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类
共五十一部,计七百一十六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今核计实七百五卷。〕
律十二卷。宋志、不著撰人。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律疏三十卷。长孙无忌等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三十卷,不著撰人,今本题唐律疏义。〕
律音义一卷。孙奭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开宝刑统三十卷。窦俨与法官苏晓等撰。
大中刑律统类十二卷。张戣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脱律字,今校增,宋志、无刑律二字,又重出一部,大中作大小,误。〕
显德刑统二十卷。张昭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江南刑律统类十卷。姜虔嗣撰。
唐令三十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唐志、宋志、并不著撰人,书录解题云,宋璟等删定。〕
梁令三十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又有梁令三十卷云,朱梁时修。〕
开元格十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有开元前格、后格、新格三书,并十卷,不著撰人,唐志、前格姚崇等撰,后格新格并不著撰人。〕
开成详定格十卷。狄兼謩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作狄兼纂撰,误。
梁格十卷。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后唐长定格三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新长定格三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傍通开元格一卷。宋璟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误作宋景,又重出一部,误。〕
唐开元格令科要一卷。裴光庭撰。
判格三卷。张伾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式二十卷。姚崇等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梁式二十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式苑四卷。元泳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大和格后敕四十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又引艺文志、敕一作初。〕
大中刑法总要格后敕六十卷。原释,刑部侍郎刘瑑等纂,见玉海诏令类。
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此书凡两见,并无格后敕三字,亦不著撰人。〕
度支长行旨五卷。李林甫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杂敕三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天成杂敕三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云,后唐诏敕伪蜀人编。〕
天福编敕三十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此书凡两见,并三十一卷,不著撰人。〕
建隆编敕三卷。窦仪与法官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四卷,宋志同,不著撰人。〕
太平兴国编敕十五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脱敕字,今据玉海引崇文目校增。〕
景德农田编敕五卷。丁谓等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艺文类、食货类、引崇文目并作编敕,旧本脱编字,今校增,陈诗庭云,通志略无编字,宋志作田农敕,无景德二字,亦无编字。〕
仪制赦书德音十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诸路转运司编敕三十卷。陈彭年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无诸路二字。〕
大中祥符编敕二十卷。陈彭年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三十卷,宋志、二十卷。〕
诸路宣敕十二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礼部考试进士敕一卷。晁迥等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天圣编敕十二卷。吕夷简等修。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作天圣编敕十三卷,目一卷,读书后志、三十卷云,天圣中宋庠庞籍改修,一司一务敕三十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作吕夷简撰。〕
