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二十七

藩封

在昔藩封之制,所以作屏王室,枝干相维,非惟亲贤并建,而炎黄之裔,功德未艾也。三代建国,在荆土者多矣,厥后皆入于楚,歴年之永,列国无与比,贾谊称长沙国小而独完,势疏而最忠,葢谓诸侯王宜众建而少其力也,自东汉而后,或系以郡县之名,而不必居其地,或食以邑戸之租,而不得操其权,岂非变通之良法,而轻重之得宜者乎?若柳宗元、苏轼之论,其亦凖时势以立言者与?

古先封国。

风伏羲氏风姓子孙受封,为风国。《元和郡县图志》,复州竟陵县城本古风城,古之风国。路史,上世贰国于风而为姓,故帝之后有风。后尧诛大风,禹访风后,皆其祚云:「地当汊水」。《明一统志》「风城在五华山。

《厉春秋》:「鲁僖公十五年,「齐师、曹师伐厉」。杜预曰:「厉楚与国。义阳随县北有厉乡」。师古曰:「厉读曰赖。路史,今随县之北。厉乡,赖乡也。有厉山在随县北百里,神农是生。

房《明一统志》:「郧阳府房县,《春秋为房子国。商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郑𤣥曰:「商国在太华之阳」。皇甫谧曰:「今上洛商是也」。

谨按左氏鲁昭公元年传云:「迁阏伯于商丘」,商人是因商丘在今河南归徳府。而史记殷世家云:「自契至成汤八迁」,然则上洛商其始封商丘,其后所迁欤?又按元魏以上洛郡为洛州,析商置上津县,今为郧西县地。

商世荆楚商颂》:惟女荆楚,居国南乡。孔颖达曰:周始封熊绎为楚子,于武丁之世不知楚君何人也?严氏粲曰:「《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乃在南,即荆楚也。荆、岐既旅,至于荆山乃在西,盖雍州之荆也。《诗》人以有二荆,故以荆、楚别荆、岐。

楚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髙阳,髙阳生称称生巻章巻章生重黎为帝喾,髙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融之弟,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六曰季连,芈姓。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事文王,其子曰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熊赀立,始都郢,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十一年,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昭十年,吴人入郢。十二年,吴复伐楚,楚去郢,北徙都鄀。顷襄二十一年,秦拔郢,烧夷陵楚东北,保于陈。考烈二十二年,东徙寿春,命曰郢负刍。五年,秦灭楚为郡,自熊绎至负刍,凡四十一传。

谨按丹阳在今秭归。《水经》:江水又东过秭归县之南,又东迳城北,注云:其城北对丹阳,楚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后徙枝江,亦曰丹阳,见路。《史》郢在今江陵。《水经》:江水又东迳江陵县故城南。《注》云,「故楚也」。《路史》云:「徙鄀,今宜城为北郢。又按熊渠封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以非先封建,附见《沿革志》内。

随,姬姓,侯爵,地在义阳随县,今随州。鲁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随,随侯听季梁谏惧而修政,楚不敢伐。鲁定公五年,吴入郢,斗辛与其弟巢以楚王奔随。事并见《春秋左传》。又《春秋》鲁哀公元年,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杜预云:「随世服于楚,不通中国。吴之入楚,昭王奔随,随人免之,卒复楚国。楚人德之,使列于诸侯,故得见经。

唐,姬姓,侯爵,地在义阳安昌县东南。《左传》鲁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晋师救郑。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曰:「不榖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榖之罪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又鲁定公四年,蔡侯、吴子、唐侯伐楚,五战入郢。五年,秦师救楚,灭唐。

邓,曼姓,侯爵,地在今襄阳境。《春秋》「鲁桓公七年,邓侯吾离来朝」。《左传》鲁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过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

樊侯爵、周宣王时,仲山甫为卿士,兼师保之官,有贤徳,封于楚,为樊侯。《一统志》:襄阳樊城,即仲山甫之樊国。

谢本申国姜姓,伯爵,炎帝四岳之后。周宣王时,封元舅申伯于谢。诗曰「于邑于谢,南国是式」是也。《路史》:棘阳东北百里谢城,是有谢水。

弦,《春秋》鲁僖公五年,楚人灭弦,弦子奔黄」。杜预云:「弦国在弋阳]县东南」。《前汉地理志》,江夏郡]县故弦子国。《水经》:江水又东迳西阳郡南」。注《晋书地道记》以为弦子国也。《明一统志》,西阳城在黄冈县境,汉旧县,属江夏,晋弋阳郡治此」。

黄嬴,姓子爵,颛顼之裔,齐桓图伯,㑹贯盟阳,谷黄与焉。僖公十二年,楚灭黄」。旧志谓「古黄都于河南光州、黄州,葢其域。按《左传》,黄人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今自郢至齐安界,大约九百里馀。明廖道《南楚纪》亦云:黄在今黄州。

郧,皋陶之后子爵」。《左传》鲁桓公十一年,楚屈瑕用鬬廉䇿,败郧师于蒲骚。其后楚灭郧,以斗辛为郧公。杜预云:「郧国在江夏云杜县,东南有郧城。蒲骚,郧邑。麇,嬴姓,子爵。鲁文公十一年,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潘崇复伐麇,至于锡穴。又十六年,楚大饥,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事,并见《左传》。杜预云:「麇在均州,郧乡即今郧阳」。

邾,曹姓,子爵祝融之后。《水经》:江水又东迳邾县故城南。《注》云:楚宣王灭邾,徙居于此,故曰邾也。

谨按《路史》云,邾亦在黄,今黄州西北百二十里新洲地,有邾城,盖邾君所居也。

䕫,芉姓,子爵,楚熊挚之裔也。左传:鲁僖公二十六年,蘷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蘷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楚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蘷,以蘷子归」。杜预云:「蘷在建平秭归县,今归州兴山县。

权姓爵未详楚子克权使斗缗尹之,迁权于那处,事见《左传》。杜预云:权,国名南郡当阳县,东南有权城。《水经》:沔水又东右㑹权口。注云:水出章山,东南流迳权城,此古之权国也。

庸鲁文公十六年,「楚大饥,庸人率群蛮以畔楚」。楚子因蒍贾䇿灭庸,事见《左传》。《书传》云:「庸、濮在江、汉之间」。《水经注》:「渚水又北迳上庸郡,故庸国也」。《路史》:庸氏伯爵,今房之竹山,汉之上庸。

谷,嬴姓,伯爵」。《春秋》「鲁桓公七年,谷伯绥来朝」。杜预云:「谷国在南阳筑乡县北。路《史》,今襄阳。谷城西北五里有故谷城,有谷伯庙。

鄀,允姓,子爵。《左传》:鲁僖公二十五年,秦、晋伐鄀。又文公五年,秦人入鄀。杜预曰:鄀,本商宻,秦、楚界上小国,其后迁于南郡鄀县,则今宜城。《水经》,沔水又经鄀县故城南。注云:古鄀子之国也。秦、楚之间,自商宻迁,此为楚附庸,楚灭之以为邑。

