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十六

《城池志》公署附

长沙府:

长沙府城,汉长沙王吴芮筑,迄宋元,俱仍旧址。明洪武初,守御指挥丘广垒址以石寻以上,至女墙巅以甓,趾广三丈巅,四之一,髙二丈四尺,周二千六百三十九丈五尺,计一十四里,有竒女墙四千六百七十九堞,堞崇二尺,池深一丈九尺,广亦如之。门九:东曰新开、小吴、浏阳,西曰德润、驿歩、朝宗通货,南曰黄道,北曰湘春,门各有楼。

皇清顺治四年,总镇徐勇、知府张宏猷修。十一年,经略洪承畴増修。康熙二十年,知府任绍爌、同知熊中鹤倡捐修筑,坚固逾于旧。

长沙县附郭

善化县附郭

湘潭县城县旧无城,明万厯二年,巡抚赵贤檄知县吴仲城之。周二千五百丈,髙一丈六尺,门七,覆以楼。东曰文星,枕湖熙春,西曰瞻岳,南曰观湘。通津北曰拱极水门,一曰通济。明末,推官李犹龙署县事,甃以砖石。

皇清康熙三十三年,知县姜修仁重修湘阴县城,宋绍兴初,建于赤竹城。五年,迁今治眀。嘉靖间,巡道荀延庚檄推官翟台相基建筑,隆庆间,知县彭以复成之,延袤三里馀,髙一丈五尺。门七:西曰望湘,南曰通津,北曰镇朔,东南曰文星,西南曰南薫,西北曰广储。挹清眀末,知县祖守节,増筑。

皇清康熙元年,知县唐懋淳重修。

湘乡县城县旧无城,眀万厯庚寅,知县掲士竒议建未果,仅设四门于街口门,各有楼。

皇清因之。

醴陵县。城县旧无城,眀嘉靖十四年,兵道罗文蔚檄知县南东于东北傍山筑土城,西南,沿江立木栅。万厯间,知县晏朝寅创立门楼,东曰启贤,西曰揽胜,南曰向眀,北曰拱极。

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县张法孔増修攸县城,县旧无城,眀嘉靖壬午,知县于良相始建土城,眀末邑绅,文士昂䟽请建筑砖城,知县余□因旧址易土,而砖工未竟,知县頼尚皋成之。

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朱英帜増修门五:东曰迎旭,西曰涵岳,南曰时薫,北曰望云,东南曰映波。

益阳县城旧城,在今儒学,后吴鲁肃筑,唐移,今治眀。洪武初,指挥胡海洋筑土为城,岁久倾圮,嘉靖壬子,知县刘激拓故址而城之,址广二丈,巅半之,髙一丈二尺,门四:东曰永安,西曰常泰、南曰迎㤙,北曰拱极,门各有楼。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江闓修筑。浏阳县城旧有土城,年久倾圯。明嘉靖间,知县周宗武筑土墙沿河砌石,嗣后知县李朝佐、杭廷对、杨一桂相继増修。

皇清顺治十四年,抚按檄知县宗时亨増髙五尺门四:东曰朝宗,西曰望月,南曰向阳,北曰拱辰。水门五宁乡县城。县旧无城,依通衢建立四门围以栅栏。东曰朝阳,西曰通安,南曰迎薫,北曰拱极。

皇清因之。

安化县城,县旧无城,眀万厯元年,知县张思羙立木栅,置门五:上建石楼,东曰迎恩,西曰进贤,南曰迎薫,北曰拱极,小南曰嵩阳。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吴兆庆増修茶陵县城。宋绍定中,知县刘子迈筑东南枕江,铸铁牛以杀水势,列木石其下而土其上,周五里,髙二丈五尺,广如之,东南因江为险,西北浚池,深一丈,阔六丈五尺。

皇清知州周士先、马崇诏相继修葺。旧门五:东曰聚星,大西,曰紫薇小,西曰通湘,南曰迎薫,北曰朝天。康熙戊午,知州熊应昌复开一门曰大成。

衡州府:

衡州府城,周显德间,始立木栅,宋咸平曁绍兴两兴版,筑工未讫,元景定中,知州赵兴说始成之眀。洪武初,指挥龎虎大缮修。成化间,知府何珣,増饬雉堞髙二丈五尺,周一千二百七十丈八尺,合七里三十歩,甃以石䕃以串屋门七:东曰宾日、曰阅江,南曰回雁,西曰安西、曰望湖,北曰瞻岳,东北曰潇湘,各有楼,眀季増筑之,髙垒五尺,厚培五尺。池濠自南而西北,袤八百二十六丈,深四尺,阔一十三丈,迤东则以湘水环绕为堑。

皇清因之。

衡阳县附郭

衡山县城县旧无城,眀正德十二年,知县邹冈始筑土城。嘉靖元年,大水,城圮,知县彭簪甃以石,髙二丈四尺,周四百九十六丈,中广一百二十丈,袤一百一十丈,覆以串楼。门六:南曰迎恩,北曰朝天,东南曰观湘,曰通津,曰便民,西北曰望岳。

皇清因之。

耒阳县城县。自元代筑城后,遭兵燹倾圮,眀正德六年知县王睿踵筑,砌以砖石,髙一丈七尺,周五百五十丈,厚一丈二尺。门五:东曰环秀,西曰迎恩,南曰振武,北曰兴文,东南曰通津。

皇清因之。

常宁县城县旧无城,明洪武十八年,峒㓂攻劫衡州卫,副千户邓旺议设排栅。正统八年,旺子邓英易栅筑城。天顺八年,副千户胡纲甃以石。万厯元年,知县陶敬图修筑,内外俱用青石,上用盖石,为永久计,周六百七十四丈,髙一丈五尺,厚一丈二尺。门四:东曰青阳,西曰西江,南曰临桂,北曰望湘。

