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八十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八十

古迹志寺观

长沙府:

长沙县。

泐潭寺在城北新开门内。铁佛寺在湘春门外,唐法华禅师建寺。有三铁佛,因名。

开福寺在湘春门外。五代马殷建保宁禅师飞锡处。书堂寺在县北,唐欧阳询父子读书于此,因名云山寺,在县北。

智度寺,在县北五十里。

善化县。

太乙寺在县西南,即古上清宫,旧寺在徳润门内,唐太乙真君炼丹于此,时与僧孤月阐性命之理,元至元二十五年,改迁今地有泉名太乙池,池有金龙,长七寸许,尝隠不现,盛夏偶出置磁盘,浴之头角,鳞爪毕见。

岳麓寺,在岳麓山。晋太始四年,法崇禅师创建南、北朝至唐并称名刹。宋元佑间,智海禅,师复大兴,法席唐李邕碑今存。

道林寺方舆胜览,在岳麓山下距善化县八里,寺有四絶堂,保大中,马氏建岳麓志,自碧虚盘纡而下,衍为平拓之区者,道林也。林蔚茂而谷幽清,得碧虚之气,大江在其襟袖,虽桡枻乱流,风涛飞雪,而深静自如,可以体道,杜少陵「花鸟友于」之句,非身其妙,不知唐马燧作清修精舍,名曰「道林,唐杜甫岳麓、道林二寺诗:「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寿星观,初在驿步门内,后移建通货门内。旁有南极殿供奉寿星。

湘潭县

懴心寺,在城外西北郊。明李腾芳建唐兴寺,在县南。唐褚遂良贬潭州,登陶公山,过石塔寺,瞻念长安,因改名唐兴。

广林寺在十四都。

湘阴县

双林寺,一名南泉寺,在县南。明王槐《记略》:邑有寺曰双林,世传宋绍兴间有浮屠惠光,始排蓬藋创是寺。成化丙戌,邑僧徳涌又治其故而侈之。寺去邑南五里,当湘邑之胜,其云幻山诡极幽遐,竒絶之。观南阳寺在南,阳渡旧为楚屈平祠。

白鹤观在县东六十里。宋叶时记略:湘阴白鹤山在长沙之下,洞庭之上,峻拔二十里,周匝二百馀里,陶澹真人之故庐在焉。

湘乡县

慈云寺在儒学左,唐大厯间禅僧思大建,明洪武巳酉,僧惠心重修。

鳯凰寺在东台山。唐景云二年,岳麓僧迥登山,见恒氏二仙女,洗药于井,遂手植紫檀香树,因建寺焉。明永乐庚寅,僧以传重修。

麻鞋寺在二十二都寺前,池中有巨石,上有仙人鞋履,迹及二桃㾗。

显真观,在县治西。唐开元五年,建醴陵县。

小沩山寺在县东二十五里,唐大缘禅师建。明兰寺在县东七十里,唐九峰禅师建。靖兴寺在县西,世传唐李靖驻兵于此。明永乐间,重修王守仁靖兴寺诗,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

泗州寺在县西南。

金华观在县东。唐建。

攸县

证果寺在城内三登坊。梁天监二年,梼树禅师建保宁寺,在东江乡。唐元和二年,勇禅师建长,髭旷禅师继阐宗,㫖明洪武三十年,僧无瑕重修。

洞灵观在三登坊下。唐开寳间,道士尹大初建益阳县。

白鹿寺,在县南。唐元和间,僧广慧建司马头陀所卜地。

延祥寺,在县西百里。唐元和间,定州僧圆和建。有龙化,为白须翁听讲,临去留献佛牙。宋赐额曰龙牙寺。迎真观在县治西。

浏阳县。

黄昙寺,一名投老庵,在黄昙洞内四望皆山,独其中寛衍,百丈临济,三十二世主法禅师晓庵昱行脚,至浏,遂卜筑于此,题曰投老庵。

道吾寺在二十四都道吾山,唐修一禅师建师,初觅道场,行至半山,路塞,忽雷震,巨石石裂,始得路,至石湫上,见白衣老人危坐,参师曰:「吾此山龙神。黎姓,吴人也,守是山,待师四十馀年矣」。遂立道场于此,号曰「道吾」。

