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七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七十三

流寓志》

楚为鱼稲之乡,加以山水清旷,是以四方之客,问竒揽胜,卜居著籍者,后先相望焉。夫庄舄鼓琴,王粲作赋他乡,吾土之感,谁实忘之?然而开迳锄茅,愿结芳邻,或依师友,或长子孙,无论寓公迁客,才子逸民,倘税驾于斯土,而能表见于当世者,其姓名行谊,采而识之,宁敢略与?

武昌府:

汉东方朔《前汉书列传》字曼倩,平原厌次人。《兴国旧志》载东方山,其游寓地。

马武《后汉书列传》:字子张,南阳湖阳人,少时避雠,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緑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郎。后归世祖,以功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

祢衡《后汉书列传》,字正平,平原般人,少有才辩,而气尚刚傲,好矫时慢物。孔融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遣送刘表表及荆州士大夫甚宾礼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于祖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衡射,时大㑹,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衡揽笔而作,文无加㸃,词采甚丽。后黄祖大㑹宾客,而衡言不逊,祖大怒,欲加棰衡,乃大骂,祖遂令杀之。

晋戴仲若,谯郡人。《水经注》:「黄鹄山林涧甚美,仲若野服居之」。

戴渊晋书戴若思传:广陵人,名犯髙祖庙讳,王敦举兵,若思与诸军攻石头,王师败绩,若思率麾下百馀人赴宫受诏,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问若思曰:「吾此举动,天下以为如何?」若思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敦笑曰:「卿可谓能言」。敦叅军吕猗说,敦杀之,遂遇害。旧通志云:「若思葬武昌」,古有昌乐院戴渊」作「记」,今废。

车𦙍《晋书列传》:字武子,南平人。桓温引为主簿,迁征西长史。𦙍善于赏㑹,当时每有盛坐,而𦙍不在,皆曰: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輙开筵待之,累官至吏部尚书」。《旧志》云:「𦙍避乱武昌,隠居洪道乡,中卒,葬焉。今车湖以𦙍得名也。

王隠《晋书列传》字处叔,陈郡陈人。博学多闻。受父铨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家贫无资,乃依征西将军庾亮于武昌,亮供其纸笔。晋书成,诣阙上之。

陶潜《晋书列传》字渊明,大司马侃之孙,少怀高尚,后为彭泽令,不能五斗米,折腰解印去。旧志云:潜,浔阳人。浔阳,晋属武昌,故有宅,尝往来其间。

唐元结《唐书》列传,后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孙,天寳十二载举进士,㑹天下乱,沉浮人间。国子司业苏源明见肃宗,问天下士荐结可用,乃上《时议》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叅军。代宗立,固辞,丐侍,亲归樊上,授著作郎,益著书作。《自释》曰:「河南,元氏望也。结,元子名也。次山,结字也。少居商馀山,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为称。天下兵兴,逃乱入猗玗沮,始称猗玗子。后居瀼濵,乃自称浪士。及有官,人以为浪者,亦漫为官乎?呼为漫郎。既客樊上,漫遂显。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更曰聱叟,详见道州名宦。

张志和唐书列传: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十六擢明经,以䇿干,肃宗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録事叅军,后坐事贬南浦尉,㑹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𤣥真子,亦以自号,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帝尝赐奴婢各一,志和配为夫妇,号渔童樵青陆羽尝问孰为往来者,对曰:「太虚为室,明月为烛,与四海诸公共处,未尝少别也」。旧传:道士洑矶有其钓台遗趾,按志和西塞山渔父词》,乃湖州之西塞,非大冶也。然志和曽游湖湘,或一过焉。

髙骧威武王孙兄骈为西川节度使,骧往见之,叹曰:「三世为将,道家所忌!」遂遁去客江、汉间,爱崇阳山水,卜居之,筑愚溪,引客赋诗,因号愚翁。后荆南髙季兴过其亭,命图骧像于亭中,郡志。

胡曽全《唐诗小传》,曽寳庆,邵阳之永成乡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尝为汉南从事。有《安定集》十巻、咏史诗三巻,避乱于武昌。

杨益,字筠松,唐末进士,善堪舆术。避黄巢之乱至永兴县三载,土人至今相传有十八钤地旧通志宋冯商邵氏见闻録:字式之一名式,本宜州陇水人,寓咸宁金城乡,为著作郎,壮岁无子,至京师,买一妾问所自来,涕泣不言,固问之,乃曰:「吾父居官,因纲运折,鬻妾赔偿耳」。商恻然,送还,不索原,值归,以告妻,妻曰:「君用心如此,阴徳厚矣,何患无子!」居数月,妻有娠,将诞,里人梦鼓吹喧填送状,元至冯家,即京也,京初就家塾商取书笔之,曰「荆南节度判官冯京书宋殿元例,授是职,卒如其言。后以子贵,累封至宣徽南院使、太子少师。

王齐万西蜀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苏轼赠诗曰:「倾家取乐不论命,散尽黄金如转烛,惟馀旧书一百车,方舟载入荆江曲江上书山亦何有五湖遥望刘郎洑旧通志

范纯粹《宋史范仲淹传》:其先,邠州人,后徙蘓州呉县。子纯粹,字徳儒,以荫迁至赞善大夫。绍圣中,以元佑党人夺职知均州,徽宗立,复故职,加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寻以言者落职,谪常州别驾,鄂州安置。李纲《宋史列传》:邵武人,建炎初,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㑹陈东言黄潜善、汪伯彦不可任,纲不可去,后有㫖,纲落职居鄂州。

谢枋得《宋史列传》,字君直,信州弋阳人。寳佑中举进士,除教授建宁府,考试建康,掷贾似道政事为问目,坐讪谤,追两官,谪居兴国军。《明一统志》:兴国州东有叠山书院,枋得寓居于此,専务讲授著书。

张山翁《宋史髙应松传》:山翁字君寿,普州人,景定三年进士,徳佑元年,为荆湖宣抚司干官,鄂守张晏然议纳款山翁,以书谯让之,晏然既降,山翁被执军前,谕曰:「若降,不失作显官」。山翁酬对不屈,行省官贾思贞义之,贷不杀,后居黄鹄山,聚徒教授而终,有《南纪》、《缁林藏》、《云山相锄》等集。

元丁鹤年《明一统志》:其先,西域人,元末因父兄游宦,寓居武昌县之西山,博学能文词,尤长于诗,性耿介,不混尘俗,年九十,终于家。《郡志》云:鹤年父宦武昌卒,遂𦵏焉。元末兵起,避地定海间父墓,为贼所发,母亦病死,鹤年日夕忧悸,絶鱼酒盐酪,以自贬阅,二十年,道始通,乃归武昌,卜地樊山窆父,㑹淋雨,鹤年拜雨中,宻云不澍𦵏,毕雨如故,已而访母坟,自秋徂冬不获,忽梦母出髙堂中,牵衣恸哭,侵晨询邻老,即于旧所居宅西,见土有䧟下者,起视得骸,啮血渍骨,及母当中齿,黒如漆,验之乃殓,骨瘗洪道乡,著有丁鹤年诗集》,卒𦵏寒溪,后人树梅花以识之。

