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周春等六人

○周春

周春,字芚兮,号松霭,浙江海宁人。

家富藏书,不下万馀卷。少与其兄同塾,皆勤读,朝经暮史,自为师友。以乾隆庚午举于乡,甲戌成进士。注吏部籍,阅十馀年始除县令。方其释褐后,益务深湛,为有用之学。既选广西之岑溪县,地素荒陋,至即立书院学规以训士,士风丕变。在任二年,揉邪哺穷,人乐其政。无何,丁忧,遂键关不出,潜心著述。

所居书斋,终岁不扫除,凝尘满室,插架环列,卧起其中者三十年。四部七略,莫不浏览。复以其暇为诗,长篇短谣,亦多可存。已刊《十三经音略》十二卷,《小学余论》二卷,《中文孝经》一卷,《代北姓谱》二卷,《辽金元姓谱》一卷,《杜诗双声迭韵谱括略》八卷,《选材录》一卷,《辽诗话》一卷,总曰《松霭遗书》。经学虽未颛门,而长于训诂音韵。《杜诗音韵》实于鄦书有所发明,非《群玉佩文》诸类书所能比也。别刊《孝经外传》一卷、《海潮说》三篇、《海神庙志》一卷、《佛尔雅》八卷、《大悲咒音义》一卷、《昙花馆小稿》一卷。尚有《尔雅广疏》、《西夏书》等二十余种未梓行。

○周济

周济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江苏荆溪人。

九岁能文。读书明大义,不屑屑章句间。好谈兵,兼习击刺骑射。嘉庆甲子举乡魁,明年成进士。以对策言直,抑置丙科,用知县。父虑其性卞急偾事,为请改教职,选淮安府学教授。郡守王毂,簠簋不饬,揭诸大府,勿听,即日移病去。益交当世豪杰士。得色世臣,以经济相切劘。屏去琐碎,提挈大纲,务为通儒有用之学。宝山令田均钦其名,延往商海防,因客宝山数载。会田有母丧,而曹、滑间为豫匪梗道不得归,慨然代之行。单骑走曹州,逢贼党数百人,枪仆其二,馀惊窜。七昼夜抵钜野,视田太君丧无恙返报。并历察齐鲁晋楚道所出者,通山川形势关隘险厄,必穷究其要领,及郡县诸利害,得间为当事言之,由是名愈震。南旋居广陵。两江节相孙公慕其才略,以淮南北盐枭充斥,属专任缉私事,令所在营弁悉受指挥。则一用兵法部勒,擒击防剿毕当。寻以激变尼之者,遽停罢。乃舍而治鹾音cuo,获资颇巨。遂构第宅,纵情声色狗马,日聚侠少年过酒楼酣饮。裙屐杂沓,忽或悲歌慷慨,见者皆莫测为何许人。一日翻然悔曰:”吾数年一念所误乃至此!”尽斥其资,谢其党,且更号止庵以自讼。复去扬州,侨寓白门春水园,屏曩时豪习,规理故业,取平生蕴蓄,赅括荟萃,著为《晋略》六十六篇,体例精严,识力超特。其诸论赞,放攻取防守地势,尤反复曲折,确有指归。不获施诸世,因以托之言。自序谓:”将以喻志适用,匪侈博闻。什七折衷于涑水,庶几无悖资治之意。”他所著,尚有《说文字系》二卷,《韵原》七卷,《史义》二卷,《介存斋诗》六卷,《味隽斋词》一卷,晚年食贫日甚,再秉铎淮、吴,更恂恂笃儒行,兴礼乐,表贞孝。渍帅周天爵雅重之。周移督两湖,坚招同往。经夏口婴疾,卒于行馆,年五十九。

○周嘉猷

周嘉猷,号两塍,浙江钱塘人。

乾隆中,成进士,选授知县,分发山东,历官青城、益都等县。在任十馀年,仕优而不废学,时与名士李文藻、杨峒辈为文酒之会。尝览史至南北分统之际,觉不列年为表,则无以知其时世之所值,以考其朝聘征伐之由。爰自魏登国元年丙戌,至隋皇泰二年己卯,凡二百三十四年,撰成《南北史表》五卷。首为年表一卷,以纪八代崖略;次帝王世系表一卷,又次为世系表一卷,以纪臣工世系。旁行斜上,朗若列眉。复访《世说》例,排纂南北史事,成《南北史捃华》八卷,足继临川之书,与何元朗所补殊有”上下床”之别。曰”捃华”者,李延寿上书表云”兼采八代,除其冗长,捃其精华”,故取以名之也。又著《齐乘考征》若干卷,并有关于掌故云。积劳卒于官。

