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皆所以通古今之异语,明同实而两名。
牖户之间谓之扆,䆫东户西也。《礼》云「斧扆」者,以其所在处名之。
其内谓之家。今人称家,义出於此。
东西墙谓之序。所以序别内外。
西南隅谓之奥,室中隐奥之处。
西北隅谓之屋漏。《诗》曰:「尚不愧於屋漏。」其义未详。
东北隅谓之宧,宧,见《礼》,亦未详。
东南隅谓之㝔。《礼》曰:「埽室聚㝔[^1]。」㝔亦隐暗。
柣谓之阈。阈,门限。
枨谓之楔。门两旁木。
楣谓之梁。门户上横梁。
枢谓之椳。门户扉枢。
枢达北方谓之落时。门持枢者,或达北檼以为固也。
落时谓之𢨪。道二名也。
垝谓之坫。在堂隅。坫,㙐也。
墙谓之墉。《书》曰:「既勤垣墉。」
镘谓之杇。泥镘。
椹谓之榩。斫木櫍也。
地谓之黝。黑饰地也。
墙谓之垩。白饰墙也。
樴谓之杙,橛也。
在墙者谓之楎,《礼记》曰:「不敢县於夫之楎箷。」
在地者谓之臬。即门橛也。
大者谓之栱,长者谓之阁。别杙所在长短之名。
闍谓之台,积土四方。
有木者谓之榭。台上起屋。
鸡栖於弋为榤,凿垣而栖为埘。今寒乡穿墙栖鸡。皆见《诗》。
植谓之传,传谓之突。户持鏁植也,见《埤苍》。
杗廇谓之梁,屋大梁也。
其上楹谓之梲。侏儒柱也。
閞谓之槉。柱上欂也,亦名枅,又曰㭼。
栭谓之楶。即栌也。
栋谓之桴。屋檼。
桷谓之榱。屋椽。
桷直而遂谓之阅,谓五架屋际,椽正相当。
直不受檐谓之交。谓五架屋际,椽不直上檐,交於檼上。
檐谓之樀。屋梠。
容谓之防。形如今床头小曲屏风,唱射者所以自防隐。见《周礼》。
连谓之簃1。堂楼阁边小屋,今呼之簃厨、连观也。
屋上薄谓之筄。屋笮。
两阶间谓之乡。人君南乡当阶间。
中庭之左右谓之位。群臣之列位也。
门屏之间谓之宁。人君视朝所宁立处。
屏谓之树。小墙当门中。
閍谓之门。《诗》曰:「祝祭於祊。」
正门谓之应门。朝门。
观谓之阙。宫门双阙。
宫中之门谓之闱,谓相通小门也。
其小者谓之闺,小闺谓之合。大小异名。
弄门谓之闳。《左传》曰:「盟诸僖闳。」闳,弄头门。
门侧之堂谓之塾。夹门堂也。
橛谓之闑。门阃。
阖谓之扉。《公羊传》曰:「齿著于门阖。」
所以止扉谓之闳。门辟旁长橛也。《左传》曰:「高其閈闳。」闳,长杙,即门橛也。
瓴甋谓之甓。㼾砖也,今江东呼瓴甓。
宫中弄谓之壼。巷合间道。
庙中路谓之唐。《诗》曰:「中唐有甓。」
堂途谓之陈。堂下至门径也。
路、旅,途也。途即道也。
路、场、猷、行,道也。博说道之异名。
一达谓之道路。长道。
二达谓之岐旁。岐道旁出也。
三达谓之剧旁。今南阳冠军乐乡,数道交错,俗呼之五剧乡。
四达谓之衢。交道四出。
五达谓之康。《史记》所谓「康庄之衢」。
六达谓之庄。《左传》曰:「得庆氏之木百车於庄。」
七达谓之剧骖。三道交,复有一岐出者,今北海剧县有此道。
八达谓之崇期。四道交出。
九达谓之逵。四道交出,复有旁通。
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此皆人行步趋走之处,因以名云。
堤谓之梁。即桥也。或曰石绝水者为梁,见《诗传》。
石杠谓之徛。聚石水中以为步渡彴也。《孟子》曰:「岁十月,徒杠成。」或曰今之石桥。
室有东西厢曰庙,夹室前堂。
无东西厢有室曰寝,但有大室。
无室曰榭。榭,即今堂堭。
四方而高曰台,陜而修曲曰楼。修,长也。
木豆谓之豆。豆,礼器也。
竹豆谓之笾。笾亦礼器。
瓦豆谓之登。即膏登也。
盎谓之缶。盆也。
瓯瓿谓之瓵。瓿甊,小罂,长沙谓之瓵。
康瓠谓之甈。瓠,壶也,贾谊曰「宝康瓠」是也。
斪斸谓之定。锄属。
斫谓之鐯。镢也。
𣂁谓之疀。皆古锹、锸字。
緵罟谓之九罭。九罭,鱼罔也。今之百囊罟是,亦谓之𦌵,今江东呼为緵。
