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资治通鉴考异》卷三
宋 司马光。 撰
献帝初平元年三月乙巳,车驾入长安。袁《纪》作「己巳」,今从范《书》。
袁术据南阳。范《书术传》云:刘表上术为南阳太守。《表传》云:术阻兵屯鲁阳,表不得至荆州。《魏志术传》:孙坚杀张咨,术得据南阳。《魏武帝纪》,此年二月,已云术屯南阳,盖术初奔鲁阳,此春孙坚取南阳,术乃据之,犹以鲁阳为治所也。
六月,王匡杀胡毋班等。谢承后传汉书曰:班王匡之妹夫班与匡书云:仆与太傅马公、太仆赵岐,少府隂修,俱受诏命。闗东诸郡虽实嫉卓,犹以衘奉王命,不败玷辱,而足下独囚仆于狱,欲以衅鼔。此悖暴无道之甚者也」。按范书此年六月遣韩融等安集闗东,袁术、王匡各执而杀之。三年八月,遣马日磾及赵岐慰抚天下」。袁《纪》,遣马赵亦在三年八月,时董卓已死,而此书云与马、赵俱受诏,又云恚卓迁怒,自相乖迕,疑非班书。今不取。
冬,蔡邕议省庙号,袁《纪》在明年,今从范《书》。
二年四月,皇甫嵩荅董卓。范《书》嵩《传》及《山阳公载记》记嵩语与此不同。今从张璠《汉纪》。
韩馥以冀州让袁绍、长史耿武、治中李歴谏。《九州春秋》作「耿彧」,今从范《书》、《魏志》、袁《纪》。又范《书》,骑都尉沮授谏,无李歴。今从《魏志》、袁《纪》。
十月,帝遣刘和诣父虞。范书刘虞传:虞使田畴使长安,时和为侍中,因遣从武闗出」。按《魏志公孙瓉传但云天子思归,不云因畴至也。若尔,当令和与畴俱还,不应出武闗。又畴未还,刘虞已死,虞死在初平四年冬,界桥战在三年春,范书误也。
孙坚战死,范《书》:初平三年春,坚死。《吴志孙坚传》亦云初平三年。《英雄记》曰: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死。袁《纪》,初平三年五月,《山阳公载记载䇿表曰:「臣年十七,丧失所怙」。裴松之按䇿以建安五年卒,时年二十六,计坚之亡䇿应十八,而此表云十七,则为不符。张璠《汉纪》及胡冲、吴歴》并以坚初平,二年死,此为是,而《本传》误也。今从之。
三年,袁绍斩严纲。《九州春秋》作「刘纲」,今从范《书》、魏《志》。
四月,骑都尉李肃、袁《纪》作「李顺」,今从范《书》、《魏志》。
荀攸与郑泰、种辑谋杀董卓。《魏志》云:攸与何顒、伍琼同谋。按顒、琼死已久,恐误。
五月,范《书》:丁酉,大赦。袁《纪》:丁未,大赦。按是年正月丁丑,大赦。及李傕求赦,王允曰:「一歳不再赦」,然则五月必无赦也。
李傕等围长安,守之八日,《魏志》云十日。今从范《书》。
杨州刺史陈温卒。袁术以陈瑀为刺史。《献帝纪》:「四年三月,袁术杀陈温。据《淮南魏志》《术传》云:「术杀温,领其州」。裴松之按《英雄记》,温自病死,不为术所杀。《九州春秋》曰:「初平三年,杨州刺史陈禕死,术以瑀领杨州」。盖陈禕当为陈温,实以三年卒,今从之。
四年正月丁夘,赦。袁《纪》:五月丁夘赦。今从范《书》。
六月,阙宣称天子,陶谦击杀之。范《书谦传》作「阎宣」,今从《魏志》、《武纪》及《谦传》。《魏武纪》又曰:「谦与宣共举兵,取泰山、华、费,掠任城」。《谦传》亦云:「谦始与合从,后遂杀之,并其衆」。按谦据有徐州,托义勤王,何藉宣数千之衆而与之合从!盖谦别将与宣共袭曹嵩,故曹操以此为谦罪而伐之耳。
兴平二年正月癸丑,赦。袁《纪》作「癸酉」,按《长厯》,是月癸夘朔,无癸酉。今从范《书》。
拜袁绍为右将军。袁《纪》作「后将军」,今从范《书》。
闰月己夘,帝使皇甫郦和傕、汜。袁《纪》,「郦」作「丽」,今从范《书》。
沮授说袁绍迎天子。《魏志》:绍传曰:天子在河东,绍遣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今从范《书》。
孙策渡江,《魏志》、袁《纪》皆云:「初平四年,策授袁术,使渡江」。《汉献帝纪》、《吴志孙䇿传》皆云兴平元年」。虞《传》《江表传》云「策,兴平二年渡江」。按术,初平四年始得寿春。《策传》云术欲攻徐州,从陆康求米,事必在刘备得徐州后也。《刘繇传》称吴景攻繇,歳馀不克,则策渡江不应在兴平元年已前。今依《江表传》为定。