杂制敕三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有蜀杂制敕三卷两见,并不著撰人。〕
江南删定条三十卷。伪唐李氏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唐律令事类四十卷。李林甫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刑法要录十卷。卢纾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律令手鉴二卷。王行先撰。
〔绎按:旧本脱卷数,玉海云,王行先律令手鉴二卷,崇文目同,则此书乃二卷也,通志略作一卷,宋志作王行先令律手鉴,注云,先一作仙,又重出一部,手鉴作守鉴,误。〕
五刑纂经三卷。黄克升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作五刑纂要录,又重出一部,与此同,克升作克升。〕
法鉴八卷。李崇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作李崇绍撰,宋志凡两见,并张员撰,今从唐志及玉海,刑律总要十二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
伪吴删定格令五十卷。杨行密时太修,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疑狱集三卷。和凝及子山蒙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金科易览一卷。原释、赵绰。见郡斋读书后志。
〔绎按:读书后志、玉海引崇文目并同,通考、三卷,通志略作赵绪撰。〕
律鉴一卷。原释、无撰人,见玉海诏令类。
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作赵绰撰,又重出一部作赵编。〕
法要一卷。赵绰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此书宋志凡两见,一作赵编撰。〕
断狱立成三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此书凡两见,断狱一作断岳误。〕
外台秘要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此书凡两见,并不著撰人。〕
原叙,刑者圣人所以爱民之具也,其禁暴止杀之意,必本乎至仁,然而执梃刃刑人而不疑者,审得其当也,故法家之说,务原人情,极其真伪,必使有司不得铢寸轻重出入,则其为书,不得不备,历世之治,因时制法,缘民之情,损益不常,故凡法令之要,皆著于篇。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七。〕
地理类
共八十三部,计六百四十七卷。
〔绎按:玉海引此,六百作八百,误,云始于山海经,终于云南风俗记。〕
山海经十八卷。原释,郭璞注,见天一阁钞本。
侍中秀领校。见东观馀论。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汉志、十三篇,隋志、唐志并二十三卷,黄长睿校正,崇文总目云,秀即刘歆也。〕
山海经图十卷。原释,舒雅修。见玉海地理类。
〔绎按:读书后志云,皇朝舒雅等撰,闽中刊行本,或题曰张僧繇画,妄也。〕
山海经图赞二卷。郭璞撰。
〔绎按:宋志无图字。〕
神异经二卷。东方朔撰,张华注。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隋志、书录解题、通考并一卷。〕
十洲记一卷。东方朔撰。
〔绎按:四库书目作海内十洲记。〕
水经四十卷。桑钦撰。
〔绎按:水经本二卷,此作四十卷,当是郦道元注也,经下应增注字。〕
襄阳耆旧传三卷。习鉴齿撰。
〔绎按:旧唐志、五卷。〕
南越志七卷。沈怀远撰。
〔绎按:诸家书目并五卷。〕
吴地记一卷。
〔绎按:顾夷、王隐、王僧虔、董遇、陆广微、张勃、并有吴地记,卷数各异,今本一卷,陆广微撰,当即此书,职贡图一卷。梁元帝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作贡职图。〕
青溪山记一卷。僧法琳撰。
三齐记一卷。李朏撰。
释按,遂初堂书目作张朏。
十道志十三卷。梁载言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唐志、通志略并十六卷,书录解题、宋志并作十道四蕃志十五卷,皇华四达记十卷。贾耽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无记字。〕
唐国要图五卷。贾耽撰,褚璆重修,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艺文类云,大唐国要图五卷,崇文目地理类、又玉海地理类、引崇文目亦同。〕
诸道行程血脉图一卷。马敬实撰。
大唐西域记十三卷。僧元奘撰。
〔绎按:诸家书目并十二卷,读书后志作西域志,书录解题作元奘译,辨机撰,宋志亦作辨机。〕
天宝军防录一卷。郑虔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艺文类、兵制类、两引并同,唐志注云,卷亡,陈诗庭云,唐书郑虔传,虔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故是书类于地理,唐志列诸兵书,误也,当以此为正。〕
西南备边录一卷。李德裕撰。
〔绎按:通志略、十三卷。〕
黠戛斯朝贡图传一卷。李德裕撰。
〔绎按:旧本黠讹作点,今校改,通志略无图字,十卷,吕述撰,宋志与此同,亦无图字。〕
四夷朝贡录十卷。高少逸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职贡图三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不著撰人。〕
