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之四十八

册立三

亲王册立仪

亲王册立。洪武初、

皇帝预告

太庙。及期、临轩拜册。年幼者、则遣官保抱以从事。成化末年更定。即日告

内殿。廷遣节使就各

王府册立之。罢预告临轩之礼

洪武三年定

前期、择日奏告

太庙。至日、设宝册案五座于殿中、宝册亭十座于

丹陛上之东。

皇太子侍立位于

御座之东。

诸王拜位于

丹陛上、及

御座前、俱北面。其馀陈设侍卫执事俱与册

东宫仪同。是日早、百执事各就位。鼓三严。侍仪奏中严。

皇帝于

谨身殿具衮冕。

皇太子于

奉天门具冕服。

亲王各具九章冕服。引班分引文武百官入侍立位。侍仪版奏外办。

皇帝出御奉天殿。尚宝卿捧宝、及导从奏乐如常仪。鸣鞭司晨报时讫。引进四人引

皇太子。引礼四人引

亲王。俱由

奉天门东入。乐作。升自东陛。

皇太子由殿东门入。引进立候于门外。内赞接引至侍立位。

亲王入至丹墀拜位。引礼分立于左右。乐止。捧受册宝内使由西陛升。俱入就

丹陛立位。知班于丹墀中唱班齐。赞礼于

丹陛上赞鞠躬。乐作。再拜。乐止。内赞赞承制官跪承

制讫。由殿中门出。立于中门外。称有

制。赞礼赞

亲王皆跪。宣

制云。封

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

皇从孙某为某王。毕。赞

诸王皆俯伏、兴。承制官由殿西门入。跪于殿中、奏传

制毕。复位。赞礼赞

诸王鞠躬。乐作。再拜。乐止。赞礼赞行礼。引礼引

秦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引

秦王入。至

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赞跪。赞受册宝。捧册宝官于案前跪捧册授读册官。内赞赞读册。读册官跪读册讫。以册授丞相。丞相搢笏受册。内赞赞搢圭。赞受册。丞相以册跪授

秦王。捧受册宝内使跪于

王西、捧册兴。立于

王西。捧册宝官、又于案前跪捧宝授读宝官。内赞赞读宝。读宝官跪读宝讫。以宝授丞相。丞相捧宝跪授

秦王。捧受册宝内使跪于

王西、捧宝兴。立于捧册内使之下。内赞赞出圭。俯伏、兴。赞复位。引礼引

秦王出。乐作。内使捧册宝前导。出至殿东门。引礼引

秦王复位。乐止。内使以册宝置于册宝亭盝匣中。退立于

丹陛之东。引礼引以次

诸王俱入殿受册宝。并内使捧受皆如上仪毕。赞礼赞

秦王以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内使舁

亲王五位册宝亭前行。引礼导

王俱由东阶降。乐作。奉迎册宝官奉迎出

奉天门东。乐止。时

齐潭赵鲁四王年幼、遣官赍册宝授之。其仪内赞赞承制官稍前。丞相前立于殿西。内赞赞丞相跪承

制讫。读册宝官捧

四王册宝、俱由中门出。内使舁册宝亭至

丹陛中。读册读宝官以册宝置于盝匣中。执事舁册宝亭前行。授册宝官丞相一同由中陛降。读册宝官由西门入殿复位。捧受册宝内使四人由西陛降。从丞相由

丹陛、转

谨身殿之东。进至

王宫门外。册宝亭暂驻于门外正中。内使监官出迎于册宝亭西南跪。东北向。授册宝官丞相东北立。西南向。称有

制。宣

制曰。封

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授册宝官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入宫中。授册宝官丞相由