刘繇败走。《帝纪》,繇败走在兴平元年,今从江表传》。
繇使朱皓攻诸葛玄,袁暐《献帝春秋》云:刘表上玄领豫章太守。范《书陶谦传》亦云刘表所用,而陈志诸葛亮传》云术所用。按许劭劝繇依表,必不攻其所用也。今从《亮传》。
建安元年六月,刘备战败,屯于海西,蜀志备传于此云:「杨奉、韩暹冦,徐策间,备邀击,尽斩之」。按暹、奉后与吕布同破袁术,于时未死也,备传为误。
备屯小沛。《备传》云:遣闗羽守下邳,此在布败后,《备传》误也。
八月,董承等拒曹洪,《魏志》此事在正月,而《荀彧传》迎天子在都雒后。今从《传》。
曹操为镇东将军。《魏志》在六月,而《董昭传》在都雒后,今从《传》。
十月,郭嘉谏操图刘备。本传以为程昱、郭嘉劝操杀备,今从《魏书》。
二年,孙䇿袭乌程侯。《江表传》曰:建安二年夏,王誧奉戊辰诏书赐䇿,不知其何月也。
九月,操击斩桥、蕤。范《书吕布传》云:布破张勲于下邳,生擒桥、蕤。此又一桥,蕤将蕤被获,又还也。然《魏志》《吕布传》无桥蕤事,当是范《书》误。
操攻吕布灌城月馀。范《书》布传》云灌其城三月。《魏志传》亦曰:围之三月。按操以十月至下邳及杀布共在一季,不可言三月。今从《魏志》、《武纪》。
刘备谏操缓吕布,献帝春秋曰:太祖意欲活布,命使寛缚,主簿王必趋进曰:「布,勍虏也,其衆近在外,不可寛也」。太祖曰:本欲相缓,主簿复不聴,如之何?」今从范书、陈志。
十二月,桓阶说张羡附曹操。《魏志》《桓阶传》:袁、曹相拒官渡,而阶说羡。按范《书刘表传》:建安三年,羡表在官渡前也。
孙䇿遣张紘献方物。江表传曰:倍于元年所献。其年,制书拜讨逆,封吴侯。按策贡献在二年,非元年也。又陈志紘传曰:「建安四年,遣紘奉章诣许」。按吴书,紘述䇿才略,忠欵曹公,乃优文襃崇,改号加封。然则紘来在策封吴侯前,本传误也。
四年四月,袁术部曲奔刘勲。《吴志孙䇿传》曰: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勲等将其衆欲就䇿,庐江太守刘勲邀击,悉虏之,收其珍寳以归,与诸书不同,今从范《书》、陈《志》术《厚》及《江表传》。
十二月,华歆迎孙䇿,华峤《谱叙》曰:《孙䇿略》有扬州盛兵徇豫章,一郡大恐,官属请出郊迎,歆曰:无然,䇿稍进,复白发兵,又不聴及䇿,至一府,皆造閤请出避之,乃笑曰:今将自来,何遽避之?有顷,门下白曰:「孙将军至,请见,乃前与歆共坐,谈议良久,夜乃别去。义士闻之,皆长叹而心自服也。此说大不近人情,今不取。
刘备杀车胄。《蜀志》先叙董承谋泄诛死,备乃杀车胄。《魏志》,备杀车胄后。明年,董承乃死。袁《纪》备据下邳,亦在承死前。《蜀志》误也。
五年正月,曹操破备。《魏书》曰:备谓操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衆而走,计备必不至此。《魏书》多妄。
四月,孙䇿击陈登,到丹徒,此事出江表传。据策传云:䇿谋袭许,未发而死」。陈矫传云:「登为孙权所围于匡竒,登令矫求救于太祖,太祖遣赴救。吴军既退,登设伏追奔,大破之」。先贤行状云:「登有吞灭江南之志,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竒城,登大破之,斩虏以万数。贼忿丧军,寻复大兴兵向登。登使功曹陈矫求救于太祖」。此数者参差不同。孙盛异同评云:「按袁绍以建安五年至黎阳,策以四月遇害,而志云「策闻曹与绍相拒于官渡」,谬矣。伐登之言为有证也。今从之。
策杀许贡《江表传》曰:初,贡上表于汉帝,言策骁雄,宜召还京邑,若放于外,必作世患。候吏得表以示策,策以让贡,贡辞无表策,令武士绞杀之」。按贡先为朱治所迫,已去郡,依严,白虎,安能复尔?盖䇿破白虎时杀贡耳。