鄾,《左传》:「鲁桓公九年,楚子使道朔将巴客聘于邓,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楚使斗廉及巴师围鄾」。《水经注》:「淯水又南迳邓塞东,又迳鄾城东,古鄾子国也。盖邓之南鄙也。路,史、邓之分子爵,鄾也」。注云:「曼姓」。旧通志云「在今枣阳」。

《濮左传》:鲁文公十六年,庸人率群蛮以畔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路。史熊姓以多曰:「百濮」。旧通志:庸在今竹山,则濮不出江。汉、麇人率百濮,则濮必邻于麇庐。《左传》鲁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罗罗,与庐戎两军之大败之」。《水经》:「沔水又东过中庐县东」。《注》云:「即春秋庐戎之国也」。师古云:「襄阳县南有次庐村路」。《史》庐国故楚地,今襄之宜城。应氏谓在庐江。

阴左传》鲁昭公十九年,楚公子赤迁阴于下阴。师古云:「古阴国乃故酇也。又有下阴,在阴城之西,后之所迁。今光化乾德路,史襄之谷城东北有阴城。

《鄢旧通志》云:「爵姓无考」。杜预云:「鄢水在襄阳宜城县入汉路」。《史》䢵姓。今襄之宜城,楚之鄢都。一曰郢昭四迁頼于鄢者汉惠,三曰宜城。

绞,爵姓无考。鲁桓公十三年,楚伐绞,大败,绞师为城下之盟而还。事见《左传》。路史》在随、唐之南。

贰爵,姓无。考《左传》鲁桓公十一年,「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林尧叟云:「贰、轸二国名路,史在随州南」。

轸,爵姓无考路。史轸国在楚东南州。杜预云:「州国在南郡华容县东南。路《史》:今荆南监利,故华容古州也。昔随、绞、州、蓼伐楚、败郧者,皆近楚小国。庄辛言州侯者,非淳于之州。

罗,熊姓。《左传》「鲁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且不设备,罗与庐、戎两军之大败之。《水经注》:「枝江,其民古罗徙罗,故居宜城山。楚文又徙之于长沙路。史初封在襄之宜城,后徙江陵之枝江。周东乃徙长沙。

谨按《汉书志》,「宜城县西旧罗国,后徙枝江长沙国罗县」注。应劭曰:「楚文王徙罗子,自枝江居此」。今平江县南三十五里有古罗城故址,即罗子所迁地也。

衡山王吴芮,《前汉书》列传,秦时,番阳令也。沛公攻南阳,遇芮之将梅鋗,与偕攻析、郦,降之。及项羽相王立芮为衡山王,都邾,其将梅鋗功多,封十万户为列侯。项籍死,上以鋗有功,从入武闗,故徳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

谨按:邾、汉、江、夏郡地临湘东长沙郡治所。临江王共敖《前汉书项籍传》:「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多,因立为临江王」。《前汉髙帝纪》:「初,项羽所立临江王共敖死,子尉嗣立,为王,不降,遣卢绾、刘贾击虏尉」。

谨按:临江国,汉南郡治所,临江哀王阏。《前汉书列传:「孝景前二年,立三年薨,无子,国除。

长沙定王发,孝景皇帝唐姬子。以前二年封,传七世临江。闵王荣《前汉书》列传:荣为临江王三岁,坐侵庙壖地为宫,自杀。无子,国除。

长沙王兴,《后汉书帝纪:建武二年,诏曰:「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十三年,诏曰:「长沙王兴不应经义,其以兴为临湘侯。衡山王勃,淮南厉王子」。文帝十二年,分淮南地,以勃为衡山王,即吴芮旧封地。

安城思侯,苍  容陵侯福。 路陵侯童  茶陵节侯欣 夫夷敬侯义  舂陵节侯买。  都梁敬侯定,俱长沙定王子苍,元光六年封。传二世福,元光六年封。童欣,俱元朔四年封。义元朔五年封,传四世买,元朔五年封,传四世,至建武二年,立祉为城阳王,定元朔五年封。传四世。舂陵戴侯仁,长沙定王之裔。定王子买,以元朔五年封。舂陵国,在汉零陵郡。三传至仁,徙封南阳,亦号舂陵。仁生敞敞生祉,新莽时夺爵。光武即位,封祉为城阳王。

髙城节侯梁长沙顷王子。始元六年封,传四世免。锺武节侯度,长沙顷王子,元康元年封,传三世无后。安陆侯平,楚思王子,元始元年封,八年免。

当阳侯益,广阳思王子。元始二年封。七年,免昭阳侯赏。 承阳侯景,俱长沙刺王子。元始五年,封阴城思侯,苍赵敬肃王子。元朔二年封国,在汉南阳郡,今枣阳地。

尉文节侯丙,赵敬肃王子。元朔二年封竟陵侯,平舂陵侯。敞孙敞生祉,值新莽时夺爵。光武即位,封祉为城阳王。祉薨,立子平为蔡阳侯,后坐与诸王交通,国除。永平五年,更封平为竟陵侯。

安乡孝侯喜,赵哀王子。竟宁元年封。

湘乡侯昌,长沙孝王子。建平四年封邔侯。柱,泗水王歙孙。歙,光武族父也。建武二年,封泗水王。歙子终封淄川王。歙薨,终居丧,思慕哭泣二十馀日亦薨。封长子柱为邔侯,以奉终祀。

平春悼王全,孝章帝子。以建初四年封,无子,国除。列侯梅鋗见前衡山王《吴芮传》。

酇文终侯。萧何《前汉书列传》:「初,从入汉,为丞相,守蜀及闗中,给军食,佐定诸侯,为法令、宗庙。髙帝六年,封传九世王。莽居摄。元年,侯禹嗣。建国元年,更为萧乡侯。莽败,絶」。

