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卷八
山川志
黄州府:
黄冈县
黄冈山从府城南度濠堑,绵亘而行,平冈迤逦其土黄色,即蘓子瞻《赤壁赋》所云「与客过黄泥之坂也」。霸王山县东五十里,相传项羽与汉王战此赤壁山城西北汉川门外屹立江滨,截然如壁而有赤色,因名按《水经》及《方舆胜览》,皆谓之赤鼻山。宋蘓轼游此作前后二赋,指为吴、魏鏖兵处,非是辩见杂纪》中。
樟松山,县西北百一十里,下为樟松湖。万松山距樟松山一里。
上干山。县西北二百里,一名上官。上。有龙井、黄安县界。
聚寳山县北二里山多小石,日照之,红黄灿然,蘓轼作怪石供即此。
两耳山状如两耳,与聚寳山相连。泰定山,县北五十里团风镇,回龙山。县北五十里有东岳庙。金鸡山。县北七十里。
孔子山县北九十里《天中记》:孔子自陈、蔡适楚,尝登山,上有坐石草木不侵,有砚石,每雨,墨水浸出,前为孔子河,桥桥北十里曰回车埠,葢自此返蔡焉。东三里曰颜子港,其左右为长沮桀溺阪,石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字,楚狂接舆,亦其地也。元时龙仁夫尝筑书屋于其麓,嗣建。 文宣庙仲子祠,置田供祭,创问津书院,并详杂纪。
蓬莱山,县北百二十里阳逻镇武矶山在阳逻镇,世传黄祖屯兵搜武,其上龙冈山,县北二十里。古者掘地得龙骨,因名香垆山,县北百二十五里。宋咸淳间,元世祖登此以渉大江、望武湖,命巴延巴哈特穆尔败宋将夏贵,遂㧞阳逻。
七丈山,县北百五十里,上有七丈潭,因名鳯凰山,县北百八十里,相传昔有鳯凰止此,因构台于其上。
城山县东北七十里。
錾佛山县东北八十里有石佛龙,井居人庙,祀之辄应。
白云山,县东北百二十里石屋山,县东北百四十里,逺望如屋,下有石板潭,通麻城髙岸河。
马台山在庶安乡。
泉华山 豹子山俱县东北百五十里大﨑山,县东北百六十里,山势巃嵸,飞瀑下,注治内之山,莫髙于此,来自麻城、龟峰回绕郡治之祖山,至巴河方尽岭,有龙井,岁旱取水輙应。
小﨑山去大﨑十里,与麻城分界,岩壑更竒《天中记》,山上有飞来,石下有石柱,推之可转而不仆。
观音岩。县西北百六十里。紫潭河石岩如屋,上有钓台。
狮子岩。县北百二十里。
徐公洞《胜览图经》,徐公名邈蘓,轼云:非有洞穴,但深邃耳。
飞来石在城西板桥寺,宋太平兴国间,因雷雨,有石坠寺,故名。
牛踏石在紫潭河中,石上。有牛迹。大江自武昌流入黄陂界至赤壁矶,东过蕲水、蕲州入九江。
沙湖县东二十里蘓,轼尝买田。其间滠湖县东四十里
零残湖县西北三十五里。鲍湖,县北六十里。
樟松湖。县西北百一十里。王九塘湖,县北九十里。
旧洲长河湖,县北九十五里,源出河南光山县南,入团风江。
安仁湖。县北百二十五里。武湖,县北百三十里,一名黄汉湖。汉黄祖守武昌,时习水战,阅武于其中,因名。后宋谢晦走武湖,戍主生执之,即此地。
上巴河县东八十里,发源治西北,迤逦至一流河抵鱼博,下巴河达江。
草埠潭河县西北发源,南流至黄陂县三十六湾,通武河口。
街埠河发源黄陂县界。
沙武河口,发源孝感逹大江,近武湖,因名《宋史》。「沙洑夏贵与元将巴延战处,即此地也。在县西北百三十里。
感化河县西北百五十里黄安县界,发源罗山,至双河口㑹旧洲长河。
孔子河,县北九十里孔子山,前道观河县北百二十里,源出﨑山,南㑹大江沙河县北百四十里,与麻城分界。
三台河县东北十五里。
大壮洲县城。大江,中。
峥嵘洲在赤壁山前,江半崛起,俗名得胜洲。晋刘毅破桓南郡,处郦道元《水经注》,冠军将军刘毅破桓南郡于此洲。
新生洲县西北三十里,一名江家洲鸭蛋洲。县西北五十里团风镇大江,中水鹅洲,县北九十里双柳铺大江,中白龟渚,在赤壁山下。《晋书》:咸康中,豫州刺史毛寳戍邾,有一军人于武昌市买,得白龟,长五寸,置瓮中养之,渐大,放江中,后邾城遭石虎,攻䧟赴江者,莫不沉溺所养。龟人披甲投水中,觉如堕一石上,须臾视之,乃是先所放。龟旣抵岸,回顾而去。
太平港在中和乡,即塔石港、徐家港。 莲花港 童家港俱在中和上乡柳子港县北百二十五里,源出路灌口,入麻城界,㑹岐亭河,西流至三家店环川,其水横亘店口,亦云横河。
马家潭。县东八十里。
石头潭。县北九十里。
龙潭县北百一十里。
紫潭县北百六十里。
乌龙潭在庶安乡。
洗墨池城南报恩寺,后即蘓轼洗砚处君。子泉近赤壁,宋通判孟震亨称孟君子庭中有泉蘓,轼因以名之。黄庭坚诗:「云梦泽南君子泉,水无名字托人贤」。
义井县东市中。
东坡暗井县东。儒学后。
金甲井在赤壁矶,宋绍兴间,浚得金甲二具,葢刘、宋谢晦所投也。傍有古墓,相传即晦塜。
华山井县西百八十里,元隐士吴国澍所凿。温水井在永宁乡,有三泉,上燠中可燖牲下,可浴蕲水县。