皇清康熙七年,知县张问明重修安仁县城,旧为镇场,无城眀。成化二十一年,知县吴兴始筑土城。正德十二年,知县韩宗尧请于台,使拓其地,甃以石。万厯二年,知县袁达继之,乃毕工。周四百五十五丈,髙一丈九尺。门五:东曰仰髙,西曰观澜,南曰来薫,曰启秀,北曰迎恩。

皇清因之。

酃县城邑旧无城,明正德六年,知县陈钏始议版筑。十二年,知县陶璐举工未竣。嘉靖二年,知县易宗周继之,乃讫工周四百八十丈,髙一丈五尺,上覆以瓦屋四百八十。问门四:东曰𢎞文,西曰安济,南曰迎恩,北曰镇武。

皇清因之。

桂阳州。城州,在宋为监城,又为军城,明洪武二年,仍旧基修筑,成化四年甃,以石周五百二十八丈,东南髙二丈一尺,厚一丈三尺,西北髙二丈二尺,厚一丈,为垛一千二百。门四:东曰朝阳,西曰聚寳,南曰迎薫,北曰拱极。后以形家言塞东门,别开小东门,城旧覆以屋,眀季撤去之。城下有濠,向有八池,眀季浚为长池。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池啮城趾,知州董之辅筑堤培之。临武县城眀。天顺七年,副使沈庆累土为城。成化九年,知县桂宁甃以石。正徳六年,知县莫潜尽用砖石甃之。嘉靖四十一年,知县费懋文复加完缮。

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县吴从谦増修撤旧堞,覆以瓦,周五百八十二丈,髙二丈,厚一丈二尺。有竒门四:东曰迎晖,西曰镇逺,南曰来薫,北曰拱极,各建敌楼。城西南濵临溪,通小门以便汲。自东以北,迤西凿濠池,广二丈,深八尺,自南迤西,因武溪为池,城下筑石岸以防水。

蓝山县城县旧治在南平乡,宋迁今治。明天顺八年,知县萧祓建土城,周五百二十丈,髙一丈三尺,厚八尺,城堞六百四十,为楼六百四十间。正德间,知县任山刘文华相继砌石,覆以砖,列雉五百有竒。东南临江西北有堑。隆庆元年,知县吴国噐以形家言,北东南三门各増筑月城。天启元年,知县任承慰易串楼为平城门四:东曰熙阳,西曰永安,南曰南薫,北曰拱辰,各有楼。

皇清因之。

嘉禾县城县设自明季画民田为城基,周四里,髙不逾数尺,旋因兵火辍工,谯楼雉堞未偹。

皇清康熙八年,知县汤学尹建东门城楼永州府。

永州府城,即汉零陵郡城,至五代仍旧,宋咸淳中始扩而増焉。眀洪武六年,永州卫指挥更新之,周九里二十七歩,髙三丈,广一丈四尺五寸,东北池深二丈,阔如之,西阻潇水,西南至东堤水为池,门七:东曰正东,南曰正南,曰太平,西曰正西、曰永安、曰潇湘,北曰正北门,各有楼。

皇清顺治四年,渐次増修。零陵县附郭

祁阳县城旧临湘江,眀景泰中,移筑东北髙阜为今县城。成化甲午,拓城基周七里,髙一丈五尺,广一丈二尺,池深一丈,阔如之门六:东曰渡春,南曰长乐,曰望祁,西曰控粤,东南曰镇南,东北曰进贤。

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童钦承建城门楼东安县城,县旧无城,眀洪武二十五年,始筑土为之,仅容县治,景泰中拓基,成化中増髙后,知县周命新,又加増,修周三百五十丈,髙一丈八尺,广一丈二尺,池深八尺,阔五尺。门三:东曰宾阳,南曰揆阳,西曰饯阳门,各有楼。

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王基鸿重修道州城旧城,夹江为之,宋淳熙中,増筑元废眀。洪武二年,守御千户刘珍改筑于江之北,周五里九十六歩,髙二丈六尺,阔一丈五尺,池深一丈,广亦如之。门五:东西南北四,小西一。

皇清因之。

宁逺县城县,旧为泠道城,在箫韶峰下,宋乾德三年,更名宁逺,始迁今治眀。洪武二年筑土城,二十九年,县设守御千户所,拓城西为军营。嘉靖十八年,知县周谅重修,周四里,髙一丈一尺,广七尺,池深一丈,阔倍之门五:东曰文昌,南曰布薫,西曰武定,曰拱辰,东南曰㑹濓。

皇清因之。

永明县城,明初为土城,天顺八年创立砖城,袤三百六十丈,髙一丈六尺,广一丈。南阻江东西北三面浚池,深五尺,阔倍之。旧止东南西三门。嘉靖二十五年,兵巡道陈仕贤辟门直学宫,名曰兴文,门各有楼。皇清因之。

江华县城旧筑土城,眀天顺六年始砌以石,覆以串楼,立东西南北四门,周三百六十馀丈,髙一丈,广八尺。成化间,苗警塞西北二门,嘉靖间,知府史朝富増修外城。隆庆二年,知县蔡光广城之东南二百三十五丈。万厯十一年,知县江光运复广西北二百六十丈,开西北一门,周八百五十五丈,广一丈五尺,池深五尺,阔七尺,门各有楼。

皇清因之。

新田县城眀季建县,衡州府同知张恂董其事,即新田营旧址甃石为城,周五百三十七丈,髙一丈五尺,广五尺,池深五尺,阔一丈。门四:东曰隅阳,南曰文明,西曰西成,北曰迎恩,门各有楼。

皇清康熙六年,知县锺运泰重修,附枇杷守御千户所,城在永眀县南四十里,眀洪武二十四年,筑石为城,周六百四十八丈,髙一丈二尺,广一丈,池深一丈,阔三丈,门五各有楼。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奉裁卫所官屯粮归并州县,城仍旧。桃川、锦田二城同。

