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六十五
义士志
长沙府:
东汉陈平子《后汉书范式传》:长沙陈平子同在太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没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䕶平子妻儿,身自送䘮于临湘,未至四五里而去」。宋丁隽姓谱》:醴陵人,习春秋,时称丁三,传兄弟十七人,一家聚三百口,无间言。大中祥符中,诏旌表其门闾。
邓咸,楚纪湘阴人。天禧间,创义学于邑南,训诲弟子及湘、楚之士如江夏冯京、安州郑獬,胥从之游侄。珙为丰城主簿,夜闻库丁聚,哭诘之曰:「失官钱三百贯」。珙尽以钱代之,还官。其人感惠,以二女献之,不纳,皆咸教也。
元陈天福姓谱》:茶陵人,岁凶,发廪平粜,贫不能籴者輙周之,有道士丐米,天福与之一斗,道士酬以百钱,天福不受,道士出题其壁,有「桂子兰孙」聫步武」之句,后子桂孙兰,孙果登第,慕义乐施,有父风,遭宋,革不仕,营东山书院,为终身计,博学好古,著述尤富,辑《文选补遗》四十巻。
明黄谟,善化举人,析产多让,遗其昆弟,置家祠田百馀亩。通判云南,值沐,府卒交哗,谟往谕遂定。见府志
。皇清曹景星,益阳岁贡生,孝友笃至,垂老无间见,义必为不私财利,刋家谍,修学宫,身独任之,数拯人于危尤敦所亲,里中称其笃行老成云。祀乡贤,陈六礼攸县诸生。顺治三年,有山贼之警,六礼率乡勇御之,被执骂贼死。其妻朱氏亦自经。十四年,诏旌其门。
廖方达,宁乡人,巡抚韩世琦以方达名诸生,檄署茶陵学正,与弟泸溪训导方逺,友爱最笃,置义田,賙宗族,岁饥,悉推廪粟赈贫瘠,曰:「天灾流行,岂宜独饱!」
黄棣开,湘乡人,讲求大小宗法,收抚族之孤,贫不能自存者,有曾氏子负官租,逮系甚急,其母将自鬻以偿,棣开为代输,岁饥,散榖千馀石。流冦至,集乡人守望,邑令长亦赖之。
何其仙,宁乡诸生。顺治已丑,大疫,其仙为施药饵,延医诊视,多所全活。兄弟不析产,不私财,训诲子侄,有古风焉。
龙伯冠攸县诸生,事亲笃孝,癸已岁,荒贮租七百石,悉以捐赈,邻有张魁伯欲鬻妻,偿负,伯冠捐金以全之,督学缪沅为表其庐云。
刘温良,茶陵诸生,性慷慨,与人交,輙倾肝胆,友朋困急,倾囊济之。吴逆之变,温良叅替征西将军穆占幕府军机,多所指画,荐授安仁,令以回避本省解归。
衡州府:
晋李义《姓谱》:酃县人。太宁中,盗起荆湖,义倾家赀市兵器,率乡人击破之,阖境以安。荆州牧陶侃召至麾下,分兵使击贼,战屡有功,事平,旌赏,独优乡民,立祠于故居,号其地太尉原」。
南北朝何𢎞《齐书孝义传》:「衡阳何𢎞疏从四世同居,并共衣食」。诏旌表门闾,蠲租税。
五代廖偃,衡山人马希萼为徐威所逼,幽于衡山。偃率臧获及乡人与彭师皓共立希萼为衡山王,断江自守。见旧通志。
按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崇遣彭师皓、廖偃囚希萼于衡山,师皓奉希萼为衡山王,不言偃共立,未知旧志,何据特存而辩之。