龙阳敬侯陈署,以卒从汉王元年,起霸,上以谒者撃项籍斩曹咎侯,千戸,髙帝九年封。

邔严侯黄极忠《前汉书列传》:以群盗长为汉击临江王及诸侯,髙帝十二年封,传六世,元始元年赐极忠代后者,敞爵闗内侯。

便顷侯吴浅,以父长沙王功侯,二千戸。孝惠元年封]侯。黎朱苍以长沙相侯,惠帝二年四月封。传四世罪免。

沅陵顷侯吴阳,以父长沙王功髙后。三年,封醴陵侯。越以卒从汉起栎阳,以卒吏击项羽为河内都尉,以长沙相侯,六百户。髙后,四年封。

平陵侯苏建,以都尉从车骑将军功侯。武帝元朔二年封。六年,坐罪免。

湘成侯敞,屠洛,元狩四年,封湘成侯,监居翁。以南越桂林监闻汉兵破番禺,谕瓯骆民四十馀万,降元鼎六年封。

平陵侯范明友,以击乌桓功侯,宣帝元凤四年封。地节四年,谋反,诛。

富民定侯车千秋,以丞相侯。昭帝征和四年封。传二世,国除。

石城侯王广,山桑侯王常子。徙封石城侯。永平十四年坐与楚事相连,国除。

武当侯邓棠,西华侯邓晨子。晨初娶光武姊。元后以佐命功受封。薨,小子棠嗣,后徙封武当侯。

平春侯吴盱,广平侯吴,汉子。初封筑阳侯,建初八年徙封平春侯。

蕲春侯陈浮祝阿侯陈俊子,徙封蕲春侯,传三世]侯王符淮陵侯,王霸子徙封罗侯。

竟陵侯刘隆,南阳安众侯宗室也。建武年,封亢父侯。十三年,更封竟陵侯。

鄳侯邓邯,中兴初,以功封酇侯。萧熊,建邦七年封,即何之后,益阳亭侯马昌,马成之后。

罗侯窦瑰,窦宪弟。初封夏阳侯,徙封罗侯。三国

吴王孙权权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蜀汉章武元年,权受魏主丕策,命称吴王。

随县王整,义阳城王望第三子也。厯南中郎将,封清泉侯。先父望薨,武帝以义阳国一县追封为随县王。子迈嗣。

随郡王迈,随县王整子也。太康九年,以义阳之平林益迈为随郡王。

长沙厉王乂,《晋书列传》,长沙王武帝第六子也,太康十年受封。乂才力过人,虚心下士,甚有名誉。子硕嗣。竟陵王楙,初封乐陵亭侯。武帝受禅,封东平王,及懐帝践祚,改封竟陵王。

楚隠王玮,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太康末徙封于楚。当阳侯杜预,字元凯,杜陵人。博学明于兴废之道,袭祖爵丰乐亭侯。以平吴功,进爵当阳县侯、襄阳县侯。王浚字士治,𢎞农湖人。博涉典坟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以平吴功封。

上庸县侯唐彬,邹人。有经国大度,尤明易经》。泰始初,赐爵闗内侯。后与王浚共伐吴,改封上庸县侯。武当侯滕修,南阳西鄂人。初仕吴,封西鄂侯,闻皓降,乃缟素流涕送印绶。诏以修为安南将军,封武当侯,临湘县公孙惠为东海王越参军,以迎大驾,功封长沙郡公。陶侃《晋书列传》: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早孤贫,孝廉范逵过侃,其母乃截髪,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逵过庐陵,太守张蘷称美之,察侃为孝廉。㑹刘𢎞为荆州刺史,辟侃为南蛮长史,以军功封东乡侯,转都督。湘州刺史苏峻作逆,戎服登舟斩峻,改长沙郡公。薨,谥曰桓。子瞻为苏峻所害,诏以瞻息𢎞袭侃爵子绰之嗣。薨,子延寿嗣。宋受禅,降封吴昌侯、武冈侯王导,《晋书列传》。导字茂,𢎞览之孙也。少有风鍳,识量清逺。元帝为琅邪王,素相亲善,𨗳倾心推奉。及帝登尊号,以讨华轶功,封武冈侯。薨,谥文献,子恬嗣。

武陵侯王廙《晋书列传:廙,导从弟。以讨杜弢功封,谥曰康。子顺之嗣。

当阳亭侯陶臻,长沙公侃兄子。有勇略,赐爵当阳亭侯。

武昌县侯虞潭,馀姚人,吴骑都尉翻之孙。张昌作乱,潭起兵新昌,又平陈恢,讨沈充,以前后功封。

江陵伯陆华,吴人。少有雅望,以孝闻。以平钱凤功封竟陵县男。桓宣、宣、开、济笃素,为元帝丞相舎人,与祖逖、陶侃共事,以前后功封。

宜城县伯邓岳,陈郡人,有将帅才略,以平苏峻、郭黙功封。

秭归男袁躭,少有才气,倜傥不羁。苏峻之役,王导引为参军。峻平,封秭归男。

平春侯胡威,一名貔,寿春人,荆州刺史质之子。武帝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以功封」。

武昌郡公王敦敦入石头,拥兵不朝,放肆兵士劫掠,以敦为丞相,进爵武昌郡公,还屯武昌。

南郡公桓温温自江陵北伐,师次伊水,击姚襄,大败之。及讨蛮贼文卢妖贼李𢎞,传首京师。升平中,封南郡公。

南北朝宋

江夏文献王义恭,幼而明颖,姿颜美丽,髙祖特所锺爱,诸子莫及。元嘉元年封。

长沙景王道怜《宋书列传》:道怜,髙祖中子,初为国子学生,髙祖克平京邑,道怜留侍太后。桓元走,以功封竟陵县公。髙祖受命,封长沙王。子义欣嗣。

南郡王义宣,元嘉元年封。竟陵王。世祖即位,改封南郡王。

竟陵王诞,文帝第六子。元嘉二十年封广陵王,后改封竟陵。

武昌王浑,文帝第十子。初封汝阴王,魏破汝阴郡,徙浑为武昌王。

桂阳王休范 巴陵哀王休若,按《宋书》俱文帝子。孝建三年封。

安陆王子绥,孝武帝子。大明二年封邵陵王。子元。 按《宋书》,孝武子大明六年封随阳王。翽,明帝第十子,初封南阳王,升明二年,以南阳荒逺,改封随阳。

江夏王伯猷,建安王休仁子。泰始三年封武陵王。赞 邵陵殇王友。 桂阳侯义融 营道侯义綦。 临澧县,侯袭。 按《宋书》义融义綦,长沙景王子,袭景王孙。

武陵郡公檀道济《宋书列传:道济,髙平金乡人,少孤,奉姊事兄以和谨称。髙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以勲列五等侯为天门太守,迁武陵内史,封作唐县男。文帝即位,进封武陵郡公。

华容县侯王𢎞,《宋书》列传。𢎞临沂人也。少好学,以清恬知名。永初九年,以佐命功封。

龙阳县侯王镇恶,《宋书》列传:镇恶,北海剧人也。祖猛,字景略,镇恶为天门临澧令,以讨刘毅功封汉县侯。髙祖受命,追封龙阳侯。

益阳县侯坦䕶之《宋书》列传,䕶之,略阳桓道人也,南郡王义宣反,䕶之破平之,封益阳县侯。

枝江侯徐湛之父逵之尚武帝长女㑹稽宣公主,为彭城、沛二郡太守,生湛之,为武帝所爱。永初三年,诏以公主一门嫡长,且湛之致节之裔,封枝江县侯。临沮伯张。邵武帝讨桓元,召为主簿,转太尉参军。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临沮伯。分荆州为湘州,以邵为刺史。

霄城县侯赵伦之,宋孝穆皇后弟。以佐命功,封霄城侯。

武昌县公谢诲,涉猎文义,博赡多通。累迁太尉主簿,从征。及武帝即位,封武昌县公。

佷山县侯到彦之,字道豫,楚大夫屈,到后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封佷山县子。武帝受命,进为侯。佷山,汉南郡地。

