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澍,字雨民,号佺山,甘肃阶州人。
乾隆庚戌进士。历充壬子、戊午、庚申、辛酉乡试同考官。任浙江永康、长兴等县知县。精于决狱,发覆擿奸、莫不神效,而行政利人,所至有耆年之称;故循声卓著,为上游所推重。寻署江西饶州府知府,迁南安府。精天文舆地之学,兼嗜金石。东南素号繁剧,莅事数年,刑清政简。乃以其暇,裒宋《会要》及《金石札记》等书。又念关中自唐宋以来,迭经兵资,昔贤述作,沦佚者众;爰竭二年之力,精心搜采,为《全秦艺文志》八十卷,始三代,迄明,分门别类,条举遗逸,大致仿史志,而参经义考例。于金石,则《札记》之外,既偕孙星衍纂《寰宇访碑录》,复据所见唐宋以前金石刻并宋元刊本《隶释》《隶续》等编字体不同者,撰《金石文字辨异》十二卷。归里后,沉静寡营,但以著书自娱。诗文有《守雅堂文集》、《南旋诗草》。
徐承庆,字梦祥,自号谢山,江苏长州人。
举乾隆丙午顺天乡试。大挑以知县分发山西,补孟县,调阳曲,擢平定州,转解州,署汾州府知府,引疾归。夙通经义,覃精小学。于许书致力尤深,虽风尘鞅掌,暇辄留心考订。初,段懋堂欲注洨长之书,先成《说文解字读》,密行细字,每册厚寸许,凡四十余册。晚始删繁就要以作注,又恐老而不及期,未免求速,转多疏略。君乃作《说文段注匡谬》若干卷,借正懋堂之失,心平而气和,辞达而理举,与钮匪石《段注订》同意而说加详;不独叔事之功臣,抑亦段氏之诤友也。
徐乾学1631-1694
,字原一,号健庵,江苏昆山人。为顾事林外甥,
八岁能文,十三通五经。康熙庚戌进士。癸丑,以第三人及第,授编修。壬子,主试顺天,拔韩菼tan
于遗卷中,卒魁天下,咸服其藻鉴之精。升右赞善,丁内艰归。
公守制家居,病近世丧礼流失,寖以成俗,旧典弃而不讲,乃搜讨古今丧纪因革兴废之由,分别部居,先经史,后群籍,而以近代通儒硕学之议论附之,并加按语,折衷诸说,成《读礼通考》一百二十卷。朱彝尊序称其”摭采之博,而择之也精;考据之详,而执之有要,为天壤间必不可少之书。”
起复,充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累官侍讲学士,詹事,内阁学士,教习庶吉士,转礼部侍郎。一切礼制,酌古准今,有不便者,多所厘正。奉命总裁《一统志》,《会典》,及《明史》,纂《鉴古辑览》,《古文渊鉴》。见著作之任,无不领。寻充经筵讲官,擢左都御史,迁刑部尚书。
溯由翰林荐升至大司寇,昆季俱位列卿,门第之隆,宾客之盛,一时无两。而公尤知人能得士。一时庶几之流,奔走辐凑如不及。虽山林遗逸,亦为强起。率迎致馆餐而厚资之,俾至如归。访问放实,商榷僻书,以广见闻。后生之才隽者,延举荐引无虚日。即片言细行之善,每叹赏不去口。荜门寒畯,或穷困来投,辄竭所有佽ci
助无吝色。宾退,则书卷随身,从事铅椠。纵饮阑寝倦,曾鲜休息之时。传是楼藏书甲海内,晨夕雠校。尤笃志经学,凡唐宋来先儒经解,世所不常见者靡不搜览参考,雕版以行。即世所传《通志堂经解》,人知为纳兰容若纂辑,不知实出于公也。
官御史日,饬台纲,察军政,尝劾罢赣豫抚臣及山西、甘肃两总兵。时方分南北党,诸台谏益倚之,弹劾不避,结怨遂深。会张汧qian
狱起,于是督抚暨内大臣摭拾罪状,连章许奏,上宽大,置不问。公乃谢病乞归。五疏始得请。仍命修《一统志》。仿宋司马光故事,书局自随,后终坐潍县令朱敦厚事落职。卒于家。有旨召用,已不及矣。
所著《读礼通考》而外,尚欲荟萃古今经说,各为一书,以正群讹,未就。其于史学,《宋元通鉴》一百八十四卷,属草甫成;而《明史》稿中议大礼三案、东林理学诸源流,皆公之特笔,足为实录焉。诗文雍容和平,不失玉堂风度,有《澹园集》三十卷。
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浙江鄞县人。
资性通敏,委己于学。道光丙午举人,以输饷授内阁中书。两上春官,即家居不复出。湖西烟屿楼藏四部书六万卷,尽发而读之,丹黄杂下,穷旦夕弗倦。溴遭兵燹,图籍俱尽,乃营新宅,购藏如其旧,寝息于中,老而弥笃,覃思精诣,著书数百卷。
