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十九汉
孝成皇帝
己酉
元延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日食。夏四月,无云而雷,有流星从日下,东南行,四面如雨,自晡及昏止。
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
上以灾变,博谋群臣、中垒校尉,武帝置掌北军垒门内,又外掌西域。
刘向上书曰:「臣闻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异,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缓急,今日食尤屡,星孛东井摄提,汉书天文志:大角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勾之,曰摄提。
炎及紫宫,五行志:是年七月,星孛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戍,北贯紫宫中,南逝,犯大角摄提。
此变之大者也,其事难一二。记臣虽图上,犹须口说,愿赐清燕之间,指图陈状」。上輙入之。谓召入也。
向具言:「方今同姓疏逺,母党专政,禄去公室,权在外家,非所以保守社稷,安固后嗣也」。其言多痛切,上终不能用。时谷永为北地太守,当之官,上使淳于长受所欲言,永对曰:「建始以来,二十载间,群灾大异,交错蜂起,内则为深宫后庭,骄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败,苑囿街巷,臣妾之家征舒崔杼之乱,外则为诸夏下士。陈胜、项梁奋臂之祸,下有其萌,然后变见于上,可不致慎!永党于王氏,专攻上身与后宫,上亦知之,不甚亲信也」。后上欲用刘向为九卿,为王氏所持,故终不迁。谷永自北地徵入为大司农,岁馀,以病免。
冬十二月,大司马、卫将军商卒,谥景成。
以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商卒,红阳侯立次当辅政。先是,立使客于南郡,占垦草田数百顷以入县官,而贵取其直一万万以上,为丞相司直,孙寳字子严,鄢陵人
所发,上由是废立而用根,故槐里令朱云言事得罪,既而释之。
故丞相安昌侯张禹,虽家居,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天子赏赐,前后千万。禹内殖货财,买田多至四百馀顷,皆极膏腴,身居大第后堂,日理丝竹管弦。又自治冡茔,奏请肥牛亭地,王根以地当平陵寝庙,衣冠所出游道,宜更䁑禹他地。上不从。
王根害其宠,数毁恶之。上愈益敬厚禹。禹疾,车驾自临,问亲拜禹床下。禹数目其少子少子未有官,上即拜为黄门,即
国家每有大政,必与定议。时吏民上书言灾异王氏专政所致,上意颇然之。乃至禹第辟左右,亲以吏民所言示禹。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根有隙,恐为所害,谓上曰:「灾变之意,深逺难见,故圣人罕言命,不语怪神。陛下宜修政事以善应之。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上雅信爱禹,因此不疑王氏。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茍患失之,无所不至者也。臣愿赐上方斩马劔,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乃解。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初,云在元帝时,五鹿充宗方贵幸,为梁邱易与诸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抗,云独与论难连拄之,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及是,复言张禹,后遂不复仕,常居鄠教授弟子,卒于家。
辛亥
三年春,岷山注见前
崩,壅江三日,江水竭。刘向曰:「周岐山注见前。
崩,三川竭而幽王亡。岐山者,周所兴也。汉家本起于蜀,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又及摄提、大角从参注见前。
至辰大火也,注见前
殆必亡矣」。癸丑
绥和元年春三月,立定陶王欣,共王康子,即哀帝。
为皇太子。先是,中山王兴、定陶王欣来朝,中山王独从傅,定陶王尽从傅相中尉,上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故尽从之,令诵诗通习能说。问中山王:「独从傅在,何法令?」不能对,令诵尚书,又废。帝由是以为不能,而贤定陶王,数称其材。是时二王于帝为至亲,定陶傅太后,即共王康之母传昭仪。
随王来朝,私赂遗赵皇后、昭仪及王根三人见上无子,亦欲豫自结,为长乆计,皆劝帝以为嗣,帝为加元服而遣之。事在元延四年。
至是,使执金吾任宏守大鸿胪,持节征定陶王,立为太子。时孔光议以为宜立中山王,上不从,左迁光为廷尉。十一月,上以太子既奉大宗后,不得顾私亲,乃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以奉共王后。初,太子㓜时祖母傅,太后躬自养视,至是,为太子诏传太后与太子母丁姫自居定陶国邸,不得相见。皇太后曰:「太子小而傅太后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于是许之。是年八月,中山王兴卒。
封孔吉孔子十三世孙
为殷绍嘉侯。三月,与周承休侯注见前
皆进爵为公。
初,元帝时,诏求殷后分,㪚为十馀姓,推求其嫡不能得。匡衡以为宜封孔子世为汤后,议寝不行。至是,梅福复言之,上乃下诏封吉与周承休侯俱进爵为公,地各百里。
夏四月,建三公官。
御史夫夫何武言末俗事烦,宰相才不及古,而独兼三公之事,所以不治,宜建三公官」。上从之。以王根为大司马,罢骠骑将军官,武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无印绶官属。至是始授金印紫绶,置官属,不复领将军。
以武为大司空,封汜乡侯。
皆増奉如丞相,以备三公焉。
冬十月,大司马根病免。
卫尉淳于长有罪下狱死,废后许氏自杀。以王莽为大司马。
初,赵皇后之立,长有力焉,故上德之,大见信。用贵倾公卿。许后姊孊音靡,后姊名,初为龙頟侯韩寳妻,寳以鸿嘉元年卒。
寡居,长与私通,因娶为小妻。许后时,徙居长定宫,《三辅黄图》:林光宫中有长定宫。
因孊厚贻长,求复为偼伃。长受诈,许为白上,立以为左皇后,輙与孊书。戱侮许后,嫚易无不言。王莽心害长宠,白之。莽侍王根疾,因言长见将军乆病,意喜,自以当代辅政,且言其罪。根怒,使白东宫。莽求见太后,具言其状,太后亦怒,命往白帝。
上以太后故,免长官,不治罪,遣就国。㑹红阳侯立上疏为长求留,上疑之,逮长系诏狱,穷治长具服,罪至,大逆死狱中。红阳侯立,故与长有怨。及长,当就国立嗣子融从长请车骑长以珍寳遗立立,因为长求留,上疑之,下吏按验立令,融自杀以灭口。上愈疑其有大奸,遂下长狱,遣立就国。丞相方进复劾奏立党友后将军朱博等,免官归郡。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
使廷尉孔光持节赐许后药,自杀。葬延陵交道厩西。
上以王莽首发大奸,称其忠直。王根因荐莽自代,遂以莽为大司马。莽既继四父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聘请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曵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夫人皆惊,其餙名如此。
罢刺史,置州牧。秩二千石。
丞相、大司空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凖。请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从之哀帝建平二年,以朱博言罢州牧,复置刺史如故