岿玉崖元末隠者,精形家言,著名江湖,明初,上彻御聴,因去髪一瓢一笠游蒲圻,常趺坐上方灵鹫二寺,卒𦵏鳯凰山下《旧通志》

明管讷《姓谱,名时敏,洪武中楚府长史。在任四十馀年,以忠谨称。年七十致仕。王奏留禄养终身,仍赐地黄。屯山所著有《蚓窍集》、《秋香百咏》诗。

俞彧,字文彧,钱塘人。洪武中,谪居兴国丧母,遂家焉。尝建言除佛老,毎施药济贫。寓垒山数十年,诗文自娱,不求人知。所著有《垒山録》,三巻无子。妻死不再娶,依弟以老,初号心隠,晚年号瓠落子,有轩曰𤓰轩,皆自为传记。《旧通志》

杨士竒《明史稿》名寓,以字行,庐陵人。早孤,贫甚。力学,授徒自给。多游湖、湘间,馆于江夏。最乆时,姑苏杨仲举戍武昌,士奇偶至县途中,遇雨,憩仲举家,见其方为童子句读,与谈有契。士奇故善《易》,遂授焉。仲举即让馆与之,自教授于他所,终受其业。后士奇入相,乃相荐引,累官至尚书。

牟斌 韦玺俱锦衣卫指挥。正徳初,淮安知府刘祥忤刘瑾,逮祥下狱,使斌、玺讯之。二人明祥非罪,瑾怒,矫制谪斌,玺沔阳卫百户,两人徙居通城。嘉靖初,诏复其官,而斌先卒,玺得命,未几亦卒。两人皆读书能诗。

周应龙,字在田,江陵人,寓居本省保安门苍龙桥,寿至一百一十二,巡抚董汉儒颜曰:六朝人瑞。以上旧通志

汉阳府:

汉王常,字颜卿,舞阳人。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巳与王鳯、王匡等起兵新市,号「下江兵」,战小长安,为严尤所败,壁于宜秋,刘演往说之,常遂决志归汉,更始立,拜廷尉、大将军,封邓王。建武二年,诣洛阳降,光武见,常甚欢劳之,封山桑侯,累从征伐,有战功,拜横野大将军,乆之,屯故安拒卢芳。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旧通志》

董黯姓谱,字叔达,其先句章人,仲舒裔孙也。事母孝,比邻王寄母以黯能孝,讽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黯恨甚。及母死,斩寄首以祭母,自陈于官。和帝诏释其罪,且旌异行,召拜郎中,不就。后侨寓孝感,今邑北百三十里有黯墓。

唐于鹄《全唐诗小传》,鹄以诗名,晚唐尝隠居汉阳,作《买山吟》,有集三巻传世。

五代王彦章《五代史列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为梁行营先锋马军使,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王铁枪」。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东路,至递坊,以兵少战败,退保中都,又败唐将夏鲁奇,举矟刺之,彦章被擒,庄宗爱其骁勇,遣明宗往谕之,彦章仰顾明宗,呼其小字曰:「我岂茍活者!」遂见杀」。旧图经云:彦章幼居孝感之九嵕山。

宋程颢《宋史列传:字伯淳,世居中山,徙河南。父珦,仁宗朝为黄陂尉。颢举进士,用吕公著荐,为监察御史。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文彦博采众论,题其墓曰「明道先生,赐谥曰纯公」。旧志云:先是,珦父遹令黄陂而卒,珦不能还,后为黄陂尉,遂家焉。时颢母侯夫人梦双鳯投怀,遂以明道元年壬申生颢,明年生颐,今邑中程乡坊、望鲁台皆其生平游息处,后仍归洛中。

程颐《宋史列传》:字正叔。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召见,擢为崇正殿说书郎。绍圣中,削籍窜涪州。徽宗即位,徙峡州,俄复其官,卒年七十五,世称为伊川先生,赐谥曰正公。馀详见《颢传》。

呉昌裔,《宋史列传:字季永,中江人。早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輙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干得熹之学,往从之。

元李孟元史列传:字道复,潞州上党人,徙居孝感。生而敏悟,倜傥有大志,通贯经史,逺近之士多从之。至元三年,拜中书平章政事、同知枢宻院,时释、老二教设官,权抗有司,乃奏罢僧道官,天下称快。皇庆二年,仁宗赐以孝感地二十八顷,入见,必赐坐。延佑元年,复拜平章政事。二年,解政,归卒,谥文忠。

窦黙《元史列传》: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人,㑹国兵伐金黙,为所俘,得脱,归其乡,转客蔡州。金主迁蔡,黙恐兵且至,又走徳安,孝感令刘宪子以伊洛性理之书授之,黙自以为昔未尝学,而学自此始,继还肥乡,以经术教授,由是知名。

察罕《元史》列传:西域博勒,和城人,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仁宗时,累官叅知政事,得大臣体,暮年居孝,感白云山别墅,以白云自号。尝入见,帝望见曰:「白云先生来也」。其被宠遇如此。

萨天锡,姓谱,幼时侨寓孝感,博学能文。登泰定进士,知襄阳县,终燕南道廉访司照磨。

明萧士美,江西人,侨居汉阳文寺山。万厯十年,父沐病泄,士美割股肉和粥啖之而愈。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嘉靖乙卯尝偕王龙溪游楚,寓黄陂深山中龙溪先返,独留一小楼,日夜趺坐,凡五月馀。自觉有省咏,夜坐诗十首,以贻蒋道林。以上旧通志》

朱英□,楚东安王四世孙。初授宗正献。贼破武昌,□削髪为僧,避止孝感县诸赵乡之李家庵。及闯寇陥京师,遂自缢死,藁葬庵右。后迁江夏邑志

黄州府:

汉周仁,周平王次子,汝坟侯烈十八世孙,西汉时徙居黄冈,继烈封侯,其后以避西晋乱,复他徙,至周、灵者起仕梁《旧通志》

三国毛价《魏志》列传,字孝先,陈留平邱人。旧志云:价携幼子家于麻城,有魏武赐价手书「万古髙风」四大字,迄今子孙珍藏之。

南北朝鲍照《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照字明逺,文词胆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叅军,掌书记之任。旧志云:照筑室于黄梅,今邑治基即其旧宅,有读书台在东冲山。

徐俭《南史》徐摛传》:东海郯人」。长子陵,最知名。陵子俭一名报,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梁元帝召为尚书金部郎中,累官御史中丞。《旧志云:隋大业间,子斐授广济令,俭随斐到任,遂留居西郊外。

