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牡,麔;牝,麎;其子,䴠;《国语》曰:「兽长麕䴠。」
其迹,躔;脚所践处。
絶有力,狄。
鹿,牡,麚;牝,麀;其子,麛;其迹,速;絶有力,𪊑。
麕,牡,麌;《诗》曰:「麀鹿麌麌。」郑康成解即谓此也,但重言耳。
牝,麜;其子,麆;其迹,解;絶有力,豜。
狼,牡,獾;牝,狼;其子,獥;絶有力,迅。
兔子,嬔;俗呼曰𩆟。
其迹,迒;絶有力,欣。
豕子,猪。今亦曰彘,江东呼狶,皆通名。
䝐,豶。俗呼小豶猪为䝐子。
幺,幼。最後生者,俗呼为幺豚。
奏者,豱。今豱猪,短头,皮理腠蹙。
豕生三,豵;二,师;一,特。猪生子常多,故别其少者之名。
所寝,橧。橧,其所卧蓐。
四豴皆白,豥。《诗》云:「有豕白蹢。」蹢,蹄也。
其迹,刻。絶有力,豟。即豕高五尺者。
牝,豝。《诗》云:「一发五豝。」
虎窃毛谓之虦猫。窃,浅也。《诗》曰:「有猫有虎。」
貘,白豹。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或曰:豹白色者别名貘。
甝,白虎。汉宣帝时,南郡获白虎,献其皮骨爪牙。
虪,黑虎。晋永嘉四年,建平秭归县槛得之,状如小虎而黑,毛深者为班。《山海经》云:「幽都山多玄虎、玄豹。」
貀,无前足。晋大康七年,召陵扶夷县槛得一兽,似狗,豹文,有角,两脚,即此种类也。或说:貀似虎而黑,无前两足。
鼳,鼠身长须而贼,秦人谓之小驴。鼳,似鼠而马蹄,一岁千斤,为物残贼。
熊虎丑,其子,狗;絶有力,麙。《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
狸子,𧳙。今或呼豾狸。
貈子,貆。其雌者名𤠏。今江东呼貉为𧲱𧳅。
貒子,貗。貒豚也,一名獾。
貔,白狐。其子,豰。一名执夷,虎豹之属。
麝父,麕足。脚似麕,有香。
豺,狗足。脚似狗。
貙獌,似狸。今山民呼貙虎之大者为貙豻,音岸。
罴如熊,黄白文。似熊而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拔树木,关西呼曰貑罴。
麢,大羊。麢羊,似羊而大,角员锐,好在山崖间。
麠,大麃,牛尾,一角。汉武帝郊雍,得一角兽,若麃然,谓之麟者,此是也。麃即獐。
𪊨,大麕,旄毛,狗足。旄毛㺜长。
魋如小熊,窃毛而黄。今建平山中有此兽,状如熊而小,毛麆浅,赤黄色,俗呼为赤熊,即魋也。
䝟貐,类貙,虎爪,食人,迅走。迅,疾。
狻麑,如虦猫,食虎豹。即师子也,出西域。汉顺帝时,踈勒王来献犎牛及师子。《穆天子传》曰:「狻猊日走五百里。」
驨如马,一角。不角者,骐。元康八年,九真郡猎得一兽,大如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驨也。今深山中人时或见之,亦有无角者。
羱如羊。羱羊,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
麟,麕身,牛尾,一角。角头有肉。《公羊传》曰:「有麕而角。」
犹如麂,善登木。健上树。
貄,修毫。毫毛长。
貙似狸。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狸。
兕似牛。一角,青色,重千斤。
