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三下·算术艺术类

算术类

共三十一部,计七十九卷。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云始于周髀算经,至术数记遗又秝律类引崇文目,亦与此同,今核计,实七十三卷。〕

周髀算经二卷,赵君卿注,甄鸾重述,李淳风注释。

〔侗按:书录解题云,唐志有赵婴、甄鸾注各一卷,李淳风释二卷,今曰君卿者,岂婴之字耶,中兴书目又云,君卿名爽,盖本崇文总目,然皆莫详时代。〕

九章算术九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诸家书目、术并作经,遂初堂书目作法,读书后志云,未详撰者姓名,或曰周公,宋志、刘徽撰,李淳风注,考徽非撰者,亦注之耳。〕

九章算草九卷,贾宪撰。

〔侗按:通志略、算草作细草。〕

九章算经要略一卷,李淳风注释,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无算字,通志略、要略作要诀。〕

五经算术二卷,李淳风注。

〔侗按:通志略、一卷,甄鸾撰,宋志亦一卷,王孝通撰,今本五卷。〕

缉古算经一卷,王孝通撰,原释,李淳风注。见玉海艺文类。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诸家书目、经并作术,四卷。〕

张邱建算经三卷

〔侗按:宋志、邱建作立建,误,隋志、通志略、并二卷,旧唐志、一卷,书录解题云,今本称甄鸾注,李淳风等注释,刘孝孙撰细草。〕

夏侯阳算经三卷

〔侗按:隋志、二卷,唐志、通志略、通考并一卷,旧唐志作甄鸾注。〕

海鸟算经一卷。原释,刘微撰云,海鸟者,取其首篇所算言之,见玉海艺文类。

陈诗庭云,旧唐志、刘徽作刘征,误。

五曹算经一卷。甄鸾注。

〔侗按:宋志、经作术,二卷,旧唐志、三卷,唐志、通志略并五卷,今本亦五卷,不著撰人。〕

孙子算经一卷。李淳风注。

〔侗按:诸家书目及今本并三卷,宋志、孙子不知名。〕

三问田算术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谢察微算经三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作谢察,无微子,误,宋志又有发蒙算经,亦三卷。〕

新集五曹时要术三卷。鲁靖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新集讹作新术,今据唐志校改。〕

心机算术括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注云,括一作格,僧一行撰,僧栖岩注,唐志作王栖岩注,通志略,不著撰注人,明微算经三卷。杨锴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一卷。〕

法算机要赋一卷。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增成元一算经三卷。徐仁美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一位算法二卷。江本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一位算法问答一卷。任宏济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五曹乘除见一切例算法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切作捷,不著撰人。〕

龙受算法二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受讹作爱,今据唐志校改,通志略、宋志、并作龙受益。〕

求一算法三卷

〔侗按:读书后志法作经,一卷,云未详撰人,宋志、亦一卷。〕

得一算经七卷。陕运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作陈从运。〕

算术元要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解注求一化零歌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有龙受益求一算术化零歌一卷,盖即此注所本。〕

算法三平化零歌一卷。张祚注,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算法作法算,注云,龙受益法,旧本零讹作令,今校改。〕

算法口诀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算法作法算,不著撰人。〕

算法秘诀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颍阳书三篇 刑和璞撰。

〔侗按:唐志三卷。〕

数术记遗一卷。徐岳撰。

〔侗按:以上原卷三十三。〕

艺术类

共五十四部,计九十八卷。

〔侗按:今核计实五十二部,一百卷。〕

射经一卷。原释王琚注。见玉海礼仪类及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诸家书目并作王琚撰,宋志重出一部,作二卷。〕

射法一卷。黄损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射口诀一卷。张商撰。

射书十五卷。徐锴欧阳陌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射鉴九图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射经四卷。原释不著姓氏阙。见天一阁钞本。

射记一卷。张守忠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九章射术三卷。张商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任权弓箭论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上有启蒙二字。〕

弓诀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射法指诀一卷。严悟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九鉴射经一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本鉴讹作章,今校改,宋志经作图。〕