唐李泌《唐书列传》:字长源,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天寳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异其早慧,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官,太子遇之厚,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五代陈曙,蜀人,尝举进士,唐末避地遁于蕲州山中,乡人有㑹集,或祭神,曙不待召而至,由是人多设虚座,陈酒肴以俟之,舍中惟一榻素书数巻,与蛇虎杂居,雨雪满堂亦自若,凡数十年,颜鬓不少异,元宗召之,不肯起,后徙居鄂渚,不知所终。《旧通志》

宋韩琦《宋史列传》字稚圭,相州安阳人。旧志云:兄琚,天圣间守黄州,琦侍兄寓居安国寺读书,白昼青灯,风雨无怠,后人想其徳望,为立祠于读书处。

朱服,《宋史》列传字行中,乌程人。熈宁进士,元丰中为御史。后坐与苏轼游,贬海州团彩使,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

陈慥《宋史陈希亮传》,其先,京兆人,迁眉州青神之东山子。慥字季常,少时使酒好剑,尝与苏轼游西山,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晚弃田宅,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人见其所著㡌方屋而髙,因谓之「方山子」。及苏轼谪黄过岐亭识之,人始知为慥云。张耒《宋史列传》:字文潜,淮阴人,弱冠第进士。绍圣初,坐党籍,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立,起为通判黄州,召为太常少卿,复出知颍州、汝州。初,耒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

陈过庭《宋史》列传:字宾玉,山阴人,中进士第。宣和二年,迁御史中丞。时寇窃发,过庭言致寇者蔡京、王黼,窜二人则寇自平」。又言朱勔父子本刑馀小人,宜昭正典刑,以谢天下,由是大与权贵忤,翻陥以不举劾之罪,罢知蕲州,未半道,谪海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孙傅《宋史列传》: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累官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工,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蘓轼,奏贬蕲州安置。

王济开国元勲,审琦十世孙,封宗翊郎髙宗,渡江䕶跸南来,保障江黄,任蕲州刺使,寓居富池,即今广济。岳震父飞讨李成,驻兵黄梅,诏进屯洪州,飞以士卒非震,莫可弹压,因留震于梅,及飞死,震易姓匿大河间,弟霆知震所在,亦潜依焉,以秦桧憎「岳」字,改岳州为纯州,遂从鄂姓。孝宗䘏録,徙岭南云雷支裔,而此𣲖不及其后分为十三户,鄂有、武穆,遗金钲一面,地方有警,则此金不敲自鸣以上旧通志

文天正姓谱,庐陵人。天祥兄寳佑间乡举,署广济学谕。天祥死,弃官隠居广济五里桥东,家世迄今儒业未艾。

元龙仁夫,《元史刘诜传》:吉安之,庐陵人。同郡龙仁夫,字观复,其文学与诜齐名。所著《周易》,多发前儒之所未发,用荐者为江浙儒学副提举不就。明《一统志》,至正间徙黄州,明五经》为时矜式,学者称「麟洲先生」。洪俊《姓谱》,饶州人,忠宣公皓之裔,授江州路建昌令,再授广州路清逺令,挂冠不仕,携四子、二女过淮,访旧经。蕲之黄梅、悦山水,环秀买田,筑室于东山,子孙世家焉。

明范承吉,其先姑熟人,学士常之后。洪武初,徙居蕲水北之土门。少孤,庐母墓三年,一日之野,获遗金数百守之,以还遗者,有司以孝义匾其门。《旧通志》瞿大成,其先合肥人,通之孙,能之第三子也,能副李景隆战,靖难兵败,与长子大芳俱死,成逃之黄梅,遂家焉。后补戍籍,从征有功,授都指挥,得世劵以奉通祀。

张复,字子逺,休宁人。蚤以学行自立,不业科举。事亲孝,亲卒,始出游,学访黄梅、瞿九思,值其被逮,入京,长子甲上书救父,复左右之。瞿得直罢归,复执贽,列诸弟子,尽发其藏书读之,乃曰:「学以治心也。心念秽杂,如野马乱丝,仅鞶帨夸人乎?」制大鞭,悬座右,每妄念起,輙自痛鞭。或遍击几席床壁,如是者二十年。著作皆𢎞丽古隽,其他稿自焚不留。惟《黄河源流图考》盛行于世。

吕四峰失其名福建诸生,有文武才,当试日,值海冦至启院,出四峰捍贼,乃举方丈砌石,并拔樯杆以冲撃贼船,贼走四峰,仍入闱终试意不可,一世独北面事西江梁汝元,由是往来,主黄安呉氏家呉氏庭,有老桧蠧孔九众,请四峰射手弓,注矢次第毕,贯又于呉氏壁奋笔大书所为,春日郊行,诗淋漓飞动,洎汝元死,乃去。

补帽匠,不知何许人,无家室居止,尝担补帽具,往来黄州团风间,以所得值市米,取担头小铛作炊,或煎水为茗饮,晚乃举幞被投逆旅,有书数帙,暇即阅之,有琴一张,遇知者亦间为抚弄,问其姓名,漫云:姓何字白云,后不知所终。以上旧《通志》

安陆府。

列国左伯桃。 羊角哀,《列士传》:燕人二人为友,闻楚平王善待士,乃同入楚。值雨雪,山道阻,絶粮少,桃度不能生,乃并食与哀,令往事楚,而自饿死。空树中哀至楚,为上大夫,言于平王,备礼以葬。伯桃𦵏毕,哀自杀。旧志,伯桃墓在荆门诸里村,哀祔𦵏。

汉梅福《前汉书》列传,成帝时,福居家以读书养性为事。至元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旧志云:「福隠于郢中」,后莫知所逝。

唐郑谷姓谱,字守愚,宜春人。七岁能诗。光启三年举进士。乾宁间以都官郎中退居荆门马仰山,尝寓州治南石隠寺,有「白社已应无故老,清江,依旧绕孤城」之句。其诗清婉,为嶭能辈所称。赏咏鹧鸪尤工,世号郑鹧鸪。

何叅夷陵人,博学孝义,不求闻达,隠居当阳称处士云。《旧通志》

宋侯仲良姓谱:良,父道济,娶二程女,良呼「二程」为「舅氏」,从之游。人欲馆良,见其家壁垂佛像、几积、佛书即去之。朱子尝称其学清白劲直。旧志云:仲良,河南人,寓居当阳,匾其馆曰时习」。

张伯常,《明一统志》,河南人。隠而不仕,徙居郢州。司马光送以诗曰:「楚江白逶迤,楚山碧叅差,玉炊稻粒长,缕切,脍鱼肥」。

浦良能,无锡人,性沉静寡言。以父戍安陆,自请于上官来代父役,至郢,拜父母毕,出则戎服聴令惟谨,入则乌巾彩衣,弄雏膝下,以娯父母,忘其身之谪戍也。潘子安,和州人,寓沔阳。工诗词,有《海天清啸集,官䕫州府同知以上旧通志》