升仙观,在县东孙隠山下。孙思邈炼丹处宁乡县。

香山寺。在县治西。宋淳佑间,建密印寺,在大沩山之阴。

同庆寺在大沩山麓,传灯录沩山禅师。大中初,观察使裴休请师,复至所居,连帅李景让奏额曰:「同庆寺禅㑹特盛,缁侣辐辏,师敷扬宗教,凡四十馀年。白鸡观在县西玉几山之阳,元至正中,有白鸡飞止其地,因名。

安化县。

报恩寺在治西。宋时,僧恺禅建启宁寺,在县东南。宋熈宁间,上下梅山,各建佛寺,以熈宁字,分名新化,建承熈寺,安化建启宁寺。

广化寺,在芙蓉山。

茶陵州

定林寺,在州城南,对河宋文郁禅师。建明张治定林寺诗「下马秋山寺」,云林第几重」。

旌忠寺在州西。《明张治碑记略》:青云庵去城西郭里许,宋旌忠祠故址也。南渡㓂曹成比众万人,武穆讨焉成,走茶陵,武穆追至之,成遂就俘从战阵而殁者,以其骨函之西郊殡焉,奏建祠祀之,额曰「旌忠」。𢎞治癸未,王参、戎君锡奉武穆主祀焉。

云阳寺,在州西十里云阳山下。唐咸通元年建。明洪武中重修。

大善寺。在州北。宋淳佑间建崇宁寺,在州西南,梁天监二年建。明洪武元年,重修青霞观。在州城南。萧梁时,州有饶道亨仙去,即其宅为洞真观。宋初主观事,胡元雅亦有道术,香火日盛。其季年,改赐曰青霞元虞。集有记。

长生观,在州西即尹氏,明经书院、衡州府。

衡阳县。

雁峰寺,在城南里许,旧名乘云寺,唐天寳元年建,称活佛道场,以无量寿佛所驻锡也。寺前有望岳亭,亭东有楼曰望雁,东俯湘流,可供吟聎。

花药寺在城西南,旧名报恩寺,宋寳佑年建。相传晋黄葛二公炼药处,蔡汝楠诗药径盘,回初入寺,禅房行遍,又看山。

太平兴国寺在城南,六朝时,梁海尊者栖止其地,遂为道场,相传寺后为龎居士宅,宅左有灵照井。唐武宗大中四年,始创能仁寺,后改为太平寺。元皇庆七年五月五日,雷电交作,空中如有人声,及霁见,画圆光于佛像,后题曰「天神显现圆光像」,太岁庚申五月书,亦大竒事也。宋黄庭坚太平寺慈氏阁诗:「青玻璃盆插千,岑湘江水清无古今何处?拭目穷表里,太平飞阁暂登临」。

西湖寺在城西。宋宣和已亥年建,绍熙五年,敕赐西湖禅寺。

西禅寺,在安西门外杏花山。宋仁宗时建释大慧杲常驻锡于此。

古塔寺在城内雍和坊,梁天监初,梁海尊者建。有浮图七级。

开福寺在城东江岸,为宋丞相赵汝愚祠。明初,改为寺。

湘东寺,在县东二十里零湖,明万厯中建,释憨山、徳清卓锡于此。

伊山寺在县政义乡,晋桓伊读书于此。国清寺在政义都刘宋思大禅师道场,唐一行师尝习定于此,明建文时修。

川口寺在衡阳二都寺右,有石洞,阔数尺深里许,居人莫敢入,洞口有泉,苍碧澄泓,溉田百馀顷,有蛟出入其中。

花光寺在衡阳太平都,昔悟禅师尝养白鸡,每诵经则登膝而听,后鸡死,埋于寺侧,未几,生白莲花花谢泉涌,因号白鸡泉。后有僧花光居寺,善畵梅说郛花光本。蜀僧尝冩梅作暗香、踈影、溪雪、春风四图,山谷观之曰:「如嫩寒晓春行,孤山水边篱,落间但欠香耳」。靖康间,师徙江南柯亭,与陈简斋并舍而居。简斋诗有「移船来近花光住,冩得南枝与北枝」之句。

