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五
宋 司马光。 撰
至德元载七月庚午,上皇至巴西。肃宗实录作辛未,今从玄宗实录,次栁氏。旧闻:上始入斜谷,天尚早,烟雾甚昧,知顿使、给事中韦倜于墅中得新熟酒一壶,跪献于马首者数四,上不为之举,倜惧,乃注于他器,自引满于前。上曰:卿以我为疑也。始吾御宇之初,甞大醉损一人,吾悼之,因以为戒。迨今四十年矣,未甞甘酒味,指力士、近臣曰:此皆知之,非绐卿也。从者闻之,无不感悦。幸蜀记:上皇在巴西郡,宰臣请髙力士奏蜀中气候温瘴,宜数进酒。上皇令髙力士宣旨曰:朕本嗜酒,断之已久,终不再饮,深愧卿等意也。力士因说上皇开元四年,因醉怒杀一人,明日都不记得,犹召之。左右具奏,上怆然不言,乃赐御库绢五百匹,用给䘮事,更令力士就宅宣旨致祭,从兹断酒,虽下药亦不輙饮。按玄宗荒于声色,几丧天下,断酒小善,夫何足言,今不取。
遣使召李泌,谒见于灵武。旧传云谒见于彭原。今从泌子繁所为邺侯家传,云即位八九日矣。
欲以泌为右相,固辞。旧传:泌称山人,固辞官秩,特以散官宠之,解褐拜银青光禄大夫,俾掌枢务」。邺侯家传曰:「初欲拜为右相,恐戎事固辞爵,愿以客从,曰:陛下待以賔友,则贵于宰相矣,何以屈其志!上无以逼」。今从之。
同罗突厥逃归朔方,肃宗实录:忽闻同罗、突厥背禄山,走投朔方,与六州郡胡具图,河朔诸将皆恐。上曰:因之招谕,当益我军威。上使宣慰,果降者过半」。旧崔光逺传云:「同罗背禄山,以廐马二千出至滻水,孙孝哲、安神威从而召之,不得。神威忧死」。陈翃汾阳王家传云:「禄山多谲诈,更谋河曲,熟蕃以为已属,使蕃将阿史那从礼领同罗、突厥五千骑伪称叛,乃投朔方,出塞门,说九姓府、六胡州悉已来矣,甲兵五万,部落五十万,蚁聚于经略军北」。按同罗叛贼,则当西出,岂得复至滻水!此旧传误也。若禄山使从礼伪叛,则孝哲何故召之?神威何为怖死!乂必须先送降欵于肃宗如此,则诸将当喜而不恐。贼之阴计,岂徒取河曲熟蕃也?葢同罗等久客思归,故叛禄山,欲乗世乱,结诸胡,据边地耳。肃宗录所谓「共图河朔」者,欲据河朔西方两道,犹言河、陇」也。肃宗从而招之,必有降者。若云大半,则似太多。今参取诸书可信者存之。
崔光逺至,灵武以为御史大夫。天宝乱离记:禄山以张通儒为西京留守,通儒素惮侍中苖公晋卿、内史崔公光逺二人,并伪于通儒处,请复本职,通儒许之,由是㣲申存抚两街百姓长安稍见宁帖,密宣喻人主苍惶西幸之意,老㓜对泣,悲不自胜,皆感恩㫖苖,公乗驴间道赴蜀奔驾,光逺亦潜去焉。通儒素惮两公名德,内特寛之。按旧苖晋卿传,潜遁山谷,南投金州,未甞受贼官,今不取。
上命河西李嗣业将兵五千赴行在。叚秀实别传曰:诏嗣业将安西五万衆赴行在」。今从旧传。
令狐潮围雍丘,张巡大破之,张中丞传:「自三月二日潮至雍丘城下,攻守六十馀日,潮大败而走,然则于时已五月初矣。又云:「未几,潮又帅衆来攻,谓巡曰:「本朝危蹙,兵不出关,则是潼关未破也。乂巡答潮书:「主上縁哥舒被衂,幸于西蜀,孝义皇帝收河、陇之马,取太原之甲,蕃、汉云集,不减四十万衆,前月二十七日已到土门,蜀、汉之兵,吴、楚骁勇,循江而下,永王、申王部统已到申、息之南门,窃料胡虏游魂,终不腊矣,则是七月十五日丁夘以后也。其曰「前月二十七日兵到土门」,葢围城中传闻之误也。又云「相守四十馀日,潮收兵入陈留,不敢出」,其下乃云:「五月,鲁炅败于叶,六月,哥舒翰败于潼关,上皇幸蜀,皇帝北巡灵武。六月九日,贼将瞿伯玉据围城。十二日,贼屯白沙涡,十四日夜,巡袭破之。七月十三日,潮、伯玉至雍丘,又破之」。其日月前后差舛,不可考按。葢李翰亦得于传闻,不能精审,今但置关破以前事于五月关破以后事于七月耳。
