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十四
《关隘志津梁附
长沙府:
长沙县。
乔口镇,在县西北九十里。旧有营寨。唐书地理志长沙县有乔口镇兵。
善化县。
龙回关在县东四十里,关山两山相连,中仅一路。《五代史楚世家》:唐乾宁元年,刘建峰、马殷入湖南,次醴陵。潭州刺史邓处讷发邵州兵戍龙回关,建峰等至关,降其戍将蒋勋,直趋潭州。
芦塘寨,在八都石壁岭。
湘潭县
黄茅堡在县南,路通衡山。顺治十三年,巡抚袁廓宇疏増黄茅驿并建堡后裁。
朱亭堡,在县西南一百九十里湘阴县。
磊石寨,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屹立湖滨,三面背水,一面阻山,宋岳飞结营于此。明刘基徇湖南,断其东北脉,因名半升米凹。
穆屯寨在县北七十里,岳飞讨杨么,驻兵于此。营田镇在县西县志:宋末,李芾守潭州元巴延下,鼎澧阻洞庭之险,以偏师由间道走沅江,先遣游骑至邑河西之青山,潜渡湘江,驻师于此。今其地有山名营盘,明末闯贼溃卒蹂躏巴、平、沅、益诸邑。巡抚章旷建水寨于营田,芦林建连珠六寨于铜旗沙平新墙,贼侦知有备,悉就抚。
萧婆镇。在县北五十里
湘乡县
永丰堡,在县西一百里。
武障市,在县西一百四十里,路通宝庆府。有巡检司、醴陵县。
石门关,在县北十五里。
建安寨,在县北二十里。
渌口镇,在县西北一百里。唐书地理志,长沙有渌口戍。
攸县
大洲堡在县西,与衡山接,界益阳县。
瓦湖镇在八子脑。
浏阳县。
瞿家寨,在县东一百五十里。明宣徳间立巡司,后裁。天岩寨,在县东十六都。
西山寨,在县西。
大围堡,在县东一百五十里。明隆庆间,设把总一员,后裁。
宁乡县。
释临关在县南二十里,今存旧关遗址。三角寨,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
柳林堡在乡西,与安化、湘乡接壤。安化县。
七星寨,在县东七十里。宋史地理志,熈宁六年,改七星砦为镇。
梅子口寨,在县南五里。
首溪寨,在县北九十里。
白沙寨,在县北一百二十里。蜉蝣寨在县西南九十里。县志,宋汉阳扶氏避罪匿梅山,依甲首顿氏为长,僭称王。太平兴国六年,命翟守素发潭州兵击之,筑梅子、七星、白沙、首溪、蜉蝣五寨,以资防御。
茶陵州
视渡关在州南八十里旧有巡司,今移在高冈南关衡州府。
衡阳县。
上关在县南二里。
铁关,在县南四十里。
下关。在县北二里。
樟木关,在县北三十里。
沙坪堡,在县西长乐乡。
水口堡,在县西慕化乡。明嘉靖间,巨盗李万𤦺等猖獗,始置堡守之。
三合桥堡,在县西北八十里。府志沙坪、水口、三合桥三处,为衡阳、祁阳、湘潭、湘乡、邵阳四达之路。奸匪易于溷迹,一郡要害。
栢坊在县南八十里。《府志》:元至正间,红巾冦起,邑人王汝荣督义兵万人,守御栢坊诸要害,群盗莫敢入衡山县。
草市镇在县东,与攸县接界。有巡检司、耒阳县。
鹅公寨在县西四十里,元末多流冦乡民,立寨御之常宁县。
象江堡,在县东五十里,与耒阳接界。杉树堡在县西四十里,为诸峒猺要路。白沙堡在县东南七十里,与桂耒接界安仁县。
曹婆山寨在县南五十里,山径险僻,旧有寨杨梅峰寨在县西北十里,府志五代马殷将欧阳頵于此立寨以备南汉,宋沈通亦保障于此。元至元间,贼发沈济,才立寨设备,率民聚居,贼不能犯。
●县
湘山寨,在县西二里。
月岭寨在县西三十里,明张治月岭寨碑,略正徳。六年,峒贼冦郴,桂乘虚骤入,既退,邑人罗宓明乃㑹邑之达者议曰:「●宻迩郴、桂冦,去必复来,流离奔走,殆非长计,月岭在目,可以为寨。其岭平坦,可庐而处,东南二面崖陡壁,絶易于守御」。于是闻于当事,数月而寨成。未几,贼果复来,闻邑人登寨,乃谋攻劫,宓明令人于寨左发药矢中渠魁三人,贼大惧,引去。
黄烟堡在县东三十里,与江西永宁接界。明天顺间,梅花峒贼越境剽掠,江西、湖广各遣都指挥一员率兵驻黄烟路防御,后设堡镇之,今存旧址。
烟竹堡,在县南一百里,与桂东接,界桂阳州。
泗洲寨,在州北八十里,有巡检司、临武县。
骡溪关在县南。
花塘关在县西。
舜峰隘在县西三里舜峰山,山顶平衍,三面壁立,前开一径,以通上下。元末,乡民于此垒石避冦。明天顺间,猺人以三千众入冦,主簿李浚合众御之,据舜峰,树栅对垒者三昼夜,猺人遂退。
蓝山县
毛俊堡,在县东南三十里堡,东南有大水源汛。堡西南有浆峒汛,地近连州,猺人出入,皆由两汛,而毛俊实两汛,总口有千总驻防其地。
宁溪所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有城把总一员,驻防其地。
大桥司,在宁溪所,西南三十里。有城千总、巡检各一员,协防其地。
嘉禾县。
两路口,在县东十里。旧有巡检司、永州府。
零陵县
湘口关,在县北十里,潇、湘二水合流处。大桥关在县北六十里。
雷石镇在县南六十里。《新唐书志》,永州零陵郡有雷石戍。
鸣水镇,在县西南一百里,抵全道二州界祁阳县。
普乐营,在县东南六十里。火夫营在县东南九十里。山斗营在县东南一百里。永镇堡,在县北一百里。
东安县。
黒土营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路当险要。卢洪镇,在县北一百十里。《新唐书志》,永州有卢洪戍,今设巡检司。
道州
高桥营在州南,有把总防守界牌营,在州南。有千总防守午田营,在州西南,有把总防,守宁逺县。
城头寨,在县东五里,险峻如城。黄家寨在县南十五里。