胡安国《宋史》列传,字康侯,崇安人。旧志云:父渊寓迹荆湖间,至安国为湖南提举学事,为蔡京所恶,退居当阳之漳濵,后仕至寳文阁直学士。

范彦晖,绍兴间为太府寺丞,作乆,阴诗云:「何当日月明,徧洗苍生病」。秦桧指为谤讪,讽言者谪贬荆门,因家焉。《旧通志》

元程钜夫《元史》列传,名《文海》,避武宗庙讳,以字行。其先自徽州徙郢州京山,后家建昌。世祖时授千户,召见,问贾似道何如人,钜夫条对甚悉,帝大奇之,命为应奉翰林文字,曰:「自今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正,宜皆为朕言之」。迁集贤直学士。时相僧格専政,法令苛急,四方骚动。钜夫上疏,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利之官,行恤民之事。僧格大怒,羁留京师,奏请杀之,帝不许。大徳四年,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召拜翰林学士,商议中省事。至大二年旱,陈桑林六事,忤时宰意,帝遣近侍赐上尊,劳之曰:「中书集议,惟卿所言甚当」。诏偕平章政事李孟、叅知政事许师敬议行贡举法。钜夫建言:「经学当主程頥、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命钜夫草行之。三月,以病乞归,居五年而卒。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姚燧《元史列传》:字端甫,枢从子,任翰林学士承㫖、湖北提刑副使,后辞老,寓居潜江旧县北,建藏书楼,日读书其中,有白鹤巢于上,更以名楼,卒𦵏城南」。赵吉甫《明一统志》:其先蜀人,徙居玉沙,与许衡友善。衡至武昌,有问吉甫者,衡曰:「吉甫天姿聪俊,髙某一著,则其人可知矣」。自号拙存,以文学名世。

呉钦,仁和人。举进士,为刑部郎中。讯鞫详慎,有迎驾吁寃者,连引千数辈,钦悉纵之。尝奉敕赈饥庆阳,全活甚众。后任湖广副使,督屯,夺其侵于豪右者五年,増赋十万。寻以病辞职,贫不能归,遂家沔终焉。孔克学,至圣三十五代,孙元末授荆门学正,寓沱潜间。工诗文,有集传世以上旧通志

明,东冈生呉人,亡其姓氏。元末,读孙呉书,事藩镇有功,明初例戍于郢,居十年,登览无不至。一日去省,其亲卖药都城市,复归于郢。尝与唐志淳登阳春台,下瞰汉江,北望襄、樊,慨然思得,如龎徳公者,与之游,葢髙世之士也。

李景𤾉,自号东白。其先江西人,徙居京山教授,后客天门。鲁文恪与倡和,诗多警句。后游襄阳,襄王爱其才,厚加接遇。泛舟东归,至汉江中流作诗曰:「好水好山行路逺,秋风秋雨到家迟」。吟未毕,坠水死。

徐明善,邵阳人。尝辑《读易指南》,以启后学。尤工诗文,善草书。宣徳中,以明经举本学训𨗳。杨文贞,荐知均州,致仕。过郢,贫不能归,卒𦵏城东七里湾。

王越,字世昌,浚县人。由进士累迁兵部尚书,以军功封威宁伯,革爵谪戍安陆。六年馀,山川景物,题咏颇多。

曹明周,宛陵人,寓郢,故字郢南。任情疏宕,口不言利名。工绘事,相知情洽。虽竹屋茅,斋于壁上,作山水花鸟,剪韭饮黍,留连累日,视贵游淡如也。以上旧通志》徳安府。

汉张衡《后汉书列传》,字平子,南阳西鄂人。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作《二京赋》,精思传㑹,十年乃成,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厯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征拜尚书郎。旧志云:随州城东,乃衡寓居读书处。

南北朝陈昌陈书》衡阳献王传,字敬业,髙祖第六子,梁太清末,拜长城国世子,呉兴太守,时年十六,雅性聪辩,明习政事,寻与髙祖俱往荆州,梁元帝除员外散骑常侍,荆州,陥又与髙祖俱迁闗右,西魏以髙祖故,甚礼之。髙祖即位,频遣使请髙宗及昌,周人许之而未遣,及髙祖崩,乃遣之,时王琳梗于中流,昌未得还,居于安陆。王琳平后,天嘉元年二月,昌发自安陆由鲁山济江,中流船坏,以溺薨。

唐李白《唐书列传》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明一统志》白《上裴长史书》曰:「顷见乡人相与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绍见,招妻以女孙,便憩迹于此,移三霜焉。

路审中,阳平人,僖宗时,授黄州刺史。光启二年,为董昌所逐,客游蕲、黄,徙居安陆,贼周通率众劫之,审中遁去。旧通志》

金宗敏髙丽人,父行成奉使来朝,居乆不欲归,诏授安州通判,数年卒,诏以宗敏补斋郎,安州月给钱三缗、米五斛,膳之遂终身焉。

范愉,方城人,授安州掌书记。五子,致君、致明、致虚、致祥、致厚皆从父居安州,遂以安州籍相继登第,建五桂堂,在今府署后,后致君,徙于随。

诸葛觉、李繁为随刺史,韩愈与之善,遂送其友诸葛觉,读书于随。以上旧通志》

五代郑建《中姓谱:其先雍人,五代时,徙居安陆,赀镪巨万,城中居人多客舍,每雨过则以瓦代人补屋,漏客自为屋,亦为缮完,又隆冬苦寒,蠲舍钱盈月,晚年得子纾,登进士第,官至祠曹侍郎。纾五子:长曰:獮中,皇佑元年进士,次獬,皇佑五年进士第一,世禄不絶。宋连,舜宾姓谱:徐州人,岁饥,出榖万石,损价粜之,惠及邻邑欧阳修表其墓,旧志云:字辅之,其先闽人,祖光裕卜𦵏应山,因家焉。少举毛诗,不第,遂归养其父,不复仕,家多赀,悉散賙乡里,教其二子庶庠以学,曰:此吾赀也。岁饥,出榖万斛,减价以粜,乡民皆赖之,盗亦感化不敢犯,及卒,逺近皆哭吊。

王从吉,彭城人。真宗时,坐上书讼父寃,除名,配随州《旧通志》

欧阳修《宋史列传》:字永叔,庐陵人。游随得唐韩愈遗藁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絶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熈宁四年,以太子少卿致仕。卒,谥「文忠。

吕大防《宋史》列传:字㣲仲,其先汲郡人,祖通𦵏京兆蓝田,遂家焉,大防进士及第。元佑初,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与范纯仁并位,同心戮力以相王室,复命以观文殿大学士、左光禄大夫、知颍昌府,寻改永兴军。未几,左正言上官均论其隳坏役法,右正言张商英、御史周秩、刘丞相继攻之,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居郢州,徙安州。兄大忠自渭入对,哲宗询大防安否,且曰:「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邢居实,姓谱,字敦夫,恕之子,有异才,从父居随州,作南征赋》,蚤天苏,轼以诗挽之曰:「诗至随州更老成,山川为助笔纵横,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李褒,开封人,朝散郎,自襄阳佥幕致仕,居安陆,创草堂,日以诗酒为乐,今堂基在应通庙之东,旧通志明孔僖,字彦和,其先自云南永昌来居安陆,嘉靖癸未进士,知浮梁县,洁身惠民,积榖备赈,调知云县,未任,卒。僖端谨友爱,以父事兄,喜周人之急,有贷不能偿者,輙焚其劵,乡里徳之旧通志