乌承恩,承玼之族兄,韩愈乌氏先庙碑云:承恩,承洽之兄。今从新传。
八月壬午朔,郭子仪、李光弼并同平章事。肃宗实录:「八月壬午,子仪、光弼皆于常山郡嘉山大破贼,子仪等俱奉诏,领士马五万至自河北,以子仪为某官,光弼为某官」。汾阳家传:「六月八日,破史思明于嘉山之下。公谓光弼曰:贼散矣,其馀几何,可长驱而南以定天下。其月,发恒阳,至常山,中使邢延恩至,奉诏取河北路,席卷而南。会哥舒翰败绩,玄宗幸蜀,肃宗如朔方,公闻之,独揔精兵五万奔肃宗行在,玄宗有诰,以肃宗嗣皇帝位。肃宗奉诰歔欷,哀不自胜。公谏云云,跪上天子玺,以七月十三日即皇帝位。二十七日,制可武部尚书、平章事」。幸蜀记:「六月十一日,玄宗追郭子仪赴京,李光弼守太原」。河洛春秋:「六月二十五日,大破贼于嘉山。二十六日,覆陈。二十七日,有诏至恒阳,云潼关失守,驾幸劒南储,君又往灵武,由是拔军入井陉口」。邠志:「六月八日,败史思明于嘉山,会潼关失守,二公班师」。唐厯:「七月二十八日,子仪、光弼并加平章事,又诏子仪收军赴朔方,光弼赴太原」。河洛春秋又云:「光弼至太原,杀王承恩,固守晋阳」。旧纪与实录同。子仪传:「七月,肃宗即位,以贼据两京,方谋收复,诏子仪班师。八月,子仪与光弼帅步骑五万至自河北」。光弼传:「肃宗理兵于灵武,遣中使刘智达追光弼、子仪赴行在」。又云:「以景城、河间之卒五千赴太原」。玄宗实录:「六月壬午,光弼、子仪破史思明于嘉山」。旧纪:「六月癸未朔。庚寅,哥舒翰败于灵宝。其日,光弼破思明于嘉山」。子仪、光弼传皆云「六月」,无日。诸书言李、郭事不同如此」。按嵗朔厯六月癸未朔,与旧纪同。玄宗实录云壬午,误也。肃宗实录:「八月壬午,朔日也。子仪、光弼皆于嘉山大破贼,领士马至自河北,以为某官某官」。葢壬午乃拜官日,因言已前事耳。汾阳家传、邠志皆云六月八日破思明,与旧纪同。家传云劝肃宗即位,上玺,则恐不然。哥舒翰以六月八日败,亦须旬日方传至河北。肃宗七月十二日即位,若六月二十七日班师,七月十二日岂能便达灵武也!河洛春秋二十五日破贼,与诸书皆不合,恐太后也。今据旧玄宗纪、汾阳家传、邠志、唐厯皆云六月八日破史思明,宜可。从幸蜀记,十一日,玄宗召子仪、光弼,事或如此。但二传皆云肃宗召之,恐是二人在河北,闻潼关不守,已收军赴难在道,遇肃宗中使,遂趋灵武。今从旧传。唐厯拜相在七月二十八日,汾阳家传二十七日,肃宗实录八月一日,三书皆不相逺。子仪传云八月虽无日,与实录亦略相应。今从实录。据旧传,光弼亦曽到灵武,疑朔方兵尽从肃宗,故光弼但领河北兵赴太原耳。河洛春秋月日尤疎,所云杀王承恩固守晋阳,必误也。
癸未,上皇下制赦天下。睿宗实录、旧纪皆云八月癸未朔,肃宗实录、唐厯旧纪、长厯皆云壬午朔,今从之。
癸巳,灵武使者至蜀,肃宗实录:「癸未,上奉表至蜀」。玄宗实录:「八月癸未朔,赦天下。时皇太子已至灵武,七月甲子即位,道路险澁,表疏未达。及下是诏,数日,北使方至,具陈羣臣恳请、太子辞避之旨。辛卯,下诏称太上皇。庚子,遣韦见素等奉册」。今从旧纪、唐厯。