贞阳县公沈攸之,《宋书》列传:攸之,吴兴武康人,司空庆之从父兄子也。少孤,随庆之征讨有功。景和元年,封东兴侯。太宗以攸之为宁朔将军。贼平,封贞阳县公。

竟陵侯吴喜,明帝即位,喜请东讨,百姓闻吴河东来,便望风降散,所至克㨗,封竟陵县侯。

州陵县侯江彛彛,少自藻厉,为后进之美。预讨桓元功,封南郡州陵县五等侯。

龙阳县侯杜慧庆,按《文献通考》,慧庆,交趾朱鸢人,以讨卢循功封。

邵阳县男杜幼文 临沅县。男孟龙符,按《文献通考》幼文,以军功封孟龙,以征广固功封。

南齐

衡阳元王道度,太祖长兄。建元二年,追加封谥。江夏王锋,髙帝第十二子。十岁能属文,好琴书,有武力。宜都王铿,髙帝第十六子,永明间,为南豫州刺史,雅得人心。

长沙威王晃。 武陵昭王华,俱太祖子。竟陵文宣王子良,武帝第二子。敦义爱古,少有清问,礼才好士。著内外文笔数十卷。子昭胄嗣。

安陆王子敬,武帝第五子。初封应城县公,后封安陆王、随郡王。子隆,武帝第八子。性和美,有文才,文集行于世。

巴东王子响,豫章王世子。永明六年,封南郡王。子夏世祖第二十三子。

桂阳王铄  巴陵王子伦 邵陵王子贞。 衡阳王子峻。 湘东王子建,俱世祖子。

安陆昭王缅,初封安陆侯,都督雍梁荆司军事,留心词讼,为百姓所畏爱。赠安陆王。子寳晊嗣。

巴陵隠王宝义,《南齐书》列传,明帝长子也。建武元年,封晋安郡,少有废疾,不堪出人间,止加除授。梁受禅,封谢沐县公,寻封巴陵郡王,奉齐后。

江夏王宝元,明帝第三子。建武元年封。巴陵王。昭秀 桂阳王昭粲,俱文惠太子,建武间改封。

邵陵王寳攸。 桂阳王宝贞,俱明帝子,建武间封江陵公。寳览,安陆昭王子,建武元年封。

霄城公寳宏,安陆昭王子。建武元年封吉阳县男。苏烈侃之弟。随诸将平石头,封吉阳县男。

襄阳县侯张敬儿,南阳冠军人,便弓马,有胆气。齐髙帝顿新亭,敬儿求诈降以取之,斩休范,封襄县侯,沌阳侯。周盘,龙北兰陵人,胆气过人,尤便弓马。宋封晋安子,元徽二年,随髙帝顿新亭,改封沌阳侯,应城县公王广之,沛郡相人。少好弓马,便㨗有勇力。初封蒲圻子,延兴元年,进应城县公。

安陆县侯江祏,祏姑为齐髙帝兄始安王妃,生明帝。祏少为明帝所亲,及即位,迁安陆县侯。

霄城侯刘懐珍,平原人,汉胶东王寄之后。初封中宿县侯,建元二年,改封霄城。

湘乡县侯吕安国《南齐书》列传:「安国,广陵人,宋累封湘南县男。沈攸之事起,太祖以安国为湘州刺史,袁粲谋石头、安国,进号前将军。太元二年,上遣安国出司州,持节总荆郢诸军北讨,事平,改封湘乡县侯。梁

南平元襄王伟,《梁书》列传南平王太祖第八子。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十七年,髙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谥元襄。世子恪嗣。

长沙嗣王业,《梁书列传:长沙王,髙祖长兄懿之子,东昏肆虐,懿遇祸,天监元年,追封长沙郡王,谥曰宣武。业幼明敏,识度过人。天监二年,袭封。子孝俨嗣衡阳嗣王。元简,髙祖四弟畅,子畅,仕齐,卒。天监元年,追封衡阳郡王。元简袭封。

桂阳嗣王象,《梁书列传》:象,长沙宣武王第九子。初,叔父融仕齐宣武之难,融遇害。天监元年,封桂阳郡王。无子,诏象为嗣,袭封爵。象事所生母,以孝闻。寻迁衡湘二州诸军事、湘州刺史。湘州旧多虎暴,及象在任,为之静息,故老咸称德政所感。

邵陵王纶,《梁书列传,邵陵王髙祖第六子,天监十三年封。侯景构逆,加征讨大都督,率众讨景,兼道入赴,直指锺山,贼徒大骇,纶与战,大破之。翌日,贼来攻,相持日晚,贼稍却。安南侯骏以数十骑驰之,贼回拒骏,骏部乱,因逼大军,军遂溃,奔还京口。大寳初,大修器甲,将讨侯景,元帝遣王僧辩帅舟师逼纶,纶走武昌。纶长史韦质、司马姜律闻纶败,驰往迎之,收散卒,屯于齐昌郡。景将任约使铁骑袭纶,纶走定州。行至汝南,西魏所署汝南城王李素者,纶之故吏,开城纳之。乃修浚城池,收集士卒,将攻竟陵。西魏遣大将军杨忠、仪同侯几通率众赴焉。纶婴城自守,后李素中流矢卒,城乃陷,执纶,纶不为屈,遂害之。

南郡王大连,简文帝第五子。初封临城县公,大宝元年封南郡王。

安陆王大春,简文帝第六子。初封西丰县侯。大宝元年,封安陆王。

武昌郡王●,昭明太子子。大同三年封当阳公。大心简,文帝第二子。中大通四年,封梁王。庄陈霸先灭梁,湘州刺史王琳奉庄纂梁祚于郢州。

浏阳县公大雅,太宗子。大同九年封衡山县侯。恭 祁阳侯通理恭,南平王伟子。通理南康王绩子。

云杜侯柳庆逺,河东解人。髙祖受禅,封重安侯。天监二年,改封云杜。

竟陵侯曹景宗,新野人。幼善骑射,好畋猎。髙祖至竟陵,以景宗围郢城,取建康城平,封湘西县侯。天监元年,改封竟陵县侯。

醴陵县侯江淹《梁书列传》:「淹考城人。义师至新林,淹㣲服来奔。天监元年,封临沮县开国伯,其年,改封醴陵侯」。

汉寿县伯蔡道恭,南阳冠军人。天监初以功封。谨按《梁书蔡道恭传》,齐除散骑常侍,屡有战功。义兵起,以道恭旧将,素著威略,专相委任。天监初,论功封汉县伯。

当阳县侯邓元起,当阳人。少胆干,膂力过人,建康城平封。

霄城县侯范云,舞阴人,少机警有识,善属文。天监元年,以佐命功封。

夷陵县子裴邃䆳,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天监初年,边境自效,以功封。

枝江县侯杜崱,京兆杜陵人。幼有志气,以胆勇称。太清三年,与兄㟁、弟幼安、兄子龛等夜归元帝受封幼安,封华容县侯。

江陵县侯杜㟁,崱兄。太清中,与崱同归。元帝受封陈。

衡阳献王昌《陈书列传:衡阳王,髙祖第六子,拜长城国世子,与髙祖俱迁闗右。髙祖即位,频遣使请于周,人许之而未遣。天嘉元年二月,昌发自安陆百僚上表,议以昌为湘州牧,封衡阳郡王,诏可。三月入境,令縁道迎接,丙子济江,于中流船壊,以溺薨,谥曰献。无子,世祖以第七子伯信为嗣。