画品录一卷。裴孝源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今本古画品录一卷,题南齐谢赫撰。〕

唐画断三卷。朱景元撰。

〔侗按:书录解题作唐朝画断云,一名唐朝名画录,通考一卷,亦有朝字,宋志亦一卷,今本作唐朝名画录。〕

画后品一卷。李嗣真撰。

〔侗按:旧本品上多一画字,今据诸家书目校删。〕

梁朝画目三卷。胡峤撰。

画评一卷。顾况撰。

〔侗按:宋志、曹仲达撰。〕

不绝笔画图一卷。王睿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益州名画录三卷

〔侗按:一作成都名画记,书录解题黄休复撰云,中兴书目以为李畋撰,陈诗庭云,读书后志及今本并作黄休复,通志略作王休复,误,宋志亦云李畋撰。〕

画品录一卷。裴孝源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历代名画记十卷。张彦远撰。

荆浩笔法记一卷。荆浩子谷洪撰。

〔侗按:通志略、无记字,宋志、不著撰人。〕

棋诀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葛法棋经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棋术要诀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作棋要诀,不著撰人。〕

奕棋经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金谷园九局谱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九局作九曲局,今据诸家书目校删曲字,通志略、徐铉撰,宋志、不著撰人。〕

金谷园九局图一卷。王积薪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王积薪、冯汪撰。〕

棋图义例一卷。徐铉撰。

棋势图一卷

〔侗按:宋志棋势论并图一卷,不著撰人。〕

棋势一卷

〔侗按:隋志,棋势四卷、八卷,并不著撰人,又有沈敞十卷,王子冲十卷,又旧唐志、唐志、并六卷,宋志三卷,亦不著名氏。〕

棋图一卷

〔侗按:通志略、韦珽撰,宋志作韦王延,又有太宗棋图,亦一卷。〕

投壶经一卷

〔侗按:隋志有此书,不著撰人,唐志、通志略、宋志、并郝冲虞潭撰,又一卷,上官仪撰,王绍成曰,读书后志亦云,上官仪奉敕撰,隋志、虞潭作虞潭法,疑误。〕

骰子选格三卷。李合又撰。

〔侗按:宋志、选格上有彩字。〕

编金叶子格一卷

〔侗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同,编金作偏金,误。〕

新修采选格一卷。刘蒙叟撰。

〔侗按:通志略、无格字。〕

新定编金叶子格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系蒙小叶子格一卷。伪唐后主妃周氏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系蒙作击蒙。〕

寻仙采选七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小叶子例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樗蒲经采选七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周穆王相马经三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辨养良马论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作谷神子辨养马论,注云,谷神子一作鬼谷养马,一作养良马,马齿口诀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上有辩字,宋志误作马口齿诀,并不著撰人。〕

办马图一卷

〔侗按: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宋志办作辨。〕

医马经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马经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相鹤经一卷。浮邱公撰。

〔侗按:旧唐志又有伯銮撰一卷。〕

东川白氏鹰经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无氏字,不著撰人。〕

鹰鹞五脏病源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病源下有方论二字,亦不著名氏。〕

论驼经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医驼方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侗按:通志校雠略云,射覆一家于汉有之,世有其书,唐志、崇文目并无,何也。〕

〔又按:以上原卷三十三。〕

医书类一

共五十九部,计一千二百七十二卷。

〔侗按:今核计实五十八部,一千三百八十四卷。〕

太平圣惠方一百卷。王怀德等撰。

神医普救一千卷。贾黄中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普救下有方字,又有目十卷。〕

黄帝八十一难经二卷。原释,秦越人撰,秦越人采黄帝内经精要之说,凡八十一章,编次为十三类,理趣深远,非易了,故曰难经。见汉艺文志考证。

〔侗按:书录解题云,渤海秦越人撰,宋志、扁鹊注。〕

难经疏十三卷。侯自然撰。

〔侗按:宋志、上标秦越人三字。〕

黄帝素问八卷。原释全元起。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隋志作全元越,唐志九卷,通志略亦九卷,作全起元。〕

素问二十四卷。王冰注。

〔侗按:王冰一作石冰。〕

开宝重定神农本草二十一卷。李昉等撰。

〔侗按:宋志无重定神农四字。〕

本草二十卷。李绩等撰。

〔侗按:通志略上有唐字,宋志同,孔志约撰。〕

新详定本草二十卷。卢多逊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作二十一卷,宋志又有目一卷。〕

本草韵略五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本草音义五卷。李含光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音义讹作韵义,今据宋志校改。〕

本草拾遗十卷。陈藏器撰。

四声本草四卷。萧炳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删繁本草五卷。杨损之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本草性类一卷。杜善方撰。