大小二源涧口有把总、防守旺冈寨,在县西南三十里。梅冈塘在县东北七十里。有百总防守福仙寨,在县西北五里,路窄而险。永明县。
镇峡关,即龙虎关,在县西六十里,与广西恭城接界。有百总防守。
枇杷所在县南四十里。有城百总巡检协守桃川所,在县西南四十里。
白象营在县南,与广西富川小水峡接壤。有把总防守。
祖山冈营在县东南,与富川长浍村接壤,有把总防守。
秀山寨在县南,与富川接壤,有石碑为界,路当险要马礛隘。 义山隘。 石盘隘。 班鸠隘。 𨔝州隘自马礛以下皆在县南,与富川接壤,为猺獞往来要路,而石盘隘猺性尤刁悍,防御更宜严密。
山口隘在县东南,与富川接壤,为上五堡。猺人出入路。
江华县
锦田所,在县东一百八十里。有城千总、巡检协防所,东十里大坪寨,与广东连州接壤所。南四十五里李荡坪与广东连山接壤,两处各有百总分防。
白芒营在县南,与富川牛岩滩接壤。有百总防守。青丝井营,在县南,与富川龙窝村接壤。有把总防守。岭东营在县东南,与广西贺县开山峒接壤,有把总防守。
新田县
白面寨在县南。有巡检司。三门寨。在县南四十里。
石佛寨在县西南三十里,县志县城未建之先,邑多猺冦,旦夕有警,辄避山隅。此诸寨所由立也。
附府志:论营堡略:道州、永明、江华,密迩富贺,猺蛮出没不常,如道州之高桥午田界牌,皆冦所必经之地,然犹曰内地也,至永明则要害矣,祖山冈尤为吃𦂳,过此则龙虎关咽喉也。枇杷、桃川两处相距数十里,越山逾岭,声息不闻,至江华,尤为猺贼渊薮,岭东锦田、白芒诸处,相距逺者百里,近亦数十里,重山复岭,径路多岐,汛广兵单,区画当尽善也。又论猺峒略宋制猺之法,明仿之,凡良猺禀听官府号令,即宋之所谓熟户近猺也,其田有税而无役,即宋之有丁米而无他料也。其耕民田者,富民役属之有盗贼,亦可用以守御,即宋之任其耕种,边界有警而极力为卫也。每溪峒间猺所聚居,必立猺老以长之,小争则猺老径自分解,大事乃讼于官,即宋之设为总首、弹压、以猺、制猺之意也。各乡设团夫,择其可以服人者为团长以率之,其迫近溪峒要害之处,又设营堡,召募勇力者,分布各营以守之。
本朝裁卫所置官兵,分汛哨守,一遇有警,声援𠞰捕,此亦宋之团结边民形格势禁之意也。猺以山货易民米盐,而有司亦时有米盐之犒,此亦宋之与民转易,官为羁縻之法也。近年以来,熟猺纳粮,当差令行禁止,与民无异,生猺杂处山谷,自食其力,不为民害,司土者,果能制驭尽善,化导有方,复何猺蛮之足虑哉?
宝庆府:
邵阳县
白马关,在县东八十里。
巨口关,在县北六十里。
羊田凹寨,在县东六十里。羊阿寨在县东八十里。
隆道寨,在县东一百里。元守将,唐隆道所筑。同堡寨,在县西二十里。
竹林寨,在县西二十里。
云飞寨,在县西八十里。
五百寨,在县南三十里。
大争寨,在县北五十里。
杉木江寨,在县东北五十里新化县。
花桥关,在县东九十里。
油溪关在县东北八十里。牛羊隘关在县东北
城歩县
䝉洞隘,在县南一百里。
横水隘,在县南一百二十里,二隘与广西、义宁接壤,系苗人往来要路。
皮水隘在县南一百二十里,与义宁接壤,有黄茅坪苗蛮所居。
排子隘在县东南八十里,与广西全州接壤,深山穷谷,易于藏奸。
筸子隘在县东南一百里,与全州接壤,有侯家寨。其地苗猺杂处,最为●要。
武川隘,在县西南一百四十里,与义宁接壤。有长安寨,苗人所居。
附子隘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与义宁接壤,有横坡寨苗人所居府志:明𢎞治十四年,扶城横水蛮李再万作乱,巡抚都御史阎仲宇率师讨平之,置城歩县。初,仲宇集三司议曰:贼境险逺,其桃林、蓬溪、横水、扶城等四十八寨,悉皆集恶巢穴,而兴安、义宁、泥田、小江、阳鸟、大千万山等处,又多逃避之岐路,若非分股攻击,逐处把截,则彼或得并力拒敌,或得窥隙潜通,皆非全胜善后之计,于是分兵为四哨,一由横水进至黄茅坪,止攻取十二寨,一由下边溪进至高平大地,止攻取十寨,一由下团进至都温独树,止攻取一十六寨,一由牛石进至小江泥田,止攻取八寨,其附近向化苖寨,恐生警疑,给与旗牌,差官坐镇,是岁冬十一月进师,明年正月,悉平行人吴宗周论处置城步蛮冦疏略,臣闻此四十八寨,控引广西,襟带湖广,向来叛服靡定,祗以溪峒僻逺,未尝得一处置之方,绥之则豹噬鸱张,干纪流毒,急之则鸟惊鱼散,依险逃诛,而李再万者,辄敢僭称名号,荼毒生灵,迩来镇巡等官受命讨罪,臣愚以为莫若因征𠞰既平之后,编集其人民,比依施南芒部诸宣慰、宣抚长官司,例为衙门弹压,而其长亦惜官禄以传子孙,此上策也。又或度道里逺近,分𨽻贵州、广西、湖广旧额抚慰司衙门,分派裂幅,以杀其乌合之势,此中策也。二策果行。小民有定业酋长、有官职,而獠民各得其所矣,武冈州。
石羊关,在州东二十里。
紫阳关在州东一百五十里。硖口隘在州东,有巡检司蓼溪隘在州北,有巡检司。石门隘在州西南,有巡检司。按宋史西南诸蛮传:绍兴三年,臣僚言:「武冈军溪峒旧尝集人户为义保,盖其风土、习俗、服食、器械悉同,猺人故可为疆场捍蔽。靖康间,调之以勤王,其后湖南盗起,征敛百出,义保无复旧制,困苦不胜,乃举其世业,客依蛮峒州县犹验旧籍催科,胥𨽻及门,则挈家逺徙,官失其税。蛮獠日强,兼武冈所属三县悉为猺人所有,逺戍之实已无,而乡户弩手之名尚在,乞檄本路监司详议以闻」。诏从之。明行人甯良论武冈等处贼情疏略:「臣近往武冈,公干访各隘,贼形容诡异,熟于探听,稍失防御,随机侵扰,人民艰窘,昼夜忧惶,若更多调官军,又恐艰于供给。且贼近日流劫,东出西没,一闻军来,即奔入峒,军才回营,随复窃发,为害一方,甚为可悯。乞选才能智谋之士,前去督理军务,相其风土,教以牯牛钗法及多方差人,缉探流贼所在,或先邀其归路,据险设伏,以多击寡,未有不取胜者。