云登山县城内儒学前。
玉台山,县东一里张道陵自蜀还,修炼于此,丹井尚存。
凤栖山县东二里,世传张道陵炼丹者,三鸡食其一,化为凤栖,此因名。东有陆羽烹茶泉。
宻峰山,县东二十里,宋刘平居此。金谷山,县东四十里。
斗方山,峰方如斗。唐无著禅师宋佛印,尝住此山。有罗汉洞、百合洞,及飞来石梁、石磢石柱。
斑竹山。俱县东五十里。
查儿山。县东七十里。
太公山县。东南三十里。
分流山水分两派:
榾柮山,相传伍子胥遗迹,上有环刀石,俱县南二十里。
灯笼山。县南三十里。
月子山。县南三十五里,上有龙潭青狮山。县南四十里。
闍黎山。县西南二十里。
龙泉山。县西南三十五里,上有龙泉、玉镜山。县西二十里,巅有大石,圆如月故,又名月峰。白荆山。县西二十里。
神山县西二十五里,昔孙权进兵赤壁,屯驻此山,今有庙存。
札马山县西二十六里。
调军山。县西三十五里。
华桂山县西北九十里,罗田、黄冈之间,茶山县北三里产茶,唐刘禹锡诗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
䕶山即白石山,县北十里,石色皆白,莹洁如玉。《大楚总志》:蕲之秀葢锺于此。
石鼓山。县北十五里有巨石如鼓,叩之有声。邵藤山,县北六十里。晋王长休有道术,尝游此神。保山,县北七十里
观音岩。县东五十里。
「君子岩石鼓山之阴,岩内有石碗如臼回澜石,在城南。蘓轼䥴激湍」二字不数武,有李白所书「鸢飞鱼跃」四字。
打鼓石城南龙潭直上巨石,髙数十尺,邑中遇有鼓声輙应。
太公石县西二十里明立义士李清七清八之祠于此。今名二烈祠。
花膏石。县西三十里。石璘璘如花膏●石。县东北六十里石梁横截河中,飞泉瀑布有声。杨歴湖。县西南四十里。
圻湖县西南五十里。
荷荡湖。县西十里。
望天湖。 鲁家湖俱县西四十里白港河。县东五里。
樊家河。县东十里
阎家河。县东三十二里。
倒流河县东四十里,流回曲折。白莲河。县东四十五里。
蔡家河。县东六十里。
回风矶县南五十里。
伍洲县西四十五里大江中,昔伍员适吴过,此后人名之。
浠水县城南门,源出英山、六安,绕县西流,合众流入大江,而汇于蕲州。蘓轼《浠水歌》:「谁道人生难再少,君㸔流水尚能西」。盖谓此水西流也。刘宋立浠水县以此名。
兰溪县西四十里,《图经》源出苦竹山,其地多兰,唐以此名。县杜牧诗:「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六神港。县西南二十里。
苦竹港县西三十五里。
龙潭有二:一在县南,一里蘓轼,尝乘月泛舟于此,书击「空明」三字于石壁,一在月子山上,有龙女祠,溪潭在龙泉山侧,亦曰罧潭。
陆羽泉县东二里凤凄山下,唐陆羽《茶经》以为天下第三泉宋王禹偁诗甃石封苔百尺,深试看茶味,少知音。惟馀夜半泉中,月留得先生一片心。
义井县东,昔关忠义淬剑于此,剑迹尚存。丹井城东南玉台山下,张道陵,炼丹处、双井县。古槐。下。
伍员井县西伍子胥过此淬剑罗田县。
凤山县治主山。
玉屏山,县东五里,大唐建立禅院,山巅有塔,故又名塔山。
王道山县东十里。昔王姓者,修道于此,因名顶。有苍松一株,龙鳞虬枝。相传植自汉代。
凤凰山,县东三十里崇山夹峙,石涧怒号,形如凤凰飞舞,昔人因以设关。
朦胧山烟雾朦胧其上。
净瓶山。俱县东四十里。
藤子山。县东四十一里。
魁山。县东六十里,形势嵯峨,髙出众山,因名汉、唐。宋建县治于此
石柱山,县东北一十里,其山髙峻,屹立如柱马家山,县东南四十五里,有瀑布数丈月山,县东南五十里。昔有兄弟五人修道,功成,《誓》曰:「见险则过,遇月则止」。至此,月出遂止,上有庙。
观音山,县东南六十里。山顶石壁数丈,相传大士于此。现身有正像二,背像一,纤毫悉具,皆天成者。印台山县南一里许,山平如案。列县治前文明山,县南三里,俗名钵盂山。
迎山县南十里云见雨,集谚云「迎山云起,大雨千里」。谓其迎雨也。
望江山,县南十五里,去大江凡一百四十五里,登之江在目前。
虎母山县南二十五里,髙耸若虎,众山累累如子,随母因名。
党家山。县西三里。
鼓羊山。县西六十里。
乌云山县西北七十里。
大雾山县北五十里天欲雨,雾起潝然,岩下有水井不甚深,常见二蟹浮其上,水即涌起如注,土人资以漑田,名龙挂尾。
梳髻山。又名蘓鸡山。
挂弓山在县北六十里。
扬旗山山,形如扬旗。
鸡鸣山石矗如笋,四围斗絶登者必拽鎻而上。居民常闻,上有鸡鸣,因名俱县北七十里。
七娘山县北八十里,昔有女子七人,于此升仙石上,鞋迹犹存。
松子山。县北百四十里。
蓝柴山。县东北一十八里。南:保山。县东北六十里。
独尊山县东北八十里髙耸入云群山,皆出其下峨眉山,县东北百里。
多云山山势崇嶐,四时云气不絶。泊髙山,又名鹤髙峰,俱县东北百二十里盐堆山。县东北百五十里。