。诏立辟雍注见前
,未作而罢。
犍为郡注见前。
于水濵,得古磬十六枚,议者以为善祥。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以风化天下,或曰不能具礼。颜师古曰:此向设为难者之言也。
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刑罚之过,或至死伤。今之刑有司定法,笔则笔,削则削,至于礼乐,则曰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夫教化所恃以为治,刑法所以助治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帝以其言下公卿议。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按行长安城南营表,未作而罢。时又有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増弟子员三千人,岁馀复如故。未几,刘向亦卒。
甲寅
二年春二月,丞相方进卒,时荧惑守心,注见前。
丞相府议曹李寻奏记,方进言:「今灾变迫切,大责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阖府三百馀人,丞相官属。
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凶,方进忧之,不知所出。㑹郎贲音肥。
丽善为星言大臣,宜当之」。上乃召见,方进还归,未及引决,上遂赐册责让,使尚书令赐上尊酒十石,如淳曰:稻米二斗得酒一斗为上尊。
养牛一方,进即日自杀。如淳曰:汉仪注:有天地大变,皇帝使侍中持节乘四白马,赐上尊酒十斛、牛一头䇿,告殃咎,使者去半道,丞相即上病,使者还,未白事,尚书以丞相不起病闻。
上秘之,遣九卿册赠印绶,赐乘舆秘器,亲临吊者数至,礼赐异于它相故事。三月,帝崩。
帝素强,无疾病,时梁王名立,梁懐王揖七代孙。
、楚王名衍,宣帝孙楚孝王嚣子
来朝,明旦当辞去,又欲拜孔光为丞相,已刻侯印书赞。颜师古曰:赞,谓延拜之辞。
昏夜平善乡,晨欲起,不能言而崩。民间欢哗,咸归罪赵昭仪。皇太后诏大司马莽杂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自杀。
以孔光为丞相。
光于大行前拜受丞相、博山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府淅川县
侯印绶。夏四月,太子欣即位是为孝哀帝
帝初立,躬行俭约,罢乐府官及官织绮绣,除任子令应劭曰:任子令者,《汉仪注》: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不以德选,故除之。
,诽谤诋欺,法出宫人,免官奴婢,益小吏,俸政皆由已出,朝廷翕然望治焉。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葬延陵。在西安府咸阳县西北。
史臣曰:成帝善修容仪,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奏议可述,然湛于酒色,赵氏内乱,外家擅朝。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葢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追尊定陶共王为定陶共皇。
太皇太后令傅太后、丁姫十日一至未央宫,有诏问丞相孔光
、大司空何武。
定陶太后宜何居!」孔光素闻傅太后刚暴,长于权谋,恐其与政事,不欲与帝旦夕相近,即议以为宜改筑宫。何武曰:「可居北宫」。上从武言。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果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称尊号,贵宠其亲属髙昌。故城在今山东青州府博兴县。
侯董宏父忠以告霍禹反,封侯宏嗣。
希指言「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太后为帝太后」。事下有司,王莽师丹,帝为太子时,丹为太子太傅,及即位,以为左将军,领尚书事。
劾奏宏知皇太后至尊之号而称引亡秦,非所宜言,大不道」。上纳其言,免宏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上必欲称尊号,上乃白太皇太后,令下诏尊定陶共王为共皇。
五月,立皇后傅氏。
傅,太后从弟晏之子也。
尊定陶太后曰定陶共皇太后,丁姫曰定陶共皇后,封丁明共皇后兄
、传晏共,皇太后从父之子。
皆为列侯。晏,孔乡侯。明,阳安侯。
共皇太后、共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皇太后
、中宫皇后
诏刘歆字子骏,向少子。
典领《五经》。王莽荐刘歆有才行,为侍中,稍迁光禄大夫。贵幸,上复令典领《五经》,卒父前业。歆于是摠群书而奏其七略,有《辑略》,诸书之总要
六艺略》,六艺之文,《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凡九种。
诸子略曰儒,曰道、曰阴阳,曰法,曰名,曰墨,曰纵横,曰杂,曰农,凡九家。外又有小说家。
诗、赋略。赋三种,杂赋歌诗为五种。
兵书略,权谋、形势、阴阳、技巧为四种。
术数略,天文、厯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为六种。
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为四种。
六月,诏限民名田,不果行。
初,董仲舒说武帝以秦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小民安得不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寛民力,然后可善治也。至是,师丹复建言,帝下其议,丞相大司空奏请:自诸侯王、列侯、公主名田各有限,闗内侯吏民名田毋过三十顷,奴婢毋过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
贵戚近习不便」,遂寝不行。
秋七月,罢大司马莽就第,以师丹为大司马。封髙乐侯。
初,太皇太后诏莽就第避帝外家,莽即上䟽乞骸骨,帝遣尚书令诏起之。又遣孔光等白太皇太后,复令莽视事。至是,置酒未央宫,内者令为傅太后张幄,坐于太皇太后坐旁。莽按行责内者,令曰:「定陶太后藩妾,何以得与至尊并!」彻去,更设坐傅。太后大怒,不肯坐。莽乞骸骨,罢就第。时右将军傅喜传,太后从弟。
好学问,有志行。莽既罢,众庶归望于喜。先是,上官爵外亲喜,独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乃以师丹为大司马,而赐喜黄金百斤,以光禄大夫遣归养病。何武、唐林沛国人
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忠臣社稷之卫,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故寻复进用焉。
遣曲阳侯王根就国,免成都侯。王况商之子
为庶人,帝少闻王氏骄盛,心不能善,司𨽻校尉解光奏曲阳侯根三世据权五将秉政,天下辐凑,臧累巨万,大治第宅,殿上赤墀,户青琐,游观射猎,使奴从者被甲,持弓弩,陈歩兵,止宿离宫,水衡供帐,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推亲近吏张业为尚书,蔽上壅下,先帝山陵未成,公聘取故掖庭女乐殷严、王飞君等置酒歌舞,成都侯况亦聘取故掖庭贵人以为妻,皆无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上以根尝建社稷之策,遣就国,而免况为庶人。
九月,地震。