新宁县。
北关在县北一里。
黄桑隘,在县西六十里。
盆溪隘,在县南三十里。
鱼峒隘,在县南三十里。
石门隘,在县南四十里。
罗绕峒,在县西三十五里。麻林峒,在县西六十里。
大绢峒,在县西七十里。
黄卜峒,在县西九十里。
茶冲峒,在县西九十里。
圳源峒,在县西九十五里。桃盆峒在县西九十五里。深冲峒,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县志,明正统已巳,峒蛮杨文伯叛,随讨平之。景泰辛未,知县唐荣招抚城歩县猺人给田世住,分为八峒把守各隘猺路服王化,通声气,号为「熟猺。内择峒丁有能干者,本县给帖命为峒长,外择近猺汉民,给帖命为千长隘长,使其两相约束,世守边疆,毋令生苗越界作崇。盆溪额设千长一名统制黄卜峒、石门额设隘长,一名统制。大绢等峒石田额设隘长,一名统制深冲罗,绕两峒鱼峒。额设千长一名,统制麻林等峒。此居地守地近苗制苗长久不易之良法也。
附宋史兵制,荆湖路义军、土丁、弩手不见创置之始,北路辰、澧二州,南路全、邵、永、道四州皆置。盖溪峒诸蛮保据岩险,叛服不常,其控制须土人,故置是军。皆选自户籍,蠲免猺赋,畨戍砦栅,大率安其风土,则罕婴瘴毒。知其区落,则可制狡狯,有御武之备,而无馈饷之劳。其后荆南、归、峡、鼎、郴、衡、桂阳亦置。
岳州府关隘无。
常徳府。
武陵县。
河洑关,在县西三十里。
七里关在县城北,地名七里涧。《宋书》:沈约自序,林子字敬士归,高祖参中军军事。义熈十一年,贼党郭亮之拨集蛮兵屯据武陵,太守王镇恶出奔,林子率军讨之,斩亮之于七里涧,纳镇恶。
桃源县
白马关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龙阳县关隘无
沅江县关隘无
辰州府:
沅陵县。
辰龙关在县东界亭驿下三里,长一里许,广仅容双马,两旁石壁,高二丈馀,巉岩峻峭,猿鸟莫逾。
马鞍关在县东六十里。
武胜关,在县南六十里,旧云伏波练兵处,泸溪县。
龙潭关,在县东十五里。
里岩关,在县东十五里。
乌□关,在县西十里。
云头寨在县西八里,明末,干戈纷纭,城中居民避其上,赖以保全。
辰溪县。
酉阳关,在县南十五里。
木州关,在县西二十里。
溆浦县。
卢峰关,在县东五里。
龙堆关,在县南十里。
沅州
七里关,在州东十里。
镇江关,在州东八十里。
便溪关,在州西五十里。《宋史志》:沅州便溪砦,崇宁三年,以蒋州改。
蜈蚣关,在州西六十五里。西陇关,在州西五十里。
奬州寨,明一统志:在州西一百里,本唐舞州,后改曰奬州,宋废为砦。
若溪寨,在州西二百里。《宋史志》,沅州若溪寨,崇宁三年置。
黔阳县。
鳌鱼关在县东十里。
蟠龙关,在县南二十里。
安江寨。宋史志,沅州安江砦有洪江、铜安二铺,洪江寨。宋史志:沅州洪江砦,元佑五年置茭托铺。明一统志:在县东一百六十里。自安江至茭托皆溪峒,猺人出入要道,宋时特置砦铺以控扼之。托口寨,明一统志在九衙诸蛮之冲。
竹滩铺,在县西南二十里,控扼要路。《宋史志》:托口砦有竹滩一铺。
麻阳县
天河关,在县南二里。
雄关在县南二十五里
凤凰营即五寨司,附𨽻辰州府南,与贵州铜仁府聨界,西北壤接红苗。康熈三十九年,以沅州镇总兵官移驻五寨司城,为镇筸镇总兵官。四十三年,复移辰沅靖道驻其地。添设凤凰营通判一员,吏目一员,革去土司统归管辖。雍正四年,改吏目为巡检。七年,将乾州旧辖拜亭以下湾溪以上红苗一百零五寨百户五名,改归凤凰营管辖。
王㑹营在司南六十里营,系原设近亭子关,接壤铜仁府。
池河营新设在司西边,直连贵州并本省六里新抚红苗、西蜡耳、东糯塘,最关𦂳要,移游击一员,添设把总一员,带兵二百名驻防。
岩口新设在司西,系各寨要隘,移晒金塘守备带兵一百名驻防,其晒金塘已属内地,改驻千总。
地良坡新设,在司西,北抵六里,设千总,带兵一百名,总控五冲。
栗林新设在司西,与六里鸦有寨交界,设把总,带兵四十名驻防。
押宝寨新设,在司西北,设把总,领兵四十名,驻防阳孟寨。新设在司西北,与六里排彼交界,移守备带兵一百名驻防。
乾州
乾州附𨽻辰州府州城附近,皆五寨司及泸溪县管内地。东北至镇溪所为州所辖地。康熈三十九年,以沅州镇游击一员移驻其地。四十二年,添设同知一员、巡检一员。五十三年,设下哨百户十九名六里百户五名约束苗人。自拜亭以下至镇溪所,红苗二百二十寨俱归管辖。雍正七年,除改归凤凰营。管辖外,实辖红苗一百一十五寨。
镇溪所在州东北。旧辖有苗地十里,其上六里,隔保靖境。今新设吉多营管辖,唯下四里,仍属所辖,东连泸溪县,北连永保二县,西与红苗接壤,康熈三十一年,设守备一员驻防,今改驻千总。
总督鄂海进呈。
圣祖仁皇帝御笔改定抚苗碑铭并序我。
「皇上智勇天锡,自临御以来,仁育群生,义征不惠,徳威遐畅,逺迈前古,始者三藩肆逆,台湾负险。
皇上神谟独运,指授方略,决机万里,以次削平,及噶尔丹跳梁,沙漠特勤。
法驾三征不庭,元恶就殱,胁従率服,由是薄海内外,尽入版图,航浮索引,重译稽首,献见于
阙下者,皆书传所未尝纪,自生民以来,未有功徳若斯之盛者也。惟红苗僻处南服,虞、夏以来,未闻向化依岩据谷时出为民患。康熈五十年,臣鄂海膺命总督湖广披图,按籍以镇筸边墙,宜用旧址修筑,绘图奏请。
皇上睿虑渊深,谓如尔议,未足捍御红苗,令同提督、巡抚㑹勘臣鄂海,于九月已酉,偕提督、巡抚、总兵诸臣,自司城北出旧边墙,驰入苗地,庚戍至毛都塘,苗人吴老铁等率其子弟导迎,申述诚款。壬子,复自司城至乾州苗境宣。
