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七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七十五

仙释志》方伎附

长沙府:

晋陶淡《晋书》列传:淡字处静,太尉侃之孙,幼孤,好导养之术,服食絶榖,不婚娶,终日端拱读《易》,善卜筮于长沙临湘山中结庐居之,养一白鹿以自偶。亲故有候之者,辄移渡涧水,莫得近之。

南北朝张岊、任彦升《述异记》:岊,字巴玉,清河郡人也。齐明帝时,仕至司空,及东昏侯嗣位,携家去阙,思乐林泉,忽一日,有叟告曰:「潇湘之南有寿山,山有朱陵洞,可以乐隠」。遂操舟㳂流,上而造焉,闻洞南有麒麟山者,汉代蘓隠真人隠此得道,白日驾麟车,而冲天于是倾家南来,止此修真司空蹑足,登云全家八十馀口,白日冲举。

饶道亨《元虞集》,集茶陵真人,姓饶,名道亨。梁大同中,尝为吏。性正直,不阿厌吏事,自免去。修行于舍,梦神人自称老君,告曰:「吾有符章」,盛以玉函在子宅中得之,当诣云阳山紫薇,真人学之则道成,旦起,掘地数尺,果如梦,即驰诣云峰,见有寳冠金衣者先在,语之曰:「吾待子乆矣」。遂礼之,授以斗极天心之法,归行五七年,救人危难,不可数计。一日,空中乐音,云气若拥车軿而至者,遂乘之仙去。

唐《缑仙姑《列仙传》:「长沙人,入衡山。修道年八十馀,孑然无侣居,傍南岳魏夫人仙坛,忽一青鸟飞来,自言:我南岳夫人使也,以姑修道清苦,命我为伴」。每有人游山,青鸟必预言其姓名,一日曰:今夕有暴客至,姑无怖」。果有群僧持火挺刃欲害姑,姑在床上,僧不得见而出,俱为虎所杀。姑徙居湖南,鸟亦随之。后隠九疑,莫知所终。

沈鳞《列仙传》:字廷瑞,彬之子也。学道于玉笥山。常衣单褐,风雪不易嗜酒,工诗,时呼为沈道者。

彭幼谦,湘阴人,寒暑惟羽褐葺陶淡丹炉,得大药一粒饵之,年一百四十馀岁。见《旧通志》。

怀素《国史补》长沙僧怀《素学草书》自云得草书三昧,《书苑》怀素与邬彤为友,尝从彤受笔法,彤曰:长史私教彤云: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素云:吾观夏云多奇峰,尝师之,又遇折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溜雨㾗素起握。真卿手曰:得之矣」。

景岑祖灯长沙岳麓第一。世招贤景岑禅师,有秀才,看《千佛名经,问曰:「百千诸佛,但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无曰黄鹤楼」。崔灏题诗后秀才还,曽题也,未秀才,曰:「未曽」。曰得闲题,取一篇好」。

灵佑指月录》: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赵氏子十五出家游参百丈,由是发悟。司马头陀见百丈谈沩山之胜丈语,众曰:「若得一语出格,当与住持」。即指浄瓶问曰:「不得,唤作浄瓶,汝唤作甚麽?」师踢倒浄瓶便出。丈笑曰:「第一座输却山子也」。师遂往,穪为仰宗焉。

善觉祖灯长沙府华林善觉禅师,常持锡杖,夜出林麓间,七步一振,锡一穪观音名号。观察使裴休进访问曰:「还有侍者否?」师曰:「有一两个,祗是不可见客」。裴曰:「在甚麽?」处师乃唤,大空小空。时二虎自庵后出,裴惊悸,师语二虎曰:「有客且去」二虎哮吼而去。

《证空指月録》,潭州龙牙证空禅师尝曰:「学道如鑚火,逢烟未可休,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又曰:「道者须自悟,去始得」。

太乙真君寓居太乙寺,为药池炼丹。时疫疠大行,家书一符与以药随愈,后莫知所之,遗有药池,龙井尚存。见《旧通志》

《齐巳黄山谷集》:齐,已胡氏子,益阳人,居龙兴寺,作《渚宫莫问》十五篇以自见。初,舍俗入大沩山,参禅猛利,持律清苦,晚岁牵情于诗,遂作荆州僧正,以终老。宋邵琥《列仙传》,湘阴人,少与兄玘弟圭同游太学,遇至人,归都峤山,结庵修炼,元符初蘓,轼自岭表归,访琥留庵旬馀,琥又于西蜀峨眉山,结庵无何遁去,但留诗壁间云:「往往来来三十年,更无踪迹在西川,功成行满升天,去回首山,头月正圆」。

梁野人列仙传,名戴,长沙人,游方外兄颜守庐州,戴谒之颜,令换衣冠,戴曰:「山林风致,惟事内观,何索我于形骸之外!」即出寄旅邸,贻守书曰:「弟野人以烟萝乆候不果奉辞,惟冀珍重仍遗,所着敝衣,异香袭人,殆非世所尝闻,乘空而升,不知所往」。