桃川守御千户所城,在永眀县西南四十里,眀洪武二十九年筑。土城,周五百五十丈,髙一丈五尺,广一丈,池深一丈五尺,阔如之门四,各有楼。

锦田守御千户所城在江华县西南一百八十里。明洪武初,筑周三百二十四丈,髙一丈,广五尺,池深五尺,阔如之,门各有楼。

寳庆府。

寳庆府城,旧传为楚白善所筑,歴代仍之眀。洪武初,总制胡海洋指挥黄荣重筑天顺中指挥髙泰,増修髙二丈五尺,周一千五百二十九丈,西南月城二,眀季,知府陶珙造敌台二。

皇清顺治十二年,偏沅巡抚袁廓宇増修敌台。雉堞门四:东曰朝天,西曰定远,南曰大安,北曰丰庆。

邵阳县附郭

新化县城,明洪武初,总制胡海洋指挥贺兴隆筑土城。成化二十三年,知县雷冲増筑。正德十四年,知县郭辚即旧址,创砌石城,周七百六十丈,髙一丈八尺,阔一丈一尺。门四:东曰通济,西曰永隆,北曰拱辰,南曰进寳。

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张际龙増砌四尺。十八年,知县于肖龙修。康熙十二年,知府李益阳、知县寗诰重修城歩县城旧城周五里,髙一丈八尺,阔八尺。嘉靖癸帽,知县饶檟重修,后署县事,通判徐机、教谕杨志礼拓南城,临江増东西各二十四丈,导溪水入城,以便汲者。二十六年,知县谌延锦复开小南门。三十八年,知县竹宻建议用石砌溪沟一道,引水至小南门,开井注之。四十二年,知县汪察傍江筑堤,引水入城为池,环甃以石,东注西泄,居民称便。

皇清因之。

武冈州城眀,洪武初,江阴侯吴良増筑旧垒为城,周七百四十六丈,髙二丈,阔八尺。门四:东曰宣恩,西曰定逺,南曰济川,北曰迎祥。正德间,知州龚震又建新南门。嘉靖二十九年,岷康王奏添东北土城一座,同知叚有学甃砌,知县蒋时谟继成之。

皇清増加修葺。

新宁县城县旧无城眀,景㤗间,知县唐荣筑土为之。成化间,都御史吴琛檄知府谢省等甃石髙一丈五尺,周二里,门四:东曰迎阳,南曰永阜,西曰懐逺,北曰拱极。

皇清顺治五年,知县王蔚重修岳州府。

岳州府城三国,吴筑巴丘邸阁城,至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因吴旧址増筑,即今府城也,内跨冈岭外濵三江,歴代俱仍其旧,有门三:曰楚泽、曰碧湘、曰㑹泉,眀洪武四年始更拓之。二十五年,指挥音亮,重加甃砌,周一千四百九十八丈,计七里,髙三丈六尺,有竒雉堞一千三百六十有六、髙四尺,为门六,永乐后堵其二,今门四:东曰朝阳,西曰岳阳、南曰迎薫、北曰承恩门,有月城,东南门外各有桥北,凿河,周千馀丈,深二丈,阔二十馀丈,即古湟也。城西濵大江,嘉靖中圯,知府王柄、赵之屏、金蕃、姜继増相继修筑,费帑金万计,迄无成功。隆庆初,副使施笃臣创议,自江濵起筑壁立直上,而别筑土堤御水工,费钜万。六年,同知锺崇文于冈上加砌女城,自南抵北周数百丈,髙六尺。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知县王国英重修巴陵县附郭

临湘县城。县旧无城,眀成化十一年,知县唐绢始筑土城。十八年,知县罗俊,𢎞治十六年,知县黄嵩相继修砌。万厯三年,巡抚都御史赵贤议建砖城,同知韩希龙、知县陆勲甃砖叠石门四:东曰平湖,西曰盘山,南曰瞻岳,北曰望江。周五里,髙一丈六尺五寸,基厚如之女,墙髙二尺五寸,总计六百二十八丈,门有楼。皇清因之。

平江县城,唐之昌江县治也,宋改名平江。旧无城眀。成化八年,知县刘庭创筑。正德。七年,巡道陈良珊、同知阎铠踵成之。周六百馀丈,髙五尺。隆庆元年,知县夏子谅拓城基周一千二百一十五丈,阔一丈二尺,髙一丈五尺。门四,各有楼水门六。

皇清因之。

华容县城旧有土城,周七百馀丈,宋至和间筑。元至正丙申,张䧺镇守岳州,砌以石,后圯眀成化十三年,知府戴浚、知县鲍徳修筑土城,髙一丈五尺,厚倍之。二十年,知县梁泽砌以砖门四:东曰平江,西曰西门,南曰沿江,北曰石首。

皇清因之。

常徳府。

常德府城,六国时,楚遣张若筑城拒秦,即今府城址也。后唐沈如常于城之西南百歩,东南一里,各造二石柜,以捍水固城。宋元丰间,李湜开沟渠,置斗门,后并圯毁。元至顺三年,郡守纳琳布哈筑土城眀。洪武中,总制胡汝即旧城修之。六年,指挥孙德辟旧基,垒以砖石,覆以串楼,髙二丈五尺,周一千七百三十三丈。门六:东曰永安上,南曰成鼎,下南曰临沅,西曰清平,北曰拱辰,西北曰常武,南临大江,东西北濠环之。眀末,督师杨嗣昌重筑髙三丈,雉堞城楼俱极壮固,皇清因之。

武陵县附郭

桃源县城,明成化十六年,通判张瑛筑土城低洼处立栅。𢎞治十年,知县李文显补筑门四:东曰迎恩,南曰通道,东南曰迎薫,北曰通郭。眀末,督师杨嗣昌奏建砖城,分巡副使陈瑾董成东北隅。