丙午,䇿卒。虞喜志林云:策以四月四日死,故置此。陈志策传䇿:「隂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未发,为许贡客所杀」。郭嘉传曰:「策渡江,北袭许,衆闻皆惧。嘉料之曰:䇿轻而无备,必死于匹夫之手,果为贡客所杀。嘉虽先见,安能知策死于未袭许之前乎!盖时人见策临江治兵,疑其袭许,嘉料其不能为耳。
十月,许攸奔曹操。《魏志》《武纪》曰:攸贪财,袁绍不能足,来奔。今从范《书》绍《传》。
操破绍,杀七万馀人。范《书》:绍传曰:所杀八万人。按《献帝起居注》,曹公上言,凡斩首七万馀级。
周瑜止鲁肃,肃传曰:刘子杨招肃往依郑寳,肃将从之,瑜以权可辅,止肃」。按刘晔杀郑寳,以其衆与刘勲,勲为策所灭,寳安得及权时也!
七年五月,南单于降。《魏志》《张既传》曰:髙干反,单于皆降,非也。
八年二月,曹操攻黎阳,《魏志》、《武纪》作「三月」,今从范《书》《袁绍传》。又《魏志》、《绍传》云:「谭、尚与太祖相拒黎阳,自二月至九月」。当云自九月至二月。
操追袁谭,袁尚至邺。《范书绍传》曰:尚逆击,破操军。今从《魏志》、《绍传》。
九年七月,袁尚保祁山。《魏志》《绍传》云:还走滥口」,范《书》作「蓝口」。今从《魏武纪》。
十三年正月,赵温免。《献帝起居注》在十五年。范《书帝纪》在十三年。按是年罢三公官,温不至十五年也。
甘寜奔孙权,吴志孙权传:建安八年、十二年,皆尝讨黄祖。凌统传,父操死时,统年十五,摄父兵。后击麻保屯,刺杀陈勤。按周瑜、孙权传,以十一年击麻保屯,则操死似在八年,然后五年寜乃奔权似晩。今无年月,可据,追言之。
六月,曹操表马腾为卫尉。《典略》曰:「建安十五年,徴腾为卫尉。按张既传》曹公将征荆州,令既说腾入朝,盖「三」字误为「五」耳。
八月,蒯越等说刘琮降。范《书》《陈志、表传皆云韩嵩亦说琮降。按嵩时被囚,必不预谋。
九月,操以王粲为掾属,《粲传》曰:太祖置酒汉濵,粲奉觞贺云云。按操恐刘备据江陵至襄阳即过,日行三百里,引用名士皆至江陵后所为,不得更置酒汉濵,恐误。
十二月,孙权围合肥。《魏志》:《武纪》:十二月,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熹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纪》云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又《陈矫传》云:陈登为权所围于匡竒,令矫求救于曹操。而《先贤行状》云:「登为䇿所围」。按䇿始欲攻登,未济江,已为许贡客所杀。《吴书》云:「权征合肥,命张昭别讨匡竒,于时陈矫已为曹仁长史」。又陈登年三十六而卒,必已不在,不知登之被围果在何时也。
十四年三月,权烧围走。《魏志》、《武纪》:十二月,权围合肥。《刘馥传》云:攻围百馀日。《孙权传》云:逾月不能下。由此言之,权退必在今年,明矣。
张辽讨斩陈兰、梅成。辽传无年。按繁钦征天山赋云:建安十四年十二月甲辰,丞相武平侯曹公东征,临川未济,羣舒蠢动,割有潜六,乃俾上将荡冦将军张辽治兵南岳之阳,又去陟天柱而南徂。故置于此。
十五年十二月,周瑜卒。按《江表传》,瑜与䇿同年,策以建安五年死,年二十六,瑜死时年三十六,故知在今年也。
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备。肃《传》曰: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恐操不至于是,今不取。
十六年八月,操遣徐晃等渡蒲阪津,《晃传》曰:太祖至潼闗,恐不得渡,召问晃,晃曰: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渡蒲阪津,为军先置以截其裹,贼可禽也。太祖曰:善」。按《武帝纪》,潜遣二将渡蒲阪,皆太祖之谋,而《晃传》云皆晃之策,盖陈氏各欲称其功美不相顾耳。