九月,上欲以建宁王倓为元帅,李泌谏,乃以广平王俶为之。邺侯家传曰:以李光弼为元帅左厢兵马使,出井陉以攻常山,围范阳,郭子仪为右厢兵马使,帅衆南取冯翊、河东」。按汾阳家传,时郭子仪方北讨同罗,未向河东也。邺侯家传又曰:「上召光弼、子仪议征讨,计二人有迁延之言。上大怒,作色叱之,二人皆仆地,不毕词而罢。上告公曰:二将自偏,禆一年遇国家有难,朕又即位于此,遂至三公将相看,已有骄色,商议征讨,欲迁延适来,叱之,皆倒。方图尅复而将已骄,朕深忧之。朕今委先生戎事,府中议事,宜示以威令,使其知惧。对曰:陛下必欲使畏臣二人未见广平,伏望令王亦暂至府。二人至时寒,臣与饮酒,二人必请谒王,臣因为酒令,约不起。王至,但谈笑,共臣同慰。安酒散,乃谕其修谒于元帅,则二人见元帅以帝子之尊俯从臣酒,令可以知陛下方宠任臣,军中之令必行,他时或失律,能死生之也。上称善。又奏曰:伏望言于广平,知是圣意,欲李、郭之畏臣,非臣敢恃恩然也。上曰:广平于卿,岂有形迹!对曰:帝子国储,以陛下故亲臣,臣何人,敢不惧!明日将晓,王亦至。及李、郭至,具军容修,敬乃坐饮。二人因言未见元帅,乃使报王。王将至,执盏为令,并不得起。及王至,先公曰:适有令,许二相公不起。王曰:寡人不敢遽就座饮。李、郭失色,谈笑皆欢。先公云:二人起谢。广平曰:先生能为二相。公如此,复何忧!寡人亦尽力。今者同心成宗社大计,以副圣意。既出,李谓郭曰:适来饮令非行军,意皆上旨也,欲令吾徒禀令耳。按肃宗温仁,二公沈勇,必无面叱仆地之事。今不取。
阿史那从礼诱诸胡数万将㓂朔方,命郭子仪讨之。汾阳家传云:甲兵五万,部落五十万。今从旧子仪传。汾阳家传又云:九月十九日,驾欲幸彭原,命公赴天徳军,伐叛蕃」。按实录:戊辰,行幸彭原」。戊辰,十七日也。汾阳传误。
南诏䧟越巂。唐厯是月,吐蕃䧟巂州。新传:是嵗,閤罗凤乗衅取巂州会同军云云,葢二国兵共䧟巂州也。
十月,第五琦请市轻货,令汉中王瑀、陆运以助军。邺侯家传云:荐元载令于郧卿县置院以督运。按载传是时在苏州及洪州,未甞在郧卿,今不取。
贺兰进明短房管,上由是疎之。唐厯上以房管有重名,虚己以待之,礼遇加等。管推诚謇谔,亦以天下为己任,知无不为。其所引进,皆一时名士,其嫉恶太甚,雅有宰相望,其于弥纶,天下非所长也。后颇以直忤旨,上以名髙隠忍,渐不能容矣。管遂请兵为元帅,许之」。今从实录。
李峘为劒南节度使。肃宗实录:明年正月甲寅,以峘为劔南节度使」。葢峘已受上皇命而肃宗申命之也。
上皇欲诛延王玢,汉中王瑀救之。明皇杂录:「贺兰进明之初守北海也,城卑不完,诸积于外,冦又将至,惧资其用,进明遂焚之。适有寺人至北海,求货于进明,不获,归以损军用闻于上,遂诏罢郡守。属延王玢从上不及,遣中使访之而加刑焉。㑹进明赴蜀,遇使访于路曰:王罪不宜及刑,愿少留于路。使者感而受约。既至蜀,进明言于上曰:延王,陛下之爱子也,无兵权以变其心,无郡国以骄其志,间道于豺狼,乃责其不以时至,陛下罪之,人复何望!臣恐汉武望思之筑,将见于圣朝矣。因遽驰使赦之,谓进明曰:俾父子如初,卿之力也。遂遣进明往灵武,道遇延王,进明驰马以慰之。王望之降车稽首而去。肃宗谓之曰:卿解平原之围,阻贼寇之军,而不以谗口介意,复全我兄弟,乃社稷之臣。因授御史大夫」。今从旧传。
。
史思明䧟清河、博平。河洛春秋云:蔡希德引兵攻贝州,贝州䧟,攻博州,五日城䧟。今从肃宗实录。
张兴守饶阳,贼攻弥年不能下。此事出河、洛。春秋前云「贼攻深州,经月不下」,后云「兴战守弥年而城池转固」,葢前云经月者,今次攻城也。后云弥年者,并计前后之数也。
二载正月,张良娣、李辅国譛建宁王倓,上赐倓死。邺侯家传曰:肃宗自马嵬北行,至同官县,食于土豪李谦家,张良娣称腹痛,不能乗马并小女寄谦家而去。上即位,使人迎之。迎者或有它说,建宁闻而数以为言。旧传曰:「倓屡言良娣颇专恣,与护国连结内外,欲倾动皇嗣」。未知孰是。实录、新旧本纪皆无倓死年月」。列传云:「倓死,明年冬,广平王复两京」。然则倓死在至德二载也。按邺侯家传:「上从容言曰:广平为元帅经年,今欲命建宁为元帅」,则是至德二载,倓犹在也。又云「代宗使自彭原迎倓䘮」,故置于此。