元段,清逺酃人,元季兵乱,民不自保,清逺练习丁壮,悉力防御,境赖以安。有官勋后征溪峒殁,特加䘏荫,同时李均佐亦有守御功。见旧通志。
李均佐见上
明周诚,衡阳人,御史均禄之子。正统三年春,载稻七千五百石,贸于南都,经九江,安庆,值大饥,尽以所载赈之,有司以闻,赐敕奨谕,复其家百年,建坊旌之。欧阳梧,安仁人,光禄署丞,天性孝友,笃于宗盟,凡服属之亲,月有廪给,无饥冻者,万厯十七年,岁歉,梧输粟千石以赈,有司奏闻,诏旌其闾。
聂廷凤,常宁人,资性笃实,尤沉潜问学,尝捐金脱人于难,有宿负力不偿者,輙焚其劵祀乡贤。
罗宓明,酃县人。邑罹流寇劫掠,宓明结寨保障之,全活甚众。
邹承芬,酃县诸生。昆弟七人。承芬嫡且长,父遗命以赀产予。承芬。倍诸子,承芬藏弆不以示诸弟父,卒乃均产析之,督课诸弟,学成,并著文誉。
胡彦聪,临武人,事孀母,能得其欢心析腴产,以予弟用荐辟,起家为重庆府同知,恒捐俸佐公费,归置义田,建家塾,族人多利頼焉。
谢如珂,耒阳人。为诸生,笃志文学。献贼陷湖南,如珂集乡,勇拒战,死之。以上见旧通志。
。
皇清陈汝方,太常卿宗契之孙,有黄某者,负富人重赀,将鬻其妇以偿汝,方发其家所藏榖帛,并称贷,尽为偿之,夫妇遂得全,士论髙之。见旧通志。
詹象鼎,常宁诸生,邑人卜迁学宫,皆曰象鼎,宅地吉鼎,曰:「果吉,吾当毁宅,不愿独利也」。由是新学遂成。
永州府:
南北朝齐谭𢎞寳齐书孝义传:零陵谭𢎞寳疏从四世同居,并共衣食,诏旌表门闾,蠲租税。按齐书,𢎞寳与衡阳、何𢎞皆建元时人,附见封延伯传》。
宋周世南姓谱,祁阳人。祥符进士。少好学,游上庠,聘董氏女,未娶而女失明,董氏请离婚。世南父以书寄京师周世南,报曰:「人生配偶有定分,始全终废天也」。既第成婚,士论髙之。累官至驾部郎中,以少卿致仕。蒋湋明一统志零陵人,少辞家入太学,既不遇,弃而归隠。黄庭坚在宜州病革,湋往见焉,庭坚委以身后事,及卒,为棺敛,具舟送归。邹浩谪永州,湋从之游。浩有昭州之行,湋又为经纪其家。
唐干,东安人,少负奇气,举于乡,三试礼部不第,归隠龙溪邑,连岁被冦,干重门设险,捐金散榖,为族里倡,境内以安。见旧通志
。
元吴友逊明一统志,字致恭,道州人。弱冠通武艺,略涉书史。元末盗起,友逊仗义保障,民赖以安。
明刘兰孙,江华人。生而魁岸,刚勇有谋。贼首李夜义作乱,永州府判领兵征剿,数月未获。闻兰孙勇造庐,请助入山,一鼓遂擒贼首。
张琮,东安人,守镇百户。宣徳二年,苗冦犯境,琮冒矢石拒敌,中流矢卒。
唐斌,东安人,持身廉约。自其七世祖明甫至斌,兄弟皆同爨无间言。斌由岁贡授广州府检校,以官俸置田,与兄弟共之。
卢竒,祁阳人。万厯庚辰进士。初聘同邑张氏女,及笄而瞽,女家请改婚,奇竟娶焉,人称其义。祀乡贤唐周慈,零陵人。为人孝友,笃志正学。江西万元吉司理永州,甚器之。癸未,流贼入湖南,官民惊溃,周慈从元吉俱死。以上见《旧通志》。
寳庆府。
明车大敬,邵阳人。明经未仕,究心理学,言行笃实,尤以孝友著鬻产,以资兄宦,为善于乡薫,其徳而善良者为多。卒,年九十。见《旧通志》。
杨海清,明一统志城步人,有勇力,为众推服。景泰八年,洞苗肆掠邵湘,海清率其妻及其徒众追战于龙王桥,以后援不至,与其妻俱遇害,有祠祀之。