麻田仙女,善化,有女姑七人,结庐山顶修炼,逾年升去,里人名其山曰仙女岭《旧通志》

元彭祖师,不知何许人,七岁来,善化为人牧牛,值岁旱,师以杖掘地,泉水如涌,又禾苦虫蝗,乃燃一灯于田中,以米筛罩之即止,居民日供饭食,随以双箸,插地自誓云:「我成圆正宗师」。此箸复生,果发生枫树一株,师乃于此树下化去见《旧通志》

石飞亭仙女,长沙李氏女。生而能言,自云麻姑化。身宅后有飞来石,年十二,游其下,拾一桃食之,遂不食。人间烟火,构亭于石上,日坐蒲团,年三十六,仙去,肉身犹存。有商张某过洞庭,遭风覆舟,忽一女子驾小艇救之。张问从何来,曰:「吾家长沙石飞亭,昨来㑹湘君,适见汝溺,故亟援尔」。张心异之,访至石飞亭,为立庙祀焉见《县志》

皇清,禹峰名智,宁乡贺氏子。少攻举子业及冠,祝髪沩山为慧山法嗣。第一人卓锡,新化大梅山,从者甚众。有虎来法堂,伏地受戒。著有大沩一灯録、诗文若干巻。阿诺名文。惺,湘潭周氏子,祝髪清凉寺参岳麓弥嵩师。初不晓文字,一旦豁悟,能诗文,法语皆得正诠。开法,南岳晓霞峰,后继席岳麓。所著有南岳游仙记、岳麓杂咏若干巻。

衡州府:

汉成武丁葛洪《神仙传》:桂阳,临武乌里人也,为县小吏。少言大度不附人,人谓之痴使。京还,过长沙,二异人与药二丸,令服之语,曰:「君当得地仙还家,明照万物,兽声鸟鸣,悉能解之。县使送饷府君,府君周昕留在左右,乆之,署为文学主簿。尝与众共坐,闻群雀而笑之,众问其故,答曰:「市东车翻覆米」。群雀相呼往食,遣视之,信然也。㑹行酒酒巡徧讫,忽以杯酒向东南噀之曰:「临武县火,以此救之」。明日临武穪,晡时,火大雨,即灭,雨中皆酒气,众异之,乃知非常人也。后乘白骡西行仙去。

《卖姜翁列仙传》,未详姓字,在衡州市,荷担卖姜三十馀年,颜貌不改,偶遇一道人于茶肆,谓曰:「吾有黄白之术,徧求有常徳者授之」。翁不应,但就担头取姜一块纳入口中,吐出即成黄金,道士遂相顾而笑,自是皆不复见。

晋南岳夫人魏华存《列仙传,字贤安,任城人,司徒文康公舒之女。幼而好道,静黙恭介,读老庄、黄庭三《传》,味正躭,元常欲别居闲处,父母不许二十四,适太保掾刘文生二子,乃离隔斋于别寝,后得道仙去颜真卿魏夫人仙坛碑铭,夫人白日升晨,北诣上清宫玉阙之,下授夫人玉札金文,位为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夫人,比秩仙公。陶𢎞景真诰所穪,南真,即夫人也。杜甫诗:「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施存号湖浮先生,居衡岳石室,或跨白豹而出。永康元年四月升举见《旧通志》

南北朝徐灵期修道南岳十五年,作《衡山记》,记其胜异,能制虎豹,役使鬼神,以元徽二年于上清宫升举见《旧通志》

王灵舆初居五老峰,夜梦神人谓之曰:「得道者当得福地灵墟尔,往居朱陵之上峰,紫盖之嶙岫,可以冲天矣」。遂迁居南岳中宫,以天监十二年七月升举。见《旧通志》。

邓郁《列仙传》:「隠居衡山三十馀载,魏夫人乘云而至,谓郁曰:君有仙分,故来相访」。天监十四年,忽见二青鸟如鹤大,张翼鸣舞,移晷方歇,郁谓弟子曰:「青鸟既来,期㑹至矣!」乃乘青鸟而去。

慧思祖灯,衡州南岳慧思禅师,武津李氏子,依慧闻受法,放身倚壁,忽悟法华三昧。北齐天寳中领徒南迈后,止光州大苏山。

唐俞灵璝《列仙传》:河间人入衡山,修道南岳赤君授,以回风术。元和中,郴州官吏见其谈说,异之,即曰:「我偶然尔,非有所知也」。寻入九疑山,絶粒仙去。

聂师道《列仙传》,歙县人,少学道,得服松脂法,诣南岳招仙观,闻蔡道人去不逺,乃辟榖,七日独往,遇老父,问所从来,因折草与之,师道咀之味,甘自是精健,每入山,虎豹见之,皆驯伏,号问政先生。

双袭祖常居南岳,求度世之术,刻意诵《黄庭玉篇》,因作黄庭观。

王十八,衡山人。刘晏,好道术耳,有十八名,及刺史岭南,道过衡山,携十八往岭中,晏归朝,十八,出药三丸与之,逡巡起,晏再拜,挽留不可,但曰:「药一丸,可延十岁」。晏拜相领盐铁,坐贬忠州已三十年矣,一日十八复至,以盐入水令饮,晏吐出前药三丸,晏有侄在侧,攫而吞之,十八熟视,曰:「汝有道气,吾固知为汝所掠也」。遂去。

