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四·晋纪中

钦定四库全书

资治通鉴考异》卷四

宋 司马光。 撰

晋纪中

惠帝元康四年正月,安昌公石鉴薨《本传》:「鉴封昌安县矦」。今从《帝纪》。傅咸卒。《三十国》、《晋春秋》:元康四年七月,傅咸为司。至五年五月,始亲职。十月,卒。二书附年月多差舛,故以《本传》为定。

五年十月,武库火。《三十国》、《晋春秋》云闰月。《宋》、《晋五行志》云:闰月庚寅。今从《晋书帝纪》。八年九月,李特入蜀。《帝纪》:元康七年,关中饥。八年,雍州有年。而《华阳国志》、《三十国》、《晋春秋》皆云八年,特就榖入蜀。今从之。

九年正月,出成都王頴为平北将军。《帝纪》云:「以頴为鎭北大将军」。今从《本传》。

六月,髙密王泰薨。《帝纪》云「陇西王」,《本传》云:「泰为尚书令,改封髙密」。《纪》误。裴頠、贾模、张华议废贾后。《贾后传》曰:模与裴頠、王衍谋废之,衍后悔而止」。今从《頠传》。八月,裴頠、刘颂上表疏,《刑灋志》叙颂奏续頠《表》之下,而云侍中太宰汝南王亮。按頠表引元康八年事,时亮死已久,葢《志》误也。

永康元年正月,《帝纪》、《天文志》皆有「己卯日食」,《宋志》无之。按《长厯》,己卯十七日,安得日食。皇孙虨卒。《帝纪》「虨」作「霖」。按虨,字道文,不当作「霖」,今从《传》。

八月,石崇、潘岳、欧阳建被收。《崇传》曰:崇建潜知其计,阴劝淮南王允、齐王冏图赵王伦。若崇果与允同谋,允败,崇应惶遽,不应被收,时方宴于楼上,葢伦、秀以旧怨诬杀之耳。

以刘颂为光禄大夫。《三十国春秋》云:伦党大怒,谋害颂,颂惧,自杀。《颂传》云:颂为光禄,寻病卒。今从《传》。

十一月,耿滕为益州刺史,《帝纪》作「耿胜」,《载纪》、《华阳国志》作「滕」,今从之。滕欲入州。《华阳国志》曰:战于广汉宣化亭,杀传诏。按州郡俱治成都,不容战于广汉。又,赵廞若已与滕战,不应欲直入州。今从《载记》。

赵廞杀赵模、陈摠。《帝纪》:廞又杀犍为太守李密、汶山太守霍固。按《华阳国志》:犍为太守李苾、汶山太守杨邠,非密、固也。《载记》亦作「李苾」,葢《纪》误。

廞自称益州牧。《晋春秋》云:建号太平元年,他书无之,今不取。永宁元年正月,赵王伦即帝位。《三十国春秋》云:伦将篡位,义阳王威执诏示嵇绍曰:「圣上法尧、舜之举,卿其然乎?」绍厉声曰:「有死而已,终不有二」。威怒,拔劒而出。及惠帝迁于金墉城,唯绍固志不从,直于金墉,絶不通伦,时人皆为之惧。《晋书忠义传》云:「伦篡,绍为侍中。惠帝复祚,遂居其职」。二说不同,今皆不取。

赵廞杀李庠及其子侄十馀人。载记曰:及其子侄宗族三十馀人。今从华阳国志。又国志,庠死,去年冬,《晋春秋》在今年春,今从之。

三月,罗尚使王敦讨汶山羌,死之。《帝纪》在八月,疑是洛阳始知。今从《华阳国志》。

赵王伦使管袭讨斩王盛、处穆。《齐王冏传》曰:冏潜与盛、穆谋起兵诛伦,未伪,恐事泄,乃与袭杀穆,送首于伦,以安其意。今从《三十国春秋》。

四月,大战于溴水。《赵王伦传》作「激水」,今从《帝纪》。六月,复封賔徒王晏为吴王,《晏传》:自賔徒徙封代王。伦诛,复本封。今从《帝纪》。齐王冏为大司马,成都王頴为大将军、録尚书。《頴传》曰:至邺,诏王粹加九锡,进位大将军,都督中外。頴拜,受徽号,让殊礼。按頴在《洛,卢志》已谓頴曰:「今当与齐王共辅朝政」,明已有録尚书之命。但頴不受归邺,故朝廷使粹追命之耳。且頴功大于冏,不应独赏冏而頴未赏也。今从《帝纪》。路秀。《帝纪》作「路季」,今从《齐王冏传》。