荆州府。

汉马融《后汉书列传:字季长,扶风茂陵人,才髙博洽,为世通儒,常坐髙堂,施綘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明一统志》:荆州城西南有綘帐台,汉马融教授之所。

颍容,《后汉书列传》:字子严,陈国长平人。博学多通,善《春秋左氏》。初平中,避乱荆州,聚徒千馀人。刘表以为武陵太守,不肯起。著《春秋左氏》条例五万馀言。建安中卒。

赵岐《后汉书列传》: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兴平元年,诏书征岐,㑹帝当还洛阳,先遣卫将军董承修理宫室,岐谓承曰:「今海内分溃,惟有荆州境广地胜,西通巴蜀,南当交趾,年榖独登,兵人差全岐,虽迫大命,犹志报国家,欲自乘牛车,南说刘表,可使其身自将兵来卫,朝廷,与将军并心同力,共奬王室,此安上救人之䇿也」。承即表遣岐使荆州督租粮,岐至,刘表即遣兵诣洛阳助修宫室,军资委输,前后不絶,岐以老病,遂留荆州,桓典、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为太常。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注寿藏冡圹也,在今荆州古郢城中。

士孙萌,字文始,年十五,能属文。其父瑞,初知王允必败,命萌将家属至荆州,居焉。及追论诛卓之功,封萌为澹津亭侯。《旧通志》

蜀汉李撰《蜀志》列传,字钦仲,涪人。与同县尹黙俱游荆州,从司马徽、宋忠等学撰,具传其业。又从黙讲论五经》、诸子,无不该览、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

王粲《魏志列传:字仲宣,髙平人,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常倒屣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作《登楼赋》。

尹黙《蜀志》:列传》,字思潜,涪人,逺游荆州,从司马徳操、宋仲子等受古学,皆通诸经史,又専精于《左氏春秋》,自刘歆《条例》、郑众等注疏,咸略诵不复。按本后拜大中大夫蔡睦,字子笃,㑹稽人,避乱荆州,王粲与之游,作诗赠之,有「《慨我怀,慕君子所同」之句。《旧通志》

司马芝《魏志列传:字子华,河内温人,少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刄临芝,芝叩头曰:「母老惟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馀年,躬耕守节。

杜䕫《魏志列传》字公良,河南人,以知音为雅乐郎。中平五年,疾去官,以乱奔荆州,荆州牧刘表令与孟曜为汉主,合雅乐乐,备表欲庭观之,䕫谏曰:「今将军号不为天子,合乐而庭作之,无乃不可乎?」表纳其言而止。

杜袭《魏书列传》:字子绪,颍川定陵人,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同郡繁钦,数见奇于表,袭喻之曰:「吾与子俱来者,徒欲龙蟠幽薮,待时鳯翔,岂谓刘牧当为拨乱之主,而规长者委身哉?子若见能不巳,非吾徒也,吾其与子絶矣」。钦慨然曰:「请受命。袭遂南适长沙」。裴潜《魏志》列传:「字文行,河东闻喜人,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后归魏,迁荆州刺史。

徐庶,字元直,魏略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初平中,中州兵起,乃南客荆州,与诸葛亮特相善,《蜀志、《诸葛亮传》,先主在樊,闻刘琮降曹,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操所追,破执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操,终身不发一䇿。

晋罗含《晋书列传》:字君章,耒阳人。为桓温别驾,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疏食,晏如也。杜诗、庾信、罗含俱有宅。今其基为承天寺。

郭璞《晋书列传》字景纯,闻喜人。旧志云晋末避地夷陵,今有《尔雅》。明月二台,其东有洗墨池,璞所注《尔雅》处。

皇甫方《回晋书皇甫谧传》:朝那人子方回,永嘉初避乱荆州,闭户闲居,未尝入城府,蚕而后衣,耕而后食,先人后已尊贤爱物,南土人士咸敬之,刺史陶侃礼之甚厚,每造之,著素士服,望门輙下而进,王敦遣从弟廙代侃,既至荆州,大失物情,百姓叛迎杜𡸅,廙大行诛戮,以方回为侃所敬,责其不来诣,已收斩之,荆土莫不流涕。

华畅《晋书华表传》,平原,髙唐人,子峤,元康三年卒。所撰书十典未成而终,后监缪徽奏峤少子畅为佐著作郎。尧成十典,并草魏、晋纪传。永嘉丧乱,经籍遗没,峤书存者五十馀巻。畅有才思,所著文章数万言。遭寇乱,避难荆州,为贼所害,时年四十。

南北朝王镇恶,《南史》列传:「北海剧人随叔父曜归晋,客荆州,颇读诸子兵书,喜论军国大事,骑射非长,而从横善果断。宋武帝伐广固,人或荐之,武帝召与语,异焉,谓诸佐曰:「镇恶王猛孙,所谓将门有将」。即以署前部贼曹拒卢循有功,封博陆县五等子。

宋炳《宋书列传》:字少文,南阳湼阳人,于江陵三湖立宅闲居。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炳室,与之欢宴,命为咨议叅军,不起,好山水,爱逺游,西渉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刘虬《南史列传》:字灵预,南阳湼阳人,徙居江陵。宋泰始中,仕至晋平王骠骑记室、当阳令,罢官归家静处。齐建元初,豫章王嶷为荆州牧,辟虬为别驾,不应命。永明三年,刺史庐陵王子卿表虬及同郡宗测等五人,请加蒲车束帛之命,诏征为通直郎,不就,以江陵西沙洲去人逺,乃徙居之。建武二年冬,虬病,正昼有白云徘徊檐户之内,又有香气及磬声,其日卒,年五十八。

庾易《南史列传》:「字幼简,新野人,徙居江陵。志性恬静,不交外物。齐临川王映临州,表荐之,饷麦百斛,辞不受,以文义自乐。建武三年,诏征为司空主簿,不就。宗如周悫之后事,陈宣帝厯度支尚书,后寓荆州。子颜子希华,博通坟典,为楚儒宗《旧通志》

岑善方,《姓谱》,棘阳人。清慎有器局,博通经史。仕后梁,为吏部尚书,更家江陵。

解仲恭侨居南郡,家行敦睦,得纎毫财利,輙与兄弟平分。母病,经时不差,入山采药,遇一老父,曰:「得丁公藤当立」。愈忽然不见。仲恭如其言,得之,治母病即差。至今江陵人犹有识此藤者。《旧通志》