治经尤有心得,不傍汉,不徇宋,尝主先秦之书以平众难,故鲜蹈墨守之弊。《尚书?汤誓》有二,一为伐桀,见于今文;一为祷旱,错见于古书。梅氏窃取旧交以缀《汤诰》,而祷旱之誓湮。则作《逸汤誓考》。《太誓》亡于秦火,河内女子所献,亦伪书也,后儒或据以为真,则作《三太誓考》。言诗音者,始自陈第,亭林辈继之,往往以汉魏之音强合古音,独以诗证诗,分为七部,而周人之韵以著,则有《诗音通》。避寇建隩,杜门说诗,恒发明新义,则有《山中学诗记》。读充宗之书而嫌其疏也,因作《春秋规万》。读西河之书而斥其妄也,因作《舜典补亡驳义》、《四书毛说驳正》。又尝补朱辑之《逸经》,正毕校之《吕览》。旁逮群经《国语》,并多论撰焉。
既校刊宋元四明六志,复附以札记佚丈余考。又为宋袁正献公请从祀,详其本末,作《事实录》;考其系代,作《世谱略》。为舒氏子孙校宋文靖公遗集,参稽群书,纠近刻《宋元学案》之谬作《新校广平学案》。
主修县志,仿史馆儒林文苑传例,征引文句,各注本书,不厌求备,征采几逾千种。且建议为贞烈节孝请旌,至千余人,择其尤者,人自为传,列诸新志。更搜访乡先正诗文,踵诸家耆旧之集凡数十册。皆以存乡邦掌献也。
又辑《偃王志》、《北宋谱疏证》、《言行记》、《思旧记》,则皆徐氏一家之书也。文集四十卷,宗法龙门、昌黎。诗集十八卷,亦浩浩直达,无门户之习。卒年六十。综其生平,沉潜遗经,接据古训,本汉经师之家法,而于宋代讲学诸儒仍阐发不遗余力,信乎其为通儒者矣!
徐松,字生伯,顺天大兴人,原籍上虞。幼随宦京师,遂家焉。
九岁入邑庠。嘉庆乙丑,以二甲第一人成进土,授编修。旋入值南书房。大学士董诰心重其渊雅有俊才,一切应奉文字率委之。会诏与纂辑唐文,因遍视四库敕修《新疆志》,属其亲历各城,周咨彼中情事。于是足迹尽南北路。每携开方小册,置指南针,具记山川道里,下马录之。至邮舍,则进仆夫驿卒台弁通事,一一与之质证。经年,风土备悉。乃援古证今,成书十二卷,有图有叙,论山河之襟带,城郭之控制,兵食财赋之储积,田野畜牧之繁博,条分件系,详核该洽。庚辰,赐还。道光改元,全书缮呈御览。宣宗召见,奏对西陆情形甚悉。授官中书。并以其书付武英殿赐序刊行,名曰《新疆识略》。又撮其要领,作《新疆南北路赋》二章。自为注记,词旨华赡。十六年,选礼部主事。寻擢御史,外放陕西、榆林府知府。有政声,转延、榆兵备道,量移潼、商。未几,致仕归。年六十八卒。
先生生平研究经术、尤精史事,嗜读《新旧唐书》。纂唐文时,于《永乐大典》中得《河南志图》,亟为摹抄,采集金石传记,合以程大昌、李好文之《长安图》,成《唐两京城坊考》五卷。性复好钟鼎碑碣文字,谓足资考证。于敦煌搜得唐索勋及李氏修功德两碑,皆向来著录家所无者。自塞外归,名益噪,所交并当时贤豪之士。别撰有《唐登科记考》三十卷,《宋三司条例考》若干卷,《后汉书.西域传补注》二卷,《西域水道记》五卷,《长春真人西游记考》二卷。
徐同柏,字寿藏,号籀庄,自号少孺;初名大椿,宁春甫。浙江海盐人。
幼依外家张氏,就其家塾受经,闻塾师与诸生讲子史故实,悉能窃听暗记。继从舅氏叔未先生问学。叔未固嗜金石。又请益于毕明经星海。–毕为处士宏述孙,工篆隶,精研六书,著有《六书通摭遗》。–得其指授,小学之功,盖基于此。年十九,补博士弟子员。初治钟鼎款识之学,尝谢生徒读书叔未清仪阁,愤发刻厉,金坛段若膺见其文,以磊砢英多目之。复丐钱竹汀书”讽籀书窠”匾,用示己志。佐县志金石采访,因辑《履仁乡金石文字记》八卷。全稿未梓,仅存其目。旋食廪饩。既屡试不久彀,愈专力吉金文字。叔未每得款识之难辨者,属其细意融会,即豁然通解。海内如平湖钱梦庐、仁和赵次闲、长白斌笠耕、诸城刘燕庭、钱塘瞿颖山、潍县陈寿卿,诸家藏器,多拓请考释,久之成《从古堂款识学》十六卷。更为翟氏著《清吟阁古器款识释文》数册。其间释虢叔大林钟,定”旅”为虢公长父名,定周封”敦”为康叔封器,定齐侯”钘”为陈桓子钘之类,均极详审。仪征阮元题记,称许甚至。他著尚有《焦山周鼎斛》,《新莽泉刀二品考》,《珣溪古玉式》,暨《竹里诗存》若干卷。卒年八十。
徐文靖1667--1757?
