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二

《资治通鉴考异》附《通鉴释例》  编年类提要》

等谨案:《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宋◎司马光撰。光编集通鉴,时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因参考异同,别为此书,以正其谬误,而归之于一。葢前代纪事之书,传闻异词,稗官固喜造虚言,本史亦不皆实录。光所采书,自正史外相传凡二百二十二家,如司马康所述有司马彪、荀悦、袁宏、崔鸿、萧方等、李延寿及太清记、唐厯之类。洪迈所摘有《河洛记》、《魏郑公谏录》、《李司空论事》、《张中丞传》、《凉公平蔡录》、《邺侯家传》、《两朝献替记》、《后史补金銮宻记》、《彭门纪乱》、《平剡录》、《广陵妖乱志》之类。其他百家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无不旁搜博引,抉摘幽隠,择可信者而从之。有旧史所不详者,亦必叅互考证,而明其所以阙疑之故。既著其文于《通鉴》,又本弃取之意,辨论而折衷之,使读者晓然于纪载之得失是非,而不复有所岐惑。千古史法之精宻,实未有过于是者。其后李焘《续长编》、李心传《系年要录》尚知其义,故所纪特为审核。至陈桱、薛应旗辈欲追续光书,而不能网罗极备,仅据本史编排,寻条失枝,贻讥弇陋,则亦考异之法,不明有以致之矣。其中或有过信小说为后人所议,及如唐闗播平章事拜罢,専引《旧唐书》,而不及《新唐书》纪《●年表》以证其误,亦不免小小渗漏。然卷帙太繁,所谓抵牾不敢保者,光固已自言之,要不足为其累也。《考异》原与《通鉴》并行。胡三省作音注,始以散入各文之下,故今《通鉴本俱附入书内,而亦颇有漏略。此乃明初所刋单本,犹光原书卷第,故录之以存其旧云。

等谨案:《通鉴释例》一卷,宋司马光撰。皆其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后附《与范祖禹论修书帖》二通。有光曾孙尚书吏部员外郎伋跋语,称遗稿散乱,所藏仅存,脱略已甚,伋辄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末题丙戌仲秋,乃孝宗乾道二年。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序》,谓光没后,《通鉴》之学,其家无传。后因金使问司马光子孙,朝廷始访其后之在江南者,得从曽孙伋使奉公祀。凡言书出于司马公者,必锓梓行之。葢伋之始末如此。其编此书时,尝有浙东提举常平茶盐司板本。惟伋跋称三十六例,而今本止分十二类,葢并各类中细目计之也。伋又称文全字阙者,伋亦从而阙之,而今本并无所阙,则已非原刻之旧。胡三省又云:温公《与范梦得修书二帖》,得于三衢学宫。《与刘道原十一帖则得于髙文虎氏,伋取以编于前例之后。今本止有《与梦得二帖》,而《道原十一帖》无之。殆后人以《通鉴问疑》别有专本,而削去不载欤?其书杂出于南渡后,恐不无以意损益,未必尽光本㫖,而相●已久,今故与问疑并著于録,以备叅考焉。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 校。 官 。 陆 费 墀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