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制仪
国初、大祀
天地。前三日、誓戒百官、及遣官摄祭、皆
御殿传制。具仪如左
誓戒仪
洪武二十六年定
凡大祀前三日、陈设如常仪。文武官各具朝服、诣丹墀拜位。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升殿。乐作。
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出升座。乐止。鸣鞭讫。赞四拜。传制官诣
御前跪、传
制、由东门出、至传制位。称有
制。赞跪。宣
制云、洪武某年正月某日、大祀
天地于南郊。尔文武百官、自某日为始、致斋三日。当敬慎之。传讫。赞俯伏、兴。乐作。又四拜、平身。乐止。奏礼毕
嘉靖九年续定
制曰、某年十一月某日、祗行大祀
皇天礼于圜丘。尔文武百官、自今日为始、致斋三日。其宜精白乃心、益加敬慎之哉
遣祭仪
洪武二十六年定
凡遣官祭祀。前一日、陈设如常仪。次日、各官具朝服于丹墀北向立。
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钟声止。执事官行一拜叩头礼讫。仪礼司跪奏请升殿。乐作。升殿。乐止。卷帘鸣鞭讫。唱排班、班齐、百官一拜叩头毕、分东西立。引礼引献官诣拜位。赞四拜、平身。传制官诣
御前跪奏传
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
丹陛东、西向立。称有
制。唱跪。宣
制。 祭孔子、则曰、某年月日祭先师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祭帝王、则曰、先圣历代帝王
命卿行礼。赞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礼毕
凡传
制遣官、代祀
历代帝王、并旗纛孔子等庙。前一日、沐浴更衣、处于斋宫。次日、还宫
嘉靖间、更定祭孔子
制云、某年某月某日、祭
至圣先师孔子、命卿行礼。每三年、遣道士赍祝文香帛。诣所在陵寝致祭。
制云、某年某月某日、祭
先圣历代帝王。遣尔等赍捧祝文香帛、诣陵寝致祭。命所在有司行礼
传制乐 与朝贺同
乐章
典祀之曲
氤氲满庭香。八音丝竹弄笙簧。金石音韵彰。匏土革木度铿锵。高捧降明香。吾
皇诚念诣神方。神不佞、祸淫福善理之常
进春礼有司鞭春仪附
凡进春、先期数日奏闻。钦天监遣官、至顺天府候气、届期奏进。旧仪与见行微有不同。备列于左
洪武二十六年定
是日早、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于丹墀北向立。应
天府官置春案于丹墀中道之东。引礼引府县官就拜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进春。引府县官举春案。乐作。由东阶升、跪置于丹墀中道。俯伏、兴。平身。乐作。又四拜。礼毕。鸣赞唱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北向立。赞班齐。致词官诣中道之东、跪奏云、新春吉辰、礼当庆贺。赞鞠躬。乐作。赞五拜三叩头讫。乐止。仪礼司奏礼毕
万历八年定
先一日、鸿胪寺执事官、设春案一张于
皇极殿外东
王门檐下。是日、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侍班。执事官先诣
中极殿行礼如常仪。鸿胪寺堂上官跪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教坊司乐作。
