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天子即位,尝以所领州镇,自防御州而下,皆升军名,若节镇州,则建为府。如英宗自齐州防御使登极,升齐州为兴德军,神宗自忠武军节度使建储,升许州为颍昌府之类。孝宗受禅,以始封洪、鼎、宣、建,州旧有军额,则建为隆兴、常德、宁国、建宁府,而剑州止升为晋安军绍兴中,始再升为隆庆府
,盖用此制。光宗自荣州刺史进封恭王,今上自英国公出就傅,後封嘉王,四州皆为大郡,然三州躐升为重庆、英德、嘉定府,而荣州至今不锡军名,盖中书之误。
故事:百官五日一转对。绍兴六年,十一月,诏百官应转对而疾病者,许封进文字,更不引对。其後秦相当国久,恶闻人言,於是百官当对者,多托疾不至。十七年,八月,诏自今当对而在告者,俟疾愈日上殿,命吏部约束之,然所对者不过大理寺官十余人,姑应故事而已。自孝宗临政,垂意人才,乾道、淳熙间,朝士抱才气者,皆以得见上为喜,而碌碌者,颇以转对为忧,然士大夫不为大臣所喜者,往往俟其对班将至,预徙他官,至有立朝逾年而不得见上者,盖轮其官,而不轮其人,此立法之弊。
宣政间,大臣赐书阁,多得以御笔阁名,若蔡京曰「君臣庆会」、王黼曰「得贤治定」是也。绍兴初,高宗以平江朱勔南园赐韩忠武,题其赐书阁曰「懋功」,後秦申王阁曰「一德格天」,赐和王阁曰「风云庆会」,赐会稽王阁曰「明良庆会」云皇甫坦赐书阁名「绍兴焕文」
国朝自建隆至绍淳间,宰臣生拜太师者五人尔——赵韩王普
、文潞公彦博
、蔡鲁公京
、秦申公桧
、史会稽王浩
,惟蔡、秦二人以相臣特拜,其他皆还政加㤙。
本朝亲王生拜太师者,五人:真宗朝,楚王元佐;仁宗朝,燕王元俨;哲宗朝,吴王颢;钦宗朝,燕王俣、越王偲,皆以父兄行乃得之。绍熙中,嗣秀王伯圭,以宗室特拜太师,盖王於光宗为亲伯父,故用优礼也。
国朝宰相,自建隆至嘉泰,凡一百有二人。前辈既自建隆元年至元佑五年,一百三十年,凡五十人。自元佑五年至绍兴六年,四十六年,凡二十八人,以为两倍于前矣。自绍兴七年至嘉泰二年,六十六年,其间宰相或席不暇暖,而才二十有四人,盖秦会之独相十八年故也。
中兴宰相二十九人,自秦申王外,在位逾三年者,八人而已——王鲁公,淳熙八年相,十五年罢,凡七年。留卫公,淳熙十五年相,绍兴五年罢;京魏公,庆元二年相,六年罢,皆五年。陈鲁公,绍兴二十九年相,隆兴元年罢,凡四年。虞雍公,乾道五年相,八年罢;赵卫公,淳熙五年相,八年罢;周益公,淳熙十四年相,绍兴元年罢,皆三年。谢鲁公,庆元六年相,至今亦近三年。
高宗宰相十五人,惟秦会之为太师,吕元直[1]为少保,其他未有至公相者,而封国亦止二人`秦益公桧、张和公俊`。孝宗宰相十五人,生至公少者五人而已:史文惠,太傅;张忠献、陈正献皆少师;陈文恭、虞忠肃皆少保。然封国者已十人`陈文公、王文定皆封鲁;史文惠、张忠献、陈正献皆封魏;汤特进封庆;虞忠肃封雍;梁文靖封郑;赵开府封卫;周少傅封许`。绍熙後,宰相凡七人,京仲远以少傅,封冀国公,周洪道、留仲至、谢子肃以少保,封益、卫、鲁三国公,葛楚辅、余处恭官皆至特进,宰相官爵之穹,未有如近岁者也。
中兴宰相封国者:吕忠穆成
、秦申王莘、卫、庆、冀、魏、益
、张忠献和、魏
、汤特进荣、庆
、陈文恭信、福、鲁
、史郡王永、卫、鲁、魏
、陈正献申、福、魏
、虞忠肃济、成、华、雍
梁文靖仪、郑
、赵开府沂、卫
