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
宋 司马光。 撰
哀帝建平元年正月,解光奏「赵昭仪杀成帝子,皆在四月丙辰赦令前《赵后传》作丙辰」。按《哀帝纪》,四月丙午即位,赦天下」,盖《传》误也。或者即位十日,然后赦
。
丁酉,傅喜为大司马。《公卿表》:绥和二年十一月庚午,师丹为大司马,四月,徙。建平元年四月丁酉,傅喜为大司马。《喜传》云:明年正月,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荀《纪》亦在正月。按长厯此年四月癸亥朔,无丁酉,今从《喜传》、《汉纪》。
二年四月戊午,朱博为御史大夫。乙亥,丞相孔光免博为丞相。《公卿表》:「四月乙未,孔光免,朱博为丞相」。又曰:「四月戊午,博为御史大夫。乙亥,迁」。《五行志》:「四月乙亥朔,博为丞相」。荀《纪》:「乙亥,孔光免」。按《长厯》,是月丁巳朔,无乙未。十九日乙亥,非朔也。《表志》皆有误。
三年正月癸夘,桂宫正殿火。《五行志》云:桂宫鸿寜殿灾。荀《纪》云:桂宫正殿火。今从《哀纪》。
四年二月癸夘,封傅商为汝昌侯。哀纪及恩泽侯表,皆云商以今年二月封,而孙寳传云制诏丞相、大司空。按建平二年已罢大司空官,疑传误。
元寿元年正月辛丑朔。荀《纪》云:辛夘朔,误。
十二月,王闳諌上,云「欲禅董贤,《董贤传》但云遣闳出,不得复侍宴。自「归郎署以下,皆《汉纪》所载也。荀《纪》无《汉书》外事,不知此语荀恱何从得之。又云:闳归郎署二十日,长乐宫深为闳谢。又御史大夫彭宣上封事,言国安危继嗣事,上觉寤,召闳。按太皇太后居长信宫,云长乐宫,误也。
八月,废孝成皇后、孝哀皇后为庶人,是日,皆自杀。《汉春秋》云:八月甲寅,未知胡旦所据。
十月壬寅,葬孝哀皇帝于义陵。哀纪云:九月壬寅,葬义陵。按《长厯》,是月辛酉朔,无壬寅。壬寅乃十月十二日。又臣瓉注曰:自崩至葬凡百五日。按帝以六月戊午崩,然则葬在十月审矣,盖《本纪》月误也。
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襃赏孔光、王舜等。《平纪》作正月事,而《王子侯表》、《公卿表》皆云二月丙辰」,今从之。
封宣帝耳孙信等三十六人为列侯。平纪:元始元年,封孝宣曽孙信等三十六人,《莽传》在五年。按《王子侯表》皆以元年二月丙辰封,《莽传》误也。
四年二月丁未,立皇后王氏。王莽传云四月丁未,平纪云二月丁未立皇后王氏,下云夏皇后见于髙庙」。外戚传云:明年春,迎皇后于安汉公第。然则言四月者,误也。
冬,置西海郡。《王莽传》,置西海郡在明年秋。今从《平纪》。
五年闰五月丁酉,封刘秀等为列侯。《恩泽侯表》,刘歆等十一侯皆云丁酉,独平晏云丁丑。按十二人同功俱封。是年闰五月甲午朔,无丁丑,《表》误。
泠襃、叚犹等徙合浦。《师丹传》云:复免髙昌侯宏为庶人。按《功臣表》,建平四年,董宏已死。元寿二年,子武坐父为佞邪免,不得至今。《丹传》误也。
封师丹为义阳侯。《恩泽侯表》:丹,元始三年二月癸巳,更为义阳侯。胡旦因此并发傅太后陵、徙泠襃等事,俱著之三年。按《外戚传》云:元始五年,莽发共王母及丁姬冡,改葬之《马宫。《传》:莽发傅太后陵,追诛前议者,宫慙惧,乃乞骸骨。《公卿表》:「宫以今年八月壬午免。然则襃等徙合浦及丹封侯,皆在今年明矣。按《长厯》,二月丙申朔,无癸巳日,月必有误者。
王莽始初元年《莽传》作「初始」,荀《纪》及韦庄《美嘉号録》、宋庠《纪年通谱》皆作「始初」,今从之。
始,建国元年正月,汉诸侯王皆降爵为公,王子侯者降爵为子,后皆夺爵。《诸侯王表》皆云莽簒位,贬为公。明年,废《王子侯表》,但云「絶」,或云「免」,皆在今年。按明年立国将军建奏诸刘为诸侯者,以戸多少就五等之差,亦不云夺爵也。后汉《城阳王祉传》云:「刘氏侯者皆降为子,后夺爵」。不知夺在几年。
二年,匈奴号良带曰乌贲都尉《匈奴传》云「乌桓都将军」,《西域传》云「乌贲都尉」,今从之
率礼侯刘嘉,《燕王旦传》,广阳王嘉封扶羙侯,《莽传》云率礼侯刘嘉,未知其改封或别一人也。今从《莽传》。
四年,牂柯大尹周歆《西南夷传》作「周钦」,《莽传》作「周歆」,今从之。
天凤元年,改作货布。《食货志》改作货布在天凤元年,《莽传》在地皇元年,盖以大钱尽之年,至地皇元年乃絶不行耳,非其年始作货布也。
淮阳王更始元年,张卬拔劔击地。司马彪《续汉书》,「卬」作「印」。袁宏《后汉纪》作「斤」,皆误。今从范晔《后汉书》。