襄沔记三卷。吴从政撰。
〔绎按:宋志记上有杂字。〕
渚宫故事十卷。馀知古撰。
〔绎按:左传正义、渚宫在郢都之南,此书采摭荆楚故事,故以命名旧本讹作诸宫,今校改,书录解题、五卷,云本十卷,今缺后五卷,今本故事作旧事,亦五卷。〕
投荒录一卷。房千里撰。
〔绎按:诸家书目、并作杂录。〕
南方异物志一卷。房千里撰。
桂林风土记三卷。莫休符撰。
〔绎按:今本一卷阙。〕
北户杂录三卷。段公路撰。
〔绎按:今本无杂字,宋志、陆希声撰,三卷,别出段公路一卷,学海类编、公路作公璐,传写之误。〕
闽中记十卷。林住撰,林世程重修。
〔绎按:通志略、宋志并云林住闽中记一卷,林世程重修,闽中记十卷是住书,本一卷,后世程续修合成十卷,唐志仅题林住撰,非是,今从书录解题,林世程、宋志作程世程,误。〕
云南别录一卷。窦滂撰。
南诏录三卷。徐云虔撰。
渤海国记三卷。张建章撰。
新罗国记一卷。顾愔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诸番行记一卷。达奚通撰。
〔绎按:唐志、通志略、上并有海南二字,唐志又有戴斗诸蕃记一卷,宋志同,云张建章撰。〕
文括九州要略三卷。刘之推撰。
〔绎按:宋志、九州作九工,注云,工一作州。〕
蛮书十卷。樊绰撰。
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九卷。韦澳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此书下注云,一名处分语,一名新集地理书考,后别有新集地理志九卷,卷数与此正同,疑是一书,抑宋志误也。〕
九江新旧录三卷。张容撰。
玉笥山记一卷。道士令狐见尧撰。
华阳风俗录一卷。张周封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庐山杂记一卷。张密撰。
元和国计图一卷。曹璠撰。
〔绎按:玉海食货类云,崇文目地理类有元和国计图一卷,旧本计讹作记,今校改,宋志、十卷。〕
成都记五卷。卢求撰。
〔绎按:旧本成讹作城,今校改。〕
南行录一卷
大唐国照图一卷。孙结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炖煌新录一卷
〔绎按:书录解题云,有叙称天成四年沙州传舍集,而不著名氏,通志略作李延范撰。〕
于国图行程记一卷。平居诲撰。
〔绎按:宋志、记作录。〕
晋安海物异名记二卷。陈致雍撰。
邕管杂记一卷。范旻撰。
〔绎按:宋志三卷。〕
太平寰宇记二百卷。乐史撰。
〔绎按:读书后志、通考、记并作志,今本一百九十三卷。〕
历代宫殿名一卷。李昉撰。
九域图三卷。王曾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作二卷。〕
华夷列国入贡图二十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朝贡类云,崇文目地理类有华夷列国入贡图二十卷。〕
景德会计录六卷。丁谓撰。
〔绎按:旧本计讹作记,今据宋志校改。〕
青城山记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武夷山记一卷。杜光庭撰。
〔绎按:通志略、宋志、并别有刘夔撰一卷。〕
方舆记一百三十卷。原释,徐锴。见玉海地理类。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湘州记一卷。郭仲彦撰。
〔绎按:旧唐志有湘州图记,不著撰人,唐志、湘州记四卷,亦不著撰人,通志略作罗含撰,此从隋志,旧本湘误作相,今校改。〕
金陵地记一卷。黄元之撰。g 〔绎按:宋志作元黄之,传写之误。〕
西域行记一卷
十道记一卷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赵珣撰。〕
郡国志十卷
开元分野图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天文类艺文类,两引崇文目并同,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赵珣撰。〕
云南行记□卷
〔绎按:旧本原阙卷数,通志略作一卷,不著撰人,读书后志、通考并二卷,韦齐休撰,考地理类下总数共六百四十七卷,今除此书不得卷数,核计共六百四十六卷,似宜从通考作一卷,然前九域图原本三卷,玉海引作二卷,总计止得六百四十五卷,则此书原作二卷,亦未可知,无本可证,姑阙疑焉。〕
两京道里记三卷
〔绎按:唐志、韦述撰,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关中记一卷。潘岳撰。
〔绎按:书录解题,宋志、并葛洪撰。〕
冀州图二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陈诗庭云,隋志、通志略、并有冀州图经一卷,不著撰人。
南朝宫苑记二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历代宫名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湘中记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豫章记三卷。徐廙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华山记一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湘中山水记三卷。罗含撰,卢拯注。
〔绎按:通志略、作卢拯撰,误。〕
茅山记一卷。陈倩撰。
〔绎按:通志略、此书凡两见,并不著撰人。〕
诸山记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释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元结撰。