,宇容尊,号位山,安徽当涂人。
雍正癸卯,与任启运、陈祖范同举江南乡试。主考黄叔琳诧曰:”吾得三经师矣!”乾隆丙辰,举博学宏词,又举经学,授翰林院检讨。
平居好寻究舆图方志,以胡渭《禹贡锥指》虽著闻于一时,容有疏略之处,为作《会笺》十四卷,期补正其缺失,颇多可取。又为《山河两戒考》十四卷,使与《会笺》相辅。且旁探《山海经》《竹书纪年》,以考见古史地之源流沿革。于《竹书》别成《统笺》十二卷,援引繁富,卢文弨序而行之。
治经初取汉魏诸家《易》说证朱子《本义》,作《周易拾遗》。嗣复推诸群经,成《经言拾遗》十四卷。其抄诗礼经论及考辨于史说部,成《管城琐记》三十卷。全榭山先生称其精博。尝与语邵子三十宫说,引据殊赅博,质之曰:”君不读《击壤集》乎?’物外洞天三十六,都疑布在洛阳中,小车春暖秋凉日,一日只能移一宫’。是非三十六宫之明文乎?天根月窟,老氏之微言也。三十六宫,图经之洞天福地也;其必以复姤之说文之者,其犹《参同》必以乾坤坎离分气值日而究之。《参同契》之用《易》,非圣人作《易》之旨也。”榭山大叹服。因撰《皇极经世考》若干卷。并工诗,亦皆典雅可诵。
徐文范,字仲圃,江苏嘉定人。
与钱大昕友善。好学深思,专精地理,虽足迹不出里闬,而三条四列十道九域一一囊括于心胸。以两唐两宋之世,区宇混一,经纬秩如;即三国之承汉,五代十国之承唐,封畛虽分,名实未改,稽古之彦,搜索匪难;独典午渡江以后,开皇平陈以前,瓜剖豆分,盖三十国南北侨置,千回百易,史之存者十家,而有志者才五;晋则但述太康,而不详江左偏安之局;魏则只举武定,而反遗洛阳全盛之规;休文或失诸繁,辅机或嫌其略,子显、谀闻更无论矣;甚至杜佑、李吉甫、乐史辈于方舆之学最称赅治,而南北侨立之迹亦复十缺其九。乃上溯太安,下讫大业,以年为经,以国为纬,旁行书之;又以晋初所分之廿州为其纬中之纬,下至炀帝罢州郡而止;先辨实土,附缀侨置,其间分列并合,参互错综,志有渗漏,则采纪传以证之;作《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二十四卷。书成,钩稽毫发,穷极幼眇,可称杰构。
徐养原1758~1825
,字新田,又字饴庵,浙江德清人。
夙承家学,读书有深识。年十三,随父宦入京师,从一时名土问业,于学术之源流派别靡不晓贯。父乞养归,益覃思经训,顺事左右,往往以说经娱亲。充嘉庆六年副贡生。父母先后卒,遂无意攻制举业。
初,阮元抚浙,筑精舍西湖上,选高材生数十人讲肄其中,先生及弟养灏与焉。又集诸儒校勘十三经注疏,先生任《尚书》、《仪礼》。《仪礼》多脱文错简,素号难治,所校独精。
平居尝曰:”古之儒者,必修六艺;邮之书数,居之礼乐,皆以养性也。”于是条通经传,著其大者为《明堂说禘郊辨》、《井田议》、《饮食考》、《周官五礼表》、《五官表》、《考工杂记》。其说虽泰半墨守郑氏,然若论明堂,失之隘;计侯道,失之远;又直诤其失。为《尚书考》,列汉魏旧说,举近日诸家为未及举。为《黑水考》、《渤海考》,复不附和胡渭之说,皆实事求是,不为苟同。
兼通声律六书古音,旁逮历算舆地氏族之学。于字书,辨析于会意、指事、形声四者。有《六书故》、《纠檀园字说》、《僮钥》、《急救篇考异》。于古音,增定段氏十七部为十九。有《说文声类》、《毛诗类韵》、《周易楚辞经传诸子音证》、《古音备征记》。因而《仪礼》之今古文,《周官》之故书,《春秋三家》、《论语鲁读》,咸能列其异同,以为之考焉。于声律,以母夫人善琴,秉承慈训,有《律吕臆说》、《琴学原始》、《乐曲考》、《管色考》、《荀勖笛律图说注》。
于历算,欲中西之法各明其直,无相杂糅。有《周髀解》、《九章重差补图》、《刘徽割圆表》、《长广方说》、《带纵诸乘方记》、《乘方补记》、《三角割圆》、《对数比例》、《对数新论》。
于舆地氏族,有《朝鲜疆域考》、《氏族谱》等书,亦详核。
凡若干卷,数十万言。
为人舍书籍外无嗜好,非疾病丧纪不辍业。诵读孜孜,考论矻矻,迄老弗衰。卒年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