八月,齐王冏杀东莱王蕤。《帝纪》:「六月庚午,蕤与王舆谋废冏,事觉得罪。甲戌,冏为大司马」。按诛舆诏已称冏为大司马,则舆事觉不应在冏为大司马前。今从《三十国春秋》,在八月。

九月,东安王繇举东平王楙鎭下邳。《帝纪》:八月,楙为平东,督徐州。九月,繇复爵」。按《楙传》,繇为仆射,举楙为平东,故移在繇还后。

太安元年,慕容廆击素怒延。《载纪》作「素延」,下云:「素延怒,率衆围棘城」。按《燕书》、《纪》、《传》皆谓之素怒延,然则怒是其名也。

二年正月,李特改元建初。《帝纪》:「太安元年五月,特自号大将军」。《载记》:「太安元年,特称大将军,改元」。《后魏书李雄传》云:「昭帝七年,特称大将军,号年建初」。昭帝七年,太安元年也。祖孝徴《修文殿御览》云:「太安二年,特大赦,改年建初元年,特见杀」。《三十国》、《晋春秋》云:「太安二年正月,特僭位改年」。今从《御览》等书。蜀郡任睿《载记》作「任」,《明罗尚传》作「任锐」,今从《华阳国志》。

六月,李雄杀陈图。《华阳国志》作「陈旹」,今从《载记》。七月,处士范长生、《华阳国志》作「范贤」,今从《载记》。涪陵徐舆。《华阳国志》作「徐舆」,今从《载记》。

长沙王乂徴李含为河南尹,《含传》云:河间王顒表含为河南尹。今从《皇甫重传》。张昌逃于下儁山,《帝纪》:「八月庚申,刘弘及张昌战于清水,斩之」。《昌传》云:「昌败,窜于下隽山。明年秋,擒斩之」。按弘《斩张奕表》云:「张昌奸党初平,昌未枭首」。故从《昌本传》。

八月,以长沙王乂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帝纪》:「太安元年十二月,乂诛齐王,即以乂为太尉,都督中外」。《晋春秋》:「二年七月,顒、頴起兵,乃以乂为太尉、都督以讨之」。按齐王死后,頴悬执朝政,乂未应都督中外。又顒见为太尉,乂不应更为太尉。今从《晋春秋》。

十月戊申,战于建春门,《陆机传》云:战于鹿苑。今从《帝纪》。孙拯下狱。《晋春秋》作「孙承」,今从《晋书》。

张方退屯十三里桥。河间王顒传》云「駃水桥」,今从《帝纪》。闰月,罗尚留张罗守城。《载记》作「罗特」,今从《华阳国志》。永兴元年正月癸亥,东海王越收长沙王乂。《越传》云:殿中诸将及三部司马疲于战守,密与左卫将军朱黙夜收乂别省,逼越为主。今从《乂传》。

甲子,大赦,改元。《帝纪》:「太安二年十二月甲子,大赦。永兴元年正月,大赦,改元。疑是一事。丙寅,张方杀乂。《帝纪》、《三十国》、《晋春秋》云:太安二年十二月,杀乂」。《乂传》云:初,乂执权之始,洛下謡曰:「草木萌牙杀长沙」。乂以正月二十五日废,二十七日死,如謡言焉。《乐广传》云:成都王頴,广之壻也,及与长沙王乂遘难,而广既处朝望,羣小谗谤之,广以忧卒」。《惠帝纪》:「永兴元年正月丙午,乐广卒」,若广卒,时乂未死,即《乂传》正月二十五日废为是,合移在永兴元年正月。而《晋春秋》:「太安二年八月,乐广自裁」。按《帝纪》,今年正月以頴为丞相,遣兵屯城门代宿卫者,疑此皆乂初死时事。又今年正月末亦有甲子、丙寅。今从《乂传》。