上徳意,徧谕诸寨渠长,群苗踊跃忭舞,咸顿首曰:「皇上如天覆帱物,各得所苗,人虽阻絶荒逺,然戴高履厚,何敢自弃?」皆愿为编氓输赋,供役以奉。
天子于是本年十二月至五十一年五月,毛都塘等五十二寨,计户八百有八,计口三千一十二,相率至武。
昌归顺,自六月至八月,盘塘窝等生苗八十三寨,计户六百八十三,计口三千一百八十一,亦先后来归。臣鄂海等次第奏闻。
皇帝曰:「惟红苗凭恃深阻,従未归化,今既各输悃诚,向风慕义,朕视天下内外一体,地方文武诸臣务体朕」。
怀令皆安堵乐业,咸遂生养従容,化导教之礼让。其有侵蚀扰害者,督抚纠察以闻。臣窃思自古以来,未能驯伏之苗,乃不耀一兵,不折一矢,而络绎内附,愿同蒸黎皆由我。
皇上天授,神武赫声濯灵有以,慑服群苗之心。而又湛恩汪濊,浃髓沦肌。故一旦革面洗心,与万邦黎献共沐。
圣化自今伊始,凡三楚文武大吏暨郡县令,长其保䕶劝导,轻徭缓刑以仰副。
圣天子劳来匡直之至意,而苗民世世子孙,畏威怀徳,长为良民,我
皇上神功骏烈,永永无极,是宜勒诸丰碑,昭示万世」。臣鄂海等拜手稽首而作铭曰:
帝徳广运,泽被万方,顾兹镇筸,与苗接疆。率梗弗顺,僻在要荒。
皇帝仁圣,不𠞰而抚。苗悔前非,式歌且舞。相率来归,永奠禹土。
帝有恩言,恤苗新顺。尔官尔吏,怀抚诚信。耕织以时,孝弟是顺。苗民乐业,供输恐后。万口一词祝。
天子寿,视此丰碑,与天地久。
附府志镇溪所所辖,原系泸溪县五种蛮民。明洪武初,因赋重有不服造册者,爰设镇溪军民千户所,将旧粮额一万三千有零,除一万石置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二员相兼管事,以其地一百二十四苗寨分为十里,命杨二等充百夫长,其畸零不成户者一百三十二名,编充支粮土军。有事奉调聚则为军事,平班师散则为民。故名军民所。其族多祖盘瓠,悍犷不常下四里,颇遵汉法服役输租,但与永顺连壤争境,经久乃结。独上六里叛服不常,与保靖司搀界,其地系永顺担,承永欲藉报保雠,辄唆苗攻劫,保屡招附,又多反覆。后来永、保互有争构,为边境患,至第九里大稍寨苗牵搂,出没边燧。时闻明推官侯加地各哨所总说,按边哨称镇筸西北有溪曰镇,东北有坪曰筸子,故统括曰镇筸。云其五寨则主将驻札,地迤而北则长宁、箭塘、盛华、永安、永宁、凤凰、王㑹,迤而东则清溪、靖江、洞口、筸子转而之东北则乾州、强虎,转而之西则石羊小坡,其他小营堡各附其地,而以镇溪所终焉。辖地广袤八百馀里,东距泸溪,南抵麻阳,西接乌罗,北连永保,东南一百里界乎辰溪东北二百里界乎沅陵西北三百里界乎?蜀之酉阳石耶邑梅,西南一百五十里界乎?黔之铜仁,其中苗、獠杂处,种𩔖甚繁,边民屡遭劫掠,各哨唯图自保,不相救援,非所以安边也。如五寨哨系中军重地,则岩坎江之防饬宜先长宁哨,最密迩苗穴,则麻里冲之暗越,宜虑乾州哨城连守备而屯饷易危则暴木冲,诸路不可不堑。永宁哨地近贵苗,而募兵易挠,则火草岭一吭,不可不扼麻阳之库狱,赖小坡而保,故雷打坡之四处埋伏防出没也。仓厂之积贮,恃石羊而完,故水田营之把寨屯军,杜窥伺也,筸子哨地邻洞口而上,下营之戒严,实彼先声洞口哨壤接清溪,而乌牌隘之坑堑诚伊左臂、强虎哨虽雄据万山,然三面受敌,一不设备,而都罗鬼党跳梁矣。永安哨虽外倚籓蔽,然强冦在旁,一不加警,而田冲、岩坎、揭筸矣。他如王㑹哨之皮冲江口,盛华哨之都梅坡,箭塘营之石灰窑,靖疆营之油草塘,要害相均哨,伏宜谨慎。麻阳庠生田英产平苗议略,苗之巢穴,即古之崇山,居楚、蜀、黔三省之中,东接楚之五寨长官司,北接永保二宣慰司,南接黔之铜仁府及平乌二长官司,西接蜀之酉阳宣抚司及平茶长官司,且与酉阳婚嫁相通。其初𨽻于楚之筸子司,团为四十八寨,始犹赋役不缺,后渐梗化横行,阴相煽动,麻、泸二县频遭出劫,其出劫者,每每邀串酉阳土兵助党充数,而酉阳所辖地方辽逺,耳目弗周,所宜谕以大义,俾严行约束,共图扑灭,庶苗之右臂断而荡平可期,此尤为御苗第一要策也。
吉多营在吉多坪,为上六里四应之地,扼要之区,东接镇筸属红苗,西接贵州木树汛,南接贵州芭茅坪汛,北接保靖新寨汛。雍正八年,苗民向化,建造新营,设永绥协副将一员,都司同知各一员,经歴一员,把总二员,驻其地。
望高岭在营东外,委一名兵二十九名,分防排彼寨在营东,与筸属红苗、阳孟寨接界外,委一名兵十九名分防。
排补寨在营东守备一员,巡检一员,外委一名,兵九十九名分防。
岩落寨在营东,千总一员,兵三十名,分防隆团寨,在营西守备、把总各一员,巡检一员,兵一百一十名。分防:
米糯寨在营西,与四川酉阳接壤,千总一员,兵八十五名分防。
补抽寨在营南,把总一员,兵四十名,分防葫芦寨在营南,把总一员,兵四十五名,分防夯尚寨在营南外委一名兵十四名,分防鸭保寨,在营北把总一员,兵五十名,分防尖岩,在营北千总一员,兵五十名。分防长潭寨,在营北把总一员,兵五十名。分防谷坡寨,在营北外委一名兵十四名。分防鸭由寨在营东南,把总一员,兵五十五名。分防排料寨,在营东南,外委一名兵十四名。分防老王寨,在营西北,与四川酉阳接壤,外委一名兵十九名分防。
花园寨在营西北千总一员,兵一百名,分防湖南巡抚赵𢎞恩奉。
命开六里苗纪事,两湖西南境逼五溪苗界,山雄而拔,水驶而迅,舟陆不易渉。诸苗凭险阻,迫则匿,縦则恣。歴代征蛮军难之。迨伏波希范后,先殚力告功,继此者无论矣。然苗情狡,常为良民患。雍正庚戍秋,奉