广平王俶谋去辅国,及良娣李泌止之。《邺侯家传曰:先公在内院未起,辅国体肥重,因近牀语,遂以身压先公。先公素服气,乃闭气良久而去。按泌方为上所厚,恐辅国亦不敢擅杀。今不取。
李泌言以爵土赏功臣。邺侯家传曰:泌既与上论封爵之事,因曰:「若臣者受赏与它人异」。上曰:「何故?」公曰:臣絶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要,为陛下帷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上大笑。及南幸,扶风毎顿,皆令先公领元帅兵先发,清行宫,收管钥,奏报然后上至。至保定郡,先公于本院寐,上来入院,不令人惊登牀,捧先公首置于膝上,久方觉,上曰:「天子膝已枕睡了,尅复効在何时,逺朕可也」。欲起谢恩持之,不许,对曰:「当如郡名,必保定矣」。此近戯谑,今不取。
二月,永王璘败死。新、旧纪、传、实录、唐厯皆不见璘败时在何处,唯云璘进至当涂,若在当涂,不应登城望见瓜步、扬子。李白永王东巡歌云:「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又云:「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如此,似已据金陵。但于诸书别无所见,疑未敢质。
郭子仪遣子旰等破潼关,实录:三月,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大破贼于潼关。汾阳家传云:正月二十八日,使宗子懐。又潜募郭俊、茍文俊入河东,构忠义,与大将军约期以翻城。公乃进军出洛郊,分兵收冯翊。二月十一日,郭俊等伺大军将至,中夜举火,尅斩幽、檀劲卒千人,崔乾佑寻缒而免。乾佑先置兵于城北废府,遂以三千兵攻城,自领马步五千伏于关城中,公使旰及仆固、懐恩等先击之,贼大破,遽焚桥,我军蹈之而灭。乾佑弃关城,寻自迳岭而逸,遂收河东郡」。旧子仪传曰:「二年三月,子仪大破贼于潼关,崔乾佑退保蒲津。时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韩旻、司士徐炅、宗子李藏锋等䧟贼在蒲州,四人密谋,俟王师至,则为内应。及子仪攻蒲州,赵复等斩贼守陴者,开门纳子仪,乾佑与麾下数千人北走安邑,百姓伪降,乾佑兵入将半,下悬门击之,乾佑未入,遂得脱身东走。子仪遂收陜郡永丰仓。自是潼、陜之间,无复冦钞」。唐厯云:「子仪收蒲州,又袭下潼关」。按潼关在河东、冯翊之南,若未破河东、冯翊,安能先取潼关!又实录云「三月取河东」,而下复载二月戊戌以后事,与旧传皆误也。今从汾阳家传及唐厯。
安庆绪救潼关,旰等大败。汾阳家传云:伪关西节度安守忠率兵至。二十九日,公使仆固、懐恩、王仲升陈于永丰仓南。及暮,百战,斩一万级,李韶光、王祚决战而死。唐厯子仪袭下潼关及同州,盛兵潼关以守之。贼将李归仁来救,子仪战,大败,死者万馀衆,退守河东。归仁遂攻䧟同州,刺史萧贲死之,尽屠城中」。旧仆固懐恩传云:「懐恩退至渭水,无舟楫,抱马以度存者仅半奔归河东」。按子仪不得冯翊则西路不通,后奉诏赴凤翔,厯冯翊而去,则冯翊不䧟也。潼关者,两京往来之路,贼所必争也。子仪若不败,则何以弃潼关而不守!今参取衆书,可信者存之。
四月,郭子仪为司空。唐厯四月,子仪为司空,寻以广平王为元帅,子仪为副元帅。按邺侯家传,广平在灵武已为元帅,唐厯误也。
子仪使李若幽等伏兵击贼,汾阳家传作「桑如圭」,今从旧传。