〔侗按:旧本性类上多一本字,今据通志略、宋志校删。〕

脉经十卷。原释王叔和。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作脉诀,注云,诀一作经,又重出一部作经。〕

脉经十卷。原释,不著姓氏阙。见天一阁钞本。

脉经一卷。原释,无名氏杂论脉诀。见天一阁钞本。

李绩脉经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黄帝脉诀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脉经诀录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有脉经秘录一卷,不著撰人,疑即此书。〕

黄氏脉诀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金銮集歌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金宝鉴一卷。原释,不详何代人,述脉候徵验要妙之理,见读书后志。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读书府志,宋志并三卷,陈诗庭云,通志略、宋志、并作卫嵩撰。〕

凤髓脉经机要五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医鉴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脉经手诀一卷。张及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张及撰,王善注。〕

百会要诀脉经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碎金脉诀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延灵至宝诊脉定生死三部要诀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延灵作延龄,不著撰人,旧本至讹作室,今校改。〕

延灵钞一卷。张尚容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作延龄宝钞,宋志作延龄至宝钞。〕

元门脉诀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元讹作亢,今校改,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太医秘诀诊脉俟生死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俟作候,不著撰人。〕

徐氏指诀一卷。徐裔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作徐氏指下诀。〕

脉诀二卷。原释,徐裔撰,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徐裔作徐裔,传写之讹,今校改。〕

仓公诀生死秘要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新集脉色要诀一卷。覃延镐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经要集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经上有自字,不著撰人。〕

金匮指微诀一卷。吴复圭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巢元方撰。

〔侗按:通志略、读书后志并无诸字,五卷,书录解题作巢氏病源论。〕

证病源五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法家论语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有象法论语一卷,不著撰人,疑即此书。〕

问医疗诀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病源手鉴一卷。段元亮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唐志、通志略、手鉴并作手镜,此避嫌讳,说见前。〕

台要术五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此书疑有脱字,今仍旧本。〕

五鉴论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医显微论一卷。石昌梿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医上有明字。〕

太元新论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方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此书旧阙一字,无本可证。〕

金匮玉函要略三卷。张仲景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遂初堂书目、书录解题、并无玉函二字,读书后志、通考并作金匮玉函经八卷,宋志作金匮要略方,张仲景撰,注云,王叔和集,又重出一部,亦注王叔和集。〕

养性要录一卷。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脱养字,今校增。〕

金匮录五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医门秘录五卷。梅崇献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金体治世集三卷。刘翰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金体作今体,宋志作全体治世集,三十卷,刘翰作刘输。〕

万病拾遗三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伏氏医苑一卷。伏适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伏氏、不著名。〕

医门简要十卷。华氏撰。

新书病总要略一卷。张叔和撰。

〔侗按:通志略、宋志、并作新集病总要略,旧本书字,疑误。〕

〔又按:以上原卷三十四。〕

医书类二

共六十部,计二百八十八卷。

〔侗按:今核计实五十八部,三百六十三卷。〕

太常分药格一卷。孙思邈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太常讹作太帝,今据宋志校改。〕

药性论四卷。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采药论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制药法论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乾宁晏先生制伏草石论六卷。晏封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药对二卷。徐之才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上标雷公二字,宋志、作徐玉撰。〕

方书药类三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删繁药脉三卷。江承突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唐志、药脉作药咏,通志略作江承宗,宋志作王承宗。〕

新广药对三卷。崇令祺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无新字。〕

石药异名要诀一卷。王道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药总诀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医门指要用药立成诀一卷,药传古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不载卷数。〕

丹房鉴源三卷。独孤滔撰。

南海药谱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七卷,不著撰人。〕

金鉴方三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孙兼撰,宋志作孙廉。〕

广正集灵宝方一百卷。罗普宣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神农食忌一卷。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药林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新修荣卫养生用药补泻论十卷。李钺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作李越,注云,越一作钺。〕

炮炙论三卷。雷教撰。

〔侗按:宋志作炮炙方,雷教作雷学。〕

陈雷炮炙论三卷

胡道治方三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隋志百病方二卷,胡洽撰,唐志、通志略、并作胡居士治百病要方,胡洽撰,宋志一卷,作胡道洽方。〕

正元集要广利方五卷。唐德宗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正元作贞元,诸家书目并同,此避嫌名也,说见前,宋志、不著撰人。〕

太和济要方五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济要作济安,一卷,不著撰人,通志略、唐宣城公撰。〕