安定大尹王向《王莽传》作「卒正王旬」,袁《纪》作「太守王向」,今从范《书》。
前锺武侯刘望。《王莽传》作「刘圣」,今从范《书》《刘玄传》。
国将哀章。袁《纪》作「襃章」,今从班范《书》。
二年,邳彤曰:「邯郸势成,民不肯背成主而千里送公,范《书》《邳彤传》,邯郸成民不肯背成主」,字皆作「城」。袁《纪》作「邯郸」和城,民不肯捐弃和城而千里送公」,《汉春秋》作「邯郸之民,不能捐父母背成主」。按文意,「城」皆当作「成」。邯郸成,谓邯郸势成也。成主,谓王郎为已成之主也。
刁子都、范《书》作「力子都」,同编修刘攽曰:「力」当作「刁」,音雕。
大司马曰:「何意二郡,良为吾来!」袁《纪》作「良牧」为「吾来」。今从《景丹传》。
宛人朱佑、范《书》袁《纪》、「朱祜」皆作「佑」。按《东观记》,「祜」皆作「福」,避安帝讳。许慎《说文》,祜字无解云:「上讳。然则祜名当从「示」旁古今之古,不当作左、右之右也。
拜冦恂河内太守,袁纪:邓禹初见王于邺,即言欲据河内,至是又云:更始武隂王李轶据洛阳,尚书谢躬据邺,各十馀万衆,王患焉,将取河内以迫之,谓邓禹曰:卿言吾之有河内,犹高祖之有闗中,闗中非萧何,谁能使一方晏然,高祖无西顾之忧,吴汉之能,卿举之矣。复为吾举萧何。禹曰:冦恂才兼文武,有御衆才,非恂莫可安河内也」。按世祖既贰更始,先得河内、魏郡,因欲守之以比闗中,非本心造谋,即欲指取河内也。今依范书为定。
世祖建武元年六月己未,即皇帝位。《光武本纪》:冯异破苏茂,诸将上尊号,光武还至蓟,皆在四月前,而冯异传异与李轶书云:「长安壊乱,赤眉临郊,王侯构难,大臣乖离,纲纪已絶。又劝光武称尊号,亦曰:「三王反叛,更始败亡」。按是年六月己未,光武即位,是月甲子,邓禹破王匡等于安邑,王匡、张卬等还奔长安,乃谋以立秋貙膢时,共刼更始。然则三王反叛,应在光武即位之后,夏秋之交,冯异安得于四月之前已言之也!或者史家润色其言,致此差舛耳。
王匡等奔还长安。《刘玄传》:王匡、张卬守河东,为邓禹所破,奔还长安」。《邓禹传》无张卬名,今从之。
张卬等说更始掠长安,东归不从,谋刼更始。袁《纪》云:申屠建等劝更始让帝位,更始不应,建等谋刼之。今从范《书》。
十月,邓禹引军至栒邑。袁《纪》:禹曰:玺书每至,辄曰「无与穷赤眉争锋」。按世祖赐禹书,责其不攻长安,不容有此语。二年十一月,诏徵禹还,乃曰「毋与穷冦争锋」。袁《纪》误也。
十一月,隗嚣击破冯愔。《邓禹传》,愔叛在建武元年,《隗嚣传》在二年,盖愔以元年冬末叛,延及二年。嚣拜官在二年也。
二年正月,起高庙于洛阳。帝纪:正月壬子,按正月甲子朔,不应有壬子,误。
二月,鲍永、冯衍降。鲍永传称永等降于河内时,攻怀未拔,帝谓永曰:我攻懐三日而兵不下,闗东畏服卿,可且将故人自往城下譬之,即拜永谏议大夫,至懐,乃说更始河内太守,于是开城而降」。按光武未都洛阳以前,屡幸懐,又祠高祖于懐宫,并无更始河内太守,据懐事本纪,亦无攻懐一节。按田邑书称主亡一歳,莫知定所,则永衍之降必在此年,而帝纪光武此年不曽幸河内,但有幸修武事。然则永衍实降于修武,修武亦河内县也。其称降懐等事,当是史误,故皆略之。
九月,邓禹斩李寳。更始柱功侯李寳,时为刘嘉相,此盖别一人,同姓名。
三年三月,朱浮遁走,城降彭宠《朱浮传》:「尚书令侯霸奏:「浮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按霸明年乃为尚书令,盖追劾之。
四年七月丁亥,幸谯。袁《纪》,六月幸谯。今从范《书》。
冯异破李育程焉。《公孙述传》:使李育、程乌与吕鲔徇三辅。三年,冯异击鲔、育于陈仓,大败之。按《本纪》:四年,冯异与述将程焉战陈仓,破之。《冯异传》亦在今年。盖《述传》误以四年」为「三年」,「焉」作「乌」耳。
五年正月,使来歙送马援归陇右,袁《纪》曰:援与拒蜀侯国游先俱奉使,游先至长安,为仇家所杀。其弟为嚣云旗将军。来歙恐其怨恨,与援俱还长安。按嚣使被杀者,周游也,不在此时。
三月,庞萌袭破盖延,《东观记》、《续汉书》皆云萌攻延延与战,破之,诏书劳延曰:「庞萌一夜反畔,相去不逺,营壁不坚,殆令人齿欲相击,而将军有不可动之节,吾甚美之」。延传言仅而得免,与彼不同。今从延传。
楚郡太守孙萌、袁《纪》作「楚相孙萌」,今从范《书》。
十月,张步大将军费邑、袁《纪》作「济南王费邑」,今从《耿弇传》。
六年春,申屠刚自隗嚣所来,《本传》云七年徵刚。按明年嚣己臣、公孙述必不用诏书,当在此年。