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馀处,地震壊城郭,压杀四百馀人,上以灾异问待诏李寻,对曰:「日者众阳之长,君之表也。间者光明,侵夺失色,邪气珥霓珥,音耳。霓,读曰啮,皆日旁气也。
数作,惟陛下执乾刚之德,诸保阿乳母,甘言卑辞之托,断而勿听,勉强大谊,絶小不忍,有不得已,可赐以货财,不可私以官位。月者,众阴之长,妃后大臣,诸侯之象也。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乱朝,惟陛下亲求贤士以崇社稷,五行以水为本,今汝颍漂涌,并为民害,咎在皇甫卿士之属,惟陛下少抑外亲大臣,地道柔静,阴之常义也。间者地数震,宜务崇阳抑阴,以救其咎,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如近世贡。禹以言事忠,切蒙尊荣,当此之时,士厉身立名者多,及京兆尹王坐言事诛灭,智者结舌,邪伪并兴,外戚颛命,女宫作乱,此行事之败,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也,宜选练左右,举有德行道术通明之士,以辅圣德,下至郎吏从官,行能亡异,又不通一艺及博士无文雅,皆使就南畆以视天下」。上虽不能从,然颇采其语,寻迁黄门侍郎。
求能浚川䟽河者。
骑都尉平当平,以邑为氏,当字子思,平陵人。
以经明禹贡,使领河堤,奏言:「按经义治水有决河浚川,而无堤防壅塞之文,宜博求能浚川䟽河者」。上从之。待诏贾譲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颜师古曰:遗留,度计也。言川泽流聚之处,皆留而置之,必计水之所不及,然后居而田之也。
大川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为污泽,使秋水多得其所休息,左右游波寛缓而不迫。夫士之有川,犹人之有口也,故曰:善为川者,决之使道,善为民者宣之,使言堤防之作,近起战国,齐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虽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荡。今堤防,陿者去水数百歩,逺者数里,民起庐舍其间,此皆前世所排也。河从河内黎阳注皆见前。
至魏郡昭阳,故城今在河南彰德府安阳县
。东西互有石堤,激水使还百馀里间,河再西,三东迫厄如此,不得安息。今行上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在今浚县西南,旧为河所经
放河使入海河,西薄大山,谓太行诸山。
东薄金堤,势不能逺,泛滥朞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故谓之上策。若乃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虽非圣人法,然亦救败术也。可从淇口淇水之口也,在今河南卫辉府辉县西北。
以东为石堤,多张水门,冀州诸渠皆股引取之,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水则开西方髙门,分河流,通渠,则下隰填淤,加肥禾麦,更为秔稻,转漕舟船便,此三利也。民田适治,河堤亦成,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増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此最下策也」。诏定世宗为不毁之庙。
孔光、何武奏言:「本始二年制书,孝武皇帝为世宗,迭毁之次,当以时定,请与群臣杂议,皆以为孝武皇帝虽有功烈,亲尽宜毁王舜。刘歆曰:礼,天子七庙可常数者也。宗不在此数,茍有功德则宗之,故殷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髙宗宗,无数也。以七庙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以所宗言之,则不可谓无功德。臣愚以为孝武皇帝功烈如彼,孝宣皇帝崇立之如此,不宜毁」。制曰:「可」。
冬十月,策免大司空武遣就国,以师丹为大司空。左右或议武事,亲不笃,帝亦欲改易大臣,乃策免武就国,以丹为大司空。丹上书言:「古者谅暗不言。前大行在堂而官爵臣等以及亲属,赫然贵宠,变动政事,卒暴无渐。天下者,陛下之家也,肺腑何患不富贵?仓卒若是,其不乆长矣」。书数十上,多切直之,言:「傅太后从弟子迁尤倾邪?」上恶之,免官遣归故郡。傅太后怒,上不得已复留迁。孔光与丹奏:「诏书前后相反,天下疑惑,无所取信,请归迁故郡」。上逼于傅太后,卒不得遣,复为侍中。
孝哀皇帝
乙帽
,建平元年,新城侯赵钦赵太后弟,绥和二年封。
以罪免,徙辽西。汉郡治,且虑故城,在今直𨽻永平府东。
司𨽻校尉解光解氏,晋解阳之后,以邑为氏。
奏言:「臣闻许美人及故宫中史曹宫皇后宫女史,曹姓宫名。
皆御幸孝成皇帝产子子,隠不见臣,遣吏问,皆得其状,其他饮药伤堕者无数。赵昭仪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而同产亲属皆在尊贵之位,请穷竟议正法」。于是免钦及钦兄子成阳侯欣,皆为庶人,将家属徙辽西郡。议即耿育上言,将顺君父之美,销灭既往之过,古今通义也。事不当时固争,各随指阿从以求容媚。晏驾之后,乃讦扬幽昧之过,空使谤议,上及山陵,臣所深痛也。帝亦以为太子颇得赵太后力,遂不竟其事。 耿氏,周耿国之后。
夏四月,以傅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秋䇿,免大司空髙乐侯丹为庶人,复赐爵关内侯。泠褒、周有泠州鸠,后以为氏,褒郎中令。
段犹黄门郎
等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藩国之言,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尺孕,反副也。
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职,又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复下其议,群臣皆以为宜。丹曰:「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亡二上之义也。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子无爵父之义,尊父母也。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朞明尊祖而重正统也。孝成皇帝为共皇立后,奉承祭祀,令共皇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毁,恩义已备。陛下既继体先帝,持重大宗,承天地、宗庙、社稷之祀,义不得复奉定陶共皇祭。今欲立庙于京师,而使臣下祭之,是无主也。又亲尽当毁,空去一国太祖不堕之祀而就无主,当毁不正之礼,非所以尊厚共皇也。丹由是寖不合上意。会丹使吏书奏,吏私冩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行道人徧持其书。事下廷尉,劾丹大不敬。博士申咸炔古惠切
、钦齐人许商弟子
上书,言丹经行无比,奏封事不及深思,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上贬咸、钦秩各二等,遂策免丹。尚书令唐林上䟽曰:「丹经为世儒宗,德为黄耉,亲傅圣躬,位在三公,所坐者㣲,免爵太重,惟陛下裁之」。诏赐丹爵闗内侯。
冬十月,以朱博为大司空。
中山王太后冯氏及其弟宜乡侯绥和元年封
,参皆自杀。中山王箕子兴之子
㓜有𤯝病,时未满岁。苏林曰:𤯝病名为肝,厥发时,唇口手足十指,甲皆青。
祖母冯太后自养,视数祷祠解,帝遣中郎谒者张由将医治之。由素有狂易病,颜师古曰:狂而变易常性也。
病发西归,因诬冯太后祝诅上。及傅太后、傅太后与冯太后并事元帝,以当熊事,事见前