五月,子仪为贼所败,退保武功。汾阳家传曰:贼帅安守忠、李归仁领八万兵屯于昆明池西,五月三日,阵于清渠之侧,公大破之,追奔十馀里,斩首二万级。六日,救兵至,又阵于清渠,我师败绩。以冐暑毒,师人多病,遂收兵赴凤翔」。今从旧传。
六月,王去荣免死,于陜郡効力。实录云于河东承天军効力,据贾至集陜郡也。今从之。
八月,许叔兾奔彭城。《实录云:「拔其衆南投睢阳郡。按张中丞传云:许叔兾在谯郡,葢叔兾欲投睢阳,睢阳为贼所围,遂投彭城、谯郡耳。今从新纪。
南霁云啮指,韩愈书张中丞传后云: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按栁宗元霁云碑云:「自噬其指曰啖此足矣」。今从旧传。
闰月戊辰,遣郭子仪等攻长安。汾阳家传:闰八月二十三日,肃宗授代宗钺,俾诛元恶,诏公为副元帅。二十三日,出凤翔」。实录:「九月丁亥,元帅领兵十五万辞出」。又云:「戊子,囬纥叶护至扶风」。盖郭子仪以闰月二十三日先行屯扶风,九月十二日广平乃发也。
十月,张巡许逺谋,若弃睢阳,是无江淮,唐人皆以全江、淮为廵逺功。按睢阳虽当江、淮之路,城既被围,贼若欲取江、淮绕出其外,睢阳岂能障之哉?葢巡善用兵,贼畏巡为后患,不灭巡则不敢越过其南耳
。
贼䧟睢阳,巡等被杀,新传曰:虢王巨之走临淮,巡有姊嫁陆氏,遮巨劝勿行,不纳。赐百缣,弗受。为巡补缝行间,军中号陆家姑,先巡被害」。按巨在彭城,若走临淮,陆姊在睢阳城,何以得遮之!今不取。
张镐杖杀谯郡太守闾丘晓,旧传作「豪州刺史」,新传作「濠州刺史」,统纪作「亳州刺史」。按濠州在淮南,去睢阳逺。亳州与睢阳接境,必亳州也。今从统纪。
己未,郭子仪等遇贼于新店,大破之。实录无新店,战日但云子仪与嗣业等至新店,遇贼,大破之,逐北五卜馀里,人马相枕藉,器械戈甲,自陜至洛城,委弃道路,无空地。庚申,庆绪走,其夜,自东京苑门率其衆党奔河北。壬戌,元帅广平王与子仪收陜郡。汾阳家传:「九月,安庆绪自洛疾,使诸将至陜,兼收败卒犹十五万,卜月四日于陜西依山而陈,彼则凭髙下击,此乃进军上冲,贼屹立不动。公使伪退,引令下山,使囬纥蓦间走险以袭其背,贼乃败绩,斩九万级,擒一万人」。汾阳家传:「十月四日,破贼于陜西,八日收洛阳」。年代记:「十月己未,破贼于新店。辛酉,庆绪闻军败,率其党投相州」。旧纪:「庚申,庆绪奔河北,壬戍,广平,王入东京」。新纪:「戊申,败贼新店,克陜郡。壬子,复东京」。按陜、洛之间几三百里,汾阳传、新纪、太早。实录,「壬戌,收陜郡太晩」。今从年代记、幸蜀记。
许逺死于偃师。实录、旧传皆曰:「羽子奇执送洛阳,与哥舒翰、程千里俱囚于客省。及安庆绪败,渡河北走,使严庄皆害之」。张中丞传:「相里造诔曰:「唐故御史中丞张、许二君以守城睢阳䧟,张君遇害,许君为羯贼所擒,求死不得,牵逼至偃师县,亦被兵焉」。今从之。
田承嗣、武令珣走河北,旧鲁炅传云:「炅保南阳,贼使武令珣攻之,令珣死,乂令田承嗣攻之」。下又云:「王师收两京,承嗣、令珣奔河北」。唐厯,「庆绪据邺,武令珣自唐、邓至」。炅传云武令珣死,误也。
安庆绪改元天成。唐厯曰:改年天和。蓟门纪乱曰:改元至成,与实录年号不同。纪年通谱两存之。今从实录。
十二月,上皇上马,上亲执鞚,行数步。幸蜀记云:执辔鞚出宫门,上皇令左右扶上马。今从实录。
加李光弼司空。实录光弼旧守司徒。按旧传,光弼检校司徒耳,实录误也。
立皇子系为赵,王僙为襄王,倕为杞王。实录「系」为「杰」,「僙」为「傜」,「倕」为「傀」,今从唐厯统纪、新旧纪、传、年代记。
阿史那承庆、安守忠以五千劲骑自随。旧传云三千骑,今从实录。