彭承孟,武冈人。土冦袁有志陷州,承孟曰:「国家养士三百年,殉节报效,正在吾侪!」率其子梦麟、梦龙督乡勇剿贼,值州师失期,为贼所蹙,投潭以死。梦麟曰:「吾父死,吾宁独生!」力战,死之。梦龙擒获贼首见府志
。岳州府。
明沈植,临湘举人。歴官佥事。岁饥,与弟栻、榜各输榖千石以赈。诏建坊旌之,祀乡贤。
沈廷燧,临湘人,捐榖赈荒,开诚化,盗家藏书万巻属纩,时悉出以贮学宫。
周一宫,临湘人,年四十䘮,妻誓不再娶,后举于乡,任资阳令,终身不置姬妾,士论髙之。
杨绍儒,临湘人。少习举子业,不乐仕。进力田教子,笃于友谊。析产时举其私嚢,悉分与昆弟,置田以赡族人,甃桥以济行者。子一鹏,成进士封太常少卿,祀乡贤。
萧时逢,巴陵人,㑹川巡检,居乡施药,饵给轊椟买山作义冢。万厯戊子春,洞庭风作,覆溺者四十馀人,时逢悉敛而瘗之,太守王潆表其宅。
彭冈,平江人。万厯已丑,大饥,冈上书于县令,劝富人出粟为粥以赈,而冈率先捐米百石。乡人以冈非素封,尤徳之。
吴采,临湘人。以孝友著闻于族闾。所置田宅,悉与其庶弟。均之子嘉宾,官同知嘉兆官教授,俱由明经筮仕。以上见《旧通志》。
。
常徳府。
南北朝邵荣兴《齐书孝义传》,武陵郡邵荣兴文献叔八世同居。诏旌表门闾,蠲租税。
文献叔见上
范安祖《齐书孝义传》:武陵范女祖、李圣伯、范道根五世同居,诏旌表门闾,蠲租税。
李圣伯 范道根俱见上
明石瑗,武陵人。瑗十世祖廷河。训约子孙同爨,至瑗族,益蕃衍。恪守祖训,长幼无间。太守陆垹造其庐,奏瑗家十世同居,敦睦可风,诏建坊表之,并复其家。见旧通志》。
唐㫤《三楚文献録》:常,徳卫人,性谨厚,父有养子,㫤让产与之,以慰父志,岁祲,煮粥以啖饥者,尤喜助人婚。䘮以子炼贵,封御史,有司请谒,逃匿入村,子姓强之,曰:「虽非赝官,原非实任,安能一旦群缙绅出入耶?」七举乡饮,宾不赴。年八十。
谈録,武陵人。自祖隆以下至録,凡七世同居。成化间,有司以闻,奉诏旌其门。
刘国㑹,武陵人。性耿介,不阿,领乡荐筮。仕商丘,遭变,慷慨死义。
柳之,彦孝子纪之孙,为献贼所执,欲降之,之彦曰:「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岂有祖父受旌,而子孙犹屈膝从贼者乎?」贼怒,断手割鼻,骂不絶口。以上旧通志。
辰州府。
宋杨濑,黔阳人,素骁勇,乡有冦警,兄弟三人并力捍御,民赖安全,立祠以祀。见旧通志。
。
元向良嗣,溆浦人。至正中,草贼。王七叛,人多从之,良嗣独不附贼。纵火烧良嗣,忽大雨火灭,贼感动,释去。见《旧通志》
。
明严秀,溆浦人。香炉寨苗叛,秀应募赴都。匀累获战功,有官勋,秀曰:「吾无以官为也,但求此一方安耳」。弃之来归。见旧通志。
。
皇清唐大纯,黔阳人。明末,流贼劫掠村墟,大纯止一子,名新居,并其侄女为贼所絷,索金以赎大纯,念难两全,而弟大组早世独遗一女,遂弃巳子,赎侄女,后大纯复生子有瑞,有学行云。
直𨽻澧州。
晋周该《晋书周该传》:「天门人性果烈,以义勇称。叔父级宜都内史亦忠节士。闻谯王氶立义湘州,谓该曰:王敦称兵构逆,谯王,克期举义,此烈士致死之时,汝其成吾志,申款于王乎!」该欣然奉命。潜至湘州,与氶相见,氶大恱㑹。敦遣其将魏乂围氶甚急,该与从事周畸间出反命,为乂所执,考之至死,竟不言其故。元罗长卿,安乡举人,为襄阳路总管。倪文俊之乱,有保障功。时兵荒相继,长卿家赀钜万赈贷,全活者甚众。