岐岭县东百三十里,上有四关。仙人岩县东三十里昔有修仙者,于此上升。今顶上遗有鞋迹。
麻姑岩,县东八十里相传麻姑,飞升于此岩间,履迹累累。
龙觜岩,县东南百里,觜出水即雨雩,祀輙应豹龙岩山形,蹲踞如豹,起伏,曲折如龙,因名练岩。有瀑泉㵼于两峰之间,俱县西三十里山韭岩。县西九十里石罅产韭叶,大如蒜,名仙人韭。李木岩,县西北二十里,山脊石壁突起如城,周里许,上有龙泉,雩祀多应。
坐荆岩县东北二十里有荆百馀丛,昔有人设教于此。取荆为教刑,因名。
练石洞,县南三十里,山半有洞飞瀑,髙五六丈。燕洞县西五十里有门可入,内藏双燕翠羽,其大如鸡。
含风洞,县北百五十里,其风肆出,禾稼尽㧞居,民苦之,时操牲醴以祭,得免。
汤河县东四十里温泉可浴八迪河,县东五十里,元时有兄弟八人居此,俱迪功郎,因名。
落翎河县东南五十里。相传仙人跨鹤,过此堕二翎,因名。
龙潭河有二,一在县东南七里,一在县东北七十里官渡河。县南城源出峨眉、紫檀冲,西流与多云河合,经县出蕲水,界河过黄冈,巴河、石潭口注之。江洑泽河。县南三十里。
白莲河县南五十里,源出英山,合蕲水、兰溪入江。石险河,县南六十里怪石盘踞,狰狞鼓浪,景趣竒絶。平湖河县北三十里,源出松子山,流至尤河觜,与县前河合流入巴河。
新昌河。县北七十五里。
黄石河,县北八十里,其石皆黄竹台河。县北百三十里
横河县东北二十里。
九雉河,县东北百二十里,岩石有九雉、河三大字,笔力遒劲,傍有小字翳苔痕中莫辨。
神仙港,县西北七里。
老虎沟县南十里。
玉虹泉县东五十里常有虹气覆其上,因名宋绍兴间王锡汝勒诗于石,见杂记》。
玉泉县西北十五里,净练如玉,东坡井县西北。蘓轼访王经过此,取而饮之,因名麻城县。
柏子山,县东三十里,相传唐虚应禅师立寺于上种柏百株,因名。
舞龙山。县东三十五里。
大敕,岭山县东五十里,相传唐太宗避暑于此,蝼蚁皆避,遂敕封故名。
龟峰山。县东六十里,山势嵯峨,上有岩,刻唐人诗,又有黑、白、二龙井,雩祀有应。元和志麻城县东南八十里有龟峰山,举水所出。春秋吴、楚,战于柏举,即此。什子山,龟峰。东十里,攒峰插。汉、宋端平间,徙县治于此。
雨流山。县东一百里。
白臬山。县东南三十里,一名白山,多怪石。上。有雁台、静明山。县西十里。
大安山。县西二十五里。
奉道山。县西四十里,中有莲花石、仙人石风穴、龙泉。紫云山。县西七十里。
九螺山在故县镇,即岐亭。宋张憨子隐,此自号九螺山人。
阳台山。县西九十里。
五脑山。县北八里,即土主飞升处。有紫微侯庙道。观山,县西北十五里
霸王山县北十里,世传西楚霸王项籍驻兵于此仙居山。县北十二里,上有凤凰岩,下有仙洞、石室、云泉,即麻姑修真处,俗呼麻姑洞。
阴山县北四十里,上有阴山关、木陵山,县北百里上有木陵关,树木茂宻冈,陵欎然为一邑之望。
玉雾山。县东北三十里。
春风岭县东八十里岭多梅花,宋蘓,轼自新息渡淮,由此有诗。
观音岩,在龟峰山,岩虚如屋,中有石,观音棋、盘石、喷雪岩。在龟峰山,有泉,飞流如雪。
万人岩县西四十五里,下有拜郊城、凤凰岩,在仙居山。
人迹石在龟峰山顶,唐真应禅师立化处足迹印于苔藓间,深四寸,山下有马迹石,世传唐太宗驻跸于此。
卧龙石县东北有大石,势如卧龙县前河县城外有两源,一出商城界,经虎头关、阴山阪,合界至县前,一出光山界,经黄土冈,至栢塔河,合阴山阪河,至县前。
阎家河,县东十五里,源出商城石门山,相传唐洪州都督阎伯屿所居,故名。
义州河。县东百里。
髙岸河,县南十里,合桃林河,下岐亭入江。麻溪河,县南二十里,源出唐殿,至汝阴河,合县河下岐亭。
白杲河县南三十里,源出经鸣山,至汝阴河口合县河。
岐亭河。县西七十里。
界河。县北九十里光山界龙吼潭。县南五里。
螺壳潭。县西六十里。
栲栳潭。县北七里。
化龙池。县西四十里。
龙池县北门外。
瀑布泉,县北,麻姑洞口,其泉飞白如练,落鳞陂,县东十五里。世传此陂,龙升鳞落,故名凤陂。县东三十里,旧传曾有凤浴于此。东南五里有山名凤凰台。
义井县。治南街,旱不涸,雨不溢。清泉井儒学前。
泉水井县西南六十里。
黄安县
三角山,县东三十里,三峰品峙邑,治左翼也。五云山,县南二十五里。《郡邑志山有仰天窝,最为险,絶嵸笼霞举仅通一线,平田千顷,其中可耕游者,以为不减桃源云。
大金山。县南五十里。
似马山。县西南八里,上有石,状如马,及一线天诸胜境。
龙王山县西南七十里。
阳台山。县西北四十里。
《仙居山神仙传》:仙居山在县西北六十里,昔有神仙居之,插灶依然,人迹罕及。
白石山县北。
老君山,县北六十里脉接天台,相传李老君炼丹于上,丹灶犹存。
天台山方舆志》:「天台山在县北八十里,其顶广平可容千家,以牛耳崖为北门,梯之乃达」。