七年八月,隗嚣侵安定,冯异拒之,嚣别将攻祭遵,《帝纪》:「六年冬,隗嚣将行,巡冦扶风,冯异拒破之」。《冯异传》:「六年夏,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嚣乗胜使王元、行巡将二万人下陇,分遣巡取栒邑,异即先据栒邑破巡」。又云:「祭遵亦破王元于汧」。《隗嚣传》侵三辅事亦同。按此文势,縁诸将才败还,隗嚣即遣二将追之,故得云乗胜,又云冯异未及至栒邑」也。然则冯异、祭遵之破王元行巡,实在六年明矣。至七年八月,纪又有隗嚣冦安定,冯异、祭遵击却之。此即《隗嚣传》所书秋嚣侵安定,至隂盘,冯异拒之,又令别将攻祭遵于汧,兵并无利者也。据此,是嚣两歳各尝攻冯异、祭遵矣,故遵传亦云「数挫隗嚣」也。而袁《纪》不载六年事,并在七年秋纪之,且传云嚣乗胜,若事已一年,安可云乗胜!又冯异何縁稽缓尔,久不至栒邑,故知袁《纪》误矣。
八年十二月,温序伏劒而死按《序》《传》及袁《纪》,皆称序为护羌校尉。检《西羌传》,九年方置此官,牛邯为之。又云邯卒,职省则序无縁作「护羌」,今但云校尉。
十一年三月己酉,幸南阳。《帝纪》:「己酉,幸南阳。庚午,车驾还宫。上有「二月己夘」。袁《纪》:「三月己酉,幸南阳」。以《长厯》考之,二月壬申朔,已夘八日也。己酉、庚午皆在三月,盖《帝纪》「己酉」上脱「三月」字。今从袁《纪》。
十二年,任延曰:「忠臣不和,和臣不忠」。延传作「忠臣不私私臣不忠」,按髙峻小史作「忠臣不和,和臣不忠」,意思为「长」,又与上语相应,今从之。
十七年二月乙未晦,日有食之。《帝纪》乙亥晦」,袁《纪》「乙未」。据《长厯》,三月丙申朔。《帝纪》误。
十九年四月,马援击都阳等,峤南悉平。《援传》作「都。《羊」帝纪》作「都阳」,今从《纪》。又《帝纪》:「十八年四月,遣援击交趾,十九年四月,斩侧贰等,因击都阳等,降之」。《援传》:「十七年,拜伏波将军,讨侧贰。十八年春,军至浪泊,明年正月,斩侧贰」。盖《纪》之所书者,援奏破侧贰及传侧贰首至雒之时也。沈懐逺《南越志》云:徵侧奔入金溪穴中,二年乃得之。《援传》近是,今从之。
二十一年八月,伏波将军马援筑堡塞,击乌桓。刘昭注补《后汉书志》,亦谓之《续汉志》,其《郡国志》注云中郎将马援,误也。《帝纪》冬十月,遣援出塞击乌桓,《援传》十二月出屯襄国,明年秋,将三千骑出髙栁」。袁《纪》在八月祭彤事前,今从之。
二十二年,匈奴单于蒲奴求和,亲遣李茂报命。《帝纪》:是嵗,匈奴日逐王比遣使诣渔阳请和亲,使茂报命。按明年又有比遣使诣西河内附。然则茂所报者非比也。今从《南匈奴传》。
二十五年,乌桓内属。《帝纪》:今春既著乌桓来朝,歳末又纪是嵗乌桓朝贡内属,盖始独大人来朝,后乃率种族内属耳。
二十六年秋,赐南单于玺绶《帝纪》:今年春使叚郴,赐玺绶,置使匈奴中郎将。据《匈奴传》,赐玺绶在秋,其置中郎将亦未知决在何时,或者今春置之,至是更为之约束制度耳。
二十七年,樊宏薨。袁《纪》、「宏」皆作「密」。今从范《书》。
三十年十一月,贾复薨。本传在三十一年,今从袁《纪》。
中元元年四月改元。《续汉志》云: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俱武中元元年。《纪年通谱》云:据《纪》《志》出范氏,而所载不同,此必传写脱误。今官书累经校定,学者失于精审,但见改元复有建武」二字,輙以意删去,斯为谬矣。梁武帝大同、大通之号,俱有「中」字,是亦宪章于此。今从袁《纪》、范《书》。
显宗永平二年十月,赐桓荣爵闗内侯。《帝纪》载诏文上言李躬而下独封荣,似脱「躬」字。《荣传》、袁《纪》诏独言桓荣,不及李躬,今阙疑。
十四年春,周泽行司徒事,复为太常。《泽传》云十二年。按十二年不阙司徒,当是虞延免后。邢穆未至间泽行司徒事尔,故云数月。
寋朗范《书》作「寒」,陆龟䝉离合》诗云:「初寒朗咏徘徊立」。袁《纪》作「寋」。按:今有寋姓,音件与袁《纪》合,今从之。
十六年,呉棠下狱,免袁《纪》:「棠」皆作「常」,今从范《书》。
十七年正月,谒原陵,降甘露于陵树《帝纪》云「甘露降甘陵」,《皇后纪》云「谒原陵,甘露降于树」。然则实降原陵也。《帝纪》误以「原」为「甘」。
班超立䟽勒故王兄子忠为王。袁《纪》云:求索故王近属,得兄榆勒立之,更名忠。《续汉书》云:求得故王兄子榆勒立之,更名忠。今从《超传》。
陈睦为西域都护,袁《纪》「睦」作「穆」,今从范《书》。