徐俭,《姓谱:陵子,梁太清初,起家行叅军。侯景乱,避江陵,详见黄州流寓。

唐李逊《旧唐书列传》字友道,世寓于荆州之石首。逊登进士第,辟襄阳掌书记,累官至刑部尚书。长庆三年卒。逊幼孤,寓居江陵。与其弟建皆安贫苦,易衣并食,讲习不倦。逊兄造,知二弟贤,日为营丐,成其志业,兄弟同致休显,士君子多之。

李建《旧唐书李逊传》:建,字杓直,家素清,贫无旧业,与兄造逊于荆南躬耕致养,嗜学力文,举进士,选授秘书省校书郎。徳宗闻其名,用为右拾遗、翰林学士,累官礼部侍郎,改刑部。建名位虽显,以廉俭自处,家不理垣屋,士友推之。

杜甫《旧唐书列传: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天寳末授京兆府兵曹叅军,累官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杜诗年谱》:「大厯三年戊申正月,去䕫出峡,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岳州」。

田游岩《唐书》列传:京兆,三原人,永徽时补太学生,罢归,入太白山。母及妻皆有方外志,与共栖迟山水间,自蜀歴荆楚爱夷陵青溪,止庐其侧。

五代梁震《明一统志》:蜀人,唐末进士,寓江陵髙季兴欲署判官,震耻之,终身不受辟署,止称前进士,自号「荆台隠士。

宋田伟《广舆记》:燕人为江陵尉,因家焉。作《博古堂藏书》五万七千巻。黄庭坚曰:「吾校中秘及遍游江南,图书之富,未有过田氏者」。

张商英,新津人,仕为御史。里行以言事出监荆南盐商税,又忤蔡京,安置归州,寻移陜州。旧通志

刘安世《宋史》列传:字器之,魏人。哲宗朝为右正言,常论蔡确、章敦等妄要定䇿之罪。及敦入相,落职谪岭外。徽宗朝复职,复贬夷陵。

元谢端《元史列传》,字敬徳,蜀之遂宁人。宋末蜀士多避兵江陵,因家焉。端幼頴异,五六岁能吟诗,十岁能作赋。弱冠与尚书宋本同师,明性理,为古文,又同教授江陵城中,以文学齐名,时号「谢宋。

杜敏,明《一统志》:汉嘉人。其祖因避乱,自蜀至公安,因家焉。兄弟六人,好学不倦,俱以儒业显。敏仕为著作郎。

何廷兰《明一统志》:其先,鳯翔人,徙居公安,践登台省三十馀年,纳忠陈善,秉节不阿。

宋本《元史列传,字诚夫,大都人。尝从父正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峭洁,刻厉多㣲词。年四十始还燕。明单达,石门人,徙枝江,为陈友谅万户。甲辰归附,除荆州卫副千户。洪武十二年,调征四川,黄坪寇阵亡,以忠勇功赐茔𦵏于大溪坪,后裔遂以为家《旧通志》。喻镛永乐壬午,由经明行修任石首训与诸生讲说,务推明大义,课艺有程度,凡所造就者,咸名著于时。以疾卒于任,遂家焉。

蒋杰,字美若,贵州人。万厯已酉进士,官太守。侨居江陵之沙市,琴书啸傲,时往来于田畯、禅那间,诗文千百言,一挥而就。书法与董其昌、黄辉齐名,至今争相寳重。

鹅池,生姓宋,名登春,字应元,赵郡新河人。初自号海翁,晚居江陵之天鹅池,更号鹅池生。性嗜酒,工诗,善绘事。尝登郢王粲楼,曰:「此昔贤所寓,吾可稍憩矣」。州守徐守谟闻其髙物,色之,再至,始见取酒共饮而罢。后二十馀年,徐家居生从新河往访已七十馀,居数月辞去,曰:「当寻死所」。遂蹈海死。以上旧通志》

襄阳府:

汉赵康,字叔盛,南阳人。隠于武当山,清静不仕,以经传教授。时同乡朱穆为侍御史,年五十,犹奉书称弟子。《旧通志》

黄宪《后汉书列传》:字叔度,汝南慎阳人。旧志云宪访王逸卒于宜城,因葬焉。

杜根,《后汉书列传》字伯坚,颍川定陵人。性方实,好绞直。永初元年,举孝廉为郎中。时和熹邓后临朝,权在外戚,根以安帝年长,宜亲政事,乃上书直諌。太后大怒,收执根等,令盛以缣囊于殿上扑杀之。执法者以根知名私语行事人,使不加力。既而载出城根得蘓,太后使人检视,根遂诈死,因得逃窜,为宜城山中酒家保积十五年。酒家知其贤,厚敬待之。及邓氏诛,左右皆言根等之忠。帝谓根巳死,乃下诏布告天下,录其子孙。根方归乡里,征诣公车,拜侍御史。或谓根曰:「往者遇祸,天下同义,知故不少,何至自苦如此?」根曰:「周旋民间,非絶迹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

晋柳卓南史柳元景传》,字孝仁,河东解人。曽祖卓,自本郡迁于襄阳,官至汝南太守。

南北朝萧统《梁书昭明太子传》,字徳施,武帝长子,以齐中兴元年九月生于襄阳。《明一统志》:襄阳有文选,楼在府治西,梁昭明太子所建,聚贤士刘孝威、庾肩吾等十馀人,号曰髙斋学士,著《文选》于此。

嶭憕《北史列传》:字景猷,河东汾阴人。曽祖𢎞敞,逢赫连之乱,率宗人避地襄阳。憕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江表取人,多以世族。憕世无贵仕,既羇旅,不被擢用,常鬰鬰不得志,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左中郎将京兆韦潜度谓曰:「君门地非下,身材不劣,何不𧝬裾数参吏部?」憕曰:「世胄蹑髙位,英俊沉下寮,古人以为叹息,窃所未能也」。孝昌中,杖䇿还洛阳。

唐刘晏《唐书列传》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安禄山乱,避地襄阳。永王璘署晏右职,固辞。

甄逢《唐书甄济传》:定州无极人,天寳中来,瑱辟为陜西襄阳叅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堧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厯初卒。子宪台更名逢,幼而孤,及长,耕宜城野,自力读书,不谒州县,岁饥,节用以给亲里,大穰则振其馀于乡党贫狭者,朋友有缓急,輙出家赀,周赡以义闻。

钱徽《旧唐书列传》,字蔚章,呉郡人。父起,天寳十年登进士第,位终尚书郎。徽,贞元初进士擢第,累官拜尚书左丞,授吏部尚书致仕。明《一统志》,徽第进士,居榖城,观察使樊泽表署掌书记。