十月,刘渊迁都左国城。下云离石大饥,迁于黎亭,则是渊犹在离石也。按杜佑《通典》,离石有南单于庭左国城。然则渊虽迁左国,犹在离石县境内也。

渊,即汉王位,《帝纪》,李雄、刘渊称王,皆在十一月惠帝入长安后。《华阳国志》:李雄十月称王,一本作十二月。《三十国》、《晋春秋》、《十六国钞》皆在十月,今从之。

范阳王虓等请降封太弟頴。《虓传》云:与鎭东将军周馥同上言。按《馥传》:「帝自长安还,馥出为平东将军,都督杨州,代刘凖为鎭东」。据此《表》,张方犹存,葢自邺还洛阳时也。

十二月,髙密、王略鎭洛阳。《惠纪》作「髙密、王简」。按《宗室传》,髙密孝王略字元简,时都督青州,后迁都督荆州,未尝鎭洛阳,葢简即略也。时虽有朝命而略不至,或尝鎭洛阳而本传》遗脱耳。二年六月,拓跋猗㐌斩汉将綦母豚,《后魏书桓帝纪》及《刘渊传》下云「渊南走蒲子」。按《晋载记》,渊无走蒲子事,下云「自离石迁黎亭」,葢《后魏书》夸诞妄言耳。

八月,琅邪王睿请王导为司马。《导传》曰:元帝鎭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按元帝时为平东,及徙扬州,乃为安东耳。或者「平」字误为「安」,或后为安东司马,故但云司马。

十月,诏刘弘:彭城王释等讨刘舆,《刘乔传》「释」作「绎」,《帝纪》、《宗室传》皆作「释」,葢乔《传》误。《帝纪》:「八月,车骑大将军刘弘逐平南将军彭城王释于宛」。《弘》、《释传》及衆书皆无之。《弘传》但云彭城前东奔有不善之言。按弘晋室纯臣,刘乔与范阳构难,弘犹以书和解之,以安天下,尊王室,释受王命鎭宛,而弘肯更自逐之乎!据此诏令弘、释共讨刘舆,疑无弘逐释事。《帝纪》必误。

十一月,河间王顒遣吕㓪收刘暾。《暾传》云:顒遣陈顔吕㓪率骑五千收暾。按暾匹夫安用五千骑,葢㓪时在洛顒敇,使收暾耳。说者欲大其事,故云尔。

十二月,王浚以突骑资刘琨。琨传云:得突骑八百人。按刘乔传云琨率突骑五千济河攻乔,疑八百太少,或因下文迎东海王之数,致有兹误,今阙疑。

刘乔奔平氏。《帝纪》云:「乔奔南阳」。按《地理志》,南阳无平氏县,武帝分南阳置义阳郡,有西平氏县。或者南阳有东平氏而非县与?

吴王常侍甘卓弃官东归,《卓传》云:州举秀才,为吴王常侍,讨石冰,以功赐爵都亭。矦东海王越引为参军,出补离狐令,弃官东归,遇陈敏」。《敏传》云:吴王常侍甘卓,自洛至」。按卓为常侍,不应讨石冰为离狐令,不应自洛至。今从《敏传》。

光熈元年三月,李毅女秀守宁州城,《懐帝纪》:「永嘉元年五月,建宁郡夷攻陷宁州,死者三千馀人」。《李雄载记》云:「南夷李毅固守不降,雄诱建宁夷使讨之,毅病卒,城陷,杀壮士三千馀人,送妇女千口于成都」。《王逊传》云:「李毅卒,城中奉毅女固守经年」。《华阳国志》有毅卒年月及女秀守城事,今从之。六月,复羊后。《后传》曰:「张方首至洛阳,即日复后位」。按方传首已久,不至今日。今从《帝纪》。司空越遣糜晃击河间王顒,《牵秀传》云:顒密遣使就东海王越求迎,越遣将糜晃等迎顒」。今从《顒传》。

李雄即帝位,改元晏平。《晋帝纪》、《三十国》、《晋春秋》,皆云永兴二年六月,雄即帝位」。《华阳国志》:「光熈元年,雄即帝位」。《后魏书序纪》及《李雄传》皆云「昭帝十二年雄称帝,即光熈元年也。《十六国春秋钞》,晏平元年六月,雄即帝位。《十六国春秋目録》:雄年号建兴二,晏平五,与《华阳国志》同,今从之。诸书,雄改元晏平,无大武年号,惟《晋载记》改元大武,无晏平年号。按雄国号大成。《魏书雄传》云:「雄称帝,号大成,改年晏平」。故《三十国春秋》误云「改年大成」。《载记》传写误为「大武」。今从诸书去「大武」之号」。