王宫门出。至

奉天殿前丹墀西、转由西陛、升自西门入殿、跪云、宣

制讫。俯伏、兴。引礼引

靖江王至

御座前跪受册宝、出复位。四拜。由东陛降、奉迎册宝出

奉天东门、并如秦晋等仪。礼部尚书跪奏

诏书用宝。诣案捧

诏书、尚宝卿用宝、以

诏书置于案。礼部尚书跪奏捧

诏赴

午门开读。兴。捧

诏由中门出。乐作。降自中陛。授册宝丞相等官由西门出。降自西阶。文武百官迎

诏书、开读于

午门外。颁行俱如常仪。侍仪奏礼毕。鸣鞭。

皇帝兴。乐作。还宫。引进入东门、至殿上导

皇太子出。乐止。是日所司备鼓乐、仪卫司备仪仗、于

奉天门西右顺门东伺候。

亲王受册宝毕、出至

奉天门。引礼引

亲王诣东耳房伺候于

中宫行礼。内使舁册宝亭东门出。由西道。仪仗鼓吹前行。送至

亲王殿。各以序奉安于殿内

亲王年幼受册宝仪

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香案于

内殿正中。设保抱抱

王受册位于香案之南。设授册宝内使监官位于香案之东。捧受册内使位于保抱抱

王受册位之西。捧受宝内使位于捧受册内使之南。司赞二人位于保抱抱

王受宝位之东西。丞相奉迎册宝至

王宫门外。内使监官跪听

制讫。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亭入宫中、置于香案之北。保抱抱

王由东门入。乐作。至香案前受册位北面立。乐止。司赞赞行册礼。内使监官前立。称有

制。内赞赞保抱抱

王皆跪。内使监官宣

制曰。今封

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内赞赞保抱抱

王兴。继赞授册宝。司宾引保抱一人抱

王前立。授册宝监官诣案取册、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册、以授于捧受册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册兴。退立于西。授册宝监官、又诣案取宝、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宝以授于捧受宝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宝兴。退立于西。以次受册宝皆如上仪。内赞赞礼毕。乐作。司宾引保抱抱

王退。乐止。执事各以册宝奉置亭中

朝谢中宫

皇太子受册朝谢仪同

谢东宫

亲王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

皇太子座于

东宫。侍仪司设

亲王拜位于殿庭阶上、及殿上正中。赞礼二人位于殿庭

王拜位之东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

王拜位之东西。文武官侍立位于殿庭东西。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左右。拱卫司设仪仗于殿庭之左右。乐工设乐于宫门之外。

亲王于

中宫行礼毕。引礼引

亲王便服至东宫门外、西向立。引进引

皇太子便服出宫。乐作。升殿。乐止。引礼引

诸王由东阶升。乐作。至殿庭阶上拜位。乐止。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

秦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引

秦王至殿内拜位。乐止。内赞赞礼同唱跪。

秦王以下皆跪。

秦王恭谢曰。小弟某等、兹受封册。谨诣

皇太子长兄殿下恭谢。谢毕。内赞赞礼同唱俯伏、兴、平身。引礼引

秦王由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引进启礼毕。

皇太子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引

亲王以次出

亲王自行贺及百官贺诸王

亲王受册之日、仪卫司于西宫

亲王殿、依

亲王长幼、陈设座位。侍仪司设文武官陪立位于殿庭之东西、拜位于庭中、文东武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相向。拱卫司陈设

亲王仪仗于殿前之东西。乐工陈乐于殿庭之南。赞礼赞各就位。

亲王于

东宫行礼毕。引礼引

亲王便服入殿门。乐作。升座。乐止。文武官入立于殿庭之东西。引礼引

晋王以下诣

秦王前行礼。赞礼唱鞠躬。

晋王以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以次

亲王行礼、皆如贺

秦王仪。赞礼唱礼毕。引礼引文武官入就拜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丞相由西门入。引礼立于门外。丞相至殿上拜位。内赞赞礼同唱跪。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跪。丞相称贺曰。某官某等、兹遇

亲王殿下、荣膺册宝。封建礼成。无任忻忭之至。贺毕。内赞赞礼同唱俯伏。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俯伏、兴、平身。丞相出。引礼引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内赞启礼毕。