萧弓手,耒阳人,役于茶陵领符,往乡督赋宿逋税者,家闻间壁鹅,作人语云:「明日主人将烹我饷萧弓手,萧之作佛作人,在我生死间耳」。萧异之。明旦,主人将宰鹅萧索其鹅,归隠山中,相与说法,乆之,与鹅俱飞去。

王锡,桂阳人,为郡衙校,遇异人,得医术。郡大疫,以药施之,全活甚众。咸通间,甘露降于居侧,遂仙去,世号为露仙。

何尊师,不知何许人。龙朔中居衡岳,行步如风。常往来苍梧、五岭间百馀年,状貌不改。或问其氏族,但云何时人,因号曰:「何尊师?」每杖藜入林,有群虎随之。以上见《旧通志》

率子廉,苏轼率子廉。传,衡山农夫也,愚朴不逊,众谓之率牛。晚𨽻南岳,观为道士,观西南七里有紫虚阁,即魏夫人坛也,道士以荒寂不肯居者,惟子廉乐之,端黙而已,莫见其所为,然颇嗜酒,往往醉卧山林间,虽风雨至,不知虎狼过其前,亦莫害也。侍郎王公佑守长沙,奉诏祷南岳,访魏夫人坛子廉,方醉不能起,直视公曰:村道士爱酒,不能常得,得輙径醉,官人恕之,公察其异,载与俱归,居月馀,落漠无所言,复送还山,曰:尊师韬光内映,老夫所不测也,当以诗奉赠」。既而忘之,一日昼寝,梦子廉来索诗,乃作二絶句书,版置阁上,众道士惊曰:率牛何以得此?」太平兴国五年,有南台寺僧守澄,自京师还,见子廉南薫门外,神气清逸,守澄问何故出山,笑曰:闲游耳!寄书与山中人,澄归,乃知其死,验其书则死日也,发其塜,杖履而已。怀让指月録南岳,怀让禅师诣曹溪见六祖悟,縁既得法,往衡岳居般若寺入室,弟子有六,曰:汝等同证,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仪,一人得吾眼,善顾盻一人,得吾耳善聴理,一人得吾鼻,善知气,一人得吾舌,善谭说,一人得吾心,善古今」。

《希迁指月録》:南岳石头希迁禅师,梦与六祖同乘一龟,游泳深池,觉曰:「吾与祖同乘灵,智游性海矣!」天寳初,至衡山南寺,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头和尚,南岳鬼神,多显迹,聴法皆与授戒,懒残祖灯,天寳初,执役衡岳寺退食,收所馀而食,以性懒食残,故号懒残。邺侯李泌,㣲时在寺读书,察其所为不凡,一夕,潜往,道名瞻拜师,拨牛粪火中出一芋,以半授泌,泌捧食再拜谢师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刺史将祭岳祠,方修磴道,一夜,风雷大作,陨巨石横卧,当道修磴者驾十牛,以百夫助挽,毫不可动,师笑曰:「无烦多力」。遂履其石石,盘旋疾下,声若震雷,路得开人神之寺门外,虎豹群至,师语众曰:「为尔尽驱」。众以棰授师,才出一虎,遽负师去,师与虎豹俱不知所之。

住括,天庆初至衡山,居月馀,忽谓众曰:「汝颇闻有徐敬业乎?我是也。兵败入大孤山,修道今来此,吾已证四果矣」。预知卒,期𦵏于衡山。

慧海为衡山方广寺开山祖师,每诵经时,有五白衣长人坐聴,询其姓名,答曰:「此山龙王也,愿献寺基」。一夕拥沙为平地,遂建刹。以上《旧通志》

宋大慧杲《指月録》:径山大慧杲禅祖,侍郎张九成尝曰:「某每闻径山老人所举,因縁如千门万户,不消一蹋而开,或与聮舆接席,登髙山之上,或缓步徐行,入深水之中,非出常情之流,莫知吾二人落处某此瓣香,不敢孤负他也」。绍兴辛酉,师毁衣牒,屏居衡阳,凡十年。

《守端指月録》:舒州白云守端禅,师衡州葛氏子,幼事翰墨冠,依茶陵郁师,披削往参,杨岐大悟游庐山,圆通讷以院事让师示众,若端的得一回汗出来也,向一茎草上,便现琼楼玉殿,若未得端的,一回汗出,纵有玉殿琼楼,却被一茎草盖,却且道作麽?生汗出良乆,云:「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曽容易舞三台」。

明何以润,桂阳州人,宣徳六年过武昌,遇一少年,问曰:君桂阳人,知南门外有吕先生否?为寄一书,寻觅遍,无吕姓者启书视之,皆朱书龙鳯篆,始知所遇者吕仙也。自是辟榖食菉豆十七年,人号「菉豆公」。正统中,群鸟集于庭,相迎而去见《旧通志》

廖孔说《列朝诗传》:字传生,衡州人,从父宦陪京,遂为应天诸生,博学强记,为诗不经意轻俊,自喜漉囊䇿,蹇日游溪山间,山僧道流无不相识,问以京洛贵人,都不记也。每入城,过酒人及好事家,酣饮赋诗,不数日,輙厌去,居山中,不数日,又复来,以此为常,海昌许同生弃官,隠华阳,招孔说,偕隠常往依焉,晚年戒酒持律,临终持佛号而絶,后人或见之于茅山柏枝,左右以为尸解云。