上御皇极殿。升座。乐止。锦衣卫传鸣鞭。引人序班、引顺天府等官先就拜位。鸣赞赞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内赞立于东
王门外、赞进春。引人序班、引顺天府府尹至东
王门外。鸿胪寺堂上官招呼起案。乐作。抬案序班举春案至正门外檐下置定。乐止。引人序班引府尹至案前立。内赞随至檐下立。赞跪。鸿胪寺堂上官传跪、外赞亦赞跪。内赞赞进春。府尹奏、臣某等、谨进某年春。又奏、
皇太后陛下春、
中宫殿下春、
某王殿下春、俱在
午门外伺候。请
命司礼监官捧进。请
旨。承
旨毕。内赞赞俯伏。鸿胪寺堂上官传俯伏。外赞亦赞俯伏。乐作。兴、平身。乐止。引人序班将府尹引下。鸿胪寺堂上官招呼起案。抬案序班、举春案至原处置定。府尹仍入原班立。外赞赞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顺天府等官退下侍立。对赞赞排班、班齐。文武百官入班立定。鸣赞赞跪。鸿胪寺堂上官一员、于
丹陛中道跪致词云、新春吉辰、礼当庆贺。致毕、起身一躬、由东边门入殿内侍立。鸣赞赞俯伏。乐作。兴、五拜叩头兴。平身。乐止。鸿胪寺堂上官殿内跪奏礼毕。传赞礼毕。鸣鞭。
驾兴。百官退
进春乐 与朝贺同
有司鞭春仪
永乐中定、每岁有司预期塑造春牛、并芒神。立春前一日、各官常服、舆迎至府州县门外。土牛南向。芒神在东、西向。至日清晨、陈设香烛酒果。各官具朝服。赞排班、班齐。赞鞠躬。四拜、兴。平身。班首诣前跪。众官皆跪。赞奠酒。三奠酒讫。赞俯伏、兴、复位。又四拜毕。各官执采杖排立于土牛两傍。赞长官击鼓三声。擂鼓。赞鞭春。各官环击土牛者三。赞、礼毕
颁诰敕 官员受诰封赠并焚黄仪附
近制、文武官
诰敕、于常朝日、
皇极门颁给。领诰敕官、具朝服、行五拜三叩头礼。与洪武间所定不同。今仍载旧仪备考
洪武二十六年定
陈设如常仪、至日
皇帝升殿。鸣鞭。百官一拜叩头毕。引礼引受诰官诣拜位。执事官举
诰案于丹墀中道。或吏部、或兵部官奏讫。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执事官举
诰案置于丹墀中道。赞跪、俯伏、兴。乐作。又四拜。乐止。礼毕
颁诰乐 与朝贺同
官员受诰封赠并焚黄仪
洪武中定
凡受
诰前一日、本家设
诰案于正厅中。设香案于
诰案之南。其日、彩亭鼓乐送。 如无彩亭、用盘袱、一人捧前行
受诰官前行。
诰将至。受封者即出大门外迎接。命妇服冠服迎于门内。候
诰舆 即彩亭
入门。随至厅前、各就拜位。执事者于舆内捧
诰置于案。赞礼者赞鞠躬、五拜三叩头。 如命妇、则不必叩头
捧
诰入。受封赠并受诰官、具香烛等物、诣家庙、或祠堂告知。四拜讫。受诰官、并命妇、于父母前、行四拜礼
○八年、令官员祖父母父母受封、迎
诰至家。祖父母父母、则与子孙各具服拜受。男子受于正厅。妇人受于中堂。如不存者、子孙拜受、择日焚黄、
凡焚黄。前一日、受
诰于本家祠堂中。设案卓一于中间。设香烛卓一于案前。置祝文于案。至日清晨、孝子捧封赠
诰命、置祠堂中案上。著能写人、以黄纸一副、依
诰命一般誊抄、置于案卓。执事者陈设祭物于案前。孝子等各就拜位。从祭子女列于后。赞礼者赞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至香案前。赞跪、上香、祭酒、亚祭酒、三祭酒、读祝。执事者取祝文、跪于右读讫。赞宣
诰。宣诰者立于东、宣讫。赞俯伏、兴、平身。赞焚黄。读祝者取祝文、宣诰者取黄、俱至焚所焚烧。孝子酹酒。礼毕
祝文式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朔某日、孝子孙致祭显某考散官之灵。某妣夫人之灵。 若灵在、写之灵。若已除灵入祠堂、则写神主