追怨之,因是遣御史丁元案验尽收御者官吏及冯氏昆弟在国者百馀人,数十日无所得,更遣中谒者令史立治之,立受傅太后,指治冯太后女弟弟妇死者数十人,诬奏云祝诅谋杀上立中山王。责问冯太后,无服辞,立曰:熊之上殿何其勇,今何怯也?太后还谓左右:「此乃中语前世事,吏何用知之?欲䧟我故也」。乃饮药自杀。弟叅召诣廷尉,亦自杀。参通尚书,少为黄门郎,宿卫十馀年,以严见惮,不得近侍帷幄,以王舅封侯奉朝请,五侯皆敬惮之,且死,叹曰:「参父子兄弟皆备大位,身至封侯,今被恶名而死,无以见先人于地下!」众莫不怜之。
冯氏死者十七人,司𨽻孙寳奏请覆治,傅太后大怒,乃下寳狱。尚书仆射唐林争之,上以林朋党,左迁敦煌鱼泽障侯,大司马喜、光禄大夫龚胜字君宾,楚人。
固争,上为言太后,出寳复官,张由赐爵闗内侯,史立迁中太仆。后帝崩,孔光奏前由诬告骨肉,立䧟人大辟,请免为庶人,徙合浦。
丙辰
二年春三月,策免大司马喜罢三公官。夏四月,复以御史大夫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丁、傅骄奢,皆嫉傅喜恭俭。又傅太后欲称尊号,喜与孔光、师丹共执以为不可。帝先免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朱博与傅晏连结,共谋成尊号事,数毁短喜,因遂策免喜。朱博又奏言:「故事,选郡国守相髙第为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次有序。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大夫,而为丞相权轻,非所以重国政也。臣愚以为大司空官可罢」。于是更置御史大夫以博为之。又以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并如故事。是夏傅太后以喜附下㒺上,与师丹同心背畔,遣就国。
䇿免丞相博山侯光为庶人,以朱博为丞相。封阳卿侯。
孔光自议继嗣持异,又重忤傅太后指策免为庶人,以朱博为丞相。以少府赵元为御史大夫。
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殿中以问黄门侍郎掌侍从左右给事中。
扬雄扬氏出周伯乔,与杨别为一氏。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成帝时,以王音荐待诏献羽猎赋,除为即。
及李寻寻对曰:「此洪范》所谓鼓妖。《洪范传》曰:妄闻之气,发于声音,故有鼓妖。
者也。人君不聪,为众所惑,空名得进,则有声无形,不知所从生。宜退丞相以应天变,不退期年,其人自䝉其咎」。雄亦以为听失之象,且曰:「博为人强毅,多权谋,宜将不宜相,恐有凶恶亟疾之怒」。上不听。
诏共皇去定陶之号,立庙京师,比宣帝父悼皇考制度。
尊共皇太后傅氏为帝太太后,共皇后为帝太后。
朱博既相,上遂用其议,下此诏。于是帝太太后称永信宫,帝太后称中安宫」,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傅。太后既尊后,尤骄,与太皇太后语,至谓之妪丁」,傅为公卿、列侯、侍中,诸曹甚众。然帝不甚假以权势,不如王氏在成帝世也。
免闗内侯师丹为庶人,遣新都侯王莽就国,丞相御史言:「师丹、王莽抑贬尊号,亏损孝道,当伏显诛,幸䝉赦令,不宜有爵土,请免为庶人」。诏免丹遣莽就国谏大夫杨宣什邡人
言:「孝成皇帝称述陛下至德,以承天序,岂不欲以陛下自代承奉东宫哉?太皇太后春秋七十,数更忧伤,敕令亲属引领,以避丁傅,陛下登高望逺,独不惭于延陵乎?」帝深感其言,复封商子邑为成都侯,莽就国杜门,自守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自杀。在国三歳,吏民上书颂莽者以百数。元寿元年,贤良、周䕶、宋崇等对䇿,颂莽功德,于是征莽还京师。
六月,帝太后丁氏崩。合葬共皇园。
大赦,改元太初,更号陈圣刘。韦昭曰:敷陈,圣刘之德也。
太平皇帝寻罢,待诏夏贺良等伏诛。
待诏黄门夏贺良重平人。初,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厯包元太平经》,言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此道,因以传贺良及郭昌等。刘向奏忠可㒺上惑众,下狱病死。后司𨽻校尉解光亦以通灾异,得幸白贺良等所挟忠可书郭昌为长安令,劝李寻宜助之。寻遂白贺良等,皆待诏黄门。
言:「汉厯中衰,当更受命,宜急改元易号,可得延年益寿」。上久寝疾,遂从其议,改号月馀,寝疾自若。贺良等复欲妄变政事,进退大臣,上以其言无验,诏罢改元易号。事下贺良等,吏皆伏诛。李寻及觧光徙敦煌郡。
秋八月,丞相博有罪自杀,御史大夫赵元减死。论傅太后怨傅喜不已,使傅晏风丞相博,令奏免喜。侯博与赵元议之,元许可博恶独斥奏,喜以何武前就国,与喜相似,即幷奏喜、武皆请免为庶人。上知傅太后素尝怨喜,疑博元承指,即召元问状。元辞服。诏减元死罪三等,削晏户四分之一,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博自杀,国除。
冬十二月,通鉴作冬十月,考汉书表系十二月甲寅,今从《汉书》。
以平当为丞相。封闗内侯李竒曰:冬月非封侯时,故且先赐爵闗内侯也。
丁巳
三年春三月,丞相当卒,上欲召封,当当病,驾不应召。或谓:当「不可强起受印,为子孙耶?」当曰:「吾居大位,已负素餐,受印还死,死有馀罪。不起,所以为子孙也」。至是,卒。
有星孛于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
夏四月,以王嘉字公仲,平陵人。
为丞相。封新甫侯。
嘉上䟽曰:「臣闻圣王之功在于得人,是以教化行而治功立。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数更政事,举劾苛细,中材茍容,求全下材,懐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惟陛下留神择贤,记善忘过,勿责以备令尽力者有所劝,此方今急务也。因荐儒者公孙光、满昌、风俗通:荆蛮有瞒氏,后改为满。
萧咸字仲,望之之子。
薛修等皆故二千石有名称者,上纳用之。
无盐东平国治注见前
危山在今东平州东北
,土起瓠山,《汉书》作「报山」。师古曰:「报」本作「瓠」,以其形似瓠耳山,在今东平州北。
石立东平王云宣帝孙,东平思王宇子。
坐祠祭祝诅,自杀。以孙宠长安人
为南阳太守,息夫躬息公子边爵大夫,遂为息夫氏。躬,字子㣲,河阳人。
为光禄大夫。
无盐危山土,自起覆草如驰道状,又瓠山石转立,晋灼曰:山胁石一枚,转侧起立,髙九尺六寸,旁行一丈,广四尺。
云及后谒自之石所,祭祀之,息夫躬孙宠相与谋曰:「此取封侯之计也」。乃因中常侍宋𢎞上变事,时上被疾,多所恶,逮谒验治,言使巫祠祭诅祝上为云求为天子,以为石立宣帝起之表也。有司诛王诏废,徙房陵。
云自杀,谒弃市,擢宠为南阳太守,𢎞躬皆光禄大夫,廷尉梁相疑云狱有餙辞奏,更下公卿覆治,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鳯以为可许,上以相等顾望无讨贼嫉恶之意,皆免为庶人戊午。
四年春,闗东民讹言行筹。
闗东民无故惊走,持稾禾,捍也
或掫,麻,干也。
一枚传相付,与曰:「行西王母」。张揖曰:状如人豹尾,虎首戴胜而处。
筹或被髪徒跣,或夜折闗逾墙,或车骑奔驰,经厯郡国二十六至京师,不可禁止,民又聚㑹,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至秋乃止。颜师古曰:西王母元后寿考之象,行筹言,执国家之筹,策行于天下。
二月,封傅商傅太后从弟,㓜君之子。
为汝昌侯。上欲封商,尚书仆射郑崇平陵人,字子㳺。傅喜荐之,数谏争,每见曵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谏曰:「成帝封五侯,天赤黄昼昏,日中有黒气。今无故封商,壊乱制度,逆天人心,臣愿以身命当国咎」。因持诏书案起传。太后大怒曰:「何有为天子乃反为一臣颛制耶!」上遂下诏封商。又封傅太后同母弟子郑业傅太后父蚤卒,母更嫁魏郡郑翁,生男恽,恽生业。
为阳信侯,追尊业父恽为阳信节侯。
下尚书仆射郑崇狱,杀之,免司𨽻孙寳为庶人。侍中董贤云阳人。父恭为御史。任贤为太子舍人,帝立,迁为郎。