操与韩遂语,《许褚传》曰:太祖与韩遂、马超等㑹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隂欲前突。太祖素闻禇勇,疑从骑是褚,乃问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禇,褚瞋目眄之,超不敢动」。按时超不与遂同在彼,故疑遂,此说妄也。
十二月,法正说刘备取益州。韦曜吴书曰: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徳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因问蜀中阔狭、兵器府库人马衆寡,及诸要害道里逺近,松等具言之」。按刘璋、刘备传,松未尝先见备,吴书误也。
十七年十月,荀彧饮药而卒。《陈志彧传》曰:以忧薨。范《书彧传》曰:「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孙盛《魏氏春秋》亦同。按彧之死,操隠其诛。陈寿云以忧卒,盖阙疑也。今不正言其饮药,恐后世为人上者,谓隠诛可得而行也。
十八年九月,马超奔张鲁。《杨阜传》云:十七年九月。《武帝纪》:十八年,超在汉阳,复因羌、胡为害。十九年正月,赵衢等讨超,超奔汉中」。按姜叙九月起兵,超即应出讨超出衢等即应闭门,不应至来年正月,盖《魏史》书捷音到邺之月耳。《杨阜传》误也。
十九年七月,操留少子植守邺。《植传》云:「太祖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又云:「植,太和六年薨,年三十一」。按植今年年二十三,则死时当年四十一矣,《本传》误也。
二十年五月,吕䝉留孙河,委以后事。按孙河已死,或它人同姓名耳。
刘备闻操将攻汉中,《备传》云曹公定汉中,《孙权传》云入汉中。按操以七月入汉中,备未应即闻之,而八月权已攻合肥,盖闻曹公兵始欲向汉中,即引兵还耳。
七月,张卫等夜遁。武帝纪曰:「公至阳平,张鲁使弟卫等据闗攻之,不拔,乃引还,贼守备解散,公乃密遣解剽等乗险夜袭,大破之」。刘晔传曰:「太祖欲还,令晔督后诸军。晔策鲁可克,驰白太祖,不如致攻,遂进兵,鲁乃奔走」。郭颁世语:「鲁遣五官掾降,弟卫拒王师,不得进。鲁走巴中,军粮尽,太祖将还,西曹掾郭谌曰:鲁已降,留使既未反,卫虽不同,偏擕可攻,县军深入,以进必克,退必不免。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数千,突壊卫营,军大惊。髙祚等误与卫衆遇,卫以为大军见掩,遂降」。魏名臣奏载杨暨表曰:「武皇帝征张鲁,以十万之衆,身亲临履。张、衞之守,盖不足言,地险守易,虽有精兵虎将,势不能施。对兵三日,欲抽军还,天祚大魏,鲁守自壊,因以定之」。又载董昭表其「承凉州」以下,皆昭表所述,必得实。今从之。
守将虽斩之,《刘晔传》云:备虽斩之。按《备传》云:「备下,公安闻曹公定汉中乃还」。如此,则备时犹在公安也。
二十二年正月,操军居巢。《孙权传》:曹公次居巢,攻濡须,并在去冬。今从《魏武纪》。
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营于定军山。《备传》云:于定军山势作「营」,《法正传》作「定军兴势」,今从《黄忠传》。
斩夏侯渊,《渊传》曰: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合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合战,合军不利,渊分兵半助合,为备所袭,战死」。《张合传》曰:「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交战,短兵接刄,渊遂没」。今从《刘备》、《黄忠法正传》。
《魏纪》:
髙祖黄初元年十月辛未,升坛受禅。陈志云:丙午,上至曲蠡,汉帝禅位。庚午,升坛,即阼。袁《纪》亦云:庚午,魏王即位。按《献帝纪》,乙卯始发禅册,二十九日登坛受命。又文帝受禅碑,至今尚在,亦云辛未受禅,陈《志》、袁《纪》误也。范《书》云:魏遣使求玺绶,曹皇后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按此乃前汉元后事,且玺绶无容在曹后之所,此说妄也。
二年,陈志》:正月乙亥朝日于东郊。裴松之以为朝日在二月。按二月辛丑朔,无乙亥。
烈祖太和二年正月,姜维降汉。孙盛《杂语》曰:维诣诸葛亮与母相失,后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逺志,不在当归也」。按维粗知学术,恐不至此,今不取。
青龙二年,唐太宗《晋书》景懐夏侯后传,后以此年死。云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遂以鸩崩。按是时司马懿方信任于明帝,未有不臣之迹,况其诸子乎!徒以魏甥之故,猥鸩其妻,都非事实,盖甚之之辞。不然,师自以他故鸩之也,今不取。
景初二年六月,公孙渊围堑二十馀里《晋宣纪》云:南北六七十里。今从《渊传》。
十二月,刘放执帝手作诏,免燕王宇等官。《放传》曰:宇性恭良,陈诚固辞,帝引见放资,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放资。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否?」放、资因賛成之。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帝纳其言。放、资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勿来。寻更见放、资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命更为诏。帝独召爽与放、资俱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按陈寿当晋世作《魏志》,若言放资本情,则于时非美,故迁就而为之讳也。今依习凿齿《汉晋春秋》、郭颁《世语》,似得其实。
邵陵厉公正始四年十二月,陆逊谏吴主不分嫡庶。《吴録》曰:权时见杨笁,辟左右而论霸之才,笁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为嫡嗣,于是权乃许立焉。既而逊上表极諌,权疑笁泄之,乃斩笁」。按笁死在太子废后,《吴録》所述妄也
嘉平元年正月,曹爽、何晏等族诛。《魏氏春秋》曰:宣王使晏典治爽等狱,晏穷治党与,冀以获宥。宣王曰:「凡有八族,晏䟽丁、邓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穷急,乃曰:「岂谓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按宣王方治爽党,安肯使晏典其狱,就令有之,晏岂不自知与爽最亲而冀独免乎!此殆孙盛承说者之妄耳。
五年十月,吴孙峻杀诸葛恪。《恪传》曰:「恪省张约等书而去,未出路门,逢太常滕以恪曰:卒腹痛,不任入。胤不知峻隂讣,谓恪曰:君自行旋,未见上,今上置酒请君,君已至门,宜当力进」。恪踌躇而还。孙盛以为不然。今从吴歴。
髙贵乡公正元二年十二月,吴作太庙吴歴太平元年正月,立太祖庙。沈约《宋书》:「孙亮立,明年正月,立权庙」。今从《吴志》。
元帝景元元年正月,髙贵乡公出懐中黄素,诏王沈、王业奔走告司马昭、王经,不从。《世语》曰:经因沈业申意。今从晋诸公賛。