江夏王伯义,世祖第九子。天嘉六年封武陵王伯礼。 桂阳王伯谋,俱世祖子。伯义伯礼,天嘉六年封。伯谋,太建中封。

宜都王叔明,髙宗第六子。太建五年,封武昌王。叔虞,髙宗第十九子,太建十四年封岳阳王。叔慎《陈书列传》,岳阳王髙祖第十六子也。太建十四年,立为岳阳王,出为湘州刺史。隋杨素兵下荆门,遣将龎晖略地至湘州,城内将士莫有固志,克日请降。叔慎乃置酒㑹僚吏,酒酣叹曰:「君臣之义,尽于此乎!」乃刑牲结盟,使人诈送降书于龎晖,晖信之,克期而入。叔慎伏甲待之,缚晖以徇,坐射堂,招合士卒,数日之中,兵至五千人。衡阳太守樊通、武昌刺史邬居业皆请赴难。隋薛胄兵次鹅羊山,叔慎战败,胄擒斩之,时年十八。

长沙王叔坚。 湘东王叔平 沅陵王叔兴。 岳山王叔韶。 巴东王叔谟,俱髙宗子。叔坚太建元年封。叔平、叔兴、叔韶,至德元年封。叔谟,至德四年封南平王。嶷 邵陵王兢,俱后主子嶷,至德元年封。兢,贞明二年封。

西阳王叔穆,宣帝第二十三子。至徳元年,封南郡王。叔澄,髙宗第二十五子。至徳元年,封临江县侯。杜僧明,广陵临泽人,元帝承制,授临江县子。平侯景,以功进爵为侯。

汉阳县侯胡颖,吴兴人。以从军功,封沌阳县侯。周铁虎膂力过人,初仕梁,封沌阳县子,进爵为侯。降髙祖,复其本职。征王琳,为琳所擒,不屈死。

鱼复侯徐世谱,巴东鱼复人。以讨侯景功,封武昌郡公。周炅,安城人,少豪侠任气,有将帅才。梁封西陵县伯。髙祖践祚,改封龙源县侯,赠封武昌郡公。子法僧嗣。

夷道县侯樊毅,南阳湖阳人。以战功封夷道县伯,后进为侯。

随郡公司马消难仕北周,为郧州总管。杨坚专政,消难心不平,以所统八镇九州之地来附。时太建十二年,诏封随郡公。

零陵郡公侯瑱,充国人,天嘉初,以功封南平郡公。吴明彻《陈书列传》:明彻,秦郡人,髙祖受禅,拜南安将军,将兵讨王琳。天嘉三年,周廸反,诏以明彻为江州刺史,督众军讨廸。太建元年,朝议北伐,明彻决计请行。秦郡降,进克仁州,进爵南平郡公、湘东郡公。徐度,安陆人。天嘉元年,以平王琳功,进湘东郡公。

兴宁县侯荀朗《陈书列传》:朗,颍阴人,少慷慨,有将帅大略。髙祖入辅,齐遣萧轨、东方老据石头城,朗自宣城来赴,大破齐军。永定元年,赐爵兴宁县侯。

益阳县侯陆子隆《陈书列传》:子隆,吴郡吴人,世祖嗣位,子隆随侯安都拒王琳于沌口王琳平,封益阳县。子华皎据湘州反,频遣使招诱子隆,子隆不从。及皎败郢州,子隆出兵袭其后,与王师㑹,进爵为侯。北魏

宜都王目辰,桓帝之后。显祖传位,有定策功,受封江夏公吕,太祖族弟,以平凉州功封。

吉阳男,比于太祖族弟,以司卫监讨白涧丁零有功封。

襄阳侯乙斤,髙凉王。孤后袭封襄阳侯。显祖崇旧齿,拜外都大官,甚见优重。

宜都公穆崇,代人。太祖为魏王,拜崇征虏将军。从平中原,封厯阳公。后又徙宜都公。

南郡公毛修之,荥阳阳武人。领兵讨蠕蠕、大檀及从世祖平凉,俱有功,封南郡公。

零陵侯穆,遂留穆崇长子。讨蠕蠕有功,赐爵零陵侯、武陵侯。因章帝之后,以功封曲逆侯。世祖时,改爵武陵。

南郡公李益,中山人。尚世祖妹武威长公主,封南郡公。子恵袭爵。

北齐

汉阳王洽,神武第十五子。天保元年封齐安王。廓,武成第四子。

北周

荆王元,武帝子。宣政元年封。郢王术,宣帝子,大象二年封楚国公。赵贵,天水南安人,以军功封郧国公。韦叔裕,京兆杜陵人,字孝寛,少以字行。以征伐积功,封子揔嗣。

楚国公豆卢宁,昌黎徒河人。以军功封子绩嗣。隋国公杨忠,𢎞农华阴人,隋髙祖父也。识量深沉,有将帅之略,以屡建军功封。

上庸郡公陆腾,代人,领东魏阳城郡守,为西魏所破,被执降,屡建军功。天和六年封。子元嗣。

竟陵县公杨恵,杨忠弟。大象末,封隋。

竟陵郡公坦,邵国公纶弟。大业间封楚国公。豆卢绩,昌黎徒河人,魏大统间,以绩勲臣子,封义安县侯,入周,改封丹阳郡公。天和二年,袭爵楚国公。隋开皇二年,以为北道行军元帅,备边岁馀,拜夏州总管。十年,召还,卒,谥曰襄。

邵国公纶,滕穆王瓒子。髙祖受禅,封邵国公。明年,拜邵州刺史。

武陵郡公元胄,洛阳人,髙祖以保䕶功封上庸郡公。韦世康,京兆杜陵人。厯沔、峡二州刺史、司州总管长史、绛州刺史,有惠政,擢礼部尚书,寻进爵上庸郡公。开皇元年,迁吏部尚书。