灵寳观在衡阳儒学右。宋祥符九年建龙泉观,在衡阳、新城二都相传有龙潜于井中,至今盛暑,其地不燠。

寻真观在城内,蓬莱山道士赵素庵,于宋淳佑二年游衡筑观于此。

衡山县

上封寺在祝融峰上,旧为光天观,有司天霍王庙。宋张栻登上封寺诗》:「我寻西园路,径上上封寺」。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

衡岳寺在紫云峰下,明正綂初,建云封寺,在云密峰下,旧名功徳寺,宋赵葵建,有石灶石甑存焉。

中峰寺。在兴乐乡。

清凉寺,在县治北。

方广寺,在莲花峰下。梁天建中建。宋、朱、张二子尝游于此。

福严寺在掷钵峰,旧名般若寺,亦曰般若台。有唐太宗御书梵经五十巻,今无存。

横龙寺,在紫葢乡。唐贞元初,僧如满,赐号佛光大师,由洛阳至衡开山建此寺。

丹霞寺在南天门外。

南岳观在华葢峰下,晋太康八年建。梁天建二年,修黄庭观,在集贤峰下,为魏元君修道处。

铨徳观在紫霄峰顶。

九真观在岳庙东十里,一云即寿宁观。梁元帝南岳衡山、九真馆碑,箫鼓腾空,烟霞相接,星辰夺采,灯烛非明,风牖云梁,千门万户。楼施九柱,巳同濑乡之地。山带五城,复𩔖元洲之所。玉版之经犹藴,金丹之处存焉。上月台而遗爱,登景云而忘老,欣欣然不知所以而然。日晖石瓦,东眺灵寿之峰。月䕃玉床,西瞻华葢之岭,竹𩔖黄金。既葳㽔而防露,木似红莲,且纷披而拂日杯。传九酝隠沦之车。晨至堂开四扇,●楹之钟夜响。

太平观在岳庙西二十五里,瀑布山下,齐褚伯玉隠居处,齐髙祖敕建此观居之。

洞门观在石廪峰西石榴峰南,去岳庙二十里。招仙观在岳庙东八里。

耒阳县。

金钱寺。在县治北

丰宁寺在县西三十里,左有龙泉洞,莲堂寺在上堡市。元至正中,邑人建供奉观音,大士极灵幻,相传堡市,锡坑将陷挖者不巳,忽近河一女子,秾妆艶态,袒袭游戏水面,坑中夫三千人,尽出观之,俄而坑崩,坑夫赖以全活,其灵异如此。

洞阳观,在县北,元建。

常宁县。

湘山寺,在县东城内盘龙山下,创于唐延佑四年,元泰定时重建。

至圣禅寺在县东大义山,有藏经阁千僧锅,宗人府丞髙珩,题曰「狮子窟」。

多寳寺。在县东槲林堡。

北真观,在县北门外。

安仁县。

慧日寺,在县城北门内。

金刚寺,在县东南二十里。鳯凰寺在县东南三十里。崇真观在县西门外。

酃县

青台寺在县城南门内。

凌云寺在三都。

龙泉寺在十一都。

洞真观。在县北。

桂阳州

能仁寺。在州南。

广润寺在临坛乡一都。

西方寺。在大富乡二都。

五云观在州北。

莲花观,在临坛乡三都。

青云观。在广一乡、三都。

临武县。

多寳寺。在县治西。

资福寺。在县治西。

皇觉寺,在县治南。

佑圣观。在县西关内。

白鹤观,在县东关内。

蓝山县

普云寺在西门外二里许,有唐公、唐母祠,俗云「祈嗣辄应」。

兴善寺,在东北三里许。

寿相寺,在大慈乡。

圆通寺在鳯感乡。

玉虚观在县东门内。

嘉禾县。

普济寺,在县北门外。

上乘寺在县境。

广法寺,在县境。

云居寺,在县境。

永州府:

零陵县

髙山寺在城内,东山即唐法华寺,唐柳宗。元有法华寺,新作西亭记》。

永宁寺,在城内东山,唐天佑三年建,宋太平五年赐额。太平寺在太平门内。唐开元寺旧址。明洪武初重建,改今名。

竹林寺在城东门外,明嘉靖间建。镇峰寺,在县南二十五里,嵛峰絶顶。龙兴寺在县西柳子祠右。明嘉靖间,建楚兴寺,在县西四十里。五代时,楚马氏屯兵于此,夜闻钟声,遂建寺以镇之。有髙丽僧、铁山塔。