亲王兴。乐作。出殿门。乐止。引礼引文武官以次出

东宫及百官称贺上表笺

亲王受册宝礼既毕。至晚、内使监于

奉天殿、陈设

御座香案。尚宝司设宝案于香案之北。侍仪司设表案位于香案之南。又设表笺案位于丹墀北之正中。设

皇太子拜位于

丹陛上

御前正中。

亲王陪拜位、各以长幼序于

皇太子拜位之南。其馀陈设侍卫执事、与贺册立

中宫仪同。是日侍仪侍从入迎车驾。

上位升谨身殿。侍仪版奏中严。御用监官奏请

上位服衮冕。

皇太子

亲王于

奉天门东耳房具冕服。文武官迎表至

午门前。置龙亭于

御道中。礼部官取表函置于案。舍人举案。宣表官展表官押表案、引丞相前行。文武官分班。俱由西门入。至丹墀中。礼部官押表案于丹墀正中、各就位。文武官各就起居位。侍仪奏外办。导引

上位御舆以出。仗动。鼓吹振作。尚宝卿捧宝前导、侍卫如常仪。

上位升御座。乐止。尚宝卿捧宝置于案。将军卷帘。拱卫司鸣鞭。司晨报时鸡唱讫。诸侍从官、殿前班拱卫司官、由西阶降。引班引同宣表官、受表官、受笺内官、俱入起居位、东西相向立定。通班唱某卫指挥使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指挥以下鞠躬、平身。引班东西分引至丹墀中拜位、北面立。赞礼唱鞠躬。乐作。两拜。乐止。赞礼唱指挥使稍前。指挥使前立。赞礼唱鞠躬。指挥以下皆鞠躬。赞礼唱

圣躬万福。唱平身。指挥使以下皆平身。唱复位。指挥使复位。唱鞠躬。乐作。两拜。乐止。通班唱各供事。引班引指挥以下官各就位。引进四人导

皇太子

亲王由东门入。乐作。由东陛升、至拜位。乐止。引进分立于其前。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进引

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引进立俟于门外。内赞接引

皇太子至

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引进同唱跪。

皇太子

亲王皆跪。

皇太子称贺云。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

父皇陛下称贺。贺毕。内赞引进同唱俯伏、兴、平身。

皇太子

亲王俯伏、兴、平身。内赞引

皇太子出殿东门。乐作。内赞唱复位。引进引

皇太子复位。乐止。引进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进引

皇太子

亲王东陛降。乐作。至文楼。乐止。司晨再报时讫。通班唱具官臣某以下起居。以下百官称贺仪与贺册

中宫仪同

东宫贺中宫

亲王受册次日、内使监官陈设

皇后御座于中宫殿上。

皇太子拜位于露台上正中。

亲王陪拜位序于其后。设

皇太子行礼位于

御座前。内赞二人位于殿上拜位之东西。陈设仪仗于殿庭之东西。擎执于殿内之左右。乐工陈乐于宫门之外。

皇太子于

上位前行贺礼毕。司宾引

皇太子

亲王各具冕服。至

中宫门外东向立。内使监官启闻、

皇后首饰褘衣出殿。乐作。升

御座。乐止。司宾引

皇太子

亲王由东阶升。乐作。入就露台上拜位。乐止。司宾分立于其前。司赞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

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内拜位。乐止。司宾分立于其前。内赞唱跪。

皇太子跪。称贺曰。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

母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唱俯伏、兴、平身。

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司宾引

皇太子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司宾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唱礼毕。内使监官启礼毕。

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内官引

皇太子

亲王以次出

中宫受内外命妇贺

至日、司宾引内外命妇各服其服、各俟于

中宫门外之左右。俟

皇太子入、行贺礼毕。内使监官启闻。司宾二人先引外命妇由西门入、序立于庭中左右。二人引内命妇入就拜位。司赞唱班齐。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班首由西阶升西门入。乐作。至

御座前。乐止。内赞司赞唱跪。班首及众内命妇皆跪。班首称某封某妾某等、兹遇

亲王受封建国。恭诣

皇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众内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阶、降复位。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内命妇出。司宾二人引外命妇入就拜位。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入。乐作。至