千金方三十卷。孙思邈撰。

陈诗庭云,今本作千金要方,九十三卷,合千金翼方为一书,又广其卷数。

千金髓方二十卷。孙思邈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千金翼方三十卷。孙思邈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传信方二卷。刘禹锡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续传信方十卷。王颜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升元广济方三卷。华宗寿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韦氏集验独行方三卷。韦宙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唐志、十二卷,通志略、无集验二字,亦十二卷。〕

崔行功纂要方十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群方秘要三卷。苏越撰。

〔侗按:旧本群方误作群芳,今校改,宋志、注云,要一作会。〕

博济安众方二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三卷。〕

集诸要妙方一卷。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纂集韩待诏肘后方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无纂集二字。〕

兵部手集方三卷。李绛方、薛宏庆撰。

〔侗按:旧本脱方字,今校增,宋志作李绛撰。〕

嵩台集三卷。李昭明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集作论。〕

郑氏惠心方三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名,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刘涓子鬼遗方十卷。原释,宋龚庆宣撰,刘涓子者,晋末人,于丹阳县得鬼遗方一卷,皆治痈疽之法,庆宣得而次第之。中兴书目引,见直斋书录解题。

〔侗按:书录解题作刘涓子神仙遗论,李轴录,按中兴书目引崇文总目云云,今按唐志有龚庆宣刘涓子男方十卷,未知即此书否,卷或一板,或止数行,名为十卷,实不多也,侗考隋志,与此同,云龚庆宣传,宋志亦作神仙遗论,李轴录,后医书类四,又有刘涓子鬼论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或亦庆宣所得欤。〕

南行方十卷。李继皋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诸家书目并三卷。〕

秘要药方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唐兴集验方五卷。白仁叙撰。

千金秘要备急方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应验方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包会撰,宋志三卷,亦作包会,又重出一部三卷,不著撰人。〕

新集应病通神方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三卷,裴孝封撰宋志无新集二字,亦三卷,不著撰人。〕

普济方五卷。王守愚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崔氏应验方三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郑氏惠民方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宋志、并三卷,不著名。〕

箧中方三卷。许孝宗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一卷,不著撰人。〕

塞上方三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梅崇献方五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延年秘录十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十一卷,不著撰人。〕

延龄至宝方十卷。姚和撰。

〔侗按:唐志、宋志,延龄上并有众童二字,通志略删去童字,作姚和众撰,以众字并为人名,谬矣,后医书类五有保童方一卷,宋志亦作姚和众撰,则又承通志之误。〕

备急方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删繁要略方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备要简急方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郑氏纂秘要药方二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作郑氏纂要秘要方三卷,不著名。

又按:以上原卷三十五。〕

医书类三

共五十六部,计一百五十三卷。

〔侗按:旧本脱此条,今校增。〕

外台秘要四十卷。王寿撰。

〔侗按:旧本秘要讹作备要,今据通志略及今本校改,唐志、遂初堂书目、书录解题、读书后志、通考、秘要下并有方字,宋志作外台秘方。〕

外台要略十卷。王寿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外台下有秘字,宋志、不著撰人。〕

病源九经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九经作兆经,不著撰人。〕

医明要略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医家要妙五卷。孙思邈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医字阙,今校补。〕

通元经十卷。支义方撰。

〔侗按:宋志作文义,又一部作支观撰。〕

医门金宝鉴三卷。卫嵩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无宝字。〕

浦女八十四问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八十四作六十四。〕

六十四问一卷。许咏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问下有秘要方三字,注云,咏一作泳。〕

问答病状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病状作疾状,不著撰人。〕

问病录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百一问答方三卷。萧存礼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黄帝五脏论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神农五脏论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五脏旁通明鉴图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道士裴元明撰,宋志,孙思邈撰。〕

五脏荣卫论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张仲景撰。〕

五脏论一卷。原释,张仲景撰。见天一阁钞本。

黄庭五脏论七卷。赵业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五脏论一卷。原释裴进撰。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七卷,裴进作裴璡,唐志,作裴梿。〕

五脏含鉴论一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含鉴作金鉴。〕

大五脏论一卷。张尚客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作张尚容,下书同,并传写之讹。〕

小五脏论一卷。张尚客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五脏论应象一卷。吴克撰。

〔侗按:宋志,象上有家字。〕

五色旁通五脏图一卷。裴王廷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作裴光庭撰。〕

五脏类合赋五卷。刘清海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一卷。〕

连方五脏论一卷。厚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一卷。女子胡愔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内景讹作内府,今校改,陈诗庭云,通志略,作胡悟撰,误。〕