书堂寺,在县北二十里,唐僧懐素故居,中有遗像。仙居观在县南二十里,旧名仙居阁。

皋堂观。在县南三十五里。

何仙观在县西三十五里,大闻洞传是何仙姑故居绿天庵,在城东二里,唐僧懐素㓜学书,庵中贫无纸,乃种芭蕉万馀株,取其叶以供挥,洒绿阴翳室庵以得名。

水星庵,在县南三十五里,峭石围绕,上有生成石梁,长丈馀。

回龙庵在城北门外庵内,旁侧为杨诚斋祠。万寿宫在城北门内镇。永楼,上。

药王庙,在城北门外二里祁阳县。

多寳寺在县迎恩门九莲庵右。甘泉寺在城甘泉门内,县治西。明洪武初建。中宫寺在县南浯溪。舆地纪胜浯溪、中。宫禅寺,本元次山故宅。浯溪考,宋庆厯中,浮屠显万建于浯溪之北。元佑中,僧承亮徙溪上游。僧正䙗重建。

九隆寺,在县北三十里。

金兰寺,在县东北一百里。马江步𤣥妙观,在城内。

祁山观,在县北十五里祁山下。白鹤观在县东北三十里,屈处静得道处。九莲庵在县迎恩门。

华馨庵在县祁山北。

东安县。

福昌寺,在县治南。宋崇宁间建寿昌观,在县治东

清溪观,在县治西。明洪武初,建云霞观,在县东北云霞山顶。有仙人遗迹道州。

报恩寺,在州治东。宋绍兴十七年,建回澜寺,在城东东洲沱水,南来濓水,西注潇水,并左右溪,北出众水,汇于城南。此洲独溯流而上,为砥柱中流。昔人建寺于洲上,控一州之水口。

龙华寺在州北潇川乡,宋乾道间建。明正綂间,重修福田寺,在州东北宜阳乡,破衣禅师居此。元侍讲学士元明善奉敕撰《破衣禅师舍利塔碑》文。

开元观。在州西南二里。

东阳观,在州小西门外。

宁逺县

南林寺,在县南门外,状元坊侧,元时建。胜因寺在县西门外。宋绍定间,建九疑观,在县东门外。明洪武五年,因唐旧址重建炼丹观,在县南九疑山。明一綂志在舜庙北,箫、韶、杞林两峰之间,中有石臼,松穿臼而生枝柯拳,曲如伏龙,状九,疑志。其地多产灵草,土人有疾,取以疗之辄验。

无为观在九疑山,舜祠侧,王妙想升仙处唐、元,结宿无为观诗。山中旧有仙姥家,十里飞泉绕丹灶,永明县。

清凉寺,在县治东。

西经寺,在县治西,明洪武中建。回山寺,在县西十里。

东林观在县治东。

江华县

浪石寺。在县治西。

普光寺。在县南兴徳乡。

重元观。在县南五里。唐建新田县。

寳明寺在县南。四都元建龙㑹寺,在县南八都。宋乾道初建。龙居寺在县南十都。明嘉靖时建寳庆府。

邵阳县

古功徳寺,在县东三溪乡。云岩寺在县东七十里月湖山下。唐元和时,建光孝寺,在县西北。唐建元毁,明洪武时重建紫极宫在县西北。宋端平中,建元女仙杨道圆羽化留诗,紫极宫末云琴心三叠胎仙舞,振翮佯狂入大罗。

五台庵在县东砥柱矶。明万、厯间,郡人为颛愚禅师建。

北塔无念阁在城外,江北刺史髙汉倡建石塔,太当刘应龙建阁于塔前。

万松禅林在县东六十里,明超宗翼禅师,建翼初依颛愚法席契印甚久,再往候于云居院临别颛愚付以偈曰:「邵陵相见许相亲,又到云居逺处,寻今日眉毛同旧日劫前一㸃,独知音翼归而结椽。「万」松。著有万松语录。