皇清因之。

龙阳县城。元至正十六年筑土城,明成化十一年,知县周泰甃以砖,髙一丈二尺,周八百八十七丈。门六,东西南北各一。又有小南小,北眀末,知县刘光裕、吴孩存重修,増髙五尺。

皇清因之。

沅江县城眀,成化十一年,知县范珏筑土城,城髙六尺,周五里门四。正德十二年,知县金露重修。

皇清因之。

辰州府:

辰州府城城,自汉为武陵郡治,至宋隆兴间,为水所圮,明洪武初,卫参军詹彦中采石甃之,成化五年复圯。卫指挥髙翔,修筑髙一丈九尺,周九百六十六丈,濠深一丈,阔五尺,又于东西拓二百四十七丈,雉堞䧺壮,视昔有加。𢎞治初,知府汪正更建城楼门六:东曰朝阳,西曰通河,南曰水星,北曰拱辰。南之两隅,曰环碧,曰沐波。

皇清康熙二十年,知府刘应中四十年,知府朱国柱踵修四十四年,积潦淹頺,知府迟煓修筑,又于各门増建守舍。

沅陵县附郭

泸溪县城,县治旧在洗溪,宋绍兴初,徙卢江口。眀万厯元年再徙,今治无城。明季知县梁𢎞创筑。

皇清因之。

辰溪县城眀,正统间,知县杭宗道筑土城,周四百七十丈,嘉靖间,半决于水。万厯中,知县曹行健采石砌,南城知县左天德复于馀三面皆易以石。

皇清因之。

溆浦县城。县旧无城,元至正间,邑人筑土为之眀万。厯问署知县事王京重修。门四:东曰朝阳,西曰阜成,南曰迎薫,北曰星拱。

皇清因之。

沅州城,宋熙宁初,章敦平田元猛时所筑。建炎间,郡守张长源増筑瓮城,眀洪武间,江夏侯周德兴复拓二里有馀门四:东南曰澄霁,西南曰筹邉,东北曰秀水,西北曰威逺,各有楼,明末圮。

皇清康熙二年,巡抚周召南修筑,屹然改观,黔阳县城旧有土垣,明正统间,毁于苖,靖逺伯王骥复筑周二百八十馀丈。成化中,都御史吴琛因邑请展城,命靖州卫指挥陶武拓之,东北展筑一百七十丈,周五里,甃以石。隆庆五年大水,仅存西北一隅,知县刘辅、牟衡相继肩修,且拓东隅,以培地轴。门四:东曰寅宾,西曰安逺,南曰迎薫,北曰拱辰,各有楼。皇清康熙四年,知县张扶翼。二十七年,知县于栋如。五十三年,知县刘讷増修。

麻阳县城眀洪武初筑土城,后毁。成化间,因旧基重筑。正德中,知县张熇甃以砖,周四百四十一丈。嘉靖中,知县朱瓉复拓北门一面采石修筑。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黄志璋,三十一年,知县陈辉璧相继加修。

附鳯、凰营五寨。司城,康熙五十四年,守道周元文监修,甃以石。

乾州镇溪所城,康熙五十九年,同知佟世英筑土城四百八十丈。

永顺府:

永顺府城。

皇清雍正七年,设府治在旧永顺司西北岢场地,建城,周五里三分,计九百四十四丈,髙一丈五尺,广五尺五寸,现今兴筑。

永顺县附郭

龙山县城

皇清雍正七年,设县治在麂皮坝地,建城,周三里三分,计五百九十四丈,髙一丈五尺,广七尺。现今兴筑保靖县城。

皇清雍正七年,设县治,在茅坪地,建城,周三里三分,计五百九十四丈,髙一丈五尺,广七尺,现今兴筑。

桑植县城

皇清雍正七年,设县治在旧安福所,地建城,周三里三分,计五百九十四丈,髙一丈五尺,广七尺。现今兴筑,直𨽻澧州。

澧州城眀洪武初,总督萧杰筑土为城,永乐初,甃以砖,髙一丈五尺,周千丈馀,上加女墙,外有濠,成化后,歴加修筑。

皇清顺治六年,守道王燧、知州栾元魁建造门楼。康熈二十二年,知州朱士华重修。

安乡县无城

石门县无城

慈利县城。县旧无城眀,正德中,知县刘最于东西街口累堞,辟其下为门。隆庆间,迁县治于官塔坪。万厯中,以水患,复迁今址为城,周千丈,髙一丈六尺,皇清因之。

安福县。

皇清雍正七年,置县,以裴家河为治,现议建城,直𨽻郴州。

郴州城汉太守杨璆筑,后周显德三年,増筑子城,宋淳熙已酉,太守丁逢建城楼,眀正徳,七年,千户胡勲増修。嘉靖乙丑,州守赵恂创筑外城,景泰间,千户髙景春重修,周三里五分,髙二丈,厚八尺,门四:东曰来鹤,南曰迎薫,西曰仙桂,北曰瞻极,濠阔八尺,深五尺,皇清因之。

永兴县城旧有土垣,正德庚午,苖㓂窃发,守御指挥周辅申详修筑,知县程仁周佩相继成之。

皇清顺治丙申,知县闫之麟以遭水圮重修。康熙庚申,知县王典重修,周二里四分,后髙二丈二尺,阔一丈,前泊岸髙二丈六尺,阔六尺。门五:东曰永安,西曰永兴,上南曰便江,下南曰太平,北曰长庆。

宜章县城,宋淳熙间,知县吴镒筑土城,眀成化八年,知县刘宁砌以砖,周二里六分,髙二丈五尺,厚一丈,濠阔八尺,深四尺。正德间,知县丘云、汉申详砌石南北,筑月城,又筑三关于城外,城有四门:东曰丽春,南曰迎薫,西曰庆丰,北曰拱辰。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鹿廷瑛修兴宁县城,旧属土垣,眀洪武戊申,知县杜坚始建砖城,正德三年,复加串楼。八年,知县程琼増筑,周一里三分,髙二丈,厚五尺。门二:南曰镇南,西曰迎恩。皇清因之。

