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之五十四

东宫监国

皇帝有巡狩。然后令

皇太子或

皇孙监国。故其仪止见于永乐嘉靖间

永乐七年定 时驾幸北京

一朝仪。凡常朝于

午门左视事。其左右侍卫、及在京各衙门官员人等、合启事务、如常仪。若

皇太子御

文华殿。官员人等、承

旨召入者、方许入

○凡在京文武衙门。遇有内外军机。及

王府切要事务。悉奏请处分。其有各处启报声息。即调边军剿捕。仍遣人驰赴行在所奏闻。

皇城四门、各城门守卫围宿。比常时皆须增拨官军。仍每日操阅军马。如各衙门称奉

令旨调遣官军、及处分事务、所司须覆、启施行

○一庆贺。凡遇

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先期

皇太子率文武百官于

文华殿前拜进表文。是日早、设龙亭于

文华殿中丹陛上。设驾、大乐、鸣钟鼓。

皇太子具冕服于

丹陛上。百官具朝服于丹墀内。行十二拜、如常仪。礼毕。仪仗鼓乐导表由中门出

皇太子由左门送至

午门。还宫。文武百官导至

长安右门外。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及近侍官、监察御史。俱乘马导至三山门外。以表授进表官。百官各回。至期、行告

天祝寿礼。是日早、设香案于

文华殿丹陛上。设驾、大乐、鸣钟鼓。如常仪。

皇太子具冕服于

丹陛上。文武百官具朝服于丹墀内。行八拜、如常仪。其在京文武衙门、遇

万寿圣节。礼部同文职衙门、共进表一通。中军都督府、同公侯驸马伯、武职衙门、共进表一通。正旦冬至亦如之。其正旦冬至

千秋节。文武百官于文华殿行庆贺礼如常仪。其有

王府遣人诣

东宫前行礼、即纳其礼物、宴赏差来人。其应答礼者、奏闻处分

○一祭祀。凡遇享

太庙、祭

社稷风云雷雨山川之神、预期

敕皇太子摄祭。其祀典神祇、太常寺预期于行在所奏闻、遣官行礼

○一宴赏。凡四夷来朝。循例宴之。

皇太子命礼部遣人送行在所、正使人给钞十锭、从人五锭、为道里费。其每日赏赐、有例者循例。无例者、临时斟酌赏之。其京卫军士冬夏布绢、及边卫军士冬衣绵布、循例给赏。其有折赏物色、该部定拟具启施行

○一选法。凡文选。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太医院、钦天监堂上官、尚宝司、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堂上掌印官、六科都给事中、并在外布政使、王府长史有缺、吏部奏请擢用。其考满黜陟、并复职改用等项、常选官员、俱循例具启铨注。其武选。除在京五府都督、在外各都司都指挥缺员者、及土官衙门奏保土人任职者、兵部奏请擢用。其馀袭替优给、及例应升降改调官员、具启铨注。其土官例应袭替、及保用通事把事随司办事长官、该部具启裁度。馀悉奏请处分。其内外大小文武官员、俱从行在吏部兵部奏请铨选。其有开设大小衙门、该部奏请定夺