三代地理志七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理讹作里,今校改,通志略、宋志并六卷,不著撰人。〕
洞庭谱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岳渎福地图一卷。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元中记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平都山仙都观记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二卷,不著撰人。〕
新集地理志九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本理讹作里,今校改。〕
南岳衡山记一卷
绎作,通志略、不著撰人,又有宋居士撰,一部,宋志、亦不著撰人,又一部无南岳二字,同。
云南风俗记一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十卷,记作录。〕
原叙,昔禹去水害、定民居,而别九州之名,记之禹贡,及周之兴,画为九畿而宅,其中内建五等之封,外抚四荒之表,职方之述备矣,及其衰也,诸侯并争,并吞削夺,秦汉以来,郡国州县,废兴治乱,割裂分属,更易不常,至于日月所照,要荒附叛,山川风俗,五方不同,行师用兵,顺民施政,考于图牒可以览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八。〕
氏族类
共四十一部,计一百一十二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今核计实一百九卷。〕
姓苑十卷。何承天撰。
〔绎按:隋志、一卷,何氏撰,不著名。〕
唐皇室维城录一卷。李衢等撰。
〔绎按:玉海两引崇文目并同,唐志、不著撰人。〕
天潢源派一卷。李匡乂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作天演源派图,宋志作天潢源派谱说,注云,说一作统,李匡乂或作匡文,或作匡义,皆传写之误,或又作正文,则避讳也。
唐偕日谱一卷。李匡乂撰。
〔绎按:宋志无唐字,旧本偕讹作皆,今校改,通志略作偕目,误。〕
元和县主谱一卷。李匡乂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
〔绎按:宋志、谱上有昭穆二字。〕
皇孙郡王谱一卷。李匡乂撰。
蒋王恽家谱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李用休家谱一卷
〔绎按:诸家书目并二卷。〕
唐李匡乂家谱二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脱匡字,乂作文,今据诸家书目增改。〕
唐新定诸家谱录一卷。李林甫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宰相甲族一卷。原释,韦述、萧颖士撰,记相门甲族王方庆、李义炎、崔元暐以下凡,十四家。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本上有国朝二字,与通志略同,今据王伯厚所引校删,遂初堂书目、宋志、亦并无国朝二字,书录解题作唐宰相甲族。〕
姓林五卷。陈湘撰。
百家类例一卷。韦述撰。
〔绎按:诸家书目并三卷。〕
元和姓纂十卷。林宝撰。
〔绎按:读书志、通考、并十一卷,今本十八卷,通志略作李林宝撰,误。〕
系纂七卷。窦从一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从一作从则。〕
姓氏韵略六卷。柳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王氏谱一卷。王方庆撰。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
窦氏家谱一卷。窦澄之撰。
〔绎按:唐志、澄之作登之。〕
吴郡陆氏宗系谱一卷。陆景献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玉牒行楼二卷。李匡乂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唐志、宋志、并一卷。〕
姓苑略一卷。崔日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类例三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新定徐氏谱图四卷。徐商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姓氏杂录一卷。孔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全作至。〕
周氏大宗血脉谱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编古命氏三卷。李利涉撰。
〔绎按:玉海云,编古命氏三卷,其末又载诸氏族谱一卷,云梁天监七年中丞王僧孺所撰,崇文目同,遂初堂书目下有录字。〕
姓源韵谱五卷
〔绎按:曹大宗、张九龄、并有此书,曹书、通志略作四卷,宋志、一卷,张书、书录解题、通考、并作一卷,通志略、三卷,并与此不合,未知孰是。〕
刘氏大宗血脉一卷。刘复礼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下有谱字。〕
圣朝臣寮家谱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云,宋朝人撰,不著名氏。〕
杨氏家谱一卷。杨侃撰。
〔绎按:旧唐志、不著撰人。〕