陈泰请斩贾充。《魏氏春秋》曰:帝之崩也,太傅司马孚、尚书右仆射陈泰枕帝尸于股,号哭尽哀。大将军入禁中,泰见之悲恸,大将军亦对之泣,谓曰:「玄伯其如我何?」泰曰:「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大将军久之曰:「卿更思其他」。泰曰:「岂可使泰复发后言遂欧血薨」。裴松之以为违实,今从子寳《晋纪》。
四年九月,护军荀恺、《晋书文纪》作「部将易恺」,今从《魏志》。
咸熈元年正月,衆杀姜维锺㑹。《卫瓘传》曰:㑹刘瓘谋议,乃书板,云欲杀胡烈等,举以示瓘,瓘不许,因相疑贰,瓘如厠,见胡烈故给使,使宣语三军,言㑹反㑹,逼瓘定议,经宿不眠,各横于膝上,在外诸军已潜欲攻㑹,瓘既不出,未敢先发,㑹使瓘慰劳诸军,瓘便下殿㑹,悔遣之,使呼瓘,瓘辞眩疾动,诈仆地,比出阁,数十信追之,瓘至外,解服盐汤,大吐㑹,遣所亲人及医视之,皆言不起,㑹由是无所惮,及暮门闭,瓘作檄宣告诸军并已倡义陵旦共攻㑹,杀之。常据华阳国志曰:「㑹命诸将发丧,因欲诛之,诸将半入,而南安太守胡烈等知其谋,烧成都东门以袭杀㑹及维」。今从魏志。义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如斗,非身所能容」。恐当作「升」。
世祖泰始元年九月乙亥,葬文王。晋书文纪作「癸酉,今从魏陈留王志。
二年八月,陆凯上䟽諌吴主,陈寿曰:予连从荆杨来者,得凯所諌皓二十事。博问吴人,多云不闻凯有此表,又按其文殊甚切直,恐非皓之所能容忍也。或以为凯藏之箧笥,未敢宣行病困,皓遣董朝省问欲言,因以付之。虚实难明,故不著于篇。然爱其指掷皓事,足为后戒,故钞列于凯传左。今不取。
十月丙午朔,日食。宋书志无此食,今从晋书。
十二月,吴主还都建业,《吴志陆凯传》:或曰:寳鼎元年十二月,凯与丁奉、丁固谋,因皓谒庙,欲废皓立孙休子。时左将军留平领兵先驱,故密语平,平拒而不许,誓以不泄,是以不果。按凯尽忠执义,必不为此事。况皓残酷猜忌,留平庸人,若闻凯谋,必不能不泄,殆虚语耳,今不取。
四年正月丙戌,贾充等上律令,帝令裴楷执读。《刑法志》云:泰始三年事毕,表上。今从《武纪》。《裴楷传》云:「文帝时,诏楷于御前执读」。今从《刑法志》。
九月,石苞免官。晋书武纪及苞传皆无苞免官年月,萧方等三十国春秋、杜延业晋春秋置在此,今从之。苞传又云:敕琅邪王伷自下邳㑹寿春」。按武纪,伷明年二月乃镇下邳,恐传误。
十月,吴万彧冦襄阳。《晋帝纪》作「郁」,今从《吴志》。
五年二月,文立言:「蜀名臣子孙宜叙用。立传载此表在迁太子中庶子后。按泰始七年立举郤诜时,犹为济隂太守,于今未为庶子也。若诸葛京署吏,不因立表,则京先已署吏立,不当更云宜量材叙用也。
六年正月,吴丁奉入涡口。《吴志丁奉传》:建衡元年,攻晋榖阳。《晋帝纪》不载,奉传不言入涡口,疑是一事。
七年四月,吴陶璜袭杀董元。《璜传》云:出其不意,径至交趾。按元乃九真太守,非交趾也。《华阳国志》云:元病亡,杨稷更以王素代之。按《武帝纪》:「四月,九真太守董元为吴将虞汜所攻,军败,死之」。则元非病亡,盖稷虽以素代元,未至郡而元死也。
衆胡内叛,与树机能围牵弘,弘死之。崔鸿《十六国春秋》秃髪乌孤传》云:其先树机能本河西鲜卑,泰始中,杀秦州刺史胡烈,斩凉州刺史牵弘」。《晋帝纪》「叛虏杀胡烈,北地胡杀牵弘」,皆不言鲜卑。盖言羣虏内叛,则鲜卑亦在其中矣。或北地胡,即树机能也。
七月癸酉,贾充都督秦、凉。《三十国春秋、晋春秋》充出并在八年二月。按《武帝纪》,充出在此月,盖二春秋以太子纳妃在八年二月,致此误也。
陶璜陷交趾,杀毛炅。《汉晋春秋》曰:初,霍弋遣杨稷、毛炅等戍交趾,与之誓曰:「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若过百日,救兵不至而城没者,吾受其罪。稷等守未百日,粮尽,乞降于璜,不许,而给粮使守。诸将并谏,璜曰: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须其日满,然后受降,使彼得无罪,而我取有义,内训吾民,外懐邻国,不亦可乎!稷等期讫粮尽,救兵不至,乃纳之」。《华阳国志》则云:「稷等城破被囚,稷欧血死,炅骂贼死」。二者相戾,不可得合,而《晋陶璜传》兼载之。按孙皓猜忌,恐璜不敢以粮资敌。今从《华阳国志》。