邓均忠,石门人。峒民冦掠,均忠击平之。红巾至,又拒之,境内以宁。
张贵和,慈利人,与弟继和集兵捍境乡里,从义者多归之。倪文俊来冦贵和,战败,死之。以上俱见旧通志》。
皇清任春,澧州人,其父纪早卒,事母尽孝,岁大饥,出榖千馀石以赈。明末,刘六冦乱,州派军饷一千两,春悉以家赀输纳。
直●,郴州。
明髙任光,宜章人,成进士,以好义闻于乡里。见《旧通志》。
皇清李元,郴州人。红贼盘踞万阳山,兴宁、酃县,俱被劫掠,元捐赀集众捍御,州境得全。见旧通志。
。
张一元,永兴诸生。康熙十七年,应征南将军穆占募随叅谋军务穆占委守永兴、吴逆悉贼兵,环疆叠攻不下,遂解去,逆诛穆占委赍。
上谕招抚馀党至耒阳,贼众抗拒胁降,一元大骂,贼磔之。
义民附
长沙府:
明谭永寿,茶陵人。质言笃行,家无馀积。喜于应人,缓急尝割私田以平族争,贷人金以还去。妇年八十有三见《旧通志》。
。
皇清杨恵生,善化人,乐善好施,尝以私廪榖千石,减市价三之一粜与贫户,复籴米三百石,粜价如前,其他助婚𦵏,治桥梁,设渡船捐赀,一无吝惜,乡人徳之。
衡州府:
明廖璜,常宁人。成化二十年,岁大饥,输粟赈济。有司申请院,道奏,旌表之,赐冠带。
傅良瑞,桂阳州人,笃于友爱,抚孤侄如子,隆庆改元,岁大歉,倾其廪囷,以振乏絶。
谭安晖,酃县人,遇岁歉,出粟赈济,尝有偷儿入室,安晖觉而起,饮之酒,赠以金,且劝其改行自新里人闻其事,安晖未尝自言也。晚举二子,人以为笃行之报云。
廖舒凤,蓝山农人,有厚赀人,缓急借贷,輙应之,不取子钱,力不偿者,还其劵同。时陈鉴屡还,人遗金不受谢,乡里并称为长者。以上见旧通志
。
皇清邓孔符,桂阳州人。天性孝友。兄孔范病革,孔符刲股疗之见《旧通志》
。
永州府:
元刘获孙,江华人,至元甲午,岁饥,行省遣官到县勘实,令恐扰累,以丰熟报官即去,获孙行,追至永州,哀吁不巳官,始复来勘果实,发仓廪赈民,赖以苏,又连三年大饥,获孙尝煮粥施济,里民徳之。
文如阜,东安人,性行敦朴,以腴产让兄,居侧有桥,当孔道倡善,修葺大徳,壬寅,岁饥,发廪以赈乡里。以上旧通志。
明曾恭,祁阳人。尝与众同浴于江,得金满嚢,意必同浴者所遗,伺之至夜分,果有一少年,泣而来,讯之曰:「吾商也,浴于此忘取嚢金,吾无还乡理矣」。将投于江,恭急呼曰:「尔无忧,吾待子久矣」。挈所拾还之。
唐太正、东安人,轻财好义,建石期桥,费八千馀金,七年而功始竣。又助修济川桥,后人立祠桥旁。
陈经,东安人。凡宗党贫乏者,必捐赀济之。邑中迁学建桥,咸得其佽助。
邓秀,东安人。弟洪卒于戍。两孤皆髫龀秀,抚养成立,各与娶妇,授产治生。
刘仁聪,东安人,岁大饥,道殣相望,仁聡捐米赈贷,乡人赖全活者甚众。以上见旧通志。
。
寳庆府。
明陈佩,邵阳人。洁已好修,屡预乡饮酒礼。年九十二,例赐冠带。见《旧通志》
。
皇清侯国弼,邵阳人。家素贫,自力衣食,然喜施予。乱兵执其兄国弼,奔告曰:「我能为导释,吾兄惟命是听,兄得脱」国。弼乃大骂,遂见害。见旧通志。
