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胡秉虔等九人

○胡秉虔

胡秉虔,字伯敬,号春乔,安徽绩溪人。

嘉庆乙未进士。由刑部主事改官甘肃云台县知县,升丹噶尔同知,卒于官。

君治经守汉儒家法,尤长于声音训诂之学。所著《说文管见》三卷:上卷为说文引经佚文佚句考,古青分部次第一字两句重文篆隶之变诸条。中卷专就各字疏通证明,并及假借义例。下卷为辨许氏序、徐氏系传、新拊十九字等。率有根柢,不务穿凿。《古韵论》三卷,上自染沈约《韵谱》,唐陆法言《切韵》、宋郑樵《七音略》,以逮近世陈李立、顾亭林、江、戴、段诸家,莫不穷源竟委,存其是而正其非。大都取之东原者为多。《卦本图考》一卷,以朱子谓”纵横曲直,反覆相生,无所不可”,未免启后世凭臆说经之渐。乃详考诸儒之说,案之于经,是者从之,用汉人此本某卦此卦本某例,故曰”卦本”。《尚书叙录》一卷,则取《书序》百篇一一加以疏解焉。凡四种,潘文勤尝刊入《滂喜斋丛书》。别撰《周易小识》八卷,《尚书小识》六卷,《论语小识》八卷,《毛诗序录》四卷,《汉西京博士考》二卷。《月令小识》、《四书释名》、《小学卮言》、《经义同斯录》、《槐南丽泽编》、《惜分斋丛录》、《对床夜话诗集》等又若干卷。止《博士考》与官张掖时采前明殉节诸臣事迹,辑《甘州成仁录》四卷,尚有传本。

○胡承珙

胡承珙1776~1832,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

幼颖悟,十三即入邑庠。嘉庆六年辛酉,以拔贡中式江南乡试。乙丑,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寻迁御史,转给事中。数年中,陈奏甚多,如亏空弊端诸条陈,咸切中当时利病,每见施行。巳卯,授福建分巡延、建、邵道;上官廉其能,调署台湾兵备道。在台三岁,力行清庄弭盗之法,民番安肃。事无巨细,悉心综理,用是积劳成疾。乞假归,途不复出。卒于道光壬辰,年五十七。

先生自少工词章,通籍后,究心经术。遇有讲求实学者,率殷勤造访,引为同志。人或投以撰著,必细加考核,别其是非,不为虚文酬酢。解经多心得,不苟同前人。归里后,益专力著作,不预外事,住经恒至夜分,寒暑弗辍。凡成《毛诗后笺》三十卷,《仪礼古今文疏义》十七卷,《尔雅古义》二卷,《小尔雅义证》十三卷,《求是堂诗集》二卷,《奏摺》一卷,《文集》六卷,《骈体文》二卷。未成者有《公羊古义》,《礼记别义》。其中《尔雅古义》,补惠氏所未及,共数十条,与《小尔雅疏证》最先脱稿。《疏证》谓《小雅》虽为后人列入《孔丛》,未必多所窜乱,不得以伪《孔丛》而并伪之。取东原所疑四事,一一辨释,具载本书。《仪礼疏》创始于京曹,卒业于在闽渡台之后。每日公务馀暇,辄纂数事。于今古文发凡起例,以典籍流传,字多通假,与《周礼》故书、《礼记》他本、《论语》异读理无二致,莫不审定声义,务存折衷。

先生毕生精力所专注者,要在《毛诗后笺》一书。采集甚富,后之是者录之,非者辨之;而其最精者,在能于传文前后会出指归;又能于西汉以前古书反复寻考,贯通诗义,证明毛旨。盖以郑君后汉人,去毛公已远,其语言文字名物训诂,未免不获尽通,笺之于传,遂有申毛而不得毛意者,有异毛而不如毛义者,故从毛者十之八九,从郑者十之二三。此所由颜曰《毛笺》也。撰稿屡易,手自写定,至《鲁颂?泮水》而疾作。陈奂补之。

○胡承诺

胡承诺1607-1681,字君信,号石庄,湖南石门人。

明崇祯间举于乡。入清,一谒选吏部,以老疾辞归。闭户六年,成《绎志》十九卷,六十一篇,凡二十余万言。所论悉原本道法,切近人情,考据古今,推准时会。自拟其书于徐干《中论》、颜之推《家训》。天门尹李念慈原序称先生尚有《读书说》若干卷及《菊佳轩诗集》,今皆无传。