、王特进信、福、冀、韩、鲁
、周少傅济、许、益
、留少保申、卫、鲁
、京文忠祈、郑、冀、魏
、谢少保申、岐、鲁
故事:一国未有封两公者。宣和末,郑达明封燕国公,及薨,蔡攸乃封燕国。淳熙中,史太保封魏,陈少傅封福,及庆典,陈少傅进封魏国公,时史公尚亡恙也。近岁,赵沂公既封卫,後数岁,留申公以左揆复封卫国公,一国两公,盖失于讨论尔。
中兴宰相追封王爵者二人:秦申王以久任;史会稽王以旧恩,皆异数也。
中兴诸将生享王封者,四人:张忠烈俊
、韩忠武世忠
、杨武恭存中
、吴武顺璘
。追封真王者,五人:张忠烈循、鲁
、杨武恭和
、吴武顺信
、韩忠武蕲
、吴武安涪
。追封郡王者,一人:刘武僖光世,安城郡王
中兴外戚封王者,自信安孟王忠厚始,其後平乐韦王渊、太宁吴王益、新兴吴王盖、永宁郭王师禹,皆以元舅之贵乃得之。庆元中,韩太傅侂胄,以中宫从曾祖封平原郡王,盖殊命也。
太祖乾德二年始置叅知政事,自是凡十三年,止四人而已。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参知政事凡三十七人。徽宗在位二十六年,凡三十四人。高宗在位三十六年,凡四十八人。孝宗在位二十八,年凡三十四人,以累朝较之,而高宗朝除人㝡多,盖秦丞相专权,不欲其久在位故耳。
故事:小两制未有除执政者。乾道二年,蒋子礼始自中书舍人除佥书枢密院事。
中兴左相十六人,高宗朝七,孝宗朝六,光宗及庆元、嘉泰三朝外,若范觉民、洪景伯、蒋子礼、叶梦锡、赵温叔,皆独相而止居右,朱藏一、张德远、史直翁、梁叔子皆再入,而亦止为右揆焉。
本朝执政,父在者,若王文康溥
、章雷州惇
、张文孝观
、吴正肃奎
、安观文焘
、何开府㮚
,朝廷皆因其入践二府,而峻加恩命,然但除四品寄禄官致仕尔。徽宗用李太宰邦彦
秉政,眷遇甚渥,其父浦,始特除右文殿修撰,迁寳文阁待制,奉朝请,及死,又赠杂学士,谥「宣简」云。浦,怀州人,以锻银为生,其除拜皆非故事,然当时无正之者。政和初,林彦正摅
自翰林擢为执政,其父邵以寳文阁待制迁直学士,盖异之也。近岁程参政松
为谏长,其父九万以子在台省日久,自直敷文阁,除秘阁修撰,嘉泰中以程入两地,两除华文阁待制,提举醴泉观、奉朝请,视政和恩数为优云。
国朝父子宰相,二家:吕许公申公
、韩魏公仪公
。祖孙宰相,一家:曾鲁公钦道
。兄弟宰相,一家:韩康公庄敏
。父子执政,十三家:曹武惠子武穆
、韩忠宪子献肃、持国、庄敏
、石元懿子文定
陈晋公子恭公
、王仲明子忠简
、王惠献子安简
、吕文靖子惠穆、正献
范文正子忠宣、恭献
、曾宣靖子令绰
、蔡新州子彦清
、蔡儋州子居安
、秦申王子伯阳
、王敏节子能甫
。祖孙执政,八家:张师黯孙简冀
、王文献孙康靖
、梁康肃孙才甫
、富文忠孙季申
、张章简孙元量
、张荣僖曾孙忠文
、钱文僖元孙处和
、蒋颖叔曾孙子礼
。兄弟执政,十一家:吕镇南{{*|弟正惠}、}陈文忠弟文惠
、任康懿弟安惠
、吕正肃弟正献
、吴惠穆弟正献
、韩献肃弟持国、庄敏
王文公弟和甫
、蔡儋州弟元度
、邓子能弟文简
、洪文惠弟文安
、宇文仲理弟肃政
。叔侄执政,四家:胡文恭从子修简
、林文节从子彦振
、史签枢从子文惠
、章文献从孙质夫、子厚
。三世宰相,一家:吕文穆从子文靖、从孙正献
。三世执政,二家:韩魏公子仪公、曾孙似夫
、曾鲁公子令绰、孙钦道
。四世执政,一家:吕许公从父文穆、子惠穆、正献、曾孙舜徒