北宸观,在县城隍庙后。

栖真观在城东隅,吕纯阳尝跨鹤过此,又名曰鹤观,下有饮鹤池。

开元观在城外江北,唐开元中建。明初,冷谦游湖湘,尝寓于此,遗迹甚夥。又名冷道观嘉靖间邑人李成大读书,其中有「因寻千树桃花住,带得六亭春色来」之句。

新化县

承熈寺。在县南。宋熈宁五年建。崇阳观,在县东南半里。

武冈州

天宁寺。在州治西。

法相寺,在州南寳方山。宋姜相法相小记:城南五里有寺曰法相碞洞深窈,为此邦竒观,故御书藏焉,因暇领客来游,心甚爱之,意所观不止是也,乃命于山之巅,掀茅焚翳,得竒石益富,千态万状,轩豁呈露,夫一气凝结而为石,不知其凡几年,前后来游者,不知其凡几人,至是始得尽观览之胜,岂昌黎所谓「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耶?」其寺亦圮,因从而新之。景星观,在州东一里。

𤣥妙观在州治南正綂间,以观旧址为州治,故迁观于此。

新宁县。

寳安寺,在县治西,宋绍兴中建。明景泰辛未徙县治,随迁县右。

观音阁,在县西二里。

放生阁在县北莲潭之下,一石耸起,江中知县王蔚之阁于上。

岳州府:

巴陵县

宁陵寺,在城内,旧岳州卫署。皇清顺治十年,知府李若星改建。白鹤寺,在城内白鹤山,唐建。圆通寺在县东。

白湖寺,在县东六十里。唐建莲荷寺。在县东,唐建。

兴福寺。在县东,宋建。

通惠寺,在县东。宋建。

灵塔寺。在县东。宋建。

白云寺。在县东南,宋建。

乾明寺,在县南。晋时建,名新开寺。五代唐改广福禅院。宋太平兴国中,改乾明。有禅师灏鉴墓。

崇圣寺。在君山。

天庆观。在县东,唐建。

玉清观,在县南,宋建。

东岳观,在县九,都宋建。

玉华观,在县十四都。唐建冲霄观在县北十五里。宋建临湘县。

凉山寺,在县东六十里。

一归寺,在县南六十里金竹山下,溪峦秀絶,为一邑胜境。

至源寺在县南八十里。僧寳方精经典明,神宗召入禁内,赐有衣钵、幢幡、藏经》,藏于此。

了髻寺,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龙潭寺在县西南八十里,明景泰元年建。万安寺,在县南九十里。明景泰七年建广化寺,在县南六十里。明成化元年建。兴国寺,在县南六十里,明洪武间建。灵隠寺,在县南五十里,唐建。

谷山寺在县东四十里,唐建寺内有塔容二僧塔,前有栢一株,每日树隙,中流榖二升,以给二僧。一日,老僧出募,其徒以斧凿隙,欲其多,遂止不复有,塔亦渐隳,至今基址犹存。

崇虚观。在县东一里。宋开庆初,建龙兴观,在县南七十里。明正綂间,建冲霄观,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城陵矶上,宋淳佑五年建。

庆仙宫在楚冲里,相传有仙姑,修炼于此平江县。

寳积寺在县南。唐建。

北禅寺,在县北,唐建。

华岩寺。在县北。

松峰寺在三阳市。

金铺观在罗山,即汉罗县故址。宋徽宗召道士吴安世赴神霄宫教醮事,称㫖赐金坛。

崇真观。在县西。

紫青观在县东南。

观音阁,在县城西。

华容县。

西禅寺在东郭内。

观音寺在石门山。

圆通寺,在县北,宋名圆通阁延寿寺,在白鼎山。

崇庆寺。在明山。

普莲寺。在望夫山。

圆觉寺。在龙秀山。

真庆观在南郭外,宋绍圣中,建𤣥石,观在𤣥石山。孙宜诗:「看松𤣥鹤去坐石,白云生谷静泉愈。响山虚,鸟独鸣」。

寳慈观在石门山。

禅堂、道观、石门墨山,二山相连,天下竒境唐张说,诗竹径入阴窅松崖上,空蒨草,共林一色云,与峰万变,探窥石门,断縁越,沙涧转两山,势争雄,峰巘相顾,盻药妙,仙灵寳境,华岩壑。选清都,西渊絶金地,东敞晏池,果接园畦。风烟迩台殿,髙寻𤣥石顶,旷览天宇,遍千山,纷满目,百川豁对面,骑来云气。迎人去鸟声,恋长揖。桃源士举,世同企羡。