襄阳郡公韦洸,韦世康弟。从季父孝寛击尉迥于相州,以功拜柱国,封襄阳郡公。开皇九年,平陈有功,拜江州总管。子协嗣。

蕲郡公达奚长儒,代人。文帝受禅,以佐命功,封襄阳县公。来䕶儿,南阳新野人。平陈之役,有功。后随杨素讨髙智慧,平之,封襄阳县公。

谷城郡公吐万绪,代郡鲜卑人。周时,袭封元寿县公。文帝受禅,进谷城郡公。

江夏郡王道宗,太祖子。毕王璋生东平王韶。韶生道宗。髙祖即位,封略阳郡公,破梁师,都突厥兵,封任城王,后徙封江夏王。

汉阳郡公瑰,西平王安子。武德初封,后以事坐免。起为宜州刺史、散骑常侍。

楚王智云,髙祖子。武德元年追封,以太宗子寛为嗣荆王。元景,髙祖子。武徳三年王赵。正观初,迁雍州牧。十年,徙封荆。

安陆王承道,建成子。

江夏王承裕,元吉子。

邵王重润。按《唐书》,中宗子鄂王瑶,开元二十三年授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三千戸。

襄王僙,肃宗子。至德二载,封宜都王,侨棣王琰子。

隋王迅,代宗子。大厯间,封荆王,选代宗子。建中二年,追封郢王。瑛,元宗初年封。

蕲王缉,顺宗子。咸通二年封。邵王约。 衡王绚。 岳王绲 桂王纶,按唐书,俱顺宗子。

沔王恂,宪宗子。长庆元年封。澧王。恽 衡王憺。

按《唐书》,俱宪宗子。

安王溶,穆宗子。长庆元年,封安陆郡王源,澧王恽子。宪宗时,封襄王。执中,敬宗子。开成二年封鄂王。润,宣宗子。大中五年,封鄂王。侃,懿宗子,咸通六年,王郢后徙封威王。郧国公张亮、房𤣥龄以亮沉果有谋,白秦王,引为车骑将军。王即位,封长平郡公,徙封郧国。

甑山公郝相贵,因隋乱,据峡州归国,封甑山县公。子处俊嗣。

鄂国公尉迟敬德,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人,刘武周以为偏将。武徳二年,秦王战栢壁,谕之举地,降。初封吴国公,后改封鄂国。

郧国公殷开山,名峤,以字行,涉书,工尺牍。髙祖起兵,从讨王世充,以功进爵郧国公。

安陆郡公许绍,安陆人,儿时与髙祖同学相爱也。王世充篡位,遣使归国,封安陆郡公。

孝昌公许智仁,绍子。以勲授汉阳郡王张柬之,襄阳人。永昌元年,以贤良召。后诛二张,柬之首发其谋,以功封汉阳郡公。不半岁,进汉阳郡王,加特进,罢政事。

郧国公韦安石,京兆万年人。举明经,调乾州尉。神龙元年,迁中书令,封郧国公。

郧国公严震,梓州盐亭人。为兴、凤两州团练使,好兴利除弊。剑南黜陟使韦桢状震治行为山南第一,封郧国公。

后梁

安王友宁,太祖兄子。

衡王友谅 邵王友诲,俱梁太祖兄广王昱子,受禅后封。

后唐

南平王髙季兴,陜州破石人。梁开平初,拜荆南节度使。梁亡,附于后唐。唐封为南平王,传五世。五十七年,灭于宋。

楚王马殷五代史列传:殷,鄢陵人,唐中和三年,蔡州秦宗权遣孙儒、刘建峰略地淮南,殷为儒禆将。乾宁三年,唐拜殷潭州刺史,殷遣将攻连、邵、郴、衡、道、永六州,皆下之,围桂管,尽取其属州。四年,拜殷武安军节度使。梁太祖即位,殷遣使修贡,封楚王,率兵攻岭南,取昭、贺、梧、䝉、龚、富等州,攻朗州,执雷彦雄等,于是辰、澧、溆溪洞诸蛮皆附于殷,太祖拜殷天册上将军。唐庄宗灭梁,殷遣其子希范修贡京师,庄宗问洞庭广狭,希范对曰:车驾南巡,才堪饮马尔。庄宗嘉之。明宗即位,遣使修贡,封殷楚国王,以潭州为长沙府,建国承制,自置官属,卒,谥武穆,子希声立。希声卒,弟希范立。希范卒,弟希广立。希广弟希崇,周显徳三年,率其兄弟十七人归京师。

后周

蕲王熙诲,世宗子。显徳六年封宋。

楚王元佐,太宗长子。初封卫王,进封楚王。安王元杰,太宗子。

荆王元俨,太宗子。初封广陵郡王,天圣七年改镇王,后改荆王。

楚恭惠王元偁,太宗第六子,领鄂州都督、武昌军节度使。子允则嗣。

楚国公守㢲,太祖曾孙,官和州防御使、赠楚国公、楚国公。从信,太祖曾孙,官雄州防御使、赠楚国公、襄阳侯。从诲,太祖曾孙,官台州团练使,封襄阳侯、楚国公。从古,太祖曾孙,官登州观察使,封楚国公、安国公。从煦,太祖曾孙,庆厯七年封。

汉东侯宗楷,太宗曾孙,官康州刺史,封汉东侯、汉东郡公。宗回,太宗曾孙,官沂州防御使,封汉东郡公。

鄂王曦,仁宗子。追封。

安陆侯世炽燕王德昭曾孙富水侯世仪宗室

楚王颢,英宗子。初封东平郡王。哲宗立,徙楚王。楚王似,神宗子。初为集庆军节度使。徽宗时,镇武昌。崇宁中,徙镇荆南。

荆王楫,徽宗子。

郢国公张士逊,阴城人。淳化中进士,知邵武县,以寛厚得民。仁宗出阁,帝选僚佐,以士逊为友令,王答拜。累迁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宝元初,封郢国公。

鄂武忠王岳飞,《宋史列传》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宣和四年,眞定宣抚刘韐募敢战士,飞应募。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绍兴四年,除兼荆南。鄂岳制置使赵鼎奏湖北鄂、岳最为上流要害,乞命飞屯鄂、岳,乃以随、郢、唐、邓、信阳并为襄阳,府路𨽻飞,封武昌县开国子。五年,入觐,进封武昌郡开国侯,后授少保。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蕲王韩世忠,孝宗隆兴四年追封汉东郡公。孟珙,随州枣阳人。端平二年,授主管侍卫、黄州驻札,增埤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日以千数。嘉熙元年,封随县男,进封汉东郡侯。

当阳县。子陈应叔,泰始初封。

吉阳县男王藴,大中大夫楷之子元。

威顺王科绰巴哈,世祖孙。泰定三年,封威顺王,镇武昌。荆王伊苏布济克拜特穆尔子。

楚王雅呼图,睿宗第八子。大德十一年,由镇逺王进封楚王。

荆王托克托特穆尔,睿宗第十子,楚王托里特穆尔雅尔图子。至大中,封楚王、江陵王。阿尔哈雅,至元二十三年,以武功封楚国公。至正八年,进封江陵王。

鄂国公史弼,元贞三年以旧臣封鄂国公明。

楚昭王桢,太祖第六子。洪武九年之国。武昌王天资英睿,鋭情经史,常録御注洪范》及《大宝箴》于座右,以时玩警。传子孟烷,是为庄王,传子季堄,是为襄王。无子,以弟季埱嗣,是为康王。无子,以安东王均鈋嗣,是为靖王,传子荣㳦,是为端王,传子显榕,是为愍王,传次子英爚,是为恭王,传子华奎懐宗。癸巳,献贼陷城,殉难国絶。