以范长生为天地太师。《华阳国志》:尊长生曰四时八节天地太师。今从《晋载记》。八月,以范阳王虓为司空。《虓传》云为司徒。今从《帝纪》。

十二月,南阳王模杀河间王顒,《三十国》、《晋春秋》云:东海王越杀顒。今从《顒传》。懐帝永嘉元年二月,陈敏弟处劝敏杀顾荣等。《敏传》云:弟昶劝杀荣。按《晋春秋》,敏临死,谓处曰:「我负卿!」时昶已先死。今从《晋春秋》。

七月,琅邪王睿鎭建业,《元帝纪》曰:东海王越之收兵下邳,以帝都督扬州,越西迎大驾,留帝居守。永嘉初,用王导计,始鎭建业。按既都督杨州,不当犹鎭下邳。又懐《帝纪》,明言「七月己未睿都督江州,鎭建业」,今从之。

九月,王导说睿引顾荣、贺循《导传曰:元帝鎭建康,居月馀,士庻莫有至者。会从兄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已帝观禊,敦、导皆骑从」。《王敦传:「东海王越诛缪播后,乃以敦为扬州刺史。其后徴拜尚书,不就」。《周玘传》:「钱璯闻刘聪逼洛阳,不敢进,乃谋反。时王敦迁尚书,与璯俱西,欲杀敦,敦奔告元帝」。懐帝纪:「永嘉元年七月,琅邪王睿鎭建业。三年三月,杀缪播。四年二月,钱璯反」。是时睿在建业已三年矣,安得言月馀!乂、睿名论虽轻,安有为都督数年而士庻莫有至者!陈敏得江东,犹首用周、顾以收人望,导为睿佐,岂得待数年然后荐之乎!然则导传所云,难以尽信,今删去导语及敦名而已。

十一月,以王敦为青州刺史,《晋春秋》:王衍言于太傅越,以王澄为荆州,敦为扬州,据呉、楚以为形援,越从之。于是澄、敦同发,越饯之。《敦传》,自青州入为中书监,东海王越诛缪播,后始出为扬州。播死在永嘉三年三月。此年越在许昌,不在洛,故以《晋书》为定。

十二月,王弥、刘灵降汉。《弥传》曰:弥逼洛阳,败于七里涧,乃与其党刘灵谋归汉。按《十六国春秋》,灵为王讃所逐,弥为茍纯所败,乃谋降汉。今年春,灵已在渊所,五月,弥乃如平阳。然则二人先降汉已久矣,《弥传》误也。

以魏兴太守王逊为宁州刺史。《华阳国志》:以广汉太守王逊为宁州。按时广汉已为李雄所陷,今从《逊传》。

二年正月丙午朔,日食。《帝纪》、《天文志云丙子朔,误。今从长厯。刘渊遣刘聪等据太行,石勒等下赵、魏。石勒载记》曰:元海使刘聦攻壶关,命勒率所统七千为前锋都督。刘琨遣护军黄秀等救壶关,勒败秀于白田,杀之,遂陷壶关。事在明年。今从《十六国春秋》。

二月,西平太守曹袪、《晋春秋》作「曹祗」,今从《张轨传》。治中杨澹、《晋春秋》作「张澹」,今从《张轨传》。

七月,刘渊徙蒲子,刘琨荅太傅府书曰:「僭遣使驿,离间其部落。渊遂怖惧,一大于南奔,蒲子杂虏归降,万有馀落。琨《传》亦然」。按时渊强琨弱,岂因畏琨而徙都!葢琨为自大之辞,史因承以为实耳。氐酋单徴降汉,《载记》作「氐酋大单于徴」。按当时戎狄酋长皆谓之大徴,即光文单后之父于衍字也。

十二月,成尚书令杨褒卒。《载记》云:丞相杨褒。今从《晋春秋》。三年正月,宣于修之言于汉主。《晋春秋》作「鲜于修之」。今从《载记》、《十六国春秋》。夏,石勒败黄肃于封田,《石勒载记》,「肃」作「秀」,「封」作「白」。今从《十六国春秋》及《刘琨集》。淮南内史王旷,《十六国春秋》作「王广」,今从《帝纪》。