。
三世四世五世建节
渡江後,父子建节,十一家:刘光世子景庆
、钱忱子景臻
、邢焕子孝扬
、韦渊子谦
、吴玠子拱
、郭浩孙果
、杨存中子倓
、刘錡父武仲
、吴益子琚、珽
、吴盖子怀
、吴挺子曦
。兄弟建节,七家:吴玠璘
、钱忱愐
、韦谦谠
、吴益盖
、吴挺拱
、吴琚怀、挺
、李友文孝纯
。三世节度使,一家:吴璘子挺、孙曦
。四世节度使,二家:钱忱高祖俶、曾祖惟演、父景臻
、郑藻大父绅、父成之、从子兴裔
。五世节度使,一家:韩侂胄曾祖忠献、从子邈、从孙同卿、从曾孙竣
。
本朝未三十知制诰者:蘓文简二十六
、吴元忠二十七
、晏元献、宋宣献、王懿恪、张安国皆二十八
、王文正、夏文荘皆三十
。未四十执政:寇莱公三十
、张魏公三十三
、晏元献三十五
、蘓文简、钱宣靖、韩魏公皆三十六
、赵韩王、王沂公皆三十九
、富韩公四十
。未四十拜相者:范觉民三十一
、吴元中、何文缜皆三十八
、张魏公三十九
。
中兴学士,自建炎丁未至嘉泰壬戌,凡七十人。承㫖、直院、权直,并系大拜者十一人:朱忠靖胜非
、沈特进该
、汤庆公思退
、虞雍公允文
、史魏公浩
、洪文惠适
、蒋观文芾
、梁郑公克家
、周益公必大
、王鲁公淮
、葛开府邲
。执政者又二十九人,可谓盛矣。
渡江後,学士三入者二人:胡端明交修
、王端明曮
。再入者十六人:张文靖宇
、綦寳学崈礼
、沈忠献与求
、陈资政与义
、孙资政近
、刘阁学才邵
、李侍郎椿年
、洪文安遵
、钱给事周材
、洪文敏迈
、刘忠肃珙
、郑资政闻
、周益公必大
、王鲁公淮
、倪侍郎思
。
学士久次者——晁文渊迥
,十六年;王文恭珪
,十三年;王文忠尧臣
,十二年;宋文安白
、章文献得象
、赵清献抃
、杨中翰伟
,皆十一年;陶尚书谷
、丁文简度
,皆十年;扈尚书蒙
、蘓叅政易简
、贾参政黄中
、李昌武宗锷
、孙文懿忭
、胡文恭宿
,皆九年;徐常侍铉
、杨文公亿
,皆八年;欧阳常侍迥
、宋宣献绶
、欧阳公修
,皆七年;梁给事周翰
、李相州维
、晏元献殊
、冯宣靖元
,皆六年。熙宁後,学士率一二年即迁,久次,者三四年而已。高宗朝,汤庆公;孝宗朝,周益公始皆六年。学士再入、三入者:宋文安两入,凡二十年;李相州、孙文懿皆十二年;杨文公、范仲文,皆九年;曾宣靖、冯文简,皆七年;叶道卿、张文定,皆六年。宋景文、杨宣懿皆三入而止五年。渡江後,周益公再入,凡九年;胡端明二入,跨六年,久次者止此二公而已。
钱文僖公记父子入院一家:李文政昌武
。兄弟入院,三家:二窦可象、望之
、二李文靖、相之
;二钱希白、师圣
以为极盛矣。其後父子入院者,又四家:钱希白子飞
、梁仲素庄肃
、蘓仪甫子容
、洪忠宣景伯、景严、景卢
。兄弟入院者,又九家:二陈文惠、康肃
、二宋元宪、景文
、二吴正肃、正宪
、二韩康公、持国
、二蘓文忠、文定
、二曾文肃、文昭
、二蔡元长、元度
、二宇文仲理、仲通
、三洪文惠、文安、景卢
。然洪氏父子兄弟入翰苑者四人,古今所未有也。
祖宗时,西合久次者:王晋公再入,凡十六年;朱公巽,十二年;卢崖相,十一年;扈日用、李孟雍皆十年;张尚贤、石文定皆九年;钱文僖、宋宣献、李仪父皆八年;李相州、王沂公、刘子仪、张文孝皆七年;盛文肃、钱希白、丁文简、晁文庄皆六年。
国朝非进士出身——除学士,自林彦振始韩持国已省试合格,但避嫌不赴廷试
;除舍人,自颜夷仲始;除讲官,自吴传正始;除谏官,自徐师川始;除台官,自曾统始;除史官,自邵博始任申先已先赐出身,除修注後,乃入史院