美丽自喜,性和柔,便辟,得幸于上,常与上卧起,妻得通籍殿中女弟为昭仪,父恭为少府,赐爵关内侯。诏将作大匠为贤起大第北阙下,穷极技巧,赐武库禁兵,上方珍寳,皆选上第,而乘舆所服,乃其副也。至东园秘器,颜师古曰:东园,署名也,属少府,掌为棺器。
珠襦、玉柙,颜师古曰:以珠为𥜗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腰,以下玉为柙,至足,亦缝黄金以为缕。
无不备具,下至僮仆,皆受上赐。又为贤起冢义陵,建平二年,以永陵亭部为初陵,即义陵也,在今陜西西安府咸阳县西北。
旁周垣数里。郑崇切谏,上由是数以职事见责。尚书令赵昌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上怒,下崇狱,司𨽻孙寳上书曰:「崇狱覆治,搒掠将死,卒无一辞,道路称寃,疑昌与崇内有纎芥浸润相䧟,臣请治昌,以解众心」。诏曰:「司𨽻寳附,下㒺上国之贼也,免为庶人。崇死狱中」。昌后为河内太守,王莽秉政,以其譛郑崇,免官,徙合浦。
夏六月,尊帝太太后傅氏为皇太太后。秋八月,封董贤为髙安侯,孙宠为方阳侯,息夫躬为宜陵侯。
初,上欲侯董贤而未有縁,侍中傅嘉劝上因东平王事以封贤,上于是定息夫躬告东平王本章去,宋𢎞更言因贤以闻,皆先赐爵闗内侯。顷之,上欲封贤等而心惮王嘉,乃先使持诏示丞相、御史,于是嘉与御史大夫贾延言:「宜暴贤等本奏语,言延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必有言贤当封者,天下虽不悦,咎有所分。臣知顺指不逆,可得容身,所以不敢者,思报厚恩也」。上不得已,止数月,遂下诏切责公卿曰:「东平王云图弑天子,公卿股肱莫能销厌,未萌頼宗庙之灵,侍中贤等发觉伏辜,其封贤宠躬,皆为列侯,躬数进见,厯诋公卿大臣,众畏其口,见之侧目。明年夏,贾延免。
左迁执金吾毋将隆毋将,复姓隆名,字君房,兰陵人。
为沛郡都尉。上发武库兵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毋将隆奏言:「古者方伯专征,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距冦,赐武库兵,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今便僻弄臣私恩㣲妾,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契犹,缺也。
国威器共其家备,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臣请收还武库」。上不悦。顷之,傅太后贱买执金吾官婢,隆奏请更平直,诏隆与永信宫争贵贱之贾伤化失俗,左迁为沛郡都尉。成帝末,隆为谏大夫,甞奏言宜徵定陶王居国邸,故上宥之。王莽少慕与隆交,隆不甚附。后莽秉政,使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寃,䧟无辜,免官徙合浦。
諌大夫鲍宣字子都,勃海髙城人。
上书。
时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上书曰:「窃见孝成皇帝时,外戚持权,浊乱天下,是以日蚀且十,慧星四起,危亡之征,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复剧于前乎?朝臣亡有大儒骨鲠之士,论议通古今,忧国如饥渴者,敦外亲小童及幸臣董贤等在省户下,陛下欲与此共承天地,安海内甚难,今民有七亡,水旱为灾,一也。重责赋税,二也。贪吏取受,三也。豪强蚕食,四也。苛吏徭役,五也。部落鼓呜,六也。盗贼劫略,七也。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一也。治狱深刻,二也。寃䧟无辜,三也。盗贼横发,四也。怨雠相残,五也。岁恶饥饿,六也。时气疾疫,七也。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父子,夫妇不能相保,奈何独私养外亲、幸臣乎?赏赐大钜也
万使从奴宾客浆酒藿肉言视酒如浆,视肉如藿
,非天意也。孙宠息夫,躬奸人之雄,惑世尤剧,宜以时罢退,外亲㓜童未通经术者,皆宜令休就师傅,急征傅喜,使领外亲,何武师丹、孔光、彭宣淮阳阳夏人,因张禹荐至左将军,建平元年免
,龚胜可大委任,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専快意而已也。宣语虽刻切,上以其名儒优容之己未
。元寿元年春正月辛丑朔,以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丁明为大司马、骠骑将军,是日日食,寻罢,晏就第。初,晏与息夫躬谋,欲求居位辅政,躬因言灾异屡见,恐有非常之变,可遣大将军行边斩一郡守,以立威应变,上问丞相王嘉嘉,对曰:臣闻动民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下民细㣲犹不可诈,况于上天神明而可欺乎?天之见异,所以敕戒人君,欲令觉悟反正,推诚行善,民心悦而天意得矣。谋动干戈,设为权变,非应天之道也。上不听,因拜傅晏、丁明,皆为大司马㑹,有日食之变,诏举直言,嘉复奏封事。略日:元帝温恭少欲赏赐节约,故少府水衡见钱多,虽遭凶年,加有羌变,终无倾危之忧。成帝时,谏臣多言燕栾女宠犹酒之害,其言甚切,终不怨怒。宠臣史育数贬退,张放斥就国。淳于长搒死于狱,不以私爱害公义。陛下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共皇寝庙比,当作以用度不足忧闵元元,今始作治,而董贤亦治大第,使者䕶作,甚于治宗庙,诏书罢苑而以赐贤二千馀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僭放纵,变乱阴阳,灾异众多,臣嘉幸得备位,窃内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惟陛下慎已之所独乡,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邓通、韩□骄贵逸豫,卒陷罪辜,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也。宜节贤宠,安全其命。
上不悦杜邺,字子夏,繁阳人。
以方正对,策亦言之。略曰:春秋灾异,以指象为言语,日食,明阳为阴揜。今诸外家并侍帷帐典兵至,乃并置大司马,当拜之日,暗然日食,欲令昭昭以觉圣朝,愿陛下加致精诚以厌下心。
上乃征孔光诣公车,问以日食事,拜为光禄大夫。董贤亦以日食沮晏,躬之策。上乃收晏印绶,罢归第。
皇太太后傅氏崩。合葬渭陵,号孝元傅皇后。
孙宠、息夫躬以罪就国,宠国龙亢,在江南定逺县躬国。杜衍在河南南阳县。
丞相、御史奏躬宠罪过,上乃下诏罢躬宠官,遣就国。躬之国未有第。含寄居邱亭,奸人以为富数守之。躬恐每夜被髪立亭中,向北斗祝□人告,躬祝诅上,逮繋雒阳狱,僵地絶咽死,躬母圣弃市,家属徙合浦。宠亦坐前为奸谗,徙合浦,事俱在元康二年。
以鲍宣为司𨽻。
宣上书曰:「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以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相惊,今日食于三始,诚可畏惧,陛下深内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退外亲征拜。孔光发觉,宠躬过恶,众庶歙然,莫不说喜,乃白虹干日,连阴不雨,此天有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董贤以令色谀言自进,赏赐无度,竭尽府藏,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家,岂天意与民意耶?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诚欲哀贤,宜为谢过天地,解雠海内,免遣就国,收乘舆器物还之县官如此,可以父子终其性命,复征何武、师丹、彭宣、傅喜以应天心,建立大政,兴太平之瑞」。上乃征何武、彭宣,而拜宣为司𨽻。
