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曰:案,《说文》虫者,裸毛羽鳞介之总称也。此篇广释诸虫之名状,故曰释虫。
螜,天蝼。蝼蛄也。《夏小正》曰:「螜则鸣。」○螜,音斛。
○释曰:螜,一名天蝼,一名硕鼠,即今之蝼蛄也。《夏小正》者,《大戴礼》之篇名。以虫、鱼、草、木正十二月之节候,起于夏后氏,故曰《夏小正》。其三月云「螜则鸣。螜,天蝼」是也。
蜚,蠦蜰。蜰即负盘,臭虫。○蜚,音费。蠦,音芦。蜰,音肥。
○释曰:案《洪范五行传》云:蜚,负蠜。夷狄之物,越之所生,其为虫臭恶,南方湿气之所生也。《本草》曰:蜚,厉虫也。然则蜚是臭恶之虫,害人之物,故《春秋左氏传》曰:「有蜚,不为灾,亦不书」也。《春秋》经传皆云「有蜚」。则此虫名蜚,一名蠦蜰。而舍人、李巡皆云「蜚蠦,一名蜰」,非也。此虫一名负盘,《汉书》及《左传》注多作「负蠜」者,以此下有「草虫,负蠜」,故相涉误耳。
螾□,入耳。蚰蜒。○螾,音引。□,音演。
○释曰:此虫象吴公,黄色而细长,呼为吐古。案《方言》云:「蚰蜒由延二音
,自关而东谓之蚰□,或谓之入耳,或谓之蜄〈虫丽〉音丽
。赵魏之间或谓之蚨虶扶于
。北燕谓之〈虫丑〉蚭〈虫丑〉,奴六切。蚭,音尼
。」江东人呼蛩音巩
。今蚰蜒,喜入人耳者也。
蜩,螂蜩。《夏小正》传曰:「螂蜩者,五彩具。」○蜩,音调。
螗蜩。《夏小正》传曰:「螗蜩者蝘。」俗呼为胡蝉,江南谓之螗蛦,音夷。
蚻,蜻蜻。如蝉而小。《方言》云:「有文者谓之螓。」《夏小正》曰:「鸣蚻,虎悬。」
□,茅蜩。江东呼为茅截,似蝉而小,青色。○蚻,音札。□,音节。
蝒,马蜩。蜩中最大者为马蜩。
蜺,寒蜩。寒螀也。似蝉而小,青赤。《月令》曰:「寒蝉鸣。」
蜓蚞,螇螰。即蝭蟧也,一名蟪蛄。齐人呼螇螰。○蜓,音挺。蚞,音木。
○释曰:此辨蝉之大小及方言不同之名也。云「蜩」者,目诸蜩也,「螂蜩五彩具」者也。螗蜩俗呼胡蝉,似蝉而小,鸣声清亮者也。蚻,一名蜻蜻,如蝉而小,有文者也。□,一名茅蜩,似蝉而小,青色者也。蝒,一名马蜩,一名马蝉,蝉中最大者也。蜺,一名寒蜩,又名寒螀,似蝉而小,青赤色者也。关东谓蟪蛄为蜓蚞,齐谓之螇螰也。
○释曰:在五月记时也。
○释曰:云「螗蜩者蝘」者,亦在五月。舍人曰:「皆蝉也。」方语不同,三辅以西为蜩,梁宋以东谓蜩为蝘。陆机云:「螗,一名蝘虭。」《字林》虭或作嘹也。青徐人谓之螇螰。然则螗、蝘亦皆蝉也。《大雅•荡》篇云「如蜩如螗」是也。
○释曰:舍人曰:「小蝉也,蜻蜻者。」案《方言》云:「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之蝉,海岱之间谓之〈虫奇〉。其小者谓之麦蚻,有文者谓之螓。」是也。《诗•硕人》云:「螓首蛾眉。」郑云:「螓谓蜻蜻。」此虫额广而且方,故以比妇人之首也。某氏解此云「鸣蚻蚻」者也。云「《夏小正》曰」者,在四月。彼云:「鸣蚻蚻者,虎县也。鸣而后知之,故先鸣而后蚻。」是也。
○释曰:在七月。郑注云:「寒蝉、寒蜩,谓蜺也。」是。
○释曰:案《方言》云:「蛥蚗音拆玦
,齐谓之螇螰,楚谓之蟪蛄。」《楚辞》云「蟪蛄鸣兮啾啾」是也。「或谓之蛉音零
蛄,秦谓之蛥蚗。自关而东谓之虭蟧貂料二音
,或谓之蝭音帝
蟧,或谓之蜓蚞」。然则亦皆蝉之别名耳。
蛣蜣,蜣螂。黑甲虫,啖粪土。○蛣,起吉切。蜣,音羌。