辅弼岭。县东。
黄石岩,县北。相传黄石公、曾坐岩上。圣人湖。县北十五里。
松溪河,县东源出紫云山鹿皮冲,南达宋家埠。紫潭河,县南源出白沙关。
东流河县西四十里,由三河口南下至县西滠水县西,源发汝之罗山,西南入汉。
仙女山。县南。
勿幂泉县城内。
杏花井县东二里。杏花村,三公井。县南四十里。
蕲州
麒麟山州治儒学,皆依此,山上产白艾。凤凰山州治儒学向山。
大泉山州东十里,下。有大泉。野狐山。州东十二里。
龟鹤山,州东十五里,两山相对,一蟠一翔,似龟鹤百家。冶山,上产蕲竹。
安阳山。俱州东三十里。
夫妻山,州东三十里,两山相并。云峰山州东百一十里。
还元山州东百一十二里。金鹅山,州东百二十三里。相传尝有金鹅出石间,上有鹅笼石。
四隘山有四隘口,因名。
道观山旧有天常观,俱州东百五十里。镜台山,州东百五十二里。
将军山州东百五十五里。小泉山,州东百五十六里。白鸡山,州东百五十八里。石人山,州东百六十二里。有石如人六。合山。州东百六十三里。有东洞龙王神井、大桴山。州东百六十四里有九十九湾,罗州故城之祖山。
河槎山州东百七十里。
太原山,州东二百五十里。茅平山,州东二百五十三里。龙山,州东二百五十五里。寳盖山,州东二百五十七里。迎山州,东南八里,俗名银山,髙季迪修行于此,有荆和王刘妃墓。
圆峰山,州西五十里,形如覆釜,西竺二,梵禅师塔院在焉。
马下山,州西六十里,髙峻难登,汉髙祖讨英布下马过此。
白云山《舆地考》:「白云山在州西北五十里,自旦及暮,常有白云缭绕其上。隋时建塔寺焉。尝开汴湖得入,定僧二人,遣使送至蕲州白云山,再召之。二僧遂入古井中,隐没。
茅山州西北六十里临大江山,下有石矶十三处,古云九里、十三矶」。
灵虬山,州西北八十里,产茶。周公山,州北一里。其山属官,今为漏泽园蟠龙山。州北五里上有石鼓院。麻衣道者无药禅师,二真身在焉。
吕玉山,州北七里即缺齿山,龙峰山。州北八里山麓有石穴,名花蛇洞,春夏水没。八月则见旧产白花蛇。
髙山 宣抚山俱州北三十五里细石山。 石牛山。俱州北四十五里蕲山。 广教山,俱州北六十里云雾山山麓,齿刺一石石,上有虎足迹相传唐伏虎禅师伏虎于此,亦名虎踏石。
策山自英山发脉,俱州北七十里九潭山,州东北百里有龙井九处,一名九龙山。燕子岩山。州东北百一十里。
三角山,州东北百二十里,峰峦秀,㧞矗起三尖,因名。上有二龙潭,祈雨有应,因立三峰院。
四流山山岭迤逦水有西南二流,俱入蕲水县界,北流入霍山县界,东流入太湖县界,故名四流。
堆、金山,俱州东北百三十里。
龙目山,州东北百六十五里。相传宋髙宗南渡时过此,见其险峻,注目久之,因名。
鼓角山,州东北百六十七里天欲雨,先闻鼓角声,一名《鼓吹山》。
相山州东北二百五十八里。抵太湖县界小隘岭。州北百五十里。
熊画岭,州东北一里许,相传旧芭茅山。熊秀四始居此,善丹青,因名之。
土峰岭。州东北二百里。
仙人洞,州东十里大泉山之阴,相传昔有仙人居此,赤东湖州北十里入水之处,为挂口渡。
蕲河州北五十里。
西河州北六十里,包络罗州旧城之西。黄城河。州东北八十里。
宗渡河州东北百八十里,旧传宋髙宗南渡,经此故名。
隆矶州东。亦名龙眼矶。
新生矶州南。
鸿宿洲去州一里,大江中,秋冬多鸿集。钴鉧水在州前,源出栌梨山入,蕲河翻。车水,州东南八十里。九江王英布背项羽归汉于此水。筑,城名翻。车城。
双水州东北百四十里。
莲花池州治北。
汤泉州北四十里,常沸如汤,有硫磺气。东洞井。州东百二十里。
西河井州北六十里旧产緑毛龟,大者重十钱,小者重五钱,极小者尤佳。今井湮不复产,他沟涧中或有之。
丹井州治东北。井底有四窍。按四时出泉,世传王全真炼丹于此。
广济县。
灵山县东二里,相传麻姑仙降,此金仙山。县东七里,上有朝斗坛,相传唐时女子升仙处。
石牛山。县东二十里。
明水山。县东二十五里,上有龙潭,飞瀑竒絶。东冲山,县东三十里髙起冲霄,因名
独山,县东南三里。众山环拥一峰,孤迥。武山,上。有樊哙城。
善潭山上有南北二泉,雩祷輙应。俱县南五里多云山,县南十五里,天欲雨,则山先出。云有水出此山,流入罗田县界。
石臼山。县南二十里,昔罗翼仙人捣药于此龙池山,山顶池中,相传唐时有鲤鱼化为龙去,因名黄花山。俱县南四十里。
青林山 阳城山 盘塘山俱县南六十里。仙姑山,县南六十五里。相传何、许、陈三仙女修炼处。元时,白昼雷雨,乘云而去。
积布山,《名山志》:「积布山在县南百里,下临大江,叠石森立,形如积布,即《水经注》所云积布矶」也。
白石山县北里许白石磊落如玉
白家源山县北二十里崖有白鹤、伏卵,化龙去下二湫,雩祀应。
横冈山。县东北二十五里灵泉洞。县南六十里有泉,自洞中流出,一名石燕源,其洞内巨石如卧床。