下丞相新甫侯王嘉狱,杀之,上托言傅太后遗诏,益封董贤二千户,王嘉封还诏书,諌曰:「臣闻爵禄土地,天之有也。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不得其宜,则众庶不服,感动阴阳,其害疾自深,髙安侯贤侫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殚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四方同怨,陛下寝疾乆不平,继嗣未立,宜思正万事,顺天人之心,以求福佑,奈何轻身肆意,不念髙祖之勤苦哉!初,廷尉梁相以请覆治东平王狱,免为庶人,事见前。
已而更赦,嘉荐之,上不能平。及封还董贤事,上乃发怒,召嘉诣尚书,责问以相事下将军、中朝内朝也。
者。孔光等劾嘉罔上不道,请召诣廷尉。永信少府猛等以为圣王之于大臣,进以礼,退以义,关械受笞,非所以重国家、褒宗庙也。上从光议,召嘉诣廷尉。使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引杯击地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何为咀药而死!」
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载至都船,执金吾属有令、丞。
吏稍侵辱嘉。嘉仰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馀责!」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孔光,何武不能进,恶董贤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遂不食,呕血而死。元始四年,追谥嘉为忠侯,封嘉子崇为新甫侯。
秋七月,以孔光为丞相。八月,以何武为前将军,彭宣为御史大夫。
上覧王嘉之,对思其言,故有是命。光复故爵,下司𨽻鲍宣狱髠钳之。
丞相光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摧辱丞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欲捕从事,宣闭户不纳,遂以闭距使者,大不敬,不道下狱,博士弟子王咸济南人
等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𨽻者。㑹此㑹者千人,遮丞相自言」。又守阙上书,上竟抵宣罪,冬十二月,以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
大司马丁明素重王嘉,以其死怜之。上方欲极董贤位,恨明遂策免就第,以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数日卒。
以贤大司马卫将军。册日定国于公以为汉辅往悉尔心,匡正庶事,允执其中,时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百官因贤奏事,亲属皆侍中奉朝请,宠在丁传之右。
上故令贤私过。孔光光闻贤来警,戒衣冠出门待,望见贤车却入。贤至中门,光入合,既下车,乃出,拜谒送迎甚谨,不敢以宾客均敌之礼。上喜,立拜光两兄之子为諌大夫、常侍。后置酒麒麟殿,贤父子亲属宴饮,上从容视贤笑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时王闳平阿侯谭子
为中常侍,进曰:天下乃髙皇帝天下,陛下承宗庙,统业至重,天子无戏言」。上黙然。闳妻父,萧咸望之子也,贤父恭慕之,欲为子求咸女为妇,使闳言之。咸私谓闳曰:「董公、大司马册乃尧禅,舜之文非三公故事,长老见者,莫不心惧,此岂家人子所能堪耶!闳闻,咸言亦悟,乃还报恭深逹,咸自谦薄之意。恭叹曰:我家何负天下,而为人所畏如此!」意不悦。
庚申
二年春正月,丐奴单于乌孙大昆弥皆来朝。先是,匈奴单于上书请朝,在建平四年。初,成帝河平中,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入朝。绥和元年,乌珠留若鞮单于立,汉遣夏侯藩使匈奴,大司马王根以匈奴有斗入汉地,直张掖郡,得之于边甚饶,乃白帝,以指晓藩,令求之,藩至,语次说单于上书献此地,单于曰:此诏语耶?抑使者所求也?藩曰:诏指也,然亦为单于画善计耳。单于曰:匈奴西邉仰此材木,且先父地,不敢失藩」。还单于以状闻,徙藩济南太守。既而匈奴败,乌孙要其质子,汉使责让单于,单于既受诏,遂请朝。
时帝被疾,或言匈奴从上游来厌人,诏问公卿亦以虚费府帑,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未发扬,雄諌曰:「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今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愚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匈奴本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明甚,故前世以为不一劳者不乆佚,不暂费者不永寜,是以忍百万之师,运府库之财而不悔。今单于归义愿朝,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者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不安也。惟陛下留意于未乱,未战以息边萌一作氓,民也,
之祸。书奏,上召还匈奴使者而许之,至是来朝,赏赐如河平时单于宴见群臣在前,单于怪董贤年少,以问译,上令报曰: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乃起拜,贺汉得贤臣。
乌孙自分立两昆弥事具宣帝甘露元年。
汉用忧劳,且无寜岁。成帝元延初,乌孙小昆弥安日为降民所杀,诏遣中郎将叚㑹宗立,日安弟末振将为小昆弥,时大昆弥雌贵靡勇健,末振将恐为所并,使人刺杀之,汉欲讨之而未能遣。㑹宗立公主,孙伊秩靡为大昆,弥乆之,翎侯难栖杀末振将安日子靡犁,代为小昆弥。于是汉复将众遣会宗诛死,末振将子畨邱末振将弟卑爰疐八万馀口北附,康居谋欲借兵,兼并两昆弥两昆弥畏之,亲依都䕶
及是,大昆弥伊秩靡与单于并入朝,汉以为荣。时西域凡五十国本三十六国,分为五十馀国。康居、大月,氐、安息、罽宾之属,不在此数
,佩汉印绶者凡三百七十六人。
夏四月壬辰晦,日食。
五月,正三公分职,董贤为大司马,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六月,帝崩。
太皇太后闻帝崩,即日之未央宫,收取玺绶。董贤以罪罢,即日自杀。
太后召贤问以䘮事,调度贤忧惧不能对。太后曰:「新都侯莽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吾令莽佐君」。贤顿首幸甚,莽以建平二年遣就国,寻征还,事见前。
乃遣使者驰召莽。诏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期门兵皆属焉。莽以太后指,使尚书劾贤不亲医药,禁止不得入宫殿,即阙下册收贤印绶,罢归第。贤即日与妻皆自杀,家惶恐夜葬,莽疑诈死,发其棺,至狱诊视,因埋狱中,收没入家财四十三万万。父恭与家属徙合浦。
太皇太后以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太皇太后诏公卿举可大司马者。孔光以下皆举莽,独何武前将军
、公孙禄左将军
以为:「惠、昭之世,外戚持权,几危社稷。今比世无嗣,方当选立近亲,㓜主不令外戚持权,亲踈相错,为国计便」。于是武举禄禄,亦举武太皇太后,自用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
秋七月,迎中山王箕子为嗣。