追念音容、不胜感慕。兹者钦蒙
圣恩追封显[某考散官。某妣夫人]。谨于今日行焚黄礼。特备牲醴告祭。尚享
开读仪迎接诏赦等仪附
朝廷颁命四方。有
诏书。有赦书。有
敕符丹符。有
制谕手诏。
诏赦先于阙廷宣读、然后颁行。
敕符等项、则使者赍付所授官员、秘不敢发。开读迎接仪各不同。具列于后
洪武二十六年定
前期一日、尚宝司设
御座于奉天殿。设宝案于殿东。锦衣卫设云盖于
奉天门。教坊司陈中和韶乐于殿内。礼部设宣读案于
承天门上。西南向。其日清晨、陈设如常仪。教坊司设大乐于
午门外、
承天门外、东西相向。仪礼司设百官拜位于
承天门外桥南。校尉四人擎云盖于殿内帘前。鼓初严。文武百官各具朝服。鼓次严。引礼引公侯侍班于
午门外、东西相向。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升殿。
皇帝服皮弁服。导驾官前导。中和乐作。升座。乐止。鸣鞭、卷帘。礼部官捧
诏书诣宝案前用宝讫。捧置云盖中。校尉擎执云盖、由殿东门出。大乐作。自东陛降、由
奉天门、至金水桥南。
午门外乐作。公侯前导、迎至
承天门上。鸣赞唱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就拜位。唱班齐、鞠躬。乐作。赞四拜。乐止。宣读展读官升案。称有
制。赞众官皆跪。礼部官捧
诏书授宣读官。宣读官受
诏书。唱宣读。宣读官宣讫。礼部官捧
诏置云盖中。赞礼唱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岁。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岁。唱再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万岁。凡呼万岁、乐工军校击鼓齐声应之。唱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序班即报仪礼司。跪奏礼毕。礼部官捧
诏书分授使者毕。
驾兴。中和乐作。鸣鞭。乐止。百官以次退
嘉靖六年续定
前期一日、鸿胪寺官设
诏案、锦衣卫设云盖云盘于
奉天殿内东。别设云盘于
承天门上。设彩舆于
午门外。鸿胪寺官设宣读案于
承天门上、西南向。教坊司设中和乐、及设大乐如常仪。鸿胪寺官列百官班次于
承天门外桥南。是日、锦衣卫设卤簿驾。百官各具朝服入丹墀内侍立。
上具冕服。御华盖殿。鸿胪寺官引执事官进至
华盖殿就次、行五拜三叩头礼。赞各供事。鸿胪寺官奏请升殿。乐作。导驾官导
上升座。翰林院官先捧
诏书于
华盖殿。从至
御座前、东立、西向。乐止。鸣鞭。报时鸡唱、定时鼓讫。唱排班。文武百官入班。鸿胪寺官赞四拜。乐作。兴。乐止。百官出至
承天门外伺候。鸿胪寺官举
诏案于殿中。赞颁
诏。翰林院官捧
诏书授礼部官、礼部官捧
诏书置于云盘案上。校尉擎云盖。俱从殿左门出、 隆庆六年仪注、 诏从殿左门出至 皇极门、鸿胪寺即奏礼毕、 驾兴
至
午门外。礼部官捧
诏置彩舆内。乐作。公侯伯三品以上官前导、迎至
承天门止。乐止。鸣赞唱排班。引礼引文武百官就拜位。乐作。赞四拜。乐止。唱宣读。展诏官升案。称有
制。赞众官皆跪。礼部官捧
诏书、授宣读官、宣读讫。礼部官捧
诏书置云盘中。赞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搢笏、鞠躬、三舞蹈。唱山呼。万岁者三、唱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序班报鸿胪寺官。跪奏礼毕。