○胡从简

胡从简,字敬亭,四川新津人。湘绮弟子。少贫困,编屦得钱为活。年十九,始读书,刻苦自励。三十为邑庠生,肄业锦江书院,遍读藏书,遂通经训。张文襄督学蜀中试周礼社制考,拔第一。选为尊经书院上舍生。其为学,融贯礼经,《周礼》、《大小戴记》并注疏皆成诵。湘绮初至,试玄端冠端所用,群士多杂纂阮氏《经解》,独从简取证经记,曲折旁通,拔为斋长。后成进士,用知县,乞病归,家居治学,竟不复出。所著书有《礼经考》,《礼经释例》,《周礼句读》,《大戴礼记笺》,《读礼管窥》,累六百余万言,蔚若继曲台之后。恒以夜分就灯下纂录,五十而瞽。从子念祖传其学。

○胡匡衷

胡匡衷,安徽绩溪人。

岁贡生。绩学敦行,以孝友为乡里所重。于经义多所发明,不苟与先儒同异。

所著有《周易传义疑参》十二卷,析程、朱之异同,补程、朱之罅漏,大抵多采宋、元各家羽翼程、朱之说以相订正,而亦时出己见,于二书深有裨益。《礼经》著有《三礼札记》《周礼井田图考》、《井田出赋考》《仪礼释官》等书。其于井田多申郑义;而授田一事,以遂人所言,是乡遂制,大司徒是都鄙制,郑注自相违戾。作《畿内授田考实》一篇,列于卷首。积算特精密。其《释官》则以《周礼》《礼记》、《左传》、《国语》与《仪礼》相参证,论据精确,足补注疏所未及。又著有《左传翼服》、《论语古本证异》、《论语补笺》、《庄子集评》、《离骚集注》等书。其生平所作诗古文,别为一编,名《朴斋生集》。

年七十四卒。

○胡培翚

胡培翚1782~1849,字载屏,一字竹村,匡衷孙。

嘉庆己卯进土,官内阁中书,转户都广东司主事。浮沉郎署,卒无知遇而拔擢之者。嗣为东南大吏延聘,先后主钟山、惜阴两书院。讲舍百数十人,造就咸因其材;江宁汪士铎,其首选弟子也。

为学渊源于先世,故于《礼经》独深。且皖中江、戴之遗风末混,治经一循家法。重之以博闻笃志,阅数十寒暑,成《仪礼正义》四十卷。上推周公、孔子、子夏垂教之旨,发明郑君、贾氏得失,旁遮鸿儒经生之所议,张皇幽渺,阐扬圣绪,微特非李敖所可比肩,即同时墨庄胡氏之《古今文疏义》亦难方驾;盖先生为墨庄作传,亦谓其功力在《毛诗疏义》,固不能及全疏之深造,已不啻言之矣。又于乃祖《释官》之外,别撰《燕寝考》三卷,亦所以扶翼《正义》。又有《研六室文抄》十卷,并多诂经之作云。

○胡世琦

胡世琦,字玉鐎,安徽泾县人。

少岸异,为文卓荦有奇致。弱冠举于乡。屡试春官不售,益闭户肆力经史。间出与当时通人游,如姚姬传、程易畴、洪稚存、段若膺诸先生,皆奉手受教。故其学欲从文字声音训诂以通其旨趣,不区章句义理而二之。嘉庆甲戌,中礼部试,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以知县用,得山东之费县。时公卿多器其材,为扼腕叹息。顾自喜曰;”是岂不足行吾学耶!”乃岁馀骤以事罢。后复历摄平原、即墨、沂水,寻补曹县。究缘负气不肯事上官,又勇于任事,犯同僚忌,复挂吏议失职,始浩然决意引退。归田后,亟思为政于家,捐金置产,赡其族属,排难解争,化其乡里。尝谓近日风气儇薄,冀求所以挽之者。卒年五十有五。

著《小尔雅疏证》,《三家诗辑》,惜未竟业。诗文各若干卷,藏于家。

○胡澍

胡澍1825~1872,宇荄甫,一字甘伯,号石生。于培翚为族侄孙。

早有文誉。道光甲辰,以古学受知于督学季芝昌,补诸生。就试金陵,始得孙渊如、洪稚存著述,慨然向慕其为人。孙集中有《释人》一篇,乃博稽古训,为之疏通证明。嘉定朱右曾见而称之,益奋勉。咸丰己未举于乡。值粤乱,资产荡然,流离奔走无宁岁。既两上春官报罢,因捐升郎中,分发户部。京曹多暇,则日以著书为事,不妄与人酬酢。初从学溧阳缪武烈公梓,负笈杭州,仅交归安杨岘、会稽赵之谦、德清戴望。比居京师,独为潘伯寅侍郎所引重。侍郎《滂喜斋丛书》刊唐释湛然《辅行记》,其手辑也。