帝系图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赵郡东祖李氏家谱一卷
〔绎按:通志略、二卷,不著撰人。〕
姓氏谱一卷。许敬宗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释按,旧唐志、二卷,唐志作二百卷,疑别是一书。
姓史四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林宝撰。〕
大唐皇室新谱一卷。李衢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氏族谱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唐氏谱略一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又一部
〔绎按:旧本此条作三小字,附注唐氏谱略下,非是书例也,应自为一行。〕
唐书总记帝系三卷。宋志、不著撰人。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五姓征氏二十卷。林宝宗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征字作证事。〕
尚书血脉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原叙,昔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命氏,由其德之薄厚,自尧舜夏商周之先,皆同出于黄帝,而姓氏不同,其后世封为诸侯者,或以国为姓,至于公子、公孙、官邑、谥族,遂因而命氏,其源流次序帝系,世本言之甚详,秦汉以来,官邑谥族,不自别而为姓,又无赐族之礼,至于近世迁徙不常,则其得姓之因,与夫祖宗世次人伦之纪,尤不可以不考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九。〕
岁时类
共十五部,计四十二卷
国朝时令一卷。贾昌朝撰。
陈诗庭云,读书后志、通考、并作十二卷,盖益以昌朝注也。
荆楚岁时记二卷。宗懔撰。
〔绎按:旧唐志、十卷,唐志、读书后志、宋志并一卷,书录解题、六卷,旧唐志、唐志,又有杜公瞻撰二卷。〕
孙氏千金月令三卷。孙思邈撰。
保生月录一卷。韦行规撰。
〔绎按:书录解题作韦氏月录,无保生二字,宋志注、不知作者。〕
金谷园记一卷。李邕撰。
时鉴新书五卷。刘安靖撰。
〔绎按:宋志又有刘靖时鉴杂书四卷,注云,杂一作新,即是书重出也。〕
四时纂要五卷。韩鄂撰。
〔绎按:宋志十卷。〕
岁华纪丽二卷。韩鄂撰。
〔绎按:通考、宋志并四卷,读书志、书录解题并七卷,今本亦四卷。〕
四序总要十二卷
四时录四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唐志、十二卷,王氏撰,宋志注,不知作者。〕
秦中岁时记一卷。李绰撰。
〔绎按:宋志注云,一名成镐记。〕
周书月令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月令小疏二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十二月纂要一卷。宋志注、不知作者。
齐人月令一卷。孙思邈撰。
〔绎按:宋志、三卷。〕
原叙,诗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故尧舜南面而治,考星之中,以授人时,秋成春作,教民无失,周礼六官,亦因天地四时分其典职,然则天时者,圣人之所重也,自夏有小正,周公始作时训、日星、气节、七十二候,凡国家之政,生民之业,皆取则焉,孔子曰,吾不如老圃,至于山翁野夫,耕桑榭艺,四时之说,其可遗哉。见欧忠公阳文集。
〔绎按:以上原卷二十。〕
传记类上
共七十八部,计三百七十卷。
〔绎按:今核计实六十八部,疑旧本讹六为七。〕
穆天子传六卷,郭璞注。
汉武帝列国洞冥记一卷
列女传十五卷。原释,曹大家注,见南丰文集。
陈婴母等十六传,后人所附,郡斋读书志引见文献通考。
王回,曾巩皆叙之。见郡刘读书志。
〔绎按:书录解题作古列女传九卷云,隋唐志及崇文总目皆十五卷,盖以七篇分为上下并颂为十五卷,读书府志云,古列女传八卷,又一卷莫知其为谁续,然亦载于崇文总目,今本八卷,与读书志、通考同。〕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
广轩辕本纪三卷。王瓘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广讹作唐,今校改。〕
孔子系叶传三卷。黄恭之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唐志、通志略并二卷。〕
高士传十卷。皇甫谧撰。
〔绎按:隋志、六卷,今本三卷。〕
正始名士传三卷。袁氏撰,原释,其中卷竹林名士三逸,上卷增荀粲,下卷增阮修。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旧本作二卷,考诸家书目皆作三卷,玉海引崇文目亦同,惟宋志作二卷,兹据王伯厚所引校改。〕
文士传十卷。张隐撰。
〔绎按:隋志、通志略、宋志并五十卷,玉海引书目云,文士传五卷,载六国以来文人,起楚芊原,终魏阮瑀,崇文目十卷,终宋谢灵运,已疑其不全,今又缺其半,通志略张隐作张骘,又有裴朏续文士传十卷。〕
闽川名士传一卷。黄璞撰。
〔绎按:旧本川讹作中,今据诸家书目及玉海引崇文目校改,读书志注云,一本作皇甫璞撰。临川圣贤名迹传三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
圣贤事迹三十卷
高僧传十三卷。僧惠皎撰。
〔绎按:旧唐志、唐志、读书后志并十四卷,隋志亦十四卷,僧僧佑撰。〕
续高僧传三十一卷。僧道宣撰。
〔绎按:唐志、三十二卷,道宣作道宗,旧唐志、读书后志并三十卷。〕
同姓名传一卷。梁元帝撰。