常徳府。

武陵县。

大善寺,在县东半里。

木𤓰寺,在县东七里。

回峰寺,在县东十里。

甘泉寺在县东六十里,宋㓂凖题三十字云:「庚申年秋九月,平仲南行至甘泉院,僧以诗板示之,征途不暇吟咏,但记年月。

二圣寺在清平门外。

一源寺,在县西车轿村。

慈化寺,在县西十里。

南湖寺,在县西二十里。

神鼎寺,在县西三十里。

道林寺,在县南三十里。

法洪寺。在县北八十里。

文殊寺,在县北八十里。

药山寺,在县北九十里。

乾明寺在县东南善徳山。道书第五十三福地,光福寺在县治西南三里,有沈公啸台,古碑题云「重游沈公台记》」,馀字漫灭不可读。

报恩观,在县东一里。

灵芝观,在县东七十里,以产芝名。天庆观,在县西一里。

道徳观,在县西二十里,居河洑山絶顶善徳观,在县潜水桥南。

神仙观,在县东北。

修真观,在县西南一里。

桃源县

劝善寺,在县东一里。

观音寺,在县东一里。

东禅寺在县东,明王守仁桃源东禅寺诗:「江草逺连云梦泽,楚云长断九疑山。

华严寺,在县东四十里。

芭蕉寺,在县西二十五里。渔仙寺在县西四十里。谭元春渔仙寺诗「泉道泠然离磴,去石梁」竒絶,为楼生。

白崖寺,在县西五十里。

茅叶寺,在县西六十里。

马头寺。在县北。

涌泉寺,在县北五十里。

香山寺,在县北一百里。

灵岩寺,在县北一百里。唐唐《绩灵岩寺诗》:「一水穿岩走,碧沙沿溪樛木卧,龙蛇。分明便是桃源洞,不见溪头流落花。

真源观,在县西三里,又名蟠桃观。游仙观,在县南五里。

麻溪观,在县北一百里。

龙阳县。

仁王寺。在县东。

沧溪寺,在县西沧港。

净照寺,在县西一里,东晋时建,号香积寺。宋淳熈间,赐额净照寺。

南禅寺,在县南三里。

鸡鸣观。在县西文昌坊。

沅江县。

通惠寺,在县东四十里,有古栢二株。宋周化通惠寺诗:「不雨山常润,无云竹自阴」。

道场寺,在县东五十里。

万安寺在县东六十里。旧传吕嵒三过,此多吟咏。景星寺在县西一里。

乌龙寺,在县西四十里内。有卧龙墨池。沧浪寺在县南三十里。

辰州府:

沅陵县。

报恩寺,在府治东天宁山,旧名天宁万寿寺,宋绍兴间改今额。

普安寺在府治东,宋大徳中建。三峿寺在城东三峿山,唐贞观初建隆兴寺,在城西虎溪山。明王守仁虎溪隆兴寺,闻杨名父将到留韵壁间诗:「杖藜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是惠休云,起峰间沉阁,影林踈地底,见江流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闲自满洲好景同游不同赏,篇章还为故人留」。

𤣥妙观,在府治北鹤鸣山顶,宋至道初,建名天庆。明洪武中,改今名。

泸溪县

广福寺,在县治右。明万历元年建延禧观。在县北。

辰溪县。

广恩寺,在县西观音山下。元至正中,建栢廷观,在县南大酉山下。宋元丰八年,建龙兴观,在县西南十五里龟山下。宋祥符初,封善巻先生墓,禁樵采,立祠堂道院于此,改今名。

溆浦县。

普化寺,在县东。宋元丰间建。景星观,在县东。

沅州

慧庆寺,在州城东门内。宋绍兴初,建雁塔寺,在古台山。明万厯间,建佑圣观,在旧卫治前。元至正间,建黔阳县。

普明寺,在县东龙标山,宋熈宁中建。胜觉寺,在县东广福山,宋祥符中建。归化寺。在县西四十里。宋熈宁中,建净化寺,在县西南原神乡象牙山上。元灵观在县北。宋大观初建。

麻阳县

同天寺在县治西,宋熈宁间建。湘山寺在城东河岸山巅。明正徳间,建玉华观,在县南。明洪武中建。

永顺府:

永顺县。

玉极殿。 观音殿。 蟠桃庵,保靖县。

玉宸宫在县西。

三清殿在县东。

观音阁,在县西。

圣母殿。在县南。

桑植县

观音阁。 大泉寺。

直𨽻澧州。

澧州

道林寺。在州东六十里。

永兴寺,在州署西。宋元佑间建钦山寺,在州西十五里。唐文邃禅师道场。罗汉寺,在州南六十里。

药山寺,在州南九十里,唐惟俨禅师院龙潭寺在州北一里。《指月录》:崇信,禅师渚宫人也,初悟和,尚居天皇寺,师投出家求指,示心要初,悟曰:「任性逍遥,随縁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觧」。后诣澧州龙潭栖止。

白云寺,在州北三十里。

蓝田寺,在州北四十里。

灵泉寺在州北四十里,宋建水之文,诗曲曲:「山隈古寺,踈踈田野人,家屋暗不知,髙日林深惟见落花。南岳观,在州东四十里金沙洲。

墨山观,在州南七十里长乐村。天花观。在州北七十里。

长生观,在州东北七十里安乡县。

普光禅寺,在县治东。

惠庆寺,在县北五十里,西田髙村。太平兴国观在县北一里,距范仲淹读书台,仅数。武观有碑,记范文正公读书。安乡时,有司马道士常羽翼之。

石门县

福田寺,在县东三十里。唐咸通中,建观音寺。在县北二十里。

夹山寺,在县东南三十里,善㑹禅师道场。层山寺在县东北三里。

朝真观,在县治右。

仙鳯观,在县东北三十里。白鹤观,在县西北四十里慈利县。

铁佛寺,在县城内东隅。宋咸淳间建隆兴寺,在县南二都。

延寿寺。在县北八都。

紫霞观在县西南

安福县。

玉溪寺,在县西十里。

长乐寺,在县南八里。

直●,郴州。

郴州

上仙寺,在州城东十里。

玉泉寺,在州东五十里。

开元寺。在州城西。

普济寺在州城西。

观音寺,在州西十里。

潮泉寺,在州西九十里。

法寳寺。在州城南。

清国寺。在州城南。

开法寺。在州南三十里。

东海寺,在州南三十里。

碧云庵在州南五十里五葢山顶。长龄庵在北湖桥左。

龙泉寺,在州西南四十里。橘井观在州城东,即苏仙旧宅,有栢树,最古相传为苏仙手植。

永兴县。

佑国寺,在县治东鳯凰山。旧为真武庙,皇清康熈二十二年奉。

㫖赐额佑国寺,详见山川太平寺,在县治西。

法轮寺,在县西三十里。

南台寺。在县北十七都。

苏仙观,在县东仙母山下。昭徳观在县城南。

宜章县

紫珠寺,在县东九十里。

开山寺,在县西九十里。

普化寺,在县南二里。

万安寺,在县南九十里。

福寿寺,在县西南九十里。景星观,在县东二里。

兴宁县。

开福寺,在县南五里。

梵安寺,在县南二十里。

龙居寺在县西北,即无量寿佛所生地桂阳县。

栖禅寺在县城东。

报恩寺,在县城南。

香明寺,在县西南二十里。延生观,在县西二十里。

桂东县

兴福寺,在县城东。

増福寺在县城南。

龙乘寺,在县城南。

佛光寺。在县城北。

直●靖州

靖州

光明寺,在州东门外,一名观音阁。绥福寺,在州东三里。明嘉靖间建迎恩寺,在州西一里。明嘉靖间,建龙井寺,在州西十里。

香山寺,在州西十五里。明洪武十年建光孝寺,在州城南,宋建。

玉麟寺,在州南一里。明成化间,建报恩寺,在州南一里。明洪武三年建观音寺。在州北。

𤣥妙观,在州治北,宋建。

𤣥天观在飞峰岭。

三清殿在飞峰岭。

㑹同县。

归仁寺,在县西十里。

回龙寺,在洪江。

隐真观,在县西,吕仙寄迹处通道县。

普光寺,在县东一里,明永乐间建。寳鼎寺,在县东南三十里。

迎祥观,在县北三十里。

绥宁县。

胜力寺。在城西,元建。

香山观。在县东。

湖广通志巻八十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