龎淳降汉,《十六国春秋》作「刘敦」,《刘琨传》作「袭醇」,今从《帝纪》。白部鲜卑。《刘琨集》作「百部」,今从《后魏书》、《晋书》。刘琨自将击刘虎,《帝纪》:「七月,刘聦及王弥围壶关,琨使兵救之,为聪所败。王旷等及聦战,又败,龎、淳以郡降贼」。《十六国春秋》:「渊五月,遣聦攻壶关,败韩述、黄肃。六月,晋遣王广等来讨。七月,战于长平,晋师败,刘敦以壶关降」。按《刘琨集》载六月癸巳琨《荅太傅府书》曰:「聦弥一上党,龎、敦不能御」。又曰:「安居走利,韩述授首,封田之败,黄肃不还,浃辰之间,名将仍殄」。又曰:「即重遣江陶都尉张倚领上党太守,疾据襄垣。续遣鹰杨将军赵拟、梁余都尉李茂与倚并力,轻行夜袭。贼捐弃辎车,宵遁而退,追寻讨截,获三分之二,当聦、弥之未走,乌丸、刘虎构为变逆,西招白部,遣使致任,称臣于渊,残州困弱,内外受敌,辄背聦而讨虎,自四月八日攻围」。然则琨讨虎以上事,皆在四月以前也。葢《晋》、《汉》二史皆据奏报,事毕而言之。今依《琨集》为定。

十二月,李臻遣其子成击王浚。《燕书王诞传》,「成」作「咸」,今从《李洪传》。四年七月,刘渊卒。《十六国春秋》:八月丁丑,渊召太宰欢乐等受遗诏。己卯,卒,辛未,葬。按《长厯》七月壬戌朔,十六日丁丑,十八日己卯,八月辛卯朔,无丁丑,己卯及辛未、辛未乃九月十一日。葢渊以七月卒,九月葬。《十六国春秋》误。

北海王义《载记》作「乂」。按:《十六国春秋》作「义」,今从之。十月,刘琨以地与猗卢。懐《帝纪》:永嘉五年十一月,猗卢寇太原,刘琨徙五县居之。六年八月辛亥,刘琨乞师于猗卢,表卢为代公。《宋书》索虏传》在永嘉三年。《晋春秋》在永嘉四年。且云「猗卢率万馀家避难,自云中入雁门。《后魏序纪》在穆帝三年,即永嘉四年也。《琨集》,永嘉四年六月癸巳,《上太傅府笺》,云「卢感封代之恩」。故知在四年六月之前。又琨《与丞相笺》曰:「昔车骑感猗㐌救州之勲,表以代郡封㐌为代公,见听。时大驾在长安,会值戎事,道路不通,竟未施行。卢以封事见托,琨实为表上,追述车骑前意,即䝉听许,遣兼谒者仆射拜卢,赐印及符册。浚以此见责戎狄,封华郡,诚为失礼,然葢以救弊耳。亦犹浚先以辽西封务勿尘,此礼之失,浚实启之。浚遂与卢争代郡,举兵击卢,为所破,纷错之由,始结于此。雁门郡有五县在陉北,卢新并尘官,国甚强盛,从琨求陉北地,以竝遣三万馀家,散在五县间,既非所制。又于琨残弱之计,得相聚集,未为失宜,即徙陉北五县著陉南卢,因移颇侵逼,浚西陲围塞诸军营浚,不复见恕危弱而见罪责。以此观之,卢非避难而来也。

琨遣猗卢兵归国,《后魏序纪》曰:刘琨乞师救洛,穆帝遣步骑二万助之,东海王越以洛阳饥荒,不许。按琨《与丞相笺》曰:「琨倾身竭辞,北和猗卢,遂引大衆躬啓戎行。即具白太傅,切陈愚见。取贼之计,聦宜时讨,勒不可纵。而宰相意异,所虑不同,更忧茍晞、冯嵩之徒而稽二寇之诛,遣使节抑,挫臣鋭气,臣即解甲,遣卢衆归国」。若猗卢果遣衆赴洛,琨笺安得不言也!