桂阳县城县旧无城,宋时创筑,周一百六十歩,仅容二署,眀洪武初,知县李源浚濠。成化元年,展筑土城,周围加广。八年,巡抚吴琛易以石。𢎞治八年,南贑都御史金泽筑今城周二里。门三:曰南薫,曰北拱,曰朝阳。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盛民誉修桂东县城县旧无城。明成化乙帽都御史英琛檄筑土城。正德癸酉,南赣都御史王守仁易以石,下浚大濠,周一里三,分门三:东曰右文,南曰阜财,西曰靖武。嘉靖乙已,知县陈席珍复筑月城。

皇清因之。

直●靖州

靖州城旧城在渠江上流,宋崇宁间,迁于纯福坡下,即今州城,眀洪武三年増筑,砌石覆瓦,周九百四十二丈,有竒,髙一丈九尺,厚一丈二尺,门五,嘉靖庚申,知州吴□修。

皇清康熙二十年,知州常光裕増修,㑹同县城,宋崇宁间,筑土城周三里,眀天顺间,知县张昌増修,髙一丈八尺,厚一丈一尺,门三。成化间,知县薛敬承砌以石。

皇清因之。

通道县城眀。洪武十四年建土城。成化八年,知县周鉴砌以砖门三。

皇清康熙五年,知县杜毓秀修。二十一年,知县殷道正重修。

绥宁县城世传诸葛武侯所筑,眀初拓之,周二里三分,成化间,増修砌石髙一丈五尺,厚一丈一尺,门三,皇清康熙五年重修。

公署

长沙府:

湖南巡抚都察院,在府城内西北。旧驻节沅州,兼辖偏桥卫为偏沅巡抚、都察院。后偏桥卫割𨽻贵州,移驻长沙,仍名偏沅巡抚。雍正二年,抚臣魏廷珍以官名与地不相符,咨部改偏沅为湖南,今为湖南巡抚都察院。

湖南观风整俗使都察院,在府城内西。雍正八年建提督湖南学院。在府城内南门、旧府署。

湖南承宣布政使司,在府城内东。康熙三年建。 理问㕔。在夲司右。 库大使在夲司内。

湖南提刑按察使司,在府城内西南。康熙三年驻。旧巡道署,康熙七年建。 照磨所在夲司侧。 司狱司。在夲司侧。

湖南驿𫝊粮储盐法道在按察司右。 库大使在夲道内。

知府署旧在城南门内右。顺治四年,知府张宏猷、重建后,知府任绍爌、蘓佳嗣相继修葺。康熙四十五年,知府崔岱齐迁建于府城内东中铺新街。

同知署在旧府治左,康熙十八年,同知熊中鹤建,后同知赵宁増修。

通判署在旧府治右。康熙二十四年,通判王骏修建教授训导,署在学宫内。

经歴司。在旧府治侧。

司狱司。在旧府治侧。

医学在旧府治侧。

阴阳学,在旧府治侧。

钱局在小吴门内,旧局基。雍正七年建府仓,在府治东。

育婴堂在城内灯笼巷。雍正二年建长沙县。

知县,署在朝宗门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朱前诒建县丞署,在县治侧。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西上铺。雍正九年,典史胡歩青建。桥头驿,在县北六十里。

县仓在府仓右。

社仓分贮各乡。

善化县。

知县署。在府城南门内。康煕二十二年,知县滕天御建。二十四年,知县孙谦重修。

县丞署。在县治左。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右。雍正九年,建县,仓在府仓右。

社仓分贮各乡。

湘潭县

知县,署在城北。顺治初,知县阎安邦、刘应泰相继修建。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姜修仁重建。

县丞署。雍正六年移驻朱亭市,在朱亭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右。

湘潭驿,在县治东。

黄茒铺司,巡检。在县城外。医学在县南。

阴阳学,在县南

县仓在县城内。

社仓分贮各乡。

湘阴县

知县署旧在赤竹城,宋县令李植徙古罗县东,遂因之。

国朝知县冉应竒、唐懋淳,相继増修,县丞署在县治左。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右。

归义驿在县北

医学在县南。

阴阳学,在县治西。

县仓在县成内。

社仓分贮各乡。

湘乡县

知县,署在旧太平街眀。洪武初,知县吴显建,国朝知县刘履泰、汪观、王国栋相继重修。县丞署在县治右。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武障市司巡检。在县南五十里。医学在县西。

阴阳学,在县东。

县仓在县南。

社仓分贮各乡。

宁乡县。

知县署在通安街北。

国朝知县蒋应泰权持世相,继修建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医学在县城。

阴阳学,在县城。

县仓在县城。

社仓分贮各乡。

益阳县

知县署在城内。正中。旧在城西临资水。三国,鲁肃建,即今儒学。后唐移今治。

国朝知县。唐朝宣王福舜。江闓江成相继修建县丞署在县治西。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东。

医学在县治西

阴阳学,在县治南。

县仓在县治西。

社仓分贮各乡。

浏阳县。

知县署在城南门内,旧在十三都眀,洪武二年,知县史希贤改迁今治。

国朝顺治初,知县徐宣谕重建。康熙十八年,知县曹鼎新増修。

县丞署。在县治左。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右。

梅子园司巡检。在县治南。医学在县治东。

阴阳学,在县治北。

县仓在县城内。

社仓分贮各乡。

安化县。

知县署在城南门内,旧在北桥之伊溪东,后迁清塘乡北岸伊溪,西眀,洪武元年主簿罗谦亨始创。国朝知县汪濓、吴兆庆相继重修。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典史丁应扬建医学。在县东。