〔绎按:隋志、旧唐志、唐志、通志略、读书后志、传并作录,遂初堂书目作古今人同姓名录,书录解题、通考、宋志及今本,并作古今同姓名录,陈诗庭云,梁书本纪又作同姓名人录,宋志、二卷。〕
同姓名谱六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历代鸿名录八卷
〔绎按:通志略作李远撰,宋志、钱信撰。〕
四公记一卷
〔绎按:唐志、卢诜撰,一作梁载言,宋志、梁载言、梁四公记,遂初堂书目、通考、上并有梁字,书录解题云,张说撰,亦作梁四公记。〕
小名录五卷。陆龟蒙撰。
〔绎按:宋志、上有古今二字。〕
名贤姓氏相同录一卷。邱光庭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遂初堂书目作古贤姓名相同录,宋志、不著撰人。〕
陶宏景传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陶潜传一卷。梁昭明太子统撰。
李密传三卷。贾闰甫撰。
虬须客传一卷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云纪李卫公事,宋志作杜光庭撰。〕
李靖行状一卷
文正公事录一卷。王方庆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本作贞,此避嫌名,说见前,下书同。〕
文正公故事三卷。刘禕之撰。
〔绎按:唐志、六卷。〕
狄仁杰传三卷。李邕撰。
〔绎按:宋志作狄梁公家传。〕
远祖越公行状一卷
〔绎按:通志略越公作越国公,宋志无远祖二字,注云,唐钟绍京事迹。〕
张九龄事迹一卷。唐志、不著撰人。
高氐外传一卷。郭湜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郭公家传八卷。陈翊撰。
〔绎按:读书志、汾阳王家传十卷,陈翊作陈雄,误,宋志作郭令公家传,通考亦十卷,通志略作陈氏,不著名。〕
颜氏行状二卷。殷仲容撰。
〔绎按:唐志一卷。〕
颜公传二卷。殷亮撰。
相国邺侯家传十卷。李繁撰。
段公别传二卷。马宇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作段太尉列传,宋志传作集。〕
河东张氏家传三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尚书故实一卷。李绰撰,原释,尚书即张延赏也,绰记延赏所谈,故又题曰尚书谈录。见郡斋读书志。
〔绎按:宋志、上有张字,又重出一部与此同,注云,实一作事,绰一作纬。〕
李德裕南行录四卷
〔绎按:通志略、南行作南迁。〕
杜悰事迹一卷。唐志、宋志、并不著撰人。
彭城公故事一卷
柳玭训叙一卷
〔绎按:读书志、宋志、并作柳氏叙训。〕
魏公家传三卷。范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皇献录一卷
皇家亲故事二卷
国朝传记三卷。刘餗撰。
〔绎按:宋志作刘谏撰,注云,谏一作练,并误,今从唐志。〕
国朝旧事四十卷。唐志、通志略、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封禅故事五卷
集说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景龙文馆记十卷。武平一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书录解题、通考并八卷,通志略,题李峤宗、楚客等二十四学士撰。〕
异域归忠传二卷。李德裕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三卷。〕
晋武平吴记一卷。张昭撰。
〔绎按:宋志作太康平吴记二卷。〕
传载一卷。宋志、不著撰人。
成都理乱记八卷。句延庆撰。
天祚永归记一卷。萧叔和撰。
〔绎按:通志略、永归作承归,叔和作时和,并误。〕
惊听录一卷。宋志、沈氏不知名。
撰。
遣使录一卷。陆贽撰。
武成王庙配享事迹三十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二十卷,注云,不知作者。〕
北荒君长录三卷。李繁撰。
〔绎按:通志略、一卷,李繁作李繁。〕
益州理乱记三卷。郑暐撰。
平蜀记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西京杂记二卷。葛洪撰。
〔绎按:玉海云,西京杂记二卷,崇文目传记类、旧唐志、一卷,书录解题、宋志、并六卷,通考亦云一作六卷,读书志云,江左人,皆以为吴均依托为之,陈诗庭云,今本六卷,或题刘歆撰,或题葛洪撰。〕
两京新记五卷。韦述撰。
〔绎按:唐志、遂初堂书目、通志略、并作两京,旧本两作西,疑因上西京杂记而讹也,今校改。〕
豫章古今志三卷。雷次宗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志作记,宋志亦作记,又重出一部,与此同。〕
锦里耆旧传十卷。张绪撰。
〔绎按:书录解题、锦里耆旧传八卷,续传十卷,句延庆撰,开宝三年刘蔚得此传,请延庆修之,改曰成都理乱记,续传张绪所撰,今考延庆成都理乱记,已见于前,作八卷,与陈伯玉说合,则此十卷乃续传也,疑旧本脱续字,通志略、张绪作张青彡。〕
太原事迹十四卷。李璋撰。
〔绎按:唐志、事迹下有记字,宋志作太原事迹杂记十三卷,又重出一部,与此同。〕
成都幕府石幢录二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录作记,不著撰人。〕
潭州刺史大厅壁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此书原阙卷数,无本可证。〕
蜀记三卷。郑暐撰。
嵩岳记一卷
〔绎按:唐志有卢鸺嵩山记一卷,宋志作卢鸿,又有张景俭嵩岳记三卷,未知孰是。〕
零陵录一卷。韦宙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注云,宙一作寅。〕