命抚六里苗𢎞恩计易之,则苗忽忽则𠞰苗将戮矣。乃先黠者往声,余兵万二千,西人也善恐喝人既怖骇,复檄佥事王柔、游击王进昌由花园进。周镇兵由阳孟进,苗梗佥事,镇兵挠其背,或阻周兵,进昌扼其后,苗势乃分𢎞恩统大军震之,将不刃而服。爰戒诸路勿扰民,将帅皆轻骑徐行,以仁格莫以刀斧惩也。骁骑李吉邑令何潜捧檄绕苗寨云:赉万计,用恤尔苗苗。以西兵诘云:「谣也毋恐。十月十日,𢎞恩冲雨抵筸,严部伍,申号令,以身先之。诘朝,霁行四十里,止教场坪,为苗民分界,所无人迹多茂草。十二日行三十里,营瓦窑。前军垒石渡水,斩竹通径,或盘旋峰顶,或纡回涧曲。苗之茅舍竹篱,掩映于丹枫白荻间,依然江南村墅也。明日行二十里至池河。又明日行三十里,至盘搭沟,距崇山卫,计一日程。十五。五鼓分三部,従容进过鸭由寨抵补,抽晤周镇合兵。时日色融,和苗男妇千人皆拜马首𢎞恩宣。
天子徳教,俾絶域,沾化育,知忠孝,戒勿贪。勿以强凌弱,犯者坐以法」。群酋献芝祝。
圣寿争剃髪领赏,是日抵吉多坪,与崇山故址相望,地平天旷,水草肥泽,以一军镇之,与川黔聨络,如建瓴之势,可以俯视诸苗,留一日,约镇道经画之议,合赏苗如昨十六日也,黎明越二十里至龙潭潭,为苗之腹心境,较他州称桀骜焉,狰狞而披髪跣足。野性不驯,畜兵器,善伏草,婚嫁以牛,易男女同室,无亲疏,有所利,必攫之,恶俗不易移也,呼之聚罪者,宥之勿二,咸泣悔誓释,故习𨽻版图,余扬兵示武:群苗皆股栗,将昔年所掳民挈之出,向虑其愚悍勿克、免诛戮,兹来也,倾城归化,岂难于古者,独易于今?悍于彼者,忽驯于此,盖有由焉。夫徳化所及,豚鱼可孚。今
天子神圣迈千古,重译至者凡几?蕞尔山陬引领内,望今日归化之民,即昔日梗化之族,斧钺之革面,不若忠信之革心矣。十九日,由花园歴永保,回辰二十五夜矣。此役也,九月望后,发星沙泊朗江,溯清浪,由辰、泸歴石羊哨登岸藉水势泛涨,舟无阻,得雨之力入苗疆,破巉岩,俯幽壑,攀藤援葛,人马忘疲得晴之力。抚既定,苗疆既辟,疏请设员弁二十人,文则司马一、首领一、巡检二,武则协一、都司一、守二分汛弁十二、兵千六百。卜吉多建城,立官廨逺近二十五所,仓库俱焉。其险要如隆团、排补等隘,各设汛计二十六,以前兵分驻营房亦如之。司铺者,廿三葺水陆十二程略定。逾五旬返署,计两登陆四易舟,督军政者十日,赏苗三千五百,出陷民十四,责误夜者三。计将赉兵需、马食、夫粮、舟楫、药饵费不及三千金,而苗赏军饷动。
国帑者未与焉。𢎞恩以
天子徳宜,昭示永久,谨铭十六字,圣慈柔逺,仗节西来,尔苗入化,絶域云开,识年月,勒壁永顺府」。
永顺县。
野毛关,在县东一百七十里。纸蓬关在县西二百里。
榔溪关,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龙山县。
大毛坪汛在县东。
马罗峒汛在县西。
保靖县。
白溪关在县东,与永顺接壤里耶?在县西壤接酉阳、滥泥湾,以溪河为界,系水陆要路,把总、巡检、协防。
古铜溪在县南,与六里花园交界。有把总防守桑植县。
桐油关在县西。
野雉关在县南。
洪家关在县北。
大木坪在县北,与容美土司之竒峰关接壤,以杉木村为界。
六儿口在县北,路抵杉木村界,直𨽻澧州。
澧州
汇口在州东。
高填洲在州东
暖水界在州西。
瓜子峪在州西。
羌口在州南。
名山港在州南。
焦圻在州东北。
鼎港在州东北。
三汊□在州东北,州志州境,东连洞庭,西邻巫䕫,北通荆豫,南抵滇黔,西南极容、桑诸峒,诚为四达之区,然无上游可据,无絶险可负,兵法所谓散地也,守御之策,尤为要图。
安乡县关隘无
石门县
龙溪隘在县北。
长梯隘在县北。
遥儿隘,在县东北。
磨岗隘在县西北。
细沙隘,在县西北。
遥望隘在县西北。
鱼洋隘在县西北。
石磊隘在县西北。
忠靖隘在县西北。
走避隘在县西北。
慈利县。
龙岩寨,在县九都,明初征覃垕军,据其地,横云山人集。洪武三年,慈利安抚使覃垕连构诸洞蛮为冦,征南将军周徳兴平之。
横崖寨在县北,后江横崖山壁间,昔人于此构室拒蛮,明季里民复居其上避冦。
白果坪在县西北,与容美之五里坪接壤,以大岩关为界。
安福县。
金藏关在县东。
百丈关在县西,即百丈峡,通天平所,为容美小路。闸口关在县西高崖壁立中劈一,径路通桑植、容美二司。今桑植已改土归流,而把守容美要道,左则黄家隘为大隘口,右则青山隘为小隘口。
直●,郴州。
郴州
石头城关,在州东二里。
武昌关,在州西五里。
香山㘭关在州南五里。
永兴县。
高亭司,在县西五十里。
宜章县
栗源堡,在县东五十里。
笆篱堡。在县南八十里。
黄沙堡,在县西九十里。自县南门外过南卡塘汛,分东南西三路路通三堡,堡各有城,相距各三十里,为控扼沿边之所笆篱,设把总一员,馀各有弁兵防守。糍粑营在县西南一百里糍粑岭,下逾岭为莽山,内有猺峒。今于岭下设罗阵塘为笆篱,堡𦂳要隘。口中峒汛在糍粑营南十五里。
天堂汛在中峒南十里,与广东阳山接壤,向止设塘糍粑以防莽山,峒猺出口后,増设此二塘,甚为扼要,盖粤冦之来,必经此地,二塘既设,不独粤猺不敢窥伺,并莽猺亦鲜,援结易于控御。
兴宁县。
乾坑关在县南七十里。鸟道临坑,不可仞计。处险邀击,一夫当百。
滁口关,在县南七十里。通桂阳延寿贼巢。玛瑙堡,在县东六十里,接桂东界。
桂阳县
延寿隘,在县南三十里。
砖头隘,在县西南六十里,与广东乐昌接壤。益将司在县东四十里。
镇安司在县南七十里。
桂东县
烟塘隘,在县东六十里,与江西龙泉接壤。烟竹堡,在县东五十里。
寒口堡在县东南六十里。新坑堡在县东南五十里,州志论略郴州诸属腹内皆猺,防守少疏,即行窃发。今宜章设宜郴营,桂阳设两桂营,兼防兴宁,各以参将一员守备,一员驻其地塘汛,星罗式遏至密,尤在专阃者,布恩信,谨约束,毋激以生衅,毋玩以致冦焉。
直●靖州