五代郭昱,显徳中举进士,上书于宰相赵普,诏署襄州观察推官。潘美镇襄阳,辟为幕僚。雍熈中,流寓襄樊旧通志》

宋胡旦,《宋史》列传,字周父,濵州渤海人。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举进士第一。咸平中,通判襄州,已而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致仕,居襄州。喜读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隠几聴之不少辍。既死,子孙贫甚,寓柩民间。皇佑末,知襄州王田为言于朝,得钱二十万以𦵏。王纲,字振冲,其先自闽徙居榖城。元符中进士,通判徽州,即改绶归。有寇自均房来,纲曰:「吾去,必残吾乡」。因具牛酒以待。寇素闻其贤,不忍犯人,称为长者。《旧通志》

韩维《宋史列传》,字持国,累官至太子少传致仕,转少师。绍圣中,坐元佑党,降左朝议大夫,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均州安置。

米芾《宋史列传》,字元章,呉人。以母侍宣后藩邸旧恩,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上其子友仁所作《楚山清晓图》,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卒,年四十九。《广舆记》芾寓居襄阳,为文务奇险,善书画,好古钟鼎器皿、法书。子友仁,仕至刑曹侍郎,工书,法人以大小米别之。

曽紘,《明一统志》,南丰人。家襄阳,博学,善属文,号临汉居士」。子思,号怀岘居士,亦能文,俱有集行世。

孟宗政《明一统志》:綘州人父林从岳飞至枣阳,因家焉。馀详《人物志》。

元《宋道元史》列传:「潞州长子人,善记诵,年十七,避地襄阳,已而北归。至元五年,大兵守襄阳,赵壁行元帅府事,道皆从焉,军事多所咨访。

明孔文英,字世杰,西化人,徒襄阳。永乐辛丑进士,令庐陵,擢监察御史,折黄岩大狱,歴升刑部左侍郎。卒,赐祭𦵏。子宗寅,宏因占籍《旧通志》

汪则清,玉山举人,署枣阳谕。十八年,教授生徒,留心学政,升任保留之,遂家焉。

边实,江西人。成化间,任光化谕有文学,不愧其职。在任九年,因留不去。

李梦阳,字献吉,陜西人。累官江西督学副使。初寓居襄阳,作汉濵及吊鹦》、《鹉州》、《云梦》等赋。

欧阳照,字文白,庐陵人。就兄慨读书襄阳,遂家焉。后成进士,令仪征上官,习为善地,以不称意,调扶沟,歴升闗西道,有醒世名,言先进遗风》等书以上《旧通志郧阳府。

五代郭宗训,周世宗养子。嗣立二年,宋太祖初封郑王,迁于房州,以辛文悦长者,幼尝师事之,俾为房州守,以防其变。

宋赵廷美《宋史》:魏悼王传字文化,本名光美,太祖第四弟。初封齐王,进封秦王。后赵普以廷美谪居西洛非便,复教知开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逺郡,以防他变」。诏降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龚夬《宋史列传》:字彦和,瀛州人,进士第三,佥书河阳判官。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论劾章敦、蔡卞、蔡京,愿考证其实,以正奸臣之罪,于是三人者皆去。又上疏乞正元佑后册位号及元符后不当并立,书报闻。已而元佑后册再废,言者论夬首尾建言,诏削籍,编管房州。政和元年卒,赠右谏议大夫。

刘光祖《宋史列传》:字徳修,简州阳安人,仕为起居郎。赵汝愚既罢相,韩侂胄擅朝,遂目士大夫为伪学逆党,禁锢之。光祖撰《涪州学记》,谓好恶出于一时,是非定于万世,諌官张釡指为谤讪,夺职,谪居房州。明母徳纯,南充人,任大理寺左丞。嘉靖四年,以议大礼,落职戍房,到日,开馆授徒,讨论文义如寒素士。旧通志》。

周绍稷,滇人,襄王府纪善。万厯五年,聘修郡志,遂寓居焉。

朱之蕃,南锦衣卫人。父朱衣,任房县生蕃,于房后中状元。

曲中,定州人。由进士任南太仆寺,以言事谪上津典史,居官清苦,母卒,不能归榇,遂寓居焉。以上旧通志。直𨽻归州。

唐杜甫《杜诗年谱》:大厯二年春,迁居赤甲,三月,迁瀼西。秋,迁东屯。未几,复自东屯归瀼西。

长沙府:

周屈原甄烈《湘中记》屈潭之左《玉笥山》,屈原之放栖于此山而作《九歌》焉。

唐杜甫《杜诗笺注》:甫大厯三年至江陵,岁暮之岳阳,明年之潭州,五年夏入衡州,登舟回擢诸诗,皆四年秋冬潭州诗也。

裴休明《一统志》:孟州济源人,乾符间由太子少保分司东都,歴荆南节度,镇长沙,因侨寓焉。

朱葆光《楚纪》南阳人,与唐旧臣颜荛、李焘辈挈家浮湘寓湘潭,每元旦长至,必整衣序立南岳庙前,南望悲悯,殆二十年,后焘北归,葆光筑室衡山,遂家焉。宋张栻、元呉澄《岳麓书院记:孟子以来,圣学无传旷千数百年之乆,而有周子生于湖广之道州亚孔、并颜,又百馀年而有广汉张子家于潭,阐明千古之秘。按栻父浚,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遂判建康,栻自寓居潭州城南,筑城南书院于妙髙峰以居学者,朱子如长沙访问,讲中庸之义,遂偕游南岳,《明一统志谓张浚寓居潭州者非也。

吕祖谦,字伯恭,金华人。尝讲学于醴陵,后人立书院祀之。见旧通志

邓得遇,明一统志》,卭州人,徙居湘乡,累官靖江府。元兵至,得遇朝服南望拜辞,遂沉于水。

衡州府:

南北朝宗少文,《宋书》列传,少文,南阳人,髙祖召为太尉,叅军,不就,好山水,爱逺游,西陟荆巫,南登南岳,因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

刘凝之《宋书列传》:凝之,南郡人。父期公,衡阳太守。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携、妻子,隠居衡山之阳。

唐杜甫《唐书》列传:甫字子美,襄阳人。大厯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具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

李泌《唐书列传》: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官广平王行军司马。崔圆、李辅国疾之。泌愿隠衡山,有诏给三品禄,赐隠士服为治室庐。

宋胡安国,岳麓志,字康侯,崇安人,徙居长沙城南。后提举湖南学事,倡明絶学,以圣人为标的。行谊为督课,郡人感其化,建书院于故居。

胡寅《宋史》胡安国传》:寅字明仲,安国弟之子,取而子之少。桀黠,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安国曰:「当有以移其心」。别置书数千巻于其上。年馀,寅悉成诵。中宣和进士甲科,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乞致仕,遂归衡山。

胡宏,《宋史》胡安国传》:子宏,字仁仲,幼事杨时、侯仲良,而卒传其父之学。优游衡山下馀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张栻师事之。