杜阳杂编三卷。苏鹗撰。
〔绎按:宋志、二卷。〕
甘泽谣一卷。袁郊撰。
南楚新闻三卷。尉迟枢撰。
吴兴杂录七卷。张文规撰。
邺城新记三卷。刘公锐撰。
〔绎按:宋志、公锐作公衒。〕
西蕃会盟记三卷。唐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西戎记二卷。唐志、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以上原卷二十一。〕
传记类下
共七十六部,计四百七十六卷。
〔绎按:今核计实七十四部,四百二十八卷。〕
远举志十卷。沈既济撰。
〔绎按:通志校雠略云,崇文总目以选举人传记,非,宋志、三卷。〕
科第录十六卷。姚康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唐显庆登科记五卷。崔氏名失
撰。
唐登科记二卷。李奕撰。
〔绎按:读书志、通考、并三十卷,宋志、一卷。〕
重定科第录十卷。乐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讳行录一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唐志、录作略。〕
皇宋登科录一卷
圣朝登科记三卷。乐史撰。
〔绎按:读书后志、上无圣朝二字。〕
贡举事迹二十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重修登科记三卷。乐史撰。
〔绎按:通志略、三十卷,宋志、无重修二字,亦三十卷。〕
江南登科记一卷。乐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文场盛事一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通志略上有唐字。〕
唐孝悌录十五卷。乐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孝悌录二十卷。乐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广孝□新书五十卷。乐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孝下阙一字,旧本如此,宋志作广孝悌,新书空处应是悌字,然玉海引崇文目止作广孝新书五十卷,则宋时悌字已阙矣,今故仍之,通志略、广作唐,盖因上唐孝悌录而误,旧本亦讹为唐,今校改。〕
孝子拾遗七卷。危皋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十卷,危高撰。〕
六氏英贤征记三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吴湘事迹录一卷
〔绎按:唐志、通志略、宋志、并无录字,不著撰人,旧本湘讹作相,今校改。〕
李渤事迹一卷。唐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
宾佐记一卷。杜佑撰。
〔绎按:通志略二卷。〕
常侍言旨一卷。柳珵撰。
〔绎按:书录解题上有柳字,通考旨作指,通志略、不著撰人。〕
先公谈录一卷
嘉话录一卷。韦绚撰。
〔绎按:唐志、读书志、上并有刘公二字,书录解题、通考、宋志、并作刘公嘉话今本上有刘宾客三字。〕
辅弼召对四十卷。刘颜撰。
〔绎按:读书后志、书录解题、通志略、召对并作名对,通考与此同,又重出一部,亦作名。〕
玉泉子见闻真录五卷
唐末见闻录八卷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王仁裕撰。〕
封氏闻见记五卷。封演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记作志,书录解题、二卷,今本十卷。〕
王氏见闻集三卷。王仁裕撰。
〔绎按:通志略见闻作闻见,宋志、集作录。〕
次柳氏旧闻一卷。李德裕撰。
〔绎按:旧本脱次字,今校增。〕
文宗朝备问一卷。唐志、书录解题并不著撰人。
金华子杂编三卷。刘崇远撰。
〔绎按:通志略、崇远作荣远。〕
三楚新录三卷。周羽冲撰。
皮氏见闻录十三卷。皮光业撰。
〔绎按:通考、五卷。〕
许国公勤王录三卷
〔绎按:宋志又有李巨川勤王录二卷。〕
李氏朝陵记一卷。李遵勖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符瑞图十卷。顾野王撰。
〔绎按:宋志、二卷。〕
祥瑞录十卷。魏徵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瑞应图十卷。顾野王撰。
〔绎按:宋志、不著撰人。〕
符瑞故实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稽瑞一卷。刘赓撰。
二十二国祥异记三卷。张观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湖湘灵怪录二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六贤图赞一卷。李渤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仙隐传十卷。孙夷中撰。
江积八仙传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江淮异人录三卷。吴淑撰。
传仙神宗行记一卷。阴日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无神字,旧本有之,疑衍。〕
中台志十卷。李筌撰。
宰辅名鉴十卷。张辅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翰林盛事一卷。原释,唐张著撰,记唐朝儒臣美事,凡三十八。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阃外春秋十卷。李筌撰。