栁中城。袁《纪》作「折中」,今从范《书》。
十八年,酒泉太守叚彭《耿恭传》云「秦彭」,今从《帝纪》。
肃宗建初三年春,马防大破羌于布桥。《帝纪》,防破羌在四月,盖春破而京师四月始闻也。今从《防传》
四年四月癸夘,封马廖等为侯。皇后纪》称:「廖等并辞譲,愿就闗内侯,太后闻之云云,廖等不得已受封爵」。按太后之辞,皆不欲封廖等之意,而史家文势反似太后,欲令廖等受封,今辄移廖等辞让于太后语下,使文势有序,读者易解。
七年十二月,东平献王范《书》作「宪」,今从袁《纪》。
元和元年,襃宠毛义、郑均。义传云建初中,今从均传。
二年,太初厯失天益逺,作四分厯。按王莽初已废太初,用三统厯,今云太初厯失天益逺,盖光武中兴废莽,厯复用太初也。《续汉志又云: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厯。按三统厯刘歆所造,云太初元年始用,误也。
三年四月,郑弘上书言窦宪。袁纪云:弘为尚书仆射,乌孙王遣子入侍,上问弘:「当答其使不?」弘对曰:「乌孙前为大单于所攻,陛下使小单于往救之,尚未赏,今如答之,小单于不当怨乎!」上以弘议问侍中窦宪,对曰:「礼有徃来」。弘章句诸生,不逹国礼,上遂答乌孙。小单于忿恚,攻金城郡,杀太守任昌。上谓弘曰:朕前不从君议,果如此。弘对曰:窦宪,奸臣也,有少正夘之行,未被两观之诛,陛下前何为用其议!」按肃宗时无小单于冦金城事,今不取。
章和二年正月,何敞奏记宋由敞传》,此事在肃宗崩后,云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云云。袁《纪》在元和三年。按敞记云:「明公视事,出入再朞」。又言腊赐,知在此时。
七月,南单于请伐北虏,袁《纪》:章和元年十月,南单于上书,求出兵破北成,南宗意諌不聴,师未出而帝寝疾。范书南匈奴传》事并在此年七月。按单于书云「孝章皇帝圣思逺虑」,则范《书》是也,今从之。
都郷侯畅,袁《纪》作「郁郷」,今从范《书》。
冬,邓训破迷唐,《西羌传》:永元元年,张纡坐徴以训代为校尉。《邓训传》:章和二年,纡诱诛羌,羌谋报怨,公卿举训,代纡,击破之。其春,迷唐复欲归训,又破之」。按《训传》下云「永元二年」,则其春者永元元年春也。今从《训传》。
和帝永元二年五月,副校尉阎砻《西域传》作「阎盘」,今从《帝纪》。
三年十二月,窦宪请立于除鞬为单于,宋由等以为可许。袁安独上封事,上竟从宪策。《袁安传》云:「宪请立左鹿蠡王阿修为北单于,安以为不可,宪竟立右鹿蠡王于除鞬」。据此,则阿佟与于除鞬是二人。袁《纪》作「阿修」,《南匈奴传》止有右谷蠡王于除鞬,无阿佟名。今从之。袁《纪》又云:「宋由、丁鸿、尹睦以为阿修诛君之子,又与乌丸、鲜卑为父兄之讐,不可立。南单于,先帝所置。今首破北虏,新建大功,宜令并领降衆」。与范《书》不同。又云「卒从安议」,盖误。今从《袁安传》。
六年正月,骨都侯喜杀南单于安国。《帝纪》在去年,误。今从《南匈奴传》。
七月,班超斩尉犂王泛。袁《纪》,「泛」作「况」。今从《超传》。
九年闰八月,樊调妻嬺袁纪「嬺」皆作「凭」。今从《皇后纪》、《梁竦传》。
越骑校尉赵世《西羌传》作「赵代」。今从《帝纪》
十四年八月,班超至洛阳。九月,卒。《本传》称超十二年上䟽,十四年至洛阳。而妺昭上书曰:「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注》引《东观记》曰:「安息遣使献大雀师子,超遣子勇随入塞」。按《帝纪》,「十三年,安息国入贡」,袁《纪》载超书亦在十三年。今并置其书于此。袁《纪》又云「超到数月薨」,今从《本传》。
安帝永初元年三月甲申,葬清河孝王、司空宗正护丧事《帝纪》书车骑将军护葬。今从传。
封邓阊为列侯。袁《纪》前作「阊」,后作「闓」,盖误。
十二月,诏邓骘、任尚屯汉阳。《帝纪》在六月,今从《西羌传》。
三年六月,乌桓冦代郡、上谷。《纪》有《涿郡,传》无之,今从《传》。
四年,邓骘欲弃凉州虞诩言于张禹,以为不可。庞《参》《虞诩传》,皆云四年,羌转盛,故有弃凉州之画。又于说邓骘,则是骘未以丧罢以前明矣。而《虞诩传》中言「诩辟太尉李修府为郎中说李修」,修以五年正月方自光禄勲拜太尉。按袁《纪》,「四年春匈奴冦常山」下载骘欲弃凉州,诩说太尉张禹,又其语言小异于范《书》,此近得实,今从之。
五年三月,诏陇西徙襄武上云金城徙襄武」,此又云陇西徙襄武《纪》、《传》皆然。或者二郡皆寄治于襄武欤?