精声音训诂之学,尤笃嗜高邮王氏书。少作除《释人疏证》外,尚有《左传服氏注义》、《通俗文疏证》,俱毁于兵火。中年羸病,兼治医术,时具超悟。偶游都肆,获宋刻《内经》,遂取各本及唐以前古书,悉心校勘,仿王氏《读书杂志》例,作《素问校义》。说解精确,惜草例未就,遗稿只存一卷。又著《墨守编》、《正名录》,亦未成。

卒年四十有八。

○胡渭

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

先生年十二而孤,母沈携之避寇山谷间,虽遭颠沛,犹手一编不辍。十五,为县学生试高等,充增生。屡赴行省试不售,乃入太学。尝馆益都冯相国邸,会开博学鸿词科,相国欲以先生应,坚辞不肯就。群公避嫌,以相国子师,莫敢先发,及见荐牍无先生名,则又大惊。先生自是谢科举,专穷经义。

徐乾学奉诏修《一统志》,开馆洞庭山,延先生与阎若璩、黄仪、顾祖禹分郡纂辑,因得博观天下郡国书。先生素习《禹贡》,谓:汉唐二孔氏、宋蔡氏于地理多疏舛,如三江当主郑康成说,庾仲初之言不可以释《禹贡》”浮于淮泗,达于河”,河当从《说文》作”菏”。”荣波既猪”,波当从郑康成本作”播”。梁州之黑水与导川之黑水不可溷而为一。乃博稽载籍及古今经解,考其同异而折衷之,依经为训,章别句从,名曰《禹贡锥指》。凡二十卷。为图四十七篇。于九州山川形势,及古今郡国分合同异、道里远近夷险;犁然若聚米而画沙也。汉唐以来,河道迁徙,虽非《禹贡》之旧,要为民生国计所系;故于《导河》一章,备考历史决溢改流之迹,且为图以表之。

先生尝谓:《诗》《书》《礼》《春秋》,皆不可无图,惟《易》无所用图,六十四卦,二体六爻之画,即其图也。八卦之次序方位,则乾坤三索出震齐巽二章尽之矣,安得有先后天之别哉?《河图》之象,自古无传,何从拟议?《洛书》之文,见于《洪范》五行九宫,初不为《易》而设。作《易图明辨》十卷。又言:《洪范》古圣所传,汉儒专主灾异,以瞽史矫诬之说,乱彝伦攸叙之经,害一。《洛书》本文具在《洪范》,宋儒创为黑白之点,方圆之体,九十之位,书也而变为图矣;且谓《洪范》之理通干《易》,刘牧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蔡元定两易其名,害二。《洪范》原无错简,后儒任意改窜,移”庶征王省惟岁”以下为五纪之传,移”皇极敛时五福”至”作汝用咎”及”三德惟辟作福”以下为五服六极之传,害三。作《洪范正论》五卷。又作《大学翼真》七卷。言经文”此谓知本”二句当在”止于信”之下。”知本”盖”知止”之讹。”格物致知”与”至善”释在《邦畿》章内,本无阙文,无待于补。

康熙四十三年,圣祖南巡,先生撰《平成颂》并《禹贡锥指》献诸行在,有诏嘉奖,召至南书房值庐赐馔,赐御书诗扇,并御书”耆年笃学”四大字。五十三年正月卒,年八十有二。孙彦颖,官编修;彦异,进士,由刑部主事改定陶知县,著《春秋说》、《四书近是》、《丛书要录》。于乐律尤有心得,著《乐律表微》八卷。

(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

清初经师,阎、胡齐名。胡朏fěi明,名渭,号东樵,浙江德清人,卒康熙五十三年1633-1714,为清朝沿革地理学开山之一,年八十二。他行历更简单,不过一老诸生;曾扣阎百诗、黄子鸿黄子鸿,黄仪字,一作子弘,江苏常熟人。生平不详、曾著《水经注图》,被阎若璩称为郦道元千古第一知己。同参一统志局。晚年清圣祖南巡,献颂一篇胡渭所献名《平成颐》又同时献《禹贡锥指》一书。;圣祖赐他”耆年笃学”四个大字。他一生事迹可记者仅此。

他著书仅四种:一,《禹贡锥指》二十卷,附图四十七幅;二,《易图明辨》十卷;三,《洪范正论》五卷,四,《大学翼真》七卷。他的学风,不尚泛博,专就一个问题作窄而深的研究,开后人法门不少。几部书中,后人最推重的是《禹贡锥指》。这部书虽然有许多错处,但精勤搜讨,开后来研究地理沿革的专门学问,价值当然也不可磨灭。不过,东樵所给思想界最大影响,还是在他的《易图明辨》。