犀似豕。形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汇,毛刺。今猬,状似鼠。
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枭羊也。《山海经》曰:「其状如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1],见人则笑。」交广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长丈许,俗呼之曰山都。
狸狐貒貈丑,其足,蹯;皆有掌蹯。
其迹,𠘯。𠘯,指头处。
蒙颂,猱状。即蒙贵也,状如蜼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胜於猫。九真、日南皆出之。猱亦猕猴之类。
猱猿,善援。便攀援。
貜父,善顾。貑貜也,似猕猴而大,色苍黑,能貜持人,好顾眄[^2]。
威夷,长脊而泥。泥,少才力。
麔、麚,短脰。脰,项。
贙,有力。出西海,大秦国有养者。似狗,多力,犷恶。
豦,迅头。今建平山中有豦,大如狗,似猕猴,黄黑色,多髯鬛,好奋迅其头[^3],能举石擿人,貜类也。
蜼,卬鼻而长尾[4]。`蜼似猕猴而大,黄黑色,尾长数尺,似獭,尾末有岐,鼻露向上,雨即自县於树,以尾塞鼻,或以两指。江东人亦取养之。为物捷健。`
时,善椉领。好登山峰。
猩猩,小而好啼。《山海经》曰:「人面豕身,能言语。」今交址封溪县出猩猩,状獾㹠,声似小儿啼。
阙泄,多狃。说者云脚饶指,未详。
寓属
鼢鼠。地中行者。
鼸鼠。以颊里藏食。
鼷鼠。有螫毒者。
鼶鼠。《夏小正》曰:「鼶鼬则穴。」
鼬鼠。今鼬似鼦,赤黄色,大尾,啖鼠。江东呼为鼪,音牲。
鼩鼠。小鼱鼩也,亦名𪖁鼩。
鼭鼠。未详。
鼣鼠。《山海经》说兽云「状如鼣鼠」,然形则未详。
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䶂鼠,见《广雅》,音雀[^5]。
鼤鼠。鼨鼠。皆未详。
豹文,鼮鼠。鼠文彩如豹者。汉武帝时得此鼠,孝廉郎终军知之,赐绢百匹。
鼳鼠。今江东山中有鼳鼠,状如鼠而大,苍色,在树木上。音巫觋。
鼠属
牛曰齝。食之已久,复出嚼之。
羊曰齥。今江东呼齝为齥,音漏泄。
麋鹿曰齸。江东名咽为齸。齸者,䶗食之所在,依名云。
鸟曰嗉。咽中裹食处。
寓鼠曰嗛。颊里贮食处。寓,谓猕猴之类寄寓木上。
齸属
兽曰衅。自奋衅。
人曰挢。频伸夭挢。
鱼曰须。鼓鳃须息。
鸟曰狊。张两翅。皆气体所须。
须属
騊駼马。《山海经》云:「北海内有兽,状如马,名騊駼。」色青。
野马。如马而小,出塞外。
驳如马,倨牙,食虎豹。《山海经》云:「有兽名驳,如白马,黑尾,倨牙,音如鼓,食虎豹。」
騉蹄,趼,善升甗。甗,山形似甑,上大下小。騉蹄,蹄如趼而健上山。秦时有騉蹄苑。
騉駼,枝蹄趼,善升甗。騉駼,亦似马而牛蹄。
小领,盗骊。《穆天子传》曰:「天子之骏,盗骊、緑耳。」又曰:「右服盗骊。」盗骊,千里马。领,颈。
絶有力,駥。即马高八尺。
膝上皆白,惟馵。四骹皆白,驓。骹,膝下也。
四蹢皆白,首。俗呼为踏雪马。
前足皆白,騱。後足皆白,翑。前右足白,启;《左传》:「曰启服。」
左白,踦。前左脚白。
後右足白,骧;左白,馵。後左脚白。《易》曰:「震为馵足。」
駵马白腹,騵。駵,赤色黑鬛。
骊马白跨,驈。骊,黑色。跨,髀闲。
白州,驠。州,窍。