。
中兴讲读官,三大节料,大观文钱一百五十千、酒十瓶
,大资政以上钱百千、酒十瓶
,从官钱五十千、酒六瓶
,余官钱三十千,酒三瓶
,绍兴十五年冬所著令也。
国朝制䇿登科四十人,至宰相者一人而已——富文忠弼
,执政者九人——夏文庄竦
、吴正肃育
、张文定方平
、田宣简况
、吴文肃奎
、邵安简亢
、蘓文定辙
、李黄门清臣
、范荣公百禄
。
自绍圣乙亥至绍熙癸丑,以宏词中选者凡七十二人,其後至宰执者十一人:孙忠定傅
、滕枢密康
、卢左丞益
、张文靖守
、范参政同
、秦忠献桧
、周枢密麟之
、洪文惠适
、洪文安遵
、汤庆公思退
、周益公必大
。入翰苑者:吴龙学升
、卢左丞益
、孙尚书觌
、张文靖守
、滕枢密康
、胡尚书交修
、范参政同
、刘侍郎才邵
、王端明曮
、汤丞相思退
、周枢密麟之
、洪丞相适
、洪枢密遵
、洪内翰迈
、莫直院济
、周丞相必大
、赵舍人彦冲
、李尚书巘
、陈侍郎岘
、陈内翰宗召
。
建隆以来,状元已没者六十九人,而大拜者七人而已——吕文穆蒙正
、王文正曾
、李文定迪
、宋元宪庠
、何开府㮚
、梁文靖克家
、赵银青汝愚
是也;执政凡十一人——杨枢密砺
、王景庄嗣宗
、蘓参政易简
、陈文忠尧叟
、张文孝观
、蔡文忠齐
、王文忠尧臣
、冯文简京
、许黄门将
、陈枢密诚之
、郑枢密侨
是也;节度使二人——陈康肃尧咨
、王懿恪拱辰
是也。
国朝父子状元,三家:张去华子师德
、安德裕子守亮
、梁颢子固
。祖孙状元,一家:沈遘孙晦
。兄弟状元,二家:二陈文忠、康肃
、二孙汉公、邻㡬
。父子贤良,一家:钱希白子明逸、彦远
。兄弟贤良,二家:二钱子高、子飞
、二蘓文忠、文定
。
唐贞元中,魏弘简以状元举贤良,自是无继之者。至国朝而状元举制䇿者,复二人:孙舍人何
、孙学士暨
,二公咸平初连榜冠多士,咸平四年,同以贤良方正登科,近古所未有也。
状元年三十以下者:王宣徽拱辰
、汪端明应辰
,年十八;沈内翰遘
,年二十;莫内翰俦
,二十二;梁内翰、颢
、张舍人孝祥
、王尚书佐
,皆二十三;杨枢密砺
、蘓参政易简
、木尚书待问
,皆二十四;王丞相曾
、王参政尧臣
、张监丞唐卿
、贾内翰黯
、彭尚书汝砺
、卫舍人经
,皆二十五;何仆射㮚
、赵丞相汝愚
,皆二十七;蔡枢密齐
、宋丞相庠
、冯枢使京
、杨监丞置
、姚秘书颖
、王叔兴昂
,皆二十九;陈枢相尧叟
、张参政观
、詹舍人騤
、许佥判奕
,皆年三十。
状元及第不出十年而执政者:吕许公蒙正
,丁丑榜,癸未年参知政事,凡七年;董资政德元
,丁邜榜,甲戌年参知政事,凡八年;梁郑公克家
,庚辰榜,己丑年签书枢密院事,凡十年。
状元及第不出五年为侍从者:何给事㮚
,自及第至给事中,凡二年;蘓参知易简
、霍侍郎端友
,自及第至知制诰,凡四年;陈英公尧咨
,自及第至知制诰,凡五年。此外吕许公、何文缜自登第至大拜,十二年;梁郑公自登第至大拜,十三年;而王文正、冯文简、赵庄叔自登第至知制诰,亦止六年;赵温叔自登第至为中书舍人,亦止八年。
秦伯阳,绍兴十二年以右通直郎登第,一年而为礼部侍郎,三年而知枢密院事,其子埙,绍兴二十四年登第,明年为礼郎,古今所未有也。
仁宗时,状元孙暨、杨置死于京官,皆得官一子。绍兴元年六月,利州通判何洙,言其弟涣死于承事郎、太学博士,请予一子官,许之。其後黄司业定,终于承议郎、直显谟阁淳熙中