瑞光住衡岳崱屶峰下穪豆儿佛见旧通志。皇清贺献嘉禾,人号贺禅师,顺治间,示寂至今肉身现存。道焜号大辩,桂阳州人。初,业儒将婚,逸去落髪,终南山,歴参耆宿,得法博山,以戒律为先,筑室于衡阳之濠山,徒众千馀,焜拟效逺公莲。漏一日入定,至西方,见像寤,即以锡制不差铢黍,昼夜兀坐一龛胁,不亲席者三十年,侍者旁睨之顶,际时有光焉。

浄讷号且拙,安仁王氏子。初参巾,紫峰无学,次参弁山瑞白于百丈,瑞印以法偈。卓锡常宁大义,山刻有法,华楞、严方等诸经注,原宗辨谬。

行一顺治间,行脚至耒阳灶头市。有妖假司命为崇。常附人语吉凶事,书「精灵」二字于突。人争神之行,一以杖击灶,碎之,喝曰:「精从何来?灵从何去?」妖遂息。后筑室于桂阳治南,地多虎,乃为虎说戒虎曳尾去以上《旧通志》

増长庵,字异目,南昌人。灵隠和,尚法孙。巡抚周召南请居上封寺,高洁变幻,工于词翰。侍郎王泽𢎞、给事车万育暨诸名流俱乐与之酬唱。所著有《语録》,上《封寺志》,诗文若干巻。

永州府:

唐虞何侯列仙传》:尧时,隠苍梧山,慕长生舜南巡狩,止何侯家。夏禹时,五帝以药一器与何侯,使投酒中,一家三百馀口,饮不竭,以馀酒洒屋宇,拔宅上升位,为太极仙人。

汉屈处静列仙传》,祁阳人,楚白公之后,幼而悟道,絶迹人表,凡十二年,一旦,驾鹤而去。

张正礼陶隠居真诰:正礼,以汉末在九疑山中,服黄精颜色,壮丽如少年时。

晋萼緑华列仙传,罗郁号萼緑华九疑山,得道女也。梁简文帝时,降黄门郎羊权家赠权诗及火浣布、金玉绦脱各一时,已九百岁。

何仙姑,明一统志,零陵人。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饥,能逆知人祸福。《宋类苑》云:潭州夏钧过永州,问何曰:「世多言吕先生今安在?」何笑曰:「今日在潭州兴化寺设斋」。钧到潭日,取寺中斋厯视之,其日,有华州回客设供。

《鲁妙典》《列仙传》:九疑山,女冠也,遇麓林道士,授大洞黄庭,经入九疑山,十年白日升天。

宋蒋晖,祁阳乌符观道士。好修炼,绍定已丑,中秋,有黄服异人过访,题壁而去。后书无上宫主访蒋晖,晖见壁上墨迹淋,漓知吕仙也,追寻之,亦飘然长往,莫知所之。吕仙笔迹,今刻石上。

何大士,道州人。幼读书,及冠,欲往九疑山学。道中途忽闻人呼回顾无人,但见所踏石上有如观音,像顿悟,持戒益坚。淳佑中,趺坐而化。

坐化佛,道州人,姓何,阙名。初于圣母岭修炼,得道,归辞,妻子坐化,今肉身尚存。

蒋大士,江华人。性孝友,持斋诵经,豁然顿悟。遂弃家说法,后升姹岩,趺坐而化。

明秀峰,零陵人,生正徳间,筑庵于黄溪之阳明山,修行数十年,得曹溪正传以上旧通志》

火化僧《三楚文献録》,不知何许人,尝持瓢携杖游衡。永九疑间,躭艳冶,爱丝竹,饮啖兼人。每行吟市上,两腋如风。举寓寺,荒颓甚老,衲数辈茹藿不饱,而僧即随例就食。若澹素性成者,手持《金刚经》一巻,诵日夜不休,絶不与人语,虽问弗对。忽有僧深目大鼻面黒繁须迹,踉跄衣蓝缕自穪,从西方来接,引去。

寳庆府。

秦卢生侯生《列仙传》:秦始皇遣卢生入海求神仙药不得,卢与侯生谋隠入邵陵云山,今山有侯仙迹、卢仙影,秦人古道,炼丹井、飞升台,扫坛竹,皆其遗迹。晋文斤《列仙传》,南昌人,号超然子,咸安中为邵州髙平令,遇异人,授以丹诀,遂弃官。康宁二年,仙去,唐李震号洞明先生,修炼髙霞山,白昼冲举见《旧通志》

《隠山指月録》:潭州龙山和尚洞山,宻师伯行脚,见溪流菜,叶洞曰:「深山无人,莫有道人居否?」乃拨草溪行,忽见师,羸形异貌,洞曰:「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师曰:「我见两个泥牛鬬入海,直至于今,絶消息,洞山礼拜」。问:「如何是?」主中宾曰:「青山覆白云,如何是?」宾中主曰:「长年不出户?」曰:「宾主相去几何?」曰:「长江水上波」。曰:「宾主相见,有何言?」说曰:「清风拂白月」。洞山辞退,乃述偈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开,莫把是非来,辩我浮生穿凿不相闗」。又曰:「一池荷叶衣无尽,满地松花食有馀,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入深居,因烧庵,不知所如,故穪隠山和尚。