○释曰:蛣蜣,一名蜣螂。黑甲,翅在甲下,啖粪土,喜取粪作丸而转之。《庄子》曰「蛣蜣之智,在于转丸」是也。
蝎,蛣𧌑。木中蠹虫。○蝎,音曷。𧌑音,屈。
○释曰:木中蠹虫。解在下。
蠰,啮桑。似天牛,角长,体有白点。喜桑树,作孔入其中。江东呼为啮发。○蠰,音饷。
○释曰:蠰,一名啮桑,江东呼啮发。形似天牛,长角,体有白点。喜啮桑树,作孔入其中。因名云。
诸虑,奚相。未详。
蜉蝣,渠略。似蛣蜣,身狭而长,有角,黄黑色。丛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蜉,音浮。蝣,音游。
○释曰:舍人曰:「蜉蝣,一名渠略。南阳以东曰蜉蝣,梁、宋之间曰渠略。」郭云:「似蛣蜣,身狭而长,有角,黄色。丛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夏小正》曰:「蜉蝣,渠略也。朝生而莫死。」《诗•曹风》云:「蜉蝣之羽。」陆机《疏》云:「蜉蝣,方土语也,通谓之渠略。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啖之美如蝉也。」樊光谓之「粪中蝎虫,随阴雨时为之,朝生而夕死」。
蛂,蟥蛢。甲虫也。大如虎豆,绿色,今江东呼黄蛢。音瓶。○蛂,步结切。蟥,音黄。
○释曰:蛂,一名蟥蛢,甲虫也。形大如虎豆,绿色。
蠸,舆父,守瓜。今瓜中黄甲小虫,喜食瓜叶,故曰守瓜。○蠸,音权。父,音甫。
○释曰:蠸,舆父,一名守瓜。黄甲小虫,喜食瓜叶,因名守瓜。
蝚,蛖蝼。蛖蝼,蝼蛄类。○蝚,音柔。蛖,武江切。
○释曰:案《方言》云:「蛄诸谓之杜蛒音格
。蝼蛭谓之蝼蛄音窒
,或谓之蟓蛉象铃二音
。南楚谓之杜狗,或谓之蛞蝼。」然则此言蝚及蛖蝼者,亦蝼蛄之异名耳。
不蜩,王蚥。未详。
蛄□,强蝆。今米谷中蠹小黑虫是也。建平人呼为蝆子,音芈姓。○□,音施。蝆,亡婢切。
○释曰:《方言》云:「蛄□谓之强蝆。」今米谷中小黑蠹虫也。江东谓之□音加
,建平人呼蝆子。音楚姓芈之芈。
不过,蟷蠰。蟷蠰,螗螂别名。
其子蜱蛸。一名〈虫尃〉蟭,蟷蠰卵也。○蟷,于郎切。蠰,音相。蜱,音毗。蛸,音消。
○释曰:不过,一名蟷蠰,一名蟷螂,螵蛸母也。其子一名蜱蛸,一名〈虫尃〉蟭,一名螵蛸,蟷蠰卵也。《方言》云:「谭鲁以南谓之蟷蠰,三河之域谓之螳螂,燕赵之际谓之食庬,齐杞以东谓之马榖,其子同名螵蛸也。」《月令》仲夏云「螳螂生」是也。
蒺藜,蝍蛆。似蝗而大腹,长角,能食蛇脑。○蝍,音即。蛆,子余切。
○释曰:蒺藜,一名蝍蛆。《广雅》云「蝍蛆,蜈蚣也。」郭云:「似蝗而大腹,长角,能食蛇脑。」则非蜈蚣也。《庄子》云「蝍蛆,甘带」是也。
蝝,蝮蜪。蝗子未有翅者。《外传》曰:「虫舍蚳蝝。」○蝝,音缘。蝮,孚福切。蜪,音陶。
○释曰:蝝,一名蝮蜪,蝗子未有翅者。《春秋》宣十五年「冬,蝝生」是也。
○释曰:此《鲁语》里革谏宣公之辞也。韦氏解曰:「蚳,蚁子也,可以为醢。蝝,蝮蜪也,可食。舍,不取也。」
蟋蟀,蛩。今促织也。亦名青蛚。○蛩,音拱。
○释曰:蟋蟀,一名蛩,今促织也。亦名青蛚。《诗•唐风》云:「蟋蟀在堂,岁聿其暮。」陆机《疏》云:「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泽如漆,有角翅。一名蛩,一名蜣蛚。楚人谓之王孙,幽州人谓之趋织。里语曰:『趋织鸣,懒妇惊』是也。」