元初元年二月乙夘日,南地坼,三月癸亥,日食。《帝纪》:二月己夘日,南地坼。三月癸酉,日食。《本志》及袁《纪》皆云三月己夘日南地坼。按《长厯》是年二月壬辰朔无己。夘三月壬戌朔,癸酉十二日,不应日食,二月当是乙夘三月,当是癸亥。
十月,凉州刺史皮杨《纪》作「皮阳」,今从《西羌传》。
二年八月,诏「班雄屯三辅。《帝纪》:冬十月,遣任尚屯三辅」。按《西羌传》,司马钧、庞参抵罪后,尚乃代雄屯三辅耳。
右扶风仲光,袁《纪》作「右扶风太守种暠」,今从范《书》。
十月,庞参、梁慬下狱。马融上书,《慬传》曰:慬为度辽将军。明年,安定、北地、上郡皆被羌冦,不能自立,诏慬发边兵迎三郡吏民,徙扶风界。慬即遣南单于兄子优孤涂奴将兵迎之。既还,慬以涂奴接其家属,有劳,辄授以羌侯印绶,坐专擅徴,下狱抵罪。明年,校书郎马融上书,「讼慬与参」。按慬为度辽将军在永初四年,徙三郡民在五年,参下狱在今年,不得云明年,融讼之也。疑《传》误。
以虞诩为武都太守。诩传曰:「羌冦武都,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又曰:「贼败散,南入益州」。本纪:「元初元年,羌冦武都汉中」。据此,似诩以元初元年为武都太守也。然按《西羌传》,庞参抵罪后,任尚屯三辅,时诩犹为懐令,说尚用骑兵。袁纪亦云懐令虞诩说,尚如范《书》所言。又云:「上问何从发此计?尚表之受于懐令。虞诩由是知名,迁武都太守」。以此验之,当在庞参抵罪后也。
四年四月己巳,鲜卑连休等入冦。范《书鲜卑传》上作「连休」,下作「休连」,今从上文。
十二月,大牛种封离等反。《西南夷传》云五年叛,今从《帝纪》。
五年八月,代郡鲜卑入冦,杀长吏,独行传云:元初中,鲜卑数百馀骑㓂渔阳,太守张显率吏士追出塞,遥望虏营烟火,急趣之,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諌止,不聴显䠞,令进授,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身被十创,殁于阵,显拔刄追散,兵不能制虏,射中显主簿卫福、功曹徐咸遽趣之,显遂堕马,福以身拥蔽,虏并杀之。朝廷愍授等节,诏书襃叹,厚加赏赐。按元初凡六年,鲜卑不曽犯渔阳,杀长吏,惟是入代郡曾杀长吏。今疑此渔阳本是代郡史之误也。
永寜元年春,北匈奴车师共攻杀后部司马,《班勇传》:元初六年,曹宗遣索班屯伊吾,后数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共攻没班。按《本纪》,永寜元年,车师后王叛,杀部司马。《车师传》亦曰:「永寜元年后,王军就及毋沙麻反畔,杀后部司马及敦煌行事」。盖班以去年末屯伊吾,今春见杀,或今春奏事方到也。
建光元年,《陈禅传》曰: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禅不加兵,但使吏卒往晓慰之。单于随使还郡,禅于学行礼,为说道义以感化之,单于懐服,遗以胡中珍货而去,当在此年矣。又按北单于,汉朝所不能臣,未尝入朝天子,安肯见辽东太守!此事可疑,今不取。
七月壬寅,马英薨。传作「䇿罢」,误。今从纪。
九月戊子,幸卫尉冯石府,留饮十许日。袁《纪》曰:十二月丙申,乃还宫。今从《石传》。
延光元年四月,庞奋斩姚光,收冯焕。《帝纪》:「建光元年四月甲戌,庞奋承伪玺书杀姚光」。《冯绲传》亦云建光元年」。按《帝纪》,去年十二月髙骊围玄莬,而《高骊传》有姚光上言,盖光实以延光元年被杀,《纪》、《传》误以「延」为「建」。又今年四月无甲戌。
三年三月,杨震上䟽曰:「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师地动。震传作「十一月四日,按下文其日戊辰,十一月丙申朔,戊辰乃十二月四日也。
四年三月,立北郷侯懿。《东观记》、《续汉书》作「北郷侯犊」。今从袁《纪》、范《书》。
十月,阎崇屯平朔门。《宦者传》作朔平门,今从《新纪》。
顺帝永建元年八月,三公劾奏虞诩,诩上书自讼《诩传》云:「帝省其章,乃为免司空陶敦」。按袁《纪》,孙程就国在九月,而敦免在十月,盖帝由此知敦不直,因事免之。不然,何三府共奏而独免敦也!
孙程等就国,袁《纪》:秋七月,有司奏「浮阳侯孙程、祝阿侯张贤为司隷校尉。虞诩诃叱左右,谤讪火臣,妄造不祥,于乱悖逆。王国等皆与程党,久留京都,益其骄溢。诏免程等,徙为都梁侯。程怨恨,封还印绶,更封为宜城侯」。范《书》孙程传》亦云:「坐讼虞诩,诃叱左右就国」。按《虞诩传》:「程言见用,上不以为怒」。《周举传》云:「程坐争功就国」,今从之。
二年,帝设坛见樊英。英传云:四年三月,乃设坛埸见英。黄琼传,李固劝书已云樊英设坛席,及琼至,上䟽荐英,称光禄大夫,则是琼至之时,英已尝设坛见之,而为光禄大夫矣。至三年旱,琼复上䟽,若四年方设坛也。见英则都与琼传异,知其必不在四年也。