史思明遣窦子昂奉表降。乙丑,至京师。河洛春秋:乾元元年四月,乌承恩受命入幽州,陈祸福,思明乃有表。今从实录。实录曰:「明日,遂拘承庆,斩守忠之首以徇」。旧传亦曰:「遂拘承庆,斩守忠、李立节之首以徇」。新乌承玼传曰:「思明斩承庆」。按实录,明年二月,承庆、守忠遣人赍表状归顺。旧郭子仪传,明年七月,破贼河上,擒安守忠。然则此际未死也。葢二人既被拘,则降于思明,复为之用耳
以思明为范阳节度使。河洛春秋及旧传皆云河北节度使按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兼河北采访使,思明葢袭禄山旧官耳。今从实录。
上欲免张均、张垍死,上皇不从。栁珵常侍言旨云:「太上皇召肃宗谓曰:张均弟兄皆与逆贼作权要官,就中张均,更与贼毁阿奴、三哥家事,虽犬彘之不若也。其罪无赦。肃宗下殿,叩头再拜曰:臣比在东宫,被人诬譛,三度合死,皆张说保护得全首领以至今日。说两男一度合死,臣不能力争,傥死者有知,臣将何面目见张说于地下!呜咽俯伏。太上皇命左右曰:扶皇帝起,乃曰:与阿奴处置张垍,宜长流逺恶处,张均宜弃市,阿奴更不要若救这贼也。肃宗掩泣奉诏」。按肃宗为李林甫所危时,说已死,乃得均、垍之力,均、垍以说遗言尽心于肃宗耳。今略取其意。
河中领蒲、绛等州。诸地里书皆云某郡,乾元元年复为某州,不见在何月日。是嵗十二月戊午赦云:近日所改百官额及郡名官名,一切依故事。葢此即复以郡为州之文也。北颁下四方,已涉明年矣,故皆云乾元元年也。
乾元元年正月戊寅,上皇授册,加上尊号。实录:戊寅,玄宗御宣政殿,上传国宝,礼毕,册上加尊号,上上言让曰:「伏奉圣旨,赐臣典策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授传国宝符、受命宝符各一」。按去年十二月癸亥,上已受国玺告太清宫。甲子,玄宗御宣政殿,授上传国玺,于殿下涕泣拜受。今又云授宝,事似复重。唐厯统纪、年代记、旧纪皆云去年十二月授传国玺,此年正月戊寅册尊号,今从之。
五月,王璵同平章事。旧传云三年七月,今从实录。
六月,初,史思明事平卢军使乌知义。旧传:知义为节度使。按安禄山始为平卢节度使,旧传误也。
思明杀乌承恩、耿仁智,唐厯旧传皆云四月杀承恩。今据河洛春秋,四月始为节度副使,六月死。
郭子仪入朝,实录:郭子仪擒逆贼将安太清送阙下。按上元元年,李光弼拔懐州,始擒太清,实录误也。唐厯、本纪等皆无之。旧子仪传:「七月,破贼河上,擒安守忠以献」。诸书亦无之,今不取。
八月,青、登等五州节度使许叔兾实录云青、徐等五州节度使季广琛、青、登等五州节度使许叔兾。按青州岂可属两节度!又广琛先为荆州长史,今年五月为右常侍,九月讨安庆绪时,实录称郑蔡节度使。汾阳家传称淮西、荆、澧旧纪称荆州,未甞鎭青、徐。实录于此称青徐,恐误也。
九月,安庆绪杀蔡希德,河洛春秋:十月,蔡希德有密欵归国,将袭杀庆绪以为内应,左右泄之,庆绪斩希德于邺中。又曰:庆绪既杀蔡希徳,始有土崩之兆矣。蓟门纪乱:史思明常畏希德,自知谋策果断,英武皆不及之。时希德在相州,为庆绪竭节度効思,明未敢显背,无何希德为庆绪所杀。思明初闻,惊疑不信,及知其实,大喜见于顔色焉」。今从实录。
庚寅,命郭子仪等九节度讨安庆绪。实录有李夐,无崔光逺,而云凡九节度。汾阳家传有光逺无夐,又有河东兵马使薛兼训,葢实录脱光逺汾阳,传脱夐名耳。兼训葢光弼禆将,光弼未至间,先遣赴邺城也。汾阳传又以炅为襄、邓,广琛为淮西、荆、澧。旧本纪广琛为荆州。今从实录。汾阳传又云公九月十二日出洛,师涉河而东」。今从实录。庚寅,二十一日也。