七星,石县东如七星布列大江。县南七十里
梅川县。南源出横冈山,流入武山湖。武山湖。县南四十里。
青林湖县南六十里。
连城河。县南六十里。
真惠泉。县东南四十里。
石洞灵泉县南六十里石山中有岩,穴广三丈馀,中有七洞,约深二十里。
善潭双泉县西五里。
清净井县治。左昔四祖禅师父司马氏为本县令,饮是泉禅师生时,汲此水浴之,又名浴佛井。明正德间,双峰真身自焚,感梦荆王铸铜像送寺,道经井前,井涸数十年,至是泉涌如旧。
黄梅县。
笔架山。县东南十里。
德章山旧有广、岩二大师及清身道者,真身矿山俱县东南十五里出铁矿,旧置炉,今废。东观山,县东南四十里抵宿松界。
蔡山县南五十里出大龟,杜佑《通典》蔡山属广济,今为黄梅界。
西山。县西三十里。
黄梅山,县西四十里。山多黄梅,隋以此名县。考田山。县西北三十里
小溪山。县北三十里
四祖山,县北四十里,一名破额山,即四祖大医禅师道场,上有香炉峰、慈云塔、唐柳宗元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乌牙山,上。有灵峰院,唐白居易撰。碑多云山俱县东北十五里。
五祖山,县东北二十五里,一名冯茂山,即五祖大满禅师道场。山顶有池,生白莲花,又名莲峰。
龙坪山,县东北五十里亦名凤坪,形势峭险,宋时戚方常于此置寨。
鼓角山。县东北七十里。
坠腰石在东禅寺,六祖坠腰舂米者,黄龄洞在考田山。晋安帝时,有番禺刺史宋益隐,此后人于洞前立庙祀之。
斗法洞相传五祖入东山,五显神争其地,祖坐山窝,五显飞石来击,祖竖指却之,石坠于地,四击四却,遂成一洞,故名。
源湖。县东南三十里,有大源小源感湖。县东南五十里。
太白湖县西南四十里。
柴池湖。县西南九十里。
五阜湖县西百一十里,中有五阜洲,《禹贡》「九江纳锡,大龟世传出此。
县前河县南,其源有三:一出鼓角山,一出龙坪,一出小溪河。
黄梅水源出黄梅山,南流入感湖散花洲县南六十里大江之北,周瑜战胜,犒士散花于此。
濯港,县西南二十里。
鳯凰池相传罗真人,丹成以一粒疗龙疾,一粒被邻鸡,破嚢啄之化为凤飞,鸣大市池中,故名今淤。西池县治内。
广济池县北潴水漑田,民頼其利。玉蟾池县治东北,昔人凿池得白石,状类玉蟾万家。泉县治内,邑人万氏所凿,因名。
义井县㕔侧。
学井儒学右。
安陆府。
锺祥县
从岵山县城内
太子山县治。
樠木山,县里许,一名武陵。左传楚武王伐随,出师自丹阳心荡至樠木下,卒即此。
纯德山。县东十里。旧名木林山,明兴献帝陵在焉。炭埠山,县东四十里。
瓦埠山。 龟山 花山旧传灵济祖师过此,百草皆花,俱县东六十里。
聊屈山。县东七十里。
黄仙洞山相传黄石公憩,此因名洞,有龙潭,深不可测。城子山上有古城,俱县东百里。
鸡笼山,县东百里,髙数百仭,与焦山对峙,山势秀丽,八峰环抱,而此峰居中。
老鹳山,县东北二十里。
团山县东南十五里。
寳鹤山有郢靖王墓。
清平山有岳怀王、崇宁公主。二墓俱县东南二十里瑜灵山。县东南三十里有梁庄王墓。
罗小山,县东南四十里。
章山,县南半里,西魏平汉东,立基州,仍统章山,即此火炉山,县南三十里
石城山。县西十里。
三尖山县。汉江西三十里关门。山县,汉江西三十五里屏风山县,汉江西六十里内方山,县西七十里汉江上,即《禹贡》所谓内方也。一名章山,一名马仙山,唐司马子徽炼丹于此。
龙爬山县北二十里,上有龙爬痕。
焦山县北九十里。
狮子山。 象山俱在县北百里仙潭口,两山对峙,若二兽蹲踞水中,为郡城之镇,称竒胜云。
小焦山 马䭾山。 仙潭山 乌头山。 子母山有二十二峰,俱县北百里。
周家山县北百馀里
窄山县北百一十里。
台陂山。县东北八十里。
欧家山,县东北百二十里,界山。县东北百五十里接随州界盘石岭,县东三十五里石路盘回,故名梅花岭。县东七十里。
桐木岭。县北七十里。
天子冈纯德山前。
望城冈。县北二十里。
石羊冈。县北百八十里,上有石羊孤楼,崖上建楼,下有龙潭,又有水乳,滴成佛象、须眉、宛然、消石崖、黄仙洞、山侧。
赤壁崖,县北六十里,山赤谷虚,人呼则应白水崖。县东北六十里有泉,飞瀑,如练阳明洞。县东百里鸡笼山北门如城闉,有石屏洞,门外石峰如笋凢洞皆暗,此独明。
石凤洞。县西三十五里。关门山下华岩洞。县东七十里。
石门洞。县北百里。
宋玉石二:宋李昉守郡,得之榛莽间,后移白雪楼侧,今失汉江县西五里。按《水经》,沔水自武都至乐城称沔渡口,至姚方称汉襄阳,至沙羡又称沔,其实一水也。今郢城上溯宜城下至沔阳东岸,迳锺祥、京山、天门三县西岸,迳锺、荆、濳、沔四州县境,入汉阳府界。
龙母湖,县南三十里,水溢通汉江。
赤马野猪湖。 芦洑、长河湖俱县西南百二十里,城北湖县北五里,泛流通汉江。
牛磨河。县东三十里。
蒿河县东六十里。
芹菜河县东八十里。