;余校书复,终于奉议郎庆元中
,皆特官其子一人,用此故事。
祖宗故事:御史有阙,例命两制学士、舍人为两制
、给舍、中丞、知杂知杂京侍御史
同举一二人。自官制行,朝廷直除而已。淳熙初,孝宗始复故事,命近臣参举,然从官皆畏避,鲜敢以闻,故此,制又废。至绍熙末,纔一举行耳。
中兴後,南班宗室赴台参,自士移等始绍兴四年二月朔
。堂後官赴台参,自魏彦弼等始绍兴三年九月丙
,皆本台所请也。
绍兴初,王刚中居正独员为中书舍人,时适当三制,一其弟居修改京官、二甥婿刘立道除起居舍人、三本身磨勘,刚中引嫌自言,乃命左司郎官周纲权舍人,命词行下,其後李舍人谊兼直学士院,属李丞相伯纪辞免潭帅,有诏不允,而李尝劾伯纪,伯纪免章略曰当时言路公肆诋诬,李亦以为言,乃命刘舍人一正草制焉。都司行制词,合下草批答,二事皆东都所未有也。先是,胡尚书交修直学士院,其侄丞公请祠,不许,胡当为答诏,引嫌于朝,乃命胡明仲舍人为之,遂为故事。
近岁翰苑止䨇员,淳熙五年,学士周洪道为御试详定官,直院范致能除参知政事,本院阙官,得㫖,遇有撰述文字,依例权送中书舍人。十四年,学士洪景卢知贡举,直院李献之出使,主待制诏,孔目官李植请于朝,遂用五年例云。
绍兴二年十二月,韩世忠赏功文字,给事中贾安宅除部侍郎,门下後省阙官,乃诏检正李与权书读,此事亦前所未有。
旧制:枢密院事并过下省。乾道元年十二月癸帽,言者请自今枢密院已被㫖文书并关中书门下,依三省式,书黄、书读,以示钦重出命之意,从之。然密院机速事,则不由中书,直关门下省,谓之密白。庆元三年,枢密院以密白迁补潜邸医官二人,给事中许深父以非旧典,争之,遂寝其命。
自元丰分三省,中书舍人於制敕有误,许其论奏,而给事中乃所以驳正中书违失。绍兴以来,间有驳正,或给事中、中书舍人列衔同奏。乾道五年二月辛亥,中书舍人汪养源言神宗官制以中书为出令之地,而门下审驳覆正,然後付之尚书,三省皆置官属,以便相弥缝可否,分守甚严,无碍侵越,今给舍列衔同奏,则是中书门下混而为一,非神宗所以明职分,防阙失之意,上以为然,诏复从旧例。
乾道中,李仁父为礼部郎中,洪景卢直学士院,时占城入贡,诏学院答敕,景卢引故事,乞用金花白藤帋写诏,而仁父上言,当从绍兴近例,用白藤帋作敕书,景卢以为侵官,论奏其事,上曰:「礼官议礼,岂可谓侵官。近例可凭,止从绍兴可也。」景卢不怿。其後,仁父修四朝列传,垂就而卒,上命景卢续成之,景卢笔削旧史,乃无完篇,盖素不相乐也。於是上促进书甚急,而新书未毕,王偁季平以《东都事略》来献,遂取用焉。或者但见新书疏略,舛误甚多,而不知仓卒之间,乃不暇考择也。书成进御,景卢援季平於朝得直秘阁云。
自建炎後,侍从及宗室南班官迁除,始给告。大卿监、防御使以下,止用黄敕,其後以绢代绫罗,缬罗代锦监察御史以上用锦
。绍兴四年,始命职事官监司以上,并给告。十四年,始用锦,其後又诏内命妇及外命妇郡夫人以上,乃得用网袋及销金,其余则否。淳熙十三年,李叔永昌图为工部侍郎,用南郊恩,赠其父用宾少师,私命文思院工阎谅以销金绫纸为告,陈子荣侍御劾於朝,坐落职奉祠。
故事:从官不带待制已上职名,而罢者止服黑带,佩鱼。淳熙中,王仲行自吏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知绍兴府,未行,以言章夺,王仲行朝辞,上殿服金带垂鱼而入,合门吏止之,仲行即解所佩鱼,合门犹以为不可,乃从小吏假黑带以见,仲行殊不平。十年十月,始有㫖,权侍郎以上,罢任不带职,许服红鞓排方黑犀带,仍佩鱼,自是始为定例。