茶陵关,在州西,与贵州开泰接壤。黄泥关在州西,左接贵州锦屏界,右接贵州天柱界,有把总,分防其地。
零溪司,在州南六十里,旧为零溪堡。《宋史志》靖州零溪堡,政和三年置。
渠阳古镇在州东,路通绥宁,宋苏辙论处置渠阳事,札子略渠阳诸蛮蟠据山间,道路险絶,中国之兵入践其地,虽跬步不得便,昔郭逵知邵州,困于杨光潜、李诰従、章敦自沅州入境,过界即败,逵、诰皆西北战将,然并有败而无成者,地形不便也。臣访问湖南、北士大夫,皆言群蛮难以力争,可以智伏,欲行窥伺攻讨必用土兵,若以中国强兵敌之,终不能成其算。又闻渠阳诸蛮与宜州群蛮相接,宜蛮部族众多,与渠阳合谋作过,势益猖炽,卒难剪灭。乞指挥广西,预行招抚,虽不得其用,但弗与协力,亦不为无益。
飞山峒在州西。《宋史志》:靖州飞山堡,大观二年置。《通鉴纪事本末》:后梁开平四年,蛮酋潘全盛冦武冈,楚王殷遣昭州刺史吕师周将衡山兵五千讨之。师周引兵攀藤縁崖入飞山洞袭潘全盛,擒送武冈,斩之,㑹同县。
若水司,在县东南六十里。旧为若水砦。《宋史志》:靖州若水、豊山二砦,崇宁二年置。又西南诸蛮传,元佑二年,杨成台冦文村堡,知渠阳军胡田措置无术蛮,结西融州砦蛮粟仁,催往来两路为民患,调兵戍渠阳至万人。朝廷方务省事,议废堡砦,撤戍守,而贯堡、豊山、若水等砦皆罢戍,择授土官。
伍招堡,在县东三十五里。相见堡,在县东六十里。
黄强堡,在县西七十里。
连山堡,在县南三十里。
浪江堡,在县北四十里。
黄檐堡,在县北七十里。
通道县。
收溪砦,在县南五十里,旧有巡司。《宋史志》:靖州收溪砦,元丰六年置。《明一统志,诚州与广西古无道路。宋知州周仕隆始遣人由小径趋广西,观山川形势,自收溪至广西佛子坡,开路三十里。
上埃寨,在县西南九十里,与广西怀逺县接壤。黄强寨,在县西北十五里。
多星堡,在县南十里。《宋史志》靖州堡,元丰六年置多星。七年置大由、天村,元佑三年废。崇宁二年复置。又西南诸蛮传,元丰三年,赵扬言上江、多星、铜鼓、牛镇、潭溪、上和、上诚、天村、大由等团并至诚州城下贸易,可渐招抚。并乞下湖南邵州莳竹县招谕芙蓉、万驿诸团従之。上江等诸团果皆纳土,于是増筑多星等寨。
绥宁县。
绥宁营,在县南三十里黄桑坪。雍正五年,设游击守备千总各一员驻札。其地防兵一百四十四名。蓝溪堡,在县东七十里。
关硖堡,在县东八十里。明嘉靖五年,湖南逋冦引山苗出扰,分守叅将童㫤遣守备王表督兵往捕。表怯于贼锋,逗留关硖,㫤选精鋭数百人,亲率以往。五月六日,抵绥宁,次日,驰至关硖,督表同入次盐井。贼闻遁入深山,㫤乃广询乡老,使各指画林壑曲折及砦穴所在,遂擒元凶、李政父子,并其党一百一十六人。上冒江口堡,在县南三十里。
长安堡,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有把总一员防守。筸子隘,在县南六十里。有把总一员。防守。
锡坡哨,在县东一百六十里。有千总一员,防守镇夷哨。在县西六十里。有把总一员。防守津梁。附
。
长沙府:
长沙县。
东屯渡,在县东十五里。
铜官渡在县西北六十里,濴湾渡在大西门外。
学士桥在县东北七十里。麻陵桥在县东北八十里善化县。
灵官渡,一名朱张渡,在县南三里西河街口。此处江心有洲,无风波之险。宋朱子与张栻讲学,往来城南岳麓,问渡于此。旧有坊曰道岸文津。
洗药桥在县儒学前,玉沟水迳其下。万古桥在县东南五十里。
湘潭县
珂里桥在县前。
湘阴县
潭市渡在县西南。
文星桥在县儒学,前宋淳佑间,知县胡嚞建湘乡县。
霹雳渡在县三十一,都通宁乡、安化虞塘桥。在县虞塘司。
永丰桥,在县永丰堡,宋祥符间,萧、龚、彭、李、贺、谢、唐七姓公建。
醴陵县。
仓前渡,在县西。
香水渡在县东西四十里。渌安桥在县北四十里。
攸县
明月,桥在县北九十里。宋宝庆五年,陈寿兴建渌溪桥,在县南五十里。宋宝佑间,蔡梦祥建益阳县。
碧津渡,在县城南
太平桥在县治东北。
仙风桥,在县东十里。
浏阳县。
城南渡在县前。
洗药桥在县东孙隐山下,以唐孙思邈洗药得名宁乡县。
鲁家桥在县南一百四十里。张南轩墓前,玉潭桥在县南门外,长四十丈。邑人唐友贤,建安化县。
兜牛渡。在县丰乐乡。
开逺桥在县南,宋吴致尧有记仙溪桥在县北三十里。
茶陵州
亭子渡,在小西门外。
狮子口桥在儒学西一里衡州府。
衡阳县。
泉溪津在城东三十里耒水、松亭津在城西十里,烝水。今建桥七里津,在城北四十里。湘水,柘里渡在城西十里烝水、沥江渡在城南八十里。
潇湘浮桥在城东湘水上,明知府刘春造舟为梁左泊。潇湘门右连江东岸,聨舟七十二艘,郡人御史陈宗契有记。
杜陵桥在城东五十里,旧传杜甫宿此,因名小江口。桥在城东七十里。
松亭桥在城西十里。
渣江桥在城西八十里。
三华桥,在城西八十里。
狮子桥在城西一百里。
青草桥在城北一里,跨烝水。宋淳熈十三年,知州薛伯宣建。明永乐十四年,水溢桥坏。正统间,邹良守衡重建,越五年乃成。嘉靖二十四年,火灾。时巡道姜仪、知府林允宗、知县郭文习募匠征夫伐山,凿崖尽易,以石为七隧陵,跨蜿蜒,亘若长虹,修四十五丈,阔一丈七尺,高五丈,更名曰永济。
土潢江桥在城北三十里,下潢江桥在城北。
龙潭桥,在城北四十九里。玉泉桥在城东南五十里。市江桥在城西南五十里衡山县。
中津在县东。
上津在县南,古明王渡。
下津在县东南,古芳草渡。司马桥在县西北岳庙,后司马刘尧诲建,故名龙隐桥,在府北八十里。县西南二十里有水名龙隐港港,源发于南岳,阔二十馀丈,潴蓄泓深桥,因港名焉。
㑹仙桥,在县南岳中。
师姑桥,在县南岳中。
狮塘桥在衡阳界。
耒阳县。
白沙津在县西。