蟼,蟆。蛙类。○蟼,音警。
○释曰:此自一种虾蟆也。
蛝,马䗃。马蠲,蚐,俗呼马〈虫逐〉。○蛝,音闲。䗃,音栈。
○释曰:蛝虫,一名马䗃,一名马蠲、蚐,俗呼马〈虫逐〉。《方言》云:「马蚿音弦
,北燕谓之蛆蟝音子余切
。其大者谓之马柚音逐
。」是也。
蛗螽,蠜。《诗》曰:「趯趯阜螽。」○蛗,音阜。螽,音终。
草螽,负蠜。《诗》云:「喓喓草虫。」谓常羊也。○蠜,音凡
。蜤螽,蜙蝑。蜙〈虫从〉也,俗呼蝽〈虫黍〉。○蜤,音斯。蜙,音松。蝑,音胥。
蟿螽,螇蚸。今俗呼似蜙〈虫从〉而细长、飞翅作声者为螇蚸。○蟿,音契。蚸,音历。
土螽,蠰溪。似蝗而小,今谓之土〈虫桀〉。○蠰,音壤。
○释曰:蛗螽之族,厥类实烦,此辨之也。蛗螽,一名蠜。李巡曰:「蝗子也。」陆机《疏》云:「今人谓蝗子为螽子,兖州人谓之螣。」许慎云:「蝗,螽也。」蔡邕云:「螽,蝗也。」明是一物。草虫,一名负蠜,一名常羊。陆机云:「小大长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又一名草虫,《诗》云「喓喓草虫,趯趯蛗螽」是也。蜤螽,《周南》作「螽斯」,《七月》作「斯螽」。虽字异文倒,其实一也。一名蜙蝑,一名蜙〈虫从〉,一名蝽〈虫黍〉。陆机云:「幽州人谓之舂箕。舂箕即舂黍,蝗类也。长而青,长角,长股,股鸣者也。或谓似蝗而小,班黑,其股似玳瑁,又五月中以两股相切作声,闻数十步者是也。」蟿螽,一名螇蚸,形似蜙〈虫从〉而细长、飞翅作声者是也。土螽,一名蠰溪,今谓之土〈虫桀〉。江南呼虴蛨,又名虴蜢,形似蝗而小,善跳者是也。
○释曰:《召南•草虫》篇文也。
螼蚓,蜸蚕。即蜿蟺也,江东呼寒蚓。○螼,蜣引切。蜸,苦显切。蚕,他典切。
○释曰:螼蚓,一名蜸蚕,即蜿蟺也。《广雅》云:「蜿蟺,蚯蚓也。」《月令》四月「蚯蚓出」,十一月「蚯蚓结」是也。江东呼寒蚓。郭云:「蚯蚓,土精,无心之虫,与蛗螽交者也。」
莫貈,螳螂,蛑。螳螂,有斧虫,江东呼石螂。孙叔然以《方言》说此,义亦不了。○貈,音鹤。蛑,音谋。
○释曰:莫貈,一名螳螂,一名蛑,即上「不过」也。捕蝉而食,有臂若斧,奋之当轶不避。《庄子》云「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是也。江东呼为石螂,又名龁肱。
○释曰:《方言》云:「螳螂谓之髦,或谓之町,或谓之芈芈。」孙炎取此《方言》之文以虰上属为说。案《说文》以虰蛵、负劳为一,则《方言》之说既失其指,孙氏引之为说,是亦不了也。
虰蛵,负劳。或曰即蜻蛉也,江东呼狐梨。所未闻。○虰,音丁。蛵,音馨。
○释曰:即蜻蛉,六足四翼虫也。一名虰蛵,一名负劳,江东呼狐梨。《方言》云:「蜻蛉谓之蝍蛉。」淮南人又呼〈虫康〉〈虫尹〉音康尹
。《字林》云:「一名桑根。」陶注《本草》云「一名蜻蜓」是也。
○释曰:云「所未闻」者,虽有或人之说,但经典未闻所出,示其无质,故云「所未闻」。
蜭,毛蠹。即蛓。○蜭,户感切。
○释曰:蜭,一名毛蠹,即也。《说文》云:「蛓,毛虫。」今俗呼为毛蛓,有毒,螫人。《楚辞》云「蛓缘兮我裳」是也。
蟔,蛅蟴。蛓属也。今青州人呼为蛅蟴。孙叔然云「八角螫虫」,失之。○蟔,音墨。蟴,音斯。
○释曰:蟔,一名蛅蟴,即蛓类也。青州人呼蛅蟴。