十月甲辰,册太子。实录云:可大赦天下。顷者频兴大典,累洽殊私,率土之间,屡经荡涤。犹虑近者或滞狴牢,其天下见禁囚徒已下罪,一切放免。按:既云大赦,则死罪皆免,岂有但免徒以下罪邪?恐「可大赦天下」,是衍字耳,今不书赦。
郭子仪等破安庆绪于愁思冈。汾阳家传:十月五日战愁冈。据实录,癸丑,子仪破贼,擒安庆和」。癸丑,十四日也。盖㨗奏始到。
二年正月,史思明以周挚为行军司马。河洛春秋作「周万」,至邠志作「周至」,旧传作「周贽」,今从实录。
二月,百官请加皇后尊号、辅圣,旧纪作翊圣,今从实录。
三月,诸节度之师皆溃,惟李光弼、王思礼全军以归,邠志曰:史思明自称燕王牙前兵马使吴思礼曰:思明果反,葢蕃将也,安肯尽节于国家!因目左武锋使仆固懐恩懐,恩色变,阴恨之。三月六日,史思明轻兵抵相州,郭公率诸军御之,战于万金驿,贼分马军并滏而西,郭公使仆固懐恩以蕃汉马军邀击,破之,还,遇吴思礼于陈射,杀之,呼曰:「吴思礼阵没。其夕,收军,郭公疑懐恩为变,遂脱身先去,诸军相继溃于城下」。今从实录。
四月,制停口敇处分等,李辅国由是忌李岘。实录李岘传曰:时李辅国专典禁中,兵权诏旨或不由中书而出,岘切陈其状,肃宗甚嘉之,即日下诏如岘奏。由是少挫辅国威权,辅国颇忌之,葢即此诏也。
史思明称应天皇帝,河洛春秋曰:上元三年春三月,思明懐西侵之谋,虑北地之变,乃令男朝义留守相城,自领士马归范阳,因僭号后燕,改元顺天元年」。按实录,此年正月一日,思明称燕王,立年号,实录、旧传皆不载所改年名。纪年通谱此年即思明顺天元年栁璨正闰位厯,思明有顺天、应天二号。按蓟门纪乱,思明既杀乌承恩,不称国家正朔,亦不受庆绪指麾,境内但称某月而已。乾元二年四月癸酉,思明僭位于范阳,建元顺天,国号大燕,立妻辛氏为皇后,次子朝兴为皇太子,长子朝义为懐王。六月,于开元寺造塔,改寺名为顺天。上元二年正月癸卯,思明大赦,改元。应天实录云正月立年号。河洛春秋云:「上元三年僭号」蓟门」。纪乱云:「立朝兴为太子」。按思明欲立少子为太子,左右泄其谋,故朝义弑之。纪乱云于时已立为太子,误也。按长厯四月丁酉朔,无癸酉。
五月,李岘贬蜀州刺史。代宗实录云:属有盗●凤翔管在北军者,诏遣御史讯鞫,盗已伏罪,李辅国执奏重覆,殿中侍御史毛若虚奏覆与辅国协,肃宗大怒,下三司推鞫之。岘以若虚不直陈于上前,及三司覆奏,与岘理协。肃宗以为朋党,会同列李揆希旨,遂贬岘为通州刺史、三司大臣皆贬官」。今从肃宗实录、旧纪、传。
七月,以李光弼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邠志曰:「四月,肃宗使丞相张公镐、东都慰勉诸军郭公陈馔于军,张公不坐而去。军中不悦,朋肆流议。居十日,有中使追郭公」。汾阳家传曰:「六月,公朝于京师,三让元帅,上许之,乃诏李光弼代公为副」。叚公」别传曰:「五月,李光弼代子仪为副元帅,守东都」。今因实录,七月除赵王系为元帅,并言之。
以赵王系为兵马元帅,光弼副之。旧传:「思明纵兵河南,加光弼太尉、兼中书令,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兵马副元帅,以东师委之」。新传曰:「帝贷诸将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知诸道节度行营事。又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未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按实录,光弼加太尉、中书令在上元元年,破史思明后为幽州都督,在此年八月。其代子仪节度朔方,实录无月日。制辞云「宜副出车之命,仍践分麾之宠」,葢只在此时耳。