十一月,加张轨鎭西将军。《帝纪》云安西。按惠帝永兴二年已加轨安西将军,从本传》。五年正月,琅邪王睿使甘卓等攻周馥。《帝纪》:戊寅,睿使卓攻馥于夀春,馥衆溃」。未知其为命卓之日与攻日溃日,故阙之。

三月丙子,东海王越薨。《帝纪》:五年正月,帝密诏茍晞讨越。乙未,越遣杨瑁、裴盾共击晞。三月戊午,诏下越罪状告方鎭讨之,以晞为大将军。丙子,越薨。《晞传》:晞移告诸州,陈越罪状,帝恶越专权,乃诏晞施檄六州,协同大举。晞移诸征鎭,帝又密诏晞讨越。晞复上表称李初至,奉被手诏,卷甲长驱,次子仓垣。五年,帝复诏晞陈越罪恶,诏至之日,宣告天下,率齐大举。晞表称辄遣王讃将兵诣项越,使骑于成臯间获晞使,遂大构嫌隙」。《晋春秋》:「五年正月,上遣李初诏晞讨越」。按越若已得晞使,则帝亦不能自安,潘滔、何伦等不容晏然在洛。且滔等未去,则帝亦不敢明言使晞讨越年月事迹,既前后参差如此,今竝置于越薨之时,庻为不失。四月,四十八王皆没于石勒。《东海王越传》云三十六王,今从《帝纪》。

六月丁未,刘聦封帝平阿公。《帝纪》:「聦以帝为会稽公」。《载记》、《三十国春秋》云「平阿公」,《晋春秋》云平河公」,「河」字葢误。《十六国》、《三十国》、《晋春秋》:明年二月,乃封帝会稽公。葢先封平阿,后进会稽,《帝纪》阙略,今从诸书。

秦王业南犇密,《晋书》:愍帝讳邺,又改建邺为建康。按《三十国》、《晋春秋》,愍帝名子业,或作「业乂」。《吴志》,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取兴建基业为名,皆不为「邺」字。今从之。

中书令李絙阎鼎传作「李暅」,今从王浚传。七月,王浚立皇太子。晋书初无其名,刘琨与丞相笺曰:「浚设坛塲,有所建立,称皇太子」。不知为谁。

九月,刘粲杀南阳王模。《帝纪》:八月,模遇害。按刘琨《上丞相笺》曰:平昌以九月遇祸,世子时鎭陇右,故得无恙。今以为据。

十月,猗卢遣子六修助刘琨。《晋春秋》作「利孙」。按利孙即六修也,胡语讹转耳。六年七月,髙乔、郝聿以晋阳降汉。《刘琨传》曰:属龎醇,降于聦,雁门乌丸复反,琨亲出御之,粲乗虚袭取晋阳」。按琨《上太子笺》曰:「聦以七月十六日复决计送死,臣即自东下率中山、常山之卒,竝合乐平、上党诸军,未旋之间,而晋阳倾溃」。《十六国春秋》亦云「琨收兵常山」,《本传》误也。

九月,贾疋等奉秦王业为皇太子,懐《帝纪》云:「贾疋讨刘粲于三辅,走之,关中小定,奉秦王为太子。按贾疋等以永嘉五年攻刘粲于新丰,粲败,还平阳,奉秦王入雍城。六年三月,刘曜弃长安走,秦王入长安,汉兵皆已退矣。秦王为太子时,刘粲方在晋阳,懐《纪》误。

十月,猗卢遣其子六修及兄子普根等攻晋阳。《十六国春秋》云:遣子曰利。孙宥六须。《载记》云:賔六须,《刘琨集》云「左、右贤王」,又云右贤王扑速根」。今从《后魏书》。

箕澹《十六国春秋》、《后魏书》计姬澹。今从《刘琨传》。

汉人杀卢志。《刘聦载记》:志劝太弟义作乱,被诛。按志劝成都王頴起义兵諌頴,攻长沙王乂,忠义敦笃,始终不亏,非劝人作乱者也。今从《卢谌传》。

十二月,贾疋战死。《帝纪》曰:疋讨贼张连,遇害。《疋传》:「天护攻之,疋败走,坠涧死」。今从《十六国春秋》。

段疾、陆眷石勒载记及《后魏书》作「就陆眷」,今从王浚《传》。末柸。《后魏书》作「未波」,今从王浚传》。

王敦屯豫章,《王澄传》曰:时王敦为江州,鎭豫章。按:敦时为杨州刺史,都督征讨诸军,非为江州也。王机入广州。王澄死,周觊败,王敦鎭豫章,机入广州,《纪》、《传》皆无年月。按《卫玠传》,玠依敦于豫章,以永嘉六年卒,故附于此。