崇哲祖灯开福崇哲禅师,邵州刘氏子上堂拈偈云:「体堂堂触处彰快,须回首便承当今朝对,众全分付,莫道侬家有覆藏」。

卢慧修炼望云山,肉身犹存,石洞中生气凛然见旧通志》

昙清祖灯寳庆府,光孝昙清禅师上堂,有解脱法语,洪觉指月録:瑞州清凉洪觉,范禅师一日顿脱,所疑述偈曰:「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著花,尀耐钓鱼船上客,却来平地摝鱼虾」。按旧志,师过邵州,歴武冈、新化,故载此。

应悦祖灯寳庆府丞熙禅师上堂,《法语》有云:「现成公案已多端,那堪更涉他门户」。

元杨道圆,杨氏女,夙佩道法,三谒太和山,夜礼斗于北辰观。时郡守有子,两手拳合医不能疗,道圆以果与之,其手即开后仙去。

明冷谦,嘉兴人。晓音律,多幻术。洪武初,为协律郎。后游湖湘,常寓居郡北开元观,因名冷道观。

颛愚名观,霸州赵氏子。初依清凉山空印澄法席,遍参诸方,得心印于曹溪、憨山清。万厯间,仗锡游邵建五台庵居之,阐法二十馀年。所著有《紫竹林集》、金刚四依解》。以上旧通志》

皇清慧山名智海,为天童五峰禅师法孙,由沩山至邵即龙山古功徳寺,创建禅林,扬法其中,皈依者众。见《旧通志》。

古梅,名定,邵阳人。初为诸生,出家得法于慧山法语、诗文皆有妙谛。住沩山数十年后,演法紫竹林参,学者云集。

岳州府:

南北朝陆法和《北史陆法和传》,不知何许人。侯景遣将任约击梁湘东王法和,乃诣湘东乞征约,召诸蛮弟子八百人在江津,二日便发,湘东遣胡僧佑千馀人与同行,法和登舰,大笑曰:无量兵马」。江陵多神祠,人俗恒所祈祷,自法和军出,无复一验,人以为神皆从行故也。至赤沙湖,与约相对,法和乘轻船,不介胄,㳂流而下,去约军一里乃还,谓将士曰:明日当破贼。遂纵火船,而逆风不便,法和执白羽扇,麾风风即反约,众皆见梁军步于水上,于是大溃,皆投水。约逃窜不知所之,法和曰:明日午时当得」。及期而未得,人问之,法和曰:吾前于此洲水乾时建一刹,语檀越等,此虽为刹,实是贼标,今何不向标下求贼也?」如其言,果于水中见约,抱刹仰头才出鼻,禽之。

唐吕岩列仙传,字洞宾,蒲州人,得云房之道。隠显变化,尝游湘潭。岳鄂《明一统志嵓留题岳阳楼》诗云:「朝游北海暮,苍梧袖有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宋时尝来谒滕宗谅,自称华州回道士,宗谅密令画工传其像,口占以赠之,曰:「华州回道士,来到岳阳城,别我游何处?秋空一剑横,回怃然大笑而别」。

杜兰《香墉城仙録》:岳州有渔父于湘江洞庭之岸,闻儿啼声,四顾无人,惟三岁女子在侧,渔父怜而举之十馀岁,天姿奇伟,容貌姝莹,殆天人也,忽有青童自空而下,集其家,携女去,女谓渔父曰:「我仙女杜兰香也,有过谪人间㑹期有限,今去矣」。其后降于包山张硕家,授以举形飞仙之术,硕仙去,渔父亦学道不食,后不知所之。

樊夫人、上虞令刘纲妻,纲素有道术,樊亦潜修密证,皆白日仙去。唐贞元中,湘潭有一媪䇿杖,曳履可数百里,一日,语人曰:「吾欲往洞庭,救百馀人。湘潭人张珙具舟楫送之,将至洞庭,前一日,有大风涛,撼一巨舟,触君山岛,舟既破,百馀人并出岛上,无舟来救,明日,有物如城白如雪,将过岛,岛上人惶怖叫号,岳阳人亦遥睹骇愕,莫能晓也,媪舟至岛,遂飞剑刺之,有声如霹雳,城遂坏,乃一白鼍,长千馀尺,蜿蜒而毙,剑立其胸,俄有道士来见媪,甚相慰悦,珙诣问媪何人,道士曰:「刘纲,仙公之妻,樊夫人也。见旧通志。

湘中老人博异志,贾客吕筠卿,春夜泊舟君山,命酒吹笛,忽见一老人拿舟来于怀,袖间出笛三管,筠卿请吹之,老父曰:「其大者,诸天之乐不可发」。其次对洞庭诸仙合乐而吹其小者,试为子吹之,不知可终一曲否,言毕,抽笛吹三声,湖上风动,波涛滉瀁,鱼龟跳喷,五声六声,君山鸟兽叫噪,月色昏昧,舟人大恐,老父遂止,乃歌曰:「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碧草,春至不知湘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遂棹舟去隠隠,渐没于波间。