按《楚纪》:洪武三年,封昭王九年之国,十四年讨诸洞蛮奏㨗,上甚喜,又命往讨云南阿鲁秃等暨桂阳、泸溪、黔阳诸冦,悉平之。荧惑入太微,上敕王省愆慎德,以回天意。王受命惟谨,不敢自懈,乃书尊朝廷守祖训等十事,以无忘髙祖之训。三十一年,薨。 庄王孝友仁厚,根诸天性,成祖入靖内难,王辞䕶卫原,赐西安名马,深自贬抑,筑书堂招文学,管时敏、贝翱、雷贯辈,昕夕讨论。永乐癸已,岁旱,躬祷仰山,㴻雨,随应宣德甲寅,大饥,发廪为糜粥以济,多所全活。 靖王幼不好狎,凝重老成,事宪妃傅氏、康妃杜氏如生母。正德初,逆瑾用事,王具疏论之,侃侃有直气。 端王弱冠,政体,民隠靡不周知。居亲䘮葬,日遇雨雪,跣行骨立。疏请立宗庙,以崇古制,武宗俞允,特赐彰孝坊表之。

潭王梓,楚纪太祖第八子,封潭王。十五年之国长沙王。英敏好学,善属文。洪武二十年坐妃家犯法,召至京。王惧,同妃自焚。

湘献王柏,太祖第十二子。洪武十一年封建国荆州。论古兵制,有老将所不及。时常德降贼叛,王受命殱之。建文初,有谗之者,阖宫自焚,成祖立,谥曰献,置祠官以守冢焉。

辽简王植,太祖第十五子。洪武二十六年封。居广宁城,谙练边务,屡树竒功。成祖登极,以辽地险逺,请徙荆州,报可。永乐二年之国世子贵煐未立,薨。次子长阳王贵烚嗣。正统四年坐事废弟兴山王贵□嗣,是为肃王。传子豪墭,是为靖王世子。夭次子恩鑙嗣,是为惠王。传子宠、涭,是为恭王,传子致格,是为庄王。传子宪㸅,坐法废,国除。

岷庄王楩,楚纪太祖第十八子。洪武二十七年封国云南。建文初,削诸王䕶卫,命西平侯沐晟侦伺其过,被逮,流漳州。成祖登极,复其爵土,奏晟媒孽状。上谕以「皇考遗训云:沐晟所为卤莽,固不可宥。但念乃父佐命开疆,不忍罪之。茍不改过,罪之未晩。吾弟亦当念黔宁之亲,置之度外」。永乐二年,改封武冈。薨,谥曰庄。歴恭王,徽煣顺王。音埑,简王膺鉟靖王彦汰康王誉荣、宪王定耀共七世。

谷庶人橞,楚纪太祖第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建谷藩于宣府二十八年之国。建文初削,诸䕶卫,王遁还,废为庶人,令守金川门。靖难师至,庶人开门迎谒,上赐雅乐七奏、卫士三百人及金绮、宝钞、枪剑、舆马,增岁禄三百石,徙封长沙。后忠诚伯茹瑺道经藩服不朝,有司奏闻,上遣御史欧阳谦侦之,谦告有逆谋,庶人自焚。

郢靖王栋,太祖第二十四子。洪武辛未封。无子,国除。襄宪王瞻培,仁宗第五子。初封长沙。正统元年,英宗以长沙地卑湿,徙封襄阳。传子初,镛是为定王。传子见淑,是为简王。传子佑材,是为怀王,传弟佑●,是为康王。无子,以阳山荣康王子厚熲嗣,是为庄王。传子载尧,是为靖王。传子翊铭,是为忠王,懐宗,辛已殉难,国絶。

按《楚纪》,襄王天资明睿,读书通诗,尤长于《春秋》。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元年,汉王髙煦叛,上亲征,敕王留守五年之国长沙。正统元年,徙襄阳。薨,年七十有三,谥曰宪。

荆宪王瞻堈,仁宗第六子。永乐甲辰封。宣德四年之国江西,正统八年徙封蕲州,传子祁镐,是为靖王。传子见潚见潚,坐法废,以都梁王见。溥之子佑橺嗣,是为和王。传子厚烇是为端王,以疾辞爵,不允。丧明薨。歴庄王载墭,恭王翊钜泰宁王常、□定王由、懋、由、懋子慈烟共九世。

按《楚纪,宪王天姿颖秀,勤学好古,每遇朝廷大庆,必祗慎肃恭,初无倦容,延访文学,挥毫摛藻,亦无骄态。 端王谦和温粹,鋭情经史,礼贤下士,恤困轸灾,以内隟地为田,岁耕种以观旱涝,旱则躬自斋祓,为民祈祷,因号「东庄颜」,其斋曰白云深处」,尝力辞常禄,被温㫖。正徳十年,以疾辞爵,不允。梁庄王瞻垍,仁宗第九子,永乐癸卯封无子,国除。景王载圳,世宗第三子,嘉靖四年封国。德安无子,国絶。

吉简王见浚,楚纪英宗第五子。天顺元年封王。生而岐嶷,超悟不群。及长,敏学好古,乙未之国长沙,益懋厥徳,游岳麓书院,访古贤哲遗迹,命工梓《先圣图》及《尚书》,以时诵观。年七十二薨,传七世。

岐惠王佑棋,宪宗第四子。𢎞治六年封,国徳安。无子,国絶。

寿定王佑榰,宪宗第九子。初封国,四川保宁,正徳元年徙封德安,无子,国除。

荣庄王佑枢,宪宗第十子。𢎞治十一年建国于常德,薨,谥曰庄。传六世。

兴献王佑杭,宪宗次子,世宗父。𢎞治七年,封藩安陆。世宗入继大统。嘉靖初,追封为兴献帝。

荆惠王,神宗子。天启七年之国荆州。辛已,闯贼陷城,国亡以上始封国

巴陵悼简王孟㷓,昭王第二子。洪武三十年封。无子,罢封。

永安懿王孟烱,昭王第三子。洪武三十二年封。传子墩是为庄惠王,传子均、□,是为悼懐王。传子荣、澹,是为靖懿王。传子显梧,是为昭定王。传子英焌,是为恭顺王。传子华□,是为荣惠王。