白马津在县西。
肥江津在县南
化龙桥,在县儒学前。
望仙桥在县仪门外,即萧禅和飞升处。金牛桥在县东通津门下。有金牛浦。纸桥在县南,相传为蔡伦造纸处。伍相桥在县北,世传五员,过此因名。上有子胥祠,杜公桥在县北杜公祠前。明嘉靖间,邑令刘永吉重修桥,上有石,其迹如梅花,谚云:「莫道耒阳无好景,杜陵桥上一枝梅」,亦云「洞阳桥」。
常宁县。
柏坊津,在县北三十里衡阳界。廉政桥在县西门外,宋淳佑甲辰岁建,元皇庆癸丑,达噜噶齐金刚努敦武重建,明成化二十一年水涨桥圯,知县谢廷举重新之。万厯辛帽圯,知县陈勲修。天启元年,知县樊来聘重修一
。
安仁县。
杉坊津,在县南三十里。
乌陂津,在县北三十五里。腾蛟桥在县南三十里。
樟桥在县南三十里。
●县
沔津在县东十一都。
安济桥,在县西溪。
南桥在县南溪。
桂阳州
百家津,在州西六十里。
犁田津,在州西八十里。
斗下津。在州北三十里。
集仙桥在州南。
文盛桥在州南门外。
永济桥,在州北三十里,即斗下渡。明万厯间,知州罗大奎建,长四十三丈。
临武县。
呉家津在县东十五里
通济桥在县南。
蓝山县
五里津在县东。
子来桥,在县东门外。
偕乐桥在县北。
嘉禾县。
桐梁桥在县东北三十里。大石桥在县治前。
永州府:
零陵县
保安渡,在城南门外。
百家渡,在城南二里百家濑。宋苏轼诗有云:「百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鸟乐」。
湘口渡在城北湘口驿前一里高溪渡,在城北七十里。
芜江桥在城东四里,俗呼茅江桥,唐柳宗元易名芜江桥。
平政桥在城西门外黄叶渡,为粤西,往来孔道。愚溪桥在城西愚溪上。
五马桥在城西七十里,入粤通衢,接履桥在城北二十里。
水字桥在城西南四十五里,宋黄庭坚有题识「铁炉步在城北」,唐柳宗元。有《铁炉步志》。
祁阳县
浯溪渡在县西南五里寒泉之下。东江桥在县潇湘门外,祁水于此入湘。龙泉桥在县东一百里,清江、白河江两水汇流迳桥下入湘。
渡香桥在县南浯溪寺前。大忠桥,在县南六十里。
双江桥在县北,大小二渡,一跨馀溪,一跨湮江,望浯桥在县西南一里。
福星桥在县东北百二十里东安县。
渌浦渡,在县东十五里。
台步渡在县北湘江口。
永安桥,在县治南清溪寺前。沈公桥在县南门外。
滥桥在县卢洪江。
道州
斜陂渡,在州北十里。
云龙桥,在州西门外。儒学,前旧名小浮桥,宋嘉定间易今名,跨营、濓二水之交。
皋陶桥,在州西北三十五里。宋嘉定年,建宁逺县。
把截渡,在县北三十里。
望仙桥在县儒学前。
永明县。
邑口渡,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欧家渡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高成桥在县西五里。
学士桥在县西南六十里,宋苏轼过此,因名江华县。
宜政桥,在县治南。
龙岩桥,在县北三里。
古子桥,在县北二十里。
新田县
天榜桥,在县北五里。
寳庆府。
邵阳县
临津渡在城外。
资江渡在城北门外。
甘棠渡在城东三十里。
青龙桥在城东门外,宋建有铁柱铁。犀渡头桥在城东十五里,旁有召伯祠。洪桥在城东四十里。明知府周思忠重建新化县。
上渡在县东半里
三江口渡在县西十五里,下渡在县北半里。
通济桥在县东,明知府郭辚建庆丰桥,在县西。邑民周邦达募建城步县。
渔江渡,在县东五里
武冈州
紫阳渡,在州东一百五十里。安济桥在州薫和门外,宋唐日宣建,明宋纯仁修,改名梯云。
化龙桥,在州城内,始名义济。明知州宋纯仁修,改名化龙。
济川桥,在州东二十五里。石羊渡,宋武冈进士李友直建。
新宁县。
白沙渡在县东二十里。
白水渡在县南半里
水西渡,在县盆溪村,通西延㑹龙桥,在县西十里。明知县沈文系建江口桥,在县西三里。明知县彭商英建汪绍英构亭。飞山桥在县西三十里,明知县沈文系建亭三十四楹。
鉎田桥在县东北九十里。明知县冯福谦建岳州府。
巴陵县
君港渡在城南五十里。
新墙渡在城南六十里。
大江渡,在城北门外。
上游渡在城东北六十里,落马桥在县东门内。
枫桥,在城东五里。
岳阳桥,在城东十里。
镇湖桥在城南门外。
广通桥,在城北七里山。
永济桥在城北城陵矶,通翟家湖。万年桥在城东南十五里,旧名通和桥,明泰昌元年改万由。
皇清顺治十三年,改今名临湘县。
长安渡,在县东五十里。
沙窝渡在县西二里。
太平渡在县西南四十五里。迎恩桥在县东五里。
长安桥,在县东四十里。
永兴桥,在县南二里。
太平桥,在县西南四十里平江县。
浮桥渡,在县东。
澄清渡在县西南。
长乐渡,在县西北。
鹿鸣桥在县东,旧名緑波桥,每宾兴,饯士于此。忠孝桥在县西。
昼锦桥在县北二里。
华容县。
黄羊渡,在县西三十里。
南河渡,在县东南一里。
北河渡,在县东北一里。
狼跋渡在县西南三十里。磨镜桥在县东四里。
永昌桥,在县东五里。
青紫桥在县东五里
徳政桥在县北,旧名惠政。宋县令,赵希哲改龙津,明初改今名。
常徳府。
武陵县。
徳山渡,在县东十里。
龙湾渡,在县西三十里。
镇江渡,在县上南门外。
石公渡,在县北六十里。
麻濠渡在县北一百二十里,韩公渡在县东北七十里,㑹节桥在府治东,火星池、玉斚池二水合流迳其下。新陂桥在县东十里,明同知钱梦松建。
莫公桥在县西门外。明,陈大秀建。万相桥在县西十里,跨马子溪口。车桥在县西十里。
南湖桥在县西二十里,滇、黔孔道。邑人冀文明建仁智桥,在城南门外。
沙石港桥在县南三十里。李七桥在县南七十里,明知县党应秋建。旁为松梵庵,后应秋举家被兵,庵僧祀焉。