○一刑名。凡内外文武大小官员有犯、所司具启、准问者问之。若

皇亲犯小事、令其在家听候、具由奏请待报。若所犯重情、及干谋逆者、即时拘执在官、先命

皇亲会问、若事有未当及犯人不服、乃命公侯伯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会

皇亲再问。毕。将所服情犯及拟议罪名具启、候

车驾回京、奏请处分。其在外

王府护卫指挥、并长史、及土官有犯、事干恶逆、先行收问、然后奏闻。其馀所犯预奏待报提问。其法司问拟罪合决死罪者、奏请待报。其馀所犯、悉具启决放。如特奉

令旨原免者、不拘此例

○一迎

诏。凡诏书至。礼部设龙亭。锦衣卫设仪仗。教坊司设大乐。文武百官、各具朝服、出三山门外奉迎使者到三山门外下马、候龙亭来、捧置

诏书于龙亭中。使者立于龙亭之东。百官行五拜三叩头礼讫。众官乘马前导。使者上马、在龙亭后东边行。至长安右门下马。随龙亭后东、由中门入。文武百官于

承天门外桥南侍立。

东宫殿下具冕服、于

午门前五丈馀地奉迎。至

文华殿、置龙亭于正中。使者立于东。

东宫殿下于殿前台上。乐作。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乐止。升殿。

殿下展

诏读讫。使者捧

诏置龙亭中。

殿下送至

午门内。锦衣卫先设云舆于

午门外正中。礼部官置

诏书于云舆中。文武二品以上官迎至

承天门。鸿胪寺先设开读案于

承天门稍东。文武百官入班。赞礼唱排班、班齐、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赞开读。使者取

诏授开读官跪受。使者复立位所。赞跪。众官皆跪。开读讫。开读官捧

诏授使者、复至云舆中。赞俯伏。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唱山呼万岁者三。赞出笏、俯伏。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赞礼毕。百官以次退。使者捧

诏书出

承天门外、腹置龙亭中。鼓乐送至会同馆。使者见

东宫殿下、行四拜礼。毕。其日宴。使臣于礼部、本部官待宴

十二奏定 时驾北征

凡常朝于

文华殿视事。其在京文武衙门、几有应合奏启事件奏本、俱达北京。敢有隐匿者、治以重罪。其在京衙门合具启事务、仍依常例。若系应奏、随即具奏待报。其

东宫发落事件、六科按月差人类进北京。敢有于题本上增减改写

旨意者、凌迟处死。全家籍没。其各衙门差人出外乾办公事、仍将所办事务、开具奏银

○凡祀典神祇、合应遣官祭者、太常寺预期具启、遣官行礼

○凡

皇亲并军职、王府护卫指挥长史等官、与各处土官有犯者、俱奏请提问。在京文武衙门官员有犯者、堂上官具奏待报发落。五品以下者、具启拿问。在外文职衙门官员有犯者、方面及四品以上、该衙门奏请提问。五品以下、具启拿问