十月丁丑朔,日食。《宋书五行志》有五月庚辰食,无十月丁丑食。《晋书纪》及《天文志》有十月丁丑食,无五月庚辰食。今从《晋书》。
十二月,安乐思公刘禅卒。《晋春秋》云:禅谥惠公。今从《王隠蜀记》。
八年夏,张弘杀皇甫晏、王浚讨斩之。《华阳国志》:弘杀晏在十年五月,《武帝纪》在今年六月。按王浚请伐吴表云:「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浚再为益州刺史,方受诏作船,咸寜五年,下诏伐吴,借使浚以其年上表,则再为益州亦在泰始九年之前矣。今从《晋纪》为定。
祜表留浚复为益州。《羊祜传》云:表留浚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按《浚传》,祜密表留浚重拜益州刺史」。又曰:「寻以謡言拜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然则作刺史与监军,自是二事也。《华阳国志》又云:「咸寜四年,浚迁大司农,五年,拜龙骧,监梁、益二州」。按时羊祜已卒,尤不可据。
浚造舟舰。《华阳国志》云:咸寜三年三月,浚受诏作舰。按浚《表》云「作船七年」,则《国志》不可据也。
十月,尹璩卒。宋质废梁澄,表令狐丰为炖煌太守。《晋春秋》「璩」作「据」,今从《武纪》。《武纪》云:「令狐丰废澄自领郡事」。今从《晋春秋》。
贾充宴朝士,《三十国春秋》在十一月,《晋春秋》在十月己巳,恐皆非实,故附于冬末。
吴万彧自杀。《吴志孙皓传》云:彧被谴忧死。今从《江表传》。
九年正月辛酉,郑袤卒。按《本传》,袤为司空,固辞乆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而《帝纪》云「司空郑袤薨」,误也。
七月丁酉朔,日食。宋志无此食,今从晋书。
十年四月,吴主诛章安侯奋。《江表传曰:张布女有宠于皓而死,皓厚葬之,国人见葬太奢丽,皆谓皓已死,所葬者是也。皓舅子何都顔状似皓,故民间讹言都代立临海太守奚熈信,讹言举兵,欲还秣陵,诛都都,叔父植时为备海督,击杀熈夷三族,讹言乃息。又云:奋本在章安,徙还吴城禁锢,使男女不得通婚,或年三十四十不得嫁娶,奋上表乞自比禽兽,使男女自相配偶,皓大怒,遣察战,赍药赐奋父子,皆饮药死。裴松之按:建衡二年至奋之死,孙皓即位尚未久,若奋未被疑之前,儿女年二十左右,至奋死时,不得年三十四十也,若先已长大,自失时未婚娶,不由皓之禁锢矣,此虽欲増皓之恶,然非实理。又吴志孙皓传:鳯凰三年,㑹稽妖言,奋为天子,遂诛奚熈,不言诛奋。孙奋传:建衡二年,左夫人王氏卒,民间讹言,遂诛奋及五子。三十国、晋春秋,自皓纳张布女至杀奋,皆在天册元年。按奋若以建衡二年死,不容至鳯凰三年,㑹稽方有讹言,不知奋死果在何年,今因奚熈之死终言之。
咸寜三年五月,吴将邵顗、《武纪》作「邵凯」,今从《羊祜传》。
七月,杨珧议封建。《职官志》以为珧与荀朂以齐王攸有时望,惧太子有后难,故建此议,使诸王之国。帝初未之察,于是下诏议其制。按《朂传》有异议,又时齐王不之国,疑此说非实,今不取。
十二月,卫瓘离间二虏,务桓降,力微死。魏收后魏书:铁弗刘虎,匈奴去卑之孙,昭成四年死,子务桓立。按昭成四年,晋成帝咸康七年也,务桓不应与瓘同时,盖二人皆名务桓耳。
四年七月,司、冀等州大水,螟伤稼,杜预上䟽。食货志云咸寜三年杜预传云四年。按五行志,三年大水,无虫灾,四年螟。今从预传。
九月,张尚忤吴主,徙建安,寻杀之。三十国春秋云:岑昬等泥头请代尚死,尚得免死,徙广州。今从《尚传》,参取环氏《吴纪》。
十月,卫瓘抚牀帝,令太子决尚书疑事。《三十国春秋》在泰始八年。《按瓘传》:泰始初,为青州刺史,徙幽州,八年,不得在京师。《瓘传》在迁司空后。按《帝纪》,「泰康三年,贾充卒,十二月,瓘为司空」,故移在入为尚书令下。