穴河县南百三十里。
方河 殷家河俱县西北十五里。寨子河出京山县西北八十里横岭直河县北十五里,其水直注于汉瓦埠河。县北三十里
洋子河。县北六十里。
丰乐河县北九十里,源出大洪山,西北流,迳盘石岭,灌漑甚广,岁赖以丰。
长壋河。县东北六十里。
温峡河 泉河俱县东北九十里。敖水,县东百里,源出黄仙洞,西流,合枝水,迳洋●河、殷家河,适河注于汉。
温峡口,县北七十里,两山对峙,东山诸水俱由此出金港县东一里,源出樠木山,流入汉江。宋时尝于此披沙求金,今湮塞为民居。
龙凤港,县南四十里,乃汉江支流。旧传楚王尝乘彩舫载嫔御游此。
唐港县。汉江西三十里。
石板滩。县东二十里。
刷马滩,县南十五里,相传关忠义刷马处。羊马滩。县北三十里。
金花滩。县北六十里。
曲水池城东威武门外,梁郡守王纶雅好客,慕兰亭,流觞之胜凿此。
青泥池县东一里樠木山。《三国志》,乐进与关壮缪相拒,青泥山即此。
鹿湖池县东六十里,深不可测,旧传有白鹿入此。白鹿池,县东七十里聊。屈山。上。
龟鹤池县东南郭内,相传汉梅福养龟鹤处猪龙池泉。 龙池泉俱县东三十里。
白水泉县东六十里。
双泉县东九十里。
欧家山泉县东百里。
洗罗陂。县南三十里。
竹筱陂。县南四十里。
五龙堰县南二十里,漑田数百顷。莲花堰,县北三十里。
楚贤井县。东一里,亦名宋玉井,在府学泮池侧,炼丹井县东南郭内,相传汉梅福炼丹于此京山县。
凤凰山,县治南百歩。相传虞帝时有凤凰集。此京源山,县东十五里。隋改角陵曰京山,义取此山窟。下旧有石刻诗十首,以「岩枯草茎瘦水清鱼影寒」为韵,今为野火所毁。
中盘山,县东
倪子山,县东南四十五里。东:龙尾山。县东南五十里,与西龙尾并。蜿蜒象龙,跃青山,县东南百里,望之若黛。
惠亭山。县南一里,一名鸭嘴。七寳山。县南五十里。
子陵山,山半有子陵,洞旁有帝星井。
寳香山,县南九十里,北眺诸山,南望潜、沔,旧传慈忍,尊者过此,手焚异香,因名。
临溪山。县西五十里。
大迹山。 磨石山相传关忠义、磨刀处、石符山,俱县西南七十里。
月掌山县西南八十里,其形半类,月半类人掌虎爪山。县西三十里
潼泉山,县西四十里。
五泉山。县西八十里。
沙子山。县西百一十里。
扈家山县西北十五里。
鸡笼山。县西北九十里。
大洪山县西北百二十里上多异迹,东安、鄂、西襄、郢,南江、汉,一览可尽。
张良山县北八里峰,峦髙峻峭,壁间有一横迳,多马迹,相传汉张良息兵于此。
芭蕉山。县北六十里。
石人山。县北七十里半崖,间有石类人。青崖山。县北八十里。
太阳山。县北九十里。
圣境山。县东北三十里。
兴阳山县东北百里。
梅花岭。县东五十里。
圣人岭,县南五十里,相传孔子适楚,经此关王岭县北百里上平如掌有球场及故城垒观音岩。县东二十里岩巅飞泉,瀑布石龛,中有石,肖观音,故名。
空山洞,县南二十五里洞口有石,鼓击之有声,中有石仙女、石镜石台。
仙女洞县南三十里,峭壁插天,水纹纡石如篆,洞口有石床、石枕石镜。宋有道士,秉烛入游,数日而出,即随州也。
王莽洞县南五十里,相传王莽经,此子陵洞在子陵山半,相传汉严子陵尝隐此。董仲符石县南五十里地多蛇虺,汉董永子仲过此,尝书二符于石上,其害遂絶。
县前河县治前,下流至天门县蒿台湖入江。汉撞河县东北八十里,源发随州洪山白龙池,下流至汉川县入大江。
富水河县东北八十里,即水经注所谓大富水小富水也。大富水东南迳潭滨河,至䨥河口,而与小富水㑹,二水旣合,是曰富水。
温汤水县东南十五里。《元和志》:「珢岸重沙,端净可爱。冬月细气如烟,其汤有十八眼」。《水经注》:「溳水又东㑹温水,出竟陵郡新阳县东口,径二丈五尺,其热可以燖鸡」。指此水也。
泗水县西南百二十里即泗汊湖臼水县西南百四十里,源出聊屈山,合澨水注于沔。《左传》鲁定公四年,吴师入郢,昭王奔随济于成臼,谓此水也。
澨水县治西七十里,源出磨石山下,纳新市、仙女、洞泉、潼泉,迳天门县界,入于汉。
白沙水县东北六十里。
多寳钟,潭县西二里宋时寺为火所燔钟,自巨熖中跃入潭,不复可睹。
滚钟潭县东南三十里。《富水郡志》相传有寺钟忽自楼出,滚入此潭,故名。
司户潭县北八里昔有曹司户者,祷雨未应,因委身潭中。少顷,甘霖大沛。
京源泉。县东十五里,出京源山马跑泉县西北十里。《富水郡志》相传关忠义于此驻兵。乏水,马跑地得泉,旁有卓刀石。
五泉县西北八十里,泉有五穴,漑田甚广。珍珠泉在子陵洞。
新罗泉在石人山下,相传有新罗僧修炼于此。一日,语众欲归有神,止之。僧言:「思乡中水耳」。神指其地,泉即涌出,僧尝之,与故乡同,遂不归。
师故泉县北七十里
潮水泉县北百里泉出金子山隐石间,日再潮潮,有声如雷。
帝星井在子陵山旁,汉严子陵隐此。夜分,有帝星临于井上,光芒烛天。光武起兵南征,至此因名。