十三年奏定

凡京卫军士冬衣布绢、及边卫军士冬衣布花袄、俱行在户部、奏请施行

○凡进春。其日早、文武百官各穿颜色衣服于

文华殿门外侍班、如常仪。应天府置春案于

文华门丹墀中道之东。候

东宫殿下升座。引礼引府县官举春案、由东陛升置于殿门外中道。各就拜位。赞鞠躬、四拜、平身。礼毕。文武百官庆贺、行叩头礼

嘉靖十八年定 时驾南巡

○一

东宫朝驾仪仗等件。

敕内府各该衙门、先行造办

○一请

敕钦命辅臣一员、居守京师、保护

皇储。一应军国机务、悉听启行

○一在京文武衙门、遇有内外军机、各

王府紧要重大事务、悉奏请处分。其有各处启报声息、即调边军剿捕。仍遣人驰赴行在所奏闻

○一

皇城四门、京城九门、比常皆增拨官军守护。留守武职大臣、同参赞尚书、仍每日操阅军马。各卫门称奉

令旨调遣官军、及处分事务、所司须覆启施行

○一五府九卿各衙门、凡有紧要重事、俱达行在所奏闻。其每月进缴精微、监生考勤、宴赏钞锭、官军俸粮、及五府比试等项、俱照常启行

○一祭祀。凡遇

忌辰

陵祭、各常典祭、至期、太常寺启请取

令旨、遣官行礼。

社稷之祭、候

敕命行

○一各处拜进表笺特贺大礼、不系常典者、原差人恭诣行在所投进。其进贺

中宫

东宫笺文、俱在京礼部类收、司礼监官捧进

○一各

王府进

慈孝献皇后香、并南京进香官、朝鲜国吊使、礼部启请

命司礼监官捧进

几筵。照例给赏彩(土商)钞锭

○一吏部会推在京堂上官、六科都给事中、在外方面官知府、俱行在吏部奏请擢用。其大选、急选、并取选远方监生、及考满复职等项、俱循例启行

○一各

王府请给

诰命、勋臣袭爵、殁后追封、两京堂上官赠谥、公侯伯内外文职官员请给

诰敕、两京三品以上官荫子、各处土官袭职、俱行在吏部奏行。其官吏人等丁忧查放、起复官员付选、查题散官等项、俱照常启行

○一兵部推补两京五府、锦衣卫、在外总兵参将、各都司掌印佥书、俱奏请擢用。其大选军职、查黄续黄、官舍袭替优给、土官袭替、及保用通事把事随司办事长官等项、俱具启裁度

○一各处奏报边功、应该核勘、及勘明应该升赏等项、俱启请行

○一在外抚按官劾奏不职文武官。文官方面以上、武官参将以上。奏闻待报

○一京卫军士冬夏布绢、及边卫军士冬衣布花袄、但系年例给赏等项钱粮、该衙门启请行

○一在京各边镇遇有紧急、调用马匹。启请调取兑用

○一在京各衙门赴行在奏事人、俱兵部启请给关应付

○一各

王府奏诉重情、辩复爵位禄米者、俱诣行在所奏闻。其请名请封请婚等项、在京具启行

○一天下岁贡生员到部者、该部查照事例启行

○一四夷朝贡人员到京、一应赏宴、该部照例启行

○一法司问拟罪犯、除重囚奏请待报、其馀悉具启决放。

敕谕审录矜疑罪囚、例该覆题、及京官军职犯人、例该参提、俱奏请定夺

○一刑名。凡内外大小官员有犯、具启准问者问之。若所犯情重、该衙门具由奏请待报

○一都察院点差各处巡按御史、具奏行在。馀差、及考察公差回道御史、俱启行。中间有推奸避事、赃滥不职者、具奏

○一通政司每日收过奏题本、照常封进、下科发抄各衙门启行。其有疑碍难行者、差人赴行在取

○一大理寺审录罪囚。详拟罪名、乾系生杀、并提问大小京官、具奏。其每月缴刑部都察院问过囚犯奏本、照常启行。俱送科备照

皇太孙监国

永乐八年 时驾北征。皇太子监国于南。皇长孙监国于北。后皇长孙行冠礼。始尊称皇太孙云

一每日

皇长孙于

奉天门左视事。侍卫如常仪。诸司有事具启施行。若军机及

王府要务。一启

皇太子处分、一奏闻行在所

○一遇

万寿圣节。设香案于

奉天殿丹陛上。

皇长孙具色服于

丹陛上、行礼。文武官具朝服于北京行部行礼、如常仪。天下诸司表文、俱诣北京进贺。四夷朝贡、俱送南京礼部、启

皇太子施行

○一文选。行在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及北京行部所属衙门、如有缺员应除补者、五品以上、行在吏部、移咨南京吏部、启

皇太子选补。六品以下、及考满起复、例应升降复职、及对品改用常选官、拨用吏典、俱循例启

皇长孙施行

○一武选。行在五军都督府、及行在后军都督府所属衙门、例应袭替优给降升者、行在兵部、亦循例启

皇长孙施行。其馀非常选者、启

皇太子斟酌行之

○一内外官吏军民有犯、所司启

皇长孙施行。若

皇亲有犯、小事令其在家听候、所司启

皇太子待报施行。若所犯情重、及干谋逆者、即时拘执。先

命皇亲会问。若事未当、及犯人不服、乃

命公侯伯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会

皇亲再问。将所伏情犯、启

皇太子候

车驾回京、奏请处分。其

王府护卫指挥、及长史、有犯干恶逆者、先行收问、然后启

皇太子。其馀有犯、启

皇太子待报收问。其行在刑部都察院、北京行部议拟囚人应死者、监候、启

皇太子待报施行。馀悉启

皇长孙裁决

大明会典 王国礼 蕃国礼 官员及庶人 礼

 {{ anno.name }}