傅咸卒。《玄传》曰:「五年,迁太仆,转司隷景献皇后崩。坐《传》误也。争位骂尚书免,寻卒。按景献后崩在四年位。
五年十一月,马隆转战而前。《隆传》曰:或夹道累磁石,贼被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披犀甲,无所留碍,贼以为神。按此说太诞,恐不可。
太康元年二月乙丑,王浚击杀吴陆景。《武纪》:壬戌,浚克夷道乐郷城,杀陆景」。《陆抗传》:「壬戌,杀晏。癸亥,杀景」。《王浚传》:「壬戌,克夷道,获晏。乙丑,克乐郷,获景」。今从《浚传》。
或曰:方春水生,难于久驻《杜预传》曰:「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按时未暑,今依《三十国春秋》
。
五月丁亥朔,孙皓至,《吴志皓传》:天纪四年三月丙寅,杀岑昬。戊辰,陶浚从武昌还。壬申,王浚到,受皓降。五月丁亥,集于京邑。四月甲申,封归命侯。《晋武纪》:太康元年二月,王浚等破武昌,王浑斩张悌。三月壬申,浚至石头,皓降。乙酉,大赦,改元。四月,遣朱震等慰抚。五月辛亥,封归命侯。丙寅,引皓升殿。庚午,诏士卒六十归家。庚辰,以浚为辅国将军」。《王浚传》:「二月庚申,克西陵」。又云:「壬寅,浚入石头」。而无月又上书曰:「臣十四日至牛渚,十五日至秣陵」。亦无月。又曰:「去二月武昌失守,皓左右皆得寳散走」。《三十国春秋》:「四月甲子,王浑斩张悌。丙寅,杀岑昬。《与》《何桢书》。庚午,《送降书》:「壬申,浚入石头,甲申,封归命侯。五月丁亥,至洛阳」。《晋春秋》略与之同。按长厯》,去年闰七月。今年二月戊午朔,三月戊子朔,四月丁巳朔,五月丁亥朔,六月丙辰朔。然则三月无戊辰,丙寅、壬申,五月无庚午、庚辰与《吴志》、《晋书》不合。若依《三十国春秋》,月日虽合,然二月武昌失守,皓左右离散,不容四月十六日王浚乃至秣陵而皓降。又皓以四月十六日降,举家西上,至五月一日未能至洛。今事之先后并依《吴志》、《晋书》,但削去其日之不与厯合者。
迁王浚镇军大将军。《浚传》云:领步兵校尉,旧校唯五,置此营自浚始也。按《职官志》:屯骑、步兵、长水、越骑、射声校尉,是为五校,并汉官也。然则步兵之名,非自浚始。《武帝纪》:「是年六月丁丑,初置翊军校尉官」。疑浚所领者翊军也。
是歳凡州十九。宋书州郡志》云:太康元年,天下一统,凡十六州。后又分雍、梁为秦,分荆、扬为江,分益为寜,分幽为平,而为二十矣。按杜佑《通典》:平吴,分十九州,司、兖、豫、冀、并、青、徐、荆、●、梁、雍、秦、益、凉、寜、幽、平、交、广。今从之。
山涛言不宜去武备。涛传云与卢钦论之。按钦,咸寜三年三月已卒。
二年十月,慕容涉归㓂昌黎,帝纪云慕容廆按范亨燕书武宣纪,廆泰始五年生,年十五,父年于涉归,卒。太康四年也。此年入冦,当是涉归。
十一月,陈骞薨。《帝纪》云大司马按骞以咸寜三年辞位,以髙平公还第。
三年正月,帝问司隷校尉刘毅。《地理志》:太康元年,省司●,置司州。《毅传》,毅为司隷校尉。帝尝南郊,礼毕,问毅而无年月。《晋春秋》问毅在此月,而不言毅官。按《毅传》:六年,自司日迁左仆射。或者此年尚未改为司州也。今从《毅传》。
四年,慕容删簒立。《载纪》删作「耐」,今从《燕书》。
五年正月己亥,青龙见,《五行志》作「癸夘」,今从《帝纪》。
罢寜州,置南夷校尉。《地理志》:太康三年,废寜州,置南夷校尉。今从《华阳国志》。
六年正月,刘毅卒。《晋春秋》在七年十月,今从本。
七年正月,魏舒逊位。舒逊位,纪、传皆无年月。本传曰:「以灾异逊位,帝不聴后,因正旦朝罢还第,表送章绶」。按本传又曰:「逊位之际,莫有知者,若今年正旦日食逊位,至他年正旦乃送章绶,不得云「人无知者」。盖止因今者正旦朝罢,遂以灾异逊位,不复起耳。
资治通鉴考异》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