尾本白,騴。尾株白[^1]。
尾白,駺。但尾毛白[^2]。
馰颡,白颠。戴星马也。
白达素,县。素,鼻茎也,俗所谓漫髗彻齿。
面颡皆白,惟駹。颡,额。
回毛在膺,宜乘;樊光云:「俗呼之官府马。」伯乐《相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马。」
在肘後,减阳;在干,茀方;干,胁。
在背,阕广。皆别旋毛所在之名。
逆毛,居馻。马毛逆刺。
騋,牝;骊,牡。《诗》云:「騋牝三千。」马七尺已上为騋,见《周礼》。
玄驹,褭骖。玄驹,小马,别名褭骖耳。或曰:此即騕褭,古之良马名。
牡曰骘,今江东呼䭸马为骘,音质。
牝曰騇。草马名。
駵白,驳。黄白,騜。《诗》曰:「騜驳其马。」
駵马黄脊,騝。骊马黄脊,騽。皆背脊毛黄。
青骊,駽。今之铁騘。
青骊驎,驒。色有深浅,班驳隐粼,今之连钱騘。
青骊繁鬣,騥。《礼记》曰:「周人黄马繁鬣。」繁鬣,两被毛,或云美髦鬣。
骊白杂毛,駂。今之乌騘。
黄白杂毛,駓。今之桃华马。
阴白杂毛,駰。阴,浅黑。今之泥騘。
苍白杂毛,骓。《诗》曰:「有骓有駓。」
彤白杂毛,騢。即今之赭白马。彤,赤。
白马黑鬣,骆。《礼记》曰:「夏后氏骆马黑鬣。」
白马黑唇,駩;黑喙,騧。今之浅黄色者为騧马。
一目白,瞯;二目白,鱼。似鱼目也。《诗》曰:「有驔有鱼。」
既差我马,差,择也。宗庙齐毫,尚纯。
戎事齐力,尚强。
田猎齐足。尚疾。
马属
犘牛。出巴中,重千斤。
𤜌牛。即犎牛也,领上肉𤜌胅起,高二尺许,状如橐驼,肉鞍一边,健行者日三百余里。今交州合浦徐闻县出此牛。
犤牛。犤牛,庳小,今之㹄牛也,又呼果下牛。出广州高凉郡。
魏牛。即犪牛也,如牛而大,肉数千斤,出蜀中。《山海经》曰:「岷山多犪牛。」
犣牛。旄牛也,髀、膝、尾皆有长毛。
犝牛。今无角牛。
犑牛。未详。
角一俯一仰,觭。牛角低仰。
皆踊,觢。今竖角牛。
黑唇,犉。《毛诗传》曰:「黄牛黑唇。」此宜通谓黑唇牛。
黑眦,牰。眼眦黑。
黑耳,犚。黑腹,牧。黑脚,犈。皆别牛黑所在之名。
其子,犊。今青州呼犊为𤘽。
体长,㸬[3]。`长身者。`
絶有力,欣犌。
牛属
羊,牡,羒;谓吴羊白羝。
牝,牂。《诗》曰:「牂羊坟首。」
夏羊,黑羖䍽。
牡,羭;黑羝也。《归藏》曰:「两壶两羭。」
牝,羖。今人便以牂羖为白黑羊名。
角不齐,觤。一短一长。
角三觠,羷。觠角三匝。
羳羊,黄腹。腹下黄。
未成羊,羜。俗呼五月羔为羜。
絶有力,奋。
羊属
犬生三,猣;二,师;一,玂。此与猪生子义同,名亦相出入。
未成毫,狗。狗子未生㲦毛者。
长喙,猃。短喙,猲獢。《诗》曰:「载猃猲獢。」
絶有力,狣。
尨,狗也。《诗》曰:「无使尨也吠。」
狗属
鸡,大者蜀。今蜀鸡。
蜀子,雓。雏子名。
未成鸡,僆。今江东呼鸡少者曰僆,音练也。
絶有力,奋。诸物有气力多者,无不健,自奋迅,故皆以名云。
鸡属
马八尺为駥。《周礼》云:「马八尺已上为駥。」
牛七尺为犉。《诗》曰:「九十其犉。」亦见《尸子》。
羊六尺为羬。《尸子》曰:「大羊为羬,六尺。」
彘五尺为豟。《尸子》曰:「大豕为豟,五尺。」今渔阳呼猪大者为豟。
狗四尺为獒。《公羊传》曰:「灵公有害狗,谓之獒也。」《尚书》孔氏传曰:「犬高四尺曰獒。」即此义。
鸡三尺为鶤。阳沟巨鶤,古之名鸡。
六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