岳州府:
明周铭,临湘人。性刚方,轻财重义。成、化、𢎞治间,岁大饥,铭前后出数千馀石赈济,邑多赖存活,旌其门曰义门。
沈镇,临湘人,嘉靖乙帽岁,大饥,输榖千五百石,以赈抚臣颜,其堂曰「尚义。
姚文宣,临湘人。孝弟力田,三世同居,郡守李镜榜其名于旌善亭,提学蔡潮嘉其行谊,为书百忍堂。江禹合巴陵人献贼杀掠,积尸以万计。捐赀收葬于丁油桥,官道之南,司理戴吉人过而流涕,题曰「万枯垄」。以上见旧通志。
常徳府。
明燕政,桃源人,正统六年,岁饥,陈请于朝,愿输粟千五百石赈济,诏赐为义门,仍免三年户役。
陈仲钧,常徳卫人,孝友乐施,捐私租,倡立义仓,歉岁全活甚众,凡建五石梁,又修神鼎门外江岸甃以石,郡守颜其堂曰「惠济。
刘从礼,武陵人,岁饥,捐银千两、粟千石赈济,诏建坊旌之。
贺玑,武陵人,多隠德遇岁饥,赈粟千石,陈汤命武陵人有隠,徳其稚孙嬉于巷,拾遗金一封,有姓字,汤命访年馀,得其人还之。
段光逺,武陵人,有勇略,与兄光启同遇,贼兄被执,光逺持刄连杀数贼以救兄,遭他贼格斗,兄见害,仅以身免。
胥本初 曽仲贤,俱龙阳人。正统六年以尚义赈饥,受𠡠奨。
锺志逺桃源人,岁祲,煮粥以食饥者,榖价翔涌,志逺复发廪平粜,每石受银三钱,仍输于官,以助赈恤萧襄。 龙銮 裴绍度 李闻誉俱以好义闻。以上见旧通志。
永顺府:
皇清刘汉景,保靖人。㓜孤,两兄继殒,抚教其兄子五人如已出。
王佐,保靖人,敦睦宗族,好施予乡里,夙负未收,贫无以偿者,悉还其劵。
直●,郴州。
明杨绍,郴州人。嘉靖间,岁饥,捐榖以赈。尝途获遗金,因留路傍以待少顷失金者至,绍验实,还之。
邓绅,永兴人,岁大饥,出粟千石以赈恩赐,义士坊旌之。
刘宗林,宜章人,正统时,岁饥,出榖千馀石赈荒,有司给扁奨之。
李思素,永兴人。正统时,岁饥,赈榖千石,诏旌其门。以上见旧通志。
直●靖州
明毛大富,㑹同人,万厯间,市民刘廷纪家被火擎一箱,俾其族人刘徳实授大富仓,猝不辨也,后数日,诣徳索以归徳,无以应,廷纪忿其乾没,诉之县令,将加刑,大富负箱疾趋讼庭曰:「廷纪授我,非刘徳也!」令以示廷纪,皆旧封,识启视不失铢两,令叹曰:「此诚义民矣!」
栗朝应,㑹同人,乐善,好施倾嚢。济贫,万、厯间,县令申请表扬。以上见旧通志。
附増。
皇清、谯衿、沅江廪生,明正徳时,始祖大相,有隠徳子三炳,最长。炳兄弟子侄二十人,谯氏七世同居始此,炳再传至学贤,立规条以教其家,明季避冦,失弟学,优所在,诸兄弟号泣几絶,分道踪迹得之,又一传至仕忠环宅,树多合抱,有子母鹿驯其下,又一传,至袗亲支一百一十九人,谯氏家法事无大小,以年长有才能者主之,袗弟衿以祖命主家事,续作家训二十条,子若孙凛,遵之邻家火,及衿兄弟入祠堂,抱神主避,火火随熄二百馀年䘮,祭无失礼,每食男女异席,终事无哗婴孺,咸聚一室,自少,即使知亲爱,家所畜牛,每出入先后,以齿在牧地如之,乡人不问,而知为谯氏牛也,其他多类此,自炳至衿之孙行,凡七世,曽孙行五人,尚幼,不以世纪,今同居如故。雍正十年䝉。
恩建坊。
旌表
钦赐
御书世笃仁风绫匾。
湖广通志巻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