永和二年三月丁丑,郭䖍为司空。袁《纪》作「乾」,今从范《书》。
五月,黄龙等九侯与宋娥更相赂遗发觉,并遣就国。《孙程传》云:龙等诬罔曹腾、孟贲。按《梁商传》,诬罔腾、贲者张逵等,非龙等也。
三年八月丙戌,令公卿举武猛。《宦者传》云:阳嘉中,诏举武猛,良贺独无所荐。按此诏盖误以永和为阳嘉也。
六年三月,武都太守赵冲击巩唐羌。《西羌传》作「武威太守」,今从《帝纪》。《皇甫规传》云:「与护羌校尉赵冲」。按《西羌传》,冲时尚为太守,《规传》误也。
夏,巩、唐羌冦北地。西羌传作「罕种羌」,今从帝纪。
汉安元年八月,张婴诣张纲降。帝纪:「九月,张婴冦郡县」。又云:是歳婴诣纲降。按张纲传云「冦乱十馀年」,则非今年九月始冦郡县也。袁《纪》置婴降事于八月下十月上,今从之。
三年六月丙寅,立兠楼储为南单于。袁《纪》,去年六月立兠楼储为单于。今从范《书》。
建康元年八月,遣冯绲督州郡讨贼。《帝纪》作「冯赦」,袁《纪》作「冯放」,皆误。今据《绲传》。
九月,皇甫规对策,梁冀忿之,遂废于家,积十馀年。《规传》云:冲、质之间,规对策免归,积十四年。检《帝纪》,此后别无举贤良事,或者此时规举贤良,其至对䇿时已在质帝世也,故云冲、质之间。自明年数至梁冀诛,亦整十四年也。
十一月,马勉称皇帝。《帝纪》:「永嘉元年三月,勉称皇帝」。今据《滕抚传》。
永嘉元年,袁《纪》作「元嘉」,误。
十一月丁未,赵序坐畏懦不进,诈増首级,弃市。《东观记》曰:取钱缣三百七十五万,今从《滕抚传》。
金蛇输司农。《种暠传》云:二府畏懦,不敢按之。今从《杜乔传》。
桓帝建和元年六月,光禄勲杜乔为太尉。《帝纪》云「大司农《杜乔传》,乔自司农累迁为大鸿胪,光禄勲乃为太尉。袁《纪》亦然。《荀淑传》云:「光禄勲杜乔,举淑方正」。今从之。
七月,杜乔谏封梁冀等。《乔传》此章在为太尉前,袁《纪》在为太尉后。今从袁《纪》。
八月乙未,立皇后梁氏。《皇后纪》、袁《纪》皆云八月而无日。《帝纪》云七月乙未」。以长厯考之,七月戊申朔,无乙未。乙未,八月十八日也。《盖帝纪》脱「八月」字。
十一月,梁冀诬杜乔请按罪,太后不许。乔传云䇿免而已,乔前已免官,传误也。
元嘉元年四月己丑,上微行,私幸河南尹梁胤府舍。袁《纪》作「梁不疑府」,今从范《书》。
二年正月,敦煌太守马逹《车师传》作「司马逹」,今从《于阗传》。
永寿元年秋,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徳等反。《帝纪》作「左台」,且渠伯徳等叛。今从《张奂传》。
二年七月,李膺为度辽将军。袁《纪》:「延熹二年六月,鲜卑㓂辽东,度辽将军李膺击破之」。今从范《书》。
十二月,封梁不疑子马梁胤子桃为侯。袁《纪》:马桃封在建和元年。「马」作「焉」。「桃」作「祧」,今从范《书》。
三年十一月,司徒尹颂薨。袁《纪》在六月。今从范《书》。
延熹元年五月,梁冀杀陈授,帝由此发怒。袁《纪》曰:冀以私憾专杀议郎邴尊,上益怒之。今从范《书》。
十二月,陈龟为度辽将军。按《匈奴传》,每除度辽将军辄书之,此陈龟及前李膺、后种暠皆不纪,一时既不当有两官,今约其事,分著前后。
诏遣南单于车儿还庭。袁《纪》:元康元年四月,中郎将张奂以车儿不能治国事,上言更立左鹿蠡王都绀为单于,诏不许。范《书匈奴传》在延熹元年,今从之。
二年七月,黄门令具瑗《宦者传》作中常侍,今从梁冀传。
八月,陈蕃荐徐穉等。范《书徐穉传》云: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䟽荐穉。袁《纪》:五年,尚书令陈蕃荐五处士。按二年,胡广已为太尉,五年,蕃已为光禄勲,今置在二年。从范《书》,去广名从袁《纪》。
杨秉按单超兄子,匡坐论作左校,叔孙无忌冦暴,徐兖第五种坐徙朔方。《杨秉传》作「超弟」,《宦者传》作「弟子」,今从《第五种传》。范《书》,李云死在延熹三年春,袁《纪》在二年秋。按《杨秉传》:「三年,坐救云,免归田里,其年冬,复徴,拜河南尹,坐单匡使客,任方刺卫羽,系狱亡走,论作左校」。《第五种传》:匡遣客刺羽,超积忿,以事陷种」。若如范《书》,则云死时单超已卒,何得更能陷种!又云书所论者立邓后与封五侯事,皆在二年,袁《纪》似近之。《种传》又云:卫羽为种说叔孙无忌、无忌率其党与三千馀人降」。按《帝纪》:「延熹三年十一月,无忌攻杀都尉侯章」。又,臧旻讼种书,称「种所坐盗贼公负,筋力未就」。然则种必不能降无忌,此说妄也。
三年正月,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雨堕太子贤注范《书》「雨堕」作「两堕」,云谓随意所为不定也。诸本「雨」或作「两」。按雨堕者,谓其性急暴如雨之随,无有常处也
。
四年二月,种暠为司徒。袁《纪》在去年。按祝恬薨后有盛允,允免,暠为司徒,相去半年,袁《纪》误也。今从范《书》。
