭,略曰:「彼物夥以繁,惟松坚且寿,霜棱任刻刮,虫觜难罅漏,广厦千万间,石干此须购,橙为土所宜,秋风乘气候,累累㺯圆实,阵合金椎斗,论香友兰菊,定品奴橘柚,昔尝遗禹贡,今乃入君囿,梅亦号佳尚,却立相间簉,东风动地来,花草烂絺绣,采采埀空条,秪益娱稚㓜,我独抱纯洁,先春巳明茂,庙堂列鼎鼐,神物常䕶佑」。
蒙泉碑在县西花山寺,字盈径尺。宋黄鲁直书慈利县」。
白公城,在县东五里,传为白公胜所筑。果老铁塔在县西鸳鸯池内。
充城在县西二百四十里,汉县,属武陵。郡二尉岩在县西。《水经注》:「澧水东迳临澧、零阳二县故界。水之南岸有石双,立厥状𩔖,人髙各三十丈,周四十丈」。古老传言昔充县尉,与零阳尉共论封境,因相伤害,化而为石。
临澧城,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晋太康中置县,直𨽻郴州。
郴州
旧郴县在州城内。汉旧县为桂阳郡,治元改为郴阳县。明初,省县入州
苏仙宅在州城东,汉苏躭故居橘井,在苏仙宅,苏躭传躭。一日,白母曰:「被命将升,即当辞诀」。母欷歔久之。躭曰:「明年郡有疫,可取庭前井水橘叶救之,所资亦可助」。甘㫖果如所言。唐杜甫送崔伟之摄郴州诗:「郴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元结橘井诗,灵橘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乡关不见重,归鹤姓字今为第几仙。
读书堂在州城东,唐相刘瞻尝读书于此,宋刘彭老诗。湖光𣺌𣺌浸朝霞十里中,曾旧相家。
周茂叔书堂,在州城东鱼□山。
清淑堂,在州治南。
曹王寨,在州城北郴江口,山颠有石,鼎在石罅中,岁久,石合两耳,出石外,有柏树,偃生石鼎中,大围数尺,今俗名铁钉寨。
北楼在州北,湖韩昌黎祠侧。韩愈集》云:「宴州楼之豁达,众管啾而并奏者也」。柳宗元有《北楼诗》。
仙居台,在州城北苏仙岭后。
物闲亭在州治东南。
石室在州东南,室有锺乳,上产灵寿木,下有千秋溪折。枢密宅在州城西南燕泉之旁,宋枢密折彦质故居。今泉上有石甃引水,流觞是其遗址。
岳枢密行府,在州城西南。飞两驻郴、相。传行府即今报恩寺。
长安馆,在州城西南六十里,临长安水之上。义鱼亭,在州城西北五里。明一綂志唐韩愈赴潮州,经北湖赋诗,有「义鱼春㟁阔」之句,后人因以名「亭」,后改名景韩,今名韩公亭。
永兴县。
安陵城在县东五十里,即今之髙亭司也。唐书地理志:髙亭本安陵县,开元十三年析郴置,天寳元年更名。
旧便县在县治东南隅,汉旧县。水经耒水,又北过便县之西注县,故汉惠帝封长沙王子吴浅为侯国,王莾之便屏也。宋阮阅,便县懐。古诗:「兔葵燕麦撼,春风废址頺」。垣古树封聚落,巳迁江上,去隔林,依旧两三峰」。
潘家园在苏仙观东。按《苏躭传》云:「母潘氏家桂阳郡之便县,此其故居也。《传》有仙韭采而得者甚多。桂香亭在县儒学西,今存遗址。
望江楼在县治南,临江
寿字碑,在县治东雷坛下。宋县令徐经孙摹汉篆刻石。
石鼔在县治北大社洞,田中有石,击之声如鼔,犀牛迹在县北石版上,有犀牛骡马、人足迹,旧以犀牛名其地。
宜章县
蒙岩露布,在县东一里。宋绍定六年,猺峒猖獗,侍郎余爃剿平之,刋露布文于蒙岩石上,今尚存。
览翠楼在县儒学之南。
仁化亭。在县东南。
兴宁县。
资兴旧治在县治南鳯凰山下。宋书州郡志》,汉永和元年,析郴县地置汉宁县,吴改曰阳安,晋太康元年,改曰晋宁。唐书地理志,贞观八年省,咸亨三年复置,更名资兴。按今梵安寺即其故址也。