阴阳学,在县东。

县仓在县城内。

社仓分贮各乡。

醴陵县。

知县署在渌江北。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右。

医学在县治右。

阴阳学,在县治右。

县仓在县西。

社仓分贮各乡。

攸县

知县署在城南门内。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朱英帜修。建康熙十八年,知县张潜重修。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医学在县治东。

阴阳学,在县治北。

县仓在县城内。

社仓分贮各乡。

茶陵州

知州署在聚星门内。明洪武初,知州成麟,建州判署,在州治侧。

学正、训导署在学宫内。

吏目署。在州治侧。

视渡司巡检。在州治南关。医学在州治南。

阴阳学,在州治南。

州仓在州城内。

社仓分贮各乡。

衡州府:

分巡衡永郴道署,旧在永州府,今移驻夲府城内,知府署在城东北隅,眀洪武三年,知府髙崇训,建国朝知府,范眀宗、李光座、张竒勲相继。修建,同知署在府治东。

通判署在府治东。康熙二年,通判吕之绎建教授训导,署在学宫内。

经歴司,在府治东。

司狱司。在府治东。

医学在府治南。

阴阳学,在府治南。

府仓在府治西北。

衡阳县。

知县署在府城西门内。眀洪武初建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县余天溥重建。康熙十九年,知县孙都生重建。

县丞署。在县治左。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右。

县仓在县北。

社仓分贮各乡。

衡山县

知县,署在巾紫峰下。明洪武六年,知县陆伯良建。国朝。康熙六年,知县王家贤改建。十三年,知县孙维震重修。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西。

草市司巡检,在县东南。

永寿司巡检,在南岳庙前,医学在县治南。

阴阳学,在县治南。

县仓在县治东。

社仓分贮各乡。

耒阳县。

知县署在城北门内。眀洪武二年,知县余煜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医学在县东。

阴阳学,在县南

县仓在县治东。

社仓分贮各乡。

常宁县。

知县署在城西门内。

国朝知县张芳、张问眀相继,修建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东。

医学在县治南。

阴阳学,在县治南。

县仓在县北。

社仓分贮各乡。

安仁县。

知县署。宋初县治,在宜阳乡。咸平五年徙永安铺之香草坪,今治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医学在县治南。

阴阳学,在县治东。

县仓在县治西。

社仓分贮各乡。

酃县

知县署康熙元年知县李朝事、修建后知县汪曽垣重修。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西。

医学在城内北。

阴阳学,在城内北。

县仓在城内南。

社仓分贮各乡。

桂阳州

知州署,在城内北。顺治十八年署州事。王锟,康熙八年,知州吴宗祀相继修建。

知同署在州治东。

学正、训导署在学宫内。

吏目署,在州治西。

医学在州治左。

阴阳学,在州治左。

州仓在州治西。

社仓分贮各乡。

临武县。

知县署眀。洪武三年,知县贾元凯建。国朝康熙七年,知县侯七鼎重建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东南。

医学在县治东。

阴阳学,在县治东。

县仓在县治北。

社仓分贮各乡。

蓝山县

知县,署在城内,南宋县令赵汝澹始建。国朝。康熙八年,知县郑梦坤剏新之,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医学在县治西

阴阳学,在县治东。

县仓在县治南。

社仓分贮各乡。

嘉禾县。

知县署眀末,初设县,本府同知张恂摄县事,创建县治。

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医学在县治南。

阴阳学,在县治南。

县仓在县治东。

社仓分贮各乡。

永州府:

知府署在城中,近北倚山。明洪武十四年建,国朝因之。

同知署,雍正八年改理猺同知移驻江华县。在县城内新建。

通判署在府治右。

教授训导,署在学宫内。

经歴司。在府治内。

司狱司。在府治南。

医学。 阴阳学,俱在府治东,府仓在府治南。

零陵县

知县,署在府城南门内。宋县令。吕行中建。国朝康熙五年,知县李如淓重修建县丞,署在县治左。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右。

县仓在县治北。

社仓分贮各乡。

祁阳县

知县署在长乐门内,眀洪武七年,主簿王孝廉建,国朝康熙八年,知县王頥复修建。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排山驿,在县东北一百里。归阳司巡检。在县东一百里。永隆司巡检。在县北一百里医学。 阴阳学,俱在县治南。县仓在城南。

社仓分贮各乡。

东安县。

知县。署在城内。南洪武初知县,吉岳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芦洪司巡检。在县西北一百里。医学在县治南。

阴阳学,在县治左。

县仓在县治西。

社仓分贮各乡。

道州

知州署,在城内西北隅。

州判署,在州治左。

学正、训导署在学宫内。

吏目署,在州治右。

医学在州治北。

阴阳学,在州治东。

州仓在州治东。

社仓分贮各乡。

宁逺县

知县署在南门内。眀洪武二年,知县朱公庆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九疑,鲁观司巡检在二峒口医学。 阴阳学,俱在县治西县,仓在县城内。

社仓分贮各乡。

永明县。

知县署在城内亭山前。眀洪武二年,县丞彭德谦建。国朝顺治九年,知县尹足法重建。康熙三年,知县谭惟一重修。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白面司巡检,今移驻枇把所,在县东南三十里桃川司巡检,在县西南四十里。

医学在县东。

阴阳学,在县治东。

县仓在县治东。

社仓分贮各乡。

江华县

知县署在城内黄冈,眀天顺六年建。国朝康熙八年,署县事施埏寳,重建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锦冈司巡检。在县南六十里。锦田司巡检。在县东二百五十里。医学在县治东。

阴阳学,在县治东。

县仓在县治东。

社仓分贮各乡。

新田县

知县署。在城内西北。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沈维垣、康熙六年,知县锺运泰相继修建。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白面寨司巡检。在县南三十里。医学在县治东。