太皇太后与莽议,遣车骑将军王舜使持节迎之。八月,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
莽白太皇太后,以皇太后前与女弟昭仪,専宠锢寝,残灭继嗣,贬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五行志》:成帝时,童謡曰:「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涎涎美好。貎,张公子,富平侯也。木门仓,琅根谓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后立为皇后,弟昭仪,贼害皇子,卒皆伏辜,所谓「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也。
徙孝哀皇后于桂宫。长安图,北宫、桂宫,俱在未央宫北。
后月馀,与孝成皇后俱废为庶,人就其园,皆自杀。追贬傅太后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为丁姫,傅氏、丁氏皆免官爵,归故郡。傅晏将妻子徙合浦,独下诏褒扬。傅喜征还,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
以甄邯《陈留风俗传》:舜陶甄河濵,后以为氏。
为侍中,策免。何武公孙禄遣红阳侯立就国。
莽以孔光名儒、厯相三主,太后所敬,天下信之。于是盛尊事光,引光女婿甄邯为侍中,诸素所不悦者,皆傅致其罪为请奏,令邯持与光,光畏不敢不上。莽白太后,輙可其奏,乃劾奏何武、公孙禄互相称举,免宫、就国。董宏子武以父邪侫夺爵。红阳侯立莽诸父,内敬惮之,令光奏立罪恶。以前知淳于长罪,多受其赂,白宫婢杨寄私子为皇子,使众疑吕氏,少帝复出。
太后不听。莽曰:「汉家比世无嗣,太后独代㓜主统政,力用公正先天下,尚恐不从。今以私恩逆大臣议,群臣倾邪,乱从此起」。太后不得已,遣立就国。时莽诸父平阿侯仁素刚直,莽复令大臣以罪迩奏,遣仁就国。
于是以王舜、王邑为心腹。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当之子。
领机事刘秀、歆,改名。
典文章,孙建为爪牙。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㣲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涕泣固让,上惑太后,下示信于众庶焉。
策免大司空,宣遣就国。
彭宣以王莽専权,乃上印绶,乞骸骨归乡里。莽恨宣求退,白太后,策免。宣宣居国四年卒
。
以王崇为大司马。封扶平侯。
九月,中山王箕子即位,是为孝平帝。明年更名衎。
时年九岁。明年,立东平思王孙桃乡顷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后。
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已以听。以孔光为帝太傅马宫,字㳺卿,东海戚人,本姓马矢宫,仕学称马氏云。
为大司徒。
莽权日盛,孔光忧惧,不知所出,上书乞骸骨。莽白太后,徙光为帝太傅,给事中领宿卫,供养行内,犹言禁中也。
署门户省,犹,视也。
服御食物。
冬十月,葬义陵。
荀氏悦曰:帝睹孝成之世,禄去公室,权柄外移,是故临朝务揽主威,以则宣武。然董贤用事,大臣诛伤有覆餗,栋桡之凶,享国不永,乱臣乘间,岂不哀哉!
孝平皇帝
辛酉
,元始元年春正月,益州塞外蛮夷献白雉。王莽自为太传,号安汉公,褒赏宗室群臣。
莽风益州,令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重译献白雉。莽白太后以荐宗庙,于是群臣盛陈莽功德,宜赐号曰安汉公,益爵邑。莽上书言:「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定策,今愿独条光等功」。因数譲四,称疾不起。太后乃诏光为太师,舜为太保,丰为少传,邯封承阳侯。莽尚未起,群臣复上言,宜以时加赏元功,无使百寮。元元失望,太后乃以莽为太傅,干四辅之事,号曰安汉公,以故萧相国甲第为安汉公第,益封二万八千户。莽为皇恐不得已起,受太傅安汉公号让还,益封事,复建言立东平王开明故王云太子
,封宣帝耳孙三十六人为列侯。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无子而有孙若同产子者,皆得以为嗣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絶者,复其属吏,以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下及庶民鳏寡恩泽,无所不施。又风公卿奏言:太后春秋髙,不宜亲省小事。令太后诏曰:「自今唯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才吏初除奏事者,引入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于是莽人人延问,宻致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
二月,置羲和官。初置,自为一官。及莽篡位,改大司农为羲和后,又更为纳言。
夏五月丁巳朔,日食。
六月,拜帝母卫姬中山卢奴人
,为中山孝王后。莽恐帝外家卫氏,夺其权,白太后前哀帝立,自贵外家几危社稷。今帝以幼年复奉大宗,宜戒前事,为后代法,乃遣甄丰拜卫姬为中山孝王后,帝舅寳元爵关内侯,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师。申屠刚字巨卿,茂陵人,时为扶风功曹。
以直言对䇿曰:「圣主始免襁褓,至亲分离,诚宜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宫,令时朝见,又召冯卫二族,使得执㦸,亲奉宿卫,以抑患祸之端。莽令太后诏刚僻经妄说,违背大义,罢归田里。
封公孙相如周公,后通鉴作「鲁顷公八世孙公子寛,今从《汉书》。
为褒鲁侯,孔均孔霸曽孙
为褒成侯。
以奉周公、孔子之祠,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壬戌
二年春,黄支国应劭曰:黄支在日南之南,去长安三万里。
献犀牛。师古曰:犀状如水牛,头似猪。四足类象,黒色,一角当额前鼻上又有小角。
黄支在南海中,莽欲耀威德,厚遗其王,令遣使贡献。越嶲郡上黄龙游江中。
孔光、马宫等称莽功德比周公,大司农孙寳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悦,见书序、召诰。
今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色。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㑹寳遣吏迎母,母病,留弟家,独遣妻子,司直陈崇劾奏,寳坐免,终于家。
三月,大司空崇免。以甄丰为大司空,诏封宗室及功臣后。
为王侯者百馀人。
郡国大旱、蝗。
莽白太后,宜衣缯损膳以示天下。莽亦素食,上书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于是公卿皆效慕焉。凡献田宅者二百三十人。
六月,陨石于钜鹿二。
大夫龚胜、邴汉琅邪人
罢归,胜、汉以莽専政,皆乞骸骨。莽令太后依昭帝时韩福故事,事见前。
加优礼而遣之。楚又有龚舍,与胜相友,并著名节,世谓之「楚两龚舍」。以胜荐为谏大夫,复拜光禄大夫,终不肯起。以鲁诗教授,年六十八卒。汉兄子曼容亦养志,自修为官不肯过六百石,其名过于汉。
秋九月戊申晦,日食。
匈奴单于遣女入侍太皇太后,莽欲说太后以威德至,盛异于前,乃风单于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集览须卜复姓居次,云其名
入侍太后赏赐之甚厚时颁四条于匈奴,凡中国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因收故宣帝所为,约束封函而还
。
癸亥