八角井县西南八十里。
潜江县。
寿灵山潜江,境内无山。王谦《大佛寺记》荆之潜江有寿灵山。《旧志注疑即寺基势。若嶐起明一统,志山在潜江县之西里许。
道隆岭。县南五里。
清溪岭。县西南六十里。
柘陂冈。 棠梨冈俱县西南六十里潜江,尔雅水自江出为沱汉,出为「潜」。水经注潜水乃汉水,枝分潜出」。今潜江、汉水循源而下,经本县界,入大江。
枝江湖。县西南二十里。
东西北湖。县西南五十里陆家垸湖,县西十五里。
青阳湖县。县西百里。
太平湖县北。
虾子湖。县北五十里
郑家湖。县北六十里
观前河在县。
洛江河。县东十里
芦洑河,县东北三十里,汉水分流处,马市潭,县南三里。
南池 北池县东南二十里净水池,城西大佛寺前。
沔阳州
黄蓬山,上有鲁公城,俗传孙吴。鲁肃尝屯兵于此。
大江州南二百里。
复池湖州境,后周武帝置复州,取此为名。白鹭湖。州东十五里。
鼍湖州东二十里。
阳名湖州东北七十里。
沙湖州东二百四十里。
太白湖州东二百五十里。《水经注》:沌口通沔阳之太白。
西港湖,州东南百五十里。下五湖,州东南二百八十里。直歩湖,州南七十里。
司马。小阳湖州南百三十里。西湖州南百五十里。
黄蓬湖在黄蓬山下。
白螺湖 乌流湖。 千金湖俱州南二百里官。港湖。州西南四十里。
赛港湖州西南四十五里。百石湖,州西五里。
三阳湖,州西十里,东曰朝阳,南曰南阳,北曰水阳,故名。
白鼋湖州北。
李二河,州东南百五十里。漕河州西南,江水、潜水所入。襄河州西里许,汉水所入。汊河,州北流入汉阳府界,中下。襄河,州东北六十里,汉之潜也。沧浪水州东。禹贡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水,即此白沙水。州东北里许。
夏水,州南四十里,今名长夏河。《水经注》「即睹口为中夏水」。《舆地广记》:「夏水入沔阳,谓之睹口」。冬涸夏流,故曰夏水」。
七里,沔州,北《周地图记》夏水合诸水同入。汉自汉入潴,名七里。沔州名盖取诸此。
云梦、泽州东,云与梦本二泽而相连。《左传「云梦跨江之南北」。
剅河新掘口州北七十里。殷子小港。州南五十里。
阳孟池州东百四十里。
许家池,州东南百五十里张家池,州东南百七十里。陆子泉州西广教院,一名文学泉,因唐陆羽品泉得名裴迪有诗。
涌玉泉州北。
涤尘井州东南元妙观。
天门县。
见龙山县城南四百馀歩,蜿蜒如龙,环拱县左白螺山,县西南里许。
天门山,县西六十里,一名火门山,世传汉光武行兵举火夜度,此因名《唐陆羽传》负书火门山从邹夫子学,即此后因俗避「火」字改今名。
青山县西北六十里。
龙穴山,县北六十里,旁有龙穴坡,一名龙尾山,五华山,县东北七十里,相传伏羲,后封此巾。戍山,县东北百九十里。晋元熙间,得古铜钟七枚于此。
诸葛岭,县南二十里,世传诸葛亮屯兵处东冈县东七十里。
东湖县东门外。
下帐湖县东南百里。
南湖县南城外。
上帐湖县南七十里
西湖县西百里。
靑山湖县西三十里
蒿台湖。县东北七十里。
义河县城南。宋太祖微时尝渡此,以钱遗舟人,不受。即位后,诏免渔课,因名。
便河县南三十里。
三澨水,县南三十里。《禹贡》「过三澨」,即此。蔡《传》三澨水名。今郢州长寿县磨石山发源东南,流者名澨水,至复州天门县界来,又名汊水,疑即三澨之一。《索隐》曰:竟陵有三参水,俗云三澨水。韩汝节以汊澨、漳澨、薳澨为三澨。或云在淯水入汉处,乃襄、樊之间,但据《说文》澨水际,则又非水名可知矣。
西江水,县西襄江之一派,回河水县东北七十五里,自今府治池,河水东流至此。
覆釜洲县。西里许陆羽隐居地。车湘港,县东十里
板港县东二十里。
甘鱼陂县西,《左传》楚公子比为王,次于鱼陂。杜预《注》:竟陵县西北有甘鱼陂。
石堰渠。县北十里,其流自五华山西通巾水,唐咸通中,刺史董元素开。
潱马潭。县南三十里。
洗墨池中有青钱亭,李翱读书处文学。泉县西北,一名陆子井。陆羽尝以太子文学徵,故名。
万人井县南门。
荆门州
伯夷山州东二十里。
凤凰山州东六十里。
百顷山州东九十里。
东山州东南一里。
内方山,州东南百里。汉江上,即《禹贡》所谓内方也,一名章山。
仙女山相传有七仙女,于此围棋迹存,上有梳妆台庙址。
緑麻山,俱州东南百二十里虎牙山。荆州记:「郡西沂江六十里。南岸有山名曰虎牙,楚之西塞。
撒石山相传关忠义于此。撒石荆门山,张栻记峰峦对峙,上开下合,厥状如门。《宜都记即楚西塞,俱州南五里。
三星山,相传唐司马子徽,升仙处有塔聚仙山。俱州南三十里。
龙尾山。 龟山 子牙山,俱州南四十里紫云山,州南二百里,相传元无闻和尚于此,注《金刚经》,有紫云见。
中城山俱乐乡西南。
䝉山州西一里,两峰对峙,如蛾睂,上有浮香、漱玉诸亭,为逰憩之所,山麓二泉,北曰䝉南,曰惠。