五年十月,度尚为荆州刺史,冯绲讨武陵蛮,《帝纪》:「三年十二月,武陵蛮冦江陵,车骑将军冯绲讨,皆降散。荆州刺史度尚讨长沙蛮,平之」。此事当在今年三年,重出,误也。
七年二月丙戌,黄琼薨。范《书》:四年,琼免司空,至七年卒。袁《纪》:七年,琼以太尉薨。范《书》:杨秉五年代刘矩为太尉。袁《纪》,此年琼卒,秉乃为太尉。今从范《书》。
十二月,诛冦荣。袁《纪》置此事于延熹元年。按范《书》荣传》云延熹中被罪。荣书又云遇罚以来,三赦再赎,不知荣死果在何年。按襄措窦武上书,皆言梁、孙冦邓之诛。今置于此。
八年正月,杨秉劾奏宦官。杨秉传:南巡之明年,秉劾侯览,则是在此年矣。宦者传,韩演奏具瑗,瑗坐夺国为郷侯。与秉传所云削瑗国,共是一时事明矣。而袁纪载在去年春,与范不同,今从范书。
五月,张磐㑹赦,不肯出狱。按张磐㑹赦得原。检帝纪此后未有赦,不知㑹何赦也。六年三月赦前此二年。永康元年六月赦,后此二年。今从帝纪。
九年七月,富贾、张况、《陈蕃传》作「张汜」,谢承《书》作「张子禁」,今从《岑眰传》。
张俭举奏侯览,袁《纪》:俭行部至平陵,逢览母,俭按劔怒曰:「何等女子干督邮,此非贼邪!」使吏卒收览母,杀之,追擒览家属賔客死者百馀人,皆僵尸道路,伐其园宅,井堙木刋,鸡犬器物,悉无馀类。《苑康传》亦云:「张俭杀侯览母」。按其宗党,或有迸匿太山界者,康穷相收掩,无得遗。脱览大怒之,徴诣廷尉,坐徙日南」。按《侯览传》云:「览丧母还家」。《陈蕃传》云:「翟超没入侯,览财産,坐髠钳」。皆不云俭杀其母。若果杀之,则苑康不止徙日南也。《侯览传》又云:「建寜二年丧母」。盖以诛党人在其年,致此误耳。
成瑨等下狱,陈蕃、刘茂共諌请之。陈蕃传又有司徒刘矩。按时胡广为司徒,非矩也。
襄楷上䟽曰:「前年冬,竹栢伤枯,《帝纪》此年十二月书洛城傍竹栢枯伤」,误也。
司隷李膺,促捕张成,《党锢传》云:膺为河南尹。按膺此事,非作尹时也。
牢修上书诬告李膺等。袁《纪》作「牢顺」,今从范《书》。
陈蕃上书极諌,帝策免之。袁《纪》,李膺下狱在九月。范《书》,蕃免在七月。《蕃传》上书极諌,曰:「膺等或禁锢闭隔,或徙死非所云云。按膺等赦出在明年六月,再下狱死,徙在建寜二年十月。蕃既以此年七月免,则《蕃传》所云,疑非蕃书也。又袁《纪》无陈蕃免事。灵帝即位,以太尉陈蕃为太傅。按蕃免后有太尉周景。盖袁《纪》误也。
永康元年五月,窦武上䟽曰:「今台阁近臣尚书朱㝢等,《武传:武上䟽曰:今台阁近臣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尚书朱㝢等。按:蕃、广时不为令仆,故去之。
六月,党人书名三府,《帝纪》于去年冬书李膺等二百馀人受诬为党人,并坐下狱,书名三府」。按:陈蕃以讼李膺免,即膺等下狱已在前后,遇赦方得书名三府,则帝纪》所纪为两无所用,故去之。又故书三府为王府,刘攽曰:当为三府。
十二月,迎解渎亭侯宏,时年十二。范《书》云:即帝位,年十二。袁纪初立为嗣,诏书云年十有二。建寜二年诛党人时,云年十四。袁《纪》是也。
灵帝建寜元年正月壬午,窦武为大将军。袁《纪》:延熹九年四月戊寅,特进窦武为大将军。武移病固让,至于数十,不许。范《书》在今年二月壬午。《武传》为大将军亦在迎立灵帝后,今从之。
陈蕃为太傅,《帝纪》拜蕃太傅在即位后,传在前,縁有蕃责尚书等语,故知从传是也。
九月辛亥,朱瑀盗发窦武奏。范《书帝纪》作「丁亥」,袁《纪》作「辛亥」。按长厯是年九月乙巳朔,无丁亥。今从袁《纪》。
陈蕃闻难,将官属诸生拔刄突入承明门,袁纪:蕃到承明门,使者不纳,曰:「公未被诏召,何得勒兵入宫!」蕃曰:赵鞅专兵向宫,以逐君侧之恶,《春秋》义之。有使者出开门,蕃到尚书门正色云云。今从范《书》。
王甫使劒士收蕃,送北寺狱,范《书蕃传》曰:蕃拔劒,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送狱。今据袁《纪》。
二年四月壬辰,青蛇见御坐。癸巳,大风,雨雹。《帝纪》:建寜二年四月癸巳,大风雨雹」。《杨赐传》:「熹平元年,青蛇见御坐」。《续汉志》:熹平元年四月甲午,青蛇见御坐。袁《纪》:「建寜二年四月壬辰,青蛇见。癸巳,大风」。按《张奂传》,论陈、窦荐王、李,与袁《纪》相应,今从之。
九月,郭泰闻党人死,私为之恸曰:「汉室灭矣!」范《书》以泰此语为哭陈、窦,袁《纪》以为哭三君、八俊,今从之。
中常侍袁赦、袁《纪》作「袁朗」,今从范《书》袁隗传》。
熹平元年五月,曹节等欲别葬窦太后,陈球下议,太尉李咸上䟽。袁《纪》云:河南尹李咸执药上书曰:「昔秦始皇幽闭母后,感茅焦之言,立驾迎母,供养如初。夫以秦后之恶,始皇之悖,尚纳直臣之语,不失母子之恩,岂况皇太后不以罪殁,陛下之过有重始皇!臣谨左手赍章,右手执药,诣阙自闻。如遂不省,臣当饮鸩自裁,下觐先帝,具陈得失」。章省上感其言,使公卿更议廷尉陈球乃下议。与范不同。今从范《书》。