三年春,聘安汉公莽女为皇后。莽欲以女配帝,以固其权,奏请考论《五经》,定取后礼。正十二女之义。十二女,见《公羊传》注。何休曰:诸侯一娶九女,惟天子娶十二女。
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长安者适子女。事下有司,上众女名,王氏多在选中。莽恐其与己女争,即上言子材下不宜采。太后诏:「王氏:「朕外家其勿采」。庶民、诸生、郎吏守阙上书,公、卿、大夫伏省户下咸言愿得公女为天下母」。太后从之。四年,遣大司徒马宫等迎皇后入未央宫。
安汉公莽杀其子宇,灭中山孝王后家,杀敬武公主及汜乡侯何武、故司𨽻鲍宣等数百人。
莽长子宇非莽隔絶卫氏,私与卫寳通书,教卫后上书求至京师,莽不听,宇与师呉章及妇兄吕寛议章,以莽好鬼神,可为变怪,惊惧之,因推类说,令归政卫氏。推原比类而说诱之,令其归政。
宇即使寛夜持血洒莽第,门吏发觉之,莽执宇送狱,饮药死,尽灭卫氏支属,唯卫后在,呉章腰斩,初,章为当世名儒教授千馀人,莽以为恶,人党皆当禁锢,不得仕宦,门人尽更名他师。平陵云:敞时为大司徒掾,自劾呉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棺敛葬之。
莽因是狱,连引素所恶者悉诛之。元帝女弟敬武长公主素非议莽,红阳侯立,莽尊属平阿侯,仁素刚直,皆以太皇太后诏,迫令自杀。郡国豪杰及汉忠直臣不附莽者何武、鲍宣等皆坐死,凡数百人。北海逢萌字子庆,北海都昌人。
谓友人曰:「三纲絶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甲子
四年春正月,郊祀髙帝以配天,宗祀孝文以配上帝,夏安、汉公莽自加号宰衡。
初,陈崇、张竦奏称莽功德,以为宜恢国如周公。至是,太保舜等及吏民上书者八千馀人,复请益封公以新息。汉县故城在今河南光州息县。
召陵注见前。
二县及黄邮聚在今河南南阳府新野县
、新野即今县
、田采、伊尹、周公称号,加公为宰衡,位上公。寻升位在诸侯王上。莽虽専权,所以诳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赂遗以千万数,以故左右日誉之。
起明堂、辟雍注俱见前
、灵台应劭曰:「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以望气书云物」。
,立《乐经》,征天下通经异能之士。
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天文、图䜟。张衡曰:图䜟虚妄,成、哀之后乃始闻之。
《锺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孟康曰:史籕所作十五篇,古文书也。
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网罗,天下异能之士,前后至者千数,徵能治河者。
时征能治河者以百数,其大略异者,闗并闗氏,夏大夫闗龙逢之后
,言河决,率常于平原、东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䟽恶,闻禹治河时本空苦贡反,下开空同
,此地宜勿以为官亭民室。韩牧以为可略于《禹贡》九河处穿之,纵不能为九,但为四五,宜有益。王横言:河入勃海地,髙于韩牧,所欲穿处,往者海溢,西南出寖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禹之行河水,本从西山下东北,去周谱如淳曰:世统谱牒也
,云定王五年河徙事见前
,则今所行非禹之所穿也。又秦攻魏,决河灌之事见前
决处,遂大不可补,宜更开空,使縁西山足,禹贡锥指横所云,西山足,即宿胥口也。宿胥口在今浚县之西,有上阳三山,曰同山,曰白祀,曰枉人,所谓西山者也。
乘髙地而东北入海,乃无水灾时,莽但崇空语,无施行者。
冬,置西海郡。故郡在今青海东。《水经》:河水又东自河曲迳西海郡南,即此。
莽自以北化丐奴东致海外,王莽传:东夷王度大海,奉国珍。
南懐黄支,唯西方未有加,乃遣中郎将平宪等多持金币,诱塞外羌豪良,愿等献鲜水海即青海注见前。
允谷在西寜边外黄河北
、盐池在青海西南
地,莽奏以为西海郡增法五十条,犯者徙之以千万数,民始怨矣。
更定官名及十二州界。
分京师置前辉、光后、承烈二郡,更公、卿、大夫、元士官名位次及十二州名,分界郡国所属,罢置改易,吏不能纪。
乙丑
五年春正月,复南北郊。三十年间,天地之祠凡五徙。自成帝建始元年作南北郊,永始三年罢。成帝崩,太后诏复之,哀帝建平三年再罢,至是又复。
夏四月,孔光卒,谥简烈。
以马宫为太师。光自莽称宰衡,愈恐,固称疾辞位。太后诏令十日一朝赐灵寿杖。颜师古曰:木似竹有枝节,自然合杖,制不湏削治。
省中坐置几。及是卒,赠赐,葬送甚盛。
以宫代之。
五月,安汉公莽自加九锡。何休曰:一舆马二,衣服三,乐则四,朱户五,纳陛六,虎贲七,弓矢八,鈇钺九,秬鬯。
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馀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宜亟加赏于安汉公,乃策命莽以九锡。
封王恽等八人为列侯。
先是,莽遣恽等八人行天下,观风俗。及恽等还,诈造歌謡颂功德,莽以诏皆封列侯。时广平相班稚,不上嘉瑞。琅邪太守公孙闳言灾害。甄丰劾闳造不祥,稚絶嘉、应,皆不道。稚,班偼伃弟也。太后曰:「班稚后宫贤家,我所哀也」。于是闳独下狱诛。莽又奏为市无二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之制,违者象刑《白虎通》曰:「象刑以衣服象五刑也。犯墨者幪巾,犯劓者赭其衣,犯膑者墨其膑,犯宫者屝。犯大辟者衣无领,縁投之于市,与众弃之。屝,草屦也」。
。
发定陶共王母及丁姬冡,取其玺绶。莽奏共王母丁姫懐帝太后、皇太太后玺绶以葬,请发冡,取其玺绶。太后不许。莽固争太后诏,因故棺改葬之。莽又奏:「共王母丁姬棺皆名梓宫,珠玉之衣,非藩妾服,请更之」。奏可。公卿在位,皆阿莽指入钱帛,遣子弟及诸生四夷凢十万馀人。操持作具,助将作,掘平之。
秋八月,马宫罢。
宫尝与议傅太后谥,及莽追诛前议者,宫为所厚,独不及宫,惭惧,上书自言,诏以侯就第。莽篡位,以宫为太子师死。
冬十二月,王莽弑帝。
帝益壮,以卫后故,怨不悦。莽因腊日汉以大寒后戌日为腊。
上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莽作策请命于泰畤,愿以身代。藏策金縢,敕诸公勿敢言。帝崩,莽令敛加元服,吏皆服丧三年。
葬康陵。在西安府咸阳县西,《纲目》于平帝不书葬。徐昭文以为春秋》不讨贼,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纲目》即此意。考是时元后方临朝,非臣子比。且莽居摄数月,刘崇、翟义即起兵讨之,但不克耳,不可谓无臣子。今依《汉书》及《通鉴》,仍书葬。
史臣曰: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观其文辞,方外百蛮,无于思不服。休征嘉应,颂声并作,至于变异,见于上,民怨下,莽亦不能文也。
以平晏为大司徒。
太皇太后诏征宣帝元孙,莽居摄践阼,太后与群臣议立嗣。时元帝世絶,而宣帝曽孙有见王五人淮阳王演、中山王成都、楚王纡、信都王景、东平王开明
列侯四十八人阳兴侯寄等。
莽恶其长大,曰:「兄弟不得相为后」。乃悉征宣帝元孙,选立之。先是,泉陵侯刘庆上言:「皇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摄行天子,如成王、周公故事」。群臣皆以为宜。至是,前辉光谢嚣奏浚井得白石,有丹书,文曰「吉安汉公,莽为皇帝」。太后曰:「此诬罔不可施行。太保舜谓太后:事已如此,莽但欲称摄,以填服天下耳」。太后不能制,乃下诏令安汉公居摄践阼,如周公故事,礼仪皆如天子祭祀,赞曰:「假皇帝民臣,谓之摄皇帝。其朝见太皇太后、皇帝、皇后,皆复臣节。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十九 ��臣节。`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