西山州西三里。
灵鹫山州西天中记山有穴曰龙洞,深五里,春月水流,声如钟鼓、管龠。宋熙宁中,山泉溢,有髹器,□车流出,志字曰「嘉州」,盖泉与蜀通也。
杏子山。州西十里。
屏风山,州西北四里絶顶,平衍中。有两泉,宋开禧间,郡守李直炳徙居于此。
荆山州西北二十里,卞和得玉处武陵山。 云梦山。俱州西北四十里。金箔山。州西北八十里。
磨剑山。州西北百里。
仙居山。州西北百三十里。都亭山。州北二十里。
白峰山 马仰山。俱州北三十五里红花山。 鸡头山。 大名山,唐灵济禅师,尝卓锡于此,俱州北六十里。
象河山州北七十里。
黑牛山。 㫰台山灵济禅师于此。㫰衣俱州北百里火炉山,州北百二十里有楚王放鹰台。
严山州东北六十里,相传严子陵隐。此白马山,州东北七十里。
马鞍山。州东北百里。
斑竹冈州东百三十里。唐韩翊《送人赴江陵诗》:「斑竹冈迎山雨暗」正此。
太子冈,州北五十里,元文宗自潜邸归,即位尝驻此。松林冈。州北六十里。
土门冈。州北九十里。
《抱玉岩潜确𩔖书》,在荆门州西北有潜玉亭址,即卞和采璞处。
黑龙洞。州东四十五里。
潭靑洞,州北百二十里,漑田甚溥,磨剑石,州西北九十里有秦王磨剑石,多砺痕,掇刀石,州南二十里相传关,忠义掇刀于此,遗迹俨然。
直江州西北九十里,南流入潜江,界平塘湖,达三湖以合沔水。
屯湖州东九十里。
乔母湖州东南七十里。
蒿台湖。州东南八十里。
滕湖州东南百里。
平塘湖,州东南百五十里,南流入二湖,东合沔马、良湖州、马良村。
藻湖州北百八十里。
长湖州北二百里。
金鰕河州城内。
岨河州西南百六十里,南流至潜江界,与沔水合,流入大江。
象河州北七十里。
官堰河州北百里。
建阳河州北百三十五里,一名建水,又名阳水,亦名大漕河。
润乡洲州东南百四十里江陵县界,古谚云「流尽润乡田,荆门出状元」。
后港州南百三十里。
孟子:港州西南五十里,唐孟浩然尝往来于此,曹将军港州北百八十里即权水,唐曹全政、刘巨容尝败黄巢于此。
洗马潭州南门外关忠义洗马处石崖上有坐痕白龙潭。州西䝉山北。
七星,潭州北三十里。
冷泉州东。
温泉州东九十里。
䝉泉 惠、泉俱州南二里,源出象山,分为二派,后人名其北泉曰蒙,南泉曰惠。䝉泉水常寒,昼夜两潮,水溢数寸,惠泉水常温,宋知州彭乘为三沼,延其流,至竹陂河入汉江,民引以灌田。
南泉州北二十里。
珍珠泉。州东北三十里。
子陵井。 响井俱州东。
义井州北三里。
盐井州北九十里。
当阳县。
玉阳山县署西北,一名仲宣台,沮水之阳许由山县东十里,相传许由隐,此下有洗耳溪。按许由隐箕山,而此亦以许由名,不知何据,大率皆附㑹也。
方山漳水,上
香炉山俱县东四十里。
圆台山,县东六十里,上有灿霞观旧址,相传唐玉贞公主所建,有碑乃陈宗逊撰,庾逺书。
柴紫山 狼尾山俱县南五十里紫盖山,县南五十里,道书称第三十三洞天。寰宇记:紫盖有南北二峰,顶上四垂若伞状,林石皆绀色,下出彩水,厥味甘馨。毎遇晦日,輙有金牛出食,光照一山。汉刘纲夫妇上升于此山。有五帝仙祠,并葛洪炼丹井,又名倒扳井。
紫金山。县南八十里。
凤凰山。县西四里。
玉泉山县西三十里,色白而莹,又曰:珠泉泉南为天台智者道场,即关帝遣鬼工所造。按晋郭璞游仙诗序,此泉潜行九万八千里,通天竺注震旦」者也。唐李白玉泉诗序: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亘古未觌,因以诗答之,使后之髙僧大德知玉泉掌茶,盖发乎中孚禅子及靑莲居士李白也。
铁山。县西北八十里。
张飞山在长坂西,即飞断桥拒曹操处绿林山县东北百二十里。王莽末,绿林兵起,处游学洞县南五十里,即鬼谷子与张仪蘓秦游学处。铁人谷在沮水北山谷间有四石甚巨,铁色人形,故名。
当阳坂,县北百里曹操追昭烈于长坂,使张飞将二十骑断后,即其地。
沱江分自大江迳县南,又东南与沮漳合,经枝江县东入江。《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即此。
沮水县北一里,源出房陵县,过临沮县,与漳水合流,通沱江,至枝江界入大江。
漳水县北源出漳县,南迳当阳,与沮水合流入江。左传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即此。
丹溪县北七十里。
金沙滩。县南百二十里。其地多流沙,光耀如金。金龙潭。县北十五里。
玉泉在玉泉山下。旧志玉泉有二碑,邵子明、李安期撰。
熨斗陂,县东南八十里,宋郡守吴猎尝遏阻马湖、熨斗陂之水,西北至李公柜,以䧟戎马。
丹井县南五十里。
扳倒井县南八十里。
湖广通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