脏府通元赋一卷。张文懿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浦女五脏论一卷

万全方三卷

〔侗按:宋志注云,全一作金,安文恢撰,通志略作安A1。〕

五脏鉴元四卷。段元亮撰,原释,以下俱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唐志、鉴作镜,此避嫌讳,说见前,宋志注云,鉴元一作鉴原,元亮一作允亮。〕

五脏要诀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别集玉壶备急大方一卷

〔侗按:宋志作玉壶备急方,韦宙撰,通志略,不著撰人。〕

集诸纂验方一卷

〔侗按:通志、略集诸作诸集,不著撰人。〕

杂药方一卷

杨太仆医方一卷

〔侗按:唐志云,杨太仆失名,天授二年上,通志略、杨字阙。〕

行要备急方一卷。元希声撰。

录验备急诸方一卷

诸家明方一卷

赵马备要方一卷。段咏撰

〔侗按:宋志备要作备急,注云,咏一作泳。〕

北京要术二卷。陈元撰。

〔侗按:诸家书目并一卷。〕

崔氏方三卷

〔侗按:宋志有崔氏骨蒸方三卷,在海上集验方之上,即此书,疑亦崔元亮撰也。〕

海上集验方十卷。崔元亮撰。

秘要方一卷

千金纂录二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侗按:通志略、一卷。〕

还元丹方一卷

养性益寿备急方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仙人养性治身经三卷

〔侗按:宋志、仙人上有雷公二字,注云,雷一作灵,治一作理,考唐志、有雷公集撰神农本草四卷,则此书即雷公撰矣。〕

巾箱集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王氏秘方五卷。通志略,不著名。

集妙方三卷

〔侗按:通志略,沈承撰,宋志作沈承泽。〕

川玉集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侗按:通志、略川玉作穿玉,亦不著撰人。〕

〔又按:以上原卷三十六。〕

医书类四

共六十五部,计一百三十九卷。

〔侗按:今核计实六十三部,一百四十六卷。〕

青溪子消渴论一卷

〔侗按:旧本青溪讹作清溪,今校改,通志略注云,李暄撰。〕

铁粉论一卷。苏逊撰。

龙树眼论一卷

〔侗按:读书后志作三卷,云佛经龙树大士者能治眼病,或假其说,通考亦三卷。〕

口齿论三卷。原释,中和先生撰。见天一阁钞本。

膳夫经手论四卷。杨氏撰。

〔侗按:诸家书目、论并作录。〕

南中四时摄养论一卷。郑景岫撰。

〔侗按:旧本南中讹作南仲,今校改,宋志南中作广南,唐志、通志略、摄养并作摄生,校雠略云,有应释者,有不应释者,崇文总目必欲一一为之释,间有见名知义者,亦强为之释,如郑景岫作南中四时摄生论,其名自可见,何用释哉。〕

严龟食法十卷

产后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杨全迪、李寿撰,宋志,不著撰人。〕

产宝三卷

〔侗按:读书后志、二卷,咎殷撰,通志略,周挺撰,宋志,亦作昝殷。〕

子母秘录十卷。许仁则撰。

何首乌传一卷。李翱撰。

刘涓子鬼论一卷。原释,以下俱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刘涓子,说见医书类二。〕

元感传屁论一卷。苏游撰。

〔侗按:唐志、论作方宋志作元感传尸方,又重出一部作元感论,苏巉撰,注云,巉一作游。〕

骨蒸论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痈疽论一卷

〔侗按:隋志、通志略、并作痈疽论方,宋志、作痈疽方,并不著撰人。〕

水气论三卷

〔侗按:通志略、兰宗简撰,宋志作萧宗简注,注云,萧一作蔺。〕

风疾论一卷。朱元朴撰。

五痨论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夭寿性术论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新修钟乳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吴弁等撰,宋志作吴升,宋处撰。〕