江叟《列仙传》:善吹笛槐,上有神教往荆山求鲍仙叟,如其言,得遇鲍仙,赠以玉笛吹之,龙来迎,去成水仙,周生逸其名,庐于君山,时以道术济呉楚,后将抵洛,途次广陵舍佛寺,有三四客来方中,秋霁月澄,莹有说开元时游月宫事,周生笑曰:「某能挈月致之怀袖」。因命虚一堂,翳四垣,不使有纎隙,且告客曰:「我将梯取月去,闻呼可来」。观乃闭户乆之,忽见天地曛晦,俄闻生呼曰:「某至矣!」客因开其室生曰:「月在某衣中耳!」举其衣,出月寸许,一堂尽明,寒入肌骨,客拜谢曰:「愿收其光」。因开户其外,尚昏晦,食顷方如初见旧通志。湘中蛟宫姊《湘水记:垂拱中,太学郑生晓行,渡洛桥,见一女䝉袖,曰:「我孤养于兄,嫂恶常苦,今欲赴水,留哀于此生」。遂同载与居,号曰汜人,数岁生游长安,一夕谓生曰:「我湘中蛟宫姊也,谪而从君,兹满无以乆留,欲为诀耳!」相持泣别,去越十年,生之兄为岳州刺史,上已日生,从兄登岳阳楼,张晏乐酣生愁思,吟之曰:「情无限兮,汤汤怀佳期兮属三湘,声未终,有画舻浮漾而来,中彩楼高百尺,其上施帷帐栏栊,有一人起舞,含颦凄怨,形类汜人,歌曰:「溯清风兮江之隅,拖湘波兮袅緑裾,荷拳拳兮情未舒,匪同归兮将焉如。舞毕敛袖,翔然凝望,须㬰风波,遂迷所在。

任自信,嘉州人,曽往湖南,常持金刚经,洁白无㸃,尝泛舟洞庭湖中,有异物如云冒舟上,俄顷而散,舟中失自信,不知所在,乆之,凌波而出,云至龙宫,谒龙王四五人升殿,念经与珠寳数十事,二僧相送,出宫一僧,曰凭付小信,至衡州观音台,绍正师付之,云是汝和,尚送来令传。金刚经至南岳,访僧果见,云:「和尚示寂几五六年矣?」见旧通志

明岩,元元华容人。为文昌宫道士,与邑人王某从张三丰游,数载无所获拟。辞去,三丰饯之,痛饮醉卧,呕吐满地,二人不及辞。明早,入揖三丰曰:「汝果弃吾耶?餂吾唾,道在是矣。王某不肯餂」。元元餂之,遂悟。三丰术,能运掌心雷,尝以雷神随后,客至,亦呼雷行。茶其书,存石首民家。嘉靖中,诏取数册去。

寳方住临湘至源寺,有夙慧,博通经典。神宗召入禁中,赐衣钵、幡幢、大藏经。晚与袁宏道游,甚敬礼之。以上旧通志。

普实明《一统志》:䕫府人,幼不茹荤,九岁遇僧话,即如宿契,遂出俗从通禅,师居天宁寺,携钖遍歴禅席,叹曰:「不超三界,非丈夫也!」自此节食毁形,谒石锺贤,禅师隠杨板山,习定一纪,出游衡岳,憩圆通寺,升座说法,天花飞坠,白鹤翔空,长沙大旱,迎师祈之,说偈而往,大雨随至。一日,告门人曰:「辛未岁正月朔日,吾当去」。及期,端坐而化。

常徳府。

汉黄敬葛《洪神仙传》:字伯严,武陵人,少读诵经书,仕州为部从事,后弃世学道于霍山,八十馀年,复入中岳,専行服气断榖为吞吐之事,胎息内视,召六甲玉女吞阴阳符,又思赤星在洞房前,转大如火,周身至二百岁,转还少壮道士王紫阳数往见之,求要言,敬告紫阳曰:「吾不修服药之道,但守自然,盖地仙耳,何足诘问,闻新野阴君神丹升天之法,此正大道之极也,子可从之」。紫阳固请不止,敬告紫阳曰:「大闗之中有辅星,想而见之,翕习成,赤童在焉,指朱庭指而摇之,炼身形审能,守之可长,生紫阳受之,得长生之道也」。

唐黄洞源列仙传》:武陵人,大厯中,学道于桃源宫瞿柏庭,至武陵师事之。寻遇一老僧,遂辞洞源,曰:「归仙洞去」,洞源留之不可。期十八年,再见后洞源之茅山柏庭,忽至计之。正十八年,洞源曰:「吾亦将蹈沧海」。次日,果羽化。

《药山指月録》:药山惟俨禅师綘州韩氏子,年十七,出家纳戒衡岳博通经论,严持戒律,住药山海,众四集,乆不升座,一日,院主白云:「大众乆,思示诲,日打钟着,才集,定便下座归方丈院,主随问为甚麽,一言不措?」曰:「经有经师,律有律,师争怪得老僧,朗州刺史李翱躬谒,问如何是,道师以手指上下曰:「㑹麽?」曰:「不㑹」。师曰:「云在青天水在瓶」。李述偈曰:「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师夜登山经行忽云开见月大啸一,声应澧阳东九十里许,李赠诗曰:「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宋张虚白《广舆记》:举进士不第,辟榖游武陵,崔婆尝饮以醇酒,后虚白仙去,郡人余安遇于扬州,因寄崔婆诗曰:「武陵溪畔崔婆酒,天上应无地,下有南来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