○释曰:此即毛虫,何止八角?故云「失之」。螫犹蠚也。《字林》云:「虫行毒也。」
蟠,鼠负。瓮器底虫。○蟠,音烦。
○释曰:此与下「蛜威,委黍」是一。故下注「委黍」云:「旧说鼠妇别名。」则此虫一名蟠,一名鼠负。负或作妇。《本草》作妇,一名蛜威,一名委黍也。陆机云:「在壁根下、瓮器底土中生,似白鱼者是也。」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负之。」然与鼠〈虫帚〉及鼠妇则似乖。《诗•东山》云「伊威在室」是也。
蟫,白鱼。衣书中虫,一名蛃鱼。○蟫,音淫。
○释曰:此衣书中虫也,一名蟫,一名白鱼,一名蛃鱼。《本草》谓之「衣鱼」是也。
蛾,罗。蚕蛾。○蛾,音娥。
○释曰:此即蚕蛹所变者也。《说文》云:「蛾,罗也」是。
螒,天鸡。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螒,音汗。
○释曰:此黑身、赤头小虫也。一名螒,一名天鸡,一名莎鸡,又曰樗鸡。李巡曰:「一名酸鸡。」《诗•豳风•七月》云:「六月莎鸡振羽。」陆机《疏》云:「如蝗而班色,毛翅数重,其翅正赤,六月中飞而振羽,索索作声。幽州人谓之蒲错是也。」
傅,负版。未详。
强,蚚。即强丑捋。○蚚,音祈。
○释曰:强,虫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盖蝇类。
蛶,螪何。未详。
螝,蛹。蚕蛹。○蛶,音劣。螪,音商。螝,音龟。
○释曰:即蚕所变者,一名螝,又名蛹也。
蚬,缢女。小黑虫,赤头,喜自经死,故曰缢女。○蚬,音演。
○释曰:蚬,小黑虫也。赤头,喜自缢,故又名缢女。《说文》云「蜕为蝶」是也。
○释曰:经即缢也。《晋语》申生使猛足辞于狐突,乃雉经于新城庙。僖四年《左氏传》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是谓缢为经也。
蚍蜉,大蚁。俗呼为马蚍蜉。
小者蚁。齐人呼蚁蚁蛘。
蠪,朾蚁。赤驳蚍蜉。
螱,飞蚁。有翅。
其子蚳。蚳,蚁卵。《周礼》曰:「蜃蚳酱。」○蚁,鱼绮切。蠪,音聋。朾,直耕切。螱,音尉。蚳,音池。
○释曰:此辨众蚁及其子名也。蚁,通名也。其大者,别名蚍蜉,俗呼马蚍蜉。小者即名蚁,齐人呼蚁蛘。《方言》云:「蚍蜉,齐鲁之间谓之玄蚼蟓驹、养二音
,西南梁益之间谓之玄蚼,燕谓之蛾蛘蚁、养二音
,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驳者名蠪,一名朾蚁。有翅而飞者名螱,即飞蚁也。其子在卵者名蚳,可以作醢。
○释曰:案《周礼•醢人》职曰:「馈食之豆,蜃蚳醢。」醢则酱之有肉者,故此云酱也。
次蟗,蜘蛛。蜘蛛,蛛蝥。今江东呼蝃蝥,音掇。○蟗,音秋。蜘,音知。蛛,音诛。蝥,音谋。
土蜘蛛。在地中布网者。
草蜘蛛。络幕草上者。
○释曰:此辨蜘蛛方言及在土、在草之名也。次蟗,即蜘蛛别名也。又一名蛛蝥,今江东呼蝃蝥。《说文》谓之鼄蝥,作罔蛛蝥也。《方言》云:「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谓之蛛蟊。自关而东、赵魏之郊谓之蜘蛛。或谓之蠾〈虫臾〉烛、臾二音
。」「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之蝳蜍毒、馀二音