驾兴。百官以次出。礼部官捧
诏书、授锦衣卫官、置云匣中、以彩索系于龙竿颁降。礼部官捧
诏书置于龙亭内。鼓乐迎至礼部。授使者颁行天下
开读乐 与朝贺同
迎接诏赦仪
洪武中定
凡
朝廷遣使各处开读
诏赦。如至开读所。本处官员具龙亭彩舆仪仗鼓乐、出郭迎接。朝使下马取
诏书、置龙亭中、南向。朝使立于龙亭之东。本处官具朝服北面、行五拜礼。众官及鼓乐前导引。朝使上马、在龙亭后行。至公廨门外、众官先入。文武官分东西序立、候龙亭至公庭中。朝使立于龙亭之东、西向。如有出使官员。赞者先唱曰、出使官行礼。礼生引出使官、于公庭露台上、行五拜礼毕。于露台之上东向立。赞众官排班。有武官处、文东武西排班。如无武官处、文官依次左右排班。班齐。乐作。赞四拜礼。朝使捧
诏授展读官、展读官跪受、诣开读案宣读。出使官于露台北向跪。众官皆跪。宣读讫。开读官奉
诏授朝使、朝使捧
诏置龙亭中。众官俯伏、兴、四拜、三舞蹈、跪、山呼者三、俯伏、兴、四拜、礼毕。本处官班首诣龙亭前、跪问
圣躬万福。朝使鞠躬答曰、
圣躬万福。众官乃退、易服而见朝使、行两拜礼。朝使答礼。礼毕。本处官复具鼓乐、送
诏于官亭
凡遇有
诏书、礼部差人赍往各处开读。所差人员、必预先教其捧
诏进退礼仪
凡使者钦赍
诏书、至各处开读。预期一日、报知本处官司、照依已降仪式、迎接行礼
凡使者钦赍
诏书至总兵官处、近营十里、先令人报知。总兵官设香案于营内、南向。列金鼓旗仗、率领诸将出营迎接。见使者、下马、立于道傍、俟
诏书过。总兵官并众官上马后从。至营门外、各下马。使者前行。总兵官并众官后从。至营内。使者捧
诏书以授宣读官。众官皆跪。宣读毕。以授使者、复置于案。众官皆俯伏、兴、平身、行四拜礼、礼毕。使者东立、西向。总兵官西立、东向。行两拜相见礼毕。使者居东、总兵居西、相向叙坐
凡遇
诏赦经过道路、官员军民人等、即于道傍俯伏、候
诏赦过毕、方起
凡出使在外。如遇
诏赦到各处、出迎郊外、与本处官一同随班行五拜三叩头礼。有职者随品序列。无职差使人、便服、随具服班之后。不许搀越。行礼毕。同本处官导龙亭至衙门中、随大班、依上项班次行礼
迎接诏赦官班仪仗行次图
(见图)
开读诏赦文武官拜位图式
(见图)
迎接敕符制谕仪
洪武间定
凡使者钦赍
敕符丹符到处、多系机密重事。不许先期报知。亦不许本处官司迎接。使者与众官直至本衙门开看。置
敕符于案。使者立于案东。众官四拜。使者取符宣读讫。复置于案。众官再行四拜礼毕。本处官遂与使者行礼。若与一二人、止于本家接符、从便安放。使者以符授本官、本官叩头开看毕。乃与使者行礼
凡使者钦赍
制谕敕符手诏至总兵官处、乾系机密军务。经过去处、不许报知。本处官司、亦不许迎接。径至总兵官营外。先密遣人报知。总兵官设香案于兵幕、南向。总兵官亲出营迎接。使者下马、捧
制谕敕符前行。总兵官后从。至兵幕。使者取
制谕敕符置于案。使者立于案东、西向。总兵官行五拜礼。礼毕。悉令屏去左右。使者取
制谕敕符、亲授总兵官。开看毕。即收卷、复置于案。使者东立、西向。总兵官西立、东向。行两拜相见礼毕。使者居东、总兵官居西、相向叙坐
凡总兵官奉
命征讨。遇使者赍到
制谕敕符手诏、依仪行礼。即便依
旨奉行。如有应合复奏事理、随时具奏请
旨、不许迟延方
命。违则如律
进书仪
进书仪、惟
实录最重。
上具衮冕。百官朝服、进表称贺。其馀纂修书成、则以表进。重录书、及
玉牒、止捧进。仪各列于后
进实录仪
永乐元年定
前一日、设香案于
奉天殿丹陛之中、表案于
丹陛之东。锦衣卫设卤簿驾。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如常仪。设宝舆于
奉天门。是日早、史官捧
实录置其中。