七里桥在县北七里,明知县锺銮建。潜水桥在县北一十五里,邑人熊致建善桥在县北二十五里,渐水迳其下。石门桥在县东南三十里。
拱辰桥在府治西北,即归老桥,宋柳拱辰建曽,巩记桃源县。
延溪渡,在县东一里。
邹溪渡,在县东四十里。
白马渡,在县南二十里。
白洋渡,在县北二十里。
利兵桥在县东二里,传马援曽驻军于此。龙潭桥有二,一在县西十五里,一在县北四十里。通道桥在县南一里。
清风桥,在县南桃川。
㑹仙桥,在县南三十里。
龙阳县。
徳胜渡,在县西二十里。
东沧渡,在县南四十里。
龙津渡,在县南七十里。
谢家渡,在县南五十里。
陡门桥在县西三里。
龙潭桥在县南。
文武桥,在县南六十里。
太平桥在县治北。
文步桥,在县东南六十里沅江县。
上琼湖渡在县西。
下琼湖渡在县西。
沅江渡在县南
赤江渡在县南。
上琼桥在县西,其东又有下琼桥,今易名。上安。下安。横龙桥,在县西三十里。
河渡桥,在县南二十里。
白驼桥在县南三十里。
辰州府:
沅陵县。
蓝溪渡在县东十里。
老鸭溪渡在县南。
北河口渡,在县北一里。
燕子溪渡在县北五里。
桃溪渡,在县北二十里。
余家桥在县东五里。
太平桥,在县东十里。
通河桥在县城西关外。
永安桥,在县城外江南。
泸溪县
□铊山,渡在县江东。
下都渡。在县西一百里
大庄渡,在县西一百二十里,𢎞逺桥在县西。
接龙桥在县北
辰溪县。
沙溪渡,在县东十里。
嵩溪渡,在县东二十里。
张家溜渡,在县西十里。
龙埠渡在县南二十里。
中河桥在县南六十里,为云、贵要津。当春夏泛涨,沙石横流,舟不能渡。兴筑多载于雍正六年告成溆浦县。
云洞桥在县东,下有石岩,尝生云雾天。平桥在县南二十里。
义陵桥在县北五十里。
沅州
七里渡,在州东七里。
便溪渡,在州西五十里。
晃州渡在州西五十里。
杨溪渡,在州南十里。
升平桥,在州城东街。
浮莲桥,在州东四十里。
龙津桥,在州城西,为云、贵通衢,筑磴水,中搭巨木,甃以土石,旁建屋,可列市肆。
黔阳县。
安仁渡,在县东九十里。
沅水渡,在县西门外。
黔江渡,在县南门外。
登龙桥在县南一百里。
大岳溪桥在县南二十里。鱼藏溪桥在县东南二十里。路通洪江麻阳县。
观音桥在县城外江东。
永宁桥,在县西二十里。
南村桥,在县东南十里。
永济桥,在县东南二十里。永顺府。
永顺县。
竹桥在县西三十五里。
自生桥在县南五十里。
榔溪桥,在县东南四十里保靖县。
普济桥。 接龙桥。 世徳桥。 兴龙桥桑植县
回龙桥 浮牛桥。
直𨽻澧州。
澧州
东关渡,在州城东,为南北孔道津市渡,在州东二十里,往安乡路涔河渡,在州北六十里原有石桥,今废设舟一。窑波渡,在州东南二十五里。
通济桥,在州北五十里。宋时,州人谢琰建元虞集诗:「澧有兰兮,沅有芷,相望涓涓隔秋水,蛟龙回夜隐。波深虹霓乘晨驾空起。
澧阳桥,在州东北三里。
张公桥,在州东北四十里。黄桥在州西北五里。
安乡县。
景港渡,在县东四十里。
县江渡在县治北,旧名安流渡。中澌渡在县东南十五里。铜盘渡在县西北五十里。毛公桥在县东十里。
车公桥在县西,此四十里石门县。
易家渡,在县东十五里
将军渡,在县西十五里。
白沙渡在县西北十五里。水南渡在县西北百五十里。天门桥在县东一里。
麒麟桥在县东二里。
梅公桥,在县西四十五里。官渡桥在县南三十里。
慈利县。
永安渡,在县西北
云溪桥,在县东五里。
道人桥,在县北十里。
鲤鱼桥在县东南。
安福县。
芙蓉渡在县南。
七里桥在县东。
永昌桥在县东。
无事溪桥在县西。
直●,郴州。
郴州
牙石渡,在州南上江。
司马渡在州南。
栖凤渡在州北,达永兴。
招旅渡,在州西北。
苏仙桥在州东门外,邑人崔岩建化龙桥在州西。知州范廷谋建王仙桥,在州南。张允文、陈光斗建永兴县。
龙滩渡,在县东。
虎渡,在县东十里。
中洲渡在县西门外。
漳家渡在县北。
青云桥在县东,上流。
高亭桥在县西。
崇贤桥。在县西
宜章县
白石渡在县东十五里。
梅田渡,在县南三十里。
赤石渡在县南。
大小章桥在县北三十里,三星桥在县东南。
兴宁县。
东江渡,在县东三十里,达郴入湘。乙陂渡在县东六十里。
登瀛桥在县东。
九仙桥在县西。
桂阳县
何公渡,在县南。
山店渡在县南。
平政桥在县南。
永康桥在县东南七十里。九塘桥在县东北一里。
桂东县
普渡在县东门外。
青云渡在县南。
普渡桥在县东。
高桥在县南。
直●靖州
靖州
渠河渡,在州东渠江。
贯保渡,在州北三十里。
浮桥在州东,渠河明知州伍玑建,汤价重修。文昌桥在州东后山溪,明叅将祝公明建。永安桥,在州西二里。
迎仙桥在州西飞山下。
乔头木桥,在州西三十里,路通铜鼓。永济桥在州南门外,明总兵李震、参将高端建。南薰桥,在州城南。
通济桥,在州南潩溪。
明月,桥在州治北。
安乐桥,在州北门外。
诸葛桥,在州北二十里。
城田桥在州北二十里。
中央桥,在州西南七里。
㑹同县。
三江渡,在县南五里。
杨家渡,在县南三十里
朗江渡,在县西北四十里。江东渡在县西北百里。
步云桥在县东门外。
木臻桥,在县东二十里。
伍招桥,在县东三十里。
攀龙桥在县南门外。
通道县。
犁嘴渡,在县西一里。
萧家渡,在县北五十里。
道济桥,在县东三里。
江口桥,在县东北十里。
绥宁县。
黄石渡在县东四十里。
双溪渡,在县东五十里。
十丰桥在县东。
金溪桥,在县东六里。
大涷桥在县东十里,知县杨九鼎倡修。定逺桥在县东八十里,知县范成龙建莲荷桥,在县西三十里。
湖广通志巻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