嫠妇之笱谓之罶。《毛诗传》曰:「罶,曲梁也。」谓以簿为鱼笱。
罺谓之汕。今之橑罟。
篧谓之罩。捕鱼笼也。
槮谓之涔。今之作槮者,聚积柴木於水中,鱼得寒,入其里藏隐,因以簿围捕取之。
鸟罟谓之罗。谓罗络之。
兔罟谓之罝。罝犹遮也,见《诗》。
麋罟谓之罞。冒其头也。
彘罟谓之羉。羉,幕也。
鱼罟谓之罛。最大罟也。今江东云。
繴谓之罿。罿,罬也。罬谓之罦。罦,覆车也。今之翻车也,有两辕,中施罥以捕鸟。展转相解,广异语。
絇谓之救。救丝以为絇。或曰亦罥名。
律谓之分。律管可以分气。
大版谓之业,筑墙版也。
绳之谓之缩之。缩者,约束之。《诗》曰:「缩版以载。」
彝、卣、罍,器也。皆盛酒尊,彝其揔名。
小罍谓之坎。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
衣裗谓之䘽。衣缕也。齐人谓之挛。或曰袿衣之饰。
黼领谓之襮。绣刺黼文以褗领。
缘谓之纯。衣缘饰也。
袕谓之褮。衣开孔也。
衣眦谓之襟。交领。
衱谓之裾。衣後裾也。
衿谓之袸。衣小带。
佩衿谓之褑。佩玉之带上属。
执衽谓之袺。持衣上衽。
扱衽谓之襭。扱衣上衽於带。
衣蔽前谓之襜。今蔽膝也。
妇人之褘谓之缡。缡,緌也。即今之香缨也。褘邪交落带系於体,因名为褘。緌,系也。
裳削幅谓之纀。削杀其幅,深衣之裳。
舆革前谓之鞎,以韦靶车轼。
後谓之笰。以韦靶後户。
竹前谓之御,以簟衣轼。
後谓之蔽。以簟衣後户。
环谓之捐。箸车众环。
镳谓之钀。马勒旁铁。
载辔谓之轙。车轭上环,辔所贯也。
辔首谓之革。辔,靶勒,见《诗》。
餀谓之餯。说物臭也。
食饐谓之餲。饭饖臭,见《论语》。
抟者谓之糷。饭相著。
米者谓之糪。饭中有腥。
肉谓之败,臭坏。
鱼谓之馁。肉烂。
肉曰脱之,剥其皮也。今江东呼麋鹿之属通为肉。
鱼曰斫之。谓削鳞也。
冰,脂也。《庄子》云:「肌肤若冰雪。」冰雪,脂膏也。
肉谓之羹。肉臛也,《广雅》曰「湆」。见《左传》。
鱼谓之鮨。鮨,鮓属也,见《公食大夫礼》。
肉谓之醢。肉酱。
有骨者谓之臡。杂骨酱,见《周礼》。
康谓之蛊。米皮。
淀谓之垽。滓淀也,今江东呼垽。
鼎绝大谓之鼐,最大者。
圜弇上谓之鼒,鼎敛上而小口。
附耳外谓之釴,鼎耳在表。
款足者谓之鬲。鼎曲脚也。
䰝谓之鬵。《诗》曰:「溉之釜鬵。」
鬵,鉹也。凉州呼鉹。
璲,瑞也。《诗》曰:「鞙鞙佩璲。」璲者,玉瑞。
玉十谓之区。双玉曰㲄,五㲄为区。
羽本谓之翮。鸟羽根也。
一羽谓之箴,十羽谓之縳,百羽谓之緷。别羽数多少之名。
木谓之虡。县钟磬之木,植者名虡。
旄谓之藣。旄牛尾也。
菜谓之蔌。蔌者,菜茹之揔名,见《诗》。
白盖谓之苫。白茅苫也,今江东呼为盖。
黄金谓之璗,其美者谓之鏐。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镣。此皆道金银之别名及精者。鏐即紫磨金。
鉼金谓之钣。《周礼》曰「祭五帝即供金钣」是也。
锡谓之鈏。白鑞。
象谓之鹄,角谓之觷,犀谓之剒,木谓之剫,玉谓之雕。《左传》曰:「山有木,工则剫之。」五者皆治朴之名。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六者皆治器之名。
璆、琳,玉也。璆、琳,美玉名。
简谓之毕。今简札也。
不律谓之笔。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语之变转。
灭谓之点。以笔灭字为点。
绝泽谓之铣。铣即美金,言最有光泽也。《国语》曰「玦之以金铣者」,谓此也。
金镞翦羽谓之鍭。今之錍箭是也。
骨镞不翦羽谓之志。今之骨骲是也。
弓有缘者谓之弓,缘者,缴缠之,即今宛转也。