宣鉴》:祖灯常徳府徳山宣》鉴禅师周氏子,常讲金刚般若,时号周金刚,住澧阳,避难浮邱山石室。大中初,武陵太守崇徳山,号古徳禅院,坚请居之,宗风大阐,辰州府。

隋瞿夫人《列仙传》:豫章人兄为辰州刺史,有黄元仙者,自豫章来,刺史高其行,以夫人妻之,复荐其才徳以自代,元仙寻弃官,与夫人隠于州西之罗山,贫甚,夫人为人佣织以养其姑,如此者十年。一日,忽谓元仙曰:「昨有帝命,当与汝别矣!」俄化为青气数丈,腾空而去。

唐张果修炼大酉山有炼丹池在,见《旧通志》。按《唐书张果传》,无炼丹大酉事。

瞿柏庭《列仙传》:辰溪人,幼聪慧,称为瞿童入武陵,师事黄洞源,已而得道,又云:幼时因戏跃入井中,后自大酉华妙洞中出依善巻祠修,道功成,越桃源宫仙去,刺史温造刻石纪其事。

宋陈崇政,沅陵人。修道辰溪大酉洞,能致雷雨。见《旧通志》

元火,徳姓陈,沅陵人。落髪为僧,以五千四十八步陟安阳山修道,白日飞去。当时卓锡处成泉,遇旱,祷雨立应。见旧通志》。

明锺万五辰溪羽士有僧过门,见万五园中锄菜足,离地尺许,僧曰:「此子仙」。道巳成上,帝乆,令署北极驱邪院。见旧通志》

直𨽻澧州。

唐黄明逺,睦州人,居澧州龙潭寺,善诵度人经,每晚,有一叟来聴明逺,俟经毕,问名姓,輙不见,一日,叟跪告曰:「吾横山潺水洞,白龙也!有过见,谪上帝,藉托宅西小池一年矣,旦夕荷君经功,今得解脱,复归故洞。明年当大旱,有符篆一道,以酬君徳」。言讫去。明年,果旱,明逺设坛祀祷,持符篆往洞取,水归,得大雨,是夕,梦叟谓曰:「今岁天旱,上帝敕闭江河溪洞,吾昨于官陂堰取水以应君求,勿再渎也」。觉视堰果涸,见旧通志。

明铁笛《仙三楚文献録》,隆庆已已入澧,往来市上操铁笛,长三尺,负一瓢,夜宿永兴寺。与宋海翁一瓢道人同游澧兰,以诗唱和。海翁诗工既行于世,铁笛诗》有「铁笛醉来吟夜月,不知身在羲皇时」之句,不异作者一瓢道人画龙亦署纸尾,有「青蛇藏寳剑,铁笛弄秋风」之句,传者误以为一人。

张君,不知何许人。石门县桃花洞朱砂桥有坛,相传为张君修炼飞升之所。见《旧通志》

荀氏,石门陈文鏊妻。嘉靖中,偕母拾菜观园山,遇老妪,食以野草。荀氏吞之,自是不饥。日惟饮水啖果,遂于山头结庵栖,止不火食者殆三十年。乡人呼仙娘见《旧通志》

直●,郴州。

汉苏躭《葛洪神仙传》:苏仙公,桂阳人,文帝时,得道早丧,怙以仁孝闻,家贫,为牛郎,牛徘徊侧近,不驱自归。母食无鮓,往市买便县,去百二十里遽至,母惊骇,方知其神异,常乘一鹿,持一竹杖,人谓蘓生竹杖,固是龙也。后数岁,天西北隅,紫气氤氲有数十,白鹤飞翔降于门,仙公跪白母曰:「某当仙违色,养明年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兼封一柜,晋之有所阙乏,扣柜言之,所须当至,慎勿开也」。言毕,踟蹰耸身,入云紫云捧足,群鹤翱翔而去,来年果有疫,母疗之,以水及橘叶,无不愈者,有所阙乏,扣柜即至三年后,母开之,见双白鹤飞去,自后扣之,无复有应。母年百馀岁,无疾终,后有白鹤来止郡楼,人或挟弹弹之,鹤以爪攫楼板,似漆书云:「三百甲子一来归,吾是蘓君弹何为?」

唐廖师列仙传》,郴州人,懿宗召入行,道术有验,后乞归山。

刘𥋋《列仙传》:小字宜哥,家贫好道,无巾,但总角,其兄瞻曰:「神仙遐逺,难求廊庙,咫尺易致」。𥋋不聴,忽一道士至其门,曰:「能相师乎?」𥋋曰:「幸甚!」随入罗浮山四十年,兄登第拜相,后被谪至潮台泊舟,𥋋冒雨来见,瞻惊喜不胜,𥋋颜色如童,瞻已皤然衰朽,始谓𥋋曰:「尚可修否?」𥋋曰:「仙凡殊途矣!」叙阔终夕,忽失所在。唐居士列仙传,郴州人,阙其名字,土人咸谓已百岁,有杨隠之者,颇好道,因谒之,乃留隠之,宿及夜,呼其女曰:「可将一下弦月子来」。其女遂帖于壁,如片纸,唐起祝曰:「今夕有客,可赐光明言讫一室,朗若张烛。智俨明一统志:郴之右姓曹氏子在孕,不嗜荤,成童不嗜戏生,九年为僧,抱经笥入岣嵝,从名师执业,曹王皋帅湖南,请为人师,登坛三十八载。