《易图明辨》是专辨宋儒所传”太极”、”先天”、”后天”-即所谓”河图”、”洛书”等种种矫诬之说。这些图是宋元明儒讲玄学的唯一武器,闹得人神昏眼乱,始终莫明其妙。但他们说是伏羲、文王传来的宝贝,谁也不敢看轻他,看不懂只好认自己笨拙罢了。明清之交,黄宗羲、宗炎兄弟,始著专书辟其谬,东樵曾否见他们的书不可知按胡渭前、毛奇龄著《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已直斥埋学字崇拜的《图》、《书》均出于宋人伪托,尤斥朱熹不遗余力,但他却用全副精力做十卷的书,专来解决这问题。他把这些图的娘家找出来,原来是华山道士陈抟弄的把戏,展转传到邵雍。又粑娘家的娘家寻根究底,原来是误读谶纬等书加以穿凿附会造出来的。于是大家都知道这些都是旁门左道,和《易经》了无关系。我们生当今日,这些鬼话,久已没人过问,自然也不感觉这部书的重要。但须知三百年前,象周濂溪《太极图说》周濂溪,程朱理学初创者周敦颐的别号、朱子《易本义》一类书,其支配思想界的力量,和四书五经差不了多少。东樵这种廓清辞辟,真所谓”功不在禹下”了。《洪范正论》的旨趣,也大略相同,专扫荡汉儒”五行灾异”之说,破除迷信。因此他能在学术界占重要位置。

万充宗也是初期经学界一位重要人物。充宗名斯大,浙江鄞县人,康熙二十二年卒1683,年五十一。父泰,字履安,黄梨洲老友,履安有八子,都以学问著名万泰,明崇祯举人,清初道服隐居;八子为:斯年、斯程、斯祯、斯昌、斯选、斯大、斯傋(gou 、斯同,世称”万氏八龙”。)。充宗行六,最幼的是季野斯同。八兄弟皆从学梨洲万斯选字公择,万斯傋字允诚,都服膺王学。斯选卒,黄宗羲恸哭说:"甬上从游,能振蕺山之绝学,公择一人耳。"刘宗周绝食死,其遗著均由斯傋设法保存,全租望称其为"蕺山之功臣"

季野称史学大师,而充宗以经学显。梨洲替充宗作墓志铭,述其治学方法曰:”充宗以为,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亦无由悟传注之失。何谓通诸经以通一经?经文错互,有此略而彼详者,有此同而彼异者。因详以求其略,因异以求其同,学者所当致思也。何谓悟传注之失?学者入传注之重围,其于经也,无庸致思;经既不思,则传注无失矣,若之何而悟之。何谓以经解经?世之信传注者过于信经,……充宗会通各经,证坠辑缺,聚讼之议,涣然冰释;奉正朔以批闰位,百注逐无坚城。……“读这段话,充宗的经学怎样做法,可以概见了。充宗著书,有《学春秋随笔》十卷,《学礼质疑》二卷,《仪札商》三卷,《礼记偶笺》三卷,《周官辨非》二卷。《周官辨非》价值最大。《周官》这部书,历代学者对他怀疑的很不少,著专书攻击而言言中肯者,实以此书为首。

万氏兄弟皆讲风节,充宗尤刚毅。张苍水煌言就义,他亲自收葬,即此可想见其为人。可惜死得早了,若使他有顾、黄、阎、胡的年寿,他所贡献于学界怕不止此。

同时还有一位学者,不甚为人所称道而在学术史上实有相当位置者,曰姚立方。立方名际恒,一字首源,安徽休宁人,寄籍仁和,为诸生,生卒年待考,据《古文尚书疏证》知道,他比阎百诗小十一岁,但未知卒在何年毛西河《诗话》云:”亡兄为仁和广文,尝曰:’仁和只一学者,犹是新安人’。谓姚际恒也。予尝作《何氏存心藏书序》,以似兄,兄曰:’何氏所藏有几?不过如姚立方腹笥已耳。’……“据此则立方学问之博可以概见。立方五十岁着手注九经,阅十四年而成,名曰《九经通论》;又著《庸言录》,杂论经史理学诸子。关于姚际恒的著作,可参看《古史辨》第一册所载顾颉刚与胡适来往书信他的《古今伪书考》,自《易经》的孔子十翼起,下至许多经注,许多子书,他都怀疑,真算一位”疑古的急先锋”了。他别有书十卷,专攻《伪古文尚书》。阎百诗说他”多超人意外”,喜欢极了,手抄许多。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