。」郭又云:「齐人又呼社公,亦言罔公。」其在地中布网者名土蜘蛛。其作网络幕草上者名草蜘蛛也。
土蜂今江东呼大蜂在地中作房者为土蜂,啖其子,即马蜂,今荆巴间呼为蟺,音惮。
木蜂。似土蜂而小,在树上作房,江东亦呼为木蜂,又食其子。○蜂,音蜂。
○释曰:此辨蜂在土、在木之异也。《说文》云:「蜂,飞虫,螫人者。」其形大,在地中作房而啖其子者,名士蜂,又名马蜂。今荆巴间呼为蟺。其形差小,在树上作房者,名木蜂,亦食其子。
○释曰:嫌读为蛩蟺之蟺,故音之。
蟦,蛴螬。在粪土中。
蝤蛴,蝎。在木中。今虽通名为蝎,所在异。○蟦,音费。蝤,音囚。
○释曰:此辨蝎在土、在木之异名也。其在粪土中者,名蟦蛴,又名蛴螬。其在木中者,《方言》云:「关东谓之蝤蛴,梁益之间谓之蝎。」上文「蝎,蛣𧌑」,郭云「木中蠹」。下文「蝎,桑蠹」,郭云「即蛣𧌑」。然则蟦蛴也,蛴螬也,蝤蛴也,蛣𧌑也,桑蠹也,蝎也,一虫而六名也。以在木中白而长,故诗人以比妇人之颈。《硕人》云「领如蝤蛴」是也。
蛜威,委黍。旧说鼠〈虫帚〉别名。然所未详。○蛜,音伊。
蟏蛸,长踦。小蜘蛛长脚者,俗呼为喜子。○蟏,音箫。蛸,所交切。踦,巨绮切。
○释曰:此小蜘蛛长脚者,一名蟏蛸,一名长踦,俗呼为喜子。《诗•东山》云:「蟏蛸在户。」陆机《疏》云:「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着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幽州人谓之亲客。亦如蜘蛛为罗罔居之。」是也。
蛭蝚,至掌。未详。
国貉,虫蠁。今呼蛹虫为蠁。《广雅》云:「士蛹,蠁虫。」○蛭,音直反。
○释曰:此蛹虫也,今俗呼为蠁,一名国貉,一名虫蠁。《说文》云:「知声虫也。」《广雅》云「上蛹,蠁虫」是也。
蠖,蚇蠖。今蝍〈虫就〉。○蠖,于郭切。蚇,音尺。
○释曰:蠖,一名蚇蠖。郭云:「今蝍〈虫就〉。」《方言》云:「蠀〈虫就〉谓之蚇蠖音即〈虫就〉
。」郭云:「又呼步屈。」《说文》云:「蠖,屈伸虫也。」《易•系辞》云「尺蠖之屈,以求信」者,是也。
果蠃,蒲卢。即细腰蜂也,俗呼为蠮螉。
螟蛉,桑虫。俗谓之桑蟃,亦曰戎女。○螟,音冥。蛉,音令。
○释曰:案《诗•小雅•小宛》云:「螟蛉有子,果蠃负之。」果蠃,一名蒲卢,即细腰蜂也,俗呼为蠮螉。《方言》云:「蜂,燕赵之间谓之蠓螉。其小者谓之蠮螉。」郑注《中庸》以「蒲卢」为「土蜂」。《说文》云:「细要土蜂也,天地之性,细要纯雄无子。」螟蛉,一名桑虫,一名桑蟃,一名戎女。陆机云:「螟蛉者,桑上小青虫也,似步屈,其色青而细小,或在草莱上。蜾蠃,土蜂也,似蜂而小腰,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七日而化为子。」《法言》云:「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是也。
蝎,桑蠹。即蛣𧌑。
荧火,即照。夜飞,腹下有火。○照,音照。
○释曰:荧火,一名即照。夜飞,腹下有火虫也。《本草》又名夜光,一名熠耀。《月令》季夏「腐草为荧」。腐草此时得暑湿之气,故为荧。至秋而天沈阴,数雨,荧火夜飞之时也。《诗•东山》云「熠耀宵行」是也。
密肌,继英。未详。