玉泉馆,在县治西。明一綂志,洪武十二年建大观阁,在县治南云葢山。
仰灶在县城北十里,明一綂志石岩如灶,四面壁立,内有七井,其气上腾如烟,水深而黒,云翳生寒,岁旱祷此,则云雾四合,必有小鱼跃出,急以器盛之,雨即至,否则泉水涌发,怪异交作矣。宋邑令郭梦升作亭其上,扁曰「致云」。
桂阳县
汝城故城在县西五里,晋旧县。义昌故城在县南五里,近城头寨。唐书地理志》,郴州桂阳郡有义昌县。按即晋置汝城县地也。宋太平兴国初,始徙今县治,改县名桂阳。
予乐亭在县西五里。
濓溪阁在县儒学,南明一綂志,洪武十六年建。龟鹤石在县西寿江,明李东阳《龟鹤轩记略》。桂阳之寿江有二石,状𩔖龟鹤龟石,延颈而右,鹤石曵尾而东,鹤石稍髙,昻首舒翼,翼以上皆出水,趺甲毛羽皆具。若剞劂抟而成者,摄衣而登其上,可容十数人。深而探之,皆中空下,泄水入其腹者,殆过半云。
桂东县
万阳城在县东十五里,俗呼万王城。《广舆记》世传王曾寓此阶砌尚存,旁有修竹数竿,日夕自仆,扫其地而复立。内多桃李,实时采食之味甚甘,但不可取去,或摘而私藏,必迷归路。
仙女桥在县西三十五里,地名青石峒。石桥,长七十馀丈,旧传清夜时闻奏乐声。
直●靖州
靖州
马王城,在州西十里。五代时,楚马殷平峒蛮潘全盛驻师于此,今名马王坪。
杨氏城在州东二里,旧传宋杨文广之妹征侬志髙经,此因城焉。
楚湘城在州南五里,明楚湘王征苖军于此。诸葛营在州西南三十里。诸葛亮征溪峒诸蛮,驻师于此,今曰古城。
旧诚州在州境。《宋史地理志》:熈宁五年,收复唐溪峒、诚州。元丰四年,仍建为诚州。元佑二年,废为渠阳军。三年,废军为砦。五年,复以渠阳砦为诚州。崇宁二年,改为靖州。
废鸡翁县在州境。《唐书地理志》夷州义泉郡注:武徳四年置鸡翁县,六年省。贞观二年复置,永徽后,省废。永平县,在州南下。西街。《宋史地理志》:靖州永平县,本渠阳,崇宁二年改名,绍兴八年移入州。
废恭水县,在州西八十里。唐书地理志播州,播川郡注恭水。贞观二年以牂牁地置。十四年更恭水曰罗蒙。十六年,更罗蒙曰遵义。
来威寨在州西南一百里,宋率逢源、平姚民敖因游止于此。
围香阁,在州治北。宋陈谦建熈春台,在州治西上。有一览亭,宋通判陈宿,建瀛州亭,在州学,前宋知州许成之建。
观亭在州南渠河之阳。宋魏了翁《观亭记略》:靖为州,南距广西东障湖,南北抵辰、沅,西极夜郎以晚出,未尝有显者。来惟程子山以忤桧,居岁馀,土人由氏为作观亭在渠江之左,仅存其迹。
傍梅,读易亭在州北。宋魏了翁建水月楼,在州东。宋州判叶窝建㑹同县。
屈姑台,在县南三十里。
瑞莲池在县东半里,相传邑有廉吏及士举乡㑹是莲,并蒂敷荣。
插剑井在城西百歩,世传吕仙至,隠真观见童子行渴,悯其劳役,临行插剑于地,泉涌有声,寒洌异常,后复至题诗云:「数十年前此地来,碧桃移向石坛栽,三春绿柳千条缕,万古清泉一剑开,红日照残新殿阁,白云堆破旧楼台,昔年踪迹今何在?尚有馀霞㸃翠苔」。
通道县。
诸葛基在城外,土阜矗立水,从不溃,上有诸葛祠。看花台在城外隔溪。
绥宁县。
旧徽州在县北。《宋史地理志》,武冈军临冈县,元丰四年以溪峒徽州为县,𨽻邵州。又西南诸蛮传:诚、徽州,唐溪峒州,宋初杨氏居之,舆地纪胜。今溪峒犹收得古徽州印及虎符。
莲荷坛在县西南莲荷山上,风雨亭在县东五十里蓝溪之中。其地崇峦叠岭,涧水萦纡,往来者多倚岩䕃树,止宿经宵,有风雷虎狼之恐。明成化中,知县毛伦建亭。
皇华馆,在县东。宋叶窝,倅州建,今遗址尚存。仙人石距县百里上有巨人迹。
湖广通志巻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