王如降于王敦。如降亦无年月,明年有如馀党入汉中,故附此。愍帝建兴元年四月,琅邪王睿用郗鉴为兖州,《刘琨集》,建兴二年十一月壬寅朔,《与丞相笺》曰:「焦求虽出塞乡,有文武胆干,茍晞用为陈留太守,独在河南,距当石勒,抚绥有方。琨以求行页兖州刺史。后闻荀公以李述为兖州,以素论门望,不可与求同日而论。至于胆干,可以处危,权一时之用,李述亦不能及求。而王玄年少,便欲共讨求琨以求己,与玄构隙,便召还,而州界民物,甚不安服。述二千石及文武大姓,连遣信使求刺史,是以遣兄子演代求领兖州事。往年春正月遣诣邺,至是斩王桑,走赵固」云云。今勒据襄国,逼近邺城,故合演转南。演今治在廪丘,而李述、郗鉴竝欲争兖州,或云为荀公所用。或云为明公所用,大寇未殄而自共寻干戈,此亦大溃也。辄敕演谨自守而已」。按王桑、赵固之败,及石勒攻邺,皆在永嘉六年。琨笺乂云「传长安消息,主上是秦王。又建兴二年十一月丙申朔,元年十一月壬申朔,十二月壬寅朔。然则琨发笺之日,建兴元年十二月壬寅朔也,传写误耳。

九月,荀藩薨于开封。《帝纪》曰:薨于荥阳。今从《藩传》。二年正月,陈元达言「女宠太盛。《载记》,元达等曰:臣恐后庭有三后之事。按立三后在明年,于时未也。

二月,刘琨移檄州郡。琨集檄首云:三月庚午朔,五日甲戌。按石勒以壬申克幽州,葢时晋阳尚未知也,欲叙琨事毕,然后叙勒事,故置此。

三月壬申,石勒至蓟。三十国春秋先言癸酉,勒取幽州,后言壬午勒晨至蓟」。按刘琨表日,勒以三月三日径掩蓟城,然则当言壬申是也。

五月己丑,张轨薨。《帝纪》作壬辰,今从《前凉録》。钞《前凉録钞》又曰:葬建陵,葢张祚僭号后,追尊其墓。

六月,殷凯帅衆向长安。《晋春秋作「段凯」,今从麴允传。三年三月,汉改元建元。十六国春秋:建元元年在晋建兴二年。同编修刘恕言:今晋州临汾县嘉泉村有汉太宰刘雄碑,云嘉平五年嵗在乙亥,二月六日立。然则改建元在乙亥二月后也。八月,杜弢遁走,道死。弢传云弢逃遁,不知所在。晋春秋云:城溃,弢投水死。今从帝纪。以第五猗为安南将军。周访传云征南大将军。今从杜曽传。

四年正月,追諡吴王晏曰孝。本传,晏諡敬王。今从《愍帝纪》。汉太宰河间王易《晋春秋易》作「士通」,今从《载记》。

七月,汉三后之外,佩后玺者七人。《刘聪载记》曰:「四后之外,按时靳上皇后已死,唯三后耳。云四,误也。

十一月,侍中宗敞、《帝纪》作「宋敬」,今从《晋春秋》。十二月乙卯朔,日食。《帝纪》、《天文志》皆误作「甲申朔」。《宋志》乙卯朔」,与《长厯》合。今从之。中宗建武元年五月壬午,日食。《帝纪》、《天文志》皆云「五月丙子日食」。按《长厯》是月壬午朔,无丙子。今以长厯为据。

十一月己酉朔,日食。《帝纪》、《天文志皆云十一月丙子日食。按长厯十月十二月皆己卯朔,是月己酉朔,二十八日丙子。晋书元帝纪,十一月有甲子、丁卯。若丙子朔,则甲子、丁卯乃在十月。又刘琨集,是年三月癸未朔,八月庚辰朔,皆与长厯合,今以为据。