元张埴,字直翁,家进士,其先青州人。至元间,避兵湘中,至耒阳家焉,筑书舍于鳌山,以为学者肄业之处见《旧通志》

明,雪溪子,不知何许人。工诗词雅。与刘三吾友善,客于酃之常平乡,歴数年,吟啸山泽泊如也。

湛若水,増城人。嘉靖中,与武陵蒋信约自罗浮来。隠衡山游南岳,至胡文定祠,左道士曰:「此前衡岳观趾也,鞠为茂草乆矣」。遂定卜为书堂,为终老计以上旧通志》

邹守益《三楚文献録》,安福人。嘉靖中解官游南岳,流寓衡阳,申濓溪无欲篇以示学者。

罗洪先《三楚文献録》:吉水人,官左春坊赞善,罢归,游南岳,过观音岩,有僧楚石者,以所传异人外丹授之,拒不受。巳而开书院倡明濓溪无欲之㫖。

永州府:

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㑹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

宋范纯仁《宋史列传:纯仁字尧夫,中皇佑进士第,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因上疏忤章敦,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时疾失明,闻命怡然就道,每戒子弟毋得怨敦江。行舟覆,扶纯仁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敦为之哉?」徽宗即位,遣中使至永赐茶药。张浚《宋史列传》:浚字徳逺,汉州绵竹人。绍兴五年,除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分司西京,居永州。浚去国几二十载,天下士无贤不肖,莫不倾心慕之。武夫健将,言浚者必咨嗟太息,至儿童妇女,亦知有张都督也。

明罗朝贵,广东人,侨寓宁逺南桥,以草履为业,尝于桥下得遗金而还之,曰:「吾少闻湛尚书义利之辨,心笃信之,故不敢匿金」。见《旧通志》。

寳庆府。

宋李安国《明一统志》:熈宁间自洪都徙新化。事母孝,在位者以其性行彰著,请入学教邑子弟。所著有《梅山老人集》。

岳州府:

唐徐楚玉,开元六年登第,官至检校工部尚书,避禄山,乱南游豫章黄龙寺,超慧禅师止之,居平江,建回台寺居焉。同时隠者,刘希烈、刘谦光、白琪、陆善经、李安甫、见《旧通志》

五代呉澄,字元清,婺源人。以布衣召对,称㫖,明宗嘉纳,特授光州节度判官致仕。隠居岳州穆家塘,流连云山之胜,卜居于平江之田岩。

呉璋先世居岢岚州,僖宗朝为吏部尚书,屡诋朱温弃官,隠平江之栖鳯乡。以上旧通志

宋陈与义宋史列传:与义,洛阳人,政和三年,上舍甲科,累迁太学博士。髙宗南迁,避乱襄汉,转湖湘康,叔临、谢良佐、髙弟避地巴陵。见旧通志。刘寳明一统志:岳飞将尝从破杨么有功,及飞遇害,寳遂散其部曲,隠居华容东山。

刘渭,六合人。早孤,随其祖部郎。维则宦游南北,工词赋,维则卒不能归,遂家临湘。见《旧通志》。

明阮居仁,交趾东朝州人。洪熈间,知临湘县,迁河南通判,以老乞归。宣徳时,弃交趾地,凡交趾入中国者,咸禁之,不许,还,遂家临湘见《旧通志》

常徳府。

宋柳拱辰《明一统志》:青州人,五季时避地荆楚,遂为武陵人。精《易》、《春秋》。宋举进士,通判鄂、岳州,有惠爱,后致政归武陵,有归老桥,曽巩作记,弟应辰、子平猷等,皆相继擢第人,号「武陵五柳」。

邢绎,楚纪:其先郑人。父倞,知鼎州,因家焉。绎倅襄,与帅争疑狱,因不仕。起知兴国军,秩满归武陵,自号复庵居士。

杜昉《明一统志》:通判密州,建炎初,寓居武陵,㑹贼锺相乱,胁使从巳,昉骂不絶口,遂遇害。

邵宏渊,明一统志大名人,寓武陵。髙宗时,贼锺相叛于湖湘,宏渊将兵擒其渠魁,授鼎澧统领。杨么犯州,宏渊击败之,韩世忠荐授合门中书舍人,累立战功,仕至定逺军节度使。

明王守仁,馀姚人,正徳中,谪龙场驿,往来武陵,寓潮音阁,与里中蒋信、冀元亨讲学于桃冈见《旧通志》。辰州府。

隋黄元仙,豫章人。长文学,寓沅陵,辰州刺史以女妻之,复荐其才以自代,后弃官,隠于县西之罗山。见旧通志。

唐叚成式《楚纪》:临淄人文昌子博闻强记》,至辰州,撰《酉阳杂爼》。

明蔡子长,建宁人。洪武中谪戍五开卫,寓溆浦邓家坡,训徒赋诗以自娯。

宋昌裔,唐州人。善书画。洪武初,寓沅陵,人有得其墨迹者,皆重之。

邹元标,江西人。寓辰州,游大酉钟鼓洞留连歌咏,有诗集。

金堡,仁和人。明末避地于沅州之蒲溪桥。寓村舍,匾其亭曰「问月」。植松种兰,多所题咏。

秦鈜,丹阳人。以御史左迁沅陵、北溶驿丞,后隠于县之龙山,终焉。以上旧通志》。

直𨽻澧州。

唐韦应物,京兆人。有寓居澧上《寄张二舍人诗》。宋范仲淹,苏州人。幼孤,从其母归朱軏。軏至安乡,仲淹随之稍长,筑室鹤江北读书,今曰「书台」。

王丙发,字次宇,广都人,传学强记,咸淳戊辰进士,时贾似道専政,累征不就,徙居慈利,终隠焉。以上旧通志。

元曩秉彛,明一统志,䝉古人,一名加台,寓居澧州,受学于瞿炳中。湖广乡试第一,举进士,授苏州录事,官至河南叅政。

王申子《明一统志》本卬峡人,隠居慈利注《大易辑说、春秋●传》。

直●,郴州。

唐韩愈、韩愈集俟新命于衡阳,费薪刍于馆,候空大庭以见处,憩水木之幽茂,辍行谋于俄顷,见秋月之三彀。朱子《考异》:公以贞元十九年出为阳山令,过郴州识李使君。二十一年,公以顺宗赦徙掾江陵,待命于郴。

宋刘奉世《宋史列传》:奉世字仲冯,敞子,拜枢密直学士、佥书院事。绍圣间,分司南京,居郴州,常云:「家世惟知事君,内省不愧而已,正须安以待之」。

直●靖州

宋魏了翁《宋史列传》:了翁,字华父,卬州蒲江人。以集英殿修撰、知常徳府朱瑞常劾了翁,诏降靖州居住。了翁至靖湖,湘、江、浙之士不逺千里,负书从学,乃著《九经要义》。

唐时,字思经,全州人。由进士任澧州知州。绍兴间,致仕归里。经㑹同县,值苗寇戒严,遂家于此。见《旧通志》

湖广通志巻七十三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