钟乳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褚知载撰,宋志作褚知义。〕

脚气论一卷。苏鉴、徐玉等撰。

〔侗按:通志略云,集苏鉴、徐玉,唐侍中三家之说,不著撰人,今从唐志。〕

三家脚气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云,集苏徐唐三家之说稍异者。〕

痈疽论三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风论仙眺经二卷。吴希言撰。

〔侗按:通志略、仙眺作山兆,宋志、作风论仙兆经一卷,注云,兆一作眺,考后医书类五,有山眺针炙经,不作仙眺,则此仙字及宋志,疑并传写之讹。〕

张果先生伤寒论一卷

发背论一卷。原释僧智宣。见天一阁钞本。

发背论十卷。原释白岑。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宋志、并一卷。〕

新撰脚气论三卷。李暄撰。

论三十六种风一卷。杨天业撰。

〔侗按:宋志作三十六种风论,天业作大业。〕

青乌子风论一卷

〔侗按:宋志作青乌子风经,又重出一部作青乌子论。〕

伤寒论十卷。张仲景撰,王叔和编。

楚刘豹子眼一卷

〔侗按:宋志作刘豹子眼论,旧本疑脱论字。〕

伤寒手鉴二卷。田谊卿撰。

岭南脚气论一卷。李暄撰。

〔侗按:宋志、二卷。〕

伤寒证辨集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广陵正师口齿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广陵作唐陵,释普济撰,宋志亦作唐陵,注云唐一作广。〕

口齿玉池论一卷。释普济撰。

〔侗按:通志略,玉池作玉地。〕

咽喉口齿方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宋志、并五卷,不著撰人。〕

张仲景口齿论一卷

西京巢家水气论一卷

〔侗按:宋志、巢家作巢氏,不著名。〕

医眼针方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针下有钩字,不著撰人,陈诗庭云,宋志有针眼钩方一卷,注云,针眼一作眼针,不著撰人,亦即此书。〕

口齿论一卷。原释邵英俊撰。见天一阁钞本。

疗口齿杂方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百中伤寒论三卷。陈昌允撰,原释,百中者,取其必愈。见通志校雠略。

〔侗按:校雠略云,崇文总目间有见名知义者,亦强为之释,如陈昌允作百中伤寒论,其名亦可见,何必曰百中者,取其必愈乎。〕

疮肿论一卷。喻义撰。

〔侗按:通志略作藉喻义撰,误也。〕

养身食法三卷。宋志,不著撰人。

食医心鉴三卷。昝殷撰。

〔侗按:宋志、二卷,通志略、昝殷作昝商,避讳也,说见前。〕

萧家法馔三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侍膳图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江餐馔要一卷。黄克明撰。

馔林五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侗按:宋志、四卷。〕

产前后论一卷。王守愚撰。

〔侗按:宋志作产前产后论,通志略作王守忠。〕

集产后十九论一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侗按:宋志无集字。〕

家宝义囊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崔氏产鉴图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名。

杨氏产乳集三卷。杨归厚撰。

侗按、通志略,集下有验方二字。

草木诸药单方一卷

〔侗按:通志略,张秀言撰,宋志作章秀言。〕

脚气方一卷。李暄撰。

贾相公备急单方一卷。贾眈撰。

奏闻单方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侗按:通志略,奏闻作秦闻。〕

单方一卷

〔侗按:通志略有此书,不著撰人,下注崇文总目四字,疑原本亦无名氏者。〕

穆昌叙眼方一卷

〔侗按:宋志作疗眼诸方,穆昌绪撰,注云,绪一作叙。〕

〔又按:以上原卷三十七。〕

医书类五

共六十五部,计一百三十卷。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今核计实一百三十五卷。〕

铜人俞次针炙图经三卷

〔侗按:读书后志无经字,王惟德撰,通志略作王惟一。〕

新集明堂炙法三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婴孩论二卷

童子秘诀三卷。姚和撰。

〔侗按:唐志、童子上有众字。〕

妆台方一卷。宇文士及撰。

〔侗按:宋志、方作记,六卷。〕

神杭方一卷

名医传一卷。甘伯宗撰。

〔侗按:玉海云,历代名医录书目七卷,唐志作名医传,崇文目同,今考唐志亦七卷。〕

审的眼药歌三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黄帝针经一卷。原释,以下俱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隋志、通志略、宋志、并九卷。〕

山眺针炙经一卷

〔侗按:通志略,山眺作山兆,宋志与此同,注云,眺一作兆。〕

黄帝岐伯论针炙要诀一卷

〔侗按:宋志无黄帝二字。〕

针经钞三卷。甄权撰。

〔侗按:宋志作甄拥,误。〕

公孙克针炙经一卷

炙经十卷

〔侗按:宋志有颜齐□炙经十卷,当即此书。〕

明堂论一卷。朱遂撰。

〔侗按:通志略云,唐志、朱作米。〕

金滕玉匮针经三卷。吕博撰。

元悟四神针法一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侗按:旧本、元悟讹作元误,今校改,通志略,法作经。〕