御座前。乐止。内赞司赞同唱跪。班首以下皆跪。班首称贺曰。妾某氏等、兹遇

亲王受封建国。恭诣

皇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以下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西阶降。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外命妇以次出

东宫受百官贺

东宫初立、百官进贺仪同

成化二十三年续定

其日清晨、

上亲告

奉先殿。用祝文 前期、鸿胪寺设节册宝案于

奉天殿中。册东宝西。节居中、设彩舆于丹墀之东。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

上具皮弁服。御华盖殿。执事官行礼如常仪。鸿胪寺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

上升座。鸣鞭。乐作。文武百官朝服行叩头礼。侍班。乐止。引礼引正副使入就拜位。乐作。赞四拜。乐止。传制官跪奏传

制。执事官举节册宝案、由殿左门出、置

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

制。赞正副使跪。

制曰。某年某月某日、册封第几子某为

某王。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宝置于彩舆中。用黄伞盖及大乐送至

右顺门外。正副使朝北立。仍用内乐迎彩舆至

各王所居门外。内执事先设香案于中堂之北。设节册宝案于香案之南。

王先具服、候节册宝将至。出迎于门外。内执事捧节册宝由正门入先行。

王随行。至

王所居正中、各置于案。册东、宝西、节居中。内执事导引

王就拜位。赞四拜。乐作。兴。平身。乐止。赞宣册。赞诣册案前。赞跪。宣册内官取册立宣讫。赞受册。捧册内官以册授

王。王受讫。以册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受宝。捧宝内官以宝授

王。王受讫。以宝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俯伏。乐作。兴。平身。乐止。赞复位。赞四拜。乐作。兴。平身。乐止。赞礼毕。内导引引

王送节出门外。内执事捧节出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持节复

命。是日、

亲王受册宝毕。内侍引诣

奉先殿谒告如常仪。毕。内侍引

亲王诣

皇太后前行八拜礼。诣

上前、

皇后前、俱行八拜礼。诣

母妃、及

皇妃、及

东宫并妃前、各行四拜礼。毕。回宫。次日、文武百官常服致词称贺。行礼毕。司礼监请

各王具常服、俱诣

奉天门前东庑坐。百官常服行四拜礼

亲王妃册立仪

与册立

皇太子妃同

公主册立仪

洪武九年定

先期、内使监陈设册案于

乾清宫

御座之东南。设仪仗于

丹陛之东西。陈女乐于

丹陛之南。尚仪奏外办。

上皮弁服。

中宫翟衣。升

御座。乐作。升座讫。乐止。引礼引捧册使者女官就殿上拜位。赞拜。乐作。四拜。乐止。传制官称有

制。赞捧册使者跪。传

制。制曰。今册长女为某公主。命尚宫正某行礼。举册官以册立授使者。使者受册。以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退立于殿东。赞兴。捧册使者兴。赞拜。乐作。四拜。毕。乐止。执事者捧册前行。使者随诣

华盖殿。设香案于正中。设册案于香案前。

公主服九翬四凤冠、翟衣、立于殿西东面。册使至。以册置于案。册使立于册案之东南面。司礼引

公主诣拜立。赞礼赞

公主四拜毕。赞礼请

公主诣前。册使称有

制。赞礼赞

公主跪。赞宣册。宣册官取册立宣讫。以册入于盝。赞受册。宣册官以册授

公主。公主受册兴。以册置于案。执事者收册。册使兴。引礼就导引

公主诣

上前谢

恩。赞八拜。又诣

中宫前谢

恩。赞八拜。礼毕。次见

皇妃、

东宫及妃、

各王及妃如常仪。

公主授以金册。婿皆称驸马都尉

赐。诰命。

皇姑曰大长公主。

皇姊妹曰长公主。

皇女曰公主。 自公主以上、俱授□册

册立仪册文 俱见婚礼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