○周寿昌

周寿昌,字应甫,一字荇农,晚号自庵,湖南长沙人。

生有异禀,在襁褓闻书声辄欢跃。稍长,举止若成人。经史过目成诵。年十八,补县学生。父卒于官,鬻产携一老仆匍匐千馀里奉丧归。服阕,益肆力于诗古文词。时汀中大吏,如中丞吴荣光、方伯王藻,率以宏奖风流为己任,咸伟视之。咸丰壬子,中顺天乡试,联捷成进士,入翰林,授职编修。累官至侍读学士,两署户部侍郎。以足疾予告,日用著述自娱。卒年七十一。

先生充讲官时,尝疏劾督师赛尚阿逗留不战,并条陈讨贼事,一时钦其敢言。厥后数上封事,虽召对称旨,然终以论列切直,遭世所忌。丁母忧在籍,曾文正治师湖北,拟奏请襄赞军事,有毁之者,辄寝。故中兴汀人多以功名显,先生独回翔词苑,几数十年,未始非婞直所致。顾才名乇中外,高丽相国李裕元乞为作《嘉梧室记》,侍读闵翰山亦丐其订正诗集。

平生无书不读,尤癖嗜班史,手自丹黄,书眉行间,涂识殆遍。校补颜注稿凡十七易,成书五十六卷。复撰《后汉书注补正》八卷,《三国志注证遗》四卷,《五代史证纂误补续》一卷,皆有裨于史学。《思益堂日札》六十卷,考订群籍,纂述旧闻,在梦溪、容斋之间。其他所著,有《思益堂文集》十卷,《诗集》二十卷,《诗馀》四卷,辑《历代宫闱文选》十卷,并行于世。

○周永年

周永年,字书昌,山东历城县人。结茅林汲泉侧,因自号林汲山人。

平居于衣服饮食声色玩好一不问,但喜聚书。凡有贵客出入大姓故家,得书辄归之。久之,积储近十万卷,古椠缮抄希觏之本略具。因见自来收藏家易遭散失,感于古人柱下藏书之义,以谓释老反藉藏以永久其书,而儒家失其法,乃作《儒藏说》十八篇。复约桂馥等拟买田筑借书园祠汉经师伏生诸人,藏书其中,招致来学,苦力屈不就。县令胡德琳延偕青州李文藻同修县志,搜讨颇备。朱筠见之,称为详慎。

乾隆辛卯成进士,特授庶吉士,征纂四库全书。时议采辑《永乐大典》,馆臣多次择其易为功者,遂谓无所遗逸。先生独固争,以为尚多可录;同列未如之何,则尽举而委先生。乃不间昕夕,目尽九千巨册,丹铅标识,摘抉编摩,于是永新刘氏兄弟公是公非诸集以下又得十有馀家,皆前此所未见者,咸著于录,好古之上目为有功斯文焉。散馆,授编修,充文渊阁校理。乾隆四十四年,一任贵州乡试主考。

惟阔于世故,既入翰林,亟谋治生计,数失败,坐是大困,俗每迂之。然其论学实深有得,其大者,渊源《官礼》。尝谓:”宋儒以后,学统授受,学案异同,言人人殊,皆逐末而遗本。夫学安得有统?《周官礼》千古之学统也。学安得有案?《春官礼》千古之学案也。”又曰:”君子思不出其位,位于古文同,立礼有定位,所以立不易方,不知礼,无以立也。郑、孔诸儒之于礼。往往张之,或失其位,周官之礼遂失其传,而人且无所措手足矣。”故于宫室制度,登降仪节,讲求甚悉。以为学而不明于此,皆面墙也。

居京师时,学士大夫闻声争欲纳交,投刺者踵相接;而深相知者,程晋芳、丁杰、邵晋涵数人而已。惜著述不喜存稿,殁后遂无传。卒年六十有三。

○周中孚

周中孚1768-1831,字信之,别字郑堂,浙江乌程人。

幼有孝行,善力学。嘉庆元年,举拔萃科。

阮元抚浙,筑诂经精舍于西湖,以处浙中文学士,使修《经籍纂诂》,先生与焉。

游京师,交宋翔凤,为刊正所著书十余事。宋大叹服。

先生屡应乡举不中式。道光初,犹与试。会钱大昕族子为同考官,得其卷,绝叹赏,力荐于主者,将列名,以策中数用《钱集》语,主者疑有私,抑置副车,自是遂无意仕进。

旋以荐,客上海李氏。李名筠嘉,嗜搜旧籍,所储计四千七百余种,为其定《藏书志》。复游岭南,三载归,卒于家。年六十四。

先生初读《四库书提要》,谓为学之途径在此。乃依其例,取现存目睹请书,条最篇目,甄叙卷部;更旁胪其抄椠得失,最数十万言,著《郑堂读书记》若干卷。别撰《孝经集解》,《逸周书注补正》,《顾职方年谱》,《子书考》,《金石识小录》,《词苑丛话》,《文录》,《诗录》。

殁后,其次子不肖,悉以手稿鬻他姓,无可究问。止《读书记》藏独山莫氏,已逸十之二三。嗣归其外孙戴望,颇私其说。近乌程刘氏始刻入《吴兴丛书》,存七十二卷。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