阴阳学,在县治东。

县仓在县治南。

社仓分贮各乡。

寳庆府。

知府署。在城中正街。宋理宗为防御使旧基。国朝顺治初,知府张惟养建。康熙二十一年,知府梁碧海重修。

同知署雍正九年改理猺同知移驻城歩县。在县城内新建。

通判署,在府治南。

经歴司,在府治右。

司狱司。在府治右。

医学在府治前。

阴阳学,在府治前。

府仓在粮捕㕔后。

邵阳县

知县署。在府城北正街。

国朝知县。杨演、颜尧揆、张起鵾、刘允元相继重修县丞,署在县治左。康熙二十一年,县丞赵勉、周建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右。康熙二十一年,典史张禹甸建隆回司巡检。在县北一百八十里。

县仓在县治侧。

社仓分贮各乡。

新化县

知县署在城北南面大街,北抵城垣,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蘓溪司巡检。在县北一百里。医学在城内。

阴阳学在城内。

县仓在城内。

社仓分贮各乡。

城歩县

知县,署在城内。正中,明知县林宗建,国朝知县赵良橒,重建。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医学在县城内。

阴阳学,在县城内。

县仓在城内。

社仓分贮各乡。

武冈州

知州署在州城内南,旧在城中,宋武冈军治故址眀,正统间改迁今治。

国朝知州吴从谦修建。

州同署,在州治左。

学正、训导署在学宫内。

吏目署。在州治左。

紫阳司巡检,在州东北五十里。蓼溪司巡检,在州西七十里。硖口司巡检,在州北一百二十里。石门司巡检在州南六十里。医学在州城内。

阴阳学在州城内。

州仓在州治宣风楼后。

社仓分贮各乡。

新宁县。

知县,署在城内。南明知县唐荣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医学在县治东。

阴阳学,在县治东。

县仓在县治仪门外。

社仓分贮各乡。

岳州府:

知府署在城内西眀。洪武二年,知府易善新建。国朝康熙五年,知府王勤民修建。

同知署在府治左。

通判署在府治右。

教授训导,署在学宫内。

经歴司。在府治内。

司狱司。在府治内。

医学在府治南。

阴阳学,在府治南。

府仓在府治后。

巴陵县

知县署在府城南门外。眀,洪武初知县。郎子文建。国朝顺治十年,知县王笃庆移府城内。在府治东,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青冈驿,在县南六十里。

鹿角司巡检。在县南六十里。县仓在县治南。

社仓分贮各乡。

临湘县

知县署在城内北。明洪武初,知县李汝霖建。国朝康熙八年,知县潘大台修建。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云溪驿,在县南四十里。

长安驿,在县东南五十里。土门司巡检。在县东南。

城陵司巡检。在县南五十里。医学在县南。

阴阳学,在县南

县仓在县治西北。

社仓分贮各乡。

平江县。

知县署,在城西门内。宋初由罗县迁。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兰英泽修建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东南。

大荆驿。在县西。

长寿司巡检,在县东南。

医学在县治西

阴阳学,在县治西。

县仓在县治西。

社仓分贮各乡。

华容县。

知县,署在城内西隅,宋县令黄照迁建。国朝顺治八年,知县方跃龙修建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黄家穴司巡检在黄家穴医学。 阴阳学,俱在县治东南,县仓在县治左。

社仓分贮各乡。

常徳府。

知府署在城中朱履坊。明洪武初,署知府事,马汝舟建。

国朝顺治四年,知府髙明鼎、康熈八年,知府胡向华相继修建。

同知署,在府治东。

通判署,在府治西。

教授训导,署在学宫内。

经厯司。在府治前。

司狱司。在府治东南。

医学。 阴阳学,俱在府治西,府仓在府治西。

武陵县。

知县署在府城内西南。眀洪武初,知县张子源建。国朝康熙七年,知县黎上材创修。

县丞署,在县治右。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大龙驿,在县北六十里。

县仓在县治西。

社仓分贮各乡。

桃源县

知县,署在城内正街眀。洪武初,署县事。曹简建。国朝康熙三年,知县陈洪范修建。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郑家驿,在县西南七十里。新店驿,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桃源驿,在县西南三里。

医学在县南。

阴阳学,在县南

县仓在县仪门内。

社仓分贮各乡。

龙阳县。

知县署在城内。南眀,洪武初知县叚旻建。国朝康熙三年知县张若椷修。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医学在县南。

阴阳学,在县南

县仓在县治侧。

社仓分贮各乡。

沅江县。

知县署在城内北眀。洪武初,知县钱文英建国朝。康熙三年,知县成眀瑞修建。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医学在县东。

阴阳学,在县东。

县仓在仪门内。

社仓分贮各乡。

辰州府:

分巡辰永靖道署,旧称辰沅靖道驻沅州,今因新设永顺府称辰永靖道,移驻鳯凰营五寨司。

知府署在城内西北。眀,洪武初,知府冯惟德建。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刘应中修建。

同知署,在府城四牌楼下。

乾州同知署。在镇溪所城内吉多营。同知署在吉多坪,通判署在府治右。

鳯凰营通判署在五寨司,城内教授、训导署在学宫内。

经歴司,在府治东。

吉多营经歴司,在吉多坪,乾州司巡检。在镇溪所。

鳯凰营。巡检在五寨司。

五寨司。巡检在五寨司。

医学在府治东。

阴阳学,在府治西。

府仓在府城。

沅陵县。

知县,署在府治西北。元廉访使张继建、国朝知县张至善、杨万里,相继修建。县丞署在县治东。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西。

国朝典史杨之昌建。

辰阳驿。在县江南岸。

界亭驿。在县东。

马底驿。在县南。

县仓在县城内。

社仓分贮各乡。

泸溪县

知县署。在城内西北。眀,永乐初建。国朝康熙五年,知县邵时英修建教谕,署在学宫内。

训导移摄乾州学事,在乾州典史。署在县治西。

船溪驿,在县南三十里。

医学在县治东。

阴阳学,在县治东。

县仓在县治北。

社仓分贮各乡。

辰溪县。

知县,署在城内。北眀,景泰初知县杭宗道建。国朝康熙五年,知县朱兆梓重建。雍正七年,知县陈承虞重修。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西。