上御华盖殿。具衮冕。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赞五拜。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乐作。
上御奉天殿。乐止。文武官各具朝服、诣丹墀分左右侍班。鸿胪寺官导引宝舆至
丹陛上。史官举
实录置于案。史官入班。鸿胪寺官奏进
实录。序班举
实录案、以次由殿中门入。班首由左门入。
上兴。序班以
实录案置于殿中。班首跪于案前。赞史官皆跪。序班并内侍官、举
实录案入
谨身殿、置于中。
上复座。赞俯伏。班首俯伏、兴、复位。赞四拜。赞进表。序班举表案、由左门入、置于殿中。赞宣表。赞众官皆跪。宣讫。赞俯伏、兴。赞四拜、兴。进实录官退于东班侍立。文武百官入班。鸿胪寺官奏、某官臣某、同文武百官、恭遇
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实录纂成。群臣欢忭、礼当庆贺。宣讫。各官四拜、兴。赞有
制。史官仍入班。赞跪。宣
制云、
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功德光华。纂述详实。朕心欢庆。与卿等同之。宣讫。俯伏、兴、三舞蹈、山呼、又四拜、礼毕
万历五年续定
前一日、设表案于
皇极殿丹陛之东。设
实录案于丹墀中。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如常仪。设宝舆香亭表亭于史馆前。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
上御中极殿。具衮冕服。文武百官具朝服侍班。监修总裁纂修等官具朝服至馆前。监修官捧表置表亭中。纂修官捧
实录置宝舆中。鸿胪寺官导迎
实录宝舆香亭、用鼓乐伞盖、由
会极门下阶至桥南、由中道行。表亭、监修总裁等官后随、由二桥行至
皇极门。
实录宝舆香亭由中门入。表亭监修总裁等官由左门入。至丹墀案前。监修官捧表、由东
王阶升、置于表案、由东北边下。纂修官捧
实录置于案。乐作。宝舆香亭鼓乐伞盖俱退。监修总裁等官侍立于石墀东。内殿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赞五拜三叩头讫。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乐作。
上御皇极殿。乐止。鸣鞭。监修总裁等官入班。班列石墀上。鸿胪寺官奏进
实录。乐作。序班举
实录案、以次由中道升至殿门外。
上兴。序班举
实录案、由中门入、置于殿中。乐止。班首由东北边阶升、自东边门入、跪于案前。赞总裁等官皆跪。乐作。内侍官举实录案入内殿、置于中。
上复座。乐止。赞俯伏。班首及总裁等官皆俯伏。乐作。兴、平身。乐止。班首复位。赞鞠躬。乐作。赞四拜兴、平身。乐止。赞进表。乐作。序班举表案置于殿中。乐止。赞宣表。赞众官皆跪。鸿胪寺官展表宣讫。赞俯伏、兴。乐作。赞鞠躬、四拜、平身。乐止。进实录官退于石墀东侍立。赞排班。文武百官入班。赞班齐。赞跪。鸿胪寺官致词云、文武百官某官臣某等、恭惟
世宗肃皇帝、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群臣欢忭。礼当庆贺。赞俯伏、兴。赞鞠躬。乐作。赞四拜、兴、平身。乐止。赞有
制。进实录官仍入百官班。赞跪。宣
制云、
世宗肃皇帝、功德配天。纪述详实。朕心欢庆。与卿等同之。宣讫。赞俯伏。乐作。兴、平身。乐止。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山呼万岁三。赞出笏。赞俯伏、兴。乐作。赞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礼毕。次日、司礼监官自内殿送