扁鹊针传一卷

〔侗按:隋志有扁鹊偃炙图三卷,此书疑即从中析出者。

又按:通志校雠略云,唐志别出明堂经脉一条,而崇文总目合为医书,据明堂一类,亦有数家,以为一条已自疏矣,况合于医书,而其类又不相附,可乎。〕

经食草木法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服食神秘方一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侗按:隋志,上有神仙二字。〕

神仙金匮服食方二卷。潜真子撰。

新集方二卷。王朝昌撰。

〔侗按:通志略,一卷。〕

李八百方一卷

孟氏补养方三卷。宋志,不著名。

老子服食方一卷

集录古今服食导养方三卷

〔侗按:宋志无集字、不著撰人。〕

纂集秘要合炼神妙方五卷。

通元秘要术三卷

圃田通元秘术方三卷。郑氏名失撰。

〔侗按:宋志无秘术二字。〕

返魂丹方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通元秘禄三卷

〔侗按:通志校雠略引崇文总目、作通元秘诀。〕

婴孩病源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无源字,李言少撰。〕

崔氏小儿论一卷。通志略,不著名。

婴孺方十卷。孙会撰。

〔侗按:宋志、婴孺作婴孩,不著撰人。〕

疗一儿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有疗小儿眼论一卷,疑即此书。〕

小儿五疳二十四候论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小儿官气集三卷

〔侗按:通志略、官气作宫气,不著撰人。〕

小儿方术论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孩孺明珠变蒸七疳方论一卷

〔侗按:旧本脱疳字,今校增,通志略,朱篆撰,宋志作朱传。〕

孩子脉诀论一卷

〔侗按:宋志无诀字,不著撰人。〕

小儿药证一卷。刘景裕撰。

〔侗按:宋志、不著撰人。〕

小儿秘录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仙人水鉴图诀一卷。王超撰。

〔侗按:旧本水鉴讹作冰鉴,今校改,唐志、鉴作镜,此避嫌讳,说见前,宋志亦作仙人水镜,无图诀二字,王超作王起误。〕

保童方一卷

〔侗按:通志略云,周挺撰,宋志作姚和众撰,众字误,说见医书类二。〕

婴儿杂方五卷

〔侗按:通志略、婴儿作婴孩,不著撰人。〕

妆台宝鉴集三卷

〔侗按:通志略、杨氏撰,宋志注云,杨氏南阳公主。〕

发焰录一卷。司空舆撰。

修玉丹粉口诀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服云母诀一卷

〔侗按:旧本、云字阙,今校补,宋志作服云母粉诀,不著撰人。〕

服火丹砂诀一卷

〔侗按:宋志、诀下有叙字,不著撰人。

又按:通志校雠略云,唐艺文志与崇文总目既以外丹煅法为道家书矣,奈何崇文又于医书中见服火丹砂通元秘诀数条,大抵炉火与服饵两种,向来道家与医家杂出,不独艺文与崇文虽隋志亦如此。〕

葛仙翁杏仁煎方一卷。葛洪撰。

〔侗按:宋志,仙翁作仙公。〕

元明粉方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神仙□丹粉方一卷

〔侗按:旧本阙一字,陈诗庭云,宋志有神仙云母丹粉方,不著撰人,疑阙处是云母二字。〕

吞字帖肿方一卷。释波利译。

修纂疗痈疽要诀一卷。喻义撰。

〔侗按:唐志无修字,通志作痈疽要诀,无上三字。〕

瘰痨方一卷。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徒都子膜子外气方一卷

〔侗按:通志略、宋志、并无膜下子字,不著姓名。〕

意医纪历一卷。吴群撰。

灵方志一卷。孔周南撰。

疗黄经三卷

〔侗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扁鹊撰。〕

疗黄歌一卷。蒋淮撰。

相色金妙诀一卷。华氏撰

灵奇壁奥三卷

〔侗按:宋志上标陶隐居三字。〕

审的选要歌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排玉集三卷。邵英俊撰。

〔侗按:唐志、二卷,下注口齿方三字,通志略亦二卷。

又按:以上原卷三十八。〕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