寿昌安僖王孟焯,昭王第四子。洪武三十二年封。传子季㘧,是为靖和王,传子均鑯,是为庄穆王。无子,罢封。

崇阳靖简王孟炜,昭王第五子。永乐二年封。传子季堞,是为庄僖王。传子均镦,是为端懿王。传子荣],是为端隠王。传子显休,坐事夺爵。子英㷂,降封镇国将军。

通山靖恭王孟爚,昭王第六子。永乐二年封。传子季垟,是为庄简王。传子均鏼,是为温惠王。传子荣濠,是为温定王。传子显楀,是为端穆王,传子英炊,是为庄懿王。通城庄靖王孟灿,昭王第七子,永乐二年封。传子季,是为荣顺王,传子均钃,是为僖穆王。传子荣渡,是为温惠王。传子显柜,是为懐简王。传子英焀。

竟陵顺靖王孟照,昭王第八子。永乐二年封。无子,罢封。

岳阳悼惠王孟爟,昭王第九子。永乐二年封,传子季境,是为恭僖王。无子,罢封。

江夏康靖王孟炬,昭王第十子。宣德三年封。传子季㙱,是为悼顺王。传子均鋷,是为安惠王。传子荣漠,是为端僖王。传子显桔,是为庄定王。

东安恭定王季塛,庄王第三子。正统二年封。长子均鈋,后楚康王,以第二子均䤭嗣,是为昭简王。子荣淑嗣。薨,子显梡嗣。

大冶王季暖,庄王第四子。无子,罢封。保康荣靡王,显湍,端王第二子。嘉靖六年封。无子,罢封。

武冈王显槐,端王第三子。嘉靖十七年封以上楚藩支子封国

长阳王贵烚,简王第二子。永乐二年封。洪熙初,因辽世子贵煐夭,进封烚为辽王。正统四年坐法废。子豪㙷嗣为长阳王,传子恩讷,是为安靖王,传子宠游逺安。王贵,燮简王第三子。洪武三十二年封。洪熈初,坐法废。子豪塾乞,封辅国将军。

巴东王贵煊,简王第五子。洪武三十二年封。洪熈初,坐法废。子豪圢,乞封辅国将军。

益阳安僖王贵烰,简王第九子。永乐二十二年封。传子豪壧,是为康懿王。传子恩鍖,是为恭简王。传子宠湳,是为端靖王。传子致梠,是为荣惠王。传子宪熽衡阳庄和王贵㷂,简王第十一子,永乐二十二年封。传子豪㙫,是为僖靖王。传子宠淹,是为安懿王,无子,絶封。

应山悼恭王贵㸎,简王第十二子,宣徳七年封。传子豪环,是为端顺王。传子恩镏,是为和僖王。传子宠洣无子,罢封。

宜城康简王贵㸅,简王第十五子,宣德七年封。传子豪坅,是为荣。僖王传子恩铣,是为懐靖王。传子宠滨,是为懿定王。传子致枨,是为荣昭王,无子,罢封。枝江庄惠王贵,熠简王第十六子。宣德七年,封传子豪壁,是为靖僖王。传子恩钱,是为温穆王。传子宠润,是为悼懐王。传子致樨无子,罢封。

沅陵恭宪王贵燏,简王第十七子,宣徳八年,封传子豪塶,是为昭安王。传子恩铈,是为宣穆王,无子,传弟恩鈼,是为庄恪王,传子宠涞,是为荣简王,传子致枇麻阳悼僖王贵燠,简王第十八子。无子,罢封。

衡山恭惠王贵煘,简王第十九子。无子罢。封蕲水靖和王,贵熡简王第二十子。正统二年封传子豪□,是为安穆王。传子恩钜,是为康顺王,传子宠澍,是为僖简王。传子致□薨,子宪□嗣,是为荣顺王。肃宁悼靖王恩鉹,靖王第三子,成化十三年封。薨,子荣顺王宠汕嗣,薨。子致栟嗣。薨,无子,罢封。

长垣恭顺王恩钾,靖王第四子。成化十三年封。薨,子宠泑嗣,薨。无子,罢封。

光泽荣端王宠瀤,惠王第二子。成化二十三年封。薨,子恭僖王致榞嗣。薨,子宪爃嗣。

康元康僖王致椹,恭王第三子。正徳八年封。子宪爀嗣以上辽简王支子封国

江川恭恵王,庄王第三子。宣德四年封之国武冈。成化元年奏迁宝庆府。传二世。

邵陵王厚奎,恭王子。

善化康简王誉桔,靖王第二子。正德九年封。传二世,祁阳王定煠,康王第七子,嘉靖三十二年封。

常宁王干,岷宪王二子。以子企□袭爵,追封岷王。显王企□,宪王孙,懐宗七年封。 岷王禋,□显王子。懐宗十七年封。 哲王禋,洪企鉁子企鉁为宪王孙,未及封,卒。天启间,以禋洪袭封以上,岷荘王支子封国。枣阳王祁矿,宪王第二子。正统八年封。无子,罢封宁乡王。祁钲,宪王第三子。正统八年封传子见沔,是为僖顺王。传子佑楒,是为荣肃王。子厚烛,以镇国将军进封枣阳王。传子载□,薨,不嗣以上襄宪王支子封国

阳山恭和王见淓,定王第二子,长子夭,次子佑楬嗣,是为荣康王。薨,襄康王无嗣,以佑楬子厚颖,进封襄王。追封祖见淓为襄恭王,父佑楬为襄惠王。

镇宁王见瀷,定王第三子。𢎞治四年封。传子佑檽。佑檽传子厚。熧以上襄阳定王支子封国

隆庆王载䵺,庄王第二子。嘉靖四十四年封。无子,国絶。

永城王载圻,庄王第三子。嘉靖四十四年封。不嗣以上襄阳庄王支子封国

都昌惠靖王祁鉴,正统八年封。传子见潭,是为懐顺王。传子佑㮧,是为悼僖王传。子厚熈,薨,子载塎袭封。薨,子镇国将军翊铧嗣。

樊山温懿王见澋,成化三年封。传子佑构,是为庄和王,传子厚焌,是为恭裕王。传子载坅

都梁悼惠王见溥,靖王第二子。成化二年封子佑橺嗣荆王,是为和王。都梁国废。

富顺王厚焜传子载垬

永新安庄王厚熿,正德十四年封。传子载壕薨。传子翊键。

德安王翊鐯,嘉靖二十六年封以上荆王支子封国、华阳悼隠王悦耀,蜀献王第二子。永乐二年封华阳王。洪熙元年,徙封澧州。传六世。

长沙王翊鋋,端王庶二子。嘉靖三十五年封蕲国公。康茂才,蕲州人。太祖佐命功臣。洪武三年伐蜀,卒于道。追封蕲国公。子铎,年十四,封蕲春侯。后征云南,克普定、华山有功,寻卒,时年二十二。赠蕲国公,谥忠愍。子渊,二岁实授公禄,未袭封。正德间,封其孙南京锦衣卫正千户。

郢国公冯国用,屡建军功。洪武三年追封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三年,以军功封安陆侯。吴复,洪武十二年以军功封京山侯,崔元驸马封。

应城伯孙岩,靖难功臣。成祖未即位,封安乡伯张兴靖难功臣,永乐元年封以上异姓诸侯封国

湖广通志巻二十七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