无缘者谓之弭。今之角弓也。《左传》曰:「左执鞭弭。」
以金者谓之铣,以蜃者谓之珧,以玉者谓之珪。用金、蚌、玉饰弓两头,因取其类以为名。珧,小蚌。
珪大尺二寸谓之玠。《诗》曰:「锡尔玠珪。」
璋大八寸谓之琡。璋,半珪也。
璧大六寸谓之宣。《汉书》所云「瑄玉」是也。
肉倍好谓之璧。肉,边。好,孔。
好倍肉谓之瑗。孔大而边小。
肉好若一谓之环。孔边适等。
繸,绶也。即佩玉之组,所以连系瑞玉者,因通谓之繸。
一染谓之縓,今之红也。
再染谓之赬,浅赤。
三染谓之纁。纁,绛也。
青谓之葱。浅青。
黑谓之黝。黝,黑貌。《周礼》曰:「阴祀用黝牲。」
斧谓之黼。黼文画斧形,因名云。
邸谓之柢。根柢皆物之邸。邸即底,通语也。
雕谓之琢。治玉名也。
蓐谓之兹。《公羊传》曰:「属负兹。」兹者,蓐席也。
竿谓之箷。衣架。
箦谓之笫。床版。
革中绝谓之辨,中断皮也。
革中辨谓之韏。复分半也。
镂,䤹也。刻镂物为䤹。
卣,中尊也。不大不小者。
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皆五音之别名,其义未详。
大瑟谓之洒。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七弦。
大琴谓之离。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未详长短。《广雅》曰:「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五弦。」
大鼓谓之鼖,鼖长八尺。
小者谓之应。《诗》曰:「应朄县鼓。」在大鼓侧。
大磬谓之毊。毊形似犁錧,以玉石为之。
大笙谓之巢,列管瓠中,施簧管端,大者十九簧。
小者谓之和。十三簧者,《乡射记》曰:「三笙一和而成声。」
大箎谓之沂。箎,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广雅》云八孔。
大埙谓之嘂。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称锤,六孔。小者如鸡子。
大钟谓之镛,《书》曰:「笙镛以间。」亦名鑮,音博。
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栈。
大箫谓之言,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
小者谓之筊。十六管,长尺二寸。箫,一名籁。
大管谓之簥,管长尺,围寸,并漆之,有底。贾氏以为如箎,六孔。
其中谓之篞,小者谓之篎。
大钥谓之产,钥,如笛,三孔而短小。《广雅》云七孔。
其中谓之仲,小者谓之箹。
徒鼓瑟谓之步,独作之。
徒吹谓之和,徒歌谓之謡,《诗》云:「我歌且謡。」
徒击鼓谓之咢,《诗》云:「或歌或咢。」
徒鼓钟谓之修,徒鼓磬谓之寋。未见义所出。
所以鼓柷谓之止。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挏之[^1],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
所以鼓敔谓之籈。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长尺,栎之,籈者其名。
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麻者,音穊而长也。料者,声清而不乱。
和乐谓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