全正即无量寿佛程,水乡人。周姓幼,出家参径山道。钦禅师之罗浮,游全州,择湘山胜地修建浄土,后结庵湘,西覆釡山,号无量主人,大中复还浄土。

静觉六祖髙弟,亦称七祖,面壁静坐,六祖谓曰:「汝不结人,縁他日纵然成佛,必定冷淡」。今俗呼为冷淡。佛曹天师,名桂传,程水乡人,幼好道术,遇异人,授以符籙,遂通仙术,归乡里,屡有应验,里人神之,号天师以上旧通志》

直●靖州

明无意俗姓,贺修道于后山,知未来事,诏至京师,赐金钵、银杖,号无意祖师。遗有经文可御火灾。

王扆靖州指挥,好道术,百岁通慧化之日,玉柱垂膝,黄竹修道于绥宁龙烟坡,有道行,白日飞升,遗有黄石碑以上旧通志

方伎

长沙府:

宋洪藴《宋史列传》,本姓蓝,长沙人。年十二,诣开福寺沙门智巴求出家习方伎之书,以医术知名。太祖召见,赐号广利大师。尤工诊切。每先岁时,言人生死无不应。

元张康元史列传:康字汝安,湘潭人。早孤力学,旁通术数隠衡山。至元间,世祖召至上都,亲试所学大验,授著作佐郎。凡召对,礼遇殊厚,迁秘书监丞,卒衡州府。

元曾世荣,衡阳人,号盲溪,精于方脉著活幼心书,行世大徳。丙午,市㕓火,延世荣宅,忽焱尘中,闻人喧呼,曽世荣家并力进,水烟止风,收得不焚云见旧通志》。明松,杨道人,不知何许人。万厯初,云游至桂阳,与樵牧杂处。一日遇雨,衣服沾湿,道人趺坐,气蒸如炊,不移刻而衣燥,众异而问之。道人曰:「吾体有正火,非薪火所及也」。问:「能疗人疾乎?曰:吾疗人疾。即取药于脏腑,非金石草木之比也。有咯血者,延之往视道,人命以舌,餂红纸视之曰:「脾未絶,可疗也」。扶起坐以已。华池水,日饮之病者,神气渐复。一日,闻邻有哭声,问之,则某已属纩。道人至榻前,以手摩其支体,曰:可活」。以汤灌之,稍苏,再按之旬日渐能步武,后竟愈。授徒十数人,皆为名医见《旧通志》

永州府:

唐韩伟逺三洞珠囊九:疑山人韩伟,逺昔师事中岳宋徳元,服灵飞,六甲得道,能逺行。

寳庆府。

明喻化鹏,丰城人。以医游邵阳,治病如临大敌。稍不中,肯忧形于色。静夜深思,晨起不栉沐。赴病家处,方卑药,不望报,不吝重直,人予之,金即以市奇方秘论,雅尚气节,能文词。所著有《医经翼医》、《馀诗草》。见《旧通志》。

刘兴汉,邵阳人。工星术,士大夫多与之游,然其言必本于修徳造命,尝识某于贫贱,时后官清要,未尝有所干请,及败株累而兴汉独脱然。见《旧通志》

岳州府:

明李蓬头,临湘人。少遇异人,受道术,能预言,人休咎。见《旧通志》

常徳府。

明三休明阙士琦三客传》。三休往来之破,衲道人也,尝居桃源县灵岩僧室摊书,夜读不然灯,烛手持一珠照行间」,字光达户。外僧伺之,时或不见形,惟龙首崚嶒,在几案间云露满室,叩之徐笑曰:「草为萤鹰为鸠,人独不化耶?」不断酒,出怀中杯三爵而罢。亦称诗间有逸句,相人应举,及卜贵贱,夭寿如响。

云石阙士琦《三客传》,字他山,不入城市,幞被书笈,往来山谷间。性嗜酒善琴,尤精医术,有长桑君之验辰州府。

明徐仲宇,不知何许人。善针砭,治奇疾,人号太素先生。

李六名,沅陵人。善风鉴,以气色定人吉凶,每谈言微中。

王二,辰溪人,性嗜酒,日向士大夫家索饮醉中,言未来,事颇验。

卜梦龙,芷水人。善地理,为人卜𦵏,不受谢以上四人见《旧通志》

直𨽻澧州。

明醉叟《三楚文献録》,不知何许人游荆澧间,日乞醉不榖食,惟啖蜈蚣蜘咮癞虾䗫,及一切虫蚁之类。或问诸味孰佳,叟曰:蝎味最上,惜南中不可得。蜈蚣次之,蜘蛛小者胜,独蚁不可多,食多食则闷,人有侮之者,叟漫作数语,多中其阴事,其人骇而反走。公安袁伯修昆仲偕客出游,道值叟,客言:某年曾登金山。叟笑曰:得非某叅戎置酒,某幕客相从乎?客大惊,诘其故,不答。

直●,郴州。

唐学成全禅师之弟人有祈嗣者,许男即男,许女即女见《旧通志》

湖广通志巻七十五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