实录下殿、仍置宝舆中、用伞盖、与监修总裁副总裁官、同送至
皇(上中下又)宬尊藏
进重书训录仪
嘉靖十五年定
前一日、鸿胪寺设
宝训
实录案于丹墀中。设宝舆香亭于史馆前。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如常仪。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史官具朝服至馆、捧
宝训
实录置宝舆中。鸿胪寺官导迎
宝训
实录宝舆、用鼓乐伞盖、从东廊北行、由
左顺门外、引由桥南中道行。史官后随、由二桥行至
奉天门阶下、由左门入至丹墀案前。捧
宝训
实录置于案。乐作。候香亭宝舆退。
上御华盖殿。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赞五拜。奏请陛殿。导驾官前导。乐作。
上御奉天殿。乐止。鸣鞭。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侍班。史官入班。赞四拜。乐作。兴、平身。乐止。鸿胪寺官奏进
宝训
实录。乐作。序班举
宝训
实录案、以次由中道升。班首官由左阶升、至殿门外。
上兴。序班以
宝训
实录案置于殿中。乐止。班首官跪于案前。赞史官皆跪。乐作。内侍官举
宝训
实录案入
华盖殿。
上复座。赞俯伏。班首及史官、皆俯伏、兴、平身。乐止。班首复位。赞鞠躬。乐作。赞四拜、兴、平身。乐止。史官退于东班侍立。文武百官入班。赞五拜三叩头、兴、平身。乐止。礼毕。次日早、鸿胪寺官诣
华盖殿、请
宝训
实录于宝舆内。执事者举舆、由殿中门出。鼓乐前导监录等官、并司礼监、及各监内侍官后从、由
奉天门
左顺门
东华门、至
皇(上中下又)宬门外。
钦遣官以次捧
太祖高皇帝训录、及捧
列圣训录、各尊藏于金柜内、不掩。恭候
上亲临阅视阖固、毕。各官以次列阶下、行叩头礼
进玉牒仪
弘治三年定
前一日、内执事官设
御案于文华殿内、稍东。是日早朝退。
上御文华殿。鸿胪寺官设
玉牒案于
左顺门内、当中。翰林院官捧
玉牒置于案。序班二员举案。鸣赞二员前导。锦衣卫官设伞?随案行、由
文华门中门入。翰林院进玉牒官后随、从二门入至
丹陛上。进玉牒官序列于前。序班举
玉牒案、由殿中门入、置于殿中、出鸣。赞赞四拜毕。序班从左门入、举
御案进
上前、出。进玉牒官一员、从右门入、捧
玉牒展于
御案。俟
上览毕。仍捧
玉牒置于前案、出就班。序班由左门入、彻
御案、仍置殿内稍东、出。鸣赞赞四拜礼毕、退。内执事官收所进
玉牒 修玉牒、起于正统年。进玉牒、旧于文华殿。至正德以后、改于奉天殿。万历四年、仍复旧制云
纂修书籍进呈仪
前一日、内执事官设
御案于文华殿内稍东。至日早朝退。
上御文华殿。鸿胪寺官设表案一书案一于
左顺门内当中。纂修官捧表并书各置于案。鸿胪寺官四员举案、二员前导。锦衣卫设伞盖二、见随案行、由
文华门中门入。纂修官后随、从二门入、至
丹陛上。鸿胪寺官举表与书案、由中门入、置于殿内正中、出。赞四拜礼毕。鸿胪寺官二员、从左门入、举
御案进
上前、出。赞进表。纂修官一员、从右门入、取表进
上前、展表。俟
上览毕。收表置于前案。赞进书。纂修官取书进
上前、展书。俟
上览毕。收书置于前案、出就班。鸿胪寺官六员、由左门入、二员彻
御案、四员彻表与书案、各置于殿内东西。赞四拜、礼毕、退。内执事官所进表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