自军兴,士大夫始衣紫窄衫,上下如一。绍兴九年八月甲子,诏公卿长吏毋得以戎服临民,复用官带,然迄不行。秦会之死,魏道弼秉政,复举行之,论者以为扰,士人贫者尤患苦之。未㡬道弼为台谏所攻,遂罢政,章中数事,此其一也。於是紫衫既废,士大夫皆服凉衫。乾道中,李献之为学士为上言,会聚之际,颜色可憎,今陛下上奉两宫,宜服紫衫为便,上从之。盖渡江以来,人情日趋简便,不可复故矣。
孝宗之丧,赵子直当国,始令群臣服白凉衫、皂带以治事,逮终丧乃止,论者以为是,及光宗之丧,礼部侍郎陈宗召,复请百官以日易月,禫除,毕服紫衫、皂带以治事,从之。
渡江後,大臣未有赐墓碑额者。绍兴初,上始书韩文定神道曰「世济厚德之碑」,其後得此赐者亦不多,秦丞相父清德启庆
、秦丞相决䇿元功精忠全德
、陈文恭旌忠显德
、杨和王安民定功佐运兴德
、刘忠显旌忠褒节
、吴信王安民保蜀定国同德
、韩蕲王中兴佐命定国元勲
、史太师纯诚厚德元老
、周益公忠文耆德
。
大臣谥之极美者有二:本勲劳,则「忠献」为美;论德业,则「文正」为美。有国二百年,谥忠献者才三人——赵韩王、韩魏王、张魏公是也。谥文正者亦才三人——王沂公、范汝南公、司马温公是也。其品可知矣。李司空、王太尉皆谥「文贞」。宣政间,蔡卞、郑居中亦谥「文正」,终不足录。渡江後,秦桧谥「忠献」,寔博士曹冠为之。
庆元末,京丞相薨,赐谥「文穆」,既而其子沆请避家讳改文忠,于是言者以为「杨亿巨儒,既谥曰『文』,议者欲加一『忠』字,竟不之与,夫加一字犹不可,况谥以二字,又欲极美乎?望敕攸司,自今议谥,务当其寔。其或不然,当准古法,以选举不寔论,若定谥已下,其子孙请再更易者,以违制论。」从之。
渡江後,公卿谥号,王仲言《挥麈录》有之,但殊脱略,今不能尽记,记其更易者。
韩师朴丞相初请谥,王刚中为博士,曰:「『文礼』谥法:奉议顺则曰礼
取其为礼官时,不主王荆公坐讲之议也。」而韩氏子谓:「自来未有以『礼』为谥者。」以白时相范觉民,觉民语刚中,刚中不为改,於是用吏部覆议,改为「文定」左选侍郎李长民
。京东帅曾孝序之死,博士钱叶谥曰「刚愍」,执政嫌之,乃改曰「威」[2]。韩都尉嘉彦之请谥也,博士华权定为「夷节」,而方庭实在考功,以「端节」易之。司马侍郎朴之赐谥也,博士林彦宗定以「忠肃」,而张敬夫在吏部,以「忠㓗」易之。四者皆于谥未定之前更易者也。
代州王忠植之死事也,太常谥为「义节」,而秦丞相以无「忠」字疑之,再令别议,太常谓若以「忠」为谥,则子孙诵之,非易名之义,遂已。孝宗初,立命有司为岳飞作谥,太常议:「危身奉上曰『忠』;使民悲伤曰『愍』」孝宗以为用「愍」,则於上皇为失政,却之,乃改为「武穆」。此二者皆于谥以定未下之前,有所退却者也。
刘莘老[3]丞相初谥「正肃」,当矣,而「正」字犯丞相父名,乃改为「忠肃」。赵崇公叔寓初谥「敦简」,美矣,而敦字与光宗御名同音,其曾孙德老请于朝,改谥「清简」,此二者皆出于谥号已下之後,然迫于名讳,不容不避者也。盖自绍兴至淳熙六十余年之间,改谥纔六七,皆有所为,非京丞相之比矣。张参政纲初谥「文定」,汪圣锡为吏部尚书,驳之,乃改「章简」,後其孙贵,竟复谥「文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