太兴二年,蒲洪降赵。《三十国》、《晋春秋》:洪降刘曜在太兴元年。按元年,曜未都长安,《晋书洪载记》无年,但云曜僭号长安,洪归曜,故置此年。

三年六月,阎涉、赵卯等杀张寔。《晋书寔传》作「阎沙」。赵仰」又云:寔知其谋,收刘弘杀之」。据《晋春秋》作「阎涉、赵印」,又弘死在寔被杀后,今从之。

四年十二月,以慕容廆为车骑将军、平州牧。《燕书》云:「车骑大将军、平州刺史。按《晋书》《载记》,先拜平州刺史,寻加车骑州牧,今从之。

永昌元年十月,王敦以王谅为交州刺史。《谅传》:「永兴三年,敦以谅为交州」。按永兴三年,即惠帝光熙元年也,《谅传》误。

肃宗大宁元年四月,王敦移鎭姑孰,屯于湖。晋春秋及后魏书僭晋传云屯芜湖。晋书明帝纪云:「敦下屯于湖」。今从之。

六月,阮放卒。放传云成帝㓜冲,庾氏执政,放求为交州。下乃云逢髙宝平梁硕还,非成帝时也。放传误。

二年六月,温峤与右将军卞敦守石头,《敦传》云:王敦表为征虏将军、都督石头军事。明帝讨敦,以为鎭南将军、假节。今从《明帝纪》。

诏:「有能杀钱凤送首,封五千户矦。晋春秋,此诏在王导为敦发䘮前,故云有能。斩送敦首,封万户矦,赏布万疋」。按此诏云敦以陨毙,是称敦已死也,不应复购其首。今从敦传。七月,王含等水陆五万,敦传及晋春秋皆云三万,今从明帝纪。周光斩钱凤。晋春秋云:戴渊弟良斩凤。今从敦传。

三年二月,宇文乞得归,遣兄子悉拔雄拒慕容仁。《燕书征虏仁传》作「悉拔堆」,《后魏书宇文莫槐传》作「乞得」作「悉拔堆」,《载记》亦作「龟燕」。《书》《武宣纪》作「乞得归」、「悉拔雄」,今从之。四月,石瞻攻兖州,杀檀斌。《帝纪》作「石良」,今从《石勒载记》。

显宗咸和三年二月,后赵改元太和《晋春秋》云:「勒即帝位,改元太和」。按勒建平元年始即帝位。今从《勒载记》

四月,温峤从弟充。《晋春秋》作「从兄」,今从《晋书峤传》。五年六月,赵以翟斌为句町王,《晋书「春秋》」作「翟眞」。按秦亡后,慕容垂诛翟斌,斌兄子眞北走,故知此乃斌也。

九月,赵王勒即帝位。《载记》云:自襄国都临漳,即邺也。按建平二年四月,勒如邺,议营新宫。三年,勒如邺,临石虎第。勒疾虎诈召石宏还襄国,至虎建武元年九月始迁邺。是勒未尝都邺也。封彭城王子浚为髙密王。《宗室传》作「俊」,今从《帝纪》。

十月,杨谦退保宜都。《帝纪》作「阳谦」,今从李雄《载记》。七年正月,赵主勒大飨羣臣。《晋春秋》云:陶侃遣使聘后赵赵王勒飨之。按侃与勒必无通使之理,今不取。《载记》云:勒因飨髙句丽、宇文屋、孤使。今但云飨羣臣。

九年十一月,石虎称居摄赵天王。三十国晋春秋:虎即位,改元永熙。陈鸿大统厯云:石虎即位,改建平五年为延兴,明年改建武。按三十国、晋春秋不记弘改元延熈,虎之立,实延熈元年也,故误云永熈●既号延熈虎,安肯称永熈。陈鸿云虎改建平五年为延兴,即是弘逾年不改元也。恐二说误。咸康三年,赵庭燎油灌下盘,死者二十馀人。载记云七人,今从三十国春秋。

七月,赵王虎杀太子䆳。《燕书文明纪》云:咸康四年四月,石虎至燕城下,会邺使至,太子䆳在后恣酒,入宫杀害,石主大恐,狼狈引还。又云:初,帐下吴胄使邺还,说四月,浴佛日,行像诣宫,石太子䆳骑出迎像,往来驰骋,无有储君体。王曰:「古者观威仪以定祸福,此子虎之副二,而轻佻无礼,将不得其死。然及石主东归,留䆳监国,荒败内乱,以致诛戮」。按《十六国》、《晋春秋》,杀䆳皆在咸康三年,《燕书》恐误。今从《十六国》、《晋春秋》。六年九月,燕王皝袭赵,略三万馀家。《燕书》云:略燕、范阳二郡男女数千口而还。今从《后赵燕载记》。

八年正月己未朔,日食。天文志作「乙未,今从帝纪及长厯。

资治通鉴考异》卷四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