光弼斩张用济。旧传曰:「用济承子仪之寛,惧光弼之令,与诸将颇有异议,欲逗遛其衆。光弼以数千骑出次汜水县,用济单骑迎谒,即斩于辕门,诸将慑伏,以辛京杲代之,复追都兵马使。仆固懐恩懐恩惧,先期而至」。邠志曰:「五月二十三日,诏河东节度使李公代子仪兼统诸军。李公既受命,以河东马军五百骑至东都,夜入其军。张用济在河阳闻之曰:朔方军非叛人也,何见疑之甚!欲率精骑突入东都,逐李公,请郭公。李公知之,遂留东都,表请济师于河阳。冬十月,思明引衆渡河。李公曰:思明渡河,必图洛城,我当守武牢关,扬兵于广武原以待之。遂引军东出,师泛水县,檄追河阳诸将。用济后至,李公数其罪而戮之,以辛京杲代领其职。明日,引军入河阳」。按实录,此月光弼为副元帅,九月始移军河阳耳。
九月,光弼移军河阳。实录:光弼谓韦陟曰:「洛阳无粮,不可守」。按河阳粮才支十日,亦非粮多也,今不取。
十月,李日越、髙庭晖降。新传曰:「上元元年,光弼降贼将髙晖、李日越」。按此月己亥,髙庭晖授特进,疑即髙晖也。丁巳,李日越又授特进,是此月皆已降,新传误。邠志曰:「三年三月,思明引衆南去,使其子朝义围河阳。四月一日,思明䧟洛城。上元元年五月,思明耀兵于河清,宣言曰:我且渡河,絶彼饷道,三城食尽,不攻,自下李公闻之,师于野水渡,既夕还军」。与实录亦相违。今从实录。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斩首千馀级,周挚遁去,擒徐璜玉、李秦授,走安太清。旧传:斩万馀级,生擒八千馀人,擒其大将徐璜玉、李秦授周挚。按李秦授上元元年四月,乃见擒周挚二年三月为史朝义所杀,今从实录。实录云:擒伪懐州节度安太清并男朝俊为贝州刺史,徐璜玉。按太清上元元年九月拔懐州,始擒之。今从旧传。
上元元年闰月,史思明入东京。按去年九月思明已入东京。实录至此复云尔者,葢当时城空。李光弼在河阳,思明还屯白马寺,不入宫阙,今始移军入城耳。
六月,如仙媛。常侍言旨作九仙媛」,唐厯作「九公主女媛」。今从新、旧传,葢旧宫人也。
十一月,以刘展为都统淮南东、江南西、浙西三道节度使。沈既济、刘展乱纪云:淮南东道、浙江西道凡二十三州,置都统节度,下云「以展为都统江南、淮南节度使」下。又云:「三道皆发吏申图籍」。按旧李峘传,峘都统淮南、江南、江西节度使。展既代峘,其所统亦三道耳。淮南者,东道、扬、楚、滁、和、舒、庐、濠、夀八州也。江南者,浙西升、润、常、苏、湖、杭、睦七州也。江西者,洪、䖍、江、吉、袁、信、抚七州也。凡二十二州,乱纪误以二为三,又脱江南西道字耳。
甲午,展䧟润州。实录:十一月壬子,淮南节度奏展反。邓景山、李峘战败,八日,展䧟润州。十日,䧟升州。按八日甲午,十日丙申,壬子二十六日,乃奏到日也。唐厯:「壬子,淮南奏宋州刺史刘展赴鎭杨州,长史、淮南节度邓景山、都统、尚书李峘承诏拒之,兵败,犇于夀州。乙未,刘展䧟宣州,景申䧟润州,丁酉䧟升州。壬子在前,葢因实录也。今从刘展乱纪及新书本纪。
李光弼拔懐州,擒安太清。旧传云:「擒安太清、周挚、杨希文等送于阙下」。按周挚于时不在懐州城中,明年为史朝义所杀,非光弼所擒也。
十二月,田神功入广陵。刘展乱纪云二年春,神功举兵东下。实录,唐厯神功入扬州在此月,今从之。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