汉书隐义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入洛记十卷。王仁裕撰。
释按,读书志、宋志、并一卷。
王氏东南行记一卷。通志略、不著名,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南行记一卷。原释,王仁裕。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读书志、通考、并三卷,旧本仁裕讹作仁格,今校改。〕
南行记一卷,原释李昉,阙。见天一阁钞本。
蜀程记一卷,韦庄撰。
峡程记一卷,韦庄撰。
游蜀记一卷,李用和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张氏燕吴行役记一卷
〔绎按:张氏失其名,旧本脱役字,今校增。〕
谭宾录十卷,胡璩撰。
〔绎按:宋志、五卷,胡王蒙撰,传写讹也。〕
玉堂闲话十卷,王仁裕撰。
北薨琐言三十卷,孙光宪撰。
芝田录一卷,唐志、读书志、并不著撰人。
壶关录三卷,韩昱撰。
桂苑丛谈一卷
陈诗庭云,唐志作冯子休撰,读书后志题云,冯翊子子休撰,引李邯郸云,姓严,绎按,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三水小牍二卷,皇甫牧撰。
〔绎按:书录解题、通考、并三卷。〕
太平杂编二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松窗录一卷,李浚撰。
〔绎按:宋志作松窗小录,今本作杂录,唐志、通志略、并不著撰人,读书志题韦睿撰,或又作章浚,并与李睿字形相近而讹。〕
英雄录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不著撰人,通志略、有两部,并不著。〕
国宝传一卷,唐志、书录解题、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玉玺正录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有徐景、徐令言二书,旧唐志、令言一卷。〕
秦传玉玺谱一卷。
〔绎按:旧唐志上无秦传二字,僧约贞撰,唐志亦无二字,纪僧贞撰,书录解题则云,博陵崔逢修协律郎严士元重修,河中少尹魏德谟润色。〕
玉玺杂记一卷
〔绎按:书录解题云,唐志有徐景玉玺正录,即此书也,今考总目杂记与正录自是二书,陈伯玉盖未及深考耳。〕
原叙,古者史官其书有法,大事书之策,小事载之简牍,至于风俗之旧,耆老所传遗言逸行,史不及书,则传记之说,或有取焉,然自六经之文,诸家异学,说或不同,况乎幽人处士,闻见各异,或详一时之所得,或发史官之所讳,参求考质,可以备多闻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二十二。〕
目录类
共一十九部,计一百七十九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云始于符瑞图目一卷,终于学士院杂撰目一卷,今核计实一百八十六卷。〕
符瑞图目一卷,顾野王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乐府诗目录一卷,沈建撰。
文选著作人名目三卷,韦宝鼎撰。
〔绎按:读书后志、无目字,常宝鼎撰。〕
十三代史目十卷,宗谏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宋志、并作宗谏注,读书后志三卷,殷仲茂撰。〕
十九代史目二卷,舒雅等撰。
〔绎按:宋志、作杜镐撰。〕
文枢秘要录七卷,尹直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唐志录作目十卷,通志略亦作目,宋志作田镐尹直文枢密要目。〕
四库搜访图书目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宋志、上并有唐字,不著撰人。〕
开元四库书目四十卷,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唐秘阁书目四卷,通志略、不著撰人。
〔绎按:玉海两引崇文目,并作唐秘阁书目,旧本脱阁字,今校增。〕
集贤书目一卷,韦述撰。
〔绎按:玉海云,韦术集贤书目一卷,崇文目有之,通志略、上有唐字,不著撰人,宋志亦作唐集贤书目。〕
唐列圣实录目五十卷,孙玉汝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作五十□卷,通志略、宋志、并二十五卷。〕
后唐统类目一卷,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群书丽藻自录五十卷,宋遵度撰。
吴氏西齐书目一卷,吴克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目下有录字。〕
河南东斋史目录三卷,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唐志、通志略、并无录字,宋志作河南东斋史书目,注云,斋一作齐。〕
唐书叙例目录一卷,唐志、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新集书目一卷,蒋彧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无新集二字。〕
天下郡县书目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学士院杂撰目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杂撰作新撰,陈诗庭云,宋初改军镇及宫殿名,诏学士院撰,又按:以上原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