山塘驿,在县西南三十里。医学在县南。

阴阳学,在县南

县仓在县治左。

社仓分贮各乡。

溆浦县。

知县署。在城内西北。眀洪武初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南。

龙潭司巡检。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医学在县治东。

阴阳学,在县治西。

县仓在县东。

社仓分贮各乡。

沅州

知州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初,知府。冯泰建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州杨希震修建州,同署在州治东。

学正、训导署在学宫内。

吏目署在州治东。

晃州驿。在州西南一百一十里。便水驿。在州西南五十里。懐化驿。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罗旧驿,在州东北四十里。医学在州南。

阴阳学,在州南。

州仓在州西南。

社仓分贮各乡。

黔阳县。

知县署。在城内南眀。洪武初,知县郭原建。国朝康熙元年,知县张扶翼。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周溥雍。七年,知县王光电先后修建。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东。

安江司巡检。在县东九十里。医学。 阴阳学俱在县西南。县仓在县北。

社仓分贮各乡。

麻阳县

知县署,在南门内北隅,宋熙宁中始基。眀,洪武初,知县王俨建、万厯间知县蔡心一重修。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知县陈辉璧重修教谕,署在学宫内。

训导移摄五寨司。学事在五寨司。典史署在县治右。

岩门司巡检,在县东北五十里。康熙元年,巡检郭建。

医学在县治南。

阴阳学,在县治南。

县仓在县前。

社仓分贮各乡。

永顺府:

知府署在新城旧岢场。

同知署在府治左。

通判署在府治右。

经厯司。在府治前。

永顺县。

知县署。在府治西。

典史署。在县治右。

施溶司。巡检在王村。

田家冈司巡检在旧永顺司县仓,在县城。

龙山县

知县署在新城旧麂皮坝,典史署在县治右。

龙头司。巡检,在龙头镇。

县仓在城内。

保靖县。

知县署在新城旧茒坪。

典史署。在县治右。

张家坝司,巡检在张家坝县,仓在县城。

桑植县

知县署在新城旧安福所典,史署在县治右。

县仓在县城。

直𨽻澧州。

分守岳、常、澧道署在州城内。知州署在城西门内。明洪武初建,国朝因之。

州判署在州治东南。

学正、训导署在学宫内。

吏目署在州治西北。

清化驿。在州东南。

顺林驿。在州东南。

嘉山镇司巡检。在州南。

医学在州南。

阴阳学,在州南。

州仓在州城。

社仓分贮各乡。

安乡县。

知县署。宋始建。

国朝顺治六年,知县吴治汇修建,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医学在县治南。

阴阳学,在县治南。

县仓在县城。

社仓分贮各乡。

石门县

知县署。明洪武元年,知县王钦始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医学在县西。

阴阳学,在县西

县仓在县城。

社仓分贮各乡。

慈利县。

知县署在城内西北。眀洪武元年,知县吴伯达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右。

医学在县西。

阴阳学在县北

县仓在县城内。

社仓分贮各乡。

安福县。

知县署在澧南裴家河,雍正七年改九溪、永定二卫,新建。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侧。

九溪司巡检。在旧九溪卫医学,在县城。

阴阳学,在县城。

县仓在县城内。

社仓分贮各乡。

直●,郴州。

知州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初,州判焦润建。国朝康熙七年,知州叶臣遇、康熙二十四年知州陈邦噐相继修建。

州判署。在州治西。

学正、训导署在学宫内。

吏目署在州治东。

石陂司。巡检在州东。

医学在州治西。

阴阳学在西塔侧。

州仓在州治东。

社仓分贮各乡。

永兴县。

知县署在城内东。明洪武初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西。

髙亭司巡检,在县西南。

医学在县西。

县仓在县仪门内。

社仓分贮各乡。

宜章县

知县署在城内北。明洪武初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西。

赤石司巡检。在县东。

白沙司巡检。在县南。

医学在县前。

阴阳学,在县前。

县仓在县治侧。

社仓分贮各乡。

兴宁县。

知县署在城内北。明洪武初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东。

滁口司巡检。在县南。

医学。 阴阳学,俱在县南门外,县仓在县仪门内。

社仓分贮各乡。

桂阳县

知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初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东。

益将司。巡检在县东北。

镇安司,巡检。在县西。

医学在县城。

阴阳学,在县城。

县仓在县仪门内。

社仓分贮各乡。

桂东县

知县署在城内西。明洪武初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医学。 阴阳学俱在县城县,仓在县西。

社仓分贮各乡。

直●靖州

知州署在城内西眀。洪武九年,州判孙复礼建。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州常光裕重建。

州判署。在州治西。

学正、训导署在学宫内。

吏目署在州治东。

零溪司巡检,在州南六十里。镇逺司巡检在州城外。

医学在州治左。

阴阳学,在州治左。

州仓在州治北。

社仓分贮各乡。

会同县

知县署在城南门内,眀景泰五年署县事罗永徳建,国朝因之。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西。

若水司巡检。在县南一百里医学。 阴阳学,俱在县治南,县仓在县仪门外。

社仓分贮各乡。

通道县。

知县署在城南门内,眀成化八年,知县周鉴建。国朝康熙四年,知县杜毓秀修建。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

播阳司巡检。在县南四十里。医学在县治前。

阴阳学,在县治前。

县仓在县治后。

社仓分贮各乡。

绥宁县。

知县署。在城内西隅。明景泰五年,知县罗永德建。国朝康熙六年,知县杨九鼎修建。

教谕训导,署在学宫内。

典史署。在县治西。

临口司巡检。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青坡司巡检。在县东北一百里。医学在县治西。

阴阳学,在县治西。

县仓在县东。

社仓分贮各乡。

湖广通志巻十六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