七月,有人书朱雀阙,言「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旧云常侍侯览多杀党人。按侯览已死,恐误。今去之。
十二月,袁隗为司徒。袁《纪》在四年。今从范《书》。
三年三月,嗣中山穆王畅薨,无子,国除。《本传》云子节王稚嗣,无子,国除。与《帝纪》异,未知孰是,又不知稚薨在何年。今且从《帝纪》。
六年四月,旱,蝗。三公条奏长吏苛酷贪汚者,阳球坐严酷徴诣廷尉。《本传》司空张颢条奏。按颢,光和元年为太尉,未尝为司空。球,光和元年陷蔡邕时已为将作大匠,不知被徵果在何年,唯熹平五年、六年大旱,故附于此。
光和元年九月,司空来艳薨。袁《纪》云:艳以久病罢。今从范《书》。
二年三月,袁滂免,刘合为司徒。袁《纪》:「二月丁巳,滂免」。「刘合」作「刘邵」。今从范《书》。
四月辛巳,阳球奏收王甫,下狱死。曹节见磔甫尸,道次抆泪曰:「我曹自可相食!」袁《纪》云:球㑹虞贵人葬,还入夏城门,曹节见谒于道旁,球大骂曰:「贼臣曹节」。节收泪于车中而有是语。今从范《书》。
三年十二月己巳,立何皇后。袁《纪》在十一月,今从范《书》。
帝问侍中任芝、乐松:范《书》云:中常侍乐松。松本鸿都文学,必非中常侍。袁《纪》云侍中,今从之。
四年九月,刘寛免许君为太尉。袁《纪》:「十月,许郁坐辟召错缪,免。杨赐为太尉」。今从范《书》。
闰月,杨赐免。十月,陈耽为司徒。袁《纪》:「三年闰月,杨赐久病罢。十月,陈耽为司徒」。盖误置闰于去年。按《长厯》此年闰十月,以袁《纪》考之,闰九月为是,恐长厯差一月。今从《范书帝纪》。
五年正月,陈耽上言:《刘陶传》:光和五年,以謡言举二千石,耽与议郎曹操上言,按耽已为司徒,不应与议郎同上言。王沈《魏书》曰:是歳以灾异博问得失,太祖因此上书切谏」,不云与耽同上言也。今但云陈耽。
六年冬,《本纪》云大有年。按今夏大旱,纵使秋成,亦不得为大有年,今不取。
张角置三十六方。袁《纪》作「坊」,今从范《书》。
中平元年春,济南唐周告张角反袁《纪》云「济隂人唐客」,今从范《书》。
车裂马元义。袁《纪》曰:「五月乙夘,马元义等于京都谋反,伏诛」。今从范《书》。
二月,角自称天公将军,角弟寳称地公,将军寳弟梁称人公将军。司马彪九州春秋云:角弟梁,梁弟寳。袁《纪》云「角弟良寳。今从范《书》。
张钧上书请斩十常侍。范书《宦者传》上列常侍十二人名而下云十常侍,未详。
七月,巴郡张修反。范《书灵帝纪》有此张修、陈寿《魏志》张鲁传》有刘焉、司马张修」、刘艾《典略》有汉中张修」,裴松之以为张修应是张衡」,非《典略》之失,则传写之误。按《鲁传》云:祖父陵、父衡皆为五斗米,道衡死,鲁复行之。刘焉司马张修与鲁同击汉中,鲁袭杀修,非其父也。今此据范《书》。
十二月,王允下狱,袁隗、杨赐上䟽请之。允《传》云:太尉袁隗、司徒杨赐。按隗赐时皆不为此官,恐误。
三年二月,赵忠为车骑将军,傅爕出为汉阳太守。袁《纪》在明年九月,今从范《书》。
四年四月,傅爕战殁。袁《纪》在明年五月,今从范《书》。
十月,长沙贼区星。范《书》作「观鹄」,今从陈寿《吴志》。
五年三月,益州刺史郤俭、范《书》作「郗俭」,今从《陈寿《蜀志》。
南匈奴右部䤈落攻杀单于羌渠。《帝纪》:休、屠各胡攻杀并州刺史张懿,遂与南匈奴左部胡合,杀其单于。今从《匈奴传》。
八月,置西园八校尉。范书《袁绍传》:绍为佐军校尉。《何进传》「淳于琼为佐军校尉。今从乐资《山阳公载记》。
十月甲子,帝讲武问盖勲。勲传云:勲时与宗正刘虞、佐军校尉袁绍同典禁兵,勲谓虞绍云云。按虞于匈奴未叛之前已为幽州牧,又宗正非典兵之官,今除之。
六年四月,刘虞为太尉。袁《纪》:三月己丑,光禄刘虞为司马,领幽州牧。今从范《书》。
戊午,皇子辩即位,年十四。《帝纪》云「年十七」,张璠《汉纪》曰「帝年十四」,今从之。
中常侍郭胜,《元纪》作「郭脉」,《九州春秋》作「郎胜」,今从《何进传》。
六月辛亥,董后暴崩。《九州春秋》曰:太后忧惧,自杀。今从《皇后纪》。
七月,皇甫嵩从子郦。袁《纪》作「从子逦」,今从范《书》。
何进召董卓。进传曰:召卓屯闗中上林苑。按时卓已驻河东,若屯上林,则更为西去,非所以胁太后也。今从卓传。
袁术烧南宫青●门,何进传作九龙门,今从袁纪。
十月,白波贼冦河东,帝纪:「五年九月,南单于叛,与白波贼冦河东」。按匈奴传,帝崩之后,于扶罗乃与白波贼为冦。纪误,今从传。
十二月,尚书武威周毖、城门校尉汝南伍琼、范《书》云:吏部尚书汉阳周珌、侍中汝南伍琼,袁《纪》作侍中周珌,今从《魏志》及《英雄传》。
孔伷为豫州刺史,「九州,春秋》作「孔胄」,今从《董卓传》。
韩馥聴袁绍举兵,范《书》、《魏志》俱有此事。范《书》在举兵之后,《魏志》在举兵之前,若在举兵后,时绍已为盟主,馥何敢禁其发兵!若在举兵前,则近是也。今从《魏志》。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