蚅,乌蠋。大虫,如指,似蚕,见《韩子》。
○释曰:蚅,一名乌蠋,形似蚕而大如指。《诗•大雅•韩奕》云:「鞗革金厄。」毛亦云:「厄,乌蠋」也。
○释曰:案《韩子•内储说上》七术其三日「信赏尽能」。云:「蟺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然而妇人拾蚕,而渔者握蟺,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皆为孟贲。」是其事也。
蠓,蠛蠓。小虫,似蚋,喜乱飞。○蠓,莫孔切。蠛,亡结切。
○释曰:小虫似蚋乱飞者也,名蠓,又名蠛蠓。《列子》云生「朽壤之上,因雨而生,得阳而死」。一名酰鸡。《庄子》云:孔子与老聃语。「出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酰鸡与!』」郭象云「酰鸡者,瓮中蠛蠓」是也。
王,蛈蝪。即螲蟷,似蜘蛛。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蝪。○蛈,大结切。蝪,音汤。
○释曰:此蜘蛛之一种也,一名螲蟷。穴居布罔,穴口有盖,河北人呼蛈蝪者是也。
蟓,桑茧。食桑叶作茧者,即今蚕。
雔由,樗茧,食樗叶。○蟓,音象。雔,音雠。
棘茧,食棘叶。
栾茧。食栾叶。
蚢,萧茧。食桑叶者,皆蚕类。○蚢,音杭。
○释曰:此皆蚕类作茧者,因所食叶异而异其名也。食桑叶作茧者名蟓,即今蚕也。食樗叶、棘叶、栾叶者,名雔由。食萧叶作茧者名蚢。
翥丑鏬,剖母背而生。
螽丑奋,好奋迅作声。○翥,者庶切。鏬,呼暇切。
强丑捋,以脚自摩捋。
蜂丑螸,垂其腴。○螸,音俞。
蝇丑扇。好摇翅。
○释曰:此辨虫属所生及所好之状不同者也。翥,飞也。丑,类也。虫类能飞翥者谓蝉属,皆剖坼母背以为孔罅而生。螽蝗之类好奋迅作声而飞,强坼之类好以脚自摩捋,蜂类好垂其腴以休息。《说文》云:「螸,垂腴也。」腴即腹下也。青蝇之类好摇翅自扇。
食苗心,螟。食叶,蟘。食节,贼。食根,蟊。分别虫啖食禾所在之名耳,皆见《诗》。○蟘,音特。蟊,音谋。
○释曰:此分别虫啖食禾所在之名也。李巡云:「食禾心为螟,言其奸,螟螟难知也。食禾叶者言假贷无厌,故曰蟘也。食禾节者言贪狼,故曰贼也。食禾根者言其税取万民财货,故云蟊也。」孙炎曰:「皆政贪所致,因以为名也。」郭璞直以虫食所在为名。而李巡、孙炎并因托恶政,则灾由政起。虽以食所在为名,而所在之名缘政所致,理为兼通也。陆机《疏》云:「螟似子方而头不赤。螣,蝗也。贼似桃李中蠹,赤头,身长而细耳。或说云『蟊,蝼蛄也,食苗根为人患』。许慎云:『吏冥冥犯法即生螟,吏乞贷则生蟘,吏抵冒取民财则生蟊。』旧说云:『螟螣、蟊贼一种虫也。』如言寇贼奸宄,内外言之尔。故犍为文学曰:『此四种虫皆蝗也。』实不同,故分别释之。」○注「皆见《诗》」。○释曰:《诗•小雅•大田》云:「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是也。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释曰:此对文尔,散文则无足亦曰虫。《月令》春日「其虫鳞」。郑注云「龙蛇之属」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